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逻辑方法论[3]

合集下载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识及其局限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识及其局限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认识及其局限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科学从可观察的经验出发,通过中立的观察、实验,并经过逻辑推导,排除了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获得的科学知识是与自然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是客观真实的。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种很强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这种实证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根本原则上,即“经验证实原则”之中。

此原则规定: 知识必须依据经验。

任何命题必须表述为经验并且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

按照石里克的话来说,“作为合理的、不可辩驳的实证论的哲学方向的内核,……就是每个命题的意义完全依存于给与的证实,是以此来决定的。

”他认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固守在给与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给与的范围,是不可能的,或者毫无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实质也非常符合孔德提出的实证精神。

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色彩比传统的实证色彩强得多。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也是一种很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这种科学主义的特征是非常强调科学的独特性和其重要性的; 他们不仅完全用逻辑的、实证的观点来审视科学,而且用这种完全的观点来审视整个文化。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视野里,科学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将经验证实原则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他们认为,科学以认识世界为对象,试图通过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的方法,建立起各种世界秩序的体系; 而一切诗歌、艺术等非科学文化则以体验世界为目的,采用的则是丰富的想象与兴奋的情绪,追求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

构建“科学的哲学”,拒斥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

于是,逻辑实证主义发起的那场举世瞩目的“科学的哲学”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哲学科学化,就是要消除形而上学。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再用陈述来表述,也就是说用知识来阐明。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当前您正浏览第12页,共24页。
二、近代科学的新方法
当前您正浏览第13页,共24页。
培根的新归纳法和实验方法
培根系统论述了归纳法。他的《新工具》用一种新的归纳逻辑学替 代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逻辑,认为亚氏的三段论不能给人 以新的知识。而经院哲学家则忽视经验、注重教条,像蜘蛛从 自身抽丝结网一样只凭个人臆测作出判断,因此也不会获得真 正的知识。
第二条是分解原则: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序分 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第三条是顺序原则: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 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 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他们设定一 个次序。
第四条是全面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 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近代以来,科学实验(包括观察、实验、归纳等)成为科学研 究的核心方法,因而科学实验就成为近代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当前您正浏览第19页,共24页。
事实上,从培根起,直到20世纪的科学哲学,方法论研究都是围绕着实 验与理论之间的种种复杂问题而展开的,如归纳逻辑之困难,理论检验 之复杂,以及观察、实验与思想、理论的相互关系等。
当前您正浏览第23页,共24页。
内容总结
科学方法论。古希腊自然哲学方法分为三种:直觉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 1.早期自然哲学的直觉方法:直觉=灵感、顿悟、心里过程。这促进了归纳主义和 演绎主义的发展和相互结合,也使得科学方法论更加成熟。所以呈现出很大的随 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研究自然和研究社会相结合
古希腊逻辑方法
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的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 直觉归纳法而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 推理的大前提,运用演绎法推论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定律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归纳方法或想象、灵感等可 以得出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 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 律。 经验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 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 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测量的经 验内容。 理论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想象、直觉、灵感等得出的对 客体本质的更深刻反映,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 源于经验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从经验中导出。
科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 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随时使用的技术。 在许多场合,科学已经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科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与自然的看法。 科学摆脱了神学与宗教的束缚。
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科学?
问题一: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 最初的涵义是“知识”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 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最初 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 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职业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 (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 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批判理性主义
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
例如,1亿只白天鹅的观察,也不能证实“所有天鹅皆白色”的命 题,只要观察到1只黑天鹅,就彻底推翻了这个全称陈述。

哲学逻辑理论

哲学逻辑理论

哲学逻辑理论一、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的界限在这里经典逻辑是指标准的一阶谓词演算(CQC),它的语义学是模型论。

