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结构,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英文中被动句的构成方式。
英文中的被动句是通过将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和助动词“be”或其他状态动词连用来构成的。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中的“was written”就是一个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词的执行者则常常由介词“by”引出。
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也可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相比之下,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则更加简单直接。
汉语的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在动词前加上“被”字构成的,“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中的“被解决”。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文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更加普遍,可以用在多种场合和语境中,能够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这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被动句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好。
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行为的对象而不是执行者,也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The cake was eaten by the kids”相比于“The kids ate the cake”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用于特定情境下的强调。
“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则强调了问题的解决者。
这表明了英语和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在一定的语境下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这种使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语法结构、句子效果和使用频率这三个方面对英汉被动句进行比较,希望读者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运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可以从语法结构入手比较英汉被动句的异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由助动词“b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例如“is eaten”、“was seen”等。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是由“被”字加上动词的完成式或者动词的结构来构成,例如“被吃掉”、“被看到”等。
这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语法结构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都是通过主动句的转换来实现的,即主语变为被动句中的宾语,而主语则一般由介词“by”或者“被”所引导。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在句子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在英语中,被动句往往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行为的执行者,同时也可以使得主语更加模糊或者省略,常常被用于科学文献、新闻报道以及正式的书面语体中。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也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行为的执行者,但是由于汉语中主语的省略是常见的现象,因此被动句更常用于口语中和书面语体中,用以避免一些语法上的歧义,使得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语法结构、句子效果和使用频率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无论是在英文中还是在汉语中,被动句都是为了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行为的执行者而存在的。
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汉被动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灵活运用,以确保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晰和得体。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一、概念主动与被动体现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所谓主动,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在句子里是主语,即施事;而被动是指充当句子主语的是某一行为作用的对象,即受事。
二、汉语的被动式与翻译汉语中表达被动概念有三种形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不带有被动标记的意念被动式和无主句。
一)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是指借助词汇手段实现的。
主要有“被、由、给、把、让、受、挨、为、使、于、蒙、经、叫、遭受、加以、予以、为……所、是……的、在……中”等。
此类被动句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侧重于行为的表达,翻译时一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如:1. 救济品很快被送到火灾的灾民手中。
Relief was quickly sent to the sufferers from the fire.2. 这些发动机由蒸汽驱动。
The engines are driven by steam.二)不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此类句子中的主语或话题实际上是动作的承受者。
句子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
一般情况下,译成英语,可使用被动式。
1. 这座桥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2. 地图挂在墙上。
A map was hung on the wall.三)无主句无主句通常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英语被动式表达该类无主句。
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Eight hours’ sleep must ne guaranteed.但如果选择的英语动词的意义和英语的行文习惯,也可以用主动式。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Suspecting he was drunk, the rickshaw puller turned his head and asked him to keep still, for it was hard to pull the rickshaw.三、英语的被动式与翻译、鉴于以上汉语被动句的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在翻译英语被动句的时候,要找出适当的被动形式,因为汉语表达被动式的词存在语体等方面的差异,如积极意义(被、受/到)和消极意义(挨、糟)的差异,抽象和具体的差异,口语体(给、叫、让+ 施事)和书面语体差异等。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用得比较频繁,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经常会遇到。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却相对较少被使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通常使用“被/给+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了/的/得+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就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更多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常被使用。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被动句可用来凸显句子的客观性,增强叙述的权威性;在科技文献中,被动句则常被用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下的表达。
比如在公告或规章制度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表达一种权威性和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汉语中被动句则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的特点,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流畅。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且受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希望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有所帮助,能够为学习者们在使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多语言上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之一就是句式结构的不同。
在句式的表达上,英语更加注重主动句式的使用,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句式。
这样的差异不仅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下文将从主动与被动角度,探讨英汉句式翻译的具体差异。
一、主动与被动句式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主动句式强调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例如:“The teacher teaches the students.” 这句话中,主语“The teacher”是动作“teaches”的执行者。
而在汉语中,则更偏向于使用被动句式,即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例如:“学生被老师教。
” 这句话中,“学生”成为了动作“教”的承受者。
二、主动句式翻译对比差异1. 英汉互译时主动句式的转换英语中的主动句式在翻译成汉语时,通常需要将动作的执行者转变为动作的承受者。
“Tom eats an apple.” 这句话中,“Tom”是动作“eats”的执行者,但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将其转变为被动句式:“苹果被汤姆吃了。
” 这样翻译的效果会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影响翻译效果的因素1. 主动与被动句式的语言习惯汉语中的被动句式被广泛使用,而英语中的主动句式更为常见。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习惯来选取合适的句式表达方式。
2. 句式转换的灵活运用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需求来灵活运用句式转换的方法,确保翻译效果更加地自然和通顺。
3. 文化差异的考虑在进行英汉句式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语言文化对表达方式的要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句式转换,以更好地传达信息。
四、翻译实例原句:“The cat caught a mouse.”翻译:“一只猫捉到了一只老鼠。
”2. 汉语被动句式翻译成英语原句:“这封信被他写了。
”翻译:“He wrote this letter.”以上实例展示了在不同语言句式之间进行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主动与被动句式的转换,以确保翻译效果更加准确和自然。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Don’t w o rry, everyth ing w ill be a tended to in good tim e.
