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消化道溃疡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病例分析
消化性溃疡病例分析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消化道黏膜发生溃疡病变。
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感染、应激、遗传、药物、饮食等。
本文将从病例分析的角度对消化性溃疡进行讨论,以加深我们对这一疾病的理解。
病例一:患者X,男性,40岁,主诉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患者在工作生活中经常面临较高的压力,长期抽烟喝酒,而且经常食用过辣、油腻的食物。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上腹部存在压痛,并可听到肠鸣音。
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胃部黏膜有溃疡病变。
该病例中,患者存在多个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危险因素。
首先,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会导致胃肠道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
其次,患者长期抽烟、喝酒,这两者都被认为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此外,长期食用过辣、油腻的食物,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黏膜受损的几率增加,也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病例二:患者Y,女性,60岁,主诉慢性上腹部疼痛已有数月,且疼痛会缓解或加重。
患者有胃炎病史,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结果正常。
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胃部黏膜有片状溃疡。
这个病例中,患者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被认为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关键因素。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会抑制黏膜保护因子,如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黏膜对酸的损害增加。
此外,虽然患者有胃炎病史,但没有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烟酒、应激等,说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是她患病的主要原因。
病例三:患者Z,男性,25岁,主诉上腹部疼痛,伴有排便时的不适感。
患者平时饮食规律,不吸烟不喝酒。
体格检查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
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部位有溃疡病变。
这个病例中,患者没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如高强度压力、烟酒等。
然而,患者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该部位的溃疡病变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源,感染后会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合成,导致黏膜受损,进而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解读
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解读病因与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这种失平衡可能是由于侵袭因素增强,亦可能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或两者兼有。
侵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HpHp凭借其螺旋状菌体、鞭毛(运动)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抵御胃酸)等毒力因子作用,在胃型上皮(胃黏膜上皮和有胃化生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定植,诱发局部免疫和炎症反应,削弱局部黏膜防御功能;另一方面,Hp感染可增加胃泌素释放,后者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
这两方面协同作用造成了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
(二)NSAIDs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影响溃疡愈合,并增加溃疡复发率和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
(四)其他药物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和胃肠出血的风险。
长期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双膦酸盐、西罗莫司等)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
(五)吸烟吸烟可增加溃疡发生风险,影响溃疡愈合,促进溃疡复发和增加溃疡并发症发生率。
(六)应激和心理因素急性应激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已是共识,但在慢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尚有争议。
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七)刺激性饮食浓茶、咖啡和某些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摄入后易产生消化不良症状,但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长期饮用会增加溃疡发生风险。
持续酗酒可能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率。
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胃镜及活检组织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方法。
1.临床表现:本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有时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也有少数患者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1)腹痛:上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癌患者也可有类似疼痛,且溃疡愈合的部分患者仍可有上腹部疼痛。
消化性溃疡
一、发病率及流行情况
在非H.pylori感染者中,每年消化性 感染者中, 在非 感染者中 溃疡的发病率很低, 溃疡的发病率很低,约0.1% ~0.3 %。 % 感染者中, 在 H.pylori感染者中,每年溃疡的 发病 感染者中 率约1%。比未感染者高6 率约 %。比未感染者高 ~10倍。在 %。比未感染者高 倍 H.pylori阳性的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发 阳性的人群中, 阳性的人群中 %,是 病率约 1% ~6 %,是 H.pylori阴性人群 % 阴性人群 发病率的 4~10倍。 ~ 倍
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
溃疡形成
H.Pylori感染导致溃疡的发病机制 感染导致溃疡的发病机制
1.H.pylori-胃泌素-胃酸学说 -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 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G细胞 细胞、 细 (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 细胞、D细 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位于有胃上皮 化生处。 化生处。
