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形容害怕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推荐word版 (18页)
形容恐惧的四字成语造句字词解析
形容恐惧的四字成语|造句|字词解析形容恐惧的四字成语: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惴惴不安、毛骨悚然、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不寒而栗、寒心酸鼻、望而生畏、栗栗危惧、诚惶诚恐、惊恐万状、骇人听闻、魂飞魄散、大惊失色心有余悸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解释: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造句:1. 我紧紧搂住爸爸,心有余悸地看了一眼地下的东西,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唉,哪是蛇呀,分明是一段绳头嘛!2. 说起那天晚上的经历,他至今心有余悸,好像经历了一场噩梦。
3. 谈起这次虎口余生的经歷,他仍心有余悸。
4. 那场火灾已过去一年了,可想起来仍使人心有余悸。
5. 显然,投资者对于今年2月发生的事件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有3家俄罗斯公司放弃了发行,一家公司降低了发行价格。
6. 那场地震已过去二十年了,但想起来仍然让人心有余悸。
7. 车祸发生虽已过去几个月了,可想起来仍使人心有余悸。
8. 很多仍心有余悸的投资者一直在从股市撤资。
9. 几十年前,仍对大萧条心有余悸的美国人也曾是储蓄大户。
10. 小动物们尽管对黄鼠狼心有余悸,却都好奇地等待着演讲会的开始。
胆战心惊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解释: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造句:1、战场上尸首遍野,让人看的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2、贪者胆战心惊食无味,廉者胸怀磊落寝自安。
3、贪者胆战心惊,恶犬护宅食无味;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4、贪者胆战心惊,恶犬护宅食无味。
5、一提起那次不幸的遭遇,他就感到胆战心惊。
6、其实现在他们每个人也都是胆战心惊的生活着。
6、造句网尽量原创和收集高质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时,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7、人们每当记起那物价飞涨、食玉炊桂的日子,都胆战心惊。
8、海盗总是胆战心惊的害怕有一天他们就被政府查办了。
9、敌人被解放军吓得胆战心惊,闻风而逃。
10、在这两个地方中间我真的有点胆战心惊的,我害怕一不注意我就掉下去了。
形容害怕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害怕的成语51个
胆裂魂飞dǎn liè hún fēi成语解释:裂:破裂。
魂:魂灵、神志。
胆也破了,魂也飞了。
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例句:且说王观察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例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胆战心寒dǎn zhàn xīn hán成语解释:战:发抖。
形容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例句:诸将见李逵等杀了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寒心酸鼻hán xīn suān bí成语解释: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
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例句: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成语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例句: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1【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缩头乌龟】:比喻胆小怕事的人。
【唯唯否否】: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惊魂动魄】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清·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
’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惊魂丧魄】形容十分恐惧。
【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三藏闻言,惊恐失色道:‘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这宝贝都拿来与我。
”【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惊神破胆】形容极其恐惧。
出处: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惊心悼胆】悼:战栗。
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卷上:“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惊心吊胆】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惊心裂胆】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同“惊心破胆”。
【惊心破胆】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惊心丧魄】形容十分恐惧。
亦作“惊心褫魄”。
【兢兢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
形容害怕的四字词语
形容害怕的四字词语导读:形容害怕的四字词语大全胆颤心惊【解释】颤:发抖。
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
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惶惶不安【解释】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
”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诚惶诚恐【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大惊失色【解释】形容十分慌张,脸被吓的变了颜色。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胆战心寒【解释】战:发抖。
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胆战心惊【解释】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骇人听闻【解释】骇:震惊。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寒毛卓竖【解释】汗毛都竖立起来。
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魂飞魄散【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惶恐不安【解释】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
”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惊愕失色【解释】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
表示害怕的四字成语
表示害怕的四字成语形容害怕的四字成语有惶恐不安、不寒而栗、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惴惴不安、战战兢兢、寒心酸鼻、望而生畏、栗栗危惧、诚惶诚恐、魂飞魄散、惊恐万状、骇人听闻、大惊失色、恐慌万状、汗不敢出、寒毛卓竖、胆颤心惊、谈虎色变、怛然失色、担惊受怕。
1、不寒而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án ér lì,意思是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
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2、心有余悸,读音:xīn yǒu yú jì,汉语成语,解释: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出自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3、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成语。
