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同义词辨析异同论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异同综述

古今词义的异同综述

3 词义轻重的变化
(1)古义轻,今义重的例子: 【诛】〈古〉责备。 〈今〉杀掉。 ⑵古义重,今义轻的例子: 【感激】〈古〉激奋。 〈今〉感谢。
• 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以后,应该说词 义范围一般也发生变化,例如“复辟”, 词义扩大了;“锻炼”,词义范围发生了 转移。 • 下流
3 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
• 神马 浮云 冏 杯具 蜗居 被xHale Waihona Puke Baidu x二代 xx体 小黄人 大黄鸭 • 粉丝 微信 大伽
• 〈三〉词义的发展变化。
• 严格说来,人们对社会、自然的认识不断 深化,所有的词义古今都有差异,又如古今 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一些词的内涵发生了 相应的变化,例如 “人” “坐”
我们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只是词汇演变中的 一种情况。我们讲的词义异同,是指同一 个词,它所指的意义古代和现在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词义发展的历史性与地区性 (四)辨析古今词义异同时应该注意的几个 问题
词义的变化与词汇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汉语的词汇发展变化
〈一〉旧词消亡。 如:古代表示窗户的词的两个:“向” ,“牖” ,现 代则只用“窗”. 耒耜 皇宫有关的词 方言词汇(农业词汇)民俗
〈二〉新词产生: 甲骨文中有“春”“秋”两个词,“春”是 耕田、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 商代可能只有两季。周以后始分四季。 周代:“豝”(牝豕)、“豭”(牡豕)、“豵”(生六月 豚)、“豕-开”(三岁豕) “猪”(豕而三毛丛居 者)、“豚”(豕子)、“豥”(豕四蹄皆白者)、 “豨”(豕走貌)、“豷”(豕喘息) 《说文解字》, 从“豕”的字有22个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辨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同义词进行辨析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将针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同义词辨析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

1. 词义辨析法:通过对同义词的词义进行比较和辨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教学中可以将“美丽”和“漂亮”进行比较,让学生分别描述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和掌握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

(2)了解同义词的差别和异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3)运用所学的同义词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有些同义词的差别很小,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词义解释和例句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差异:有些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下使用有所差异。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实际例句进行比较和辨析,帮助学生掌握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规律。

四、教学策略

1. 生活化教学策略:将同义词辨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真实的场景和情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义。

2. 归纳总结法:将相似的同义词进行归类总结,列出其词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理清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3.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相似词语的差别,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他们的用法和语义差异。可以使用图表或对比表格来说明。

4. 互动教学策略:将同义词辨析和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小组或课堂上进行讨论或演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汉语言不同角度解析:古汉语两组同义词简析

