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nki_二语隐喻能力与词汇认知系统的构建_杨娜

合集下载

认知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

认知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

认知隐喻能力与二语习得人一生中,不断地从自己的语言中学习,不断积累认知能力。

将语言作为想象力的载体,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释和沟通,从而深入探索和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

隐喻理论提出,认知发展和语言学习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一理论也可以应用到二语习得领域,解释一种语言如何通过隐喻句式来传递认知技能。

隐喻在每种语言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概念,它通常指代表现在、未来或不存在的事物,以及非实际的概念。

隐喻句则是带有隐喻特征的句子,它可以在文学作品、歌曲、诗歌等文学形式中找到,并且这些隐喻句的形式也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而不同。

隐喻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从一种语言中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知识。

隐喻大大增强了语言能力,使的学习者可以用一种特定的语言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加强他们的二语习得。

隐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另一种语言中不常被使用的词汇,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

在学习二语时,隐喻能力的发挥也可以帮助学习者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最佳效果。

当学习者对于另一种语言的一些特定概念有所理解时,这样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理解另一种语言中隐含及隐喻的意义,从而更完整地掌握本地语言。

二语习得中认知隐喻能力的重要性也可以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趣味化的比喻,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词汇,比如用“当鱼儿在水中游动,就像孩子在学校学习,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来演示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此外,隐喻也是提升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在学习二语时,教师可以运用隐喻故事、比喻言语和模型来展示某一事物的具体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知识。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隐喻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获得最优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通过有效运用趣味化的隐喻,也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新语言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二语。

自主学习环境下二语“隐喻能力”的界定问题

自主学习环境下二语“隐喻能力”的界定问题

作者: 马阿婷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哈尔滨150025
出版物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页码: 111-1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自主学习 二语 隐喻能力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

隐喻能力研究已成为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焦点之一。

本文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下隐喻能力的认知发展,以及形成隐喻能力个体的差异,诸如词汇知识和文化等诸多影响因素。

通过隐喻能力和英语成绩两者之间的数据分析,探讨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关系。

Fcnki_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与发展_谢谜

Fcnki_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与发展_谢谜

。 在 这一 阶段 , 词条 中只包 括形 式 信 息 读 音 和 拼写 , 词 条 中的词 目是 空 缺 的 。 此 外 , 也 可 能包 括一个 把 注意 力指 向母 语 翻译对 应词 的指示 器 , 它 的作用 在 于把 二语 词 汇 与 其母 语 对 应词 联 系起来 。 第二 阶段 是母语 词 目中介 阶段 。 随着 学 习者 二
秒 内写 出头 个高频词 。
的刺 激 词 是 笔 者 从 《新
之所 以从 该 教材 中选词 , 是 因为参加 本研 究 的初级 英语 组受 试正 处 于一年 级 结束 阶段 , 而 该教 材 中的词 汇是 学 生在此 之前 应该 掌 握 的 , 因此 初 级组 受 试 应 认识 所 有 的词 。 该 词 表 充分 考 虑 了词 性 问题 , 在 个刺 激词 中 , 名词 、 动词 、 形 容 词各 个 , 任意 排 列 。 词 表 为词表 的母
各类 反应 类型 的 比例
聚 合反 应 … 组 合反 应
初 级英语 组 高 级英语 组 从表

语音 反应
意 义反 应对 母 语 词 汇 的 反应 差 别 不 大 , 有 意 义 联 系 的反 应 均 占绝 对 优
势 , 只有很 小一 部 分属 于语音 反应 。 这表 明母 语词 汇 的联 想 反 应 几乎 均 与 刺激 词 存 在 着 语 义 关联 。正如 所说 , 在 词汇 联 想 中 “说 本 族 语 的人 经 常在 原 始 词 的语 义 场 中选 择 词语 项 目 ” 。 本实 验 的结果 进一 步证 明 了母 语 心理 词 汇 中语 义联 系 的主导 地位 。 二语 心理 词汇 的性 质 对 于词 表 英语 , 初 级英语 组 的反应 类 型 中 , 语 音 的反 应 比例 高 达 , 远 远 高 于处

