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家乡民俗风土人情作文
家乡民俗风土人情作文
《家乡的那点事儿》
咱家乡啊,那可是有不少特别的民俗和风土人情呢!就说那每年正月里的庙会吧,可热闹了。
一到庙会那天,我就老兴奋了。
一大早,就跟着爸妈去赶庙会。
那一路上啊,人可真多,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到了庙会现场,那才叫个壮观!各种摊位,卖啥的都有,吃的玩的,让人眼花缭乱。
我最喜欢的呀,就是那个卖糖人的,看着摊主熟练地摆弄着糖浆,不一会儿就变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我眼都看直了。
每次都缠着爸妈给我买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呢。
还有那些杂耍的,那功夫,真厉害!什么胸口碎大石、喷火表演的,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还有一些唱大戏的,虽然我也不太听得懂,但就觉得那腔调挺有意思的。
庙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那个香味啊,满街飘着,让人的口水止不住地流。
一路吃过去,肚子都撑得圆鼓鼓的。
这庙会啊,就像是家乡人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都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乐呵乐呵。
这就是咱家乡,有着让人难忘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我爱我的家乡,爱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美好。
咋样,咱家乡不错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中秋节亲身经历
家乡的风俗作文中秋节亲身经历在我心中,中秋节一直是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
特别是在家乡,那种浓浓的节日氛围,真的让人陶醉其中。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每到中秋节,整个小镇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热闹非凡。
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节前的几天,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妈妈和奶奶会去集市上采购各种各样的食材,为中秋的大餐做准备。
我总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她们身后,看着她们在摊位前精挑细选。
集市上的人多得挤挤嚷嚷,卖月饼的摊位前更是围满了人。
那月饼的种类繁多,有五仁的、豆沙的、蛋黄的,还有各种水果味的。
看着那一块块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月饼,我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回到家,大人们忙着打扫房间、准备食物,我也没闲着,被分配了一个“重要任务”——帮忙折灯笼。
这灯笼可不是那种买来的现成货,而是用竹条和彩纸自己手工制作的。
我小心翼翼地把竹条弯曲成圆形,再用绳子绑好,然后把彩纸糊在上面。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手上还不小心被竹条划了几道口子,但当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灯笼成型时,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终于到了中秋节这一天,早上我是被一阵鞭炮声吵醒的。
起床后,发现家里已经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爸爸在院子里摆好了桌椅,妈妈把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了桌。
有肥美的螃蟹、鲜嫩的鱼肉、香甜的八宝饭,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欢声笑语,享受着这丰盛的午餐。
午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提着自己做的灯笼,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在村子里穿梭,比谁的灯笼更好看。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村里的小河边。
这时候,月亮已经悄悄爬上了枝头,洒下银白的光芒。
河面上倒映着月亮的影子,微风拂过,波光粼粼,好看极了。
我们在河边玩了一会儿,就听到村里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原来是舞龙队开始表演了。
那龙身金光闪闪,在舞龙人的手中上下翻腾,活灵活现。
我们跟着舞龙队一路跑,一路欢呼。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温州苍南家乡的风俗作文
温州苍南家乡的风俗作文温州苍南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南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这里特有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温州苍南家乡的一些风俗的描述:一、婚礼习俗在温州苍南,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活动。
在当地,新郎家要选定一个吉日,向新娘家送请柬。
新娘家通常会挑一天进行婚期的商议。
商讨时,双方一般会选择一个有“福”字的日子。
婚期商定后,新娘家会准备结婚的各项东西,比如嫁妆,以及豆米、布匹、金银饰品等。
而新郎家则要准备一些聘礼,比如金银首饰、鞭炮、水果等。
在婚礼当天,新郎会戴上一个帽子,这个帽子叫做“新郎帽”,用来表示对新郎的祝福。
而新娘穿着彩服,头戴花环,坐在车上由亲友扶送到新郎家。
在新娘到新郎家的这个过程中,有一群跟随的人,他们手拿礼物,隔着障碍着迎娶者。
迎娶者为了迎接新娘,会挡住一些关键的路口,然后一些挡路的人会出售挡路的手绢,一块手绢大约一二十元,新娘要拿钱去赎这些手绢,这被称作“闯买娘子”。
新娘到了新郎家后,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比如磕头,行拜礼等。
之后,双方亲朋好友会举行一场喜宴,这个喜宴通常非常热闹,人们欢歌笑语,共庆新人的喜事。
二、年俗在温州苍南,农历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准备,比如扫尘、贴春联、包饺子等。
人们期望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平安,所以春节期间,会有很多祈福的活动。
在春节期间,鞭炮声不绝于耳,狮舞表演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家每户都会摆上一张桌子,供奉年画、年画、饺子等,意味着一年有余,平平安安。
此外,红包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习俗。
三、节日风情除了春节,温州苍南还有一些当地特色的节日习俗。
比如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
又比如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赏月吃月饼。
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色的庆祝活动,让人们身心愉悦,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四、宗教风情在温州苍南,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信仰都有一定的影响。
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
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5篇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
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篇1又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我独自趴在窗前,望向楼下空无一人的广场。
原本灰白空旷的水泥柱上,因为节日的原因挂了几只红灯笼,就连破旧的没了板砖的石桥上,也应景的贴了张“福”字。
一栋栋楼整齐排列,沉默地静坐着,被风吹着摇曳的灯笼映出幽幽的红光。