·108·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4 期
这架飞机是飞往重庆的。 (三) 英语被动句子译成汉语无主句 1. 某些表示事物存在、出现的被动结构译成汉语无主 句。
T he ca llig rap hy of Cha irm an M ao’s w a s hung on the w a ll.
2007 年 8 月
JOU RNAL O F HU A IB E I PRO FESS IONAL AND T ECHN ICAL COLL EGE
A ug12007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闫新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电大工作部, 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引 言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
O ver- sea s Ch inese a re no longer looked upon. 海外华侨现在再也不被人轻视了。 2. 译成“遭……”、“受……”、“挨……”
H e shou ld be criticized by h is ca relessness.
他如此粗心大意, 应该受到批评。 (五) 作形式主语的被动动句的译法 1. 加上表示泛指的逻辑主语 It is w ell know n that 大家知道, 众所周知 2. 加上“据”字 It is sa id (repo rted estim a ted suppo sed ) tha t 据说 报 导 估计 推测 3. 译出原句中情态动词的意思 It can’t be den ied that 无可否认 4. 加上“已经”等副词 It is ou tlined that 概括地说 四、综合译法 总的来说,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应该记住英语和汉 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异同, 掌握其规律在翻译实践中, 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 我们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灵活多样, 同时 又要规范自然地来表达。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摘要:首先我们应了解英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接着我们应对英汉被动句的功能进行比较,并且分析英汉结构被动句差异和英汉意义被动句的差异,最后引申到中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对比词汇及原因一、英汉被动句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意义句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
在英语中,语态是指动词的一种句法形式结构,用于表示语法范畴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语态与动词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动词的形式成为表示语态变化的标志。
英语基本上属于形合语言,相对于汉语来说,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由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达,即be+p.p(过去分词),一目了然,是显性的。
汉语是意合语言,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动词本身基本上也无被动语态,所以汉语的被动含义的表达缺乏形态形式标志,不是一目了然的,是隐性的。
我们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1.英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Quirk等明确指出:被动意义的表达要严格区分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和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所谓结构被动句就是用形态,即动词的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从结构形式上标志出来的被动句。
所谓意义被动句即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仍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子。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下英语中的两种句子:1)结构被动句(被动形式被动句)①助动词be 各种形式加动词过去分词Don’t be deceived by his book.He was kill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teachers should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②动词不定式被动句They were made to empty all their suitcase.She likes herself to be praised.2)意义被动句(主动形式被动句)①动词为进行体形式The tea is brewing.②动词为一般现在时The soup tastes delicious.③动词短语的主动形式All substance consists of small particles.④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The teacher assigned us two exercises to do at home.⑤无语态形式被动句How can we escape observation?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英语被动句也有多种表达形式,但使用频率高的形式还是结构形式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型。
在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通过把主语转化为句子的对象来表示被动。
通常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
例如,我们可以把这个主动句子:The boy kicked the ball.转化为以下被动句子:在这个句子中,“the ball”是对象,而“was kicked”是被动的形式。
下面是更多的例子:主动句子: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an exam. 被动句子:The students were given an exam by the teacher.主动句子:She will bake a cake. 被动句子:A cake will be baked by her.他吃了一个苹果。
主动句子:他收到了一封信。
被动句子:一封信被他收到了。
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首先,在英语中,被动句主要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来表达被动,但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加上“被”字来表达被动。
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像“be”这样的动词。
其次,在英语中,被动句常常用于客观事实的陈述,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于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英语中可以说:The house was broken into last night.但在汉语中,可能会表达出更强的情感,如:昨晚我的房子被人破坏了,这真让人生气。
这个例子中,汉语句子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愤怒和强烈情感,而英语句子则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件客观事实。
此外,英语的被动句中,礼貌语气比汉语更加普遍。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能够被看作是礼貌用词的被动句是:而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则不需要添加这种礼貌用语。
总结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和用法上有一些不同。
