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分析
使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范
14 使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范马春生301900天津市蓟县卫生学校阿司匹林用于临床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发现它有很多新用途,临床使用更为广泛。
随着较大剂量和长疗程的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国内外文献屡有报道。
不良反应的类型(1)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对消化道有刺激性,用量较大时(抗风湿治疗),易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
若每日服用3~6g,约有70%患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失血量2~6m l/日)。
胃镜检查40%服用者有散在性胃黏膜溃疡、水肿和出血性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溃疡和出血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水杨酸离子被胃黏膜吸收,产生局部刺激作用;②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及降低血小板凝集;③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硫糖蛋白,减少了保护胃壁的黏液形成,使胃黏膜失去屏障,引起氢离子逆向弥散增加,在胃酸、胃蛋白酶及细菌的共同作用下引起溃疡;④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由于前列腺素E 和A 有抑制胃液分泌和增强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当合成受抑制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缺血,因而加重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害。
(2)血凝障碍:小剂量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能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出血。
利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脉和脑血栓疾病,但大剂量应用则可增加出血倾向。
因此,对于术前病人、行经期妇女、妊娠末期、严重肝损害、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出血疾病患者应慎用和不用。
(3)水杨酸反应: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引起恶心呕吐、耳鸣、重听、眩晕、视力减退等所谓水杨酸反应,一旦出现上述反应应立即停药。
过敏反应:①局部反应。
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使病人发生窒息。
②全身反应。
如诱发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特别是有鼻息肉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哮喘,有哮喘过敏史病人应忌用。
(4)肝肾损害:肝脏损害作用与水杨酸的血药浓度是平行关系,而以25mg/100m l 为损肝阈值。
阿司匹林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日后如何规避风险
阿司匹林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日后如何规避风险摘要:近几年来,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事件的热度较高。
阿司匹林被誉为最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又称“乙酰水杨酸”。
是一种有效的解热镇痛剂,是急性风湿热时首选药。
在小儿使用时的副作用较大。
它对胃的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溃疡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且已被认为可加重哮喘的症状,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剂量过大可产生水杨酸中毒综合征,其特征是换气过度、神态不清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给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感染的小儿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征的危险,以肝脏和脑功能失调为特征,自八十年代初期第一例报道Reye综合征与阿司匹林的使用有关后,已不再作为儿童退热的常规用药,而同时Reye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大大降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可能排除流感的可能性,因此不主张应用该药。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还有凝血障碍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下面我会对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日后应用的注意事项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适用人群;药理作用一、关于阿司匹林的介绍首先,阿司匹林是临床中的常用药物 , 具有解热、抗炎、镇痛的效果 , 也有显著的抗血小板集聚作用 , 适合应用在多种类型的疾病治疗中 , 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药学价值明显。
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 在临床中有着抗血小板、解热、抗炎、镇痛的效果 , 属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级推荐药物 , 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首选药物。
从药理作用来看 , 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酶抑制剂 , 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酶 , 阻止血小板合成。
但在临床用药时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必须要高度重视。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 , 避免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 , 对于卒中、心肌梗死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司匹林 , 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抗凝治疗方式。
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58例病例分析
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58例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由于使用阿司匹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8例,统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以及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等。
有14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有7例患者累及血液系统,有9例患者累及神经系统,有7例患者累及消化系统,有8例患者累及泌尿系统,有13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1]。
结论:使用阿司匹林应规范用药标准,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过敏史,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泌尿系统;过敏反应【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84-02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由于使用阿司匹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8例,纳入标准:1周内服用过阿司匹林;均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2 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药物使用情况等。
统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以及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男女比例经由n(%)表示,数据经由卡方χ2比较,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及性别情况根据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情况看,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共占到65.51%,根据不良反应患者性别情况看,男性所占比例为51.72%,和女性的48.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2 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等。
2.2.1过敏反应有14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占24.14%。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的分析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后所致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果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1例出现过敏反应,6例出现水杨酸反应,5例出现瑞士综台征,2例出现肝损害。
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未出现严重躯体损害及死亡病例。
结论临床使用阿斯品林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症,确保用药正确、剂量合理,避免长时间应用,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阿司匹林又称为乙酰水杨酸,诞生于1899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发热、感冒、头痛、肢体痛、牙痛等,而随着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故而又将本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之中,且其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目前存在明显的误区,即“阿司匹林十分安全、可长期应用”,进而导致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后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应正确面对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临床中规范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才可有效避免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2]。
