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论

合集下载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B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说

B.孔子“兴观群怨”说

C.司空图“韵味”说

D.严羽“妙悟”说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

成,其中,“( A )”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

B.诗体D.诗评

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文学理论——精选推荐

⽂学理论

⼀、⽂艺学包括三个分⽀:⽂学理论、⽂学批评、⽂学史。

⼆、⽂学理论五个⽅⾯的任务:1,⽂学活动发展论,研究⽂学活动发⽣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2,⽂学活动本质论,研究⽂学活动区别于其他⼈类活动的特殊本质。3,⽂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活进⾏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独特的价值取向。

四、⽂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学哲学、⽂学社会学、⽂学⼼理学、⽂学符号学、⽂学价值学、⽂学信息学、⽂学⽂化学

第三章

⼀、⽂学活动是⼈的⼀种精神活动,是⼈所从事的⽂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学活动既是⼀个包含诸多⽅⾯的复杂系统,同时⼜是作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个⼦系统⽽呈现出来。

⼆、艾布拉姆斯提出⽂学活动四要素:1,世界(模仿论: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然”说柏拉图“影⼦”说亚⾥⼠多德,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在于模仿)

再现论:魔幻现实主义 2,作品 3,读者(姚斯:“接受美学”,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空⽩”“召唤结构”)4,作家

三、⽂学活动的发⽣:巫术发⽣说、宗教发⽣说、游戏发⽣说、劳动说

四、为什么把劳动作为⽂学活动的起点:1,劳动提供了⽂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了⽂学活动的需要。3,劳动构成了⽂学描写的主要内容。4,劳动制约了早期⽂学的形式。

五、⽂学活动的发展:社会风⽓的变化、时代变化、⾮⼈⼒(⿊格尔:世界本原的理念)、⾃然界的运⾏(弗莱:“循环”)他把⽂学史上的作品按照类型按照时代划分为四类:喜剧、传奇、悲剧、讽刺⽂学。⽂学发⽣的根本⼒量是⽣产劳动

文学创造(创作论)

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

或叫素材积累。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

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

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①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有何规律?

②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③文学创作论: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④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⑤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世界

作品读者作家

读者作家作品

【3、作用:

1)引导创作: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一定文学观的规范和引导。文学理论的修养,是作家提高认识、理解和表现生活的能力,是提高文学创作质量的重要一环。2)指导欣赏:如果文学常识肤浅,往往回缺乏艺术的感受力和鉴别力,最美的作品也难以被当作欣赏对象,最独特的意蕴也难以被发现。3)规范批评: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需要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作出理性的评判。面对复杂纷繁的文学创作、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批评需要站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去分析、研究和诱导。因此,文学批评家必须具备坚实的文学理论根底。文学批评家贮藏的文学理论知识越是广博而丰富,他对文学现象的分析、评价和阐述就越会深入细致,就越会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和说服力。】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正方,文学创作是人类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描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享受,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比如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不是为了有趣,而是为了表达”,说明了文学作品可以带给人们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其次,文学作品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人性的脆弱。因此,文学创作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思想,对于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反方,文学创作虽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并不是唯一的情感抒发和思想表达的方式。首先,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绘画、电影等,同样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享受,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其次,文学作品也并非是唯一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思想的方式,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等同样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思想,甚至更加真实和直接。因此,文学创作虽然有其价值,但并不是唯一的情感抒发和思想表达的方式。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和反方都有其合理的观点。正方强调了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进行了论证。而反方则提出了现实生活中其他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存在,对正方观点进行了合理的质疑。因此,这个辩题需要综合考量各方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创作论名词解释

创作论名词解释

创作论名词解释

创作论,也被称为创作理论,是研究艺术创作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心理机制、思维特点、内容构成、形式因素、艺术技巧、创作方法等问题,旨在挖掘并把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指导艺术创作的有效进行和艺术水准的提高。创作论是文学评论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作家如何将社会生活转化成文学作品的过程,其中作家的审美感受是中心环节,是联系社会生活与文学作品的纽带。

创作论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中的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和实用说都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创作论的影响也很大,其认为创作实践应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应深入挖掘和呈现生活的本质,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和改造,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

此外,在创作论的研究中,现代科技的引入和发展也为创作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要求作家更加深入地探索创作的内在规律和技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专业内容建议查阅文艺学和艺术学相关的书籍文献或咨询专业学者。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作讲义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作讲义