战:通“颤“发抖,哆嗦。
形容非常害怕。
碧野《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
4、毛骨悚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áo gǔ sǒng rán,释义: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5、诚惶诚恐,读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
惶恐不安。
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
现形容尊敬、恭维、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郭沫若《北伐途中》: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表示恐慌害怕的成语】
表示恐慌害怕的成语】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的成语有:
提心吊胆、惶恐不安、惊慌失措、心惊胆战、忧心忡忡、担惊受怕、惴惴不安、夜不能寐、寝食不安、胆颤心惊、诚惶诚恐。
一、提心吊胆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二、惶恐不安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
”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三、惊慌失措
【释义】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四、心惊胆战
【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出自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五、忧心忡忡
【释义】形容十分忧愁。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形容胆小害怕的成语有哪些1【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缩头乌龟】:比喻胆小怕事的人。
【唯唯否否】: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惊魂动魄】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清·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
’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惊魂丧魄】形容十分恐惧。
【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三藏闻言,惊恐失色道:‘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这宝贝都拿来与我。
”【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惊神破胆】形容极其恐惧。
出处: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惊心悼胆】悼:战栗。
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卷上:“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惊心吊胆】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惊心裂胆】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同“惊心破胆”。
【惊心破胆】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惊心丧魄】形容十分恐惧。
亦作“惊心褫魄”。
【兢兢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
描写害怕的词语有什么意思
描写害怕的词语有什么意思1.骇人听闻2.惊弓之鸟3.大惊失色4.望而生畏5.目瞪口呆6.噤若寒蝉7.毛骨悚然8.战战兢兢9.诚惶诚恐10.张口结舌11.提心吊胆12.惊恐万状13.谈虎色变14.心惊胆战15.胆战心惊16.汗流浃背17.惴惴不安18.心有余悸19.惶恐不安20.魂飞魄散21.惶惶不安22.泪如雨下23.胆颤心惊24.吴牛喘月25.泪如泉涌26.寒毛卓竖2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8.兢兢战战29.勇者不惧30.小鹿触心头31.心乔意怯32.悬心吊胆33.舌挢不下34.魄散魂飞35.丧胆亡魂36.了无惧色37.吊胆提心38.寒心酸鼻39.怕风怯雨40.怛然失色41.恐慌万状42.惊弦之鸟43.惊心吊胆44.惊惶万状45.栗栗危惧46.汗出洽背47.泪下如雨。
资料拓展:惧怕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ipà,英文可译为afraid,表述为遭遇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恐。
比如,心中惧怕,不由得大力推进了脚步。
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惶惶终日、胆战心惊、寒心酸鼻、心惊胆战、惊慌失色、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魂未定、惊弓之鸟、大惊失色、畏缩不前、触目惊心、心有余悸、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忐忑不安、魂不附体、面如土色。
以下词语可以形容惧怕:1、惶恐不安成语,指内心非常惧怕,十分不安恐惧。
出自《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
”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不寒而栗不寒而栗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就是bùhánérlì,意思就是恐惧心理引发的惊抖。
成语源于《史记·酷吏本纪》:“就是日皆报仇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身。
”3、心有余悸心有余悸,读音:xīnyǒuyújì,汉语成语,解释: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出自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描写害怕的成语
描写害怕的成语[标签:栏目] ,描写害怕的成语1、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2、舌挢不下:挢:翘起。
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
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3、肉颤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同“肉跳心惊”。
4、惶恐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5、惊恐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6、惶惶不安:惶惶:恐惧不安。
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7、泪如雨下: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
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8、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9、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10、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
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
形容十分恐惧。
11、三魂出窍: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12、谈虎色变:色:脸色。
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
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13、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14、目瞪舌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同“目瞪口呆”。
15、怕硬欺软:害怕强硬的,欺负软弱的。
16、钳口挢舌:闭口翘舌。
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17、汗洽股栗:汗流浃背,两腿颤抖。
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18、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
