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案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定律;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
5.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定律。
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实验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讲授:介绍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的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4.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化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篇一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氯和钠第三节物资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先生了解物资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资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使先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先生了解学习物资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力目标1、经过教学的成绩性,创设探求情景,添加先生自动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2、运用化学探求过程,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情感态度目标1、经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运用,培养先生置信科学、尊重科学、依托科学的思想。
2、培养先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味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物资的量的基本概念、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意义。
1/ 8教学难点:物资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之间的计算。
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成绩探求法,类比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成绩导入:我们知道一双鞋有2只、一盒香烟有20支、一扎啤酒有9瓶,那么一滴水有多少个水份子呢?老师:我们能不能用高倍显微镜去一个一个地数呢?先生回答:分子很小,显微镜视野太小很难完成。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求这个成绩。
首先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完成基础知识的铺垫。
,1、2、3、4组为A组,5、6、7、8组为B组。
下方我们进行任务分配:2/ 8小组讨论:小组展现:A组甲同学:物资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必然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乙同学:物资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丙同学:摩尔的标准就是6.02×102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就做阿伏伽德罗常,符号是N A用6.02×1023mol-1来表示,教师总结:如同长度、质量、工夫、电流一样,物资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他的的单位是摩尔,摩尔的标准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 A这个常数的数值是6.02×1023,单位是mol-1板书:物理量:物资的量n单位:摩尔mol3/ 8标准: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1讲解:6.02×1023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它有多大呢?打个比方,如果把6.02×1023粒大米分给全球70亿人一同吃,每人每天吃一斤,大概要吃12万年。
物质的量的教案
物质的量的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示例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通过问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衡量或比较不同物质或物体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一种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方式呢?请思考。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Step 2:讲解1. 教师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的基本单位的个数。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 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体积计算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 体积 ÷相对分子体积3. 教师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的练习,并解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原理。
Step 3:拓展1. 教师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问题。
Step 4:小结1. 教师向学生概括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检查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Step 5:练习1. 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教师给出解答并讲解。
Step 6:作业1. 布置相关作业:完成剩余的练习题。
2. 教师检查作业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概念和计算方法、实践运用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积极、灵活,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1)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mol)。
2.摩尔的定义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包含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集体。
(2)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10^23 mol^-1。
6.总结与拓展
-对物质的量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
1.教材与教辅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相关教辅材料。
-通过回顾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引入物质的量的主题。
2.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案例分析
-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中的应用案例。
4.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和实验活动。
5.探究与讨论
-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总结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物质的量n = N/NA,其中N为粒子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的计算与应用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方程式、溶液浓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中的应用。
3.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1)物质的量n = N/NA,其中N为粒子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1 知识目的进一步稳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才能目的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老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假如取固体?假如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考前须知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假如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假如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局部。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可以在容量瓶中进展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考前须知:溶解时不能参加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防止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考前须知。
提示:假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假设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教案: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3.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讲解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计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的确定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例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相关问题,教师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概念、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总结与讨论,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其换算。
- 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
-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如摩尔质量、摩尔浓度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
2.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的关系。
3.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应用。
4.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它与质量、体积有什么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中,如何更精确地描述物质的多少?(二)新课讲解1. 物质的量的概念:- 解释物质的量的定义,即物质所含粒子的数量。
- 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其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的关系:- 介绍阿伏伽德罗常数,解释其意义。
- 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将物质的量转换为物质的粒子数。
3.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讲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摩尔质量。
- 介绍摩尔浓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摩尔浓度。
-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物质的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成绩: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2.学会利用摩尔的概念计算物质的量;3.了解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克氢气可以和多少克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呈现: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物质所含有的化学单位数量,也就是物质的粒子数。
”教师提问,“那么,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3)讲解:教师结合示意图和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摩尔是指1克元素的原子数、1克其中一种分子的分子数或者1克其中一种离子的离子数。
”教师以氢气和氧气的实例说明,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都是0.0333摩尔(3位小数)。
2.实例操作(30分钟)(1)练习:学生根据所给的物质和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的数值,并给出单位。
练习题包括:1克氢气、2克氧气、40克氧气、1克氯气等。
(2)自主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物质质量(克)物质的量(mol)摩尔(mol)氢气1氧气2氧气40氯气13.探究活动(30分钟)(1)实验:教师组织实验,用盖有摩尔质量的糖果袋分发给每组学生。
学生将糖果质量称量,计算出所含物质的量。
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糖果袋中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2)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质量的糖果袋中所含物质的量不同?”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4.拓展应用(20分钟)(1)例题:教师出一道综合应用题,学生计算学化学品中硝酸的物质的量,并结合已知氧化铁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硝酸和氧化铁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
(2)讨论解答:学生将解答答案写在纸上,并展示给全班学生。
三、教学评价1.教学反馈: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物质的量教案 (4)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3.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2. 教学难点•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表格等;•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PPT,通过提问或讲解,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2.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用来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反应有关。
2.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等于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3.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包括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测量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表格中。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容量瓶、移液管、称量器等;2.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加入容量瓶中,并用适量的溶剂溶解;3.配制溶液的体积至容量瓶刻度线处;4.将溶液均匀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5.用移液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经过称量器称量溶液的质量;6.根据所测得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5. 实验数据处理(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量,并填写到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数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数学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
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定义:物质的量是物质中含有的物质粒子的数量,用单位摩尔来表示。
2. 计算方法: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分子的个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g)/ 分子的摩尔质量(g/mol)
三、案例分析
1. 例题一:一定质量的铁块中铁原子的个数是多少?
