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 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经放射 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ppt课件
5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表现 CT 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 敏感,〉1.0cm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 诊断率达 70% — 80% ,根据肿瘤位置、密度、 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 脑水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28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平扫:(1 )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75%)、等或低密度, 边界清 (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 (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2 、增强扫描:肿瘤 90% 均匀一致强化,10% — 15% 呈不典型 环状强化。
ppt课件
29
脑膜瘤CT平扫+强化
ppt课件
30
ppt课件
ppt课件
6
脑瘤CT平扫表现
高密度 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 出血
等密度 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 瘤和其他少见肿瘤。 低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 瘤。
ppt课件
7
脑瘤CT平扫表现
部位
脑膜瘤 与颅骨、大脑镰相连 转移瘤 脑周边 鞍内 垂体瘤 鞍上 颅咽管瘤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 迟扫描为
ppt课件
54
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 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慢。 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 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度。
ppt课件
5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表现 CT 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 敏感,〉1.0cm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 诊断率达 70% — 80% ,根据肿瘤位置、密度、 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 脑水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28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平扫:(1 )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75%)、等或低密度, 边界清 (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 (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2 、增强扫描:肿瘤 90% 均匀一致强化,10% — 15% 呈不典型 环状强化。
ppt课件
29
脑膜瘤CT平扫+强化
ppt课件
30
ppt课件
ppt课件
6
脑瘤CT平扫表现
高密度 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 出血
等密度 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 瘤和其他少见肿瘤。 低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 瘤。
ppt课件
7
脑瘤CT平扫表现
部位
脑膜瘤 与颅骨、大脑镰相连 转移瘤 脑周边 鞍内 垂体瘤 鞍上 颅咽管瘤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 迟扫描为
ppt课件
54
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 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慢。 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 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度。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颅内肿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熟悉各种影像学方法对颅内肿瘤诊断 的价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年 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 特征
• 增强
-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 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 脑积水
• 增强
-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 移灶也明显强化
髓母细胞瘤 (图)
室管膜瘤
• 概述
-占颅内肿瘤3-5%、占神经上皮肿瘤12%,儿童多 见(1-5岁),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多见,成 人多位于幕上,10-20%脑脊液转移
脑部肿瘤的影像学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28
3.MR表现: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T1加权呈低信号, 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 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 或强化轻。
(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 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
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可编辑课件PPT
1
颅内肿瘤是常见疾病;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包括颅骨、脑膜、 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 胚胎组织;
(二)原发性和转移性;
(三)良性或恶性;
(四)按部位分,幕上、幕下、鞍区、 桥小脑角区,等
可编辑课件PPT
2
临床上要求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 范围、数目和性质。颅骨平片诊断价值 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脑血管造 影可作出定位诊断,有时可作出定性诊 断。CT和 MRI对肿瘤的诊断优于传统的 X线检查。CT定位与定量诊断可达98%, CT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定性诊断正确率 可达80%以上。MRI对肿瘤定位诊断更 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 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 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
