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土地处理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与检验

合集下载

污水生物除磷模型研究进展

污水生物除磷模型研究进展
主要发生在厌氧条件下, 但在好氧和缺氧区也会观 察到此现象, 因此在动力学表述中不采用抑制系数; ④增加贮藏产物的缺氧内源呼吸。这些过程与微生 物的内源呼吸相类似, 以保证贮藏物与微生物 一 起 衰减, 并引人缺氧降低因子, 厌氧衰减最小, 忽略。 可 3 hnsn J as 模型 o o 标准的 A M模型仅考虑各种溶解性、 S 颗粒性组 分的氮、 磷含量, 不考虑氨化、 溶解性 有机氮、 溶解性 和颗粒性有机磷的水解过程, 这种简化可以较好地 模 拟城市污水, 但对于 工业废水或混合污水, 括有 包 机氮和磷的水解反应过程是很重要的。 oa s ' J uo " h sn 发展 厂S H R S utn B lil s a I O (i li o ioc Po ht P m ao f ga h p e o Rm v ) e o l模f, a 描述氧化 、 硝化、 硝化, R r 特别是除磷 过程。它不是 AM d S 2 的扩展, 但其思想可移植到 AM d S 2 中。该模型包括 1 种组分、 个过程, 7 3 6 其中 厌氧过程9 缺氧 1 好氧 1 个。与AM d 个、 3个、 4 S2
(. I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9; 002 2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
摘 要: 阐述了生物除磷 A M d S 2 及扩展模型,S 3及扩展模型, hns 模型以及生物除 AM J as n o o
20 3 ) 0 25
例。为模拟聚磷菌的反硝化, 一部分聚磷菌可 假设 利用硝酸盆作为电子受体 。 模型中还考虑了 C D O 损失现象, 引人两个水解效率系数( 缺氧和厌氧) , 说明在缓慢可生物降解基质水解为易生物降解基质 的过程中存在部分C D的损失。 O
14 A s A s . O 和G O 间的竞争 P根据小试结果,a a7 Mn t等提出包括聚磷菌反 ge

某污染场地氨氮迁移过程模拟研究

某污染场地氨氮迁移过程模拟研究

Migration process simul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contaminated site. DU Qing-qing1, YIN Zhi-hua1, ZUO Rui1, WANG Jin-sheng1, YANG Jie1, TENG Yan-guo1, ZHAI Yuan-zheng1,2* (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2.Institute of Karst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Karst Dynamics Laborator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d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37(12):4585~4595 Abstract: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predict the impact on soil and groundwater quantitatively due to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discharge, the soil water migration and solute transport model was built by using HYDRUS-1D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migration and attenu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the unsaturated-saturated zone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area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phenomenon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vertical infiltration. Besides,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showed a gradual wave-like decline vertically with attenu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The wastewater discharg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oil and groundwater of the site.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the groundwater table was raised to 867mg/L, which was 8178 times higher than the local groundwater background value (0.106mg/L) and 4334 times than III grade groundwater quality standard (GB/T 14848-93)(0.2mg/L). The groundwater function was damaged. However, due to the timely cut off the pollution source and the termination of the discharge behaviour,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in the soil was close to 0after 330 days suspension period and groundwater ammonia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 2mg/L. Key words: ammonia nitrogen; contaminated sites; migration; parameter inversion; HYDRUS-1D; unsaturated-saturated zone

全污水处理厂数学模拟的BioWin模型

全污水处理厂数学模拟的BioWin模型
活性污泥模型借助于免费 和商业化的模 拟软 件在活性污泥工艺的优化设计 和运行以及研 究中 得到了广 泛的应 用并 积累 了丰 富的经 验。可是, 这些模型大多数集中在污水处 理厂的主流工 艺部 分。因此, 这种 优化 仅仅 是局 部的优 化。并没 有
考虑污泥处理工艺 及其对主流工艺 影响的整体优 化( 见图 1) 。随着水污染控制要求的提高, 污水处理 厂出水氮磷的排放标准也变得更加严格。因此, 目 前污水处理厂的数学模拟已经朝全污水处理厂模拟 的方向发展, 着眼于污水处理厂整体的优化设计和 运行。全污水处理厂数学模拟是污水处理厂节能减 排方案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工具。BioWin 数学模型 即是 一个 典 型的 全 污 水 处理 厂 的 数 学模 型。 Bio Win 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并且已经在工程中 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对全污水处理厂的数学模拟有 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文将对 BioWin 数学模型的主 要特征做一综合的 介绍 ( 更详 细的可参考 Env iroSim 2007a, b) 。 1 全污水处理厂的 BioWin 数学模型
然后用这个基本速率乘以反映细菌生长的不同环境条件溶解氧条件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存在与和营养盐氮磷限制的条件以及p抑制情况给水排水vol134增刊2008161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活性污泥模型的主要特征比较模型名称asm1asm3asm2dadm1biowin发表时间更新时间198719991999200219912007模型类型和厌氧消化旁流处理工艺状态变量数1312192650模型参数个数19387340246参数的有效范围模型校正的工作量中等实际工程应用广泛较少广泛较少广泛精确预测tss硝化一步硝化一步硝化一步硝化两步硝化作为插入模型反硝化利用甲醇反硝化近似近似近似限制碱度替代碱度替代碱度替代co2nh3气体剥离盐的磷沉淀经验公式生物气体的产生ch4温度依赖性温度范围有830二个参数集有835全污水处理厂模拟要求活性污泥和厌氧消化模型之间的界面各种模型使用一组共同的状态变量代表有此功能

