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论文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心肺功能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手术结束后,常规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供氧,改善气体交换,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预防呼吸衰竭,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
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只有认真的、高质量的执行操作常规,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心脏术后呼吸道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呼吸机辅助阶段监测1.1 呼吸机参数设定:术后患者返回icu监护室常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一般将pb-840呼吸机设定为simv+psv+peep,simv:分钟内按预先设置的呼吸参数给予指令通气。
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触发指令;若无,在触发窗结束时呼吸机自动给予通气。
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
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定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辅助患者的吸气。
应用psv时,患者感觉良好,易被接受。
合理应用psv可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功能及氧耗量减少。
peep:使病人的吸气在未完全平静呼出前即开始下一次呼吸,意义在于防止支气管和肺泡萎陷,保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还可以将萎陷的肺泡重新打开,使外周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弥散。
simv+psv:使每一次的自主呼吸都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可以克服自主呼吸使的费力及通气不足。
呼吸机首设指标,呼吸频率(f):成人12次/min ,儿童16次/min;潮气量(vt):成人8ml/kg,儿童10~12 ml/kg;吸呼比(i:e):1:2.0;psv:6;peep:2cmh2o;持续机械通气调吸入氧浓度(fio2%)80%。
1.2 肺部呼吸音听诊:首先听诊双肺野呼吸音及分布情况,30分钟内床旁摄x线胸片,以了解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通畅,应用一次性寸带固定好气管插管,并测量插管至门齿的距离,随时观察分钟通气量(ve),每次送出潮气量、患者呼出潮气量、吸气末与停滞末呼吸道压力,了解患者肺血氧交换情况及co2潴留情况;sao2:可随时获得动脉血氧饱和度以评估动脉氧处理。
小儿体外循环后呼吸道管理
小儿体外循环后呼吸道管理[摘要] 目的:探讨3小儿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方法:对98例小儿术后进行一系列呼吸道护理,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护呼吸道通畅。
结果92例患者接受护理后,保护了正常的气体交换,呼吸通畅,效果满意。
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可保证患儿的正常呼吸,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体外循环;呼吸道护理小儿心脏术后,经过体外循环的再灌注损伤,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小儿发育不完善,术后机体的抵抗力更差,因此,认真做好呼吸道护理、维护小儿的呼吸功能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1]。
本院心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8例,通过术后整体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异常,防止并发症发生,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各器官功能,提高了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先心患儿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1-8岁,平均6岁。
室间隔缺损62例,房间隔缺损24例,法乐氏四联症12例。
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平均手术后(6±3)d出院。
其中发生肺部并发症的12例,治疗无效死亡6例,余均能康复出院。
2护理2.1术前护理(1)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2)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与患儿交流沟通:护士术前多次主动与患儿接触,亲近,逗抱,根据情况带患儿进入icu病房,熟悉环境,,让患儿做好与母亲分离的准备,说明术后配合的注意事项,根据患儿的年龄、理解能力和词汇掌握程度进行交流。
如告知患儿术后为什么身上要放引流管以及拔掉这些管子有何危险等,以减少患儿对手术的恐惧。
(3)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至少每天面罩吸氧2次,30min/次,保持皮肤肢端血氧饱和度>95%以上,以提高机体氧分压[2]。
4岁以上的患儿,教会患儿躺在床上手放于胸部,练习深呼吸后,利用腹肌的作用力,同时伸舌张口,使声门开放,便于排出气体达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复练习,至少每天2次,每次15min。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
S ONG Jn -n igj g i ( h n quFrt o l'Hop tlS a g i 7 1 0 C id S a g i {sPepe s i , h n qu4 6 0 , hn ) s a
[ sr c] jc v vlaetep t ns f r ado umo ayb p s si tr aeep r n e Meh d rm u e2 0 u e2 0 hn qu Abta t 0bef e E a t h ai t at rip l nr y asi r pr oycr x ei c . to sFo Jn 0 6t Jn 0 9S ag i i u e ec ne a e o
