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毒灭菌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酚类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
二、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酚类—石炭酸、来苏、洗必泰等 醇类---乙醇(70~75%)、异丙醇。 重金属盐类---硝酸银、汞 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过氧乙酸、
碘酒、漂白粉、次氯酸等。 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杜灭芬 烷化剂---甲醛、还氧乙烷、戊二醛等。 染料---龙胆紫 酸碱类---醋酸
活动停止。
低温可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减慢,影响细菌
的生长。
冷冻真空干燥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酸碱类、醛类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
损伤菌细胞膜,降低菌细胞的表面张力并增 加其通透性,胞外液体内渗,致使细胞破裂。
微波:波长为1mm到1m左右的电磁波,可穿透 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不能 穿透金属表面。 检验室用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 的食品用具、药杯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三)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 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的目的。
抽气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燥可使菌体内的水分逸出,使细菌生命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处理对象
一级 二级 三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 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 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我国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 对实验室的分级管理,实验室感染的控 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 程度,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 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 灭的微生物。。
(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1.物理消毒法
①紫外线照射(1.5W/m3,1h)最常用; ②滤过除菌:空气通过孔径小于0.2 μm的高效 过滤装置以除去细菌和带菌尘埃。
2.化学消毒法
包括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①过氧乙酸喷雾、 熏蒸;②过氧化氢喷雾;③二氧化氯溶液喷洒; ④中草药点燃烟熏。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用肥皂和流动水经常并正确洗手。
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毒剂消毒。
(四)黏膜的消毒 (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七)饮水的消毒 (八)环境的消毒
第四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二、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三、温度 四、酸碱度 五、有机物
无菌:无活菌存在。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蛋白质变性;核酸断裂。
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 温度下,前者比后者的效力大。
*湿热中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
干热灭菌 干热的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
和大分子变性。
1.焚烧法: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 菌方法。 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2.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 适用于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法:将物品置干烤箱内,加热至160~170℃ ,2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wk.baidu.com语
灭菌: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并不一定 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 物。 消毒剂----用于消毒的药品。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 的过程。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 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 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 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 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 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biosafety)是生物技术安全 (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狭义地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 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广义地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 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 或潜在风险。
第三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一)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
(二)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用消毒即可。
(三)低危器械物品
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 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即可。
(四)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
(二)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杀菌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其中以265~266nm最强。 杀菌机制:形成T T,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杀菌作用特点:穿透力弱,表面消毒。 适用范围: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 的空气消毒,或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 γ射线等。 杀菌机制:产生游离基,破坏DNA。 应用范围: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食品。
4.红外线: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灭菌。1~10m波长的热 效应最强。适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湿热灭菌 1.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 微生物或特 定的微生物,而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 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61.1~62.8℃ ,30min; 71.7 ℃ ,15~30s 用于牛乳制品、酒类等的消毒。 2.煮沸法: 100 ℃ 水浴,30min。食具、刀剪等消毒。 3.流动蒸气消毒法: 100 ℃ 汽浴,30min。 4.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 ℃ 汽浴,30min/次。 5.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 ℃ 汽浴(103.4kPa),15~20min。 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 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