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的逻 辑 推 理 , 层 深入 , 导 学 生思 考 、 跃 学 生 思 层 引 活
7 . 情境导入 .1 2 教师展示一株幼苗 , 并提问 : 植株弯 曲是什么引
起 的?
师: 在单侧光 的照射下 , 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 的现象叫做 向光性。很多人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 但是 达尔文不仅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 并且用一种 叫金丝雀 藕草的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来设计实验 , 探究植物 出
6 课前 准备 ,
命活动的调节” 之后来讲 , 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 明 对 比, 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 , 有利 于本节乃至章内容的学习。 本节主要是通过达尔文和
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 , 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因 此, 教师应以科学发现中折射 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
唐红梅 ( 东省广 州市玉岩 中学 广 东广 州 50 3 ) 广 15 0
1 教 材分 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的内容 , 安排 在“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以及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
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 精神。 5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 教学难点 :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可得 出 : 对 照 实验
来自百度文库



可得 出 :
胚 芽鞘 的 向光 性 与

植物生长素+示范教案

植物生长素+示范教案

第1节植物生长素

◆教学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衡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展示向光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张图片体现了植物哪一共同的特征?

提示: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

2.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引发了植物形态改变?植株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有什么适应意义?

提示: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阳光处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提示:植物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引导:通过这些问题总结向光性的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

【新知讲解】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设计意图】探究向光性涉及的相关实验看似简单,但学生在具体实施时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提醒到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因此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问题驱动,重温科学家的

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如何设计实验。

学生探究活动:学生阅读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根据教师提出的探究活动内容,每个小组以图形加文字的形式展示实验设计。并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设计,对实验的结果作出预测。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酶本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篇1

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探究性教学教学环节教师调

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言课件展示:1、向日葵会跟随太阳转2、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3、深秋叶片变黄脱落4、果园的园丁对果树进行修剪、硕果累累。提问:每张图片中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含羞草的小叶合扰运动,睡莲的运动,舞草的运动,向日葵随太阳转动,阳台上久不移动的植物生长的特点。归纳导入新课:上述现象都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达尔文正是观察到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现象而去揭示其中奥秘,开始了生长素的发现之路。学生思考、并分析、推测、回答描述植物的向光性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培养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新课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用生长素的知识解释植物的向光性提出问题:达尔文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几组实验?外界条件是什么?在第一组实验中达尔文观察到什么现象?第二组实验怎么设计?现象是什么?第三,第四组实验如何设计?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的下面一段?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位?感受刺激的又是哪一部位,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达尔文的实验用什么方法探究?提问引导思考:(1)这种刺激又是什么?(2)詹森选择“琼脂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刺激〃有什么特点?(3)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刺激〃是什么关系?(4)两位科学家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什么?课件展示温特实验:提问:(1)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边,几天后有什么现象?使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琼脂的作用吗?如何设计实验对照实验排除琼脂不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实验证明了什么?1942年其他科学家研究结果是?用幻灯片展示待填空的图表(几位科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以图表形式引导归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引导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根据实验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针对技能训练提问:(1)这个实验设计是否严密?(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公开课教学设计

《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理念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体验生长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性教学,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教学重点:植物向光性的内因探究过程。

3、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

体验生长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为‚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素养。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教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问题示例:

- 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或物质起着调控作用?

- 有没有听说过植物生长素?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

使用多媒体或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并简要说明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它可以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分生组织活性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步骤三:发现历程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小组研究等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几位科学家的相关研究:

1. 雷诺·桑塔

2. 切尔菲等人

3. 波文顿

4. F.W. 温特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

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位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出的贡献。

步骤五:应用领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六:知识巩固

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请写出植物生长素的两个主要作用。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学研究有什么重要影响?