文学创作

本章集中阐述文学创作问题。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创作作家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文学作品。在这一章里,我们将探讨文学创作活动本身的规定性和作家素质问题、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创作心理问题、创作过程的艺术构思以及创作的审美理想等问题。简言之,通过这一章,我们试图阐明作家创作活动的主要环节与一般规律。

第一节文学创作与作家素质

一、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文学创作是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但是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与观察问题的角度、层面不同,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一般都从某个侧面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某种规律与特点,但也往往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为了更好地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以便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在我们开始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之前,有必要对前人有关文学创作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略作评述。

(一)感物说

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种观点滥觞于《礼记·乐记》关于乐的论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毛),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是对音乐产生过程的准确描述,同时也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准确描述。其基本意思是说,凡音乐的产生都是因为人心受了感动,然后表现于声音的。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诗论家们就用几乎相同的言词来论及文学创作了。陆机《文赋》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慨投篇而援笔,聊宜之乎斯文。”这是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随着四季交替,万物都不断变化,贯于春感秋悲的文人墨客就会在自然景物的变化面前发生情感的变化,并从而发为诗文创作。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钟嵘《诗品序》亦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创作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一、文学创作假定论

文学创作是逼真的幻觉,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真与假的相互制约,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二、文学创作形象论

“形象思维”的过程,感情和物象的结合,构成形象的任务首先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形象的感染力,直接诉诸心灵的形象。

三、文学创作智能论

文学创作是作家智能的特殊表现:特殊性在于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作家的心理素质,对人生奥秘的特殊洞察,反应形象刺激的能力,强烈而奇异的感情活动;

作家的观察力:通过外在信息透视内在信息,观察的客观性和主观色彩统一;

作家的感受力:一系列独特感觉、知觉和感情,审美和审智的深度交融,增强心灵对生活的吸收力,获得阐明内在感受的能力;

作家的想象力:特殊性的想象和普遍性的想象,自发想象的单一性与自觉想象的多元化。

四、文学创作形式论

五、文学创作审美规范论(诗歌、散文、小说)

六、文学创作风格论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

一、引言

文学创作论是文学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探讨文学创作

的定义、特点、目标以及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二、文学创作的定义

文学创作是指创作者通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力,传递给读者。文学创作既

是个体创造的产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它融合了创作者的个人

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人类、生活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三、文学创作的特点

1. 语言艺术性:文学创作不仅注重内容,更重视表达方式和艺

术形式。作家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节奏感等技巧,使作品具备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 感染力和思想性:文学作品通过情感共鸣和思想激发,能够

深入读者内心,引起共鸣和思考。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人生哲

理等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和行为。

3. 多样性和个性化:文学创作没有限制和束缚,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这种多样性和个性化使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学创作的目标

1. 表达自我:文学创作是作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之一。通过写作,作家能够找到自己的声音,将内心的世界呈现给读者。

2. 反映社会:文学作品往往反映社会现实、人类生活的缩影。作家通过作品抒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探索人性:文学作品关注人类的情感、欲望、困惑等问题,通过作品深入探索人性的奥秘,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

1. 主题选择:作家如何选择适合的主题,使作品具备思想深度和触动力?

2. 写作技巧:作家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表达思想情感?

文学理论概念

文学理论概念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

4.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

7.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

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创作论

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创作论

2. ① A.
B.
C.
文学生产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目的不同:科学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文 学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手段不同:科学用概念、术语来描述结论; 文学用形象来传达感受。 主体特性不同:科学避免主观成见的介入; 文学则往往带有作家的主观成见。

A.
B.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相同之处:都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善 于用形象来传达感受;都富于想象。 不同之处:宗教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自身价 值,导向虚无的彼岸世界;文学则在文学世 界中充分肯定人的一些美好价值,导向一种 更人性的生活方式。 文学与其他艺术生产的区别:符号工具不一 样,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用的是语言符号。

A.
B. C.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 精神生产是观念地创造世界;物质生产是实 际地改造世界。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世界;物质生产 则运用实际的工具改造世界。 精神生产更富于个性自由创造;物质生产受 制于客观规律和科学技术水平。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适用于文学创作 与物质生产的区别,也即文学创作是一种用 符号观念地创造世界并富于个性自由的精神 生产活动。
四.文学创作主客体的关系


任何生产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活动,因 此理解文学创作这种精神生产必须把主体 和客体联系起来才完整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作主体作 用于创作客体的角度,即它们之间的特殊 关系;二是创作主体是如何作用于客体, 及在作用的过程中如何受制于客体的,即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正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积极影响。

