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5篇)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5篇)第一篇: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一张奇特的脸》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张奇特的脸》,是小学美术第六册《一张奇特的脸》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课程。
本课是一节陶艺制作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教材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与表现。
所以,除材质运用各式各样、造型表现千变万化以外,更强调形象的夸张以及变形,借助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需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接触陶泥、体味造型表现、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人文环境、文化背景所孕育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头像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给人带来的美感。
2、能力目标运用搓、揉、捏;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头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运用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大胆的将面部五官进行夸张和变形。
二、说教法依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采用情景创设、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引伸对比等方法,“以学生自主、教师引导”进行教学。
期间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展示。
三、说学法充分借助游戏、课件等形式,通过观察、比对,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辅助者,引领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问题。
让学生对人的面部特征、艺术形象有更深刻和直观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学生生活中的照片,借助夸张的变形,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张奇特的脸》_《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新城区+x小学+x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小学、初中、高中参赛作品信息表
新城区区(县)XXXX小学学校(公章)
作品名称
《一张奇特的脸》
学科
美术
年级三年级
第一作者
XX
XX
手机
电子信箱
XXX
女
***********
****************
其他作者
XX
XX
手机Βιβλιοθήκη 电子信箱作者简介(单人或团队)
XXX:XXXX小学美术教自个性,将其转化成独一儿童美术教育。
,二级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天性中与众不同的无二的优势,致力于研究用绘画提升孩子认知水平的
创作思路简述
《一张奇特的脸》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本教材《面具》《民间面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本课中,对之前的学习内容既是一种复习也是一种整合。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面具文化和泥塑的基本技巧。对于最熟悉的人物的脸,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主要从“奇特”出发,运用泥塑制作的方法,结合不同的泥塑技巧,利用不同的材料元素,将“奇特”表现的既有创意又富有艺术的美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中的脸部文化,增强学生对各地域各时代脸部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作者声明:
本人保证所提交的作品为原创作品,引用的资料已注明出处和原作者,不存在版权纠纷。本人同意将该作品用于全市交流共享或编辑出版。
作者签名:
2023年12月2日
注:①本表由参赛者填写,加盖单位公章;
②单节作品作者总数不超过3人;系列作品作者总数不超过20人。
美术教案一张奇特的脸

美术教案一张奇特的脸教案标题:美术教案-一张奇特的脸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学生能够绘制一张奇特的脸,并运用适当的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创意和努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和特征,如夸张的眼睛、大鼻子、长长的嘴巴等。
2. 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3. 白纸或画板。
4.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和特征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特点。
2. 提问学生,他们认为什么样的面部特征可以使一张脸看起来奇特?他们有没有见过或画过奇特的脸?主体活动:3. 让学生在纸上或画板上用铅笔勾勒出一张奇特的脸的轮廓。
4.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线条和形状来绘制奇特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特征。
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6.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作品。
展示和分享:7.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时的想法和感受。
8.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尊重他人的创意和努力。
总结和评价:9. 回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的内容,强调他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以及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10. 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绘制奇特的脸,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
1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艺术工作室,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模板或简单的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完成作品。
2.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奇特脸部特征的表达方式,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绘画技巧和材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表现。
人美版美术三下《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三下《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美版美术三下《一张奇特的脸》,让学生了解有关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人美版美术三下教材《一张奇特的脸》。
2.图片或模板展示奇特的脸部特征。
3.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4.样本脸部特征的展示板或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向学生展示奇特的脸部特征的图片或模板,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脸部特征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人脸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探究(20分钟)1.向学生展示教材上的《一张奇特的脸》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奇特脸部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奇特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夸张的比例、变形的线条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实践(4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想要画的奇特脸部特征,并在纸上勾勒出基本线条。
2.引导学生运用创作方法和技巧,夸张特征、变形线条等,将基本线条转化为具体的奇特脸部特征。
3.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和形状等,并适当运用阴影和颜色进行渲染。
4.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总结(15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提醒学生积极欣赏他人作品,表达自己的赞赏和建议。
