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优秀11篇
七年级《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优秀11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篇一教学设想: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学时应重在诵读。
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大概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成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更深入地把握文言文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2.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字音要读准,朗读要流畅;2. 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
导语: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生:(略)(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生:(略)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
走近作者:《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三。
走入文本:1.听录音朗读。
(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 学生自由练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
4.齐读。
师: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
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知道?生述。
(可合作交流)师点评,借助幻灯片,补充(共工败)这一情节。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了解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比较两篇短文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夸父追日的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通过学习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了解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意义。
2. 教学难点:(1)夸父追日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公共怒触不周山寓言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
1. 教师准备两篇短文的课文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2. 准备分角色朗读的材料和指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插图引起学生对两篇短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意义。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分角色朗读两篇短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词汇与句子:(1)教师指出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讲解和例句演示。
(2)学生跟读和模仿,巩固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4. 讨论与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两篇短文的不同之处,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篇短文进行家庭作业,要求正确朗读并复述故事内容。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一、事件背景《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古代神话传说。
其中,共工造反是其中之一。
传说中,共工为尧时的大臣,担任水害的审判官,负责调控洪水。
然而,由于共工对自己的权力滥用,造成了无数百姓的困扰和灾害。
被尧贬为黎民时,共工不甘心,一怒之下震怒天地,并冲向不周山。
二、共工的怒触在《山海经》中,共工以其愤怒的态度冲入了不周山。
不周山为尧时的极北之地,它是禁止常人进入的神圣之地,同时也是天之柱。
共工的怒触不周山,可以理解为他对尧的不满与愤怒的表达。
在神话传说中,共工的怒触被认为是对尧治理和权威的挑战。
三、不周山的意义不周山作为尧时的极北之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被视为天之柱,受到了崇拜和敬畏的态度。
不周山象征着尧的统治和治理,是天地间纽带的象征。
同时,不周山也是神圣的禁地,不普通人可以进入其中。
共工的怒触不周山,也表达了他对尧治理的不满和挑战。
四、共工与尧的矛盾在神话传说中,共工与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
共工作为尧的大臣,负责掌管水害,但他的权力滥用,给人间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尧多次指责共工,并试图削弱他的权力。
作为回应,共工向尧示威,最终怒触不周山,这被视为他对尧权威的挑战。
五、共工怒触的意义共工怒触不周山,不仅仅是他个人对尧的不满,更体现出对尧时代的不满和对权威的怀疑。
在古代社会中,尧被视为仁德之君,但共工的造反却揭示出尧时代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这个神话传说中的事件,反映了人们对于统治者的不满和权威的质疑,对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一种批判。
六、共工的下场在神话传说中,共工怒触不周山被视为对尧的挑战,尧为了维护权威和统治秩序,派遣了帝辛前去平息共工之乱。
帝辛最终成功平定了共工,将其斩杀。
共工的下场无疑是对反叛者的警示,并且彰显了尧对权威的维护和保卫。
七、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的启示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事件,但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权威与反叛的矛盾,统治者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而被统治者也应当保持警醒并合理表达不满。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精读文章,解读共工的挑战精神,赏析共工的悲剧英雄形象。
3、了解神话特点,传承挑战精神。
【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点:精读文章,解读共工的挑战精神,赏析共工的悲剧英雄形象。
5、教学难点:了解神话难以完全超离现实的特点,传承挑战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天地之始,一片混沌,经盘古开天辟地后,浊者降为地,清者升为天,始分混沌。
认识之始,也是混沌,人们便用自己的想像和猜测来理解自然中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于是有了神话。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是伴随着我们长大的神话故事,它们都保留在一本古代著作中,那就是《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淮南子》的另外一则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整体感知,读通读顺把课本打开,结合预习,仔仔细细地把课文读上两遍,圈画有疑难的字音和停顿,放声自由朗读。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停顿指名朗读,并点评。
点评指导:可以从字音和停顿上去指导。
1、读准字音颛顼水潦尘埃2、读出停顿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第二声)怒而触不周之山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齐读课文。
3、读通意思作为一篇文言文,仅仅读通、读顺还是不够的,还要读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把这则神话读懂,有疑问的可以举手或寻求同伴帮助。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做)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那你读懂了这个故事了吗?这讲了个什么故事呢?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教案标题: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阅读和理解。
2. 分组讨论和合作,展示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3. 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神话故事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相关的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等。
2. 呈现:给学生展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情节和相关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1. 回顾: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读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小组的解读和理解,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神话故事的含义。
3. 创作:让学生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神话故事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相关的插图,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评估。
3. 个人创作作品的评估。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解读《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神话故事的舞台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文物和艺术品。
教学资源:1.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文本和插图。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3. 分组讨论和汇报的指导材料。