本文即对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41例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2~74岁,平均(48.7±4.3)岁。
治疗疾病:发热、感冒12例,头痛5例,牙痛3例,关节炎、关节痛7例,冠心病9例,风湿热5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观察用药方法和剂量、不良反应种类及表现、转归预后等情况。
2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其中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比41.46%;11例出现过敏反应,占比26.83%;6例出现水杨酸反应,占比14.63%;5例出现瑞士综台征,占比12.20%;2例出现肝损害,占比4.88%。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虽说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药物,但是如果不正确服用的话一样会出现不良反应,首先表现的胃肠道方面,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其次是过敏反应,身上出现皮疹等;还有的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头痛、眩晕、耳鸣等,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视力减退现象。
★1 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吐。
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
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
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
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
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
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
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1.胃肠道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可以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胃黏膜内产生的前列腺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饭后服用:可以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使用缓释剂型:缓释剂型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配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2.凝血功能障碍: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液凝固的能力。
这一特性使得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非常有效,但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控制用量:使用阿司匹林时,要控制用量在医生或药剂师建议范围内,并遵守使用时程。
-停药时间: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可能导致出血的操作,应在手术前适当的时间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具体停药时间取决于药物的作用时间及自身凝血功能。
-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出血不停或其他异常的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使用了阿司匹林。
3.过敏反应:一些人对阿司匹林存在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眼部水肿等。
在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并及时就医。
对于已知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建议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选择其他药物代替。
4.嗜酸性白细胞综合症:长期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白细胞综合症。
该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皮疹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5.耳鸣和听力损失: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耳鸣和听力损失。
这可能是因为阿司匹林对耳蜗中的毛细胞有损害作用。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同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总结来说,阿司匹林虽然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长期高剂量使用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中。
阿斯匹林副作用
阿斯匹林副作用阿斯匹林,也就是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
它可以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退烧和抗炎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然而,尽管阿斯匹林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我们注意和避免。
阿斯匹林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胃部不适。
乙酰水杨酸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胃痛、消化不良、溃疡等问题。
因此,如果你有胃溃疡或敏感的胃部,最好避免使用阿斯匹林。
另外,乙酰水杨酸还可以影响血小板的功能,从而导致出血问题。
如果你正在接受手术或有出血倾向,应该避免使用阿斯匹林。
除了胃部问题和出血倾向,阿斯匹林还可能引发哮喘。
有些人可能对乙酰水杨酸过敏,导致呼吸道症状加重、喘息和肺炎等问题。
因此,如果你有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最好在使用阿斯匹林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另外,乙酰水杨酸还有一些少见但可能严重的副作用。
例如,长期大量使用阿斯匹林可能会导致肾脏损伤和肾衰竭。
此外,阿斯匹林还可能导致可逆性听力损失,尤其是在年长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所以,如果你有肾脏问题或听力损失的风险,最好避免滥用阿斯匹林。
除了这些明显的副作用,还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需要注意。
例如,使用阿斯匹林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此外,乙酰水杨酸还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降低其疗效。
因此,在使用阿斯匹林之前,最好告诉医生你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阿斯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胃部不适、出血倾向、哮喘、肾脏损伤和听力损失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
此外,阿斯匹林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我们在使用阿斯匹林前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在必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使用该药物。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和发烧,以及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尽管阿司匹林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我们关注。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并提供一些用药的建议,以确保我们的用药安全。
1.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可以引起胃肠道不适,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和溃疡等。
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增加了黏膜腐蚀的风险。
为了减轻这些不适,我们可以在饭后或与食物一起服用阿司匹林,以减缓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此外,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
2. 出血风险增加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然而,这也使得阿司匹林使用者出血风险增加。
如果您正在接受某种手术或有其他出血风险的情况(如消化道溃疡),请务必告诉医生您正在使用阿司匹林。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与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进一步增加。
3.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您对阿司匹林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帮助。
4. 儿童和青少年发生雷氏综合症的风险阿司匹林使用与儿童和青少年患雷氏综合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雷氏综合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可导致脑肝病变和死亡。
因此,不建议给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在发烧期间。
尽管阿司匹林有一些副作用,但在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下,它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我们的用药安全:1. 请务必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或使用时间。