形容非常**,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19、怕鬼有鬼: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20、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21、贪生畏死: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22、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23、心乔意怯: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24、胆颤心惊:颤:发抖。
形容非常害怕25、有恃无恐:恃:倚仗,依靠;恐:害怕。
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26、担惊受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27、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8、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用来描写害怕的词语
用来描写害怕的词语成语:担惊受怕、胆战心惊、汗不敢出、毛骨悚然、大惊失色。
一、担惊受怕[dānjīngshòupà]表述:形容十分害怕或惧怕。
出自: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译文:为战争而担惊受怕。
二、胆战心惊[dǎnzhànxīnjīng]表述:战:通在“抖”,颤抖。
形容十分惧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译文:由不得我不惧怕,必须陪着笑脸儿前前后后向人动怒。
三、汗不敢出[hànbùgǎnchū]表述: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著了。
形容紧绷惧怕至了极点。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小心谨慎,汗不敢出。
四、毛骨悚然[máogǔsǒngrán]表述:环卷:惧怕的样子。
汗毛举起,脊梁骨发冷。
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译文:秦王听到了,忽然真的毛骨悚然。
五、大惊失色[dàjīngshīsè]表述:非常惧怕,脸色都变小了。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译文:群臣都大惊失色,没有人敢说话。
1.骇人听闻2.惊弓之鸟3.大惊失色4.望而生畏5.目瞪口呆6.噤若寒蝉7.毛骨悚然8.战战兢兢9.诚惶诚恐10.张口结舌11.提心吊胆12.惊恐万状13.谈虎色变14.心惊胆战15.胆战心惊16.汗流浃背17.惴惴不安18.心有余悸19.惶恐不安20.魂飞魄散21.惶惶不安22.泪如雨下23.胆颤心惊24.吴牛喘月25.泪如泉涌26.寒毛卓竖2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8.兢兢战战29.勇者不惧30.小鹿触心头31.心乔意怯32.悬心吊胆33.舌挢不下34.魄散魂飞35.丧胆亡魂36.了无惧色37.吊胆提心38.寒心酸鼻39.怕风怯雨40.怛然失色41.恐慌万状42.惊弦之鸟43.惊心吊胆44.惊惶万状45.栗栗危惧46.汗出洽背47.泪下如雨。
描写人物害怕的成语大全(含解释)
描写人物害怕的成语大全(含解释)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不知所措:错:错开;处置。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惶恐不安: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惶惶不可终日: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面无人色:脸色没有一点血色。
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
面面相觑: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瞠乎其后: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
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瞠目结舌: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惊心悼胆:悼:战栗。
形容恐惧到极点。
心胆俱裂:俱:都。
吓破了心和胆。
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形容人惊恐畏惧的成语大全
形容人惊恐畏惧的成语大全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人心惶惶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
人们心中惊惶不安。
沁人心脾沁:渗入。
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魄散魂飞同“魂飞魄散”。
毛骨耸然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
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
形容十分恐惧。
面无人色脸色没有一点血色。
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毛发悚然亦作“毛发耸然”。
毛发竖起。
极言惊骇、恐惧。
面面厮觑见“面面相觑”。
面如灰土同“面如土色”。
面色如土见“面如土色”。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战战栗栗见“战战栗栗”。
追魂摄魄迷信指摄取魂魄,致人死命。
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心胆俱裂俱:都。
吓破了心和胆。
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相顾失色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
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心胆俱碎见“心胆俱裂”。
心惊胆颤见“心惊胆战”。
心惊肉战见“心惊肉跳”。
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
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
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谈虎色变色:脸色。
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
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丧魂落魄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汗流满面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犯颜极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
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汗流浃背浃:湿透。
汗流得满背都是。
形容害怕四字成语
形容害怕四字成语1、惊恐万状:十分惊慌恐惧的样子。
万状:多种多样的形态。
2、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3、惶恐不安: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4、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5、胆颤心惊:颤:发抖。
形容非常害怕。
6、草木皆兵: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
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
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7、诚惶诚恐:古代奏章中的套语。
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
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8、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
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9、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10、面无人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11、魂飞魄散:也说魂飞魄丧。
形容惊恐万分,非常害怕。
12、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13、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
14、毛骨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15、不寒而栗:栗:发抖。