患者返I U C 后立 即连接 呼吸机辅助 呼吸 ,呼吸机辅助 治疗 期间对 呼吸道 管理 非常 重要 。机械 通气 每延 长 1 肺 部感 染 的危险将 增加 d
1 p % J
。
排 除二氧化 碳 ,变成 动脉 血储存 到储 血器 中,然后 经单 向血泵 把动
脉化的血 经微 栓过滤器过滤后通 过插入主动 脉的导管泵人 体 内,并使
Fis e pl’ Ho ptlatrc r ip l o ay b p s n 8 a e frs rtr aep te t r n lz dr to p ci l.Re ut ee e to ain rtP o es s ia fe a do um n r y a si 0 c s so epiao c r ain swe ea ay e er s e t y y ve s ls Th f c fp te t
因此 ,术 后必 须缩短 脱机 时 间。护理 方法 如下 :①用 寸带 、
胶布 固定气管插管 ,记录气管插管 的长度 ,观察胸廓 的起伏 ,听诊双 肺 呼吸音 。使 用 中的呼 吸机 管道 中段应 略低于 患者 头部 ,给予 头高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的气道管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 07年 第 4卷第 1 期
体 外 循 环 心 内直视 术 后 患 者 的气 道 管理
何
摘
芳
陈 进 文
要 目的 : 结 体外 循 环心 内 直视 术后 患 者 气 道 管 理的 护 理 经 验 。 方 法 : 12例 体 外 循 环 心 内 直视 术 后 患 者 给 予 合 理 的 机械 通 气 治疗 , 总 对 6 加
2 3 呼 吸 道 湿 化 .
年 3月 一 0 6年 9月 行 C B心 内 直 视 术 患 者 12例 , 道 管 20 P 6 气 理效果满意 , 将体会报道如下 。 现
1 临床 资料
20 04年 3月 一 0 6年 9月 , 院 胸 心 外 科 I U 共 收 治 20 我 C C B心 内直 视 术 患 者 12例 , 龄 5个 月 一 8岁 , 重 5— 4 P 6 年 6 体 7 Kg 。其 中先 天 性 心 脏 病 17例 , 膜 置 换 4 0 瓣 5例 , 脉 搭 桥 l 冠 0 例 , 并肺动脉高压 2 合 l例 , 前 心 功 能 ( YH 分 级 ) 级 5 术 N A I 4
液 较 多 的患 者 , 痰 时 不 易 一 次 吸 净 , 吸 痰 与 吸 氧 交 替 进 吸 需 行 。我 院用 呼 吸 囊 膨 肺 数 次 后 再 吸 痰 , 到 良好 效 果 。操 作 收 时先 吸净 口咽 分 泌 物 , 换 吸 痰 管 后 再 吸 净 气 管 内分 泌 物 , 更 放 松 气囊 后 再 吸 引 深部 痰 液 以免 口咽 部 分 泌 物 在 放 松 气 囊 时 下 行 进 入 气 管 致 V P A 。
强 气管 插 管 的 护 理 , 效 吸 痰保 持 呼 吸 道通 畅 , 予 适 宜 的 呼吸 道 湿 化 以 及做 好 拔 管 前 后 的护 理 。结 果 : I例 出现 肺 不 张 、 吸 窘 迫 等 严 重 并 有 给 无 呼 发症, 术后 8—2 愈 出 院。 结 论 : 予 C B开 胸 术后 的 患 者合 理的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 强 呼 吸道 的管 理 , 预 防 术后 呼 吸 道 并 发 症 , 进 患 者 康 0d痊 给 P 加 是 促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口插管辅助呼吸气道护理效果观察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口插管辅助呼吸气道护理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口插管辅助呼吸的气道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插管辅助呼吸气道护理。
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进行口插管辅助呼吸气道护理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并推广。
标签: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口插管辅助呼吸;气道护理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若没有对患者行恰当气道护理,极易产生呼吸道并发症[1]。
加强患者呼吸辅助处理,对口插管辅助呼吸的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2]。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口插管辅助呼吸的气道护理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63例,分成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
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6.23±2.13)岁;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6~73 h,平均时间(10.56±0.13)h。
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6.89±2.56)岁;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5~72 h,平均时间(10.08±0.76)h。
两组患者都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状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气道护理,具体如下。
1.2.1气道湿化护理对呼吸机湿化罐行无菌注射,采用无菌蒸馏水对吸入气体行持续性加温以及湿化处理,温度32~35 ℃,湿度70%~90%。
呼吸专项护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7256. 2020. 06. 014
1006 - 7256 2020 06 - 0046of Respiratory Special Care Strateg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dicators
体外循环是一种利用人工装置将患者的回心静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呼吸专项护理策略,取得满意
脉血引流到体外,在不经过心脏以及肺部的前提下通 效果。现报告如下。
过人工方法将血液进行氧合以及过滤后再输回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体内动脉系统的新型技术,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清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1 日~ 2019 年
