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十五讲

合集下载

我与《戏剧艺术十五讲》

我与《戏剧艺术十五讲》

我与《戏剧艺术十五讲》作者:黄世智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6期惊闻董健先生于二○一九年五月十二日去世,谨以此文怀念董健先生。

我的书房内有藏书数千册。

如果让我从中挑选一本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书,那就是《戏剧艺术十五讲》。

董健与马俊山合著的《戏剧艺术十五讲》至今已经出过三版。

二○○四年三月第一版,二○○六年七月第二版,二○一二年二月第三版。

每个版本的印刷次数和数量都多得难以统计。

这三个版本的书我都有。

之所以说它最重要,是因为《戏剧艺术十五讲》对我来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戏剧艺术十五讲》对我来说极具实用价值。

二○○五年我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做李江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时已近不惑之年,毕业后最好的去向就是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再找工作。

我准备报考南京大学,因为李老师是南京大学毕业的戏剧戏曲学博士,导师是董健先生。

当我问李老师应该选择哪一位导师时,他说:“你就选马俊山吧,他是我师弟。

去书店买一本《戏剧艺术十五讲》。

那是他和董老师一起写的。

”当我问学习戏剧理论还须读什么书时,他说:“把这一本书吃透再记住就够了。

”我在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本科生讲授“戏剧艺术”课程时用的教材就是《戏剧艺术十五讲》。

从此,《戏剧艺术十五讲》就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最重要的戏剧学类参考书。

二○○七年我考入南京大学做马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在给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讲授“戏剧理论与实践”课程时,马老师也建议我用《戏剧艺术十五讲》做教材。

二○一○年,我到西北政法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工作。

在给两个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为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时,只要是戏剧理论和实践类课程,我和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对我来说也具有审美價值。

这本书是我的导师马俊山与他的导师董健先生合著的。

因此,我在桂林第一次买《戏剧艺术十五讲》时,就十分喜欢这本书,其中当然有感情倾向在里面。

我第一次给马老师写信时,专门照了一张自己在看《戏剧艺术十五讲》的照片寄给他。

戏剧艺术十五讲教学大纲

戏剧艺术十五讲教学大纲

戏剧艺术十五讲教学大纲戏剧艺术十五讲教学大纲戏剧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既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也融合了表演、导演、舞台设计等多个层面。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戏剧艺术,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戏剧艺术十五讲教学大纲展开讨论。

首先,教学大纲应明确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生需要了解戏剧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形式和特点。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比较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教学大纲应包括对戏剧艺术的核心要素的介绍和解读。

戏剧艺术的核心要素包括剧本、表演、舞台设计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分析剧本结构和角色塑造,如何进行表演技巧的训练,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舞台设计元素。

这些核心要素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戏剧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第三,教学大纲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创作。

戏剧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导演实践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戏剧艺术素养。

教学大纲可以规定学生参与戏剧演出的机会和要求,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的实践,例如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戏剧艺术知识。

第四,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戏剧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艺术形式。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戏剧作品来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困惑,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学会辨别优秀的戏剧作品和演出,并能理解其中的艺术价值。

最后,教学大纲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戏剧艺术与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戏剧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提供相关的跨学科教学资源和活动。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戏剧艺术知识。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十五讲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核心要素的介绍和解读、实践性学习和创作、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内容。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戏剧艺术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承载着历史、地域、民俗、民族和社会等多重文化信息,更是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和体现。

在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昆曲、京剧、川剧、豫剧、越剧、评剧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漫长的历史。

一、艺术创作与群体性戏剧艺术的创作及表演一般是一个群体参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技能、专长和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而集体智慧和集体劳动的结晶则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充满人性和社会性的戏剧作品。

演员们除了扮演不同的角色之外,还需要在音乐、戏曲、舞蹈、造型等方面得到完美的表现。

这样的群体性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人类文化智慧的表达和创新。

二、剧情与情节的构建戏剧艺术的剧情构建以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为主要线索。

而情节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发言来展开的。

强烈的人物命运感和生命体验是戏剧艺术家们力求表达的核心内容。

在这其中,戏剧行业中传承下来的经典剧目,包含着历史、文化、凝聚了特定民族乃至全人类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类生命的思考和体验,故能够引导人们寻找命运抉择、精神挑战等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三、角色的饰演和表现戏剧艺术中,演员的角色饰演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要在展现人物性格、内心体验、自然动作等方面精益求精。