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16、张口结舌:形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或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17、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
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18、魂不附体: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
19、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20、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21、捻神捻鬼: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22、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形容惊恐万分。
23、惊心悼胆:悼:战栗。
形容恐惧到极点。
24、魂飘神荡: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同“魂飞魄散”。
25、神逝魄夺:犹言魂飞魄散。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26、骨寒毛竖:形容十分害怕。
27、栗栗危惧:栗栗:发抖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
令人后怕成语
表示令人后怕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表示令人后怕的成语及其释义:
1.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2.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5.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6.骨寒毛竖:形容十分害怕。
7.担惊受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8.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害怕。
9.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害怕。
10.汗流浃背: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11.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12.栗栗危惧:形容非常害怕和恐惧。
13.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14.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15.惴惴不安:形容因忧虑、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16.魂飞魄散: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17.怛然失色:形容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18.惊弓之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9.心有余悸:指事情虽然过去,但仍然对当时的惊险和恐惧心有余悸。
20.畏首畏尾:形容做事胆怯,不敢放手去做。
形容恐惧的成语解释整理
[惊心丧魄]形容非常恐惊。亦作“惊心褫魄”。
[汗流夹背]形容特别恐惊或特别可怕。同“汗流浃背”。
[汗出洽背]形容特别恐惊或特别可怕。同“汗流浃背”。
[魂飞天外]形容万分恐惊,或受到某种刺激而失去了主宰。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特别恐惊或特别可怕。现也形容出汗许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怛然失色]怛:畏惧,恐惊。指因可怕而变脸色。
[惴惴担心]惴:忧愁、恐惊。形容因可怕或担忧而担心。
[动心怵目]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惊。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惊。形容感受很深,震惊特别大。
[战战兢兢]战战:恐惊的样子;兢兢:当心谨慎的样子。形容特别可怕而微微颤抖的样子。也形容当心谨慎的样子。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呆似木鸡]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惊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如木鸡]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惊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重足一迹]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特别恐惊。
[不寒而栗]栗:畏惧,颤抖。不冷而颤抖。形容特别恐惊。
[肤粟股栗]皮肤上起疙瘩,大腿颤抖。形容特别恐惊。
[毛骨悚然]悚然:可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恐惊。
[脸无人色]形容极端恐惊。
[惊神破胆]形容极其恐惊。
[惊魂丧魄]形容非常恐惊。
[惊魂动魄]形容非常恐惊。
[碎心裂胆]形容特别恐惊。
[破胆寒心]犹胆颤心惊。形容特别恐惊。
[魂飞魄丧]比方特别恐惊可怕。
[魄散魂飞]形容特别恐惊可怕。
[汗流至踵]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惊或惭愧。
[汗流接踵]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惊或惭愧。
形容恐惧的成语有哪些?常用形容恐惧的成语25个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成语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
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例句: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清·黄遵宪《感事》诗)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成语解释: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句:那小孩战战兢兢地走着,唯恐摔倒。
呆若木鸡dāi ruò mù jī成语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句: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魂飞天外hún fēi tiān wài成语解释:形容万分恐惧,或受到某种刺激而失去了主宰。
例句:尤二姐露出脸来,胡君荣一见,早已魂飞天外,那里还能辨气色?(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恇怯不前kuāng qiè bù qián成语解释:恇怯:恐惧畏缩。
恐惧畏缩,不敢向前。
成语出处:《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动心怵目dòng xīn chù mù成语解释: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
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
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宗成老文》:“虽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于动心怵目,无所不有,然其厚德伟度,要不复前人比。
形容害怕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形容害怕的成语大全及解释导读: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大惊失色读音:dàjīngshīsè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自:《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造句: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用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近义词:胆战心惊心惊肉跳反义词:不动声色若无其事担惊受怕读音:dānjīngshòupà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造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胆战心惊读音:dǎnzhànxīnjīng释义: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造句: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骨寒毛竖读音:gǔhánmáoshù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惶恐不安读音:huángkǒngbùān释义: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自:《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