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呼吸专项护理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恢复,缩短患
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VAP 发生率。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指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R473. 6
, , , Ma Yanjun Lin Xiaoxuan Zheng Yingli et al ( , , ) Shantou Central Hospital Shantou Guangdong 515031 China
【 】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respiratory special nursing strateg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 : , , 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 2017 50 patients with openheart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 circul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cardiac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From January 1 2018 to October , , 31 2019 50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 : the control group respiratory special care strategy was implemente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 , ,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ICU stay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 ( ) hospitalization cost indicators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 )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respiratory special care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 ,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ICU stay time , and length of stay and reduce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the incidence of VAP. 【 】 ; ; ; Key words Openheart surgery with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Respiratory in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系统护理
术后病人 烦躁 , 易引起 肺血管 阻力增 高及 吻 容
直视手术的有关问题不 了解 , 忧手术 能否成功 、 担 手术 造成 的创 合 口出血 , 病人 清醒后 按医嘱使 用适 量镇静 剂 , 行各项 护理操 进
伤、 术后疼痛 、 复时间等 , 恢 存在 紧张 和恐惧心 理。我们 详细解释 作 , 动作轻柔 , 对烦躁不安或不合作者 , 吸痰前可用镇静剂镇静 。 开胸心脏手术的方法 、 口大小 及位置 , 切 让其 与成功病 例交 流他 3 2 循环 系统监测 由于术 中体外循环对肺和心脏 的再灌注损 . 们的亲身感受 , 以消除疑虑 , 增加 自信心 。详细地介绍 体外 循环 伤 , 术后监测 血液动力学指标非常重要 。手术结束后返 回重症监 心内直 观手术引起 的肺部改变 以及术后 可 能发生 呼吸系统 的并 护室 (C ), I U 进行持续 多功能心 电监 护 、 创动 脉血压 及 中心静 有 发症 , 使患者 能积极配 合各 项护理措施。 22 深 呼吸训练 .
1 临 床 资 料
继续 戒烟。心功能障碍 的患者应减少活动 , 多卧床休息减轻心脏
负荷 , 减少心肌耗 氧量。活动 时心悸 气短 的患者 吸氧 3次/ , d 每 有肺动脉高压者术前
8 0例行 心脏直 视手术患者 中 , 男性 4 2例 , 性 3 女 8例。年龄 次 2 3 n 以满 足心脏 和全身氧 的需求 。 0— 0mi,
脉压等监测 。 患者 返 IU后立 即连接呼 C
术前 加强深 呼吸训 练 , 指导病人 练 习有效 咳 3 3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
嗽、 排痰方法 ; 教会病人在气管插管时如何 与医护人员交 流 , 如使 吸机辅 助呼 吸, 用寸带 、 胶布 固定气管 插管 , 记录气管 插管 的长度 ,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管理论文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的呼吸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1-01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面导致的畸形,是儿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常需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手术正向高难度、低年龄方向发展。
因此,结合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临床实践,在术后经过精心的护理及相应呼吸道管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医疗费用,现将护理报告总结如下。
1护理:1-1术后应用呼吸机期间的呼吸道管理:1-1-1呼吸机的管理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选择适合的呼吸机及其管道并设置呼吸机工作参数:一般采用simv+psv模式,潮气量为8~12ml/kg,呼吸频率为16~30次/min,压力为10~20cmh2o,fio2 30%-40%,并常规使用peep2~4cmh2o,以防止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
机械通气期间密切监测要点:除术后需监测的一般生命体征外,要重点观察患儿胸廓活动情况,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等,监测动脉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1-1-2气管插管时的管理由于小儿气管相对狭窄,导管在气管内留置相对较短,躁动时气管插管易脱落、移位或滑入一侧支气管,而发生窒息或一侧肺不张等意外。