作为正方辩手,我坚信文学创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积极

的影响。首先,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共鸣,让人们在阅

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正如著名作

家海明威所说,“文学是最好的人类发明,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感受

到别人的情感,理解别人的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从而增进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

稳定。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和视野。文学作品中常常

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社会和

世界的种种问题。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文学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世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拓展自己的

思维和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文学作品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许多

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对人类文化和价值的传承和弘扬,它们反映了人

类的情感、智慧和精神追求。正如卡尔维诺所说,“文学是人类精

神的镜子,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情感、智慧和精神

追求。”因此,文学作品对于传承和弘扬人类的文化和价值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文学创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它

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拓展人们的思维和视野,传承和弘扬人

类的文化和价值。因此,我坚信文学创作对人们有着积极的影响。

反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影响有限。

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文学创作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影响有限。首先,文学作品往往只能影响一部分人群,而无法影响到所有人。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文概)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文概)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学理论的任务】

①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②文学创作论:作家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③作品构成论: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④文学接受论: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机组成部分一一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美学一一人类文学理论史的革命性转换;

理性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①对象化论;②艺术生产论;

③特殊的意识形态论;④能动的反映论;

⑤文学起源论;⑥现实主义的创作论;

⑦文学历史发展论;⑧文学批评论。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①理论方式--- 理论性、认识性的精神活动;

②宗教方式一一宗教性、幻象性的精神活动;

③实践一精神方式伦理性、意志性的精神活动;

④艺术方式一一审美性,情感性的精神活动。

【审美的文学观念(狭义文学)】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

【惯例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介乎前二者之间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文学的含义】显现在生活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从事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正方辩手观点,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美

学价值和情感表达功能,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起着重要

作用。

首先,文学创作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可以通过文字、形

象和情节等方式,深刻地反映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性。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其次,文学作品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反映,可以通过对社会、历史、人性等方面的描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比如,狄

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描绘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

扭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此外,文学创作还具有审美价值,通过语言的艺术表达和情感

的抒发,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例如,李白的诗歌

《将进酒》以其豪放的笔墨和奔放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

典之作,被人们传颂至今。

因此,可以说文学创作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对于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尊重和重视。

反方辩手观点,文学创作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其实用

性和社会意义相对较低,不能与其他实践活动相提并论,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是一种奢侈的精神享受。

首先,文学创作过于抽象和理想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

需求相去甚远。相比之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活动的推动,更能直接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提升社会的发展水平。

其次,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是主观的,不同人对于文学作品的

欣赏程度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难以形成一致的社会共识。相比之下,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

电大《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

1、如何理解“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参考知识点: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率五官可感细节参看教材P14

2、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是怎样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参考知识点: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参看教材P37

3、作家的感受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参考知识点:作家的感受力参看教材P88

1、文学创作中,怎样处理形式的局限与生活和情趣的自由的关系?

参考知识点:在形式的局限中争取表现生活和情趣的自由参看教材P129

2、如何处理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

参考知识点:在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参看教材P191

3、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

参考知识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参看教材P316

1、作家的观察力如何实现?

参考知识点:作家的观察力参看教材P49

2、怎样理解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

参考知识点: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参看教材P141

3、怎样理解形象?

参考知识点:形象是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三维一体结构图参看教材P210 二、作品分析(40分)

阅读所提供作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可自选一个切入点展开分析。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重要观点汇总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重要观点汇总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重要观点汇总

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阐述并强调的问题。即艺术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生产成反方向的发展。两种体现: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比如18世纪德国和19世纪俄国。说明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3.含蓄和含混:文学的话语蕴籍性表现在这两种修辞形态。含蓄是表达上的小中见大,含混是阐述上的一中生多。

4.艺术生产: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5.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文学创作论

一、宏观上认识文学创作

一部鲜活的文学作品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源于作家天才般的想象还是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其实二者皆而有之。除此之外,当今文坛作品的问世还伴随着这样的现象:一部作品在发行前后总有热闹市场宣传,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具有商业性的“炒作”之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文坛很少有脱此俗套者。一部作品的产生不只取决于作家,还取决于那些享有版权的出版机构以及伴随而来的媒体炒作。由此对传统文学创作论形成挑战:文学难道只是作家个人的精神生产而与商品生产无关?那么如何看待文学的创作呢?