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

On Cultivating L2 Learner's Metaphoric
Competence
作者: 熊锟
作者机构: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人文科学系,广东深圳518008
出版物刊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8-101页
主题词: 二语学习者 隐喻 隐喻能力 培养
摘要:隐喻的使用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不仅丰富语言表达方式,而且也有利于创新思维、有助于语言习得。

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二语学习中隐喻语言的使用及隐喻能力的培养应该也有必要作为二语学习的目标。

隐喻能力是人们创造力进发的诱导因素,关注学习者隐喻的使用就是在关注他的创造潜力。

在二语教学中,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广泛阅读含有丰富隐喻表达的语言材料,进行含有隐喻表达的语言练习,以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S M 205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培养严月霞(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摘 要:随着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格范围转向认知语言学范围,隐喻能力被提升至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并称的三大语言核心能力,但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发展却不尽人意。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特点,故此文拟从处理信息的三个阶段即注意、记忆和重构着眼,结合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以期对外语学习中隐喻能力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隐喻;隐喻能力;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信息处理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05-2一、引言 (一)隐喻 隐喻作为修辞格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比”就是比喻,其中就包括隐喻,在西方,最早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给隐喻下的定义是“Metaphor is the application to one thing of a name belonging to another thing.”。

隐喻是建立在两个事物的基本对比上,有相似性,又有相异之处。

但纵观中西方对隐喻的传统研究,都是将其置于语言修辞范围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提出人类思想和行为的隐喻性的概念和隐喻研究中著名的“互动理论”,把隐喻研究从修辞格范围过渡到了认知方式范围。

八十年代,在莱可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他们认为隐喻是语言的常态,在英语中大约70%的表达式是隐喻的。

他们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指出隐喻是一种思维结构,由此隐喻研究完成了认知转向。

(二)隐喻能力 随着不断有学者提出语言是对概念结构的表征,Danesi 多次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关键是要达到概念流利,外语学习者的最大问题是常在母语的概念结构上使用外语,从而出现不地道现象。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

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陈 朗(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058)提 要:虽然当前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概念隐喻观的最新成果已令人信服地证实了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性和核心性,也为二语习得者语言的偏离性或非自然性提供了合理的阐释方案,但隐喻对二语习得的启示研究仍十分薄弱,学术刊物鲜有讨论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对隐喻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仍然没有被列入主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本文在借鉴语言能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倡把隐喻理论全面应用到词汇、阅读、文化等二语习得环节中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隐喻思维,以提升其隐喻能力。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二语习得;隐喻能力;语言能力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0)05-0047-3On Cultivation ofM etaphoric Co 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Chen Lang(X i an Interna ti ona l S t udies U niversity,X i an710058,Ch i na)R ecentl y em erged cogniti ve linguisti cs,espec iall y concept ua lm etapho r theory,has persuasively de m onstra ted the preva l ence and centra lity o fm etapho r i n language and o fferd reati onal and adequate exp l anatory w ayout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s'dev i ance o r unnatura l ness i n l anguage.D esp ite t hese advances,the i m pli cations of me tapho r to SLA i s rather w eak,acade m ic j ourna ls se l do m discussses t he directory and appli cab le va l ue o f m etapho r theories,and nourish m ent and cu lti vati on of m etaphor i c co m pe tence has no t been i nc l uded i n meanstrea m sy ll abi and course desi gns.The article,based on Bach m an(1990) s language co m petence mode,l reeva l uates the ca tegory ofm etaphro i c co m pe tence,postulates t he appli cation of me tapho r theo ries to SLA para m e ters such as vocabu lary,reading and culture i n order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e m ploy m etaphor i c th i nk i ng and enhance t he ir m etaphoric co m petence.K ey word s:conceptua lm e taphor t heory;SLA;m etaphor i c competence;l anguag e competence1 隐喻能力概念的界定自20世纪末期起,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影响下,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隐喻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隐喻意识、隐喻能力与英语词汇学习

隐喻意识、隐喻能力与英语词汇学习

隐喻意识、隐喻能力与英语词汇学习[摘要]隐喻意识是培养隐喻能力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