今年的年过的十分安静啊!安静的没有年节的气氛,也越发让人怀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其乐融融,满庭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烟花,一闪一闪,似给天边挂上了霓虹灯,坠落的星火照映出人们幸福的面容,一闪一闪,似永远也不会停歇。
耳边被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充盈着,忽远忽近,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推开门,一溜长长的红炮仗静静躺在院中,大人拿着点燃的香头触及引线,火花立即沿着引线窜了过去,小孩们连忙捂耳后退。
“嘭啪啪嘭……”,炸开的炮仗四处蹦跳,即使捂紧耳朵,也挡不住那隆隆的震动声。
当小孩们只顾捂耳逃窜时,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尽头,只剩下红碎屑四处飘散,和那还未消散的浓烟与火药味。
我喜欢老家的年,喜欢它那独一无二的气氛,喜欢它那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那黄昏太阳还未消逝前,阳光象破碎的蛋黄倾泄下来,金黄的浓汁流淌天边。
一望无际的田野与天在远处合为一线,微风轻轻拨撩着人们的鬓发,吹起黄河之水簌簌的波澜。
火苗在风间跳动,吞噬着金色的元宝纸钱,直到它化为一缕细灰,随风飘散于天地间。
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祖辈们。
这一刻,他们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壮阔的天地中。
周围静默下来,只有风还在轻轻拨动人们的碎发。
远处树林摇动,似是天地给人们的回声……风声过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来,灯笼依旧散发着幽幽的红光,漆黑的夜晚依旧冷冷清清。
家乡的风俗习作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课重点介绍元宵节风俗)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重点描写岀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介绍风俗时,做到分清详略。
二、教学重难点: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介绍风俗时,做到分清详略。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审题: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习作一一家乡的风俗。
首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木14页的内容,看看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什么?木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大家想一想今天是什么节日呢?(元宵节)我们翼城在元宵节这一天有什么风俗呢?(吃元宵、白天每个村子都要进行锣鼓表演以及舞龙舞狮表演、晚上大家走出家门到街上看花灯。
)(二)岀示资料: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时候?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元宵节观灯关于灯有什么传说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三)链接课文复习写作方法:关于元宵节我们了解了很多,那么元宵节这一天的风俗或风俗活动怎样才能写好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好风俗的?1、《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出示《北京的春节》12-13自然段:①这两自然段重点写了元宵节的什么?略写了什么?(详写了元宵节这一天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使人深刻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快乐,略写了放花炮、吃元宵。
②这一段中描写灯词句优美,语言表达丰富写出了各种各样灯的特点。
③开头总起句中的“又”字使这一段的内容与上一段写大年初六这一天的风俗衔接很自然。
所以我们在写家乡的习俗时也要抓住重点来写,运用优美词句写出风俗的特点,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3、《腊八粥》这一课中详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在写等粥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了八儿在等粥时的兴奋急切和好奇。
《家乡的风俗》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不光插艾草,还要吃粽子。妈妈从街上把粽叶买回来,用水泡着,备用。而粽子的馅一般都是糯米,配上蜜枣,妈妈和奶奶一阵忙碌之后,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蒸好的粽子如果再撒上白糖,味道可好吃了,香香甜甜的,还散发着粽叶的清香。
习作例文
家乡的端午节
习作例文
我看了书才知道,原来吃粽子的习俗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就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包粽子投入江里。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流传下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习俗。我们村里每年都举办热闹无比的赛龙舟活动。端午节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上数支龙舟队伍整装待发,选手们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鸣,各支队伍你追我赶,岸上的呐喊声、炮声震耳欲聋...那情景真是热闹非凡。家乡的端午节真有趣呀!
总评: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1课时
习作家乡的风俗
什么是“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⑦细致地描写“我”捶打糍粑的过程及众人的反应,富有情趣。
两个表兄又捶打了一会儿,这时的糯米饭已经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球了。两个表兄把那个球从石槽中弄出来,放到一个撒了米粉的簸箕里。舅妈开始上阵,将这个大圆球揉成长条状,然后揪
下小球分发给小朋友在模具上印花纹。舅妈把揪下来的第一个小圆球抛给了我,因为我是远道而来的客人。⑧表姐教我把小圆球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上,双手用力按压,不一会儿等我将糍粑从模具上揭下来时,糍粑的一面已经印上了漂亮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一、写作目标:1、能回忆那种热闹的场面,内容具体,不要面面俱到。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作重点、难点:目标2三、写作过程:(一)准备阶段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今天,我们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2、言语中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写法点拨。
(1)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热闹的场面。
(2)不要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
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
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
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
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
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
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
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
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
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