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要在行动、语言上完美地表现人物,同时也需要透过人物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故而在表演中演员需要发自内心的完美演绎出角色的形象,同时也在作品中表达着个人的思考和判断。

四、舞美效果的营造舞美效果是戏剧艺术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舞美效果的打造上,不仅要注意色调、造型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并且要将丰富的文化精髓通过环境装饰和特效造型营造出高度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观剧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内涵和内在的美妙。

良好的舞美效果能够更加真实地传递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戏剧的价值。

五、国际化的挑战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戏曲形态发展多年后,近年来知名导演重新演绎剧目并融合电影化的拍摄手法推动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向国际市场推出,深化和丰满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戏剧十五讲

戏剧十五讲

人的本能和欲望:1、模仿的本能与欲望2、人以模仿为基点的本能与欲望3、人有观看他人表演的本能和欲望。

(p4)
“八蜡”八段(p7)
戏剧的本质和特征
戏剧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戏剧是演与观的交流,能够引起艺术美感。

(12)
剧本、演员、观众被人称为“戏剧三要素”(21)
戏剧的文化意义(24)人类未来扩大和优化生活的空间,提高,洗礼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

戏剧艺术如何扩大优化人的生活空间(25,总共四点,从25页到32)
俄狄浦斯王分析:
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体现了戏剧艺术的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

(68页到72页)
合乎规律的变形(79到80页)包括生活变形,模式化的变形、演员变形。

三点。

审美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三个层次,原始的天人合一,主客二分,高级阶段的天人合一。

净化:通过音乐或者其他的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达到平静,使得灵魂得到洗礼。

艺术某种类型性质不同,激发的情绪不同,所升华的净化程度就不同。

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志、悦神悦志、
美的类型:阴柔之美,具有清新柔和,奸细,优雅,幽静在加一点淡淡的愁思特色。

清代文学家,姚鼐,文如升明,如清风,如云,如霞,如幽林曲涧,如珠云之辉。

轻风飘荡一美人,薄沙袅娜碎幽魂,高谷曲涧听鹧鸪,双眸淡淡抹浮云。

高峰体验:主体不仅是一种客观愉快,它需要深层领悟,把握对象深层的意蕴,同时进入对象,进而达到一种超然忘我,与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弊端。

“化入”
柏拉图的观点:艺术是模仿的模仿。

《戏剧艺术》教案:教授学生认识戏剧的历史与发展并掌握表演技巧

《戏剧艺术》教案:教授学生认识戏剧的历史与发展并掌握表演技巧

《戏剧艺术》教案:教授学生认识戏剧的历史与发展并掌握表演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希腊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以及现代戏剧等。

2. 使学生掌握戏剧的基本元素,包括剧本、角色、导演、表演、舞台设计等。

3. 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戏剧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

分析各个时期戏剧的特点和影响。

2. 第二节:戏剧的基本元素讲解剧本的创作与结构。

介绍角色的分类和性格塑造。

解析导演在戏剧中的作用和职责。

阐述表演技巧和方法。

展示舞台设计的重要性。

3. 第三节:我国戏剧文化讲解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我国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介绍我国戏剧的主要类型,如京剧、越剧、昆曲等。

4. 第四节:戏剧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发挥创造力。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第五节:戏剧欣赏与评价组织学生观看戏剧表演或影片。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戏剧,提高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对戏剧进行评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剧的历史、基本元素和我国戏剧文化。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欣赏法:观看戏剧表演或影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戏剧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戏剧表演活动:评估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台词表达等。

3. 戏剧欣赏与评价:查看学生的观后感言和评价,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戏剧艺术》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视频资料:戏剧表演片段、纪录片等。

3. 道具和服装:用于戏剧表演活动。

4. 课堂PPT:展示戏剧相关图片和信息。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十一讲PPT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十一讲PPT