因此,术后回icu病房后要核对并记录插管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必要时摄床旁胸片以了解位置,定时检查并记录,我科采用寸带固定的方法,取50~70cm长,2~3cm宽的布胶布,自耳后绕颈部至气管插管处交叉固定插管和牙垫,耳后至颈部的胶布黏上相同宽度的布带子,这样胶布不会黏上颈部皮肤或头发。
对躁动者适当约束四肢,防止患儿抓脱气管插管。
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因清醒的患儿几乎都不能耐受气管插管,适当镇静使患儿安静易于接受治疗,保证插管位置正确,以免躁动引起耗氧量的增加和气管粘膜的损伤。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呼吸机支持的护理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呼吸机支持的护理作者:熊素华李艳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04期【摘要】目的:正确掌握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982例病人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术后早期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方法、脱机指征以及脱机后呼吸管理的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所有病例早期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6- 12小时,与呼吸机辅助治疗相关并发症共有73例,占7.43% ,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6例,占3.66%;气胸13占1.32%;呼吸回路故障12例,占1.30%。
二次插管12例,占1.30%。
结论:正确合理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改善心脏术后呼吸功能,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呼吸机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 654; R 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158- 01前言: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早期都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功能不全的因素,因此术后几乎所有病人早期都常规应用呼吸机支持,术后恰当合理的呼吸机支持,对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和危重病情过度非常重要[1]。
而护理在整个呼吸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加强监护和护理,有助于提高呼吸机支持治疗效果和心脏手术成功率。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82例, 全部病人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男573 例, 女409 例;年龄1.5岁- 70 岁,先天性心脏手术 470例,其中简单先心病手术381例,复杂先心手术89例,机械瓣膜置换3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8例, 其它手术14例。
术前有呼吸系统疾病38例,呼吸功能不全19例。
所有病例呼吸机辅助支持治疗时间为6-12小时。
不包括延迟拔管病例。
2 护理方法:2.1 术后早期入监护室:心脏手术早期呼吸支持的病人需安排专科、专人护理。
19例心脏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的体会
19例心脏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的
体会
19例心脏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的体会
在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呼吸道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对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实践过19例心脏直视手术,以下是在这19例心脏直视手术中,我们对于呼吸道护理的体会:
首先是预防呼吸道感染。
在心脏手术前,护士需要与病人进行详细的沟通,以了解其病史,特别是呼吸道相关的病史,并应对不同的病情采取措施,如拔除痰、咳嗽治疗、呼吸道护理、并采用多项抗感染措施,以减少病人在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
其次是保护患者的肺部功能。
在术中,护士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以确保肺的正常功能,防止术中的气道发生变化。
当肺部出现异常时,护士需要及时协助医生采取措施,使患者的呼吸得到恢复。
再次是缓解术后疼痛。
术后,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疼痛,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其疼痛。
术后,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以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护士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其顺利进行恢复,并减少因病情变化而引起的不适。
此外,应及时发现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患者的病情恶化。
最后,在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心理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顺利完成手术,并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19例心脏直视手术中,我们对于呼吸道护理的体会是:从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护肺部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提供舒适的环境、及时发现症状变化、给予心理支持等方面,来确保心脏直视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的护理