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脸部特征创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创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拓展(15分钟)1.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其他奇特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题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世界名画或艺术品,分析其中脸部特征的构图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我将继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拓展内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其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三年级下册《一张奇特的脸》说课稿和课堂实录

《一张奇特的脸》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张奇特的脸》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第五册第十六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
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泥塑所具有立体感和形式的美感,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范例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装饰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泥塑创作的快乐,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艺术享受、体验成功喜悦。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将童心童趣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了解造型表现艺术的特点,感受不同造型表现带来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奇特”脸部形象。
2、隐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准备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启导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我还用电脑课件吸引学生,以便增强美术课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针对这一课的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在教学导入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先用故事导入,再播放傩戏短片给学生看,激发兴趣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陶艺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
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陶泥、垫板、制作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一、引入1、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到世界各国去“旅行”一趟。
在旅行途中,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各种人物的头部。
2、点击课件,看录象。
3、好,旅行结束了。
要请大家来回答个问题:“你看到的那些人物的头部,包括脸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小结:总的来说,都是一张张很特别的脸。
他们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更吸引人,在脸上进行了许多的装饰。
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还有的呢,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有的脸上还刺(画)有图案。
这是一些民族的“纹面”习俗。
这种习俗呢,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里也有。
(看课件),这是云南的独龙族和我国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的“纹面”。
他们为什么要“纹面”呢,有很多说法,但有一点,就是要让自己的脸看起来更奇特,更漂亮,更吸引人。
待会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
二、欣赏“头像工艺品”,分析怎样的脸是“奇特的脸”1、接下来,老师还要带大家去看一些古今中外的精美的头像工艺品。
我们经常说,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往往有很多区别。
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思考这两个问题:(1)艺术作品中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脸有什么不一样?(2)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2、点击课件,欣赏“头像工艺品”3、点击课件,看图比较。
交流、分析前两个问题。
三、了解陶艺的制作的基本方法1、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精美的头像工艺品,有的是用皮革制作的,有的用金属,有的用木头……材质各式各样,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也大不相同。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教案标题:一张奇特的脸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文化差异与审美观念的引入。
2. 观察和分析一张奇特的脸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3. 创作一张奇特的脸并解释其背后的意义。
4. 分组讨论和合作分享。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来自不同文化的美的定义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2. 引发学生对于审美观念的思考和讨论。
观察和分析:1. 展示一张奇特的脸给学生,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和分析其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分享给全班。
创作:1. 学生分组,每组成员共同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学生需要考虑脸部的形状、表情、颜色等因素,并解释他们创作背后的意义。
3.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享和讨论: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作的奇特脸,并解释其背后的意义。
2. 全班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给予建议。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对于脸部表达的影响,并讨论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审美观念。
总结:1. 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对于美的定义有什么改变?你认为审美观念的差异对于社会有什么影响?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另一个主题或对象,创作一张奇特的形象,并解释其背后的意义。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文化对于美的定义和审美观念的更多差异。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分析阶段的参与度和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创作阶段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分享和讨论阶段的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差异。
2. 一张奇特的脸的图片。
3. 创作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笔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文化差异和审美观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 一张奇特的脸|岭南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一张奇特的脸|岭南版前言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艺术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和表达能力。
而本次教学设计将以一张奇特的脸为主题,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练习,提高其绘画技能,同时增加对岭南文化的认识,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张奇特的脸的构图原理;2.掌握绘画技术和基本色彩知识;3.了解岭南文化艺术特点,并运用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4.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美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课题分析一张奇特的脸是岭南版美术课本中的一个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构图原理,同时运用岭南文化艺术特点进行创作。