3. 节律性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常 在两餐之间发生, 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 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 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胃溃疡疼痛的 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 小时内发生, 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 小时内发生 小时后逐渐缓解, 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 ~ 小时后逐渐缓解 后再出现上述节律。 后再出现上述节律。
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 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 , 直径常可超过 的后壁或小弯。易并发大出血,常难以控制。 的后壁或小弯。易并发大出血,常难以控制。 易误诊为胃癌。 易误诊为胃癌。 6.无症状型溃疡 15%无明显症状, 无症状型溃疡 无明显症状, 无明显症状 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作胃镜或 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以老年人多见。 以老年人多见。
心身疾病之溃疡病
消化系统中的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变化的一组靶器官。
早期的心理生理学研究都集中在应激或刺激)胃肠道功能关系方面,巴浦洛夫的皮层内脏相关学说的证实就是在对胃肠道的观察中确立的。
在19世纪,Beanmont在对手术后胃瘘的观察中,就注意到有关情绪变化与胃肠道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
1922年,Cannon研究了自主神经所控制的器官功能与不良情绪的关系,并认为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提出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可使消化功能受抑制。
大量的研究表明胃肠功能和结构形态的完整与个体的精神状态、情绪因素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的调节中枢在大脑及皮质下。
由于精神因素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故任何心理因素及情绪变化都可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活动。
消化系统中的胃肠器官有着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分布,心理因素与生理反应之间通过自主神经、激素、神经递质等中介物质沟通和调节。
不良的心理应激因素、行为习惯及环境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如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紧张,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亢进、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等症状;而交感神经的功能紊乱,可引起消化道血管功能异常、诱发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等。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发生的慢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是消化系统疾病中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的代表性疾病。
溃疡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
有学者根据病理解剖和X线检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某一时期患溃疡病的人数,男性为20%,女性为10%。
因症状轻重不同,有的病人症状较轻,只表现为反酸、烧心、嗳气,并没有痛疼症状,所以相当数量的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去医院就诊,难以作出溃疡病的诊断;有的病人从无胃肠道症状及上腹疼痛史,却突然发生穿孔和出血,才发现患有溃疡病。
实际上许多轻型的急性溃疡大多可以自然痊愈。
而经常在门诊就诊的溃疡病病人多数是症状较重和病情顽固的慢性病例。
内科学-消化性溃疡(八年制)
内镜资料显示,服用NSAIDs初始3个月内,有10%一20%患者发生胃溃 疡、4%一10%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患者可表现为上腹痛,可并发溃疡出血或溃疡穿孔。 由于NSAIDs的强力镇痛作用,NSAID溃疡常为“无痛”性,不少患者以 溃疡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 NSAID溃疡发生的危险性与NSAIDs用量、疗程有关。用量越大,发生溃 疡的危险性越高。 溃疡发生危险性在用药初始1个月内最高。 胃肠损害的危险性大小与不同的NSAIDs有关(对COX-1和COX-2选择 性抑制程度不同),初步报道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安全性最大。
3.幽门梗阻 发生率2%~4%,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
表现为上腹胀满不适,餐后疼痛加重,呕吐酸臭隔夜食 物,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
功能性梗阻:局部充血、水肿、痉挛
器质性梗阻:疤痕、粘连
4.癌变 GU癌变率〈1%
注意癌变可能:
长期慢性GU病史、年龄45岁以上 无并发症而疼痛的节律性丧失,疗效差
二、其它症状
伴随症状: 上腹膨胀、嗳气、反酸 并发症症状: 后壁慢性穿孔 急性穿孔 出血 幽门梗阻
三、体征
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发作期:上腹部有稳定而局限的压痛点
四、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老年人多见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 GU多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部,溃疡常较大 复合性溃疡: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球后溃疡: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疗效差、易并发出血 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餐后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 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及并发出血、穿孔 难治性溃疡:正规治疗后内镜检查确定未愈的溃疡或愈合缓慢、 复发频繁的溃疡。
情绪与消化系统PPT课件
图示 Example:胃溃疡
内容
神经生理机理:
长期持续的心理应激
消
大脑
交感神经中枢兴奋
胃肠道 抑制
化 系 统心副Fra bibliotek感神经中枢兴奋
胃肠道
身
亢进
疾
病
不良情绪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消化功能对情绪变化十分敏感。 • 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胃粘膜就会充血发红,胃
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 消化性溃疡 • 慢性胃炎 • 功能性胃肠综合症 • 溃疡性结肠炎 • 神经性厌食 • 肥胖症 • 其它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
功能性胃肠综合症
• 定义: 是一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具有腹胀,腹