速度适 宜。对肠 道 营养不 足 或不 能实现
深呼吸训练 : 前 加强 深呼 吸训 练 , 术 指导病人练 习有效 咳嗽 、 痰方 法 ; 排 教会 病人 在气 管插 管时如何与 医护人员 交流 ,
吸痰前可用镇静 剂。
420 10 0湖南株洲市第一医院
管、 引流 管、 呼吸管 )多 均增 加 了术后 感 染 的几率 。应严格无 菌操作 , 从各个 环节
控 制和预防感染 。对分 泌物进 行培养 , 做
药 敏 试 验 以指 导 抗 生 素应 用 。
循环系统监测 : 由于术 中体外 循环对
出, 确保气管插管 位置及固定处 于最 佳状
体 外 循 环 心脏 手 术 患 者 围术期 呼 吸 系统 的护 理
肺血管阻力增 高及吻合 口出血 , 病人清 醒
陈 娟
疗 。所有病人 术前 1 予抗 生素静 脉 滴 天
注预防感染 。患者 体质 差 、 抗力 弱 , 抵 加
上呼吸机辅助 呼吸 时间长 , 种管 道 ( 各 尿
后按医嘱使用适 量镇静剂 , 行各项护 理 进 操作 , 作轻柔 , 动 对烦 躁不安或不合作 者 ,
8 0例患 者 行 心脏 直 视 手 术。8 0例 患 者 中, 4 男 2例 , 3 女 8例 。年 龄 3~ 0岁 , 6 平 均3 5岁。心 功 能 : Ⅱ级 2 6例 , 级 3 Ⅲ 3
例, Ⅵ级 2 1例 。其 中先 天 性 心脏 病 2 2 例, 二尖瓣置换术 2 8例 , 二尖瓣 +主动脉
如使 用的手势、 点头 或摇 头等方法 。 护士要指 导患者反复进行 咳嗽 、 咳痰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体会目的本组病例73例,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管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73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在ICU早期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1例。
术后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ECG、SpO2、心率、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间断监测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乳酸、凝血功能;记录纵膈和(或)心包引流量、尿量、输血量、输液量等。
待达到拔管条件及时拔除气管导管。
控制心率在100次/min左右,维持血压90~110/60~70mmHg,维持中心静脉压8~14cm水柱。
输液量维持0.5~1.5ml/Kg.h。
维持血气PH值7.40~7.45,PaCO2在35~40mmHg,PaO2在80~100mmHg以上,血浆钾离子4.5~5.0mmol/L,血红蛋白100~120g/L以上,红细胞压积35%以上,尿量1~2ml/kg.h以上。
待呼吸循环稳定、神志清楚转回普通病房。
结果7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在ICU监护,71例稳定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经2~4w的治疗均康复出院。
2例死亡,死亡率2.74%。
71例术后在ICU监护期间未发生低氧血症。
经多巴胺、硝酸甘油、肾上腺素、硝普钠泵注,未发生严重或长时间低血压、高血压。
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80次/min,8例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20次/min,4例频发室性早搏,11例心房颤动,共计28例。
气胸和肺不张各1例,分别经穿刺抽气、物理治疗后病情稳定。
未发生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脑梗塞等并发症。
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管理至关重要,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成功及术后顺利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维持目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血常规、血气、电解质指标是维持循环稳定的基本要求,根据以上指标及胸腔引流量、肺部情况、周围循环情况等,适量输液及血制品是维护心功能稳定的重要措施。
92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道护理
92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道护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自然死亡率较高。
呼吸衰竭已成为婴幼儿先心病手术后第二大死亡原因。
因此,结合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临床实践,我科对2010年5月至2011 年5月期间92患先心病婴幼儿在体外循下行心脏术后制定合理护理对策,加强呼吸支持和管理,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病死率发生。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护理1.1资料本组男51例,女45例。
年龄7个月~4岁,体重6~20kg。
其中室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8例、法洛氏四联症10例、右室双出口4例、单心室8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8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7例、三尖瓣下移1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7例。
1.2护理1.2.1体位变换术后常规采取床头抬高30~40°半卧位,机械通气,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4h 且循环系统稳定后采用左侧卧位、半卧位、右侧卧位交替变换体位,每6h为一个周期。
左右半侧卧位是指患儿身体向左向右侧转20~25°,肩背部垫软枕,下肢自然弯曲,两膝间垫一薄枕;半卧位时臀部及膝下垫软枕。
1.2.2吸痰吸痰管对患者的抽吸作用消弱了黏膜对细菌的自然防御屏障[1],因此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2min给予纯氧吸入;选择小于插管内径1/2的吸痰管,吸引负压<-8kPa,在气道内时间<10~15s,吸痰开始到恢复通气氧合严格控制在20s内。
每次吸痰前注入无菌注射用水1ml,做胸部体疗使冲洗液和痰液充分混合便于吸出。