具体内容如下:1.学习脸部构图基本原理:了解脸部构图的基本元素,包括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掌握构图的比例和要点。
2.掌握绘画技术和基本色彩知识:学习基本绘画技巧,如线条、笔画的运用,以及基本色彩的组合和搭配。
3.了解岭南文化艺术特点:通过介绍岭南文化的传统艺术特点,如花鸟画、山水画、团扇等,让学生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尝试将其融入创作中去。
4.用岭南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让学生尝试利用岭南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绘制自己喜欢的“奇特”脸。
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展示岭南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到岭南文化特点。
Step1:引入话题教师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展示一张奇特的脸的图片,并让学生自由发挥,将其联想到自己印象中的奇特脸,“你们心目中的奇特脸是怎样的呢?”Step2:讲解脸部构图的基本原理教师以投影展示为主,辅以黑板板书和会话交流等多种形式讲解脸部构图要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己动手测试,画出基本的素描。
Step3:学习基本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教师介绍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技巧的要点和方法,并以实例讲解如何运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线条、笔画和色彩的运用,并录制下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2.难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教具准备: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1、 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官:夸张变形
色彩:对比强烈
2、 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
(1)脸的形状
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梯形长方形圆形椭圆扇形
(2)脸的装饰
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体验、表现、创新
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生讨论交流)
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
二、欣赏、感悟、畅想
(一)欣赏导入
1、 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方案设计思路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会模仿各种表情,具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充满儿童情趣的意象造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本课以游戏教学为切入点,体现“乐中学”的教学思想,通过“演表情-猜表情-赏表情-塑表情-评表情”五个步骤实施教学,在用泥塑造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手脑综合协调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各种表情与五官变化的规律,以泥塑的形式进行表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游戏、欣赏等学习方式,掌握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泥塑的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脸部表情的观察和表现,激发热爱生活、快乐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学会用丰富的表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体验、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了解人物表情与五官变化之间的联系及规律,掌握夸张式泥塑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脸型及人物表情的夸张表现。
教学兴趣点:表情游戏,塑造夸张的表情,作品展示欣赏。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泥塑范作、陶泥或橡皮泥、泥塑工具。
学具准备:陶泥或橡皮泥、塑形工具。
教学过程一、演表情课件播放大笑、愤怒、惊叫、哭泣等声音,让学生互相做出相应的表情,引导他们观察同学在做不同表情时的五官变化。
出示柠檬、西瓜、苦瓜、辣椒四种蔬果,让学生联想酸甜苦辣之味,并做出夸张的表情,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比较、评价。
教师板书:一张独特的脸。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声音与图像游戏导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感受人物表情的多变性。
通过表演游戏,促进学生对人物表情变化的观察,为下面学习作铺垫。
二、猜表情1.观察教师对前一环节学生投入的表演给予肯定,并让大家一起欣赏老师抓拍的学生表情,自由谈论。
2.猜测猜一猜照片中同学的情感及所说的话,教师总结:透过表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完整版)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

(完整版)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考眼力"快速搜图游戏屏幕快速闪现各种各样的脸,看一看谁能发现与众不同的脸,大声说出来2.出示这些脸的图片:这些脸给你什么感受?3.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二、深入探究1.奇特的脸出现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奇特的脸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会带给人独特、新奇的感受。
2.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说一说奇特在哪里?板书:脸型、色彩、五官、花纹、表情、头饰3.出示图片,小组同学讨论交流A对比普通的脸和奇特的脸,有哪些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奇特的脸是在真实的脸部造型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与加工。
B用什么方法把这些脸变成奇特的脸的?板书:夸张——五官、表情、色彩变形——脸型、五官、头发C、在奇特的脸上,什么部位还增加了一些什么图案?增加了这些装饰,作品更有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4.出示泥塑"奇特的脸",仔细观察,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泥塑技法?还有哪些新方法?5、出示问题作品,请分析一下哪里处理得不好?怎么修改?6、出示调整后的作品,教师组合添加,注意形象突出、装饰有序、富有美感7、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欣赏三、课堂实践1、说一说你想选择什么方法创作怎样一张奇特的脸2、提出作业要求:选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张奇特的脸,并加以装饰,使其与众不同。
四、评价拓展1.根据书中"评一评"内容交流感受,根据评价要点评价组内同学作品小组填写评价卡2.欣赏多种材料表现的艺术作品。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十五课为同学塑个脸---一张奇特的脸|广西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使学生对奇特面貌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奇特面貌的特点和美感。
3. 创作一张具有奇特面貌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奇特面貌的特点和美感,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雕塑泥、雕塑工具、图片等。
2. 学具:雕塑泥、雕塑工具、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奇特面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塑造、刻画、打磨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雕塑基本技巧和方法塑造、刻画、打磨等2. 奇特面貌的特点和美感独特、有趣、富有创意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张奇特面貌的雕塑作品。
2. 写一篇创作心得,包括创作思路、过程和收获。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细节:作业设计一、作业的实践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雕塑创作,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当强调实践性。