4. 个人创作的指导材料。
5. 学生展示作品的展板或投影仪。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神话故事,并能够运用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分析和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实录(定稿)优质课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题目叫——生:《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这同时又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都知道,字词积累非常重要,因此,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字词。
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重点字词,但是,有这么多的同学对这几个字词,觉得解释起来还有一点困难。
ppt黄路涵、郑莞滢、干璐静、赵得荔、林城、冯佳怡、项怡婷等33位同学在预习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师:怎么办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入情入境地读起来,兴许你就读懂了。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读错“折”字)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她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字读错?生:有师:哪个字读错?生:“折”读错了。
师:“折”,第几声?生:第二声师:“折”,什么意思?生:断师:在这里表示绳子断了。
师:还有一个字也很容易读错,哪个字?生:“潦”师:“潦”,故水潦尘埃归焉,它是什么意思?生:积水师:全班来读一遍,一定要读准字音。
众生:读文章师:读准字音之后,我们加大一点难度,读懂课文,读懂课文就要做好一些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咱们要注意讲故事的——众生:语音语调。
师:要注意语音语调,这是一个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我们在讲这个遥远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语速是慢呢还是快?生:慢师:慢慢地讲,先第一句试试看,预备起众生:读“昔者——”师:“昔者”是什么意思?生:从前师:我们在讲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因此,我们就得像一位长者一样,或者像一位老爷爷一样,慢悠悠地把这个故事讲起来,因此,师范读:“昔者”,我们应该把声音怎样?生:拖长师:我们试试,预备起“昔者——”众生:趣读“昔者——”师:我们注意了语速、语调之后,我们还要读出这个故事的画面感,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要读出这个故事的画面感,我们就必须要读好哪几个字词?众生:争、怒、触、折、绝师:我们发现没有?我们的汉字它本身就是有读音规律的,你看,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师边说边板书四种声调),这几个字词当中哪些是第一声的?生:争师:在读第一声的时候要读得——生:要读得清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优质课教案《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初一文言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养成诵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趣读中积累语言,做到“言”“文”合一。
在“还原情境,想象对话”中,理解人物形象,创作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演绎,激活兴奋点。
2、神话教学,小学的神话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神话奇特大胆的想象特点的理解,初中的神话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除了想象还要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在探究神话所曲折反映出的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尤其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的基础上,理解神话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理解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作品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趣读活动,培养兴趣,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焉”,背诵课文;2、通过课前质疑、课中释疑、情境对话等活动,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理解共工人物形象;3、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推测远古人民创造神话的心理,探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趣读活动,培养兴趣,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焉”,背诵课文。
2、通过课前质疑、课中释疑、情境对话等活动,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理解共工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推测远古人民创造神话的心理,探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本课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疑惑推进课堂教学,每个班级可能会提出相同的或者不同的问题,课堂依据每个班级的实际学情推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强调文言字词积累的重要性。
2、出示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ppt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趣读活动与落实重、难点字词相结合:(一)掌握易读错的字:“折”“潦”1、请一个同学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5 共工怒触不周山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中招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呈现,课内文段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文段大意、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课内外对比阅读集中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看法、态度以及与课内文段的相同及相似点.3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冒险,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确冒险的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和愿望。
还要题解课文,体会原始先民征服宇宙,改变自然的强烈愿望。
4 学情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而且对神话故事非常喜欢,但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的文言词汇掌握不牢,不能正确准确地翻译课文,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地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找有关资料, 能说出《淮南子》这部作品的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对课下注释重点词语的掌握, 能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概括出共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能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 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对课下注释重点词语的掌握,能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3, 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概括出共工这一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探究传说中的山神形象
本篇文章旨在探究传说中的山神形象,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例进行剖析和分析。
一、故事情节回顾《共工怒触不周山》讲述了共工技艺精湛、势力强大,意图挑战天帝地位,结果与天帝大战三日三夜,最终被天帝击败,跳进辽阔的海洋中。
共工得不到胜利,便气愤难平,悍然一掌拍打不周山,导致山崩地裂,周公率众神穿山而过来看望他,结果却被共工发现,共工又气急败坏,拿起一块巨大的玉石朝周公砸去,周公非常生气,将不周山从山脚处割下一块,放在公元之巅,终于将山压稳了。
二、对山神形象的探究《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故事中涉及到了五座山,其中“不周山”是最具有代表性和神秘感的一座山,而不周山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山神的象征。
1.不周山的命名从不周山的命名来看,它显然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有特殊寓意的。
传说中,这座山的地势险峻,山势奇特,峻峭而不可以攀登,因此被命名为“不周山”。
不周一词,“周”原指完美、圆满之意,而“不周”则表明不够完美、有缺陷。
因此,不周山的命名反映出它在隐晦地表达着“超越完美”的意味。
这也为我们解读山神形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线索——山神不必完美,却可以超越完美。
2.不周山的形象特征同时,不周山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形象特征。
故事中提到,共工悍然一掌拍打不周山后,导致山崩地裂,周公率众神穿山而过来看望共工。
神话中穿山而过被认为是神通广大的表现,因此,不周山具有超凡脱俗的特性,或者说它不仅是一个山神,还有着类似神话传说中的神明的特点。
在故事中,不周山还被描述为高大壮丽。
这种高大和苍劲显然是值得推崇和尊敬的。
因此,不周山也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纯粹、高深莫测的性格特征。