流域总磷污染动态模拟模型与检验

流域总磷污染动态模拟模型与检验

a d is c mp t t n me h n s h d b e i u s d n t o u a i c a im a e n d s s e ' o c

Fn l .w t teXa gi g Rvr ia y i i j n i l hh n a e

te am trb d sa ay e .T e po u t n wa b u h s h rso eb sn ( n h i wae o ywa n lzd h rd ci y a o tp o p ou fL a i i o h

ld“ on sucsadae o re )a d i r s rrl i er esa di esi “ lgp it o re n rasucs n t t n f ue nt vr n nt 0l s a e h i h
— —
— —
Vo . 0 No 3 12 , S o 2 0 e .0 6
文章编号 :6 3— 0 2 20 ) 3— 0 0— 5 17 0 6 (0 6 0 0 7 0
流域总磷污染动态模拟模型与检验
袁华 山 , 熊正为 汤 池 ,
( . 华大学 建筑工程与资源 环境学院 , 1南 湖南 衡 阳 4 10 ; 20 1 2 湖南交通工 程职业技 术学院 交通 工程系 , 南 衡 阳 4 10 ) . 湖 2 0 1
摘 要: 分析 了不 同来源磷对 目 标水体水质 的影响 、 流域 中磷的产生途径( 包括点源
和 面源 ) 及其在 河流 、- 中的 迁 移 转 化 规 律 . 于 不 确 定 因素 影 响 的 分 解 建 模 方 3壤 - 基 法 , 立起 总磷 污 染控 制动 态模 拟模 型 , 论 了模 型 的 基 本假 设 、 建 讨 各子 模 型 的 结构 和 关 系及 其计 算机 理 等. 最后 , 以湘江 流域 为例 , 利用模 型 进行 模 拟计 算 描 述 了湘江 某 河流断面的总磷随时间的动 态变化趋势. 结果表 明, 该模 型可以为流域总磷 污染控制

污染物迁移与修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污染物迁移与修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污染物迁移与修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污染物的迁移与修复过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工作。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并探索有效的修复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值模拟在污染物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数值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染物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值模拟不仅可以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以减少大量的现场试验。

例如,在地下水污染物扩散方面,科学家们利用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模拟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方向。

然而,数值模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模型建立中包含了众多的假设条件,模拟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场地布置来模拟真实情况,更直观地展现污染物的迁移和修复过程。

在实验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会选择合适的样品,并进行采样和分析。

例如,在土壤污染物修复研究中,科学家们常常采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并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其中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

此外,为了模拟现场实际环境,科学家们还会进行室内的土壤培养试验,以观察和评价不同修复方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除了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也是污染物迁移与修复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科学家们需要实地考察不同地点的环境特征,并进行取样和监测。

在水体污染物迁移研究中,科学家们可能会沿着河流或湖泊设置采样点,定期测量水质指标,并分析污染物输运状况。

这对于污染防治工作的规划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污染物修复方面,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宝贵的参考。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系统地评估不同修复方法的效果,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例如,对于土壤污染物的修复,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修复措施,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来评估其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