随着非经典逻辑分支不断出现,使得我们对经典逻辑和非经逻辑的界限的认识逐步加深。

就目前情况看,经典逻辑具有下述特征:二值性、外延性、存在性、单调性、陈述性和协调性。

传统的主流观点:每个命题(语句)或是真的或是假的。

这条被称做克吕西波(Chrysippus)原则一直被大多数逻辑学家所恪守。

20年代初卢卡西维茨(J.Lukasiwicz)建立三值逻辑系统,从而打破了二值性原则的一统天下,出现了多值逻辑、部分逻辑(偏逻辑)等一系列非二值型的逻辑。

经典逻辑是外延逻辑。

外延性逻辑具有下述特点:第一,这种逻辑认为每个表达式(词项、语句)的外延就是它们的意义。

每个个体词都指称解释域中的个体;而语句的外延是它们的真值。

第二,每个复合表达式的值是由组成它的各部分表达式的值所决定,也就是说,复合表达式的意义是其各部分表达式意义的函项,第三,同一性替换规则和等值置换定理在外延关系推理中成立。

也是在20年代初,刘易士(C.I.Lewis)在构造严格蕴涵系统时,引入初始模态概念“相容性”(或“可能性”),并进一步构建模态系统S1-S5。

从而引发一系列非外延型的逻辑系统出现,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和认知逻辑等等出现。

从弗雷格始,经典逻辑系统的语义学中,总是假定一个非空的解释域,要求个体词项解释域是非空的。

这就是说,经典逻辑对量词的解释中隐含着“存在假设”,在60年代被命名为“自由逻辑”的非存型的逻辑出现了。

自由逻辑的重要任务就在于:(1)把经典逻辑中隐含的存在假设变明显;(2)区分开逻辑中的两种情况:一种与存在假设有关的推理,另一种与它无关。

在经典逻辑范围内,由已知事实的集合推出结论,永远不会被进一步推演所否定,即无论增加多少新信息作前提,也不会废除原来的结论。

这就是说经典逻辑推理具有单调性。

然而于70年代末,里特(R.Reiter)提出缺省(Default)推理系统,于是一系列非单调逻辑出现。

“逻辑学与科学方法论”栏目征稿函

“逻辑学与科学方法论”栏目征稿函

T eC nrlS s m fQi y at ae n h o to yt o n D n s b sdo e y teS uh d nBa o l s h h iu i Qi mb oSi p
LIGu —a oln
( iac l n conigR sa hadD vl m n C ne, Fnni dA cu t eer n ee p et et aa n c o r C ogigU i r t o eh o g , hnqn 00 0 hn ) h nqn n esy f c nl y C og i 4 0 5 ,C ia v i T o g
A s a t h iu i i B mboSisrf c tedvlp e t ft o t lss m o i D n s b t c :S uh d Qn a o l e et h ee m n o e cnr yt fQn yat r ph iu i i a b oSis pron l o t l poet scnrl yWo d :S uh d QnB m o l ; esn e cnr ; rp re o t p o i o

“ 辑 学 与 科 学 方 法 论 ’ 目征 稿 函 逻 ’ 栏
在 中国逻 辑 学会 的大力 支持和 帮助 下 , 刊 开设 的“ 辑 学” 我 逻 重点 栏 目产 生 了一 定 的社会

耷 耷 碡 嫦
影响 , 为适应 学术研 究的发展 , 今年 伊 始 , 拦 目将 拓展 为 “ 辑 学与科 学方 法 论 ” 目, 点 该 逻 栏 重 推 介逻辑 学以及科 学方法论领 域 的研 究动 态、 究成 果和 应 用 成果 。该 栏 目是 我 刊 重 点打 造 研 的精品 栏 目, 由中 国逻辑 学会 副会 长兼秘 书长 邹 崇理研 究 员任栏 目主持 人 。 欢迎 学界 同仁 踊

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二篇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第五章科学理论及其合理性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结构和基本特征一.科学理论的结构1.组成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素科学理论是由3个基本知识单元自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基本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基本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反映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专有的一些科学概念。

例如,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力学中的力、质点、速度、加速度、质量、功、能等;化学中的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分解、价、健等。

科学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石,一个新理论的建立,需要若干新的概念作为它的先导或逻辑出发点,藉以在逻辑上召开它的理论体系。

否则,科学理论就会失去它独立存在的支撑点。

基本原理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它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判断的形式,一般用全称判断来表达。