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
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可编辑课件PPT
29
三脑室后部胶 质瘤
可编辑课件PPT
30
右颞恶 性星形 细胞瘤
(VI级)
可编辑课件PPT
51
[临床与病理]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前庭部分的神经 鞘的雪旺氏细胞,为良性脑外肿瘤。肿 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成包膜。血远 丰富;可发生囊变或出血;骨性内耳道 扩大;压迫脑干和四脑室引起脑积水。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优秀课件
影像学表现(2) 第五节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 号 , T2WI 呈 不 均 一 高 信 号 , 边 界 不 清,灶周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 星形细胞瘤
(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转移 (图)
★ 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发病高峰 年 龄 40~60 岁 。 常 发 生 于 大 脑 半 球 髓 质,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影像学表现(1) 第五节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 边界不清。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 见,多无钙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 表现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3.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颅内肿瘤起源 第五节
★ 颅骨、脑膜、血管、垂体、颅神经、脑 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颅内肿瘤分布 第五节
★ 婴儿和儿童期 ◆ 幕下: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
★ 成人与老年人 ◆ 幕上:70%,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脑膜瘤、转移性肿瘤
2 . 颅神 经和脊 神经肿 7.鞍区肿瘤
瘤
8.局部扩展性肿瘤
3.脑膜肿瘤
9.转移性肿瘤
4 . 淋 巴 和 造 血 组 织 肿 10.未分类肿瘤 瘤
5.生殖细胞肿瘤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平片) 第五节
★ 颅内压增高
★ 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 颅缝增宽
◆ 局限性颅骨改变
◆ 蝶鞍改变
◆ 蝶鞍改变
◆ 脑回压迹增多 ◆ 钙化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CT与MRI)
颅内占位的影像鉴别诊断ppt课件
3. CT:脑室内肿块,形状同脑室,四脑室内者可通过中孔延到小脑延髓池, 侧孔到桥小脑角池;等或稍高密度;50%小圆形钙化、可囊变。增强: 实性肿瘤均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4. MRI: 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囊变、坏死时信号不均; 脑积水。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
23
四脑室室管膜瘤
3. 了解增强后正常结构的强化(鼻粘膜、垂体、脉络丛、正常大血管、少 许硬脑膜)
;.
2
脑肿瘤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 病灶显示 CT: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 MRI: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混杂信号
2. 病灶的强化表现 均一强化、斑状强化、环状强化、不规则强化
3. 脑水肿的信号 CT:低密度 MRI: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无强化
2. 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 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
3. 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
;.
9
(一)星型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s)
NFI*基因转录过量 表达染色体17q缺失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显。绝大多数为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少数等信号 肿瘤内出血:T1、T2可均为高信号 肿瘤内的钙化均无信号
信号均匀不伴水肿常提示良性;信号不均匀伴水肿常提示恶性
4. 增强 增强显著(脑外,恶性);增强不明显(良性多见);增强均匀(良性常见
);增强不均匀(坏死,恶性多见);环状增强(转移瘤等)
;.
4
颅内肿瘤与年龄
1. 婴儿期和儿童 幕下:髓母细胞瘤、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瘤
2. 成人与老年人 幕上:70%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瘤、转移性肿瘤
4. MRI: 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囊变、坏死时信号不均; 脑积水。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
23
四脑室室管膜瘤
3. 了解增强后正常结构的强化(鼻粘膜、垂体、脉络丛、正常大血管、少 许硬脑膜)
;.
2
脑肿瘤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 病灶显示 CT: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 MRI: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混杂信号
2. 病灶的强化表现 均一强化、斑状强化、环状强化、不规则强化
3. 脑水肿的信号 CT:低密度 MRI: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无强化
2. 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 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
3. 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
;.
9
(一)星型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s)
NFI*基因转录过量 表达染色体17q缺失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显。绝大多数为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少数等信号 肿瘤内出血:T1、T2可均为高信号 肿瘤内的钙化均无信号
信号均匀不伴水肿常提示良性;信号不均匀伴水肿常提示恶性
4. 增强 增强显著(脑外,恶性);增强不明显(良性多见);增强均匀(良性常见
);增强不均匀(坏死,恶性多见);环状增强(转移瘤等)
;.