”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惊慌失措反义词:谈笑自若处之泰然魂飞魄散读音:húnfēipòsàn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令人感到害怕的成语
形容令人感到害怕的成语惊涛骇浪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
令人惊惧的大波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形容波涛汹涌的情形;也用来比喻险恶的环境。
一般作宾语、定语。
汗不敢出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
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毛骨悚然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
毛发竖起;脊骨透寒。
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一般用来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令人害怕或恐怖的事情时人的心理感受。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
比喻时事变迁。
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形容人眩晕时的感觉。
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魂飞魄散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指魂飞了;魄也散了。
形容极度惊恐。
含贬义。
一般作谓语、补语。
竖起脊梁比喻振作精神。
兢兢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
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风声鹤唳唳:鹤鸣声。
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多用于战败者和畏敌者;也用于其他一有动静非常恐惧的神经过敏者。
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寒心酸鼻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
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惊:惊动;动:震撼。
惊动上天;震动大地。
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多用作褒义。
形容事业伟大。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用作贬义。
用于人。
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恐慌万状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
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含贬义。
多用来指惊人的坏消息或事物。
一般作谓语、定语。
风雨交加大风暴雨一齐袭来。
形容天气十分恶劣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十分恶劣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常跟“十五个吊桶(打水)”构成歇后语。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大惊失色色:神色。
大为吃惊;脸色失常。
形容极度惊恐。
常与“不觉”;“不由的”等词连用;表示下意识的表情;而不是形体动作。
一般作谓语、补语。
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形容害怕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大惊失色
读音: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自:《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造句: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清·张春
帆《宦海》第二回)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
近义词: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反义词:不动声色若无其事
担惊受怕
读音: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造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
胆战心惊
读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释义:战: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造句: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
三回)
骨寒毛竖
读音:gǔ hán máo shù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
惶恐不安
读音: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惧。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自:《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
”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惊慌失措
反义词:谈笑自若处之泰然
魂飞魄散
读音: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
以能久?”
造句: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得魂飞魄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魂不附体魂不守舍
反义词:处之泰然泰然自若
噤若寒蝉
读音: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造句: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惊恐失色
读音:jīng kǒng shī sè
释义: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三藏闻言,惊恐失色道:
‘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这宝贝都拿来与我。
”
惊恐万状
读音: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自: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造句: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胆战心惊心惊胆战
反义词:不动声色处之泰然
恐慌万状
读音: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释义:恐:害怕;慌:惊慌;状:情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泪如泉涌
读音:lèi rú quán yǒng
释义: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自: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造句:允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声泪俱下老泪纵横
反义词:捧腹大笑纵声大笑
泪如雨下
读音:lèi rú yǔ xià
释义: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
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自: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有时登高望鄠社,悲歌仰天泪如雨。
”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泪下如雨
反义词:眉开眼笑笑逐颜开
栗栗危惧
读音:lì lì wēi jù
释义:栗栗:发抖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