牛顿力学中的3个基本定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等等都是如此。

科学推理是科学理论中的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现的结论。

它执行着理论解释和预见的功能。

例如,狭义相对论中引伸出现的钟慢、尺缩效应,质能关系式等。

在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科学推断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中,各元素不是按照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贯的逻辑结构。

2.两类理论——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爱因斯坦曾把物理学中的理论区分为两类: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构造性理论是“从比较简单的形式体系出发,并以此为材料,对比较复杂的现象构造出一幅图象”。

1气体分子运动论就是如此。

原理性理论“使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综合的方法。

形成它们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元素,不是用假说构造出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现到的,它们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基础第二章命题逻辑基本知识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基础第二章命题逻辑基本知识

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不能
同时否定两个相互反对的命题。 形式: A或非A p∨﹁p
普通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基本规律
1. 析取定义律: (p∨q ) ↔ ﹁(﹁ p∧﹁ q ) 2. 合取定义律: (p∧q ) ↔ ﹁(﹁ p∨﹁ q ) 3. 德摩根律: ﹁ (p∧q ) ↔ (﹁ p∨﹁ q ) ﹁ (p∨ q ) ↔ (﹁ p∧ ﹁ q ) 4. 蕴涵定义律: (p →q ) ↔ (﹁p∨q) 5. 否定蕴涵律: ﹁ (p →q ) ↔ (p∧﹁q) 6. 逆蕴涵定义律: (p ←q ) ↔ (p∨﹁q) 7. 否定逆蕴涵律: ﹁ (p ←q ) ↔ (﹁p∧q) 8. 蕴涵逆蕴涵交换律: (p →q ) ↔ (q ← p ) (p ←q ) ↔ (﹁ p → ﹁ q ) 9. 等值定义律: (p ↔q ) ↔ ((p∧q )∨(﹁p∧﹁q)) (p ↔q ) ↔ ( p →q )∧(p ←q) 10. 否定等值律: ﹁ (p ↔q ) ↔ ((p∧﹁ q )∨(﹁p∧q))
无效式
联言推理
组合式: p,q├ p∧q
选言推理
否定肯定式: p∨q , ﹁p├ q p ∨ q ∨ r, ﹁ q ├ p ∨ r
附加律:p├ p∨q p∨ q├ p∨ q∨ r
肯定否定式
普通逻辑学基本知识
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类 型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有效式
肯定前件式: p→q , p├ q 否定后件式: p→q , ﹁q├ ﹁p
普通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基本规律
检验: 4. 蕴涵定义律:
5. 否定蕴涵律:
(p →q ) ↔ (﹁p∨q)

科学逻辑

科学逻辑

科学预测的模式
• 2、溯因预测: • 由于猜测的多样性,溯因预测法可分为多元溯 因法与多级溯因法。
多元溯因法公式表示如下: 多级溯因法公式表示如下:
E, H1→E H2→E …… Hn→E ---------2012-6-7 推测:H1∨H2∨…∨Hn
E, H1→E H2→H1 …… Hn→Hn-1 ---------推测:Hn
2012-6-7 18
科学假说的来源
• 第一,当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新事实时,会产 生对新事实的猜想性说明。 • 例如,19世纪、20世纪之交X射线、放射性元素 和电子的发现,与经典物理学中原子不可分的传 统观念相冲突,于是各种原子结构的假说便应运 而生。 • 第二,把某一理论外推到适用范围之外,会遇到 不能解释的新事实、新规律,从而提出新的假说。 • 例如,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到实物粒 子上并提出物质波的假说;薛定谔把物质波的假 2012-6-7 19 说推广到非自由类粒子上,推导出薛定谔方程。
15
• • • • • • • •
科学预测的模式 3、并案归纳溯因预测:根据若干案例现象都有 相同属性的特征,进而推理这种相同属性特征是 由同一原因所导致的逻辑方法。 其模式可表示如下: e1具有属性a、b、c, e2具有属性a、b、c, …… en具有属性a、b、c, 如果H,则e1,e2, …,en具有属性a、b、c, 因此,H。
2012-6-7
8
科学解释的模式 • 1、定理覆盖的演绎模型:根据普遍性原则来推导 某一特殊观察陈述,其模式可表示如下: • L1,L2,… ,Ln
C1,C2,… ,Cn (解释项) E 。 (被解释项) 2、归纳-统计模式:运用统计规律和相关条件陈述去 说明被解释项的,解释项并不逻辑地蕴涵被解释项。

