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复习题》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本册书分为四个部分:数列、函数、几何、概率。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这四个部分展开,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数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数学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数列、函数、几何、概率等知识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新大纲、新教材(试用修订本)反映出的新理念,带来了数学教学的生机。
本文力求从新教材的视角,谈谈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
新教材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在数学教育中即为通过数学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对自己有用的数学。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是新教材编写的基点;以学生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为特征,是新教材内容体现的重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新教材的热点;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理解和健全发展,是新教材创新教育的灵魂。
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数学教育,才能有全新的视觉设计复习教学。
一、章节复习要注意“络化”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没有固定的教材。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就要求教师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浓缩成一个知识网络,以便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存贮,需要时又能很快提取出来。
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把章节中所学知识由厚到薄——建造知识网络,实现“网络化”。
二、例题讲解要注意“变化”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突出教材重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反映“教学大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
在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应注意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力求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使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可遵循:温故原则、解惑原则、发现原则、探究原则。
以教材初中《几何》第三册79页例题2为例,我就自拟一题多变的问题谈一些浅见。
教材的例题是: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
1、仿造变式。
模仿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变化某些数据,或把证明题变为计算题(或反之)等手段,将原题作适当变化而编成新题目,这类题解法与原形题的解法基本一致。
例1 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若圆的半径为5,AD的长是4,求AB·AC的值。
2、反向变式。
改变原命题的叙述方式,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可得出有异于原型题的新题。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认读生字词。
2.复习识记单元课文。
3.复习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
4.复习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能力目标1.认真听读课文,感知语言音韵。
2.口头表述和书写识记的生字词。
3.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向他人简单描述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
4.培养优秀文化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本单元生字词。
2.复习基本汉字笔画和书写规范。
3.复习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教学难点1.学生口头表述课文时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认真准备教案、PPT和教学用具。
2.教师提前复习课文,做好备课笔记。
2. 上课环节A. 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好,以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前的家庭作业,并进行简单回顾。
3.教师进一步介绍本节复习课的内容和目标。
B. 复习认读生字词(15分钟)1.教师提供本单元的生字练习册。
2.学生逐一认读练习册上的生字,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感。
3.教师代表学生将认读正确的生字写在黑板上。
C. 复习识记单元课文(25分钟)1.教师提供课文朗读材料,并进行口读巩固。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基本意思和说法。
3.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课文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学生口述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并向同学解释课文中奥妙之处。
D. 提高思维发展(20分钟)1.教师设置课堂小组,让学生分别在组内叙述故事和情节。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故事和情节中包含的信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思考力。
3.教师以课堂实际情景为例,让学生解答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以提高思维发展。
3.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完成所布置的家庭作业。
2.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教学资源1.课文及阅读材料。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重难点】学会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评价任务】通过字词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学习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二、基础知识巩固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字词我会读(1)学生认读易错音。
(2)理解“筛子”、“牛虻”、“梭子”的意思。
2.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1)指名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四字词语填空(1)指名填空。
(2)学生齐读两遍。
4.字词我会写(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3)学生齐读词语。
5.易错字讲评。
(1)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2)重点讲评“誓、谎、嫂”。
三、理解课文内容1.《猎人海力布》(1)填空:《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讲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的四件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分组PK:全班分为两组同学,派两名代表分别以海力布和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
2.《牛郎织女(一)》(1)填空:《牛郎织女(一)》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与老牛亲密无间以及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课后题:课文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提示: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大胆想象,补充合理情节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还可以加上动作。
3.《牛郎织女(二)》(1)填空:《牛郎织女(二)》讲了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但老牛死了,天上的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在身后划出一道天河,让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只能七月初七才能见一次面。
整理与复习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针对数型高度相似但解题思路差异较大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本次课程涉及以下知识点:•二位数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数型转化•数量关系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全面复习及相应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和解题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和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具体目标如下:1.能够熟练掌握二位数加减法及三位数的加减法。
2.能够灵活运用数型转化的方法,快速解决相应难点。
3.能够通过实例展示和归纳总结,掌握不同的数量关系表达方式。
三、教学流程本次课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复习-二位数加减法1.阐述二位数加减法的概念及规律。
2.分配练习,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练习,以加深对二位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1.阐述三位数加减法的概念及规律。