宗教戏剧
以宗教仪式为主要表现形式,如 “神秘剧”、“道德剧”等,强 调宗教信仰和道德教化。
世俗戏剧
以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为主要 内容,如“英雄剧”、“历史剧 ”等,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 。
现代戏剧
现实主义戏剧
后现代主义戏剧
以现实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强调对 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如易卜 生、曹禺等。
02
03
古希腊戏剧
起源于酒神祭祀仪式,代 表作品有《俄狄浦斯王》、 《美狄亚》等,强调个体 与命运的抗争。
古罗马戏剧
以喜剧和悲剧为主,代表 作品有《哈姆雷特》、 《奥赛罗》等,强调人性 的复杂和矛盾。
东方戏剧
包括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等,以歌舞、音乐、表演 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情 感和哲理的融合。
中世纪戏剧
剧本解读
总结词
剧本解读是鉴赏和批评戏剧艺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剧本的主题、情节、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 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
在剧本解读过程中,需要关注剧本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语言特征等方面,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 意图,挖掘剧本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同时,还需要对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情节转折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理解其对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
综合性
戏剧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 ,能够全面地展示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具有高度的 综合性。
创造性
戏剧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导演、演员、编剧等艺术家发挥 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呈现剧本和角色, 具有显著的创造性。
02 戏剧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CHAPTER
古代戏剧
01
影视剧的发展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创新 和变革,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 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读书笔记:戏剧艺术十五讲

读书笔记: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读书报告课程: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目录一、作者简介 (2)1、董健 (2)2、马俊山 (2)二、内容概述 (3)三、脉络梳理 (5)四、语句摘录 (6)五、学界评价 (7)六、阅读体会 (8)一、作者简介1、董健董健,是一位活跃于文坛的青年作家,自幼酷爱文学创作和阅读。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多家媒体和出版社担任编辑和记者,深入探讨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问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和交流。

董健的文学作品风格多样,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其作品以深邃的思考、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感染力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他先后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如芒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

董健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红楼梦重建计划》、短篇小说集《春天的故事》、散文集《故乡的记忆》等,这些作品呈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董健是一位富有创造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带给读者艺术享受,更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当代社会的文化问题。

2、马俊山马俊山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和学者,他生于1962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

198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9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他担任着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马俊山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是一位写实主义作家,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转变。

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情感丰富、生动形象,生活经历丰富而深刻,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悲天悯人,使其作品具有特殊的内涵和价值。

马俊山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他的小说呈现出文学独特风格,语言精炼、简洁明快,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他的小说大都写实细腻,给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马俊山的小说作品在国内外文学界备受认可,多次荣膺国家重要文学奖项。

比如,他的小说《江雪留痕》曾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小说《尤浮图像》曾获得茅盾文学奖。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情等。

D.摄影机就像是观众的机能高度发达的眼睛,但又不同于人眼,它不仅能远离对象达到任何距离,还能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细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艾伦•卡斯蒂在《电影的戏剧艺术》详细论证了电影中的戏剧性问题,他认为电影始终以充满动作和力量的形式体现人类生活。

B.虽然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常被用来论述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性质,但其作者却认为蒙太奇只是一种形式而非电影的全部。

C.《电影语言的语法》系统论述了蒙太奇理论的形式化倾向,其作者认为电影艺术的完整性建立在拍摄对象时空结构的统一性上。

D.普多夫金通过分析梅耶荷德的《森林》和奥赫洛普科夫的《四处奔逃》两部电影,探讨了电影镜头切分与重组生活时空的方式。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蒙太奇”理论及其特色的一项是A.电影《夏洛特烦恼》采用时空穿越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夏洛意外重返青春后走上人生巅峰,但最终又陷入绝望的故事。

B.电影《封神》采用平行叙述的方式,一面讲述商纣王的暴虐无道、引发天谴的经过,一面呈现质子姬发觉醒反抗的过程。

C.电影《卧虎藏龙》在呈现玉娇龙心理层次诡谲复杂的特点,将其白天循规蹈矩的片段和晚上偷练武功的镜头交叉在一起。

D.电影《爱乐之城》在保证男女主人公故事连贯性的同时,通过画面的变化与组合来创造意境,从而获得充满诗意的效果。

(4)根据本文内容,下列选项中关于戏剧与电影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都是用动作和语言的形式来讲述一个戏剧性故事。

B.电影要素和戏剧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电影的主导模式始终是戏剧的,即以充满动作和力量的、直接的形式体现人类生活。

C.两者均表现人生,评判人生,戏剧主要采取舞台艺术的形式,而电影采用银幕画面的形式。

D.戏剧在时空处理上会有局限性,电影将会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其本身就具有戏剧的性质。