汉语言不同角度解析:古汉语两组同义词简析

期 ,且在古汉语 中也存在异同。 我认 为 在古 汉 语 中 同义词 的 异 同用 法还 有 辨析 之 处 。古 汉 语 同义 词之 间 可 以混 用并 不 是 自古 而来 ,是 经过 了长 久 的融 合
而形 成 的 。
首 先 说 “ 民” “ 黎 百姓 ” “ 黔首 ” 三词 ,在古 代汉 语 中 三
从 三 者 的 同义 的关 系来 看 ,我认 为可 以写作 “ 姓不 饥不 寒 ” 百 或 “ 黔首 不 饥不 寒 ” ;根 据该 书 的形 成 的年 月 来看 ,句 中 “ 黎 民” 取其 原 义 “ 民 ”讲 ,也就 是说 我 们看 到 了 =词 尚未 形 成 众 _ 同义 的影 子 ,所 以没有 向我前 面 说 的那 样来 表 述该 句 ,也 就 是 说 三者 的形 成他 “ 民” 一义 的 时间 不 同 ,且 时 间较 晚 。而 平 “ 民 ”一词 是 最早 形 成 的 ,如 《 文 》写 到 : “ 黎 论 周谓 之 黎
语言文字
从表2 中可 以看 出L 和D的 前 5 高 频 词 都 一 样 ,只是 排 列 的 位
位 置有 所 差 异 。L 邮件 中排 第 一 位 的 是第 一 人 称 代 词 “” ,第 I 三位 才 是 “ o ” , 在 小 三D的 邮件 中正 好 相 反 , “o ”排 第 yu 而 yu 位 ,这 可 以 看 出 L 和D之 间 明显 的对 立 态 度 。第 一 人 称 多 表 示 自 己的感 受 、态 度 ,较 为主 观 。 因 此某 种 程 度 上 说 ,原 配 妻 子 的邮 件 多使 用 第 一 人称 ,较 多 地 表 示 自己 的态 度 、情感 ,极 为 主观 化 和情 绪 化 ,因 而从 文 本 中可 以 明显 看 出 出轨 事件 对 原 配 造成 的精 神 影 响 是 极 大 的 。D更 多 地 是 在 使 用 “ o ” ,且 yu y u” 一 词 也 使 用 1次 ,排 在 第 8 。 从 这 个 方 面 来 看 ,小 or 1 位 三D用 词 要 高 明得 多 ,尽 量 避 免 表 示 牵 涉 自己 的第 一 人 称 代 词 “” ,从 而 透露 出与 自己无 关 的态 度 ,似 乎 是 在宣 言 自己是 无 I 辜 的 ,根本 不 是 婚姻 的破 坏 者 ,从 D邮 件 中 “ o” 一词 的频 繁 nt 使 用 ( 0 )也 可看 出这 一 点 。在 原 配 妻 子 邮 件 中 “hlrn 8: ci e” d 使 用 了7 ,这 也 印 证 了在 婚 姻 事 件 中 ,原 配 常 常 会 谈 论 到 孩 次 子 ,且 常 常 拿 孩 子 来 作 为 自 己 的 筹 码 获 取 支 持 或 挽 救 婚 姻 。 在 男 主 角 Y的 邮 件 中可 以 看 到 “ ” 排 列 第 二 ,小 三 的 名 字 I “ in ”排 列第 六 ,这 也在 一 定 程 度上 说 明 Y 乎 更在 乎 小 三 D ae 似 D,且更 多地 考 虑 自 己和 小 三 ,那 么 原 配妻 子 也 没 有 挽 问的 必 要 了。在Y邮 件 中 “Fra Baidu bibliotekpe p o l”排 列第 十位 ,表 明男 主 角在 为 自己 开 脱 ,寻求 支 持 ,对 于 这段 婚姻 自己无 过错 的态度 。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异的方面。继承和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语言的各方面,词汇变化最快。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意义直到今天仍旧是几千年前的意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呢?有的。例如“鸡”、“牛”、“大”、“小”、“哭”、“笑”等,它们所指称的仍旧是几千年前的同一概念。这些是属於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像这种意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少数。

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是毫无关系的呢?也是有的。例如“该”字在上古和中古都只当“完备”讲(注:古代汉语里,字和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传统上都以字为单位。本书为了行文的方便,沿用了传统的办法,在论及某个具体的单音词时,往往不称“某词”而称“某字”,如不说“‘该’这个词”,而说“‘该’字”,以下皆同此(只是行文上这样,但我们实际上还是以词为单位)。),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到了中古以后才有“应当”的意义,在这后起的意义和“完备”的意义之间,我们看不出继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講古今詞義的異同同義詞辨析

汉语的词汇,除了一部分基本词汇外,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

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

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参看教材84页)

二、古今词义迥然不同(参看教材84页)

【揭】《说文》:高舉也,從手曷聲。

现代是指把盖合或粘合着的东西分开。但在古代却是“高举”的意思。

《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揭”在这些句子中只能理解为“高举”。揭竿而起。有人把成语“昭然

若揭”解释为“明白得好象把遮盖着的东西揭开一般”,这就是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而造成的错误。

【抢】现代是抢夺、抢劫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却是“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百姓发怒,不

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今天只有在“呼天抢地”这样的成语里

还保留古义。古代也有“撞”这个词,但在早期的古籍中,是“击”的意思,

如《韩非子·难一》:“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撞晋平公

【僵】现代汉语中是“僵硬”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却是“倒下”

的意思。《战国策·燕策》:“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阳僵”就是假装倒下

。《汉书·眭弘传》:“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僵柳”即枯倒在地的柳树。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说百足虫由于脚多,死了也不会趴下。

【很】《说文》:不聽從也。

《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现代汉语词汇同义词的辨析

现代汉语词汇同义词的辨析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 政变后,广州也发 生了“四· 一五”反革命事件…… • (齐怀《刑场上的婚礼》) • “事故”多指在生产、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带有意外的 损失或灾祸。范围更小 • “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谈了谈这 • (《一件珍贵的衬衫》)
(1)感情色彩不同。