英语中的被动句主要是通过“be”V-ed 来表示,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是通过添加“被”字来表示。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被动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口语和笔头上都非常常见。
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加过去分词构成。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有很多差异,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来说,识别和理解英语被动句常常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文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概念。
主被动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主被动两个结构构成。
主动语态下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在被动语态下,主语成为动作的承受者,被强调的内容往往是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主动语态:I wrote the letter.(我写了这封信。
)在汉语中,不同于英语的主被动结构,表述以被动的方式强调的动作,通常可以通过词序或者助动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所以,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字句或“受到”字句来表达。
汉语:这个决定由公司领导做出。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英语:The decision was made by the company leaders.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所以,英汉语言处理被动句的方式有所不同。
被动句的时态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时态与主动句类似。
被动句可以用各种时态来表达不同的时间关系,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和将来时态。
被动句使用的时态通常取决于主语和句子的动作和状态。
现在时:The car is being washed.(车正在被洗。
)将来时:The game will be played next week. (游戏将在下周进行)与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被动句不太明显具有时态,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句子中的动作发生时间。
特殊情况下的被动句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
双宾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一些动词后面可以接两个以上的宾语。
这称为双宾语动词,在被动语态中,一个宾语变成主语,另一个宾语作为主语的补语出现。
主动语态:I gave my mom a present.(我送了妈妈一个礼物)在汉语中,很少出现双宾语动词的情况,大多数语法结构倾向于一种简单且直接的表述方式。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英汉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式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英汉句式的主动与被动角度的差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主动与被动角度对英汉句式的翻译对比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一、从主动角度翻译
1. 英语中的主动句式
英语中的主动句式是指主语直接进行动作,通常由主语+动词+宾语构成。
例如:
- The boy kicks the ball.(这个男孩踢球。
)
- She wrote a letter to her friend.(她给朋友写了一封信。
)
3. 主动句式的翻译对比差异
在翻译主动句式时,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以主语为中心表达动作。
在翻译主动句式时,主要需要注意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转换,以及宾语的位置和翻译方式。
2. 中文中的被动句式
中文中的被动句式同样是指主语受到动作的影响,通常通过“被”字结构或者“被+动词”的形式表达。
例如:
- 球被男孩踢了。
- 信被她写给朋友了。
3. 被动句式的翻译对比差异
在翻译被动句式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句式通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在中文中,被动句式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通过“被”字结构或者“被+动词”的形式表达。
在翻译被动句式时,需要根据语境和句意灵活运用“被”字结构或者“被+动词”的形式表达。
三、总结。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英汉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点。
从主动和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的翻译
对比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句的翻译对比差异
1. 动词位置:英语的动词一般位于句子的中间位置,而汉语的动词位置一般位于句
子的末尾。
在翻译主动句时,需要调整动词的位置。
英语句子"The boy is eating an apple."翻译成汉语时,需要调整动词的位置,变为"这个男孩正在吃一个苹果。
"
2. 被动结构:英语中可使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汉语则没有被动语态。
在翻译主动句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英语句子"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翻译成汉语时,可使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如"这本书是约翰写的。
"
3. 语序调整:英语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的语序一
般为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主动句时,需要调整语序。
2. 主语处理:英语中的被动句的主语一般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汉语中的被动句的主
语一般是动作的施动者。
在翻译被动句时,需要处理主语的变化。
从主动和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的翻译对比差异主要体现在动词位置、被动结构、
语序调整和主语处理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的规则和表达方式,准确传达原句
的含义。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摘要通过对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用对比的分析,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差异,并学会运用英汉被动句互译的方法技巧,从而能准确翻译英汉被动句。
关键词英语;汉语;被动句;对比;翻译“把动作的对象(宾语)提前作主语便构成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
尽管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但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特别广,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出现的频率要少得多。
”[1]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语的形式来表达的。
“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2]所以欲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对比差异,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英汉两种语言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两种语言因人类思维能力的大同而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而迥异,被动意义的表达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就是这样产生的。