科研方法论

科研方法论

(3)科学的划界标准 雅斯贝尔斯:方法论认识、令人信服的确
定性、普遍有效性 逻辑实证主义:证实原则 波普尔:证伪主义 (4)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原始统一:自然哲学 分离:
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区别:研究对象、知识的性质、思维方式 和研究方法、社会功能
联系: 渊源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和根据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事实或未完全了解事实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实践活动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调研充分: 深挖信源,疏通 渠道 ,多积素材,形成链条。
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 可证性,即问题的可检验性
3.科学研究的步骤
确立科研选题
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和研究数据的获取 研究资料的分析判断
(3)科学研究的意义 从改变研究要素中选题
二、科学研究方法论与科学研究方法 指导性课题: 政府规划,行政主管,公开招标,竞争立项。
创新 知识 人类财富 雅斯贝尔斯:方法论认识、令人信服的确定性、普遍有效性
提出科学假说:科学抽象
联系性,即问题的相互影响
(4)科学研究的类型 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论点
明晰性,即问题的明确程度、具体程度
科研方法论
(优选)科研方法论
第一章 导论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二、科学研究方法论与科学研究方法 三、科学思维 四、高校教师的科研素养及形成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1.科学 (1)概念 科举之学 Science 格致
科学(福泽瑜吉)
知识
知识体系
活动
方法
建制 事业
(2)特征:知识性 系统性 逻辑性 自洽性。
2.科学思维的方式 抽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假说 论证 反驳 想象 直觉 自洽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塔尔斯基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塔尔斯基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塔尔斯基1 前言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证明、真理和知识的学科。

在科学方法论中,逻辑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波兰逻辑学家塔尔斯基被誉为“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的导师”,他的贡献对于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塔尔斯基的生平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生于波兰华沙,是一名犹太裔学者。

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华沙大学任教,并成为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

随着战争来临,塔尔斯基于1939年移居美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成为了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

他于1983年在美国逝世。

3 逻辑学与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有序的思考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科学家得以发现新的真理,推翻过时的假说。

在这个过程中,逻辑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准确、有条理、有效的推理。

逻辑学可以提供科学家必需的工具和方法,以确保科学推理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4 逻辑学在塔尔斯基看来塔尔斯基对逻辑学的贡献有很多,其重要性体现在推理的严密性和形式化证明的有效性上。

他开发了一种形式语言,可以用来描述逻辑命题的真值,这成为了后来公理化集合论和其他新兴科学领域中逻辑系统的基础。

此外,他还研究了如何对自然语言(例如英语)进行形式化描述,以使得逻辑问题也能通过语言描述和处理。

5 逻辑演绎与科学实证塔尔斯基的方法也支持了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执行。

科学实验可以被视为一种逻辑推理,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假说是否成立。

实验和推理并用的方法,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基石。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探究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通过使用塔尔斯基的方法,可以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6 总结逻辑学是科学方法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塔尔斯基的学说则为逻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他提出的逻辑体系,科学研究中的推理和实证得以更加严密、精确和有效。

我们可以说,塔尔斯基对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07-9]无穷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07-9]无穷