4
颅内肿瘤与年龄
1. 婴儿期和儿童 幕下:髓母细胞瘤、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瘤
2. 成人与老年人 幕上:70%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瘤、转移性肿瘤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报告格式
按照医学规范和标准格式 书写报告,确保信息的准 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审核
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诊 断结论准确无误,并及时 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意见 和建议。
04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胶质瘤影像诊断
总结词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胶质瘤在CT和MRI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后,病灶可强化。通过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等特征,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对胶质瘤做出诊断。
新技术的展望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数据进 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影像(如MRI、CT、 PET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 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
功能影像学
利用功能影像技术(如MRI的 DTI、fMRI等)揭示肿瘤对脑功 能的影响,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X线诊断
X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 的技术,主要用于颅骨肿瘤的 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颅骨的形态和结 构,对于颅骨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有一定的帮助。
X线诊断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但分辨率较低,对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CT诊断
CT诊断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 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
行成像的方法。
可靠性。
THANKS
颅内肿瘤概述
颅内肿瘤的定义
介绍颅内肿瘤的概念, 即发生在颅骨内或脑实
质内的肿瘤。
颅内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性质、部位和 生长方式,将颅内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颅内肿瘤的症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增强: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不均一
24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 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 和T2WI均呈高信号
• 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则“花
环状”强化为其特征
25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图)
26
胼胝体 胶质母细胞瘤
(图)
27
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图)
28
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图)
29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概述:Ⅰ级,占脑瘤2~6%,年龄5~15岁,男:女
为3:4,多位于小脑、脑干、视神经、丘脑、 下丘脑
• 病理: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 影像学: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18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
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 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19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影像诊断浅析
1
学习要点
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 增强
-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 状强化
38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 脑积水
• 增强
-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 移灶也明显强化
39
髓母细胞瘤 (图)
40
室管膜瘤
• 概述
30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31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少见,仅占原发脑肿瘤
的2%-5%,常见为含少突和星形细胞的混合 性胶质瘤;发病高峰35-40岁,85%在幕上, 以额叶最常见
• 病理学:肿瘤位于皮质下区,常累及皮质,
并可侵及颅骨和头皮;血运少,可有小的囊 变,出血坏死少见, 70%以上发生钙化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20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21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2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年 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 特征
23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多呈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95%瘤内有坏死或囊变,出血 很常见,钙化少见,瘤周水肿和占位表 现明显
8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
• 脑内和脑外 • 脑室内和脑室外 • 幕上和幕下
9
脑内外鉴别
脑内
肿瘤边缘
欠清或不清
颅骨改变
罕见
蛛网膜下腔/池
受压变窄或闭塞
脑皮质位置 肿瘤与颅骨夹角
正常 锐角 “O”型
脑外
清晰锐利 ,周围可 见CSF密度/信号
常见 扩大
受压内移 钝角 “D”型
10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 平片
34
少突胶质
细胞肿瘤(图)
35
左额叶混合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图)
36
髓母细胞瘤
• 属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占儿童原发颅内肿瘤15-25%,75%在15岁 以下,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 病理学
-边界清楚,血运丰富,较少囊变、出血、 钙化,可沿脑脊液播散
37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
-后颅窝中线类圆形均一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 楚,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室管膜下转移时 脑室周围可见略高密度带状影
-幕上: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 -转移瘤罕见
• 成人:幕上肿瘤占70%,如大脑半球胶质瘤、脑膜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6
肿瘤诊断三要素
(准确)
• 定位 (准确) • 定量 (力争准确) • 定性
7
颅内肿瘤影像五要点(影像诊断五要点)
• 部位 • 大小 • 形态 • 密度(信号、回声) • 毗邻关系
14
影像学表现
• CT:大脑半球髓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
水肿及占位表现不明显,无明显强化
• MRI:髓质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
15
右颞纤维型 星形细胞瘤
(图)
16
右额星形细胞瘤(图)
17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