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
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
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
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
写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作文有题纲
写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作文有题纲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董苍术白芷,喝雄黄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的是为了避邪。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爷爷又在说:“五月初五到了,又可以吃粽子啦,生女的人家又可以送节给父母了。
”我好奇地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那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我纳闷着。
让我难忘的是那一天,爷爷一边包粽子,一边煮茶叶蛋,忙得不可开交。
我见了,连忙跑过去说:“爷爷,要不我来给你帮忙吧!”
爷爷笑呵呵地说:“好的。
”
我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手拿起泡好的竹叶卷成筒状,一手把调理好的肉和米混和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用绳子紧紧地捆起来,像一个个小小的金字塔,我认为已经完成了,正在我高兴的时候,爷爷说:““还差最后一步,你看你包的粽子三个角圆圆的,一点也不尖,如果煮起来,就会漏出馅儿来,而且还不好吃。
”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马马虎虎、要仔细。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到了,我准备着……。
风俗就在我们身边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范文(4篇)
风俗就在我们身边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范文(4篇)风俗就在我们身边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篇1 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1、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溯( ) 僦( ) 绮( ) 溢(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三、研读。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
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2、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
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023家乡的风俗教案
2023家乡的风俗教案2023家乡的风俗教案1[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__,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
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
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
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
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
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1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9654;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金华家乡的风俗作文提纲
金华家乡的风俗作文提纲
一、引言
引出金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介绍其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强调金华风俗的独特性和魅力,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金华的年俗
春节前的准备:扫尘、贴春联、挂灯笼等。
除夕夜的习俗: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拜年、舞龙舞狮、猜灯谜等。
三、金华的婚俗
订婚习俗:双方家庭商议、交换信物等。
婚礼流程:迎亲、拜堂、敬酒等。
婚后习俗:回门、满月酒等。
四、金华的节令风俗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传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五、金华的饮食风俗
金华火腿的独特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
金华酥饼的历史渊源和特色口味。
其他地方特色美食的介绍。
六、总结
概括金华风俗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表达对金华风俗的喜爱和尊重,呼吁大家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提纲,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介绍金华的风俗文化,让读者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撰写作文时,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和具体细节,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初三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
初三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初三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
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
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
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
第二步便是捏皮了。
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
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
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
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
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
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
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
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
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
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初三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2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
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北京的春节》。
看着文章中那喜庆温馨的春节,我也不禁想起了不久前过年的景象。
我的家乡在河南武陟,武陟过年最有特色的,就数祭灶和过元宵节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家乡的特色风俗吧!