(5)话剧《雷雨》即将翻拍成电影并打算冲击中国电影华表奖。

请你结合材料给导演提出合适的建议。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1)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1)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戏剧艺术十五讲整理资料

戏剧艺术十五讲整理资料

戏剧艺术十五讲整理资料戏剧五要素:剧本导演演员观众剧场戏剧双重性文学性剧场性戏剧作品内容三要素情节性格思想六要素言语戏景唱段什么是戏剧的文学性?戏剧文学是第三种类型的文学。

虽然只听剧情之叙述或者只靠剧本之阅读亦能达到动人的目的,但他的完整呈现方式是舞台演出。

这种舞台呈现的文学,既有其叙事的客观性,又有其抒情的主观性。

戏剧的文学性是指戏剧须用语言的手段来反映生活;戏剧须以表现整体的人(包括内心世界和外部形象的各种存在方式)为己任;戏剧还具有情节性——以事件为对象表现人物性格在事件的发展中的变化。

情节是叙事作品中的故事,对生活中原生态的故事不一样的是他是由作者根据生活素材加工创造,并已获得了自身的因果关系和审美特征。

情节就是剧作家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存在方式。

分显在与潜在部分。

情节由人和事构成。

细节。

情节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情节是一根链条,细节就是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

作为组成情节的一个单位,细节在剧中起着渲染冲突、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时候还能起到介绍时代背景、增加生活气息、调剂戏剧空气、使得剧本色彩更浓厚。

情节核。

情节之母,他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

结构又称布局,是剧本的外部构成,即戏剧情节的构成和铺展的方式,就是一出戏怎么开始,怎么展开怎么结束。

三段:开始、中段、结尾(玩偶之家》四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雷雨》五段开端上升高潮下落结局集聚型结构《俄狄浦斯王》、《群鬼》、《玩偶之家》铺展型结构《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场面戏剧结构的最基本单位。

一出戏中正在独白对话或行动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就构成一个场面,有了变动就进入另一个场面。

必须场面舞台调度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手段。

舞台调度的对象是演员,重点是动作。

作用有:一是突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冲突的内涵,更好的刻画人物。

二是调动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和思考,提高接受效果。

戏剧艺术15讲复习资料全

戏剧艺术15讲复习资料全

戏剧艺术15讲复习资料——迟婧婧Q1.什么是悲喜剧?所谓的悲喜剧不是悲喜两种因素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介于悲剧喜剧之间的第三种体彩。

悲喜剧基本上仍然是喜剧,是喜剧的同类,一种带有深沉的悲剧感的喜剧,是传统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它有嘲讽,但不似传统幽默喜剧那样明快活泼,而是带上了感伤、晦涩、荒诞的色彩。

其类型有:抒情悲喜剧、黑色幽默悲喜剧、荒诞悲喜剧。

Q2.戏剧结构?又称布局,指剧本的外部构成,也就是戏剧情节构成与铺展的方式。

类型有:1.①三段法:开始、中段、结尾。

②四段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③五段法:开端、上升、高潮、下落、结局。

2.①集聚型:遵循“三一律”,把全部剧情集聚在演出所限制的时空内来表现。

②铺展型:时间大幅度的跳跃,地点频频更换,行动保持一致,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回顾。

③人像展览型:如《茶馆》④冰糖葫芦式:如《陈毅市长》⑤横断面式结构:如《上海屋檐下》。

Q3.“突转”与“发现”?“突转”与“发现”是戏剧中常用的创作技巧。

古希腊悲剧家曾广泛使用,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是其中的代表。

“发现”如果指的是对剧中人物相互关系真相的发现,指的是剧中人物对自己厄运的发现,那么它要同时引起剧情的“突转”,就需要在回溯的往事和现在发生的事之间,找到因果关系。

回溯往事引起“发现”,“突转”同时出现,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Q4.什么是社会问题剧?又称“问题剧”,专门揭露、批判社会问题。

19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的一种戏剧类型。

开始反驳时风,注重思想内涵,关注社会现实并善于提出问题开了风气之先。

其发展:开端(小仲马等在法国开始)——成熟(易卜生在挪威,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继续发展(萧伯纳在英国以独特的锋芒发展了问题剧。