观察患儿面色、心率、心律、血压、SpO2的变化,出现心率过快或突然减慢、发绀、SpO2下降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纯氧吸入、膨肺,必要时用解痉药物纠正低氧血症。
吸痰后听诊肺部呼吸音并评价吸痰效果。
1.2.3气道加湿调节呼吸机湿化液的温度在32~35摄氏度,相对湿度<70%,这样才能保证婴幼儿在机械通气时纤毛的正常功能。
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护理的特殊性
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护理的特殊性心脏直视术后,由于心脏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呼吸系统亦有很大影响,故呼吸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基本病理、生理知识,具体分析特殊病例,提出了呼吸道护理的特殊要求,旨在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标签: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护理;特殊性心脏直视术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的手术。
体外循环是利用人工心肺机体将体静脉血在体外进行氧合以后,再送回动脉循环而保证全身血液供应,同时在心脏停跳的状态下进行直视修补手术的一种先进技术。
由于手术复杂,心脏停跳时间长,会影响全身多个器官,而要保证重要的器官的供氧,最关键的在于维持机体一定的循环血量和血氧浓度。
而心脏搏动,本身耗能是全身需氧最多的器官,正常心肌从雪中摄取氧占血氧含量的5%~77%,每分耗氧占全身首位。
因此,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时,通过加强心肌摄氧来改善心肌供氧的潜力很小。
由于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差,一旦血氧浓度降低,很容易引起心律紊乱和其它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所以必须通过增加有效循环血液中的氧含量来保证来保证心肌供氧,方能使手术成功和机体康复,故心脏术后呼吸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循环术后引起呼吸异常的原因很多,必须针对多方面原因进行对症护理,目的是要保持呼吸道畅通,保证机体供氧,减轻心脏负荷以及正常的肺通气量能维持心内压和胸廓运动,促进机体的康复。
1 一般的护理要求1.1 术前应教会病人做呼吸功能的训练,如咳痰、深呼吸,以利于手术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排除胸腔积液、积气,促进肺膨胀。
吸烟者应戒烟,术前3天开始雾化吸入4次/日,稀释痰液,以利咳出。
1.2 术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包括呼吸形式、呼吸周期、胸壁活动、听呼吸音、咳痰是否有效,痰液性状、动脉血气分析等,发展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常规呼吸道护理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输液管道畅通和足够的氧流量,鼓励翻身,协助震拍咳痰,定时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以上护理对于一般的全麻开胸术后病人是必须的,而对于体外循环手术后病人则更是必不可少。
体外循环的护理范文
体外循环的护理范文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MO)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为患者提供体外循环支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心外科手术等领域。
由于ECMO的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协调和管理,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1.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计划选择适当的ECMO适应症。
2.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ECMO的原理、目的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知情同意。
3.确保ECMO设备及相关监测设备的正常运作,并进行负压测试。
4.准备好所需的血管插管装置、引流管、回流管等器械。
5.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准备好术前常规消毒手术准备。
二、术中操作1.完善静脉通路。
将导管放置于患者的颈部或股静脉,确保导管的通畅和正确位置,并监测导管周围的深浅温度。
2.固定导管和检查导管位置。
使用透明胶带和肤贴等固定导管,以防止导管脱出。
并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没有移位。
3.连接导管和ECMO设备。
将导管与血液泵和气体交换仪连接,确保连接处严密,无渗漏并能够承受正常工作压力。
4.监测和记录。
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各种器械和仪器的相关参数。
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5.维持导管的通畅和正常工作。
保持导管的通畅,避免导管被扭曲或压迫。
根据医嘱进行百叶窗的打开、关闭和调整,以确保ECMO的流量和功能。
6.监测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指标,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三、术后护理1.检查导管的状态和位置。
检查导管的引流和回流情况,确保导管没有堵塞或漏血,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检查导管的位置,确定导管没有移位或脱出。
2.监测生命体征和仪器指标。
继续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各种器械和仪器的相关参数。
密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指标,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
n n t i i in we ̄gv n t 0 p t t n e g i g me h n c lv ni t r t n f p n h ats r ey a d mo i r g vtlsg l ie o8 ain su d r on c a ia e t ain t ame tatro e e r u g r on a ' e l o e e
P『C VD S pe e 0 .Vo 。1 No 9 J P e tmb r2 1 C 1 l 9 .