本文结合文本阅读和教学实践,提出一个增强隐喻意识促进词汇学习的理论框架,并强调教师在帮助学生增强隐喻意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隐喻意识隐喻能力词汇学习一、引言每一种自然语言中都充满了隐喻。

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方兴未艾。

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修饰或语言偏离。

奠定现代隐喻学研究的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认为,隐喻更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这就是隐喻性认知机制。

当前,隐喻理论诸多的研究主题之一是隐喻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一批很有见地成果。

大家纷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

现有的研究综合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定性论述的多,定量实证的少。

二是理论性虽强,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结合文本阅读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个如何建构隐喻意识的理论框架,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包括单词、词组、短语、习语等)学习效果。

二、隐喻能力与隐喻意识检索发现,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已成为隐喻研究中常见的关键词。

严世清认为,“隐喻能力至少应包含认知主体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自发地建立系统的类比关系的能力,认知主体在面临不相容的概念域(即传统上所说的隐喻性表达)的情形时理解其间系统的类比关系以及借助隐喻性认知机制创造隐喻性表达方式使之能引导听者或读者理解不同认知域之间某些独特的关联方式等方面的能力”。

王寅、李弘认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包括丰富的想像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

培养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

培养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作者:甄静泊摘要根据目前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的现状,结合以隐喻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中实现隐喻理论与传统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突破,培养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隐喻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1 隐喻Lakoff提出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Lakoff和Johson 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他们提出的理论指出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

Lakoff 利用源空间与目标空间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个事物去解释和说明另外一个事物。

隐喻是从一个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源空间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不好理解的目标空间。

Ortony通过大量的复杂的统计学研究证明隐喻的运用和理解不需要特殊的认知法则,隐喻研究的重点是利用我们已经熟悉的知识和词汇去解决未知问题。

隐喻充当了我们利用已知的语法和词汇去了解未知世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内容去了解晦涩难懂比较抽象的概念。

隐喻成为了系统学习语言的桥梁。

我们在大学外语教育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入对隐喻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隐喻能力,对英语学习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 使用隐喻促进二语学习二语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各种学习方法,实现语言突破,建立二语语言系统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依靠二语心理语法规则处理实际中的问题,在现实环境中处理语言信息进行语言述说。

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要利用语法规则和语言心理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掌握,建立不同于母语的语言系统,并学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会使用二语的技巧和能力,熟悉着这个系统的规则的运行。

随着学生们对二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重新思考自己的心理语法,修正规则,使得规则越来越接近目标语规则,更加符合二语的要求。

EFL学习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

EFL学习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

EFL学习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李爱华【摘要】隐喻能力是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在目标语中对其概念进行映射或编码的高级语言能力,认知隐喻能力对于外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隐喻能力的培养应首先从制订隐喻能力培养方案入手,进而在词汇、阅读写作、文化教学等活动中全面应用隐喻理论,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隐喻思维和隐喻能力。

%With great importanc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cognitive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a high-level language ability which maps or codes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metaphoric structure and other cognitive mechanisms. This article was expected to enhance students’ metaphoric thinking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 through discussing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metaphoric competence training program and penetrating it in such English teaching aspects as vocabulary, reading, writing and culture.【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1【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认知隐喻;隐喻能力;能力培养【作者】李爱华【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旅顺 116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3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使人们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能够帮助人们通过熟知的领域正确理解未知的抽象的概念域,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1](63)。

Fcnki心理词汇认知原理在外语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楼捷

Fcnki心理词汇认知原理在外语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楼捷

Fcnki心理词汇认知原理在外语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楼捷第5卷第4期____年7月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OURNA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Vo.l5,No.4July____心理词汇认知原理在外语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楼捷(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摘要:鉴于当前广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在于英语词汇的记忆或心理词汇的储存问题,以心理语言学的有关认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词汇记忆的整个心理过程,然后提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词汇记忆策略,并就其包含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词汇;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组快;注意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714(____)04-0052-04词汇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词汇的量在不断扩大,词汇内涵不断增多。