)中国问题剧在20世纪曾高举“易卜生主义“旗帜,但是很快染上“萧伯纳病”并与政治剧合流,失去了现实主义戏剧精神。

Q5.什么是传奇剧?一类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并不介意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或思想内涵的凸显。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1 戏剧发生学原理:以戏剧“发生”研究的理论深度去寻找戏剧艺术的真实起源,以“起源”探索的历史眼光与扎实史料,来论证戏剧艺术的发生。

(模拟本能《—》观看《—》表演)2 戏剧的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3 戏剧本质特征:综合性4 戏剧的分类标准(依据):地域性(民族、国家)时代性演出媒介(某一种样式占主导)情节构成方式题材从创作主体追求目的创作手法矛盾冲突的性质和人物命运的结局和审美范畴(共九个)5 怎样理解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关系: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从相互碰撞、冲突到渐趋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戏剧家才从戏曲中继承了民族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舶来品”的话剧逐渐创造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戏剧。

对立与融合关系。

6 比较东方与西方戏剧变化:西方本也是诗、歌、舞合为一体,但后来就发生分化。

但中国古典戏剧则基本没有发生过这种分化,最大的一次变化是由“戏曲一元化”到“戏曲—话剧二元化”;中国古注重写意与表现,今注重写实与再现。

西方相反。

7 (了解)木偶戏与皮影戏:中国的傀儡戏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傀儡,即皮影戏;另一种为立体傀儡,即木偶戏。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木偶戏: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8 革命历史剧:反映20世纪发生的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历史的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辛亥革命后》)9 什么叫戏剧(无固定答案):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

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

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

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

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

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跋足的艺术。

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

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

"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

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

那么,对戏剧性的认识与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

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一刃是从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

今将两者的大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当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被“立”在舞台上时,这两者就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子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戏剧
读者
文学
研究成果

戏剧
讲座
艺术
艺术
理论 舞台
剧场
戏剧
参考书
名家
艺术
文化
现代
中国
内容摘要
《戏剧艺术十五讲》是在大学戏剧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上讲授戏 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既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视学科前沿的重要问题;既追求尽可能 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又保持着学术性、系统性的特征和语言风格。同时,作者尽力将古今中外戏剧艺术融为一体 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阐述,并将最新研究成果“糅”进质朴的叙述之中,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提 高戏剧审美以至戏剧创作的水平。
一东方戏剧的“古” 与“今”
三西方戏剧:走向 现代
【本讲思考 题】
【参考书】
一从早期的
1
“影戏”说起
2
二电视之“剧”
3 三影视对戏剧
的冲击与促进
4
【本讲思考题】
5
【参考书】
二校园戏剧与现代 中国
一戏剧教育与人的 全面发展
三在中外比较中看 戏剧教育
【本讲思考 题】
【参考书】
作者介绍
董健(1936年1月-2019年5月),山东寿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其长期从事中国现 当代文学与戏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2019年5月12日,董健在南京逝世。
精彩摘录

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

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第一篇:戏剧艺术原理----戏剧理论第一章戏剧的发生戏剧的源头:原始巫术仪式从巫术仪式中生发出来的原始戏剧就是戏剧的远源;而晚近的民间的以娱人为主的娱乐表演则构成了戏剧的近源。

第二章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古希腊罗马:三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希腊悲剧的典范”欧里庇得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喜剧之父”英国的文艺复兴戏剧在16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并达到高峰,开创了西方自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戏剧时代。

莎士比亚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各自的创作情况)悲剧家:高乃伊《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拉辛《昂德马克》《费德尔》喜剧家: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达尔杜弗》(《伪君子》)《吝啬鬼》(《悭吝人》)启蒙主义的戏剧最早产生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戏剧主要体现在拜伦和雪莱两大浪漫诗人的创作中在创作方面,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小仲马《茶花女》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著名的戏剧家:挪威的易普生。

易普生作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性人物,曾被誉为是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他甚至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俄国戏剧较早就形成了一种批判、讽刺现实的传统。

果戈理是世界著名的讽刺喜剧家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戏剧形态样式;艺术形态上与印度梵剧相接近,是写意形的戏剧样式,歌舞并重,以程式化的表演为舞台基本手段。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东方戏剧大多是合歌舞以演故事,而西方的戏剧却出现了以对话、动作为主的话剧形态、以舞蹈为主的舞剧形态以及以声腔音乐为主的歌剧形态。