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两个集合A和B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等势的 则称 A 和 B 是 等势 的 。 等势的集合具有相 同的基数 基数。 同的基数。 基数是刻划集合中元素数量的一个概 两个集合具有相同的基数,直观地说, 念,两个集合具有相同的基数,直观地说, 就表示它们的元素的数量相同。 就表示它们的元素的数量相同。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3/1 3/2
4/1 5/1 4/2 5/2 4/3 4/4 5/3 5/4
6/1 6/2 6/3 …
7/1 7/2 …
8/1 … …
2/3 3/3 2/4 3/4 2/5 3/5 2/6 3/6 2/7 …
4/5 … …
1/1 1/2 1/3 1/4
对于任何一个有穷集合A,显然都存在着 的元素的数量等于n 一个自然数n 一个自然数n,A的元素的数量等于n,n即为A 的基数。等势的有穷集合具有相同的基数。 的基数。等势的有穷集合具有相同的基数。 对于无穷集合自然数集, 对于无穷集合自然数集,显然不存在一个 自然数来表示它的基数。我们用ω 自然数来表示它的基数。我们用ω0来表示自 然数的基数。 任何能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 然数的基数 。 应的集合的基数都是ω 应的集合的基数都是 ω0 。 自然数的任一无 穷真子集的基数都是ω 穷真子集的基数都是ω0 。
潜无穷
不承认排中律 构造性观点
实无穷
对无穷的讨论, 对无穷的讨论,可以归结为 对无穷集合的讨论。 对无穷集合的讨论。
关于集合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集合? 什么是集合?
素朴集合论的两条基本原则 1) 概括原则 ) 2) 外延原则 )
集合的表示方法 {1,2,3,…,n,n + 1,…} , , , , , , {x | x是自然数 是自然数} 是自然数 {2,4,6,8,10} , , , , {x | x是大于1并且小于11的偶数 是大于1 11的偶数 是大于 并且小于11的偶数}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3课时 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3课时 练习

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是对的》这一通俗理论对话栏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

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因为它()①坚持实践观点,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①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终极真理①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是人民的理论,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探求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自由解放的道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强大物质工具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维护所有人的根本利益①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觉的历史担当,确立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①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

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当研究将其“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这启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着重把握它的()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坚定的人民立场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马克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时代的迫切问题”,并使其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什么1.1其定义就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们各自心中都有一个对哲学的独特定义与理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

1.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2.1.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看法。

1.2.1.2世界观人皆有之,且有不同。

1.2.1.3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一般人的世界观对比一般人的世界观不同于哲学的世界观。

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不自觉形成的,是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某一方面的零散认识,缺乏系统性与理论论证。

而哲学的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是哲学家、思想家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深层次的一般性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系统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1.2.1.4哲学世界观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在世界之外的世界观,它包括并决定历史观与人生观,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它们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1.2.1.5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不同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在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作用。

1.2.1.6一般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1.2.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2.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同时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和工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认识逻辑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正确推理的方法和范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推理规则和原则。

在逻辑学中,除了普遍存在于各种学科中的演绎推理,还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模糊推理等不同类型的推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了解演绎演绎是逻辑学中的一种推理方式,它基于已知的前提和推理规则,得出一个结论。

演绎推理中,结论的真实性取决于前提的真实性,因此前提的真实性是演绎推理的关键。

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运用演绎推理时,必须要评估前提的真实性,否则推理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第三步:掌握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指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它研究的是科学探究的规律和科学思维的工具。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它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和假设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遵循规律性和可验证性原则,提高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步:应用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等步骤,探究某种生物的生长发展规律和遗传传递规律。

而在物理学研究中,则需要运用演绎推理和实验等方法,探究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

综上所述,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同时也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和工具。

通过认识逻辑、了解演绎、掌握科学方法论以及应用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逻辑学专业推荐书目

逻辑学专业推荐书目

逻辑学专业推荐书目A类书目为必读书目,计20本;B类书目为进阶书目,计30本;C类书目为扩展书目,计70本。

A类:必读书目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载《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载《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 [英]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 [英]威廉.涅尔、玛莎.涅尔著,张家龙、洪汉鼎译:《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金岳霖著:《逻辑》,三联书店1961年版/1978年重印。

6.周礼全主编:《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金岳霖著:《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 [美]S·F·巴克尔著,田龙九,孚道译:《逻辑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9.雍琦主编:《实用司法逻辑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雍琦、金承光、姚荣茂著:《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波兰]齐姆宾斯基著,刘圣恩等译:《法律应用逻辑》,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12.王路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3.王雨田主编:《现代逻辑科学导引》(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988年版。

