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美术鉴赏《2.5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美术鉴赏《2.5审美自律》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五课《审美自律》(美术鉴赏湘教版)一、教材及教学分析:1.使用教材:本课是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教材处理: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和形式演变的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只有粗略的了解。

2.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自主研究、鉴赏的能力。

3.学习态度: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高中学生一般对中国古代绘画都没什么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作品的新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格和形式的发展规律。

2.能力目标: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3.情感目标:感受国画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1.本课时依照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艺术风格发展的过程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

2.教学手段上,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的过程中,用比较式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

运用多媒体影像结合美术作品分析,更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3.以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为讲解重点,突破教学重点。

4.以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部分作品及蔡国强的《故乡》突破教学难点。

5.通过让学生尝试融入中国水墨元素的设计,来达成情感目标。

五、教具准备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美术风格发展的规律和艺术家对自我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难点:中国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七、教学流程(应体现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播放周杰伦的《兰亭序》歌曲活动一、填字游戏将《兰亭序》三段局部中的两个“之”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情境,为导入环节作铺垫字以相同大小裁切下来,请三位学生尝试将它们各自贴回原来的位置上。

并提问:为什么《兰亭序》中20几处的“之”字,字体字形都不同?如果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二、导入新课展示《兰亭序》局部内容。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及含义;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甚少,农村中学的孩子对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几乎不知道。

3重点难点
审美自律含义的理解;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P37的第一段文字,找出“以前的美术创作风格与现当代美术创作风格”的有何区别?
以前的美术:
美术被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美术家被赋予不同的任务,他的创造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现代的美术:
美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发现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这些“美术风格”的变化即类似于“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的含义:。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美术鉴赏(选修)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五课审美自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第七课新的实验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
美术与自我、社会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三课托物寄情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五课进入历史
第六课战争与和平
第七课时代的脉搏
第八课不同的歌声
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第十课通俗的浪潮
美术与自然、环境
第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第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第三课异域的憧憬
第四课走进博物馆
本册综合。

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

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

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美感是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和感受的结果,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个人的审美观点和习惯不同,对于审美的培养和塑造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的教育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和评判能力。

一、什么是“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是湖南省美术教育学会根据当地师生的实际情况研发的一套审美教案。

这套教案以湖南省本土的美术作品和文化艺术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

二、教案内容及教学步骤1. 学习历史文化底蕴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湖南省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后续的审美教育打下基础。

2. 学习与实践美术基础知识在学习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通过画画、雕塑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表达能力。

3. 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接下来,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老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湖南省本土作品,并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细节和特点。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评价一幅艺术作品的价值。

4. 学习艺术批评和辨别能力除了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艺术批评和辨别。

他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艺术批评术语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5. 实践与创作最后,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实践和创作。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并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作品。

老师将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

三、教案的意义和价值“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在湖南省的实施中,将带来一系列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这套教案将促进学生对湘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湖南省本土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湖南的独特魅力。

其次,教案将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

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

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

审美自律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规律。

2.能力目标: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

3.情感目标:感受国画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

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掌握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体现审美自律的特点。

难点:运用审美自律理论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影像结合美术作品分析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中的审美自律现象和形式美。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的表现。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审美自律的内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五、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系列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引出审美自律的概念。

2.新课讲解:介绍审美自律的内涵,包括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同时,结合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审美自律在这些传统美术中的表现。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审美自律理论分析具体的美术作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4.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此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案例分析能力评价:选取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审美自律理论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3.知识掌握情况评价: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审美自律”内涵和理论的理解情况,以此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docx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docx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

(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这节课主要选取前面两块内容讲解鉴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2.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四、教学设计鉴于简单的绘画鉴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我尝试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的时候,用比较新颖的时装秀视频,展示不合乎寻常的服装设计,新鲜而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审美自律的概念。

五、教具:多媒体、媒体播放工具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5分钟)时装秀视频欣赏,通过现代不合乎寻常的时装秀引出课题。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可以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述:大家所看到的是属于美术领域的时装秀,同学们喜欢这样的服装吗?怎么理解这种设计?(2)学生觉得比较新奇,情绪也比较高昂,争先回答。

学生一:喜欢,有个性,特别。

这样设计很新颖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学生二:不喜欢,没法穿,像外星人。

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

教师总结:服装设计师大胆的表现着自己的创意,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不受外界社会的干扰。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2.体验与观察(15分钟)教师:“审美自律”其实很早就出现在美术作品中,当然具体追溯到什么年代也无从考证。

我们现在就联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具体了解什么是“审美自律”。

我们知道美术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存在。

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成为他们主要追求的目标。

湘美版高中美术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3)

湘美版高中美术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3)