祭灶,就是我们所称的“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督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春节中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
所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天上多说好话,便为灶神设香案、放鞭炮,并为灶王爷准备好上天的干粮(灶糖和烧饼)。
这就是第一大特色——祭灶。
第二大特色就数正月十五闹元宵了。
在武陟,我们每年的元宵节都不挂花灯,而是在大街上舞龙、舞狮。
这场景特别热闹,引得了很多观众:两个人拿着一个“狮子”上蹿下跳,前翻后滚,就像一只真正的狮子在庆祝元宵节;舞龙则是一堆人拿着舞龙棒,把龙的形态举止模仿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到了晚上,人们总是吃上几个大汤圆,祈祷新的一年能圆圆满满。
这就是武陟过年的特色习俗,看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心动了呢?如果心动了,那就请你快来我们武陟参观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扬州
家乡的风俗作文扬州说起咱扬州的风俗,那可真是一言难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扬州,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这些习俗啊,就像扬州的淮扬菜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扬州人讲究的是个“早茶文化”。
天还没亮,茶馆里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扬州的早茶,可不是简单的喝杯茶,吃块点心那么简单。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壶好茶,配上几笼精致的点心,像那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个个都是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
吃早茶的时候,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家常,那份悠闲自在,是别处难以寻得的。
再说说扬州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吧。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每年到了三月份,扬州的个园、何园、瘦西湖等名胜古迹,那真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桃花、杏花、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个扬州城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
这时候,你要是到扬州来,那可真得好好逛逛,感受一下这“烟花三月”的魅力。
扬州人还有个习俗,那就是“赶庙会”。
每年到了春节、元宵这些传统节日,扬州的各大庙宇都会举办庙会。
这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吃摊、杂耍表演、民间艺术,真是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庙会上,大家伙儿穿红戴绿,喜气洋洋,那份热闹劲儿,别提多带劲了。
扬州人还特讲究个“人情味”。
邻里之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帮忙张罗。
比如,谁家有红白喜事,那邻居们都会主动去帮忙,做饭的、洗碗的、招呼客人的,大家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
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扬州人还特别重视教育。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像那郑板桥、朱自清,都是咱们扬州的骄傲。
现在的扬州人,也是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
一到周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那是应接不暇。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那可是下了血本,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扬州的风俗啊,还有很多很多,像那“嫁女必送嫁妆”、“生子必办满月酒”等等,都是咱们扬州人的传统习俗。
《家乡的风俗》参考教案1
《家乡的风俗》参考教案〖活动目标〗1、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学生初步感受风俗带给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当地风俗的变化,通过学习,懂得保持良好风俗,摒弃不良风俗。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互相协作互相尊重的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准备〗1在课前引导学生分组分类收集家乡的有关习俗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一、诵诗词,吟出悠悠中华情——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风俗1、师(出示诗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师引导学生理解: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师(出示诗词):我们再来阅读一下王安石的一首诗——《元日》,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生:描写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师: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人民重要的民族节日,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两首诗(板贴诵诗词)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充分表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师:“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看法。
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的风俗》(出示课题),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看图片,品味浓浓家乡情——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师:同学们,在中国,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图片。
(板贴看图片)我请一些同学来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片,品味浓浓的家乡情。
课件逐一出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的一些风俗图片。
(1)春节:贴“福”,挂灯笼、放烟花(2)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舟、屈原的传说(3)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吃田螺(4)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学生边看图边说。
《家乡的风俗》课文六年级语文习作范文与指导
《家乡的风俗》课文六年级语文习作范文与指导中国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小偏整理了《家乡的风俗》课文六年级语文习作范文与指导,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家乡的风俗》课文六年级语文习作范文与指导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图片,了解风俗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图片。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图片)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图片,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课题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