第三章戏剧的形态与要素舞剧三种主要形态样式。

①总体性或高度综合性,即保持着歌、舞、诗三位一体、浑然不分的上古“总体艺术”的特色,而且有着很强的吸附功能,随时自如地把其他各种艺术因素融汇进自己的演出体制之中。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十五讲一、总纲1戏剧发生学原理:以戏剧“发生”研究的理论深度去寻找戏剧艺术的真实起源,以“起源”探索的历史眼光与扎实史料,来论证戏剧艺术的发生。

(模拟本能《—》观看《—》表演)2戏剧的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3戏剧本质特征:综合性4戏剧的分类标准(依据):地域性(民族、国家)时代性演出媒介(某一种样式占主导)情节构成方式题材从创作主体追求目的创作手法矛盾冲突的性质和人物命运的结局和审美范畴(共九个)5怎样理解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关系: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从相互碰撞、冲突到渐趋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戏剧家才从戏曲中继承了民族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舶来品”的话剧逐渐创造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戏剧。

对立与融合关系。

6比较东方与西方戏剧变化:西方本也是诗、歌、舞合为一体,但后来就发生分化。

但中国古典戏剧则基本没有发生过这种分化,最大的一次变化是由“戏曲一元化”到“戏曲—话剧二元化”;中国古注重写意与表现,今注重写实与再现。

西方相反。

7(了解)木偶戏与皮影戏:中国的傀儡戏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傀儡,即皮影戏;另一种为立体傀儡,即木偶戏。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木偶戏: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8革命历史剧:反映20世纪发生的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历史的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辛亥革命后》)9什么叫戏剧(无固定答案):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艺术十五讲》读后感【内容摘要】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戏剧学兴起已有一个世纪,但科学、完整的戏剧学论著却并不多见,近期出版的董健、马俊山的新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堪称国内首部全面论述戏剧这一综合艺术的科学、完整的戏剧学教程,但我以为只有明了了百年来戏剧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才能更好地认识该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戏剧艺术十五讲》内容全面、体例完整,通古今、融合中西,出学术、兼顾普及。

【关键词】戏剧戏剧学《戏剧艺术十五讲》价值意义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的戏剧艺术实践若从西方古希腊戏剧算起,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若将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原始表演艺术算作戏剧的起点的话,那么,世界戏剧史还将向前推一千多年,而人类对戏剧艺术的认识与研究几乎是与戏剧的发生与发展同步演进的,但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独立学科的戏剧学的诞生则是20世纪初的事,德国学者迈克斯·赫尔曼1902年发表用文献学的方法进行戏剧史研究的《剧场艺术论》被认为是真正奠定了戏剧学的基础。

戏剧学兴起已有一个世纪,但科学、完整的戏剧学论著却并不多见,近期出版的董健、马俊山的新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堪称国内首部全面论述戏剧这一综合艺术的科学、完整的戏剧学教程,但我以为只有明了了百年来戏剧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才能更好地认识该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戏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独立和体系化一方面是因为戏剧艺术发展到现代因其多种构成要素之间的消长、冲突导致的理论混乱和变革局面急需理论界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学理的探讨,另一方面则是戏剧艺术日益发展成熟并在人类社会生活(包括艺术教育)中取得重要地位和走向学科自觉的表现。

戏剧学兴起百年来,关于这一学科的研究著作并不少,但总体上看,这些著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出自西方学者之手以西方戏剧为研究对象的多,而出自东方学者之手将东西方戏剧都纳入研究视野的论著少;二是承袭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来的传统,以文学剧本为研究对象的多,科学、完整的戏剧学著作少;三是将构成戏剧的各要素如剧本、导演、演员、观众、剧场、舞台美术等分割开来研究的多,而将戏剧诸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少。

如戏剧学界广有影响的几部重要著作《论剧场艺术》(英国戈登·克雷著、1911)、《剧作法》(英国阿契尔著、1912)、《戏剧技巧》(美国贝克著、1919)、《西欧戏剧理论》(英国尼柯尔著、1931)、《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美国劳逊著、其中戏剧部分成书于1936年)等均出自英美学者之手,其中尼柯尔是侧重从悲、喜剧类型入手研究戏剧基本理论,阿契尔、贝克和劳逊则都是讲剧作原理和编剧技巧,以剧作为研究对象,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戈登·克雷则主要是论述导演和演员艺术,开了此后重导表演而轻文学的戏剧学研究的先河。