14.江天骥著:《归纳逻辑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陈波著:《逻辑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6. [英]A.G.汉密尔顿著,朱水林译:《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7. [美]P·苏佩斯著,宋文淦等译:《逻辑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8. [英]苏珊·哈克著,罗毅译:《逻辑哲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9. [德]罗伯特·阿列克西著,舒国滢译:《法律论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

《科学思维方法论》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法的本质特征:同一关系。

2、归纳是由个别走向一般。

3、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比较和分类的共同基础。

4、综合方法的思维本质是整体性5、常规性猜想的特征:对享有理论的补充和深化。

6、演绎法的特点:结论必然蕴含于前提之中,有极强的严密性。

7、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观。

8、系统是系统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

9、原始的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充满着神秘感的拟人化的思维方式及方法。

10、古代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在直接观察基础上的直觉的猜想。

11、培根是归纳法的创始人。

12、笛卡尔是演绎法的创始人。

13、未知是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的核心要素14、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方法是筛选法。

15、类比的前提是相似性。

16、转化的基础是差异性。

17、综合方法的思维是整体思维。

18、外推法是类比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19、归纳法所得到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即前提中不必然地蕴含着结论。

20、概括的逻辑基础是归纳。

21、猜想的结论是或然性的。

22、概括的基础是科学理论。

23、溯因从科学解释的逻辑可以看出,科学解释的过程是演绎式的。

24、具体方法具有深刻性、间接性特征。

25、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本质特征。

26、侼论在哲学省也叫二律背反。

27、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

28、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申农。

29、信息是指信息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

30、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

31、1943年美国维纳出版的《控制论》,标准这控制论形成。

他也成为了控制论的奠基人。

32、反应是控制论思维的核心概念。

33、控制论把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看做黑箱。

34、黑箱方法的发展是系统辨析方法。

35、系统思维方法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在解决给定问题的若干可行的方案、途径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和途径,以大袋对问题的最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1、逻辑的演义方法的发展:①形式逻辑;②辩证逻辑;③数理逻辑2、构成科学的要素:①科学概念;②科学理论;③科学定理;④科学推论。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0710悖论ppt课件