学生需要在课后继续完成自己的雕塑作品,这不仅能够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雕塑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的开放性在作业设计中,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创作。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觉。
三、作业的反馈性作业不仅是学生对学习的巩固,也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教学难点:脸部形象变化丰富,特点突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学生准备: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展示各种面具图片。
师:见过这样的脸吗?能不能说说在哪儿见过?它和平常人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2.导入本课主题师:同学们说的真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
【设计意图】利用面具等艺术品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创作性思维。
二、欣赏探究激发创作1看一看课件出示各种面具,师提问:书中为什么把这些造型叫做奇特的脸?奇特在哪呢?2.说一说出示课件面具和人脸对比进行对比。
师:仔细看看这张脸与我们的脸有什么不同?师:你能说说怎样的脸才叫“奇特”的脸吗?学生回答;五官变形、色彩夺张…总结;(学生回答,师出示板书:脸型、五官、色彩)总结:(1)脸型奇特(2)五官形状(3)色彩夸张(4)制作材料和方式多样3.技法探究请同学们打开教材35页,师提问:看看书中学生的作品奇特不奇特?它们是用什么做?师:课本上的小朋友是用哪些泥塑办法来塑造奇特的脸的?【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提高了学生审美水平和文化涵养,培养学自主探究的精神4、教师示范:师:看了这么多,我也想做一个,想不想看?演示步骤要先想好,要做一个什么脸型(讲讲变脸型),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还有的脸上还刺(画)有图案。
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创意;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想象;2.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组合和表达。
教学准备:1.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如动物、植物、水果等);2.画纸、彩色铅笔和彩色油画棒。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师生交流,引发学生对“一张奇特的脸”话题的兴趣。
2.呈现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图片,让学生猜测表情所代表的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脸部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2 观察和发现(20分钟)1.准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如动物、植物、水果等。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物品的特点和特殊之处。
3.引导学生发现图片或物品中类似于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元素。
Step 3 创意和想象(20分钟)1.呈现一些有趣的面部特征图片,如大眼睛、长鼻子、大嘴巴等。
2.引导学生想象和发挥,将不同的面部特征进行组合,形成奇特的面部造型。
3.鼓励学生在想象中多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创意。
Step 4 绘制和表达(3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一种面部造型进行绘制。
2.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和油画棒进行绘制,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创意中的感情和意义。
Step 5 展示和交流(10分钟)1.学生彼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
2.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提高。
Step 6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创新和发现。
拓展活动:1.邀请学生用动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2.让学生尝试将奇特的面部造型应用于自己或他人的肖像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创新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教案教案标题: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脸部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脸部特征,如长脸、圆脸、方脸等。
2. 色彩丰富的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3. 白纸和画板。
4. 画笔、刷子、水杯等绘画工具。
5.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的形状和位置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脸部特征可以使一个脸看起来奇特或有趣。
主体:1. 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如线条、色彩、贴纸等,可以用来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并绘制他们自己的奇特脸部形象。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如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突出脸部特征,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质感等。
4.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
总结:1. 让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奇特脸部形象,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其他媒介上创作奇特的脸部形象,如雕塑、陶艺、数码绘画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估学生对不同脸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评估学生创作的奇特脸部形象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教学延伸:1. 在其他主题中继续运用类似的创作方式,如创作奇特的动物形象、奇幻的景观等。
2.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等。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张奇特的脸目标:通过绘画一张奇特的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生能够运用形状、线条、颜色等元素,创作出一个独特的脸部形象。
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绘画的脸部形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画纸、颜料、刷子、彩笔等绘画工具。
2.教师准备一些搞笑、奇特的脸部形象供学生参考。
3.教师准备一个展示板,以便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显示一些搞笑、奇特的脸部形象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脸部是如何画成的,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颜色和线条来描绘一个有趣的脸部形象。
绘画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例如如何运用形状、线条和颜色等元素。
2.学生自由发挥,使用画纸和绘画工具创作一个奇特的脸部形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这个脸部形象有多少只眼睛?-脸上有没有胡子或者鼻子?-这个脸部形象笑了吗?-你的脸部形象用了哪些颜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品展示:1.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上面。
2.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绘画的脸部形象,例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脸,它有五个眼睛和六个嘴巴。
-我用了红色、绿色和蓝色来画这个脸,让它看起来非常鲜艳。
3.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描述,班级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表扬。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绘画活动,提问学生感受和体会。
2.班级共同讨论绘画活动的意义和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扩展活动:1.邀请学生在家继续绘制一张奇特的脸,并将作品带到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2.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让他们感受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3.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脸部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脸部特征的观察方法,能准确描述不同人物的脸部特点;
