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关雎》,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导入:1. 请学生们观看一段关于《关雎》的视频或演绎,引起学生对这首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关雎》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二、进修:1. 逐句解读《关雎》,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和艺术手法。
2. 分析《关雎》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 结合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三、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的主题和思想,探讨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2. 分组展示讨论效果,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学生对《关雎》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四、拓展:1. 请学生们阅读其他与《关雎》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影响。
2.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关雎》的读后感或评论,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1. 总结进修《关雎》的收获和体会,强调诗歌对于学生人生成长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世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六、作业:1. 写一篇关于《关雎》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或文学作品,挑选一首喜欢的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本次《关雎》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古代诗歌的海洋中探索,感悟,成长!。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欣赏理解诗意诗情之美。
2.了解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3.诵读经典,品味经典,传承中国文化。
学习重点: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2.欣赏理解诗意诗情之美。
学法指导:朗读法,背诵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学习过程:一、《诗经》知识积累。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内容包括:风、雅、颂。
“风”为民歌,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3.《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4.《关雎》这首诗是《诗经》305首中的第一首。
二、欣赏阅读一:声韵美诵读指导:(1)字正腔圆,读准字音;(2)有板有眼,读对节奏;(3)咬文嚼字,读懂文意;(4)有情有味,读出情感。
1.初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荇菜(xìng) 寤寐(wù mèi) 雎鸠(jūjiū) 琴瑟(sè) 芼(mào)之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四字句节奏2/2)、重音(下划线标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三、整体感知1.大声诵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关雎》。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主题。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歌中比兴手法的妙处。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三、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2、《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四、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4、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五、诗歌解读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了“兴”的手法。
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逑”指配偶。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是全诗的中心句。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描绘了参差不齐的荇菜在水中左右摇摆的情景。
(2)“寤寐求之”中的“寤寐”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君子怎样的心情?答:“寤寐”指日日夜夜。
体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求之不得,日夜牵挂。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
第一课关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中的《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2. 理解《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导学内容:《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它描绘了古代关周国境内的景象。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恬静与宁和。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关雎》一诗的背景和内容。
据考证,《关雎》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诗。
它以孩子们在关周国边境的游戏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场景。
诗中的孩子们打闹嬉戏,彼此之间充满了快乐与欢乐的情绪。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中场景的生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关雎》一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诗中的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天真烂漫,快乐自在。
这种快乐和宁和的场景让人们联想到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关雎》一诗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诗中的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关雎》一诗中学习到一些文学技巧。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孩子们游戏场景的生动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写景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可以试着将《关雎》一诗中的文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节奏感。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读者以生动的印象。
在学习完《关雎》一诗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的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文学素养,使自己的写作更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首美妙的《关雎》一诗,并从中受到启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
24 诗经《关雎》导学案题目:《关雎》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深入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关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主题是关于爱情和婚姻。
2、分析《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该诗采用了重章叠句、比兴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感。
3、通过分析《关雎》的诗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1、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
2、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分析诗句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3、结合一些思考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关雎》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分析《关雎》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把握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4、小组讨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5、总结:回顾《关雎》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认识。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3、测验:进行定期的测验,检测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回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雎》导学案
《诗经》二首之《关雎》编者:梦在他乡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_______ 日期:___月___日目标定向1.掌握词语:关雎、窈窕、参差、寤寐、辗转、悠哉悠哉、乐、友、荇菜2.理解诗中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3.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个体学习一.课前“个体学习”1. 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大序》中称“诗六义”)2.朗读这首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窈窕..cēn cī 琴瑟..qín sè 芼.mào..wù mèi 参差..yǎo tiǎo 荇.xìng 寤寐3.背诵默写这首诗:二.课上“个体学习”: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㈠赏读《式微》: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3. 这首诗紧扣哪个字来写的?为什么“求”呢?怎么“求”呢?明确:紧扣“求”字;因为女子“美”;“寤寐求之”;“求”的方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4.研读第一章:①朗诵本诗,思考:统领全诗的诗句是什么?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12课《<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这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
3.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优美的韵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诗经>二首》,完成下列任务。
(一)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初年到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二)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1课《关雎》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12.1课《关雎》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诵读,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安排预习。
老师指导:搜集整理与《诗经》有关的资料。
了解诗歌的“六义”说。
这一内容通过课前预习解决。
二课堂教学①导入:老师启发学生联想与爱情有关的诗句,由此导入课文。
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通过播放录音,老师领读,分声部朗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③寓诗于画。
在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用手中的笔画出《关雎》一诗的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画面。
在这样一种更为形象的画面中,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④感知内容。
在老师的启发下,小组内交流诗歌表现的故事及其传达出的感情,然后全班交流。
⑤演绎诗情,鉴赏诗歌。
通过古今联想去解读《关雎》一诗的内容与情感:在从古到今的时间流程中去追寻诗句中所演绎的故事──即读到诗句时在脑海中浮想出与之相近的情节或故事。
⑥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席慕容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将它与课文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写法和情感有何异同。
一导入师:爱情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有了爱,我们的心会变得充实而喜悦;因为爱,我们的生命也揉进了悲伤。
于是,人世间上演了一幕幕爱的悲喜乐章。
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有关爱情的诗句呢?生1:我知道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生2: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两句我很喜欢:“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师:多美的誓言!有补充的吗?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
《关雎》导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雎》导学案
达
标
检
测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反
馈
校
正
学
后