2.演示三位数加减法的简便技巧。
3. 讲解-数型转化的方法1.巩固数型转化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举例介绍不同场景下的数型转化。
4. 讲解-数量关系1.讲解数量关系的概念及分类。
2.讲解不同数量关系的表达方式及对应的问题类型。
5. 练习1.分配相应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突出数型转化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练习。
6. 总结1.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数型转化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知识点。
2.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课件本次课程的教学课件涵盖了以下内容:1.二位数加减法及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演示和练习。
2.数型转化的演示和练习。
3.数量关系的概念及相关练习。
4.具体习题和解析。
五、教学评估本次课程教学评估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听课,做题,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和提问等方面。
2.预习和复习作业的完成情况。
3.教学反思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操作,并能灵活运用。
3.能运用整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4.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整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2.熟练运用整数进行多步计算和解决问题。
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整数思维能力,逐步理解整数运算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单元内容
1.整数概念复习。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复习。
3.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操作回顾。
第二部分:课堂练习
1.整数计算练习。
2.解决实际问题的整数运算练习。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思维拓展题目讲解。
2.实际生活中整数运算的应用案例分享。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册上的相关题目。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分析。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复习课教学设计总结
复习课教学设计总结一、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回顾已学知识,巩固基础,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合理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更加自信地应对考试或学习新知。
同时,复习课教学设计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性和终身学习意识。
通过巩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的框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要点1.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应该重点突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加强讲解、多谈多做的方式进行温故知新。
同时,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融入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复习课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可以运用小组讨论、互动讲解、思维导图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3.注重历年试题的分析历年试题分析是复习课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历年试题的分析,挖掘考点,深入剖析试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考试技巧。
4.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本次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教师应该根据目标类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的,方便学生在复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
2.整理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对所需要的课件、教学工具、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所有教学资源齐备有序可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回顾并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点;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复习;2.阅读理解题目训练;3.语文综合能力测试题目训练。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及教学材料准备;2.学生练习册及答题卡准备;3.计算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15分钟)1.结合课件和教材内容,让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课文理解、词语解释等。
第二步:阅读理解题目训练(20分钟)1.给学生分发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内容,理解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第三步:语文综合能力测试题目训练(30分钟)1.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测试题目训练,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作文等。
第四步:答疑讲解(10分钟)1.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第三单元内容为主线,通过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测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六、板书设计•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阅读理解题目训练•语文综合能力测试题目训练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背诵本单元课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高语文能力。
七年级下历史 单元三复习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历史单元三复习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单元三复习教学设计示例从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清朝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这课教材首先介绍朱元璋在反元农民战争中起家,进而发展势力,建立明朝,统一全国。
接着介绍明朝建立以后,为保证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及前期的皇帝不断加强和扩大君权。
通过对地方和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厂卫制度的设置、八股取士等,使明朝封建专制空前加强,最后讲靖难之役发生,这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朱棣夺取了皇位,继续实行一系列强化封建专制的措施。
“明朝的勃兴”要了解以下内容:①关于红巾军起义,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
②关于朱元璋势力的发展,要注意朱元璋注意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为自己出谋划策,这是他的实力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他由起义领袖演变成开国帝王的一个原因。
其中,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对朱元璋势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明朝的建立,结合《明太祖》的图画,要记忆此图;知道元朝在全国统治的结束,明朝完成统一。
观看《明朝疆域》图了解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废除丞相加强君权”这一目包括两个内容言①加强君权。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很多,教材集中叙述了他改革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机构的措施。
②内阁制度的形成。
只要知道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协理朝政,以后形成专设衙门即内阁,就可以了。
本目小字叙述明太祖惩治贪污的情况。
通过阅读要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因为官吏的贪污,既侵犯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利益,又额外加重人民的负担,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锦衣卫和东厂”这一目学习时,要掌握三点:①锦衣卫和东厂的设置及其职能;②设立厂卫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③厂卫均由皇帝直接管辖,因此它是加强君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退化的表现。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三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练习三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复习》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角的分类等,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等基本知识,但对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货币,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分类和度量角。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应用,货币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角的分类和度量。