(2)学会运用形的变化方法,如放大、缩小、组合等,创作出具有奇特脸部特征的作品;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在观察脸部特征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从五官、脸型、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以便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一张奇特的脸》这节课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和创新。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生对脸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比我预想的要强。在导入新课环节,他们能迅速回答出我所提的问题,并给出了丰富多样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这对后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脸部特征的基本概念、观察方法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形的变化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doc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
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
所以,本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大胆地将人的五官进行变形、夸张,用泥塑造一张奇特的、与众不同的脸。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使学生感受到用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材料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研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积累经验,拓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材料教具:电脑课件、相关图文资料、影像片段。
学具:图片、泥塑工具、废旧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老师要给大家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短片。
想不想看?那么在看短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2.点击课件,看录象。
3.好,短片结束了。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的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学生回答:……小结:总的来说,都是一张张很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 欣赏1•“小品王”赵本山照片和他的肖像漫画(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你们还知道哪些奇特的脸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3)学生反馈讨论结果,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奇特脸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点击课件)(4)人们常说脸上的五官是哪五官?2.毕加索的作品《少女的脸》(1)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少女的脸》,大家看了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2)少女脸的那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3)游戏请学生上台做鬼脸,看谁的五官变形最奇特?3.奇特的面具(点击课件)师:这些艺术品的共同特征是五官的形状、位置奇特、色彩鲜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
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
头像虽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较难的题材,但是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
所以应该说,本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
学习陶艺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的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三、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四、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好!我们在上课之前,做个猜谜的小游戏,考考大家的观察力怎么样,好不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咱们喊:一、二、三共同把他们请出来。
(三位同学戴着头饰做着怪动作出现)让大家猜猜是谁?
2.师:在这三位同学出来的一瞬间,老师看到同学们脸上出现了不同的表情,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引出:奇特。
板书:一张奇特的脸)
二、欣赏图片,分析怎样的脸是奇特的脸
1.师:关于脸的奇特造型有很多,下面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一些精美的头像工艺品。
我们经常说,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往往有很多区别。
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思考这两个问题:
(1)艺术作品中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脸有什么不一样?
(2)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板书:奇特)
2.点击课件,欣赏头像工艺品
3.点击课件,欣赏真人头像。
(过渡)师:我们欣赏了艺术作品中的脸,现在来欣赏一幅现实中的脸,看看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
问题一:看到的脸是什么形状?还有什么形状?
问题二:观察中轴线,观察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对称)
问题三:眼睛、耳朵等,我们总称为?(五官)
小结:关于脸部的美术知识还有好多,比如:三庭五眼等等。
4.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老师先不做任何评价。
三、看图比较。
交流、分析前两个问题。
1.出示脸型的对比课件。
(1)这两组图,艺术作品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真人的脸型是什么型?
(3)艺术作品中的脸在真人脸的基础上有了什么变化?
看起来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
(4)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样的奇特的脸型?
2.出示五官的对比课件。
(1)艺术作品中的五官和现实中的五官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欣赏真人脸的五官。
(3)艺术作品中的五官在真人对称的基础上进行了什么?
(板书:变形、夸张)
(4)请学生上台做鬼脸,看谁的五官变形最奇特?
3.出示色彩对比课件。
(1)放音乐,问学生听到什么颜色?《歌曲:说唱脸谱》
(2)分别代表历史中哪些人物?
(3)为什么红色代表关公?白色代表曹操?这些颜色分别给人以什么视觉感受?(比如;红色代表威武、中正)
(4)这些戏剧中的人物的颜色和现实中的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觉?(板书:色彩、装饰手法、鲜艳、独特)
小结:所以说一张奇特的脸必须做到:夸张、变形、等。
4.(出示实物)讲解材质不同,艺术效果不同。
5.老师出示带来的头像艺术品,让学生亲自摸摸它的材质。
四、教师示范,学生探讨技法。
1.师:老师出示范作,让学生欣赏、分析。
2.探讨:基本步骤。
3.探讨:各种五官的脸型是怎样做出来的?(揉、搓、捻、压)
4.现在同学们看到这张脸有的在平面的脸型上凹、有的凸起,这种表现形式是:浮雕。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发挥想象力,用橡皮泥的形式,制作一张奇特的脸,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课件滚动出示学生作品)
要点:
1.怎样让自己制作的这张脸看起来很特别,和身边的同学做的都不一样是关键。
2.注意脸型、五官的奇特。
3.装饰手法的奇特。
六、评价:交流、完善。
1.同学们自评、互评。
教师评价。
(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提示: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造型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3)谁的作品给你的启发最大,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4)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修改、完善作品。
七、课后延伸
(出示课件)陶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课后我们要关注中国的陶艺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