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常伴有失眠, 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慢性或反复发作, 临床上无法找到可解释症状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 化学异常,涉及的部位包括咽、食管、胃、胆道、 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因症状特征而命名不同。
• 并以52例正常人为对照
3.8%
急诊科护士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肠病患 病现况调查
• 方法 2007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门 诊部护士进行了消化系统症状问卷调查和其他相关心理情 绪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疲倦感量表、匹兹堡睡 眠质量指数问卷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
医学模式的转变
• 传统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心身疾病
• 定义: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消化性溃疡(PU)要紧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是最多见的老年病,呈世界性散布,全世界大约有10%老年人患此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活动异样,如得不到及时的健康指导,会阻碍患者的治愈率,增加复发率。
本文拟回忆分析老年PU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式1.1临床资料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我院消化科就医的老年PU患者80例为PU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60±3.8)岁,均经消化道钡剂X线造影或胃镜确诊;另外在某小区随机选取80例无溃疡史老年人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34例,平均(63±8.1)岁。
均无严峻视觉不良、听力障碍、精神疾病史,且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史等方面无显著不同。
1.2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均填写A型性格问卷,共60题,包括时刻紧迫感(TH)、怀有戒心和敌意,争强好胜(CH),按TH+CH总分评定性格类型,总分越低,其精神、躯体健康状况越差。
采纳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CMI)问卷调查,共16个项目,回答“是”者计1分,回答“否”者计0分。
统一指导语,均在2 w内完成。
依照CMI各项目的分数和总分了解患者的心身健康状况,分数越高,说明心身障碍越重,其心身健康状况越差。
由研究者查阅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评定量表评定PU组所了解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疾病知识、营养知识、心理卫生知识、药物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1〕。
±s表示,采纳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查验。
2结果±±±±±±2.3)(均P<0.05)。
2.2两组调查对象CMI评分比较PU组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疲劳感、抑郁、焦虑、紧张等方面及CM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不同(均P<0.05)。
消化内科疾病的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消化内科疾病的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消化内科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癌等多种病症。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除了专业的医疗手段外,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的角度探讨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人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一、心理困境的切身体验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人常常经历身体的痛苦和不适,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病人可能会面临着长时间的痛苦和不适,导致心情低落和压抑。
同时,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和药物副作用也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和生活上的困扰。
此外,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焦虑、恐惧、自尊心受损等心理问题。
他们对病情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至关重要。
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1. 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针对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人,医务人员需要主动了解和倾听他们的心理需求。
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他们对疾病的理解、恐惧和焦虑的来源以及他们对治疗和康复的期望。
在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后,医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增强抗病能力。
2. 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病人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可以向病人详细介绍疾病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同时,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惧。
通过合理的科普和指导,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提高治疗效果。
3. 帮助病人树立积极的心态心理干预的目标之一是帮助病人树立积极的心态。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鼓励病人主动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医务人员可以说明疾病的康复前景,激发病人的希望和信心,促进病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三、社会支持的重要性1. 家庭支持的作用家庭是病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之一。
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
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包括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