3.不周山作为山神的意义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故事中,不周山代表了一种超越完美的精神。
而这也是山神形象所具有的意义——神秘、超凡、高深的象征。
山神不同于其他神明,它们的形象符号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表现出山神对于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它是朴实、原始栖息地的象征,代表了人类对于山林、大自然的尊敬和敬畏。
七年级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课堂教案: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艺术欣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课堂教案: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艺术欣赏能力一、教材分析《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山海经》中的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共工因为嫉妒神农氏,一怒之下触山重归海中,引起了大自然的变化,人类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情节紧凑,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阅读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能够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内容,学会分析故事的结构、特点和背景,培养国学意识和文化素养;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阅读和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人的责任与担当等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对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做些介绍。
还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资源,如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朗读一下文章,加强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2、启发思考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互相听取,然后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回答一些导入性的问题,如“你们知道共工为什么会愤怒吗? 他和神农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以此引导学生思考。
3、导读分析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导读分析,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阅读在学生自己朗读一遍后,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词语的注释、段落的重点理解和人物的性格描写等等。
5、情感交流在学生阅读理解了《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可以以“我喜欢/不喜欢这个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鼓励学生发言,加深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共同体验。
6、思考回顾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思路、体验感和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此体现本节课的效果和作用。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分析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课文注释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夸父和公共的神话背景。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
(2)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分析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1)理解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的神话背景。
(2)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的神话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篇短文,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神话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品析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两篇短文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勇于追求、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两篇短文。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夸父和公共的故事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短文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来,让我们把课文读起来!2.看图片(“共工怒触”的图片),学神话知识。
神话是古代人民以幻想的方式集体创作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3.介绍课文出处。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二、整体感知学习活动一:精细地认读1.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下六个字,教师板书。
任务是:每个字的意思都要理解,用一个成语来印证,你懂了这个字的意思。
昔、触、绝、焉、满、归2.齐读美妙成语昔:抚今追昔今非昔比触:一触即发触手可及绝:与世隔绝络绎不绝焉:乐莫大焉心不在焉满:寿满天年誉满天下归:殊途同归百川归海、学习活动二:精妙地朗读:1.讨论:经典结构起因:争为帝。
经过:怒而触不周山结果:天傾西北,地不满东南。
2.读出它的怒气和豪气。
学生个别读3.齐读课文。
学习活动三:精要地品读“怒”的义项。
(一)品读共工“愤怒”1.共工愤怒,是为了什么?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介绍共工、颛顼是怎样的人?3.猜猜争帝原因?5.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共工?(二)品读共工“气势强盛”1.找出共工的怒不可遏的句子?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2.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桌之间讨论)(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来想象联想)3.演读“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巨嚎一声)怒而触不周之山,(随即,只听得天地间一声巨响)天柱折,地维绝。
4.你读出了怎样的共工?(三)品读共工“谴责”1.他迎来了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结局。
3.这样的地理形势要是换成普通人会形成吗?。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短文《夸父追日》(1)介绍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2)分析夸父追日的故事主题,如勇气、毅力等。
(3)学习夸父追日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短文《公共怒触不周山》(1)介绍公共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2)分析公共怒触不周山的故事主题,如公平、正义等。
(3)学习公共怒触不周山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两篇短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2)准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练习题。
2. 课堂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篇短文《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公平?3. 课堂讲解:(1)分别讲解两篇短文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2)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如勇气、公平等。
(3)讲解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练习题。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两篇短文《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篇短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想与创意:这46个字,越过千年悠悠岁月向我们散发出理性的光芒,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文本聚焦点,抓住“争”、“怒”、“触”这几个关键词,通过演读,加感叹词、情景对话等方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对其进行细细品读,体会文本的意蕴丰厚之处。
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字品读鉴赏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范圣龙说:一次深刻细腻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分析探究。
特级教师张振雷也曾说过:读书就要从字缝里面去读。