科学与逻辑方法论0710悖论ppt课件


诚实 善
不具有科学 研究价值
非自有
在上例中,“红”、 “善”、“诚实” 等的总体性质是“非自有”。 “红”、 “善”、“诚实”尽管具有这种性质,但它 们的定义不必涉及这种总体性质。而“非自 有”这种性质的定义必须涉及这种总体性质。 因此,如果“红”、 “善”、“诚实”等性 质属于n级,则“非自有”这种性质属于n+1 级。
语义悖论涉及语句的真假。
语义悖论的消解
[方案1] 禁止语句自指。
概念和语句的使用和提及 任何概念和语句不得同时既使用又提及。 禁止语句自指。
“单独概念”不是单独概念。
这是个真句子,并不悖。此句中出现 的两个“单独概念”,前者被提及,但并 不同时被使用;后者被使用,但并不同时 被提及。
我说谎。
以下哪些性质是自有的,哪些是非自有的?
诚实 大于等于6的偶数 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 不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 可用汉语准确表达 只能用汉语准确表达
[思考]
以下哪些性质是自有的,哪些是非自有的?
诚实 大于等于6的偶数 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 不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 可用汉语准确表达 只能用汉语准确表达
(非自有) (非自有) (自有) (非自有) (自有) (非自有)
根据罗素的恶性循环原则,上述定义被视为伪 定义。
很不自然!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认识共同体至今 未宣布罗素悖论为佯悖!
从素朴集合论到公理集合论 公理集合论的基本思想
语义悖论及其研究
多姿多彩的语义悖论
[思考] (1)我说的话都是谎话。 (2)我说谎。 为什么句(1)不能称为悖论?句(2)可以称 为悖论?
现在的问题是: 非自有性质本身是自有的,还是非自有的?
非自有性质是自有的 = 非自有性质具有非自有性质 = 非自有性质是非自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推理 前提和结论 推理提供前提对于结论的证据支持关系 证据支持度
一个推理的证据支持度的大小,与前提和 结论的真实性是什么关系?
[例1] 2001年北京有人的寿命是299岁 -------------------------------------------------所以,2002年北京有人可能活到300岁 这个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假的,但前 提对于结论的证据支持度是极高的。
□ 联结词
□ 常用联结词: 并非 并且 或者 要么…要么 如果…,那么… 只有…, 才… 当且仅当
并非p = p 是假的。 记作p 。(约定:1=真;0=假) p p 1 0 0 1 1 = 0 ; 0 = 1 显然有: p = p
P并且q = p和q都是真的, 记作p∧q,读作 “p合取q”
什么是命题逻辑
□ □ 逻辑分子学:命题逻辑 逻辑原子学:传统的词项逻辑;现代的谓词逻辑
□判断、语句和命题 □命题的真值 □经典逻辑是二值逻辑 ■ 三值逻辑和多值逻辑
[例] 设想在2001年9月24日断定了如下的命题: “美国将在2001年12月31日前生擒本-拉登” 显然,在2001年9月24日,这是个可能的但非必然的命题。 在2001年9月24日,如果该命题真,则该命题就成了必然命题; 如果该命题假,则该命题就成了不可能命题。矛盾! 因此,有理由认为在2001年9月24日,上述命题既不真, 也不假。
11 = 00 = 1; 10 = 01 = 0
显然,p是q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 q是p的必要条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
------ 摘自江泽民7.1讲话
几个重要等式:
(p∧q) (p∨q) (p∨q) (p∧q) (→q) (p∧q) (只有p,才q) (p∧q) (p→q)( p∨q)
解释: 台湾人不是北京人 -------------------------------------------所以,台湾人的祖先不是北京人的祖先
(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所以,我们一定能救中国 解释: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赖昌星满18 ----------------------所以,赖昌星一定有选举权
0→1 0→0 = 1 ;1→0 = 0 1→1 = 0 1 = 0 1 0
只有p,才q = 如果p假,那么q假 = p是q的必要条件 = p→q
p,当且仅当q =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 (p→q)∧(q→p) 记作pq,读作 “p当且仅当q”
p 1 1 0 0 q 1 0 1 0 p q 1 0 0 1
(2)
(3)
(1)
真理都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所以,符合实际的认识都是真理
解释: 人都是要死的 ------------------所以,要死的都是人。
(2)
马不是牛 --------------------------所以,马头不是牛头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有p必有q 无p未必无q 无q必无p 有q未必有p。 例如:对于任一三角形, “三内角相等”是“三条边相等”的充要 条件。
如果p,那么q = 如果p真,那么q真 = p是q的充分条件 = 并非:p真并且q假 记作p→q,读作 “p蕴涵q”
p 1 1 0 0 q 1 0 1 0 p→q 1 0 1 1
p 1 1 0 0 q 1 0 1 0 p∧q ∧ 1 0 0 0
1∧1 = 1 ;1∧0 = 0∧1 = 0∧0 = 0
P或者q = p和q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记作p∨q,读作 “p析取q”
p 1 1 0 0 q 1 0 1 0 p ∨q 1 1 1 0
1∨1 = 1∨0 = 0∨1 = 1 ;0∨0 = 0
丙:乙没作案,作案的是我。 丁:是乙作的案。
两人的断定是否互相矛盾? 丙和丁两人的断定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如果 事实上乙和丙都没作案,则丙和丁的断定都是 假的)。 互相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互相反对: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分析] 甲:只有乙作案,丙才会作案。 乙:甲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丙:乙没作案,作案的是我。 丁:是乙作的案。
第3讲- 第4讲
命题逻辑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命题推理有效性的判定 要点: □ 命题逻辑层次上自然语言的符号化
□ 命题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判定
什么是推理?
人大有个改变形象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大要放弃马列主义。 --------------------------------------------------------- 从这两个断定能推出什么结论? 第一个结论:人大的形象至少不怎么好。 第二个结论:人大的不怎么好的形象与人 大对马列主义的把握有关。
事件间的条件关系: 非逻辑条件关系 逻辑条件关系 吸烟 与 患肺癌 年满18岁 与 有选举权 逻辑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关系 必要条件关系 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有p必有q 无p未必无q 无q必无p 有q未必有p。 例如:“天下雨”是“地上湿”的充分条件 p是q的必要条件:无p必无q p q p q 有p未必有q 有q必有p 无q未必无p。 例如:“年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 条件
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
[例] (推理1)
所有的真理都是经得起实验检验的 所有的迷信邪说都不是真理 ----------------------------------所以,所有的迷信邪说都不是经得起实 践检验的
该推理的结构是:
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不是M -----------------------所以,所有的S都不是P 这一结构能否保证从真前提一定推 出真结论呢?
两种不同类型的推理
[推理1]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 天下着雨 ---------------------所以,地上湿
[推理2]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所有的M都是P S是M ------------所以,S是P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 原子命题