2.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告知医生您的药物过敏史和当前用药情况,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3. 如果出现严重的胃痛、胃出血或其他胃肠道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4.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请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在发烧期间。
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二、临床应用
鱼腥草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1、呼吸道感染:鱼腥草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具有 明显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尿路感染:鱼腥草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帮助排尿,减轻尿频、尿急等症 状。
3、皮肤病:鱼腥草外用可以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参考内容二
一、药理作用
鱼腥草,也被称为蕺菜,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的活性 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使得鱼腥草具有显著的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及抗菌等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2、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虽然这种风险相 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3、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 者的病情。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三、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1、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 不良反应。
1、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 癌症发病率。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 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2、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 生率降低25%。
参考内容
阿司匹林: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 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 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 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本次演示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 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一、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退热、消炎等多种功效。
然而,阿司匹林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出血等。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由于阿司匹林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影响胃肠道黏膜保护屏障的形成,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降低等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消化性溃疡等。
2. 出血由于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合成,从而增加出血风险。
主要表现为皮下淤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
3.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哮喘等。
三、防治措施1. 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式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用药方式有关。
一般来说,剂量越小、用药方式越科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遵循医嘱,按照规定剂量和用药方式使用。
2. 配合其他药物使用为了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例如,可以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3. 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也是防治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4. 定期检查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例如,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依从性等指标。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例如,在出现胃肠道反应时,可以选择口服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
四、结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也存在着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需要注意剂量、用药方式、饮食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定期检查身体指标,及时就医。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阿司匹林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强的镇痛、解热、抗炎、抗血栓作用。
以下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近年发现阿司匹林还具有不少新用途,由于治疗作用的增加,临床应用也随之增多,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大多临床医师只考虑该药的治疗作用,而对其不良反应不够重视。
本文通过对阿司匹林常见的和近几年来报道的特殊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以此能引起临床对其不良反应的重视,仅为临床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pirin),1898年上市以来广泛用于临床,到目前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另外,可用于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力,治疗胆道蛔虫病,防治腹泻,减少白内障的发生率,防止早产等作用。
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药物药用范围越大,使用就会越平凡,不良反应就会越来越多,也往往会被忽视。
本文将近年来阿司匹林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信息供参考。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检索近年来医药期刊报道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全面查阅原始文献资料,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服用阿司匹林的五种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服用阿司匹林的五种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1.胃肠反应:本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上腹不适,发生率
3%~9%,一般与饮食同服或饭后服,或改为肠溶片,亦可合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可减轻上述反应。
服药时应注意观察大便颜色有无变黑,必要时应检查大便潜血试验及定期做胃镜检查。
若已证实有胃溃疡活动者,应即刻停用阿司匹林,并对症治疗。
2.血液系统反应:长期服用本药可使凝血酶原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
偶见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因此,初始用药一个月内复查一次凝血酶原,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及血小板,若正常,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上述检验。
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可逆性耳聋、听力下降、头晕、头痛。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有密切关系,剂量过大时,可致肾乳头坏死及肾衰竭,应注意定
期(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肝肾功能及尿常规。
5.过敏反应:常见的有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反应可致休克,发生率约
为%。
一旦发现,立即停药,并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地塞米松等脱敏。
凡有特异质及有该类药物过敏史者,一律禁用该药。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然而,长期或滥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1. 胃肠道问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酸分泌。
长期大量用药或超过建议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阿司匹林及类似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有哮喘和鼻窦炎症状的人患过敏性鼻炎时,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造成出血风险的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用药剂量只需低剂量,但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使用也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肝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中。