型代 表 , 已被 一系 列盆 栽试 验 在 多种 作 物 和 土壤 上 进
行 了验证 和评 价 , 并被 用 来进 行 养分 吸 收 量 的预 测 和
评价施 肥技术 的效果 。 土壤 磷行 为动态 研究 , 主要 集 则 中在 土壤磷 的固定 与释放 、 的淋失 等方 面 。 作物 生 磷 在 长 的综合 性模 拟模 型 中 , 的动 态模 拟 是极 为薄 弱 的 磷
收 稿 日期 : 0 7 1 — 0 2 0 — 0 3
肥 料磷 在 土壤 中的有效 性 转 化等 研究 甚 少 。1 8 9 3年 ,
带, 特别是有 机肥还 田是 养分循 环 最重要 的 途径 , 是维
持农 业 系统 时空 上连 续性 的重要 手 段 , 是 农 业 系统 也 具 稳定性 和 自调力 的基 础 , 循 环 ” 即“ 的特 殊作 用 。 常 通 的肥料试 验无 法再现农 田生态系 统养 分运 行 的长期 行
等 通过 一系列 田间试验 研究 了长期施 肥 的牧地 土壤 中
残 留磷肥 的特性 和 可利用 性 。 研究 表 明 , 次施磷 的残 多
养分循 环模型 来模拟 系统 中养分 的动 态行 为及 长期 效
应 尤为重 要 。 多学者 在各 种水 平 ( 许 如地 球 、 地 、 陆 国家 或生态 系统 ) 的有关 磷循 环开 展 了大量 的研究 , 上 阐述
磷是作 物需要 量较 大且经 常限制 作 物生 长 的重要 元素。 土壤 中的磷 通过地 表侵 蚀和 淋失 , 水 体 富营养 使
各组 成部 分 中磷 的数量 及其 相互 间 的转 化 速率 。1 8 90
年 欧共 体委 员会在 荷 兰举行 的学术会 议上 着重 交 流了
化。 因此建立 磷素养 分模 拟模 型 , 有利 于对 作 物生产 中 磷 的有 效 管理提供 科学 的依据 。 近几 十年 来 , 磷 的模 对

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数学模型的发展

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数学模型的发展

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数学模型的发展徐伟锋顾国维张芳(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利用聚磷菌在缺氧条件下的吸磷和反硝化作用,实现氮、磷的同时去除,是具有实用前景的城市污水处理方法,而建立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数学模型则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文中对ASM2d模型、Barkerand Dold 模型、Delft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提出了由聚磷菌引起的缺氧吸磷和反硝化作用中需要解决的 2个问题:反硝化聚磷菌浓度的确定和由反硝化聚磷菌吸磷所引起的磷的减少量。

关键词:模型;生物营养物去除;生物过量除磷作用;缺氧吸磷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55(2004)02-0001-04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of Demtrih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by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XU Wei-feng GU Guo-wei ZHANG Fang(She Key Lab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Tongji UniversiryShanthe 200092,China)Abstract:The use of the phosphorus uptake and denltrification of PAOs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ltrogen and phosphorus is a method with practical prospect for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denitrl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by activated-sludge process benefit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fogy.Models ASM2d,Barker and Dold and Delft are presented in a detailed way in this paper,with two issues raised which need to be re-solved in the anoxic phosphorus uptake and denitrificatlon caused by PAOs,i.e.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enitrification PAOs and the decrease of phosphorus caused by the phosphorus uptake of denitrification-PAOs.Key words: model;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iological excess phosphrus removal;anoxic phosphrus uptake自1990 年以来,许多学者相继报道有缺氧吸磷现象[1],即所谓的反硝化除磷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_王艳红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_王艳红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王艳红,陈金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磷肥施用量较多的国家,各种作物的生产均需要磷肥,同时磷又是影响水体生态环境的主要营养物质。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及水环境系统稳定,必须设计合理的施肥措施及土肥管理措施,了解磷素在植物—土壤的转移途径,以及磷素的变化通量对施肥措施及土肥管理措施优化的重要性。

从磷循环的研究方法、磷的动态循环、以及磷循环模拟模型三个方面,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磷循环及模拟模型情况。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磷循环;模拟模型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07)05-0775-04 磷是作物需要量较大且经常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土壤中的磷通过地表侵蚀和淋失,使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建立磷素养分模拟模型,有利于对作物生产中磷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近几十年来,对磷的模拟主要集中在作物吸磷的机理模型和土壤中磷的行为模拟方面。

B a rber-Cushman模型是养分吸收模型的典型代表,已被一系列盆栽试验在多种作物和土壤上进行了验证和评价,并被用来进行养分吸收量的预测和评价施肥技术的效果。

土壤磷行为动态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土壤磷的固定与释放、磷的淋失等方面。

在作物生长的综合性模拟模型中,磷的动态模拟是极为薄弱的部分之一。

在已研制的综合性作物生长模型如国外的CERES,ORYZA,W HEATGRO,GOSSYM等,国内的RC-SODS,WCSODS,ESWCM,CO TGROW, W HEA TGROW等都尚未包括磷素的动态模拟。

研究磷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拟模型,有利于建立平衡的高产稳产的农田生态系统。

农业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是联系土壤、作物、人的纽带,特别是有机肥还田是养分循环最重要的途径,是维持农业系统时空上连续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系统具稳定性和自调力的基础,即“循环”的特殊作用。