写作目标:
1、能回忆那种热闹的场面,内容具体,不要面面俱到。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作重点、难点:目标2
三、写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今天,我们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2、言语中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写法点拨。
(1)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热闹的场面。
(2)不要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
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
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
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
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
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
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
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
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
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
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
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
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
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
(《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
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
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
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
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
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
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
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
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
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
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
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
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端午节》钟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
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
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
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
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
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
(《家乡的春节》杨威)
除夕的晚上,我们小伙伴常站成一排,点燃手中的“银闪光”,看谁的闪得最高,谁闪得最亮。
裹在“银闪光”外面的白纸唏唏地烧没了,火花四溅,手一绕,就变成一朵朵的小黄花,在空中绽放。
有时,拿着“绳子鞭”(我们孩子自取的名字),边走边甩。
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兴致而至,随心所欲。
孩子们都成了天生的艺术家,天当帷幕,地当舞台,在尽情地表演,在尽情地享受。
天地都吆喝起来,响起了轰轰的鞭炮掌声,划出了炫眼的礼花闪光。
(《除夕之夜》卢彩云)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
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
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
”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
”“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
”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
一家人大笑。
,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
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
(《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
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
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
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
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
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
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
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
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
(《过年》付华慧)
家乡的春节
在飘舞的雪花中,在凛冽的喊风中,春节那温馨的脸庞一出现,天南地北的炎黄子孙便迫不及待的去簇拥它,欢迎它.
春节毕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古老的传统千秋不变. 春节是中国每一年最热闹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红灯笼喜洋洋的挂起来了,大红春联乐滋滋的贴出来了,大鱼大肉端上来了,连酒也大杯大杯的饮进去了 .
爆竹一声除旧岁,过去365个日日夜夜的失落,烦恼,忧愁和委屈,统统装进爆竹里.然后点燃引线,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响而烟消云散.
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饺子,看着电视,其乐融融.大家抢着吃饺子,因为里面有钱,糖..不管吃到什么,都是喜气.调皮的孩子用筷子拨弄着饺子,希望能看出一丝"破绽",吃到钱.可饺子能有什么区别呢,怎么煮也是那个样,所以挑了半天,也还一无所获.有的孩子为了吃到钱,就使劲的吃饺子,吃的肚子很撑也不停止. 吃完饺子大家就去找乐子,打打扑克,看看电视,都在坚持熬到12点,迎接新年的到来,12点过后,才安心的睡下.
家乡的春节,春天最好的节.
(三)写作阶段
1、学生读作文选中的有关文章。
2、学生讨论、思考
3、45分钟快速成文。
作文讲评
一、讲评目标:
1、认识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解决
2、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讲评过程:
1、文章的优点:
大部分同学能够写出这种风俗习惯,有中心。
2、文章的缺点:
1、孙文传同学的作文题目错了,写成了“我的家乡”,并且内容与要不符。
2、李彩波同学的作文题目很新颖,只是所写的内容与要求不符,她重在写感受,没有把那种热闹的场面写出来。
3、孙卢汉同学内容不离题,但详略不得当,衔接不自然,写了好几种风俗,应只写一种。
4、语言不形象,没把人们的心情与表情写出来。
3、措施:
(1)读优秀的作文,汲取精华。
(2)以小组为单位批改,并选出优秀作文。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第一课件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