词典包括的是到某个特定范围的词汇,总是赶不上心理词汇瞬息万变的发展。

语言每天都处于不断更新和创造中。

例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象“网虫”“宽带”等词汇的创造。

英语中也有一些临时创造的词汇,例如在一篇美国评论性的报刊中写到“Thetri-umphofBushismwilldependnotsomuchonthesuccessofhispartybuildin g”,这里的Bushism就是Bush上台后采取的政策主张,为新生词汇。

另一方面,词典受到篇幅的限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包括进去。

有些词汇在特定的上下文或者在新的时代中有其新的内涵。

例如:“有只白‘猫’在我家窗台上”和“你需要‘猫’才能上网”两句句子中的“猫”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一、心理词汇的概念和语言记忆过程原理(一)心理词汇的概念1、概念的主要内容。

心理词汇(mentalle_icon)就是被保存在人脑长时记忆中的词汇。

研究心理词汇就是研究词汇是怎样储存在记忆里并怎样被提取的。

一个正常的人脑里究竟可以储存多少个词尚没有精确的计算结果。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述评_蒋敏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究述评_蒋敏
蒋 敏 王荣明
提要: 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对于二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关注以培养二语概念隐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 论和实践研究, 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测量方式等关键要素进行梳理 , 并就未来二语概念隐喻能力培养研 究方向展开讨论, 以期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 关键词: 概念隐喻能力; 教学对象; 教学方法; 测量方式 Abstract: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case studies concerning second language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cultivation,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factors such as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with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ic competence;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5112 ( 2015 ) 04 - 0051 - 07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二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外交、文化交流和教育等领域。

为了培养更好的二语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其中,认知语言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学说。

它认为,语言能力不仅是基于语法规则而建立的,而且也有其认知机制。

因此,它尝试理解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以及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这样,它为二语教学提供了多种有用的洞见。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方法,主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技能的积累过程。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意识和理解,而不是机械地记忆规则和模式。

因此,它支持教师建立有意义的沟通互动,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然地掌握语言技能。

另外,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方法,还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学生们会被鼓励在教室中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团队讨论,小组游戏等。

这些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语言输出中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弱点和优点,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再者,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方法,也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理解。

它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教学应该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语言背景等因素,以便设计最合适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听力和口语,而其他学生则更擅长阅读和写作。

教师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并在课程中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和任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

在这种方法下,教师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传达知识和技能,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及时地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个人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方法,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隐喻认知视角下二语学习者语篇理解能力研究

隐喻认知视角下二语学习者语篇理解能力研究

隐喻认知视角下二语学习者语篇理解能力研究姜凌;杨洁;王雪虹【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3【摘要】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隐喻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语篇理解中,隐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语篇的理解,因此外语教学要重视隐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60名大二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普遍低下,且隐喻能力低的学习者其语篇理解能力也相应的较低.词汇记忆方式、文化因素、思维方式以及自身建构新知旧知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从词汇隐喻、语法隐喻以及语篇隐喻角度提出了隐喻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以期激发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隐喻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其语篇理解能力.【总页数】5页(P137-141)【作者】姜凌;杨洁;王雪虹【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相关文献】1.隐喻与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教学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例 [J], 张雳;王煜;刘丹2.认知视角下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再解读--隐喻和转喻互动基础上的概念整合[J], 尹秋子3.认知视角下的政治语篇概念隐喻及其意识形态研究——以美国2010针对中国的人权报告为例 [J], 林晓凤;陈士芳4.认知视角下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及效果的实证研究 [J], 王平5.认知视角下的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再解读——隐喻和转喻互动基础上的概念整合 [J], 尹秋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11-19T06:59:34.08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8期作者:姜媛[导读] 隐喻能力是语言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语言的重要思维工具,拥有良好的隐喻能力有助于语言的运用与学习。

姜媛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隐喻能力是语言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语言的重要思维工具,拥有良好的隐喻能力有助于语言的运用与学习。

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隐喻能力作为重点教学。

基于此,文章将分析隐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如何从英语词汇、阅读、写作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隐喻培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隐喻能力;高校英语;英语应用能力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存在大量隐喻性语句,从句子、词汇与篇章等形式多样的隐喻表达出现与教材当中。