”[3]英语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的被动句。
英语早期的发展,如同古代汉语,古英语也没有专门的动词用来表示被动意义。
动词不仅有主动用法,也有被动用法,到现在英语里仍然保留了一些这样的词,如“open”、“sell”、“wash”等。
1、The shop opens at six o’clock.这个商店六点开门。
2、Refrigerators sell well.电冰箱卖得很好。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英语中产生了分词,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中引起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使被动语态在当时产生了,但是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还得力于过去分词的出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发展至今,仍有一些用法被现在的人们使用,例如“让您见笑了”之类的常用语。
一般来说,有标志的被动句比较容易被理解。
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部分被动句都来自古代的文献。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多为被字句,这一现象的运用出现在战国末期,但比较少见,到汉代才出现多一些,“特别是东汉以后,语法化成为汉语被动句的主要标志”[4]。
试论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
【 关键词 】 汉语
英语 被动句 翻译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8 1 0( 2 0 1 5 ) 2 5 — 0 0 4 6 — 0 3
英汉两种语 言分属 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它们在语 音、语法 、结构等方面差别甚大。英语 的被动句属于语 态语法范畴, 通过词形来表示 , 通常用来描写客观事实 ,
一
英 汉被 动旬 的定义
语言中,常见的有标记的被动句就是被字句。无标记 的 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一样的 ,即句中不出现施动
者 ,往往 是用 主动 的形 式表 达被 动 的含义 。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 , 都有被动结构 , 但
其被动句不是完全对等 的两个概念 。在现代汉语 中学
★ 获北京 市产 学研联合培养研 究生项 目 ‘ 《项 目管理成熟度 》翻译 实践研究”资助
—
.
4 6. .
字l 司I XU E YU AN
2 0 1 5年 第 2 5期
走了。 ( 2 ) 小张叫老板解雇 了。( 3 ) 玻璃让小李打碎了。 ( 4 )钱的问题由大家解决。( 5 ) 《 岁月是朵两生花》是唐 七公子写的。( 6 ) 《 花千骨》这本小说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第二 ,无标记的被动结构 。英汉语言 中都有一些无 标 志的特殊被动句 ,也称为意念被动句或意义被动句 ,
主要 通 过 主动形 式 表达 被 动含 义 。其 中 ,英语 中无 标 志
避免哕嗦,连接上文 ,故使用了被动语态。
过 去分 词 ”形 式 ,而汉 语则 借助 如 “ 被” 、“ 给” 、“ 让” 、 “ 叫” 等一些 词来 实 现被 动 。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主动与被动角度是翻译英汉句式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英语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构成方式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的区别来确定合适的翻译方式。
1.主动句的翻译特点:主动句以主语开头,表达主体进行某个动作或者状态。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照搬照抄的方式进行翻译,即将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动词和宾语直接对应成汉语句子中的主语、动词和宾语。
例如:- 英语:I read a book.- 汉语:我看书。
- 英语:He eats an apple.- 汉语:他吃苹果。
被动句以动作的接受者或者受事者作为句子的主语,强调动作对主语的影响。
在翻译时,需要对句子结构做出适当调整,将英语句子中的主语转换成汉语句子中的宾语,并使用“被”、“受”、“给”等词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总结: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动句在翻译时可以直接照搬照抄,而被动句则需要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并使用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二、主动与被动角度的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主动或被动角度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
- 保持句子的主动语态,直接翻译句子中的主语、动词和宾语。
- 将句子结构调整成汉语的被动结构,使用“被”、“受”、“给”等词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主动与被动角度的翻译应用。
- 英语:The door was opened by him.- 汉语:那扇门是他打开的。
总结:主动与被动角度在英汉句式翻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句子的主动或被动角度,可以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来进行翻译。
对于主动句,可以直接翻译主语、动词和宾语;对于被动句,需要调整句子结构,并使用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通过理解和掌握主动与被动角度的翻译差异和技巧,可以提高英汉句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被动句是在对一个动作或事件发生进行描述时,将执行动作的主语变为动作的承受者,而将动作执行的动词形式变为被动。
被动句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普遍,但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1. 被动句的形式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谓语动词。
例如:Present simple: The job is done.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word “被” before the verb. For example: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在英语中,被动句经常用于以下情况:(1)当重点在于强调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时,比如:(2)当动作执行者不知道或者不重要时,比如:The vase was broken.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to emphasize the object or receiver of the action, or to express that the action was done by someone else,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For example: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I borrowed this book)这个项目被取消了。
(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被动句的语气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语气通常比主动句更加客观和中性。
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句还可用来替换主动句,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语气,比如:In Chinese, 被动句的语气更常用于表达惊讶、疑惑或者领导或上级的命令。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不同。