・
护理 工 作研 究 ・
体 外循 环 心 内直视 术 后应 用 呼 吸机治 疗 的护 理 体 会
唐 文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 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 治疗的护理策略 。方法 通过对 8 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 0
术后应用呼吸机 治疗患者采取加强 气管插管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生命 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 。结果 术后 呼吸道 并
发 症 发 生率 2 5 ,8 患者 住 院 时 间平均 为 (8 0± . ) d .% 0例 1. 25 ,痊 愈 出院 。结 论 者的 术后 恢 复 。 加 强 呼吸 机 治 疗 期 间护 理 有 助 于 患
【 btat O jc v T uytenr n rt yo aetu dro gm cai l etai etet f r pn A src】 bet e os d us gsa g f t ns negi eh n a vnit nt a n t e i t h i te pi n c l o r m ae o
手术 8 0例 ,其 中男 4 2例 ,女 3 例 ,年 龄 15— 35岁 ,平 8 . 6.
1%小 5 5 6%
儿脏直视术后的发生率可高达 6 . %。处理不 当可 出现感染 、 74 窒息、黏膜损 伤、肺不 张、低 氧血症甚至 呼吸衰竭等 严重后 果 ,并可能成为术后致死的主要因素。心内直视术后需要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呼吸道护理【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12-0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呼吸系统方面,其发生率可近15%~60%,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发生率可高达67.4%,并可成为术后致死的主要因素[1]。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主要措施。
我院心胸外科自1998年5月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210例,采用有特色的护理方法,手术效果好,患者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表1病种手术情况
2 护理
2.1 术前指导
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后深呼吸、咳嗽、排痰的要领和重要性,使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对患儿应做示范排背,助患儿练习并请家属做好协助工作。
还应教会患者用点头或摇头、睁眼或闭眼等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以便护士了解其不适及需求。
2.1.1 呼吸训练(1)指导患者做缩唇呼气和深而缓的腹式呼吸,教会患者用鼻吸气用口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
气时嘴唇缩成吹箫状,腹部内陷,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次数之比为1:2或1:3[2],7~8次/min,10~20min/次,5次/d,能有效地增加呼吸运动的力量和效率,调动通气的力.假性动脉瘤患者未做此项训练和咳嗽训练(2)间断吸氧。
8例法洛四联症与10例全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予常规间断吸氧,2~3次
/d,30min/次,因缺氧可以缓解肺动脉痉挛,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2.1.2咳嗽训练。
学会有效咳嗽的方法,对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很有帮助。
(1)缓慢地深吸气,以打开气管使肺部膨胀;(假性动脉瘤患者未做此项训练和咳嗽训练)(2)憋住气,以建立胸部和腹部的压力;(3)肋间肌和腹肌收缩,压缩胸腔和腹腔;(4)声门突然打开,胸内压达到高峰,因而打开声门,使气流快速冲出[3]。
2.2 术后用呼吸机时的护理
2.2.1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术后应用呼吸机可维持呼吸功能、偿还氧债、支持心肺功能、保护脑及肾脏功能。
本组210例患者术后均使用newport和drag呼吸机,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重调节呼吸机参数。
成人范围:潮气量6—10ml/kg体重,吸:呼1.0:1.5,呼吸频率10—14次/min,吸气时间1.7—2.5min,吸入氧浓度0.8~0.4。
儿童范围:潮气量10~15ml/kg体重,吸/呼1:1.6~1.8,呼吸频率10~20次/min,吸气时间1.2—1.4min,吸入氧浓度1.0~0.4。
呼吸模式常选simv或support+peep。