这种情形一方面显示着戏剧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戏剧学研究中的偏颇与缺失。

较早对戏剧这一综合艺术进行较完整的把握和论述的戏剧学论著是美国学者斯达克·扬的《论戏剧》(1927),晚近的重要论著则有美国布罗凯特的《世界戏剧艺术欣赏》(1969)和日本河竹登志夫的《戏剧概论》(1978)。

《论戏剧》因尚无中文译本出版,在国内的影响面有限,《世界戏剧艺术欣赏》虽然以世界戏剧史为主体,但著者注重从戏剧的综合性角度结合剧本和舞台来写史,加上第一部分的戏剧基本理论和末一部分分别从戏剧诸要素全面介绍美国现代剧场艺术,从而使该著作虽以“世界戏剧史”为副题,对戏剧的基本理论问题阐述尚嫌简略,但也基本具备了完整的戏剧学的框架。

《戏剧概论》则是日本学者不满于欧美戏剧学著作将东方戏剧排斥在视野之外的偏狭,力图将东西方戏剧置于同一范畴加以研究的戏剧学专著,著者认为戏剧的本质要素有四: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该书即紧扣戏剧的本质与四要素展开论述,另加世界戏剧史纲和日本戏剧史纲两部分。

世界百年戏剧学发展的情况大致如此,而中国国内的戏剧学研究就显得更加贫弱,1940年代初,张庚先生将其在延安鲁艺戏剧系的讲稿以《戏剧艺术引论》为题出版,可算是国内学者为建立科学、完整的戏剧学学科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此后半个多世纪,虽然在编剧理论、导表演艺术、戏剧美学以及戏剧史等领域不无有分量的论著出版,但这些著作一是大都只论及戏剧艺术中的某一要素,二是要么只论戏曲或者只谈话剧,以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戏剧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戏剧艺术的科学、完整的戏剧学著作却一直付之阙如。

董健先生指出:“将戏剧与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简单化、直线化,是科学的‘戏剧学’贫困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戏剧教育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一流综合大学里没有戏剧系,这使科学的‘戏剧学’失去了生长的基地。

”这是切合近百年中国社会与戏剧学发展的实际的,仅就后一原因来说,1985年,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曾向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学校长呼吁有条件的大学开办戏剧专业或开设戏剧课程,但20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听说北京大学有建立戏剧系的设想,但似乎并没有付诸行动,南京大学的戏剧学研究生教育已有深厚的基础和较大的规模,应该最有条件发展戏剧专业,据说也有建立戏剧系、发展本科教育的动议,但至今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半年前,笔者计划要在所在的学校开设一门戏剧学课程,却苦于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教材,只能将上文所提到的若干种不无偏颇的外国戏剧学论著列作参考。

这与泱泱戏剧大国的历史与现状实不相称,国内戏剧学研究的滞后由此可见一斑。

《戏剧艺术十五讲》作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既为大学戏剧教育提供了一种优秀而适用的教材,作为一部全面论述戏剧艺术的完整的戏剧学专著,也填补了中国戏剧学研究的空白,显示了当代戏剧学研究的新进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学的戏剧学的力作。

作为一部自成体系的戏剧学著作,《戏剧艺术十五讲》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内容全面、体例完整。

戏剧学是以戏剧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戏剧本身又是融合了文学、音乐、建筑、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并由演员在一定地点(剧场)直接表演给观众欣赏的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因此,就戏剧艺术本身来说,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兼具文学性和舞台性,文学性主要来自剧本(剧作家),舞台性则包括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含灯光、音响、化装)、剧场与观众等要素,只有把构成戏剧的诸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予以认识和把握,才能全面理解戏剧的实质,真正懂得什么是戏剧,这就是狭义的戏剧学研究的范围。

而戏剧与社会、与时代、与其他学科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戏剧还有它自身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因此,若将戏剧本身以及与戏剧有关的一切问题都纳入研究视野,那就是广义的戏剧学了,那就还包括戏剧史、戏剧人类学、戏剧社会学、戏剧哲学、戏剧心理学、戏剧形态学、戏剧文献学、戏剧教育学等。