患者可能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需通过内镜检查来确诊。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吸烟等。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到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未来,应加强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推动治疗方法的持续发展,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健康教育,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总结, 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意义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意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预后。
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可以对个体和社会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上形成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通常是由于盐酸和胃酶等胃液对黏膜的腐蚀作用引起的。
溃疡部位会出现明显的溃疡穿孔、出血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的溃疡,常见于胃底和胃窦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则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上的溃疡,通常位于十二指肠球部。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黏膜屏障功能损害、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因素密切相关。
精神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之我见——医疗从业者的一点经验
精神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之我见——医疗从业者的一点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疾病之一,也是一种炎症性肠病。
根据现阶段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黏膜下层以及大肠黏膜是最易受到侵犯的病变部位,患者发病后既有肠外症状,也包括消化道症状,前者如发热、关节炎、身体消瘦,后者如腹泻、腹痛、血便等。
流行病学显示20-40岁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年龄段,病情严重的可并发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穿孔等。
笔者发现临床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较多都存在精神心理障碍,那么精神心理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病情进展有何影响?针对精神心理因素如何早期干预呢?本文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精神心理因素问题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1.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病因有哪些?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包括三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如下:(1)遗传因素,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如不同人种中,白种人较黑种人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更高;(2)感染因素,目前研究认为细菌感染以及毒素累积的情况下会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此外,通过大便病原菌培养有一定的细菌检出率,同时氯霉素、甲硝唑、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有效果,这都说明了细菌感染因素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副黏液病毒等[1];(3)免疫学因素,自身免疫介导引起的组织损伤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原因。
比如肠壁在受到大肠杆菌侵犯时,机体会有抗体产生,抗体在对大肠杆菌发挥免疫效果同时也会作用于自身上皮细胞,免疫学因素也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体而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溃疡性结肠炎中有哪些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按照现阶段的研究,应激和心理因素是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临床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心理因素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相关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而且随着病情加重,焦虑与抑郁症状表现更明显。
新疆某油田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探讨
新疆某油田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探讨作者:梁斌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新疆某油田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机制,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对油田员工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结果油田员工胃部疾病患病率较高,内镜检查99.8%具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消化性溃疡居高,检出率34.8%。
结论油田员工消化性溃疡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外,与油田特殊工作环境、员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服用药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因消化性溃疡病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可引起出血、穿孔、梗阻,甚至癌变等。
2010年1月至今,职工医院对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员工进行胃镜检查共1231例,除3例未发现异常外,其余1228例均有不同病变,其中检出消化性溃疡430例,检出率34.9%,高于文献报告[1]。
针对430例消化性溃疡,结合当地实际状况,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探讨油田员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30例均来自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365例(84.9%),女65例(15.1%);年龄15~72岁, 60岁52例(12.1%);族别:汉族134例(31.2%),维吾尔族295例(68.6%),其他民族1(0.2%)。
1. 2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间歇性胀痛、隐痛、饥饿痛或夜间痛;可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等,少数伴有呕血和/或黑便。
其中腹胀60例(14%),腹痛273例(63.5%),既有腹胀又有腹痛81例(18.8%),伴呕血或黑便16例(3.7%)。
1. 3 检查结果胃溃疡134例(31.2%),其中:胃窦部57例(42.5%)、胃角65例(48.5%)、其它部位12例(9%);十二指肠溃疡264例(61.4%),其中:球部252例(95.5%)、降部12例(4.5%);复合溃疡32例(7.4%)。
心理社会因素与消化性溃疡