在此基础上,高校英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将隐喻能力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而培养学生对隐喻的识别与理解,使其可以准确理解与辨认并创造隐喻。

文章将在分析学生隐喻能力的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能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拓宽研究的视野与范围。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的概念及意义(一)隐喻及隐喻能力的概念隐喻是指一种认知方式与思维模式,重点是人类思维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通过构建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实现彼此之间的联系。

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日常与思维系统本质上均包含了隐喻功能。

人类的思维是一种永无止境活动,会因身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新的概念、范畴。

还能根据大脑的认知模式的特征,通过意象图示的方式将已知事物与新事物之间建立一种全新联系,从中找到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与相似点,进而能够通过已知事物来表达新的概念。

简言之,隐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清晰明了的结构对模糊结构进行构建与认知。

Fcnki_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_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_张萍

Fcnki_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_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_张萍

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东南大学 张 萍 提 要:本文首先厘清心理词库构建模式研究与词汇深度知识探寻之间的关系,解析心理词库的心理语言学实验方法,回顾词汇联想作为心理语言学经典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衍生范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一语和二语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对比通过词汇联想研究心理词库的基本发现:一语心理词库构建与词汇习得发展过程一致,即从音—义匹配到句法知识扩展再到语义网络构建。

而对二语心理词库是否独立存储、是否概念共享以及母语作用界定均未有一致结论;对其词汇知识发展路径是否与一语相似亦未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和实证支撑。

本文最后总结二语心理词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以及词汇联想作为研究方法所存在的缺陷,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一、引言词汇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对词汇深度知识习得的研究(Henriksen,2008)。

从Richards (1976)开始的对掌握单个词不同维度的微观分析(Wesche&Paribakht,1996;Nation,2001)到M eara(1996)对学习者整个词汇系统进行的宏观描述(Vanniarajan,1997;Henriksen,1999; Aitchison,2003);从注重词汇的量的积累到探究词汇网络的构建特征,从单一的语言解构到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多视角地探寻词汇知识的建构和表征,词汇习得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

对学习者词汇深度知识掌握的研究目前采用了很多方法,但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数运用心理语言学方法对学习者心理词库的研究。

由于研究者无法用肉眼看到学习者心理词库中词汇的存储和构建,运用词汇联想测试提取实验结果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众多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家不约而同采用的方法。

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回顾词汇联想研究的历史,总结词汇联想研究所揭示的一语和二语学习者心理词库的构建模式,由此分析二语学习者词汇深度知识掌握的特点以及与本族语者的差异。

隐喻能力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隐喻能力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隐喻能力研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隐喻能力作为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交互契合点,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焦点之一。

作者通过对近几十年隐喻能力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梳理,探析理论与实例中隐喻能力与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关系,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总结隐喻能力研究对词汇教学方面的启示。

标签:隐喻能力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启示一、引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研究探讨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解析言语生成和理解的模式。

作为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交互契合点,隐喻能力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在2008年和2010年两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上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几十年隐喻能力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梳理,探析理论与实例中隐喻能力与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关系,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总结隐喻能力研究对词汇教学方面的启示。

二、隐喻能力研究现状Lakoff & Johnson提出隐喻从根本上是概念性的,其“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外一种事情或经验……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

”(Lakoff & Johnson 1980:1)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隐喻能力一般是指理解和产出隐喻的能力(Danesi 1986),包括隐喻的辨认、理解、解释和产出。

狭义上的隐喻能力包括接受能力和产出能力,强调对隐喻的认知加工;广义上的隐喻能力包括狭义的隐喻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语用意识、隐喻功能等多个方面,主要侧重的是隐喻的社会互动功能。