5. 儿童使用风险:阿司匹林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Reye综合症相关。
Reye综合症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并在儿童发烧时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
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以上只是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具体情况还需依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用药剂量和疾病风险来评估。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一款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药,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恶性肿瘤,可谓一款“神药”啊,可是你对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①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② 较大剂量时(抗风湿治疗)引起胃溃疡和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者症状加重。
其发生机制实:a、直接刺激胃粘膜;b、抑制胃壁组织环加氧酶,较少PGE2的生成,胃壁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c、血浓度高则刺激延髓催吐化学中枢,致恶心和呕吐。
防治办法:可改为餐后服药;同服止酸剂;③ 合用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可减轻溃疡发生率;④ 胃十二肠溃疡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加重出血倾向发生机制: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环加氧酶,血小板合成TXA2的能力需要等到新生血小板补充,需7~8天,血小板凝集受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倾向。
防治办法:①维生素K可以预防;②严重肝病、出血倾向、产妇、孕妇禁用;③手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
3、水杨酸反应/水杨酸过量或中毒临床表现:阿司匹林用量大于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深大呼吸、酸碱平衡失衡、脱水、高热,甚至精神错乱。
处理方法:①立即停用阿司匹林;②静脉滴注NaHCO3碱化尿液。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临床表现:①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②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诱发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③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征。
发生机制:不是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是PG合成受阻后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增多,诱发哮喘。
诱发哮喘的治疗:a、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b、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c、肾上腺治疗阿司匹林哮喘无效。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汇报人:日期:•阿司匹林概述•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影响因素与风险评估目录•预防与应对措施建议•临床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01阿司匹林概述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化学结构常用剂型生产与销售阿司匹林有多种剂型,如口服片、胶囊、注射剂等。
阿司匹林在世界各地广泛生产与销售,价格相对低廉。
030201药物简介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药理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抗凝药物等。
药物相互作用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范围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和疼痛。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阿司匹林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预防心血管疾病其他应用02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阿司匹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总结词这些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常在服药后几天内出现。
它们通常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来缓解。
详细描述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
这些反应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有过敏史的人应特别小心。
过敏反应详细描述总结词肝损害长期或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肝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详细描述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如果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阿司匹林可能对肾脏产生损害,包括肾小管损伤、肾衰竭等。
总结词肾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如果有任何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详细描述肾损害03影响因素与风险评估年龄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存在差异。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方法:搜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阿司匹林所致不良反应67例,总结性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
结果:年龄≤20岁、41-60、≥60岁男性发生率明显较高,有既往过敏史者发生率明显较高,发热感冒用药发生率较高,合并用药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高,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差异显著。
结论: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时,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推进安全、合理用药。
标签: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属于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是临床治疗头痛、关节痛、感冒、牙痛及发热的常用药,大剂量用于治疗抗风湿抗炎,小剂量用于预防短暂性缺血卒中及心脑血管病。
近年来,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深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关注。
现搜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阿司匹林所致不良反应67例,总结性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阿司匹林所致不良反应67例,女患者和男患者分别是29例、38例,年龄均为(40.36±7.48)岁,最大者82岁,最小者15岁。
67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原因、药物类型、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既往过敏史、不良反应表现等。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基本资料2.1.1 年龄本组14例年龄≤20岁,所占比例20.90%;8例年龄21-40岁,所占比例11.94%;22例年龄41-60岁,所占比例32.84%;23例年龄≥60岁,所占比例34.33%。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标签: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防治措施为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许多中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d)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随着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常见。
如何防治这些不良反应,笔者总结了服用该药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将该药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1 主要不良反应1.1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对胃黏膜的损害,其损害机制可分为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种情况。
1.1.1局部作用口服阿司匹林后,药物直接接触胃黏膜,不仅可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层完整性丧失还能分解粘液层,因此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这一方面为胃酸、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侵蚀打开了通道,另一方面促进H+逆扩散,很快使胃黏膜出现瘀斑、浅表糜烂。
这些病灶可发生隐性出血,一般不会出现显性大出血。
1.1.2系统作用阿司匹林进入体循环后,由于其对环氧化酶(COX),特别是环氧化酶-1(COX-1)的抑制,减少了胃黏膜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黏膜保护因素的损失;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增加脂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了具有收缩作用的白三烯,其中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均影响对胃黏膜的血流。