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领悟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语文、历史学科接触过相关知识,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重点难点欣赏中国文人画,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山水活动2【讲授】新授一、作品赏析:1.展示作品《洛神赋图》,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1)、作品的内容是什么?(2)、你认为这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还是以山水为主?(3)、你认为作品的形式是不是很好的表达了作品的内容?(4)、老师小结:展示局部图:画面人与山的大小关系,得出“人大于山”。

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

2.展示《游春图》图片,提问:作品中的色彩有何特点?与《洛神赋》相比较,哪一幅画更好的表现了自然生活?老师小结: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面以青绿色为主,表现出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并形成了一种绘画的风格:青绿山水。

3.展示王维的《雪溪图》,学生看图回答问题:(1)、作品有一种怎样的意境?(2)、你认为用青绿表现好一些,还是水墨好一些?(3)、你能猜出画家的意图是什么?(4)、老师小结:王维为了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空、寂、清、净”的意境,而采用水墨来进行表现,并大力提倡水墨画,成为水墨画的始祖。

二、比较作品: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董源的《潇湘图》,作品分别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创作目的?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A、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B、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C、作品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D、作品的表现技法有何不同?2、教师小结: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出现了“南方派”和“北方派”两种风格。

“北方派”刚健雄浑,“南方派”典雅含蓄。

范宽开创“雨点皴” ,董源开创“披麻皴” 。

3、董源的《潇湘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进行比较,题材相同,表现技法不同,米有仁创造了以横点为主的“米点皴” ,而董源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洞庭湖周围山水的特点。

第五课 审美自律-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五课 审美自律-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五课审美自律-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审美自律;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水平;3.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审美自律1.1 什么是审美自律审美自律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能力,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艺术作品所左右。

1.2 为什么要有审美自律审美自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避免盲从和被动接受,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不公平评价。

2. 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2.1 教学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感、审美和创造的素养。

2.2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示范、引导、启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演示、互评等方式互动式教学;•遵循“观察-分析-评价”的教学模式。

2.3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熟练掌握不同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分类、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用合适的词汇和描述方式评论艺术作品。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提出审美自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2. 学习和实践(75分钟)•分别以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同艺术类型为例,教授不同艺术语言;•使用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分析、评价;•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艺术作品,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

3. 总结(15分钟)•汇总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四、教学评估1. 测验评估•开课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了解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的基础程度;•课后进行测验,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践评估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不同的艺术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实践,其中实践环节带给学生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但是整个教学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例如引入更多互动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美术_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美术_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学课件设计
早春图(北宋)郭熙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北宋中期,产生了巨大变化。
北宋中期,不是职业化家,但有很高文化修养 的文人、官员成为美术的参与者,凭着自己的 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列中来了。他 们的出现,使美术标准和趣味发生变化。
这对绘画有什么影响呢?
米友仁(南宋)《潇湘奇观图》
画烟山峦水飘多渺用,水树墨影点迷染,离不,拘淋形漓色尽勾致皴,生动有趣
我们要从 文化角度 分析和理解美 术作品,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尊重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谢谢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第一课时
曹全碑(东汉) 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
礼器碑(东汉)记述了鲁相修饰孔庙、造加孔庙礼器等的功绩。
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其实总是依附于一 定的实用功能而存在的。美术家被赋予这 样或者那样的任务,美术作品的创作也是 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艺术家通常只能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 体现自己的个人特色。
早春图(北宋)郭熙
宫廷御用画家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清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 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 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 之色有明有晦。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平视的境界,塑造的是 “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
在笔墨运用、 构图章法及 表达意图有 何不同?
对比与总结
《早春图》
《潇湘奇观图》
作者 (身份) 绘画目的
服务对象
郭熙(北宋)
宫廷画家
米友仁(南宋)
有艺术修养的文人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优秀教学案例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情境。通过展示经典美术作品的高清图片、播放艺术家创作过程的视频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激发他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审美自律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关于审美自律的旅程,学会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艺术作品中的魅力。”接着,通过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审美自律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美术作品。这些问题将涉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审美自律的基本原则,并运用到实际鉴赏过程中。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个小组针对指定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审美自律的概念,理解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评价美术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运用感悟式鉴赏对这两幅
。 作品进行比较
浴女 (法国)安格尔
阿拉伯幻想曲 (法国)德拉克洛瓦
土耳其宫女 (法国) 安格尔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达维特 (法国)
萨宾妇女 达维特 (法国)
拿破仑加冕 达唯特
比较分析 a:与新古典主义的作品比较,浪 漫主义绘画构图与之有什么不同。
b:分析画面的题材、颜色、笔触 特点。
找一找涂改的“之” 字在哪,及前后的“之” 字,我们试试进行交换, 谈谈你的感受。
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 给我们启示: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 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 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 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 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 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 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 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 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c:谈一谈浪漫主义的兴起原因, 通过与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比较,分 析浪漫主义绘画有什么进步意义。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
萨恩帕勒斯苏丹之死 (法国) 德拉克洛瓦
莫奈 日出印象
《云》
莫奈(法)
a.印象主义作品在作品主题上与 以前作品有何区别。
b.通过作品对比,光线、色彩的 表现有何不同。
• 文人画是促进文人自身发展的必要因素:
• 一是因为文人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借助一种独特的画种来抒发自己对社 会,对人,对物,对前途,对理想的一种不满的情绪。这一情况的文人 主要有赵孟兆页和朱耷等。
• 二是文人们认为自身的清高、淡泊名利的精神必须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 与其他的画种区分出来,因此,文人画应运而生。文人画的发展不仅是 一种画体的发展,更是文人们抒发自身情感见解方式的发展。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意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作品欣赏、创作实践、评价反思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和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审美自律》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进入本章节学习之前,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和解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审美原则和美术鉴赏方法有较高的学习需求。然而,学生在审美自律方面的认识和运用尚显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培养。
-结合所学审美自律原则,进行创意构思。
-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展现个人风格。
-作品完成后,撰写创作心得,阐述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审美自律原则。
4.参加一次美术鉴赏活动,如参观美术馆、艺术讲座等,并完成以下任务:
-观赏过程中,关注作品的审美自律特点。
-撰写一篇活动心得,分享你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难点:如何突破学生已有的审美误区,引导他们树立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
3.重点: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想:
美术鉴赏《审美自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审美自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_第二单元_第五课审美自律_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兰亭序》魏晋时期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司徒谢安、孙绰、名理精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