(一)文学创作具有创造性(体现个性与社会性)

文学创作体现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创造,不过这种个性化创造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如李白的飘逸洒脱与盛唐气象;杜甫的沉郁顿挫与唐帝国的由盛入衰;司马迁的《史记》所具有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深刻的社会性。

(二)文学创作的制作性

文学创作固然需要创造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吃饭问题”、“权力角逐”、“人格掩饰”、“媒体炒作”、“产业制作”等因素又使文学创作具有制作性。

案例举隅一:人格掩饰(作家为掩饰人格,而创造虚伪的“个性”)

→【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隐逸之志(《闲居赋》见《文选》卷36),但实际相反。包括在内的《晋书》记载其人性情浮躁、常趋炎附势。常对当时的巨富石崇等人“忘尘而拜”,但因仕途不顺而作《闲居赋》。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谈及此事: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注:安仁是潘岳的“字”)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文不如其人”……诸多文坛事实证明文学的个性化创作是存在掩饰性的,尤其是涉及个人私利或政治运动等非常时期更是如此。

案例举隅二:媒体炒作

作家、出版社、媒体的相互需要致使文学深深地打上了媒体包装的烙印。一部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从选题、定稿到成品,都经过了出版商的精心策划和市场论证,再辅之以媒体的极力鼓吹。当然,即使一部“被制作了”的文艺作品,只要作家精心投入了创作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原创风格,也是值得肯定的。如金庸、张恨水等人的作品不仅被媒体大肆包装,更是频频改编为影视作品。

注:张恨水(1895-1967,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三)关于文学创作问题的小结

我们提倡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倾向,反对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制作。然而尤其是处于“文化工业”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当代文学创作,必然既体现个性化创造原则,又少不了时尚的商业运作,这是当下文学生存的现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需要承认并尊重文学创作中的“创造性”与“制作性”相互渗透的现实。

二、作家素养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

读万卷书求人生之助,行万里路求江山之助

1、直接的生活经验

案例一: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马氏指出他自幼生活的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就是教会其写作的地方。他在《番石榴飘香》(中译本,三联书店1987)一书中说:“我认为,加勒比教会我从另一种角度来观察现实,把超自然的现象看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熟悉它的每一个岛屿,那儿有肤色像蜜糖那样金黄、眼睛碧绿、头扎黄色围巾的黑白混血女人;有混染着印地安人血统的、洗衣服和卖护身符的华人;有从他们所经营的象牙商店里出来到马路上拉屎的印度人;还有尘土飞扬、酷热难当的小镇,那儿一边是不堪旋风吹刮的小屋,一边矗立着装有仿光玻璃的摩天大楼。那里还有七种色彩的大海。……它不仅是一个教会我写作的世界,也是我不感到自己是异国人的唯一地方。”(《番石榴飘香》,三联书店1987,74-75页)

案例二:余秋雨《文化苦旅》(1992)、司马迁《史记》等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专集,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

全书共37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嗣》《白莲洞》《都江堰》《三峡》《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牙山下》《上海人》《五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废墟》《夜雨诗意》《笔墨祭》《藏书忧》《腊梅》《家住龙华》《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节》《这里真安静》。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2、间接的生活经验(作家不能亲身实践体验的,主要从书本中获得,如历史的、异域的)

如姚雪垠《李自成》:作者不可能参与当时的农民起义,必须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当然还需实地考察山川地形,了解战争遗迹、收集民间传说等,然后对二手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取舍。再如:司马迁《史记》就是间接材料的典范……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特定对象,也需要间接体验。如小偷、妓女、罪犯……作家显然不可能去实践,只能根据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去推测、揣摩、想象。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开阔的知识视野

世界一流作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鲁迅、曹雪芹……无不如此。

如《红楼梦》:涉及古典诗词、戏曲、绘画、音乐、饮食、烹调、品茶、古玩、家具、服饰、中药、园林建筑等。

再如鲁迅:不仅写小说、还研究中国小说史、研究西方浪漫主义诗派(撰写《摩罗诗力说》),翻译俄国作品果戈里《死魂灵》、法捷耶夫《毁灭》,翻译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研究西洋美术。此外国学方面精通中国文学、哲学、史学,在校勘、钩沉、辑佚、书法、版本、石刻、版画、古钱币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

(三)良好的艺术修养

1、多读前人作品,借鉴精华,转益多师。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世界文豪海明威在《关于写作技巧》中,列出了一大批作家应读书目……(《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谈创作》250-25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