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关雎》导学案(教师)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朗读背诵全诗,把握诗的情与景,感受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掌握生字词,借助注糕学会翻译,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感悟灿烂的经典文化,体味纯洁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掌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纯洁的爱情观的理解。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两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字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邺风、用B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 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2、《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理解和欣赏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我们旨在掌握《关雎》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所传达的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关雎》中的艺术手法,如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以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关雎》选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________诗。
2.《关雎》以“________,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________”的联想,表达了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3.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4.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绘了男子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下列对《关雎》主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讲述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
B.全诗表达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C.全诗表现了男子对女子始终如一的深情。
D.全诗表现了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三、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关雎》一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2.《关雎》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说明。
三、全文翻译《关雎》译文如下: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关雎教案七篇
关雎教案七篇关雎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
这里强调三点:(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
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
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
九年级关雎导学案
九年级关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准确朗读并背诵《关雎》,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和情感变化。
(2)掌握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1)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和优美。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讨论法:针对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四、知识链接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背景介绍《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
这首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五、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荇菜()芼之()2、解释下列词语。
(1)关关雎鸠:(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寤寐求之:(5)悠哉悠哉:(6)辗转反侧:(二)初读诗歌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听录音朗读,注意模仿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3、全班齐读,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
2、小组交流,互相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关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关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关雎》这首中国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3. 掌握《关雎》的韵律和修辞手法;4. 分析《关雎》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导学步骤:一、导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关雎》是哪位古代诗人创作的吗?你对《关雎》这首诗的主题有什么样的理解?二、学习背景1.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属于周代乐府之一。
2. 作者是周朝的诗人《王正之》所作。
3. 《关雎》讲述了一个贵族少女在关外思念心上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倾慕和思念之情。
三、学习内容1. 诗歌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辞不得也。
2. 诗歌意境:描述了一对境遇不同、相互思念的男女之间的爱情。
通过描绘不同的景物,展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倾慕之情,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与无法言喻的爱情之苦。
四、学习要点1. 韵律和修辞手法:- 韵律:《关雎》采用了七绝的韵律形式,每句四字,-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偶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 哲理和情感:- 通过对《关雎》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分析,可以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珍惜之情,以及对分离与思念的痛苦之感。
五、学习方法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2. 对比《关雎》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分析作者的用词与形式。
3. 可以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并进行联想和拓展。
六、拓展活动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创作一首类似于《关雎》的古韵诗歌。
2. 可以邀请学生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对《关雎》的理解与诠释。
七、归纳总结通过学习《关雎》,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感与魅力,更能理解到爱情之深情与思念之苦。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了解,提升学习和生活中的审美素养与情感体验。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关雎》这首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关雎》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到()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篇,也称“”。这些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多是各地民歌,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
左右芼之()钟鼓乐之()
四、思考探究。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诗歌第一章用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3、诗歌第二、三章用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执着追求。
五、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起兴手法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二、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寤寐求之()()
辗转反侧()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钟鼓乐之()
三、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关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琴瑟友之()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6、.《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7、《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关雎》导学案
《关雎》导学案学习任务:1、了解《诗经》的常识。
2、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品味与赏析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与情感美。
资料链接《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六艺就是:风雅颂赋比兴按音乐类型的不同把诗的种类分为风雅颂,风是风土之音,是人民大众的口头相传,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雅是朝廷之音,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还有几篇是叙述周室祖先的事迹和武功的,是我国上古仅存的史诗。
颂是宗庙之音,以宗庙、颂神乐歌为主。
从表现手法上看,以赋比兴为主,“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直陈其事,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不做过多的修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同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托物起兴,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延伸到所要吟咏之主要对象。
《诗经》以四言为主,讲求双声叠韵押韵,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多用比兴手法,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走进《诗经》《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到()时称为《诗经》。
收录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篇。
全书分为()()()三部分。
《诗经》以()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常常采用()的形式,多用()手法,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后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2、读准字音(1)重点词语。
①关关:②洲:③窈窕:④淑女⑥好逑:⑦参差⑧左右⑨寤寐:⑩思服:⑾悠哉悠哉:⑿芼:(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②钟鼓乐.之(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今义:。
)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型:展示课设计:郭迎光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
课题:24.《关雎》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5分钟)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重点)
3、朗读、并背诵《关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难点)
二、夯实基础:(10分钟)
知识链接:《诗经》简介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文章所选的两篇分别属于“风”中《周南》、《秦风》。
2、《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3、“诗六义”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4、赋: 即陈述铺叙.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彼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5、《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
1、给下列词语注音:
雎鸠( ):一种水鸟。
窈窕( ):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 ):好配偶。
荇( )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 ):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芼( ):挑选。
2、理解诗歌大意,解释下列字词:
逑:流:寤寐:思服:
悠哉:辗转反侧:采:友:独学:
你对诗经了解多少呢,认真阅读有关《诗经》的知识,摘录重点至语文书上。
识记《诗经》中的名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结合脚注和词典,给这些词注好拼音,并大声朗读并识记这些词语。
然后再读课文。
芼:琴瑟:钟鼓:乐:
3、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提升能力:(15分钟)
1、该诗每四句为一节,共五节。
请结合脚注,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内容,解读诗歌写法和情感。
请填写下列空白:
第一节:用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之情。
第二节:用采摘荇菜,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之情。
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去取悦心中偶像。
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去取悦心中偶像。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跟同学说说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四、梳理总结(5分钟)
1.归纳、复述《诗经》的相关知识。
2.背诵全诗
五、检测过关(10分钟)
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课后默写全诗。
《诗经》朗读: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在书上划好节奏。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
声调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对学、群学:
结合能力提升1对该诗的解读及上述诵读指导,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展示时提倡质疑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