2.2.2 应用呼吸机时的观察要点。
(1)看。
①呼吸机与患者是否
同步,如有拮抗,应立即处理;②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的幅度,口唇及甲床颜色,肺舒张收缩的程度;③观察患者有无烦躁或表情淡漠等脑缺氧征象。
(2)听。
呼吸机在工作中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如呼吸机或气囊漏气、气管内积痰、气管受压、呼吸机管道积水、呼吸机空气泵压力不够等故障时,则出现异常的声呼并出现报警,应立即检查,及时处理。
(3)测。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音、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定时做血气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一般在开始机械通气15min后及病情变化时均应及时进行血气分析,病情较稳定时也应每6h常规监测1次。
2.2.3呼吸机加温湿化的护理。
通过呼吸机加温湿化罐,气体加温应保持在32—36℃,相对湿度60%以上,以保护气道黏膜,减少机体氧耗量。
湿化温度不宜过低,进入气管的湿化气体如低于30℃,可引起寒战反应,纤毛活动减弱;湿化温度不宜过高,如超过40℃,可使水蒸气饱和,纤毛活动会消失,同时可引起喉痉挛、发热、呼吸次数增加等。
此外,护士要加强加温湿化罐及病室内空气消毒[4]。
2.2.4有效吸痰的技巧与方法。
保持气道通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吸痰前后用纯氧吸入1—2min,做到少吸痰、吸尽痰。
吸痰时做到“轻”、“快”、“转”、“散”。
(1)“轻”。
即吸痰动作要轻柔,吸痰管轻轻插入,忌用力过猛。
(2)“快”。
即动作要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3)“转”。
即采用边捻转、边上提的吸痰方法,要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的损伤性吸痰。
(4) “散”。
即采用多孔吸痰管,除有端孔外还应有1~2个侧孔,使吸引的负压分散,吸痰管软硬度适中,不宜过粗,一般相当于套管内径2/3,使外界空气可以进入。
3 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3.1 叩击法翻身叩背是预防肺不张、促进循环、改善肺功能的重要措施,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5]。
护理人员手呈杯状,腕部弯曲,轻轻拍击患者背部或胸壁,不可用掌心和掌根,应以“圈位”接触患者皮肤,手部肌肉或手腕应放松,拍打时用腕力和肘关节,3~5min/次,同时让患者咳嗽把痰排出。
护士应每2h给予患者翻身叩背协助咯痰1次,也可抱起患儿叩拍背部,向家长讲解不要怕孩子哭,适宜的哭闹可刺激咳嗽、利于排痰[5]。
3.2 刺激咳嗽。
对不会咳嗽的患儿可定时用拇指或示指在吸气末稍用力按压胸骨上凹以刺激咳嗽。
对刺激咳嗽无效或无力咯出者可经鼻导管吸痰。
3.3 氧气雾化吸入。
是通过氧气气流把药液变成直径为1—15um 细微而均匀的雾滴,随吸气进入呼吸道,可使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变稀,利于咯出。
本组病例使用药物为:红霉素25万u、地塞米松2—5mg、糜蛋白酶4000u加入5%葡萄糖溶液30—50ml,4次/d。
4 休息护理
心脏手术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很重要,但患者清醒后往往难以忍受,患儿常常惊恐甚至反抗。
患者躁动除容易使气管插管、输液通路及其他通道脱落外,还显著增大氧耗量,严重患者容易出现心
律失常。
只有很好地安静睡眠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氧耗量,减轻心脏负担,稳妥有序地接受治疗[6]。
拔除气管后患者常常很疲惫,充分睡眠后患者每每感到轻松、愉快,体力有一定的恢复。
本组病例均给予吗啡与安定镇静剂微量泵入,以达到催眠的目的。
因此,护士在睡眠期间不要对患者施行不必要的刺激,应正确处理好吸痰、咯痰与睡眠、休息的关系,并懂得让患者睡眠休息也是重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孟旭,陈宝田.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0.
[2]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7.
[3]黄人健,田力.护士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68.
[4]王一山.实用重症监护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53.
[5]王效民,尤伟,顾雁,等.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术后法洛四联症患儿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32.
[6]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4—1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