32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33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
• 脑血管造影
-可做定位诊断、有时定性诊断
• CT
-定位定量诊断达98%,定性80%以上
• MRI
-定位更准确
• CT和MRI优于平片,MRI优于CT
11
神经上皮肿瘤
占原发脑瘤40%-50%,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 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等
12
星形细胞肿瘤
•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Ⅳ级)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Ⅳ级)
13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 占星形细胞肿瘤的25%-30%,一般发生在儿童和
20-30岁成人。常位于髓质内,也可累及皮质
• 病理学:肿瘤为灶性或弥漫浸润,无坏死、新生
血管,水肿少见,15%-20%有钙化
3
概况
• 占全身肿瘤的2%,年发病率10/10万 • 原因不明 • 见于任何年龄
4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2岁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 2-10岁: 幕下多于幕上 • 10-15岁:大致相等 •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5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儿童期:
-幕下:小脑星形细胞瘤,脑干胶质瘤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24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 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 和T2WI均呈高信号
• 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则“花
环状”强化为其特征
25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图)
26
胼胝体 胶质母细胞瘤
(图)
27
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图)
28
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图)
29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概述:Ⅰ级,占脑瘤2~6%,年龄5~15岁,男:女
为3:4,多位于小脑、脑干、视神经、丘脑、 下丘脑
• 病理: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 影像学: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18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
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 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19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影像诊断浅析
1
学习要点
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 增强
-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 状强化
38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 脑积水
• 增强
-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 移灶也明显强化
39
髓母细胞瘤 (图)
40
室管膜瘤
• 概述
30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31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少见,仅占原发脑肿瘤
的2%-5%,常见为含少突和星形细胞的混合 性胶质瘤;发病高峰35-40岁,85%在幕上, 以额叶最常见
• 病理学:肿瘤位于皮质下区,常累及皮质,
并可侵及颅骨和头皮;血运少,可有小的囊 变,出血坏死少见, 70%以上发生钙化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20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21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22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年 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 特征
23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多呈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95%瘤内有坏死或囊变,出血 很常见,钙化少见,瘤周水肿和占位表 现明显
8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
• 脑内和脑外 • 脑室内和脑室外 • 幕上和幕下
9
脑内外鉴别
脑内
肿瘤边缘
欠清或不清
颅骨改变
罕见
蛛网膜下腔/池
受压变窄或闭塞
脑皮质位置 肿瘤与颅骨夹角
正常 锐角 “O”型
脑外
清晰锐利 ,周围可 见CSF密度/信号
常见 扩大
受压内移 钝角 “D”型
10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 平片
34
少突胶质
细胞肿瘤(图)
35
左额叶混合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图)
36
髓母细胞瘤
• 属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占儿童原发颅内肿瘤15-25%,75%在15岁 以下,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 病理学
-边界清楚,血运丰富,较少囊变、出血、 钙化,可沿脑脊液播散
37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
-后颅窝中线类圆形均一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 楚,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室管膜下转移时 脑室周围可见略高密度带状影
-幕上: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 -转移瘤罕见
• 成人:幕上肿瘤占70%,如大脑半球胶质瘤、脑膜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6
肿瘤诊断三要素
(准确)
• 定位 (准确) • 定量 (力争准确) • 定性
7
颅内肿瘤影像五要点(影像诊断五要点)
• 部位 • 大小 • 形态 • 密度(信号、回声) • 毗邻关系
14
影像学表现
• CT:大脑半球髓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
水肿及占位表现不明显,无明显强化
• MRI:髓质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
15
右颞纤维型 星形细胞瘤
(图)
16
右额星形细胞瘤(图)
17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
32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33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
• 脑血管造影
-可做定位诊断、有时定性诊断
• CT
-定位定量诊断达98%,定性80%以上
• MRI
-定位更准确
• CT和MRI优于平片,MRI优于CT
11
神经上皮肿瘤
占原发脑瘤40%-50%,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 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等
12
星形细胞肿瘤
•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Ⅳ级)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Ⅳ级)
13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 占星形细胞肿瘤的25%-30%,一般发生在儿童和
20-30岁成人。常位于髓质内,也可累及皮质
• 病理学:肿瘤为灶性或弥漫浸润,无坏死、新生
血管,水肿少见,15%-20%有钙化
3
概况
• 占全身肿瘤的2%,年发病率10/10万 • 原因不明 • 见于任何年龄
4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2岁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 2-10岁: 幕下多于幕上 • 10-15岁:大致相等 •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5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儿童期:
-幕下:小脑星形细胞瘤,脑干胶质瘤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