心理社会因素与消化性溃疡早期研究发现,初诊为消化道溃疡或复发的病人中,分别有84%和80%在症状发作前一周内有严重生活事件刺激;而健康人在相同时间内仅20%有严重生活事件。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刺激为发病诱因者占全部病人的5.4~20.5%.溃疡病人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 ,LCU)明显高于正常人;活动性溃疡者高于瘢痕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者高于胃溃疡者(Shioda)。
在配对研究中发现,患者组经历的生活事件多(家庭矛盾30%,经济压力50%),不良习惯多(48%每天服阿司匹林,39%每天饮酒,67%每天吸烟);而健康人组中家庭矛盾为3%,经济压力11%,服用阿司匹林、饮酒及吸烟者分别为12%、24%和28%,对比有显著差异。
病人组中具有孤独、自负与焦虑、易抑郁等人格特征者比健康人组多3倍。
这可能是由于不良人格特征染上不良习惯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再加上较多生活事件压力而致溃疡病高发倾向(Alp等,1970)。
但Thomas等(1980)对确诊为溃疡的的病人作前2年及后2年的生活事件量表化对照研究,未见明显差异。
国外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作严格配对研究表明,溃疡病病人更多具有内向(E分低)及神经质(N分高)的特点。
表现为孤僻、好静、遇事过分思虑、事无巨细刻求井井有条、情绪易波动、仇怒常受压抑。
国内有的研究表明,N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大钰等1983)。
但与其他心身疾病类似,溃疡病的EPQ分值并无特异性。
Peters及Richardson(1983)曾对2名病人作长期研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人均无溃疡病既往史及其他病史,而是由于亲人相继丧亡(6个月内死6人)以及本人受诬告、解雇、被捕入狱,应激后出现消化道症状,X线透视证实为溃疡,胃液分析高胃酸分泌,但血液胃泌素正常。
常规制酸及抗迷走神经治疗无效。
配合心理治疗,消除原因后症状消失,溃疡愈合,胃酸正常。
应激时内啡肽、儿茶酚胺及消化道激素增加可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1)幽门螺杆菌感染(HP)HP感染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DU)均有HP感染的慢性胃窦炎存在;而大多数胃溃疡(GU)是在慢性胃窦炎的基础上发生的。
(2)胃酸分泌过多:溃疡只发生于与胃酸相接触的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可使溃疡愈合,充分说明了胃酸的致病作用。
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主要由壁细胞分泌。
壁细胞总数增多时,胃酸分泌随之增高,是溃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壁C总数比正常人增加1倍以上,而胃溃疡则正常或稍低。
(3)药物的不良作用:如阿司匹林可增加黏膜C脱落和减少黏液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和胃黏液分泌减少等。
(4)饮食失调:粗糙食物、过冷过热食物、过酸、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对消化道黏膜均可引起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又如咖啡可刺激胃酸分泌,不定时饮食会破坏胃分泌规律等。
这些因素对溃疡的发病和复发均有关。
(5)其他因素:遗传素质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在十二指肠溃疡(DU)要比胃溃疡(GU)明显,情绪应激和心理矛盾可使症状复发或加剧,急性应激可引起急性消化性溃疡。
此外,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吸烟、不良生活习惯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发病机制:发病过程决定于损伤黏膜的侵袭力和黏膜自身的防卫力的消长。
也就是说溃疡的发病与否,取决于黏膜的侵袭力的强弱和黏膜自身防御能力的强弱.损伤黏膜侵袭力是指胃液、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胃蛋白酶只有在PH3以下时才具活性。
其他如胆盐、胰酶、药物、乙醇等也具有侵袭作用。
黏膜的防卫力包括黏膜屏障、黏液HCO3-屏障、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和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黏膜血流量等。
当侵袭力作用超过防卫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溃疡。
Z.药物治疗的护理(1)降低胃酸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碱性抗酸药两大类。
1)H2受体拮抗剂:①药物知识: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与组胺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胃酸分少。
知识科普:消化性溃疡如何进行护理呢?
知识科普:消化性溃疡如何进行护理呢?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的溃疡。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液对胃壁和十二指肠黏膜的腐蚀作用,导致溃疡形成。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而言,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原则、饮食与药物治疗、心理护理以及预防与康复护理等方面。
一、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原则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
2.控制饮食:饮食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食用刺激性、酸性、辛辣等食物,同时也应注意保证营养均衡。
3.药物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合适的药物,包括抗酸药、抗生素、消炎镇痛药等。
4.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应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二、休息与饮食护理休息与饮食护理是消化性溃疡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饮食原则、禁忌食物、饮食要点、饮食误区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1.饮食原则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进食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不吃过酸、过甜、过咸、过辣、过硬的食物。
2.禁忌食物①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芥末、姜、葱、蒜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病情。
②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猪蹄筋、猪皮、猪肚、鸭肉、鱼、海鲜等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病情。
③酸性食物:如柑桔、橙子、柠檬等酸性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病情。
④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油腻的肉类等,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肠负担。
3. 饮食要点①清淡饮食: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白面包、蔬菜汤等。
②少量多餐: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该多吃少量的饭菜,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负担。
③进食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该保证进食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餐之间不超过4个小时。