本文将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包括语法结构、用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1. 语法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构成为“be + 过去分词”,例如:“The book is written by the author.” 在这个例子中,“is”是be动词,用于表示时态和人称,“written”是过去分词,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被动句的时态和人称变化主要由be动词来决定,而过去分词则保持不变。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相对简单,通常是在动词后加上“被”字结构。
例如:“这本书被作者写了。
” 在这个例子中,“被”字结构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其后的动词“写”则保持原形不变。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涉及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只要在动词后添加“被”字结构即可构成被动句。
2. 用法在英语中,被动句的用法相对灵活,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忽略动作的执行者,也可以用于描述一种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
例如:“Mistakes were made.” 这句话中强调了“mistakes”的发生,而并未提到谁犯了错误。
“The dishes are usually washed by my mother.” 这句话用于描述一种常规的行为。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用法较少,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描述一种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
例如:“这个问题应该被解决。
” 这句话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责任应该落在谁身上。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常用于描述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而是更多用于强调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动作承受者。
3. 表达方式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直观,通过be动词和过去分词的组合来构成被动结构。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被动句的使用相对简单,也容易被理解。
英语中的被动句可以通过by短语来引入执行者,从而更清晰地表达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间接,通过“被”字结构来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英语和中文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在进行句式翻译时,主动与被动角度的表达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句式的表达方式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主动句式的表达方式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句式的主语通常在句子的主要位置,而谓语动词则位于主语之后。
主语在主动句式中通常是执行动作的实际执行者或动作的发出者。
例如:
- I read a book.(我读一本书。
)
- They eat lunch.(他们吃午餐。
)
而在中文中,被动句式的表达方式则需要使用“被”字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并保持原句的语序不变。
例如:
- 这本书被我读了。
- 午餐被他们吃了。
3. 句子结构的变化:
在进行句式翻译时,中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对固定,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而中文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主语、谓语、宾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英语句子的结构差异来调整中文的语序,以保持句子的准确表达。
英语和中文在主动与被动角度的句式表达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进行句式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差异,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句子的准确和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摘要通过对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用对比的分析,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差异,并学会运用英汉被动句互译的方法技巧,从而能准确翻译英汉被动句。
关键词英语;汉语;被动句;对比;翻译“把动作的对象(宾语)提前作主语便构成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
尽管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但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特别广,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出现的频率要少得多。
”[1]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语的形式来表达的。
“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
”[2]所以欲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对比差异,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英汉两种语言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两种语言因人类思维能力的大同而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而迥异,被动意义的表达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就是这样产生的。
”[3]英语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的被动句。
英语早期的发展,如同古代汉语,古英语也没有专门的动词用来表示被动意义。
动词不仅有主动用法,也有被动用法,到现在英语里仍然保留了一些这样的词,如“open”、“sell”、“wash”等。
1、The shop opens at six o’clock.这个商店六点开门。
2、Refrigerators sell well.电冰箱卖得很好。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英语中产生了分词,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中引起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使被动语态在当时产生了,但是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还得力于过去分词的出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发展至今,仍有一些用法被现在的人们使用,例如“让您见笑了”之类的常用语。
一般来说,有标志的被动句比较容易被理解。
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部分被动句都来自古代的文献。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多为被字句,这一现象的运用出现在战国末期,但比较少见,到汉代才出现多一些,“特别是东汉以后,语法化成为汉语被动句的主要标志”[4]。
但是,用“被”的被动句在当时还完全没有用“见”和“为”的被动句式常见。
而且含“被”的被动句一般只在一些比较接近口语的文章中出现。