(Littlemore & Low,2006:79)Danesi (1992)认为,隐喻能力是本族语者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本族语者概念流利的基本要素之一,二语学习者只有掌握了目的语是如何在隐喻性推理的基础上反映概念或对概念进行编码的知识后,才能达到与本族语者一样的流利水平。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的核心价值探源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的核心价值探源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的核心价值探源杨小敏【摘要】隐喻的概念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不仅发生在字词、句法层面,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概念结构,自上而下构成篇章隐喻.通过对美国黑人诗人Langston Hughes(兰斯顿·休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的研究发现:认知主体把基于源域的经验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投射到目标域的概念结构上,通过充分发挥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寻找出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点,从而快速正确地理解语篇的隐喻之意.概念隐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着核心价值作用.【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隐喻能力;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作者】杨小敏【作者单位】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4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指出,语法隐喻通过展开一个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织语篇的重要工具,换句话说,隐喻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1]。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它有助于我们组织思想,形成判断,使语言结构化,具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2]。

随着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交叉融合,隐喻研究大有语篇转向的趋势,但隐喻能力之于语篇认知推理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既然隐喻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的深层认知机制,听(读)者如何理解说(作)者的字面意义背后的隐喻之意及深层思想更应值得学界探讨。

对此,我们认为概念隐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着核心价值作用。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概念隐喻能力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打破了两千多年以来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的隐喻浪漫观的束缚,把对隐喻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

Fcnki_二语词汇联想与二语隐喻理解_基于扩散激活模型的隐喻认知阐释_龚兵

Fcnki_二语词汇联想与二语隐喻理解_基于扩散激活模型的隐喻认知阐释_龚兵

二语词汇联想与二语隐喻理解*——基于扩散激活模型的隐喻认知阐释龚 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国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摘 要:本研究基于扩散激活模型探讨了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词汇联想能力与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目标词的纵聚合和横组合正确反应率没有出现词频效应;整体而言,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联想能力处于中低水平,虽然词汇联想能力对隐喻理解具有促进作用,但其隐喻理解水平普遍较低,表现出概念网络结构不合理,激活水平不足。

该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隐喻理解;扩散激活模型;词汇联想;心理词库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318(2013)04-0069-07自从Lakoff 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1]一书出版后,隐喻认知和习得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在二语习得背景下,隐喻既具有文化共性,又具有文化差异[2]。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义网络的丰富性上,也体现在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激活水平上。

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词汇联想能力如何?他们的联想能力对隐喻理解是否有促进作用?他们的隐喻理解水平发展得怎样?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1 理论框架及研究问题1.1 扩散激活模型当代认知语言学中关于心理词库的组织有四大模型: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wwork Model)、扩散激活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语义特征模型(Semantic Feature Model)和思维适应特征模型(ACT Model)。

尽管后面两种模型是在前两个模型之上建立的,但并不适用于解释本研究结果,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前两个模型。

心理词库模型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词汇网络连接路径;二是词汇提取路径。

Collins和Quillian[3,4]依据电脑存储的“认知经济”原理和对所有动物名词的研究提出层级语义网络模型。

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2-26;修改稿:2014-3-23*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年课题“音→形→义→概念结构:心觉概念的认知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人文社科2013年课题“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李 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对隐喻最早进行系统的关注和研究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隐喻是对语言的一种装饰。

现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将隐喻定义为一个用来表达事物相似性的词汇。

20世纪,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美国语言学家及认知心理学家Lakoff 指出:所有的语言都是具有隐喻性的,我们每天所做的,所经历的几乎都是一个隐喻现象(Lakoff & Johnson, 1980)。

国内学者束定芳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解释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束定芳,2000)。

传统翻译理论对于隐喻翻译的研究多集中在修辞层面上,即译者只是基于源语言文本的语义进行隐喻现象的修辞分析,从而达到源语言与目的语在隐喻表达形式上达到“对等”,以此实现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转换。