AAO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AO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环境因素: 1、水温 2、pH 3、DO 4、C/N 5、Fm & SRT 6、毒性物质 7、内回流比
2、城市污水除磷技术
2.1化学除磷
一、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与模拟控
2.2生物除磷
3、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3.1 A/A/O系列
一、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与模拟控
Bardenpho工艺
三、交互式反应器研究与中试装置设计
当原污水有机碳源不能同时满足生物脱氮除磷要求时, 首先满足生物脱氮, 在生物处理后投加新型混凝剂强化生物除磷, 确保氮磷同时达标。
4、串联运行模式研究
4.1 串联运行模式1
三、交互式反应器研究与中试装置设计
串联运行模式1工艺示意图
正常水量、污染物浓度较高, 氮磷浓度较高条件下 或冬季运行时采用
3、中试运行小结
3.3 结论3
四、交互式反应器中运行研究
进水COD<180mg/L,且平均COD/TN<4.3,进水TP0.41~3.49mg/L,当NH4+-N去除率>80%时,由于碳源严重不足,脱氮效率不高,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的NO3−-N对生物除磷效果造成不利影响,TP去除率在50%以下。 当NH4+-N去除率<50%,且进水COD超过60mg/L时,进入厌氧区的硝酸盐浓度持续低于2.0mg/L,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逐渐加强; 当进水COD持续在100mg/L以上时,出水TP可在1.0mg/L以下。虽然进入厌氧区的NO3−-N对除磷有不利影响,但系统的除磷功能不会丧失殆尽,但是降雨引起的进水COD急剧下降能导致系统除磷功能完全丧失
增加抗冲击负荷能力措施: ①增大混合液回流比; ②加大系统进水流量; ③维持反应器系统MLVSS在1000mg/L以上; ④投加混凝剂。 当进水COD平均值小于70mg/L,为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保证出水氨氮达标,可将HRT缩短为4h,以增加污泥的有机负荷,减缓污泥的内源呼吸过程,维持系统MLVSS在1000mg/L以上。 考虑到低碳高氮磷城市污水的脱氮和抗冲击负荷能力,系统的混合液回流比宜在1~2之间,污泥回流比宜在0.5~1.0之间。

土壤污染物迁移扩散模拟与评价方法

土壤污染物迁移扩散模拟与评价方法

土壤污染物迁移扩散模拟与评价方法土壤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导致土壤功能受损或对生物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是土壤环境中的关键过程,对于评估土壤污染的风险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情况,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模拟和评价方法。

一、土壤污染物迁移扩散的模拟方法1. 方程模型:方程模型利用数学方程描述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过程。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对流-弥散方程模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简称AD模型)。

AD模型假设污染物的迁移扩散主要受到对流和弥散两个过程的影响,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得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2. 流域模型:流域模型将土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土壤的水文特性和地形条件,模拟污染物在流域中的迁移扩散过程。

流域模型通常包括土壤水分传输模型、地表径流模型和地下径流模型等,通过模拟水文过程,间接模拟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过程。

3. 粒度模型:粒度模型利用土壤粒度分布参数来模拟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

土壤粒度参数直接影响土壤的水分传输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

通过测定土壤的粒度分布参数,结合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行为。

二、土壤污染物迁移扩散的评价方法1. 污染物潜能评价:污染物潜能评价是评估土壤污染物迁移扩散风险的一种定量方法。

它通过分析土壤性质(如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等)以及污染物的特性(如溶解度、降解速率等),计算得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潜在迁移和扩散能力。

2. 土壤污染指数评价:土壤污染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方法。

它利用化学分析数据,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计算得到土壤污染指数值。

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比较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

3. 土壤溶解模型评价:土壤溶解模型是评估土壤中污染物溶解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定土壤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溶解速率,建立化学平衡和动力模型,预测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情况。

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双点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

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双点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

∂C ∂z
⎞ ⎠⎟

∂qC ∂z
⎪⎪⎪−kθρ[(1 − ⎨
f
)KdC

S2 )] − θλ1C

f
ρ Kdλ2C
(1)
⎪⎪S1 = fKdC
⎪ ⎪
∂S2
⎪⎩ ∂t
=
kθ[(1 −
f
)KdC

S2 )] − λ3S2
式中:C 为污染物在水相中的浓度;S1 和 S2 分 别为污染物在平衡和非平衡吸附相上的吸附浓度;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阜新 123000; 2.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摘 要: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
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
(7)
初始条件离散为
C
0 j
=
(
S1
)0 j
=
(
S2
)0 j
=
0
(8)
上边界条件离散为
⎧ ⎪


θD 4h
(C1τ

C
τ −1
+
C1τ
+1

C
τ +1 −1
)
+
⎪ ⎪⎪
vθ 2
(C
τ 0
+1
+
C
τ 0
)
=
vC0

⎪ ⎪− ⎪
θD 4h
(C1τ

SWAT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SWAT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SWAT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是美国农业部研发的一款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SWAT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SWAT模型基于水动力学和土壤侵蚀规律,以流域为单位,综合考虑气象、地形、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因素,模拟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与迁移过程。

该模型具有模拟精度高、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

首先,SWAT模型能够模拟农业活动对水质的影响。

通过模拟农田径流和河流水质的变化,可以评估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水质的影响。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水肥流失的影响,可以指导合理的施肥管理,减少化肥流失,提高施肥效果。