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手稿共28行,324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

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

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神龙本”。

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

其书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如。

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之美。

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

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

◆注意:教师提出要求: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3.学生思考并回答。

审美自律 教案

审美自律 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1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绘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学过程:
1.导入:音乐导入
周杰伦《兰亭序》引导至王羲之《兰亭序》
活动一:填字游戏:找位置
2.欣赏王羲之《兰亭序》
提问:一样的“之”字是否可以互换位置?为什么这些“之”字呈现出不同形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书法讲究气韵,兰亭序一气呵成,自然随意,适情适性,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当时艺术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

形成了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

不愧为“天下第一行书”。

3. 视频解析
兰亭备受推崇的原因,真情流露的表达,是人们所向往的,当艺术家的内在感受与外在环境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引出课题《审美自律》
4.山水画
山水画的空间表达——三远法,结合数学科的坐标帮助理科生理解山水画里的空间概念。

活动二:练一练
对比《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提问:比较作品给你什么不同心理感受?
5. 文人画
绘画对文人来说不是谋生手段,而纯粹成为一种对美的内在抒发,个性表达,没有外在的目的。

这就是艺术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变化,即审美自律。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由说。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的内在联系。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肖像 ( 法国 )1808 安格尔
新古典主义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肖像 ( 法国 ) 安格尔
新古典主义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 法国 )1784 达维特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自由引导人民 ( 法国 )1830 德拉克洛瓦
第五课
作品
作者 风格流派 流派特点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新古典主义 1.力求恢复古典主义(古希腊、 古罗马)的传统,受理性主义美 学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2.传达有关正义、荣誉、爱国主 义等道德观念。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1.体现与时代解放运动相联系 的人民路的愿望和理想,关注 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2.对正义和幸福未来的向往。
3.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现,偏 3.重视历史的精确性,试图重现 爱幻想的主观世界,追求灿烂 当时的情景,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的色调。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10年2月
授课:朱旭东
2009年2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
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冬天的风景 ( 法国 ) 莫奈

审美自律的教学设计1

审美自律的教学设计1

审美自律的教学设计1湘教版美术鉴赏高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提倡个性体现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力求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及融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与学关系,体现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多向反馈结构,以在愉快教育、创造教育、探究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尝试对学生培养的探讨,推进素质教育。

2、理论依据:以学生学为主,依据构建主义为主的理论。

3、设计特色:本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1、《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美术鉴赏学习模块的学习目标:(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对本课内容教学提出了要求: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

主要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

3、本课教学内容是美术鉴赏学习领域的第三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

4、本课主要讲解了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情趣导致了表现个性的不同表现方式,艺术家在创作上开始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面一讲是人间生活,讲述的是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开始慢慢转向描绘人间生活本生,表现日常劳作、熟悉的生活、真切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
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及含义;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甚少,农村中学的孩子对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几乎不知道。

3重点难点
审美自律含义的理解;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P37的第一段文字,找出“以前的美术创作风格与现当代美术创作风格”的有何区别?
以前的美术:
美术被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美术家被赋予不同的任务,他的创造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现代的美术:
美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发现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这些“美术风格”的变化即类似于“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的含义:
一是指美术家不是为某一阶段、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