以上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不良作用使细胞修复能力受损,溃疡边缘的细胞再生受阻,延迟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因此患者易发生胃出血、穿孔等溃疡病的发生。
1.2低剂量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也可导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发生率较小,报道很少。
2防治措施2.1服用适宜的剂量每天服用小剂量(75~3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此法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
每天服用中等剂量(500~30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常用此法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牙痛等病症。
每天服用大剂量(超过40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消炎及抗风湿的作用。
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62 例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2:08:03.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刘小芳[导读] 目的对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ADR)总结与分析刘小芳宣城市人民医院安徽宣城 242000【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ADR)总结与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用药。
方法文中针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ADR进行报告与分析。
结果在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发生不良反应的62例患者中女性占比46.77%,男性占53.23%,以71~9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高,占45.16%,同时高于51~70、30~50、18~29年龄段,分别是27.42%、17.74%、9.68%;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常以上消化道出血、腹痛、大便隐血为主。
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阿司匹林肠溶片所引起ADR,尤其是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阿司匹林是广泛用于临床的解热镇痛药,已有百年历史,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心脏病、心绞痛、脑血栓、心肺梗塞等也具有较好预防作用[1]。
但是长期使用可导致胃粘膜损伤,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
随着阿司匹林广泛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加。
文章现就临床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就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不良反应进行报告。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收治6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致ADR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
纳入标准:①均在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出现不良反应;②一般资料齐全;③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患有重大功能脏器衰竭;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具有认知功能障碍。
其中男性共占53.23%(33/62),女性占46.77%(29/62)。
1.2 方法将纳入患者性别、年龄、药物使用类型、不良反应及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引言阿司匹林(aspirin),也被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
虽然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详细探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读者对该药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不良反应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不同类型,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常见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两大类。
常见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是指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2.凝血问题: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液的凝结。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的风险。
3.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阿司匹林过敏,表现为荨麻疹、呼吸困难和面部肿胀等症状。
4.肝肾损伤:大剂量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
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指的是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的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胃肠溃疡和出血:长期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和出血,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引发出血性休克。
2.偏头痛型中枢性胸痛(Reye综合征):Reye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多见于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该病的特征是在发生病毒感染后使用阿司匹林,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受损。
3.呼吸系统反应:少数人使用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哮喘和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反应。
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胃肠道反应的防治•尽量在饭后使用阿司匹林,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对于有胃肠道问题的人群。
•如有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出现,可尝试减少阿司匹林的剂量或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凝血问题的防治•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以监测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简述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止痛、退烧和抗血栓等治疗。
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并且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这些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过敏反应和出血等。
一些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肝损害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而且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和哮喘等。
出血是一个严重的不良反应,经常导致严重的出血和甚至死亡。
为了防止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注意剂量。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必须遵守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调整剂量。
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2. 勿要肝损害的病人使用。
对于肝损害的病人,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3. 避免混用。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不要与阿司匹林混用。
4. 注意饮食。
如果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胃肠道不适,应注意饮食。
应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或辛辣的食物。
5. 注意休息。
当感到疲劳时,应及时休息,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用药。
6. 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因此,了解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分析
韩芳红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 昌邑 261300)
摘要: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但我院不良反应检测报告站收集到三例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此反应此前未有报道,我院进行了分析验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防范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机体伤害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口腔溃疡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10.002
Aspirin in three cases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Han Fanghong
