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合集下载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编制人:杜建红审核:刘勇领导签字:【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A层牢固掌握实虚词,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B层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规律方法,做好基础落实;C层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本课字词。

2、把握小说情节,分析别里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3、品味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预习案第一步:通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第二步:结合【新坐标】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后期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

有人把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1880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做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其作品有的以日常生活的笑话故事为题材,斥责沙皇专制统治;有的嘲讽官吏奴才心理,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有的表现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憎恨,如《万卡》《风波》等;有的以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为题材,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文学教师》等。

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

2、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转引自《契诃夫传》)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 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 导学案

课题:必修五02装在套子里的人编者:朱贵明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学习重、难点: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探究小说主题。

使用说明: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明确简洁地记录自己遇到问题。

导学案分四个板块:1、课前预习(20分钟)2、课上探究(30分钟)3、当堂检测(15分钟)4、课后巩固(20分钟)【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

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

”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

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第一课时)孙艳红【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分类,识记有关作者的常识;2、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时代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小说分类:就流派来分,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小说等等。

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纪实体小说等等。

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肃小说等。

就篇幅长短分,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类。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是()(国家)19世纪后期著名的()(流派)作家,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与法国的()(我们曾学过他的《我的叔叔于勒》),美国的()一向被并称为“”。

他的作品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以及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他的短篇小说有初中学过的《》和《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三、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级,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

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

语文学科必修(选修)五第一章 2 节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案设计蒲登瑶备课组长签字伍长江一、学习目标1.抓住“套子”,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3、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3.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4. 把握主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5. 讽刺: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师版完稿

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师版完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其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4.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治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学习重点: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学习难点: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平常我们对那种趋炎附势,随“势”而变的人,称他们是“变色龙”。

这一称号怎么来的?来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

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契诃夫为我们描绘的另类人物——套中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人为什么被装在套子里?又是什么样的套子呢?让我们一起走入小说探个究竟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憎.恶( )噩.梦( )辖.制( )祈祷..( )..( )谗.言( )怂恿涨.红( )安然无恙.( ) 讥诮.( ) 胆怯.()规矩.()违.()背周济.()契诃.夫( ) 熨.帖( ) 战战兢兢.( )搓.手( )鲜.见()怔.住()塑.造()消遣. ( )歹.毒( )船舷.()悖.论()黑黝黝.()丧.葬 ( ) 垂头丧.气( ) 游说. ( ) 说.长道短( ) 削.()铅笔削.足适履( ) 瘦削.( )唉.声叹气( ) 哀.叹()挨.打()浑.浑噩噩()吃荤.( )胡诌.()揉皱.()臂.弯()胳臂.()埋.葬()埋.怨()禁.闭()禁.受()恐吓.()吓.唬()滑稽.( )稽.首( )孤僻.()癖.好()降.服( )降.解()撮.合( )一撮.毛()暖和.()和.泥()和.稀泥()和.牌()唱和.()zēng âxiáqídǎo chán sǒngyǒng zhàng \yàng qiào qiâju wěi jì\hēYùjīnɡcuōXiǎn zhânɡsù\qiǎn dǎi xián bâi yǒu\sāng sàng shuìshuōxiāo xuēx uēāiāiái hún hūn zhōu zhîu bìbei mái mán jìn jīn hâxiàjīqǐpìpǐxiáng jiàng cuōzuǒHuo huï huîhúhâ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装在套子里的人》师用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师用导学案
(“才”字突出了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憎恶,对他的死感到大快人心。)
B.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通过夸张的细节,写出外表特点。“最”字夸张地突出了他的特征之怪。).
C.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千万”一词,说尽了别里科夫对现行秩序、既成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秩序的官方、政府的恐惧。)
(选自《中外文学名作欣赏》,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我的疑问】
【预习自测】
1.字音基础积累【完成相关资料字音字形题】
契诃()夫削()铅笔战战兢()兢胆怯()陶()冶
辖()制:吃荤()撮()合衙()门
怂()恿搓()手祈祷()降服滑稽()
谗()言无恙()怔()住
管束;相比管制范围大些。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但生活中的
“别里科夫”还有许多。
2.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有形的套子;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胆小孤僻】
2.分析总结别里科夫的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3.理解其性格的双重性?造成别里科夫的悲剧是什么?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牺牲品。
2、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
三、别里科夫的形象(何祖健)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重点: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难点: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教你几招: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同学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人物的鉴赏鉴赏方法: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答案详细)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主备老师:姓名:班级:组别: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二)主备老师:姓名:班级:组别:答案:第一课时1、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2、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3、(1)结局:别里科夫两个月前去世(2)开端: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3)发展:别里科夫的婚姻风波(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4)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争论(5)尾声:埋葬别里科夫大快人但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别里科夫深化宣讲:1、有形的套子:(生活方面)①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异于常人)②戴黑眼镜,耳朵用棉花堵(隔绝人世)③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害怕刺激)①伞、表、刀装在套子里(惶恐不安)②坐上马车,支起车篷(战战兢兢)③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与外界融绝)无形的套子:(思想方面)①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②禁止学生晚九点后上街;③担心开建戏剧俱乐部、阅览室、茶馆等;禁闭开除学生(顽固保守)④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守旧)⑤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害怕变革)总结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为自己制造套子隔绝人世的可怜而可笑的人物形象。