二、在环节和问题的设置上层层剥离,层层推进,让简单的文本散发出丰厚的意蕴来!让辩证的思维和感性的品读在课堂上同时开花!教学目标:1、能力与知识:①、积累文言文字词,了解神话特点②、培养学生想象与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读,加感叹词,情景对话等方法在层层推进中细读文本,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2、培养学生的英雄情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层层推进中细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难点: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这样两位神奇的神,他们长着…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思维纵横驰骋,凌空翱翔,飞进神话的王国,去感受共工怒触不周山带给我们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个别读2、同桌正音,齐读3、读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个别翻译5、检测 ppt2学生回答时,教师适当点评。
过渡:解决了字音,读通了文意,下面让我们请出主人公。
这两位神奇的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层层推进,细读文本(一)品读“争”1、问题:共工为什么要争夺帝位?板书:争2、链接背景材料 ppt3小结:传说共工有一颗爱民心,他一心想为人民做事,为了人民的利益才去争地位,从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共工。
ppt5过渡:共工是这样的为人民着想,他真想当上皇帝,拥有权力为人民做更多的事,可是他如愿以偿了吗?文中哪个字可以看出他不服。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理解、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水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水平。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故事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西方神话中天地是这样创造的: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
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
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空气为天。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
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能够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事就这样成了。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
又造众星。
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神看着是好的。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那么中国神话中,天地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老师一起翱翔于中国古代神话世界。
二、走进作家作品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
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
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3)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夸父和共工两位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将神话故事改编或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神话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
(3)通过学习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分析夸父和共工两位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神话故事。
2. 教学难点:(1)理解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象征意义。
(2)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缘由和故事寓意。
(3)如何将神话故事改编或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篇短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夸父和共工的故事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夸父和共工两位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神话故事。
(2)学生发表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神话故事改编或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进行改编或创作,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案背景《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是《山海经》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共工因为嫉妒与不满触犯了天规,导致地动山摇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的故事情节和背景;2.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与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山海经》的基本情况;2.引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的故事背景,提问学生对共工和不周山的了解。
第二步:讲解与理解(20分钟)1.为学生详细讲解《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的故事情节和背景;2.解读共工的性格和不满情绪,并引导学生思考共工的行为是否合理;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和思想。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25分钟)1.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共工触犯天规是否可以理解和原谅;2.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辩论;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并总结各组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步:延伸与应用(25分钟)1.提供相关素材,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进一步了解与讨论《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2.提出问题或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思考;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2.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辩论,可以评价学生对《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表达,可以评价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感悟和文学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可以评价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五、教学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七年级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范例3篇
七年级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范例3篇下面是笔者为大家准备好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七年级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范例3篇一◆教学目标:? 1.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 2. 在朗读与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充分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古代英雄人物的优良品质,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 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3. 引导同学合理想象,培养其创新精神。
4.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神话作为其中一种文学形式,源远流长,璀璨夺目。
它不仅传承了华夏文明,更营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神话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
2. 介绍神话的相关知识。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3. 同学们都知道神话英雄夸父,那一片泽被后人的桃林正是他的手杖化成。
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反映出我国境内河水东流的自然现象,那这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想象力丰富的古人又把这种现象归结到谁的身上了呢?正是咱们接下来要认识的共工。
二、基础知识1.请同学介绍:《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 检查预习情况。
【采用轮流回答方式,全面检查】字音:颛顼(zhuān xū)、倾(qīng)、潦(lǎo )、埃(āi )听范文跟读,同学朗读,师生纠音,齐读课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共工怒触不周山》一、教学背景分析:《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部分,讲述了共工因与尧帝争斗而愤怒触动不周山,从而引发了大洪水的故事。