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复习货币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教师提问:“如果你有10元钱,买了一支铅笔2元,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回答,并解释计算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度单位的图片,如米、厘米、毫米,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师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让学生回答,并解释换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上面有各种角的图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类和度量这些角。
教师提问:“这些角属于哪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多少度?”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解释。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四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日记。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阅读、写作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重难点】掌握生字词;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才能更快地进步。
这节课,老师邀请大家一起通过复习第三单元来学习怎样细致的观察。
二、复习闯关老师给大家设置了几个闯关活动,你们想通关吗?从你们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快来进入第一关吧!1.生字认读关(1)学生通过闪卡游戏认读易错词语。
(2)抢答、趣味选人交替指读。
(3)学习多音字。
过渡:生字光会读可不行,我们还要会写,接下来进入第二关词语书写关,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
2.词语书写关(1)学生进行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3)生齐读词语。
词语掌握住了,老师相信这些句子也难不倒大家,有没有信心?让我们进入句子运用关。
3.句子运用关(1)翻译诗句(2)扩写句子(3)仿写句子倒计时2分钟,同桌两人合作互相练习说句子。
4.课文理解关(1)课文主旨回顾。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重点内容分析:《爬山虎的脚》一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蟋蟀的住宅》一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是“伟大的工程”?5.口语交际(1)小组交流生活中影响视力的原因,注意发言的时候要控制音量,有序发言,不要重复,学会补充。
(组长根据评价表对组员进行打分)(2)小组讨论,形成护眼建议。
三、迁移运用课内重难点复习完毕,往年考试真题你敢来挑战吗?(1)词句积累。
1.从卢钺《雪梅》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事物各有所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理解、朗读和默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古代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复习《古诗两首》,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背诵。
2.复习《开福人》中的句子,能够正确地读和默写,理解其中的文言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于《开福人》中的句子理解,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电子板书、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课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古诗两首》1.教师唱读《古诗两首》,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两首》。
3.全班对古诗进行朗读。
第二步:复习《开福人》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福人》的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学生逐句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义。
3.学生默写《开福人》中的重要句子。
4.教师对文言阅读技巧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三步:思考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两首》和《开福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作业1.完成《开福人》的默写作业。
2.思考并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古诗两首》和《开福人》为主线,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备课时间9.20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这个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和一篇以“讲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一个以“缩写故事”为主题的习作,此外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猎人海力布》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赞颂了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由于“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篇幅过长,本单元在安排教学的时候,把故事进行了分割,将完整的故事分为两篇课文,这样既方便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也方便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基础积累。
《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的前半段讲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实、命苦的孩子,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但被成天关在机房里,织女在下凡游玩时,与牛郎结识,最后牛郎娶到织女为妻。
这个故事赞美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事的后半段笔锋一转,讲牛郎与织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生活,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异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并强行将织女带到天上。
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了一条天河,从此牛郎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在七月七相逢的一天。
天河艰险也不能阻挡牛郎织女相见,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旨在通过“讲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审美情趣,在听故事中感受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
“习作”则要求学生在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人分享。
同时学会在作文和交际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凝练简要的语言。
其中“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掌握唐朝诗人林杰的《乞巧》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领悟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传递的美好愿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单元,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巩固本学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的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复习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练习题:针对所学知识,准备相应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和整理本学期的所学知识,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第三章《细胞》复习课教学设计
(1)细胞器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2)细胞周期的基本过程及调控;
(3)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细胞器的复杂功能及其相互协作;
(2)细胞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及调控机制;
(3)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以PPT为辅助,详细讲解细胞器的种类、功能、分布以及细胞周期的基本过程。
2.教学过程:
(1)教师通过PPT展示细胞器的图片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细胞器及其作用;
(2)讲解细胞周期的基本过程,如间期、有丝分裂期、无丝分裂期等,并强调各阶段的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原理。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展示一组与细胞相关的图片,如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细胞分裂过程图等,引发学生对细胞知识的回顾和思考。
2.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点吗?”