他反对和害怕现实的一切变革,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

2、“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使他借些躲避现实生活”“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1880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写作。

早期作品无情地揭露了专横残暴的黑暗势力(《假面》《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鞭挞了庸俗卑劣的社会现象(《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等),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哀伤》《苦恼》《万卡》《歌女》《风波》等)。

当时,沙皇政府为防范革命活动而公开施行高压政策,进步杂志被迫停刊,能合法出版的都是“为买而笑”的刊物。

为了生计,契诃夫不得不迎合刊物的胃口,写了许多逗人发笑的作品。

其中有些作品不免流于粗俗,但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实际上却无情地嘲笑和揭露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1890年,契诃夫去库页岛旅行。

从这个人间地狱回来后,契诃夫果断地和反动报刊断绝联系,他逐渐摆脱了思想上的苦闷,加深了对现实的认识,写了一系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中、短篇小说,其作品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为成熟。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契诃夫在这一创作的繁荣和成熟时期而诞生的优秀作品。

还有如《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等。

晚年,契诃夫同时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的创作,著名的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姚尼奇》《新娘》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这时期的创作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写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10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2、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分析别里科失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课型:教读。

教学方法:指导研读。

教具与器材:投影设备。

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五。

教学要点:了解情节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具体步骤:一、题解。

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

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方法。

3、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

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

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

同事骑车交游。

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

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完整版】《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及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编写人:李新哺【学习目标】1.抓住“套子”,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3、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3.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4. 把握主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5. 讽刺: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点
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A、通知以至逐步装
B、通知以致逐渐装
C、通告以至逐步包
D、通告以致逐渐包
5、下面一段话①──⑤句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①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②船跟船打了招呼,③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④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⑤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A、④⑤③②①B、④③⑤②①
C、④③②①⑤D、③④②①⑤
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吏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D.胡诌(zhōu)船舷(xián)悖乎(bó)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闹出什么乱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六、魅力精释
七、教师反馈
八、课堂练习
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师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师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稿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小说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分析人物,联系现实,理解主题,加以探究。

3. 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并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小说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法,学习理解“套子”的含义。

二、学习内容及程序:(一)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与要求1,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2,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代表作品: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3,相关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二)学习新知识.1、一读课文,划分段落,理清情节。

(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虽然也是苦事”)写别里科夫各方面的套子。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 6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

2.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3.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领会文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4.理解“套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时代意义,以及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分析小说情节,从小说三要素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分析人物。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了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2、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一、走近作家,知人论世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

俄国的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的三大巨匠”。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

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师)