其次,SWAT模型能够模拟土壤侵蚀过程。

农业活动中的水土流失是主要的面源污染途径之一,而SWAT模型可以通过模拟降雨、水分平衡、土壤侵蚀等过程,评估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指导农民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此外,SWAT模型还可以模拟农药和兽药等农业化学品的迁移过程。

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水体中农药和兽药残留,进而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模拟农业化学品的迁移过程,可以评估农业活动对水体中农药和兽药的污染风险,并探讨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农药和兽药的损失和迁移的影响,可以优化农业管理策略,减少农药和兽药对水体的污染。

在实践中,SWAT模型已经在许多国内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中国为例,研究者利用SWAT模型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不同农田排水管理方式等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通过模拟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合理的管理建议,如调整施肥时间、减少施肥量、改善排水系统等,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实验及数值模拟

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实验及数值模拟

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实验及数值模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实验是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实际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从而获得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的数据和参数。

这些实验通常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等步骤。

例如,对于水环境的研究,可以通过采集水样,利用仪器设备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测定,进而了解其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对于土壤环境的研究,可以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和组成。

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实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数据可提供准确的、直观的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信息。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污染物浓度分布、迁移速率、降解速率等参数,从而揭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规律。

其次,实验数据可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

通过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可以预测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实验数据可用于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实现对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模拟和预测。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对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通过与实验数据结合,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数值模拟是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和预测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行为规律,并帮助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工作。

数值模拟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物质的输运和转化过程、环境介质的特性、污染源的性质和排放情况等。

数值模拟在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中的应用领域广泛。

例如,在水体环境污染研究中,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运和扩散过程,从而预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影响范围;在土壤环境污染研究中,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模型来模拟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解析和降解等过程,进而评估污染物对地下水和农作物的潜在影响。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数值模拟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数值模拟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数值模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污染与日俱增。

其中,水环境污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例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雨水等。

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从而更好地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移过程。

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有三种主要的运移过程:扩散、对流和输运。

扩散是指污染物在水中遇到水分子而发生的无序的随机运动;对流是指水体在高低温差、热源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整体运动;输运是指污染物随着水体整体运动而移动的过程。

通过对这些运移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移规律,从而找到控制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在水体中,污染物经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环节的作用而发生转化。

例如,氨氮在水体中可以通过硝化-脱氮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COD是污染物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生化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等途径进行去除。

通过对污染物的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确定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转化机理,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外,我们需要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污染物的排放过程进行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污染物的排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排放口条件、降雨量、污染物浓度等。

通过对排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排放后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以上问题,数值模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数值模拟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模拟系统受到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响应,从而模拟真实的系统行为。

在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著名的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ADE)模型和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模型等。

ADE模型基于对污染物运移过程的物理规律进行建模,能够准确地计算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HSPF模型是一种基于流域宏观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水文学、水质学、点源污染、土壤侵蚀等多个过程,是综合性强的数值模型。

侧流化学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的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_郝晓地

侧流化学磷回收强化生物除磷的模拟预测与试验验证_郝晓地

淀池将原污水中颗粒性有机物予以水解 /酸 化可以 释放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酸 ( VFA s), 但这并不会增 加进水中总的有机物含量; 只要进水中总的 COD /P ( 或 COD /N ) 比值已经成为限制性因子 , 水解 /酸化 对生物脱氮除磷的促进作用则十分有限. 剩余污泥 从理论上说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内部有机碳源, 正因 为如此, 剩余污泥通常被利用来进行厌氧消化产生 甲烷 ( CH 4 ) . 然而, 由于细菌细胞在常规厌氧消化条 件下不易裂解 , 所以 , 为增加 CH 4产量不得不采取一 些预 处理 措施 ( E llio tt et al. , 2007 ; Novak et al. , 2007) . 这样的预处y m eans of modeling p red ict ion and a lab -scale experi m en t , w e tested b io-P rem oval by chem ical P p recip itation in the side-stream of an aerob ic d igester supernatan t . Both the m odeling prediction and the experi m ental resu lts ind icate th at TP in the efflu ent cou ld be d ecreased to [ 1 . 0 mg # L- 1 from > 6. 0 mg # L - 1 ( in ter m s of P) at CO D /P= 37 . 5 by chem ical P precip itat ion w ith the s ide -stream ratio at 30 % . A t th e same ti m e, 64 % of th e in flu ent P load cou ld be recovered. The verified and calibrated TU D m odel pred icted al m ost the sam e resu lts as those ob tained from th e experi m ent . Therefore , modeling technology is fu lly capab le of rep lacing p ilot -sca le experi m ents in th e scale -up of b iolog ical nu trient rem oval ( BNR ) p rocesses . K eywords : B io-P rem ova; l COD / P; an aerob ic supernatant ; rat io of sid e -stream to inf luen t ; chem ical P precip itation; m odel ing prediction