步骤七:总结和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领会实验设计,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设计思路、实验验证等,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修正、补充、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将影响植物向光性产生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温特

C、拜尔

D、詹森

2、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及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

B、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中,不会发生向光弯曲的是()

A.(1)和(3)

B.(2)和(4)

C.(1)和(4)

D.(2)和(3)结合课本49页技能训练所给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等科学家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等知识,这是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高二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对植物的向光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以及对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可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所以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深层次的知识、培养深层次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的过程。

【设计思路】

本课以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力求以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从而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本节生物课堂;同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内容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交流,能够说出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基本技能(通过对实验和问题的讨论,逐步提高分析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

3、基本思想(通过科学发展史教育,使学生体验科学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物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各种代谢活动及生殖发育能够严格有序的进行,需要各系统、器官及细胞的协调统一;生物体作为环境的成员,能够生存下来,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本节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③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④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精品学案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精品学案版)

学习·探究区 (2)拜尔实验
第10课时
①实验现象:将尖端切下,放到胚芽鞘一侧时,胚芽鞘总是 弯向对侧 生长。 ②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 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 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③该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 果造成的干扰 。 ④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
自我·检测区
第10课时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________部位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引起的,温特推想这 种化学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 A 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 种化学物质,且这种化学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③ 和 ④ 的 现 象 均 表 明 , 胚 芽 鞘 向 该 化 学 物 质 分 布 ______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 排除__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 行,其原因是该化学物质分布会受________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 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后来研究发现,该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光源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
Fra Baidu bibliotek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______面多于_____

从植物体提取到生长素后,科学家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科学家的工作成果。

强调:横向运输只发生在感受到刺激的部位

技能训练:评价某同学证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是否严谨?如果不严谨,需要如何改进?

【典例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

B.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它是一种蛋白质

植物激素动物激素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相同点

附:导学案设计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编写:高伟 2016-4

【学习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探究】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1.达尔文实验(1880年)

探究:胚芽鞘发生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哪部分结构有关?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单侧光下 去掉尖端 锡箔罩上尖端 罩上尖端下面一段 (1)①、②组对照说明了什么?

(2)进行③、④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③、④对照说明了什么?

2.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年)

探究:这种“刺激”能不能从尖端传递到下部? (1)詹森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詹森所做实验过程是否严谨?应如何完善?

3.拜尔的实验(1914年)

探究:尖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1)拜尔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高二生物必修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学情分析】

本章节虽相对独立,但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激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初步认识,为学习理解本章节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本章节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会有较大的兴趣,但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比如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实验的设计评价,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去体验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掌握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方式。

教学内容:

1.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方式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生长是如何实现的?”,“植物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包括生长素的定义、生长素参与的植物生长过程和作用方式。让学生了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3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1.1880年,萨克首次提出了“半胱氨酸”对植物的促进作用。

2.1913年,孟德尔斯提出了“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

3.1926年,万忠说理论音教师 C.可命名为“IAA”(吲哚-3醋酸)。

4.1944年,肯尼斯和塞尔曼提取了第一个植物生长素“生长素A”。

5.1965年,法扬斯基发现了第一个植物抑制素“炭戴尔酸”(ABA)。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生长素发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

第四步: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种类和作用方式(2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种类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方式,并通过实

例进行展示和解释。

1.IAA(吲哚-3醋酸):对植物根系和茎的伸展起促进作用。

2.GA(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延长茎秆和叶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理解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能力目标

进行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

德育渗透点

1、领略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

2、领略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科学家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材处理:本节授课时间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内容为: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第二课时授课内容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教具:多媒体平台(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先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原理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议论、讨论,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科学家的看法.这样使学生向科学家那样来进行思维,去体验科学实验的推理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多媒体及自制教具辅助教学,目的在于加强直观性和生动性,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通过观察自培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引入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被激发,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植物激素还是相对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建立起对植物激素的正确认识,同时要注意与动物激素区别开,以免学生混淆。

该班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本节课将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将自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同时搭配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向光性的概念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胚芽鞘 2、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提出“影响” (2)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影响”可能是一种物质 (3)温特实验:“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3、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少,背光侧多

4、植物激素的概念:效应显著、微量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幼嫩部位(幼嫩的芽、叶等)

2、分布:生长旺盛部位(胚芽鞘等)

3、运输: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

九、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中,“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专心课堂;但另一方面,这对授课老师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年轻教师可能不能很好得引导学生,把握住课堂的节奏,因此备课要充分,要多揣摩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程度。除此之外,要注意及时对每个小节的知识点做好总结,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网络化,便于学生理解吸收。

极性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