头一个例子里的“关心”,用于人,并且用于上对 下;第二个例子里的“关心”,也 都用于人,其中 “关心党”用于下对上;第三个例子里的“关心”,
“关怀”适用的对象较狭。对象一般是人,并且多 半用来表示组织、领导对 群众或前辈对后辈的系念和
• •
“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 怀……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 就在这十分困难的时候,传来了周总理对吴吉昌十 分关怀的消息。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 • “关怀”有时也用于对某种事业或工作,不过较少。 (纪念碑)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 国人民的热情 (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
• • • • • •
“深刻”,在前一个例句里修饰名词“思想”,充当 定语,在后一个例句里 修饰动词“感觉”,作状语。 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 这个 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扁鹊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解 除人民疾病的痛苦…… (陶铸《崇高的理想》) “深入”,在前一个例句里是形容词,修饰动词“批 判”作状语;在后一个 例句里,是动词,跟“民间”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講古今詞義的異同同義詞辨析

汉语的词汇,除了一部分基本词汇外,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

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参看教材84页)

二、古今词义迥然不同(参看教材84页)

【揭】《说文》:高舉也,從手曷聲。

现代是指把盖合或粘合着的东西分开。但在古代却是“高举”的意思。

《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揭”在这些句子中只能理解为“高举”。揭竿而起。有人把成语“昭然若揭”解释为“明白得好象把遮盖着的东西揭开一般”,这就是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而造成的错误。

【抢】现代是抢夺、抢劫的意思,但在古汉语中,却是“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百姓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今天只有在“呼天抢地”这样的成语里还保留古义。古代也有“撞”这个词,但在早期的古籍中,是“击”的意思,如《韩非子·难一》:“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撞晋平公

【僵】现代汉语中是“僵硬”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却是“倒下”的意思。《战国策·燕策》:“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阳僵”就是假装倒下

。《汉书·眭弘传》:“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僵柳”即枯倒在地的柳树。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说百足虫由于脚多,死了也不会趴下。

【很】《说文》:不聽從也。

《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古今词义的异同xin

古今词义的异同xin

购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户。《史 记》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史记》
后起意义: 泛指买东西 古义:悬 赏征求

《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上古-中古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颧骨部分
今义:
面部
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 志· 诸葛亮传》 7.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 容止》 8. 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豪杰交通。 《史记· 黥布列传》 9.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 10. 日中如探汤。《列子· 汤问》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1
揭竿而起
归罪
兴起
四体不勤 劳动 克勤克俭 能够
形影相吊 慰问,同情
狐假虎威
移风易俗

改变
登峰造极
顾影自怜
至,到
怜惜
五谷丰登 成熟
高风亮节 坚贞
功败垂成
将要,接近
休戚相关 欢乐;悲哀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3
十年树木 种植,培育
文过饰非
wé n,掩饰
求全责备
完璧归赵
要求
完整
门当户对 相当,相称
大书特书 写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

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

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

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

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名称作者时间特点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清(公元

1716)

部首排列法,214部,收字47035。释字体例:先音后意。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 2、分清古代的单音节和多音节词。即要注意 区别词和词组。区分的标准为:如果两个字 组合在一起它们的意义只是这两个字意义的 简单相加,仍然各自具有独立的意义,那么 这两个字是词组;如果两个字组合后与各自 单用时意义不同,有了改变,产生了新的意 义,那么这两个字就是词。 • (1)应当有历史观念。 • (2)连绵词不能分别解释。 • (3)对结构相似的词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词的本义要有文献资料的参证
• 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 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 符合的时候,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 所谓实际语言,就是古代的文献语言, 也即“比较原始”。探求本义,必须要 有语言资料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 靠的重要依据,离开语言资料,作单纯 的形体分析,很容易主观臆测。
• 2、词义的概括性是一词多义的基础。 词所概括的是对象的全部,或若干特 征,而不是一个特征;同时,在一个概 念所包含的特征里,往往有若干特征跟 其他概念的某些特征相通,这就构成了 词的多义性的基础,即词义沿着这些相 通的特征方向滋生。如“头”除了“脑 袋”义外,还有“首领”“端绪”等意 义。
• 3、词的多义性并不防碍人们的交际。 一个词有数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在每一次言语的使用中,实际上得到实 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意义,其余的意义 则处于潜在的、或被抑制的状态中。
(一)词义变化的形式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 如“牺牲”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 量增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 义的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 “夺”词义的变化。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 4.5.注意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的特点
❖ “睡觉”: 非复音词“睡着”,而是两个单音词“睡醒”。 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
来。”新睡觉是刚刚睡醒的意思。 ❖ “消息”:
古代汉语:消长;
现代汉语:音信。
❖ “地方”: 古代汉语:……里见方;
异字同词现象如:
①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③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④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⑤ 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二、单音词
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 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 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 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 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 2.全民性
❖ 3.能产性
人:人头,人心,坏人,小人
衣:上衣,下衣,春衣,球衣,囚衣,大衣
词汇的发展变化
表现为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增加
❖ 1.旧词的消亡: 1.1 该词记载的事物消失