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了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模型来研究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步骤。

一、模型建立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环境数据,如地质地形、气象条件、水流速度等。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建立模型。

2. 确定模型类型:根据所研究的污染物类型和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

常见的模型包括有限元模型、有限差分模型和统计模型等。

3. 建立模型方程:根据模型类型,建立描述污染物迁移与扩散的数学方程。

该方程通常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等。

4. 确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在模型中,需要指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指的是模拟开始时系统中的初始状态,边界条件指的是模型中的边界约束。

5. 数值求解:为了解模型方程,需要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蒙特卡洛方法等。

二、模型应用1. 污染源评估:利用模型,可以对污染源进行评估。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2. 污染物监测设计:模型可以辅助设计污染物监测方案。

通过模拟不同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可以优化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频率,提高监测效率。

3. 污染物防控策略制定:模型还可以用于制定污染物防控策略。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评估不同防控措施的效果,并选择最佳的防控策略。

4. 突发事件情景分析:在突发事件中,如事故泄漏等,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范围,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5. 环境影响评价:应用模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预测不同工程项目引起的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效果,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6. 管理决策支持:最后,模型还可以用于环境管理决策的支持。

通过模拟分析不同决策方案的结果,可以为环境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总结起来,污染物迁移与扩散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SWAT模型及其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SWAT模型及其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SWAT模型及其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SWAT模型,即水文模拟与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是由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服务(USDA-NRCS)研究开发的一种分布式水文模型,用于评估流域水文过程、土壤侵蚀、农田水文循环、非点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该模型结合了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等多个要素,能够模拟流域内降雨径流产流、土壤侵蚀、农业经营管理、水质变化等多个环境过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SWAT模型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定量评估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源和迁移规律;二是预测降雨径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

在定量评估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源和迁移规律方面,SWAT模型能够识别并模拟流域内土壤侵蚀、农田化肥和农药使用、污水排放等多种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并通过模拟水循环和土壤过程,分析非点源污染物在流域内的运移路径和储存方式,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预测降雨径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方面,SWAT模型能够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对径流产生的影响,对于评价降雨径流对水体重金属、硝酸盐、磷酸盐等污染物的输入和输送路径有着显著的作用。

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中,SWAT模型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美国,SWAT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陆域非点源污染预测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为农田养分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在我国,SWAT模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方式对水质的影响,为我国的水域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有必要在推广SWAT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模型的算法和参数,提高模型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加强对SWAT模型应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模型的熟悉程度;加强对流域水文数据的监测和共享,为模型应用提供更加准确和丰富的数据支撑。

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应用

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应用

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应用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是对环境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污染物在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进行预测和仿真,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本文将首先初步介绍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分类,然后着重谈论应用领域和模型参数的建立,最后探讨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局限性及未来趋势。

一、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分类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主要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物质迁移扩散规律等理论、法则,依据环境流动场和物质传递机理等因素而建立的一套综合性理论和数学模型。

它们被广泛用于环境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估、环境因子与生物效应关系的研究、复杂环境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分析和预测等方面。

根据模型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以及模型的特点,可将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分为:详细迁移模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模型、环境损失评价模型等。

其中,详细迁移模型是研究物质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土壤等)中迁移,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影响的行为的规律。

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在生态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所有环节和生态风险要素的模型,对自然系统和人工环境都有广泛的应用。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模型重点研究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并分析其在水土界面上的变化。

环境损失评价模型主要利用环境价值评估理论与技术,评估污染、噪声、废弃物和土地开发等对环境的损失。

二、应用领域和模型参数的建立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领域,可以用于建立环境质量模型,预测各种生物在不同污染源和化学物质影响下的毒性。

它还能用于食品与水源的安全评价,包括农业水灌溉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此外,它也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

在模型建设过程中,重要参数的选取是关键之一。

模型参数是指能够描述模型系统的各种实际物理量或化学量,在模型求解过程中的计算参数。

这些参数记录各个环境和污染源的特征,以及受污染介质的地形、气候、土质、生物性等因素。

生物脱氮除磷ASM2D模拟及机理研究

生物脱氮除磷ASM2D模拟及机理研究

生物脱氮除磷ASM2D模拟及机理研究生物脱氮除磷ASM2D模拟及机理研究引言氮和磷是自然界中的两种主要营养元素,它们在各种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过量的氮和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藻类爆发、水质恶化等。

因此,研究有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一、ASM2D模型1.模型简介ASM2D(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2D)是一种用于模拟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系统的滞后型微生物动力学模型。

它可以定量描述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物降解、氮转化和磷循环等过程,为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理论基础。

2.模型参数ASM2D模型包含多个参数,其中包括了微生物生长速率、底物降解速率、氮转化速率和磷循环速率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文献调研获得,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