一部戏剧学论著不可能穷尽广义的戏剧学中包罗万象的内容,一般的戏剧学专著只是就狭义的戏剧学而言的。

《戏剧艺术十五讲》在内容安排、体例设计上,吸收了以往戏剧学著作的优点而克服了其缺点,以十一讲的篇幅对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探讨,同时以四讲的篇幅对戏剧与影视、戏剧与教育以及中国与世界戏剧简史等虽属广义的戏剧学范围但与戏剧本身又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这既有助于拓宽读者的视野,也便于加深读者对戏剧艺术本身的认识与理解。

《戏剧艺术十五讲》以其内容的全面、系统,体例的科学、完整,论述的深入、细致,将戏剧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代表了国内戏剧学研究的新高度。

二、沟通古今、融合中西。

《戏剧艺术十五讲》区别于很多同类著作的特点除了体例的科学、系统、完备,另外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著者具有开放的心态、宏阔的视野,“打破‘中外之见’,超越一切文化上的‘藩篱’,敢于面对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戏剧文化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董健先生曾不只一次引述钱钟书先生的四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以此表明自己的学术信念与追求。

他认为,“人类在文化创造上相通之处多于相别之处,过于强调相别往往是一种文化封闭心态的表现。

”而百年来中国文化学术界却正是在强调中外的差别与对立的文化观念的指导下发展过来的,这大概也正是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缺少创造精神和永久普遍价值的原因所在。

打通古今、融会中西,摈弃学术研究的功利观念,关注人类精神文化的共同点、相通处,是董健先生的一贯主张。

他的戏剧学研究,走的正是这样的路子,体现在《戏剧艺术十五讲》中就是:第一,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戏剧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同一范畴加以研究探讨,着重考察人类戏剧文化的共同性、普遍性。

这样,无论论述戏剧的本质、悲剧与喜剧的特征,还是论述导表演艺术、舞台美术以及戏剧史与戏剧教育,著者都能从人类戏剧文化的共性着眼,脚踏东西戏剧文化之舟,目标指向人类戏剧艺术普遍规律的彼岸。

这样就不仅使著者对戏剧艺术基本原理的看法避免了因视野的狭窄而带来的偏颇与片面,而且使很多论点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意识和普遍的理论价值。

如著作第一讲中对戏剧的文化意义的阐释,就从“人”出发,以“人”为归宿,从戏剧给人娱乐与审美的享受,戏剧使人产生一种基于人性的“美”的“共鸣”并实现人在情感领域里的沟通、平等与和谐,戏剧满足人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戏剧有利于人自由独立的健康个性的发展与社会民主的形成等四个方面论述戏剧艺术如何扩大和优化了人的生活空间,丰富和诗化了人的生活内容。

这就一反对戏剧功能的实用主义和政治功利化认识,而深刻地揭示出戏剧的更普遍的文化意义,给人更多的教益和启迪。

第二,在对具体问题的论述中,拆除话剧与戏曲之间人为的阻隔,以“话剧—戏曲二元”结构的眼光审视戏剧的生态状况,一方面将话剧与戏曲纳入戏剧艺术这同一的范畴探寻其共同的普遍的规律,另一方面并不抹杀话剧和戏曲作为两类剧种在戏剧观念和艺术价值体系上的根本差别。

如书中论及戏剧的本质特征时,同时将中国古代戏曲《西厢记》和西方现代话剧《玩偶之家》作为典型例证列举,谈悲剧时将《奥狄浦斯王》、《奥瑟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推销员之死》与《窦娥冤》、《赵氏孤儿》、《雷雨》并列,谈喜剧则以西方话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暴风雨》、《达尔蒂夫》和中国戏曲《救风尘》、《望江亭》、《西厢记》为例,而论演员和表演艺术时则在指出“人”既是表演的对象又是表演的工具这一共同的前提下,分析话剧和戏曲两类戏剧艺术在表演上的根本区别:话剧演员摹仿生活、京剧(戏曲)演员模仿程式,话剧求真而戏曲求美。

此外,在谈舞台美术等内容时也有同样精彩的分析。

这样以中外戏剧为研究对象的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比较研究,也使该著作客观上具有了比较戏剧学的价值。

三、突出学术、兼顾普及。

《戏剧艺术十五讲》是以大学通识课教材的形式出版的,它的体系的科学、完整,论述的深入浅出,语言的简明、晓畅和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普及性,使它具备了一部优秀教材的主要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