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2017.9.3)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2、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欧•亨利一起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短篇小说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二、写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三、解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是什么)姓名:别里科夫性别:男出生日期:不详生前职务:某中学希腊文教师住所:校男教工宿舍婚配情况:未婚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外貌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人际关系如何: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有未婚妻女友密哈益·沙维奇·华连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教案2012-09-01 10:17《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课堂用案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阅读全文,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点读2.小说是文学画廊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读课文,说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点读别里科夫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从衣着、言行到思想都装在套子里在生活中,他处处受着框框的约束,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待人接物总是显得与时代不符,说出一些令人感觉怪异的话,做出一些令人感觉怪异的事,显得落后、迂腐他的套子可形象地表示为下图:二、细部探微3.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点拨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的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4.柯瓦连科姐弟俩在文中有何作用,是怎样的人物?点拨柯瓦连科和华连卡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的人,是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是进步力量的代表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不但鲜明地展示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水火不相容和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暴露了别里科夫“套中人”思想的虚伪、腐朽和反动,表达了作者鞭挞丑恶的旧事物,支持生活中的积极进步力量的立场华连卡的笑声一方面是正常人对“套中人”越出常规出洋相的嘲弄,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的斗争的胜利5.小说没有交待别里科夫的死因,根据文本内容,试分析一下他的死因有几种?点拨因为被柯瓦连科摔到楼下,因为华连卡的纵声大笑别里科夫从华连卡家里回来,一头倒在床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一命呜呼他的死因有以下几种可能:(1)因为“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生活对他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悲痛、伤心过度而死(2)这样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时就战战兢兢地活着的别里科夫,怕众人耻笑,怕上级鄙视,怕……“漫画事件”只是使他“难堪”,而这件事却使他“无地自容”,因此恐惧而死(3)他“满心害怕和憎恶”地活在人群里,整日充满恐惧,“通宵做噩梦”,他想挣脱孤僻的“套子”要结婚,结果未婚妻的弟弟推他,未婚妻华连卡笑他,可以说,此时他已经对社会、对生活感到无比绝望了,最终死去6.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点拨别里科夫虽然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及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想让新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感悟总结1.中心主旨别里科夫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产物这里的“套子”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别里科夫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事物的保守和腐朽,象征着沙皇政府的一切法令和专制统治小说通过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恐惧变革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揭示了沙皇严酷统治所造成的僵死、腐朽的可悲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黑暗,表达了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2.写作特色(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别里科夫活动的那个小城镇实际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的缩影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他生活在知识界,起到了沙皇的警察密探所起不到的作用,是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能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因此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2)典范的艺术手法①细节描写作者刻画人物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因此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用“穿上雨鞋……”等来描写他的肖像,显示其与世隔绝的外貌特征,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的口头禅描写他的套子式的论调,来表现他依附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性格;用他从楼上跌下时的细节,揭示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他虚伪、自欺欺人的特点②夸张的手法一是夸张人物的形象,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作者借助于夸张使人物麻木、僵化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收到了无情揭露的效果;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一个中学的普通教师居然“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别里科夫是沙皇走狗的象征,他对别人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对他自身压迫的结果③讽刺的手法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描述,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小说自始至终采用讽刺手法,一会儿是轻松的戏谑,一会儿是幽默的讽刺,有时又在含蓄对比的描写中增强了讽刺效果3.结构图解作业(45分钟9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蒙蔽(ménɡ)蒙骗(mēnɡ)暖和(he) 胆怯(qiè)B.惊吓(xià)恫吓(hè)憎恶(wù)贝壳(qiào)C.孤僻(pì)怂恿(sǒnɡ)禁闭(jìn)搓手(cuō)D.游说(shuì)讥诮(xiāo)郁闷(yù)祈祷(qí)答案 C解析A项中“和”应读“huo”;B项中“壳”应读“ké”;D项中“诮”应读“qià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了足足十五年!(2)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对象(3)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A.辖制嘲笑制服B.管制嘲笑降服C.辖制取笑降服 D.管制取笑制服答案 C解析辖制:管束、控制;管制:强制管理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取笑:开玩笑、嘲笑降服:投降、屈服;制服:用强力压制使驯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三位农民工代表成为中外媒体聚焦的“热点人物”,因为下里巴人步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 2008年2月22日上午,各方关注的许霆ATM机恶意取款被判无期徒刑一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控辩双方再次对簿公堂C.