二、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1.氮的脱除机理(1)硝化作用: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氮首先被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被氧化为硝酸盐。

这一过程主要由硝化细菌完成。

硝化细菌利用氨氮作为能量源,通过氨气单加氧化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来完成这一过程。

(2)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可以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以及一定量的氧化产物。

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作为外部电子受体来进行呼吸,从而将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2.磷的除去机理(1)吸附作用: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和微生物表面有正常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形式的磷酸盐。

这些吸附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水中的无机磷捕捉,并把它们带入活性污泥团聚的过程中。

(2)释放作用:在好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会释放胞内储存的磷酸盐。

这一过程由于被称为回流反应,是磷的内部循环的重要环节。

三、ASM2D模拟案例分析本文选择一个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案例,利用ASM2D模型对该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并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

通过对该案例的模拟,我们发现底物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对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001 0. 005 0. 007 0. 0001 0. 01
王红旗等 污水土地处理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与检验
3 模型检验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联合模型, 对联合模型进 行参数调整和验证。 将 号土柱的灌水条件作为联
合模型的上边界条件, 将计算得出的含水率和各种 形态的磷的浓度值与实测值比较, 进一步调整水动 力参数和化学反应参数, 使之更趋合理和可靠。模型 中参数取值见表 1。
在方程中增加吸附项转化系数 Λ1 , 表示只有部 分吸附态磷向微沉淀态钙磷和沉淀态铝- 铁磷发生 了转化。 在土壤中, 吸附态磷附着于土体颗粒上, 只 有部分与土壤中 Ca、A l、Fe 等阳离子接触的吸附态 磷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增加吸附项转化系数与土 壤中磷的转化机理更为符合。 2. 3 沉淀态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程
淀态磷迁移增加对流项分配系数, 以部分对流来模 拟迁移效果。将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程写为
5(ΘG 2) 5t
=
-
Λ2
q
5G 2 5z
Θ Η
+
K 2ΘG 1 -
K 3ΘG 2
(3)
5(ΘG 3) 5t
=
-
Λ3
q
5G 3 5z
Θ Η
+
K 3ΘG 2
(4)
5(ΘG 4) 5t
2. 1 水运动方程 由于土壤中水分的运动及其引起含水率分布的
变化会对土壤中溶质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因此, 研 究磷在土壤中的运移必须在研究土壤中水分运动的
基础上进行。
只考虑一维垂向流动, 垂直一维流动的非饱和 土壤水运动方程为
55Ηt =
5 5z
D (Η)
5Η 5z
-
5K (Η) 5z
(1)
式中: Η为体积含水率; t 为时间, s; z 为深度, cm ;
Abstract: B a sed on the so il exp erim en t sim u la ting p ho sp ho ru s tran sferring and tran sfo rm ing in so ils and the m echan ism of p ho sp ho ru s tran sferring and tran sfo rm ing in so ils, a un ited m odel abou t p ho sp ho ru s tran sferring and tran sfo rm ing in so ils w a s p u t fo rw a rd. T he un ited m odel con sists of w a ter m odel and p ho sp ho ru s so lu te m odel, so tran sfer, tran sfo rm a tion and p recip ita tion can be con sidered syn thetica lly. Chem ica l tran sfo rm item s includ ing p ho s2 p ho ru s ad so rp tion and p recip ita tion action a re con sidered in the so lu te m odel. A cco rd ing to the com p a rison of the m ea su red va lue and ca lcu la ted va lue, the ra tiona lity and app licab ility of the un ited m odel a re va lida ted.
K (Η) 为非饱和土壤导水率; D (Η) 为非饱和土壤扩
散率。
2. 2 可溶态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程 在 土壤中, 溶质的对流和水动力弥散作用形成
了溶质的主要运动过程。磷在土壤中不仅发生迁移, 而且有自身的化学转化。可溶态磷在土壤中的化学
转化主要有吸附反应和沉淀反应。土壤中沉淀态磷