消化道溃疡
(四)诊断
病史中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是诊断的主要线索,确诊靠内 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 1. X线钡餐检查龛影凸出于胃,十二指肠轮廓之外,外周有一光 滑环堤,周围粘膜辐射状。间接征象不能确诊溃疡。 2. 内镜检查多为圆或椭圆形直径多小于1cm边缘整齐的溃疡,底 部充满灰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皱襞向溃疡集 中。内镜对胃后壁溃疡和巨大溃疡(DU)比X线钡餐更准确。Biblioteka 消化性溃疡(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是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修 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GU主要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DU 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
1. 幽门螺虷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1)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高,Hp是慢性胃窦炎主要病因, 几乎所有DU均有慢性胃窦炎,大多数GU是在慢性胃窦炎基础上发 生的。
6. 应激和心理因素急性应激可引起急性消化性溃疡。心理波动可 影响胃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迷走神经机制影响胃十二指肠分泌。 运动和粘膜血流的调控,与溃疡发病关系密切,如原有消化性溃疡 患者、焦虑和忧伤时,症状可复发和加剧。 7. 其他危险因素 (1)吸烟,与GU关系更为密切。 (2)饮食。 (3)病毒感染。
(5)溃疡复发的预防:去除病因最重要。
3.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首先要区分Hp阳性还是阴性。如果阳性, 则应首先抗Hp治疗必要时加2~4周抑酸治疗,对Hp阴性的溃疡及 NSAID相关溃疡,可按过去常规治疗。至于是否进行维持治疗,应 根据危险因素的有无,综合考虑后作出决定。手术适应症为:①大 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时;②急性穿孔;③瘢痕性幽门梗阻, 绝对手术适应症;④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⑤胃溃疡疑有癌 变。
(2)Hp感染改变了粘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①Hp凭 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在胃型粘膜(胃粘膜和有胃窦化生的十二指肠 粘膜)定居繁殖,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粘膜的防御/ 修复机制,导致溃疡发生。②Hp感染促使胃液素和胃酸分泌增加, 增强侵袭因素,使溃疡发生机率大大增加。
消化系统发病原理
消化系统发病原理
消化系统发病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消化系统发病的一些主要原理:
1. 病因多样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包括感染、理化因素、营养缺乏、代谢吸收障碍、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缺陷、外伤、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遗传和医源性因素等。
此外,还有一些病因尚未明确。
2.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经常吃外卖、高盐高脂饮食、低纤维素高糖饮食、高蛋白质饮食,以及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都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吸烟、喝酒、生冷辛辣食物的刺激也是常见的病因。
3. 情绪与心理因素:消化系统一些疾病与患者的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4.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消化道出现结构异常,如糜烂、溃疡、穿孔、狭窄、癌变等,或者出现出血、营养及电解质吸收分泌异常,都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例如,肠黏膜上皮吸收功能不全和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
5. 感染与炎症:感染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之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感染可能导致消化道炎症,进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道炎症和损伤。
总之,消化系统发病原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病因多样性、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情绪与心理因素、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以及感染与炎症等。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因风险与防控策略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因风险与防控策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饮食习惯的普遍存在,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其病因风险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内科疾病的常见病因风险出发,探讨相关的防控策略,以此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消化内科疾病的病因风险因素1. 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过度摄入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长期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增加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风险。
2. 生活方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消化内科疾病密切相关。
长时间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功能,进而造成胃肠道问题。
3. 压力:长期承受心理压力的人,患消化内科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压力会影响消化道的神经调节,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加重疾病的发展。
4. 长期饮酒与吸烟:酗酒和吸烟不仅会损害肝脏、胃黏膜和食道等消化道器官,还会增加患上消化内科疾病的风险。
特别是长期大量饮酒者,更容易患上肝硬化、胃溃疡等疾病。
5. 慢性炎症:某些慢性炎症也是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病因。
例如,长期的胃炎、结肠炎等疾病,容易演变为消化道肿瘤或其他恶性疾病。
二、消化内科疾病的防控策略1. 合理膳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基础。
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有助于预防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
2. 积极运动:适量运动有益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预防便秘和胃肠道问题的发生。
每天保持适度的运动,例如散步、跑步、游泳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患上消化内科疾病的风险。