某校高三(1)班班风正、成绩好,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敬如宾,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D.随着气温回升,曾是白茫茫一片的郴州涣然冰释,从冰冻灾害中走出的人们顾不上喘口气,就又投入到灾后重建的艰巨工作中答案 B解析A项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B项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根据诉状核对事实;C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D项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飞人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C.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的特色闻名于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D.预付费电度表又称智能电度表,使用这种电度表可以减少用电抄表等环节,还能解决防止偷电、杜绝拖欠电费等答案 B解析A项偷换主语,应把“自从”放到“飞人刘翔”之前;C项语序不当,应将“备受”放到“新老顾客”之前;D项“解决”一词多余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5.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4分)答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6.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4分)答案别里科夫活着用套子套自己,也套社会,他辖制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这样一个维护旧制度、害怕新事物、扼杀新思想的沙皇鹰犬的死自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7.从墓园回来,我们“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而且生活很快“又恢复旧样子”,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所有这一切都在显示:别里科夫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只要别里科夫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还在,反动的沙皇政府还在,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必然继续存在,作者实际上是以此来呼吁人们彻底铲除产生别里科夫这样罪恶人格的社会土壤8.“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案不矛盾两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忧郁和谦虚”写的是脸相;“高高兴兴”写的是内心感受,是心情三、课堂延伸(20分)阅读下面的小说,然后完成9~12题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在一个美好的傍晚,有一个心情挺好的小公务员,名叫伊凡·德密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坐在正厅第二排,用望远镜看戏:《歌纳维勒的钟》他定睛瞧着,凝神注目,飘然欲仙,觉得幸福极了可是忽然间——在小说里,人常常遇见这个“可是忽然间”作家是对的:生活里充满多少叫人惊奇的事啊!可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他的眼睛没有了光,他的呼吸止住了……他从眼睛上摘掉望远镜,弯下腰去,于是……“阿嚏!”诸君看得明白,他打喷嚏了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无可责难的乡下人固然打喷嚏,警官也一样打喷嚏,就连枢密顾问官有时也要打喷嚏大家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他拿手绢擦了擦脸,而且照有礼貌的人那样,往四下里看一看他的喷嚏究竟搅扰了别人没有可是这一看,他却慌起来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正厅第一排的一位老先生正在拿手套小心地擦自己的秃顶和脖子,而且在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切尔维亚科夫认出来那位老生生是卡里斯哈洛夫,在交通部任职的一位退伍的将军“我把唾沫星子喷在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想,“他不是我们衙门的官,不过那也还是叫人过意不去我得道个歉才对”切尔维亚科夫咳了一声,把整个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话“对不起,大人,我的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一不小心……”“不要紧,不要紧”“看在上帝的面上,原谅我,我……我不是故意要这样”“哦,请不必再说,坐好!让我听戏!”切尔维亚科夫窘了,他傻头傻脑地微笑,又定睛看着舞台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觉得幸福了他开始被不安困住了在休息时间,他走到卡里斯哈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压下自己的羞怯,喃喃地说:“我的唾沫星子喷在您身上了,大人,原谅我……您明白……我原本无意……”“唉,够啦……我已经忘了,你却说个没完!”将军说,不耐烦地撇他的下嘴唇“他已经忘了,可是他的眼睛里有一道凶光啊,”切尔维亚科夫暗想,怀疑地瞧着将军“而且他不愿意多话,我应当对他解释一番才对……说明我真无意……说明打喷嚏是自然的法则,要不然他就会认为我有意唾他了现在他固然不这么想,往后他一定会这么想!”一回到家,切尔维亚科夫就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他奇怪妻子对这件不幸的事竟看得全不在意;她先是有点惊吓,可是等到明白了卡里斯哈洛夫是在别的部里任职,她就放心了但切尔维亚科夫心里老装着这件事,他只好第二天亲自去解释“昨天我斗胆冒犯,大人,”他喃喃地说,这时将军抬起问询的眼睛来望着他,“那不是如您所说的那样开您的玩笑我来赔罪,因为我在打喷嚏的时候喷了您一身唾沫星子……我做梦也没想到过拿您开玩笑我哪儿敢拿您开玩笑?要是我们沾染了开玩笑的习气,那就会失去对别人的尊敬心,那就会……”“滚出去!”将军叫道,脸色忽然变紫,周身打抖“什么?”切尔维亚科夫低声问道,害怕得周身麻木“滚出去!”将军又说一遍,顿脚切尔维亚科夫的胃好像翻了个身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蹒蹒跚跚走到门口,出去,上了大街,一路摇摇晃晃地走着……他身不由己地到了家,也没脱掉制服,就往沙发上一躺,死了9.小说第1段中描写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凝神注目,飘然欲仙”,对下文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与下文的惶恐不安形成对比10.小说详细描写了切尔维亚科夫打喷嚏的情况,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设置悬念11.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死了,你认为这可信吗?试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6分)答案可信主人公的性格被扭曲,迂腐、胆小,畏惧权势,再加上黑暗的社会现实,最终造成了他的死亡结局符合他的性格特点12.本文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举例说明(6分)答案性格被扭曲,迂腐、胆小举例略四、语言运用(10分)13.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言只语,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葛朗台——被金钱吞噬的灵魂;诸葛亮——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以上示例,从下列文学人物形象中任选两位各写一则简短的一句话评语(4分)保尔·柯察金林黛玉别里科夫周朴园答案示例:保尔·柯察金——用行动诠释生命意义的钢铁战士林黛玉——大观园中一束清高孤傲的空谷幽兰别里科夫——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周朴园——伪善的外表,自私的灵魂14.假设一下,你就是医生,就是契诃夫,正在给病人会诊,请你动手为别里科夫“会诊”一下,并填写一张“病历表”(6分)病历表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症状:病因:病源:病害:答案病历表姓名:套中人性别:不详年龄:不详职业:不详婚姻状况:不详症状:六神不安、脸色苍白、垂头丧气、战战兢兢病因: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病源:封建思想病害:辖制了别人,葬送了自己,阻挡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五、随堂练笔(30分)15.在你生活的周围,是否也有一些性格、行为较怪异的人,认真观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③不少于500字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