[例]
复合命题
(1)癌症是遗传的。 (2)癌症不是遗传的。 (3)并非癌症是遗传的。 (4)癌症不是遗传的,并且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 (5)老李知道癌症是遗传的。
复合命题指这样的命题:第一,它包含和自身不同的 命题作为支命题;第二,它的真值由其支命题的真值依据 一定的逻辑关系唯一地确定。
p∨q (1∨1) = 0 (1∨0) = 1 (0∨1) = 1 (0∨0) = 1
为什么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鱼和熊掌皆不可得

p 1 1 0 0
q 1 0 1 0
(p∧q) (1∧1) = 0 (1∧0) = 1 (0∧1) = 1 (0∧0) = 1
p∧q (1∧1) = 0 (1∧0) = 0 (0∧1) = 0 (0∧0) = 1
推理的证据支持度的大小,独 立于前提与结论的真假。 一般地,推理是否成立,独立 于前提与结论的真假。
必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或然性推理----归纳推理
柏拉图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亚里士多德是要死的 ……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某商店失窃,四职工涉嫌被拘审。 甲:只有乙作案,丙才会作案。 乙:甲和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丙:乙没作案,作案的是我。 丁:是乙作的案。 四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可推出以下哪项成立? A. 甲说假话, 丙作案. B. 乙说假话, 乙作案. C. 丙说假话, 乙作案. D. 丁说假话, 丙作案 E. 丙说假话,丙没作案。 答案:C (思考:为什么E项不成立?)
(p∨q)= )

总经理:我主张小王和小孙两人中至少提拔一人。 董事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是董事长实际上同意的? A. 小王和小张两人都得提拔. B. 小王和小张两人都不提拔. C. 小王和小李两人中至多提拔一人. D. 如果小王提拔, 则小孙不提拔 E. 如果小王不提拔,则小孙提拔
总经理:我主张小王和小孙两人中 至少提拔一人。 董事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是董事长实际上同意的? A. 小王和小张两人都提拔. B. 小王和小张两人都不提拔. C. 小王和小李两人中至多提拔一人. D. 如果小王提拔, 则小孙不提拔 E. 如果小王不提拔,则小孙提拔 答案:B
q B. 鱼不可得但熊掌可得。 p∧q C. 鱼和熊掌皆不可得。 p∧ q D. 鱼不可得或熊掌不可得。 p∨ q E. 如果鱼可得则熊掌不可得。 p→ q
A. 鱼可得但熊掌不可得。p∧
答案:D,E
(p∧q)= p∨q
证明:
p 1 1 0 0
q 1 0 1 0
(p∧q) (1∧1) = 0 (1∧0) = 1 (0∧1) = 1 (0∧0) = 1
解释 如果两个推理具有相同的结构,则其中一个推理称为
是另一个推理的一个解释;任一推理也称为是其结构的一个解 释。
解释的方法可以判定推理无效,但不能判定推理的有 效。
推理有效性的判定----- 逻辑学的核心课题
用解释的方法证明以下推理不成立:
(1) 真理都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所以,符合实际的认识都是真理 马不是牛 --------------------------所以,马头不是牛头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所以,我们一定能救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