2. 例题二:30g氧气中氧分子的个数是多少?
3. 例题三:1mol硝酸的质量是多少?
四、练习训练
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
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发现物质的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物质的量计算题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注重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单位及其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3. 学会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定义- 摩尔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经历来引出“计量”的概念。
例如,询问他们是如何确定购买水果的数量(按个数、重量等)。
随后指出,在化学领域,我们也需要对物质进行准确的计量,从而自然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新知1. 物质的量定义:首先明确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概念:接着介绍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强调一摩尔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为6.022 x 10^23,即阿伏伽德罗常数。
3. 物质的量与质量关系:详细解释如何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以及如何使用这个转换在实验室准确称取试剂。
4. 化学方程式中应用:结合化学方程式,展示如何利用物质的量进行配平,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物的预期产量。
课堂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设计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完成。
例如:- 给定某物质的质量,要求学生计算其物质的量。
- 提供一系列化学反应,指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配平。
- 根据实验数据,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物质的量预测反应的理论产率。
总结回顾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业布置分发课后习题,包括一些涉及物质的量计算的题目,以及实际应用题,如配平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内容。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
第三章《物质的量》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2. 熟练掌握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涉及化学计量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教学话题,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引起兴趣,并对“物质的量”做简单介绍。
2. 知识讲解(1)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指物质中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数量。
用“n”表示。
(2)如何测定物质的量?常见的测量物质的量的方法有质量法、体积法和化学计量法。
(3)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步:①确定所给物质的种类及其量。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所需要计算的物质的种类及其量。
③根据所需要计算的物质的种类和量,利用相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4)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②体积与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计算。
3. 应用与拓展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PPT课件辅助讲解;2. 问题导入式授课;3. 示范演示式授课;4. 课堂讨论式授课。
六、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可以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计量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导入式授课、示范演示式授课和课堂讨论式授课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我也有一些欠缺,如个别内容过于生硬,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学科:化学年级:高一单元: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基本概念。
2. 熟练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准备教案及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例如一个苹果和一升水之间的比较。
2. 概念讲解:a.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b. 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计算练习: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解答问题。
4. 实验操作:a. 进行一个涉及物质的量的实验,例如利用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进行中和反应。
b.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5. 总结和应用:a. 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化学方程式中的问题。
6. 反思和评价:a.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物质的量的计算题和相关应用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酸溶液、碱溶液、容量瓶、烧杯等;3. 学习资料:PPT 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计算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3. 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4. 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摩尔安培开尔文坎德拉
符号m kg s mol A K cd
在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一个新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表示
符号:
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例:n(H2O)=1mol)
1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相同。
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E.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F.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G.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归纳】
4、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练习1】
1、2mol H2O含有_______ 个分子,有________ 个氢原子,有________ 个O,
含有________ 个质子,_______ 个电子
2、0.3molNa2SO4能电离出______ 个Na+,______ 个SO42-
【阅读】书P8图1-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类比:1molS的质量是g,S的摩尔质量为
0.5molNaCl的质量是g,NaCl的摩尔质量为
2molCu2+的质量是g,Cu2+的摩尔质量为
3molH2O的质量是g,H2O的摩尔质量为
二、摩尔质量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2.符号:单位:
3.数值上,以为单位时,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等
4.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 H2SO4的质量为98g 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1mol氢的质量是2g D.镁的摩尔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3】483g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水分子数目是多少?
【巩固练习2】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硝酸的摩尔质量63g B.1mol CO的质量是28g
C.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
D.当质量单位为克时,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总数与0.2 mol H3PO4所含原子总数相等
A.0.4 mol H2O2B.0.2 mol H2SO4
C.0.8 mol N2D.0.3 mol HNO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鸡蛋为1mol鸡蛋
B. 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16/6.02×1023 g
C.1molNa+中约含有6.02×1023个Na+
D.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g
4、m g氢气含n个氢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A.2n B.n/m C.2n/m D.n
5、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6、2.16g X2O5中含有0.1mol 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7、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0.5 mol NH3②1mol He ③0.5 mo lH2O ④0.2 mol H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8.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B原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9.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10、0.5 mol H2SO4中含个H,molO,mol 电子。
11、含有相同原子个数的SO2和SO3,其质量比为,
摩尔质量比为,物质的量比为,
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硫原子个数比为.
12、171gAl2(SO4)3中,含mol Al3+,molO,
SO42-中电子总量为__ _ ___mol。
13.在32gO2中含有氧原子mol,32gO3中含有氧原子mol
32g 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mol
14、与0.2mol H3PO4具有相同氢原子数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
具有相同氧原子数的硫酸分子有个,
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的物质的量是mol,
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的物质的量是mol。
15、0.2molNaOH含Na+mol,含OH-mol,与mol
Ba(OH)2所含OH-相同。
16、20gA和14.6gB完全反应生成12.4gC和0.2molD,则D的摩尔质量为。
17、71g Na2SO4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18、试回答下列问题:
(1)0.3mol 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____mol 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16克A和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67克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19、某科研小组采集到两种铜矿标本,为孔雀石和石青。
老师说其化学组成均可以表示为xCuCO3·yCu(OH)2。
(1)为了确定两种矿石的化学组成,该小组同学将其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孔雀石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石青为3:1。
请确定他们的化学组成。
孔雀石__________________ 石青__________________
20、将4.0gNaOH溶于多少克水中,才能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一个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