(2)学生回答:“它们都与细胞有关。”
(3)教师总结:“是的,这些图片展示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将复习第三章《细胞》的内容,进一步探讨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等知识。”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运用细胞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复习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途径,深入探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
计
一、课程背景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三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2.复习第四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实践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三单元:生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第四单元: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复习教材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第三、第四单元课本和笔记
3.教室环境整洁,确保音响设备正常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1.通过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带领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第二部分:复习第四单元内容
1.进行小组讨论,复习第四单元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
1.布置练习题,包括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检验学生对第三、第四单元
内容的掌握情况。
2.带领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练习答案。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设计,学生在课后应该能够较好地掌握第三、第四单元的内容,提高语文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备课时间9.18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古诗三首》描述了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
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
《爬山虎的脚》描写了爬山虎的特点,重点是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蟋蟀的住宅》本课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需要在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和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4、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5、掌握课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点1、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以及《语文园地》,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单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生字。
二、生字复习1.易读错的字逊瑟骚搜输宅慎址骤置2.易写错的字容易混淆:暮幕容易多写一笔:暮吟缘卧容易少写一笔:庐慎3.多义字:侧:①旁边(跟“正”相对)。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三数学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针对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和训练。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函数与导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此外,还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方法和技巧上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数学各模块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高考中的典型题型和难点问题。
(3)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等,减少运算错误。
(4)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题思路。
(5)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如换元法、构造法、归纳法等,提高解题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和步骤。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5)定期进行数学测试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数学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初二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章节复习03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敎學设计敎學目标1.复习本章的重点内容,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敎學重点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外角和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敎學难点本章知识体系的建构,较复杂几何问题的证明与计算.敎學准备课件、学案敎學方法自主建构合作提升展示引导、点拨敎學过程1.梳理知识与建构问题1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并举例说明:(1)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这个结论的?(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些结论能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吗?(4)n边形的n内角有怎样的关系?如何推出这个结论?(5)N边形的外角和与n有关吗?为什么?(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梳理本章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展示交流.教师关注:学生能否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答案的过程,举例子来说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教科书上的结论.)问题2 您能发现上述知识之间的联系吗?请你画出一个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教师组织学生在纸上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然后展示部分学生画的知识结构图,并请这些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所画知识结构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本章主要是研究两大块内容:一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二是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及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说明将多边形有关问题的研究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得到n 边形的内外角和的计算公式,并将它用于生活实践.)2.基础练习,面向全体 A 组:复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 2.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那么它的周长是 . 3.如图:(1) AD ⊥BC 于D,则∠_____=∠_____=90 º.(2)如果∠BAE=∠CAE=21∠BAC,则:线段AE 是△ABC 的____.(3)若AF=CF,则△ABC 的中线. B 组:巩固三角形相关的角及其分类 如图,在△ABC 中,若∠A=80º,∠B=60º.(1)则∠C=____ .(2)若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EC=____.(3)若BF 是△ABC 的高,交角平分线AE 于点O,则∠EOF=____. (4)问△BFC 是什么三角形?你还记得三角形按角、按边怎么分类吗?(教师分类出示两组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通过复习笔记或看书在作业本上写出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展示交流,让学生巩固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3. 