唐代以后,在比较接近口语的文章和诗句中,“被”逐渐代替了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
经过长期发展,“被”字结构的被动句变得形式化和复杂化。
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目的是突出行为的对象,主观色彩较少,然而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表达思想时人们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重在事在人为”[5]。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所以两种语言的不同也体现在此。
二、英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被动语态的原形语义结构是“受事+状态”,它描述的是受事者在行为下所造成的一定状态。
被动语态的特殊语义结构由“(施事)+受事+状态”构成,用来强调施事者。
英语被动句式基本采用be(be动词)+past participle(动词过去分词)形式。
如:1、He was beaten.2、The house is built of wood.其实英语被动句这一基本句式大致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get/be+p.p+by+施动者如:He was/got hurt in a car accident.他在一次车祸中受了伤。
2、情态助词+be+p.p如:This must be done as soon as possible.这件事尽可能快地搞定。
3、to+be+p.p如:The cat has to be taken away.这只猫不得不被带走。
4、be+p.p phrases(过去分词词组)形式如:A decision was arrived at by them.他们做出最后的决定。
5、it+must/should/will+be+p.p+that.译为“有人说”、“据说”如: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It is well known that…众所周知…It will be said that…人们会说…It is asserted that…有人主张…而汉语被动句式则通过“受事+动词”这一基本句形来描述这一状态。
如:1、门被撞开了。
2、困难被克服了。
与英语相似的是,汉语被动句的基本句式也被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受事者+被+施事者+行为动作如:他被石头绊了一脚。
2、受事者+被+行为动作如:树叶被扫干净了。
3、受事者+被(让)+施事者+给如:我的自行车给丽丽借走了。
4、受事者+被(为)+施事者+所+行为动作如:我们学校被一条河流所环绕。
由以上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的对比,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到英汉被动句结构的差异。
三、英汉被动句的语用对比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应是说话者要突出强调的重点,如果我们感兴趣的重点是动作的承受着(宾语),就用被动语态把动作的承受着(宾语)变为主语,使其突出出来”[6]。
这种情况在汉语被动句中也存在。
“中国正常的被动句式是必须把主事者(施动者)说出来”[7]。
如:英语中典型的被动句式:“The matter was often talked about.”汉语中用典型的被动句式译之为:“这件事曾被多次谈到。
”在语用场合中,英语被动句常常比汉语被动句运用多,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说话者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认为不必指出施事者。
如:The bridge was built in 1900.这座桥建于1900年。
The house is being repaired.那座房子正在修葺中。
2、说话者希望使所说的内容,尤其是在科技文献中,显得更加客观,避免就一些自己不太肯定的事表态,或者表示泛指。
如:It is said that more than 5,000 people attended the meeting.据说,有五千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The matter will be dealt with as soon as possible.这件事会尽快处理的。
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基本上是用来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8],也表示说话或行文当中强调被动动作或是特别突出受事者(这一点上文已提到)。
“五四运动以后,汉语被动式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这就是说,不一定限于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9]。
如: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老舍《骆驼祥子》)在现在的汉语中,被动式已经仅仅不再用“被”字表示,而是扩大到用“遭”、“受”、“让”、“给”、“挨”等字表示,他们仍旧表示对主语来说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
如:很不幸,他由于考试没有及格挨了爸爸的骂。
这话偏生又让我听见了。
(冰心《姑妈》)综上所述,运用英汉被动式必须明确两者的使用区别并根据两者语言的表达习惯,应用于适当的语用场合。
四、英汉被动表达形式的转换英语的被动句可以用各种方式译成汉语,但是如果将英语直译为汉语,翻译出的句子往往会不通顺或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Her son was cut short by illness.直译:她儿子的生命被疾病缩短了。
意译:她儿子因病而夭折。
下面介绍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被动句的几种方法:1、译成含有被动意义的词、词组。
例如:“受…”、“是…的”、“为…而/所”等。
如:The naughty boy got scolded.这个顽皮的孩子受到了斥责。
The pictures were taken by 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这些照片是由一位职业摄影工作者拍的。
The books are written for children.这些书是为孩子而写的。
2、译成主动句。
如:The ground was covered by snow.雪覆盖着大地。
3、加泛指主语“人们”、“大家”、“有人”、“我们”等。
如:I was told of the rumor.有人给我讲了这个传闻。
The boy was found dead in the woods.人们发现那孩子死在了森林里。
4、译成“据说…”。
如:It is said that Japan’s industrial progress after the war was every remarkable.据说战后日本的工业进步非常显著。
5、采用无主句式。
如:An hour per day for taking exercise must be guaranteed.必须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
6、以原文的地点状语作主语。
如;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许多国家的人说英语。
从以上的几点可以看出,“对英语中的被动句式,汉语可用种种方式来表示,如果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译文往往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所以翻译时须根据汉语的习惯用法及表达形式,选择最恰当的转换方式”[10]。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从英语被动句的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用场合三个方面的对比来讨论英汉被动句在使用方面的不同。
较好的掌握英汉互译所遵循的一般翻译技巧,从而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被动语态,并有利于我们对英汉被动句的把握。
参考文献[1]、[5]、[10]冒国安.实用英汉对比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6[2]、[8]、[9]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6[3]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李临定.被动句.中国语文,1980[6]孟宪珍.无敌英语语法。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1[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