辨析古今同形异义词

辨析古今同形异义词

辨析古今同形异义词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大。

例如:“诗”,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

“河”,古代专指黄河。《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一带;“河东”指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后来泛指一般河流。把一条河的名称扩大成为一般河流名称,由专称变为通称,今义把古义的范围扩大了。

“齿”,古义是指排列在唇前的牙。甲骨文画的正是门牙。《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后来泛指牙齿。白居易《与元九书书》:“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把门牙扩大成为牙齿,“齿”的词义扩大了。

“响”,古义是指回声。《玉篇》:“响,应声也。”《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扩大,就是把意义范围扩大了。

第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小。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楚王担心赏赐给郑国的铜会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与郑盟誓。甲骨文中没有“金”字,金文中有了“金”、“铜”,但没有“银”、“铁”,郭沫若认为“铁”出现于春秋时期。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如《史记·文帝本纪》:“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金”词义范围逐渐缩小。(现在“五金”、“金工”、“金属”等复合词里的词素还保留古代词义的痕迹。)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2021/7/31
如何全面解决、掌握古今词义 的异同情况
• 1、借助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 。
• 2、看前人注解。 • 3、积累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2021/7/31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
• 这一节主要讲词的多义性、词的本义和 引申义、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词义的 系统性
2021/7/31
2021/7/31
• 5、引申是一词多义的途径。 一词多义是通过词义的引申形成的
2021/7/31
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本义
• 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的众多词义中 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参证明 的比较原始的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 言的,本义是词义的源。 • 比较原始:汉语历史悠久,而记录汉 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 产生以前,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很难确切地考证清楚,我们所谈的只能 是有语言文字材料能证明的本义。
• 2、内容 词汇的意义
2021/7/31
基本概念
• 词汇 • 基本词汇 • 一般词汇 •词 • 语素
2021/7/31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 字与词 • 一、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途径 • 二、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趋势 • 三、古今词汇演变发展的性质 • 四、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2021/7/31
2021/7/31
•任 本义是动词,担、抱

【免费下载】古今词义的异同

【免费下载】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异同的情况

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

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意义的多少不同。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恨,古义轻,今义重。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

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古义范围大于今义。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臭:气味。宫:室,房屋。禽:鸟兽。丈夫:男子。

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辨析

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辨析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

文言文中,几乎每个词都有数量不一的同义词,组成复杂的同义关系群。关于同义词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王力先生认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哪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哪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蒋绍愚先生认为:“所谓同义,是指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是各个义位都相通。”郭锡良先生认为:“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叫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这类词数量很小。绝大部分同义词都只是部分意义相同。”从中可以看出,几位学者对同义词的界定各有所长,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但都关注词的义项。蒋绍愚、郭锡良等学者作为王力先生的后辈和学生,对同义词的界定都是在王力先生“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哪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的观点的基础上衍生发展的,这也成为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一个义项相同即可确认为同义词,因同义词有不同的义项,所以会出现同一词有多个同义词,但他们之间并不能构成递推关系。

与以上观点不同,王宁先生认为:“声音没有渊源而意义局部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必定不同源。两个词只要有一个义项的义值相近,就可称为在这个意义上的同义词。”即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语音不相关的词互为同义词。这个定义尊重了王力先生的观点,但在具体的分析上又有差别。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王力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同义关系的词的本质性特征,但由于其高度凝练,又会有适用性的局限。对王宁先生的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词的同义是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的、全面的同义词。即多数词的同义只存在某一义项上,而且与语言环境和历史时期有关。古汉语词往往具有多个义项,不同义项往往在多义词的义项中处于不同位置,如有的为本义,有的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ku.baidu.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