包括 Ca22P、Ca82P、Ca102P、A l2P 和 F e2P , 根据其物 理化学性质, 将 Ca22P 称为微沉淀态钙磷, Ca82P 称 为 中间态钙磷, Ca102P 为沉淀态钙磷, 将 A l2P 和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 o: 29777001)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79·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 25 卷 第 3 期 2003 年 6 月
土壤水吸力。 分别于加灌污水后 2 天、1 个月、2 个 Fe2P 综合起来称为沉淀态铝 - 铁磷。
月、3 个月后取各土柱中不同层位的土样, 测定各剖
将溶质运动基本方程与各种形态磷的转化方程
面土壤含水率, 同时测定各种形态磷的浓度, 并定期 测定土壤剖面点上的基质势。
相结合, 得到可溶态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方程
Η55Ct + Θ55St =
5 5z
D sh (Η)
5C 5z
-
q
5C 5z
-
K 1 (ΗC + Λ1
取风干、过筛的土样按 1. 40 g cm 3 的干容重填 充 到 4 个 土 柱 中, 各 土 柱 稳 定 后, 加 灌 不 同 浓 度 KH 2PO 4 溶液污水, 灌水后, 每天测定 、 号土柱
第一作者: 王红旗, 男, 1960 年出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已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参加及主笔完成专著及教材 11 部。曾获北京市科 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 5 项。
Keywords: L and trea tm en t fo r w a stew a ter Pho sp ho ru s U n ited2m odel
我国对土壤磷运移研究开始较晚, 尤其对污水土 地处理条件下磷的迁移、转化、沉淀模拟研究还处于 起步阶段。 磷是城市污水中常见污染因子, 研究磷在 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可以帮助认识含磷污水进入 土壤后磷的存在形态, 从而确定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 污水含磷量的承受能力。 磷是反应性溶质, 进入土壤 后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 它的运移机制比较复 杂, 国外一些学者对其运移进行了初步研究[1~ 4]; 国 内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磷在土壤中迁移也作了初步探 索[5~ 7], 但都没有提出数学模型, 对磷在土壤中的迁 移转化综合过程始终缺乏定量化研究。
=
-
Λ4
q
5G 4 5z
Θ Η
+
K 4 (ΗC +
ΘS )
(5)
式中: G 2、G 3、G 4 为中间态钙磷、沉淀态钙磷、沉淀态 铝 - 铁磷浓度 (m g kg) ; K 2、K 3、K 4 为中间态钙磷、 沉 淀态钙磷、沉淀态铝 - 铁磷的转化速度常数 (1 d ) ; Λ2、Λ3、Λ4 为中间态钙磷、沉淀态钙磷、沉淀态 铝 - 铁磷对流项分配系数。 2. 4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联合模型
本文试图通过对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在土壤 中迁移转化的模拟试验, 综合考虑污水中的磷在土 壤中的吸附- 解吸、沉淀- 溶解反应, 建立磷在土壤 中迁移转化联合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1 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的迁移转化模拟实验
本研究设计了垂直土柱实验用以模拟含磷污水 进入土壤后发生的迁移转化沉淀过程, 试图寻找出
中间态钙磷、沉淀态钙磷和沉淀态铝- 铁磷以 类似悬移质的不平衡输送的形式在土壤中迁移。 参 考悬移质泥沙在水流中运移的过程, 只考虑水流的 对流作用对悬移质的输送, 由于固体小颗粒在迁移 过程中不是完全随水流运动, 而是部分随水流运动,
2 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
且在迁移中有一部分沉降[9~ 12], 为简便起见, 为沉
污水中的可溶态磷进入土壤后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各 种形态磷的浓度变化,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磷在土壤 中的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实验用土柱为圆柱形加盖不透水装置, 总高 103 cm , 土柱直径 15 cm。土柱侧面共有 4 列各 9 个 取样孔, 每个取样孔间隔约 10 cm。取样孔取样前用 橡皮塞封口, 防止水分散失, 取样后以较长的防吸水 木棍填充取土位置, 减少由于取样对土柱结构的破 坏。土柱共有 4 个, 分为两组。组 1 包括土柱 和土 柱 , 两土柱各取一列取样孔安装负压计, 每个土柱 安装 9 个负压计, 每个负压计长 11 cm , 埋入土柱中 8 cm。两组负压计连接到一个负压计水银槽读数板 上 (装置见图 1)。 组 2 包括土柱 和土柱 , 不安装 负压计。本装置可以观测到土壤中水分和溶质以及土 壤水吸力在剖面上的变化, 便于观测溶质在剖面上的 运动, 同时为测量计算各种运动参数提供了可能。
将水运动模型和溶质运动模型相结合, 就得到 了磷在土壤中沉淀过程模拟的联合模型。
联合 模型
: 水运动模型 : 磷运动模型
21: 可溶态磷- 微沉淀态钙磷运动模型 22: 中间态钙磷运动模型 23: 沉淀态钙磷运动模型 24: 沉淀态铝- 铁磷运动模型
·180·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 1 模拟实验装置
由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转化机理, 将磷在土壤中 的形态分为可溶态磷、吸附态磷和沉淀态磷。根据磷 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拟实验, 分析了这 3 种形态 的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规律: 可溶态磷是磷在土 壤中迁移转化的起点, 进入土壤后, 主要随水分作溶 质迁移, 在迁移的同时, 不断转化为吸附态磷和各种 沉淀态磷; 吸附态磷由可溶态磷生成, 并与可溶态磷 一起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沉淀态磷, 但固着于土壤颗 粒上, 不发生迁移; 沉淀态磷由可溶态磷和吸附态磷 化学转化而成, 在土壤中也有部分迁移现象[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