此故事融合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涵,理解传统文化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代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四、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发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好奇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涵,给学生提供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细节展开探讨与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共工会愤怒触动不周山?为什么不周山会引发大洪水?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意识?4.阅读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把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意义写下来,再进行讲解和讨论。
5.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情节或主题,用图片和文字制作海报,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阅读理解和制作海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对于学习的态度。
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参与,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初一文言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养成诵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趣读中积累语言,做到“言”“文”合一。
在“还原情境,想象对话”中,理解人物形象,创作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演绎,激活兴奋点。
2、神话教学,小学的神话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神话奇特大胆的想象特点的理解,初中的神话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除了想象还要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在探究神话所曲折反映出的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尤其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的基础上,理解神话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理解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作品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趣读活动,培养兴趣,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焉”,背诵课文;
2、通过课前质疑、课中释疑、情境对话等活动,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理解共工人物形象;
3、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推测远古人民创造神话的心理,探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趣读活动,培养兴趣,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焉”,背诵课文。
2、通过课前质疑、课中释疑、情境对话等活动,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理解共工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推测远古人民创造神话的心理,探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本课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疑惑推进课堂教学,每个班级可能会提出相同的或者不同的问题,课堂依据每个班级的实际学情推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强调文言字词积累的重要性。
2、出示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ppt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趣读活动与落实重、难点字词相结合:
(一)掌握易读错的字:“折”“潦”
1、请一个同学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2、强调“折”“潦”的读音,全班读一遍。
(二)趣读文章,落实字词:
(细腻地趣读活动与落实字词结合)
1、注意讲故事的语调、语速(昔者——要读出遥远感,好像一位长者
慢悠悠地讲起故事来。
)
2、读出这个故事的画面感(争、怒、触、折、绝——结合文字本身的声调,如:读“折”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往上扬,画面感就出来了,好像故事就在眼前发生一样。
)
3、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
4、强调:“焉” ppt:焉:兼词。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其中 )
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向这里/向西北方)
③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向这里/向东南方) (三)趣背文章
过渡:读准了字音,读懂了文章,下面让我们请出主人公。
(趣记容易写错的“颛顼”两字)
(设计说明:在趣读中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学生喜欢,记得也深,言文合一。
趣记“颛顼”易写错的字词。
)
三、释疑活动:
1、出示学生课前提出的疑惑:
ppt共工到底是英雄还是坏蛋?
(陈骏昊、金王杨、李汝楠、张盛豪、赵子轩、连威棋、蔡雨萱、陈子阳、朱仕展、王晓婧、董芳榕、高慧、黄伊茹、王境等32人)
师:共工怒触不周山,这样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坏蛋?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咱班同学很有意思,
很可爱,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有15个同学说共工是英雄,有12个同学说共工是恶神,是坏人,还有22个同学说共工是好人又是坏人。
ppt 共工是英雄:
(金倩欧、李子涵、潘梦婷、林成浪、张博雅、陈梦露等15人)共工是恶神:
(干璐静、黄静静、夏雪怡、刘简妮、方李诺、徐才明等12人)共工是好人又是坏人:
(余骋、李子南、赵逸彤、高慧、黄伊茹、王境、王晓婧等22人 ) 2、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或者展开想象,再结合文章语言来说一说自己对共工这个人物的理解。
品读点: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品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展开想象说说。
)
品读点: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品读:换字品读,说文解字“触”,结合想象品读“怒”,“天柱折,地维绝”,展开想象说说。
)
说文解字“触”
触”:“觸”,造字本义:牛用角相顶撞。
(蜀:瞪大眼睛看)(设计说明:这里的释疑活动结合语言品味,根据学生的课前疑问推进,不同的思维火花在碰撞,在争论中立体地把握人物形象。
)
3、ppt情境还原,想象对话:
共工和颛顼狭路相逢,你们心中的共工和颛顼会怎样对话,请用一句简单的文言文来说说:
共工曰:
颛顼曰:
(设计说明:通过情境还原,想象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创作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演绎,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终成能力。
)
四、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
1、出示学生课前疑问
ppt共工为什么只触不周山,不触别的山?
(陈子阳、蔡雨萱、连威棋、赵子轩、李汝楠等39位同学)淮南子为什么要记录《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神话?
(赵逸彤、赵子越、张鹏翔、干璐静、黄静静等27位同学)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话?
(陈梦露、陈路涵、金王杨、陈俊昊、项怡婷等19位同学)
1.结合原文词语句子分析。
2.想象/还原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
2、学生结合神话故事,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品读不周山,推测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
ppt神话中的不周山,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常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4、学生结合神话人物形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5、结课
(设计意图:结合想象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品读不周山,探究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理解神话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理解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作品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意义。
)五、结课,情感升华:
ppt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
ppt神话是我们了解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和心理的一把钥匙。
ppt神话: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
神话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设计意图:传承神话人物的精气神,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
了解神话产生的根源,神话是古代先民在尝试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时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神话是我们了解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和心理的一把钥匙。
)
六、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
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附板书设计:
挑战
争人造福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