Abstract: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aspirin for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but our adverse reaction test reports collected in three pa-tients with oral ulcer adverse reactions occur,the reaction had no reports,our hospital was analyzed to verify,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drug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the body to prevent damage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s:Oral ulcer Aspirin Adverse reaction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10-0002-01
我院2016年度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站,共收集各类药品不良反应240例,其中阿司匹林不良反应16例,占全部不良反应报告的6.67%,大部分病例显示不良反应为胃部不适,疼痛,烧心。
但在16例报告中有3例报告显示,患者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上腹部不适,胃部疼痛,口腔溃疡。
患者年龄分别为46岁,48岁,52岁,皆为男性,心脏支架术后常规口服抗凝药物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mg,每日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300mg,每日一次,一月后减为100mg,每日一次。
患者当中服用时间最长十个月,最短六个月。
在上述药物的服用时间内患者同时使用的药物还有依那普利片,美托洛尔片,辅酶Q10胶囊等。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1],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的分类有多种方法,通常按照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中类型:A型和B型。
A型(量变型异常)和B型(质变型异常):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该不良反应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导致,通常和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有关,可以预测,虽然发生率高但是死亡率低。
B型药物不良反应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不相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难以预测,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发生后的死亡率较高。
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可分为药物异常性不良反应和病人异常性不良反应两种,前者包括药物有效成分、分解产物,以及药物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赋形剂和杂质等所引起的异常作用;后者主要与病人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等。
此外,药物的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也属于B型药物不良反应。
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与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
它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没有关联的异常反应,一般和临床应用药物的剂量无关联,难于预测,虽然发生率低(据国外数据,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0~25%)[3]但是死亡率高。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临床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以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2]。
其次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综合症等。
在已知的不良反应中没有关于口腔溃疡的叙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也并未发现阿司匹林有导致口腔溃疡的报道[4]。
因此,针对临床科室提报的关于阿司匹林导致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报告,我们进行了讨论分析。
首先,排除服用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期间同时使用的药物导致口腔溃疡的可能性。
依那普利现有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为:①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眩晕、头痛、疲乏、咳嗽,均轻微、短暂。
②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肌肉痉挛、恶心、乏力、直立性不适、阳萎、腹泻。
③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昏厥、直立性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呕吐、消化不良、口干、便秘、失眠、神经过敏,感觉异常;皮疹、瘙痒;罕有神经血管性水肿,如发生在喉部则可以致命,血管性水肿出现应即停用本品,并迅速加以处理,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注射液0.3-0.5ml。
由此可知依那普利并没有导致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
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也未发现依那普利有关于导致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的相关记载。
[5]
美托洛尔说明书中表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通常与临床用药剂量有关。
常见(>1/100)一般副作用:疲劳,头痛,头晕。
循环系统:肢端发冷,心动过缓,心悸。
胃肠系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
少见一般副作用:胸痛,体重增加。
循环系统:心力衰竭暂时恶化。
神经系统:睡眠障碍,感觉异常。
呼吸系统:气急,支气管哮喘或有气喘症状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
罕见(<1/1000)一般副作用:多汗,脱发,味觉改变,可逆性性功能异常。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
循环系统: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律失常,水肿,晕厥。
神经系统:梦魇,抑郁,记忆力损害,精神错乱,神经质,焦虑,幻觉。
皮肤:皮肤过敏反应,银屑病加重,光过敏。
肝:转氨酶升高。
眼:视觉损害,眼干和/或眼刺激。
耳:耳鸣。
偶有关节痛、肝炎、肌肉疼痛性痉挛、口干、结膜炎样症状、鼻炎和注意力损害以及在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坏疽的病例报道。
可知美托洛尔在已知的不良反应中没有导致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
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也未发现有美托洛尔关于导致口腔溃疡不良反应的相关论述。
[6]
同时,在最大限度不影响治疗及患者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请使用辅酶Q10胶囊的患者暂时停用该药,两周后并未发现口腔溃疡好转。
由此可以推断,辅酶Q10不是导致该患者口腔溃疡的原因。
在基本排除患者同时使用的药物可发生导致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严谨的评估,在确认患者可以仅服用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就可以稳定病情的状况下,谨慎停掉了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一周后有一位患者的口腔溃疡得到痊愈,两周后其余两位患者的口腔溃疡也痊愈。
由于停药后,46岁男性患者自感身体不适,自主重新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一周后重新出现胃肠道反应,因上腹部不适,胃部疼痛,口腔溃疡,前来医院就诊咨询。
接诊医师经过再次评估患者病情,认为可以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加服瑞舒伐他汀片。
遂为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停药一周后,该患者口腔溃疡痊愈。
分析:阿司匹林无论说明书还是相关文献中都未发现有可导致口腔溃疡不良反应的相关记录。
但是三位患者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的机体反应验证了患者的口腔溃疡是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引起。
而我们对于引起此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在口腔并不崩解,也不会停留较长时间,不存在酸性过强导致溃疡的条件,故而推测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导致。
由于有患者在心脏支架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出现口腔溃疡不良反应,因此我院临床药学室提示各相关临床科室关注该类患者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机体伤害。
结论:综上所述,经过讨论分析,实践验证,我院三位心脏支架术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后发生口腔溃疡,停药后口腔溃疡能够愈合,可以认为跟服用该药物有极高的相关性,可以认定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程经华药物不良反应是如何分类的?其发生率有多少?[期刊论文]《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2(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 王永铭,宋涛能,王锦平.国内外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述评(上)[期刊论文]《新药与临床》1984(3)
[4] 马慧芬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6(04)
[5] 刘福颂,孙大宏,李成建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776-3777
[6] 徐珊珊,范丽芳,金小辉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9,21(2):146-147
2健康之路 2016年10月 第15卷 第10期 Health way October 2016 Volume 15 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