典型例题,提炼思想方法与规律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0和6,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 变式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一边长为4,则其它两边长为____.变式2:小明用一条长20cm 的细绳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他想使这个三角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各边分别是多少?(学生先进行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第(1)题,用设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体现了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和方程思想,第(2)题,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考虑,注意检查是否符合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最后,请学生板书解答过程.)例2: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交于点O, 若∠ABC=40 º,∠ACB=60 º,则∠BOC=____. 变式1:若∠A=80 º,则∠BOC=____变式2:你能猜想出∠BOC 与∠A 之间 的数量关系吗?变式3:若换成两外角平分线相交于O,则∠BOC 与∠A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变式4:若换成一内角与一外角平分成相交于点O,则∠O 与∠A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变式5:若将△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 、CE 改为高交于O 点,∠A 与 ∠BOC 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做法,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展示书写规范的.通过这组变式题型,让学生在层层探索中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以及角平分线的理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多变性,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题所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四、达标提升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cm 2cm 4cmB .8cm 6cm 4cmC .12cm 5cm 6cmD .2cm 3cm 6cm2.在△ABC 中,AD 是中线,则△ABD 的面积 △ABC 的面积(填“>” “<” “=”) 3.若△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BC+∠ACB=116 º,则∠BOC=____4.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 º,这个多边形的边是 ___,它的内角和是____度. 5.如图,AB ∥CD,直线EF 交AB 于点E,交CD 于点F,EG 平分∠BEF,交CD 于点G,∠1=50°,则∠2等于 ( )A BCD E OA BCD EOFOAOEDC BA.50°B.60°C.65°D.90°6.如图,在△ABC中,已知∠A=80°,∠B=60°,DE∥BC,那么∠CED的大小是()A.40°B.60°C.120°D.140°7.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k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k B.2k+1 C.2k+2 D.2k-28.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C.3∠A=2∠1+∠2 D.3∠A=2(∠1+∠2)9.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2,则S△ABC等于()A.16 B.14 C.12 D.1010.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D的度数为()A.115°B.105°C.95°D.85°11.如图,∠1,∠2,∠3,∠4恒满足的关系是()A.∠1+∠2=∠3+∠4 B.∠1+∠2=∠4-∠3C.∠1+∠4=∠2+∠3 D.∠1+∠4=∠2-∠312.如图所示,分别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广场各角修建半径为R的扇形草坪(图中阴影部分).(1)图①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2)图②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3)图③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4)如果多边形的边数为n,其余条件不变,那么,你认为草坪的面积为__________.13.(1)如图,一个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ABC中,若∠A=30°,则∠ABC+∠ACB=__________,∠XBC+∠XCB=__________;(2)若改变直角三角板XYZ的位置,但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仍然分别经过B,C,那么∠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请求出∠ABX +∠ACX的大小.14.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①,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为∠BOD是△POD 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②,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如图②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③,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如图④中∠A+∠B+∠C+∠D+∠E的度数.15.小设计: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进行四种不同的种子进行对比试验,需要将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设计出两种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5.归纳小结,内化所学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章的核心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间有什么样的联系?(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说说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由来及作用.(通过小结,学生回顾复习的内容,体会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布置作业1.作业本上复习题11 P29第10、11、12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能力提高敎學反思: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题海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效果很好,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拓展了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内容复习三
班级一(1)班上课教师
活动目标1、比较形近韵母,熟练拼读音节。
2、正确、熟练地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1、形近韵母的认读,能熟练拼读音节。
2、认读词语时有初步的逻辑思维。
活动难点区别形近的韵母ie- ei ui- iu ei- er
活动准备课件、卡片、圆圈、直线
活动环
节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认读9个复韵母1、谈话激趣。
2、复习单韵母。
3、复习复韵母。
摘苹果,认读九个复韵母。
4、采用多种方式读。
以简单的
情境揭示
课题,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
趣。
二、比较形近韵母1、比较形近韵母:ie- ei ui- iu ei- er
采用多种方式读,从发音上正确区分三组复韵
母。
2、比较声近韵母ɑi—ɑo ou—iu ou—ɑo
通过一组
一组形近
韵母的对
比,教给
学生记住
韵母的方
法。
三、拼读音节,连一连1、情景导入,看图说话
2、拼读音节。
(自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起来。
4、出示课件,校对答案
让学生在
看清图,
读准音节
的基础上
连线。
四、认读词语1、情景导入,认读词语。
2、观察词语找规律。
3、再读词语(有感情地读)。
4、这些词语你能给它归归类吗? (人称,动
物,动作)
4、谁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
的活动中
认读词
语,给词
语分类。
五、拓展延伸1谈话出示儿歌《拼一拼》,让学生课后自由拼
读儿歌,动手拼图。
2、评价学生表现,小结下课。
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
趣和创新
意识及动
手能力。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