3. 减轻压力:合理调节心理压力,防止长期受到紧张和焦虑的困扰,有助于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可以通过运动、休闲娱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4.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对预防消化内科疾病至关重要。
生活疾病-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导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中的饮食。
但是虽然食物精致了不少人们胃部的疾病发生率却从没有降低。
莫名其妙的胃疼,反复打嗝胀气,甚至没有食欲总会不定时的找到我们。
胃部出现的一些小毛病很常见,但是这些小毛病却容不得长期忽视,否则会酿成像消化性溃疡一样严重的胃病。
那么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是什么呢?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呢?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夏天的夜里,人们非常喜欢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吃宵夜。
撸着烤串,喝着啤酒,顺便再熬着夜,这种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惬意。
但有所不知的是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因为这种惬意的生活悄悄的在人们身上发作。
消化性溃疡就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在青壮年中发病比例最高。
那么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呢?一、出血。
大约有25%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同时这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二、穿孔。
消化性溃疡发生后,最容易造成穿孔的器官是胰腺。
穿孔后,患者的上腹部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会不断加剧,然后从上腹部向全腹部弥漫。
同时还伴有很多其他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受病情影响患者的情绪躁动,四肢易出冷汗,剧烈的疼痛使患者面色苍白。
三、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会造成幽门梗阻。
患者伴有呕吐、胀气、反酸的症状,呕吐物多为发酵性素食量多,但呕吐的频率不高。
四、癌变。
消化性溃疡有造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癌变的可能,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消化性溃疡症状当消化道粘膜被过多的胃肠道液腐蚀消化就会形成消化性溃疡。
在整个消化道内都有可能出现,其中胃以及12指肠球部出现的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
那么消化性溃疡的症状都有哪些呢?一、典型表现消化性溃疡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上腹疼痛。
疼痛之余还伴有以下特点:1、慢性病程:消化性溃疡的病程可持续数年,甚至有很多患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之久。
2、复发性。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疼痛会反复发作,在冬季春季交替之时,以及秋冬季节反复发作比较常见。
3、节律性。
ABC情绪管理在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身心状况中的应用
·115·
ABC情绪管理在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身心状况中的应用
张 珍 李燕玲 徐玉兰
摘要 目的 探讨 ABC情绪管理在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身心状况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3月入院的 96例患者为对 照组,2018年 4月 ~6月入院的 96名患者为实验组。2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 理的基础上进行 ABC情绪管理。干预频率 1h/d,干预时间为 1周。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 消化不良的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C情绪管理可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 关键词:ABC情绪管理;消化性溃疡;负面情绪;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9-0115-03
0.491 >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清淡饮食,遵医嘱 埃索拉唑 40mg静脉滴注,早晚一次,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1.2.2 ABD情绪管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由专 业人员进行 ABC情绪管理的干预。干预频率 1h/d,干预时间 1 周。A因素:识别引起消化道症状的情绪反应,B因素:让患者 了解引起行为反应(C结果)的原因,调节 B因素来控制压力应 对的反应。主要内容包括:①重视负面情绪。讲解消化性溃疡 与情绪的相互联系,消化性溃疡是肠道器质性病变合并心理障 碍[4],因此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加重等 相 关,精神心理因素是此病的继发表现[5]。②自我识别。指导患 者辨别躯体症状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帮 助患者感受自身的情绪反应,提高正确描述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③自我减压。压抑会加重情绪困扰,应使患RSE,October,2019,Vol.26,No.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生理疾病 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 及时疏导患者情绪,对于指导临 床治疗及预防保健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轴
肾上腺 皮质激 素
胃酸、胃蛋白酶 分泌增加,胃黏 液分泌减少
削弱胃黏膜 的防卫力致 溃疡病发生
胃酸分泌有二种: ①迷走神经刺激胃黏膜壁细胞引起胃 泌素的释放; ②食物在胃内滞留刺激胃窦部黏膜释放 胃泌素。
人对各种事物认知是伴随情绪而 产生的。情绪受大脑皮层、边缘 系统、脑干网状结构调节,又和 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 系。情绪波动可引起大脑皮层功 能失调、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心理因素对消化道溃疡患 者的影响
黏膜自身的防卫力
损伤黏膜 的侵袭力 黏膜自身 的防卫力
黏膜屏蔽、 黏液-碳酸氢根离子屏障等
胃酸、 胃蛋白酶、 幽门螺杆Hale Waihona Puke 等中枢神经系统对胃黏膜的影响
迷走神经异常兴奋
壁细胞和胃泌素细胞使胃酸增多
胃黏膜脆性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
胃黏膜血管收缩而缺血
胃运动减弱致糜烂性溃疡
内分泌系 统功能紊 乱
根据现代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观点, 急性应激可引起急性消化道溃疡已是共 识,急性应激使胃的排空率下降。 慢性溃疡患者情绪波动可影响胃肠生理 功能,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焦虑、抑郁使 症状复发或加剧。
据统计每次战争中,一些居民和军队 里消化道溃疡发病率显著上升。 进餐时情绪变化,可直接导致胃肠功 能紊乱,家长在吃饭时训斥、打骂孩 子,易使儿童发生消化道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