而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对传统隐喻观提出了挑战。

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基础。

因此,避开认知谈隐喻的翻译显然是不科学的,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取向(肖坤学,200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隐喻、文化及翻译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跨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隐喻的认知性隐喻在人类语言中俯拾即是,普遍存在。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都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 19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隐喻教 学 可 以 培 养 语 言 学 习 者 的 隐 喻 意 识 , 全 ) 。 在 英语专业教学 面提高其隐喻能力 ( 赵明 2 0 0 9 中合理运 用 隐 喻 的 认 知 及 教 学 功 能 , 可以有效提 ) 。 ( 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乔明文 2 0 1 1 然 而, 上述这些有益尝试尚未针对二语隐喻 能力在 词 汇 系 统 构 建 中 的 具 体 作 用 展 开 详 尽 论 述 。 由于隐喻能力培 养 有 助 于 实 现 二 语 习 得 的 最 终目标 , 本研究拟从二语词汇认知系统构建的过 程和特点出发 , 结合 二 语 习 得 相 关 研 究 , 深入探讨 二语隐喻能力的形 成 对 二 语 词 汇 认 知 系 统 构 建 的 积极作用 , 旨在对提高二语词汇能力的相关实践 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 二语词汇习得途径与隐喻认知机制 2. 1 二语词 汇习得 的 多维途径 2. 由 于 词 汇 自 身 的 不 可 穷 尽 性, 词汇习得不可 能完全通过直接 的 词 汇 教 学 而 获 取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除“ 故意 教 学” 外, 词汇习得主要通过“ 偶然习 得” 及“ 策 略 运 用” 两大途径来完成( o a d 1 9 9 7; C y ; ) 。 前 者 指 学 习 者 H u l s t i n e t a l . 1 9 9 6L e w i s 1 9 9 7 j 在听 、 说、 读、 写等活 动 中 反 复 接 触 新 词 汇 , 于不知 不觉中理 解 并 掌 握 大 量 词 汇 的 学 习 模 式 ; 后者则 指学习者 在 脱 离 教 学 环 境 的 情 况 下 , 有意无意地 运用各种策略来 增 进 词 汇 习 得 的 行 为 。 这 三 种 途 故意 教 学” 径互为补 充 , 各 有 特 点 。“ 有利于二语 词汇的系 统 化 认 知 , 有助于词汇产出能力的针对 “ “ 偶 然 习 得” 策略 性培养 ; 主 要 用 于 扩 大 词 汇 量; 运用 ” 则更倾向于是一种词汇自主学习的辅助方 。 式, 如猜测词义 、 使用词典( o o k 2 0 0 0; U r 2 0 0 0) C 然而 , 遗憾的是 , 这些 词 汇 习 得 研 究 均 未 涉 及 最 根 本的语言 认 知 机 制 , 未能对二语词汇认知系统的
P E R S O N / S I D E S U R F A C E ( ) e r s o n o f t h e t e m e n t i o n e d 4. i n c o m o u n d s u s e d t o r e f e r t o a p y p p 5. a s i d e o r s u r f a c e o f s t h a r t o f a c l o c k o r w a t c h 6. t h e f r o n t p
引言 1. 提 0 世纪 8 0年 代,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1 9 8 0) 2 L 出从认知 视 角 研 究 隐 喻 , 认为人类认知体系本身 就是一个隐喻性 结 构 系 统 。 隐 喻 不 仅 是 语 言 的 装 饰, 而且从 根 本 上 体 现 了 人 的 思 维 及 认 识 世 界 的 方式 。 就本 质 而 言 ,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对目标语 语言及相关文化的 认 知 过 程 , 二 语 习 得 也 是 如 此。 二语习得 的 终 极 目 标 不 应 仅 仅 停 留 在 对 语 音 、 词 汇及语法 等 外 部 表 征 知 识 的 掌 握 方 面 , 而是要深 , , 入所学语言内部 了 解 其 认 知 机 制 努 力 形 成 类 似 于母语学 习 者 的 思 维 模 式 ,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语 言能力 。 、 赵彦春 随着束定芳( 1世 纪 伊 始, 0 0 0) 2 2 、 、 、 ( 胡壮麟( 彭增安( 谢之君 0 0 3) 0 0 4) 0 0 6) 2 2 2 ) ( 等国内学者关于隐喻的学术著作陆续出 0 0 7 2 , 版 隐喻的 认 知 功 能 逐 渐 成 为 学 界 共 识 。 越 来 越 多的学者 意 识 到 隐 喻 对 二 语 习 得 研 究 的 价 值 , 并 从不同角 度 展 开 研 究 。 研 究 发 现 , 隐喻是词汇多 义性形成 的 一 项 重 要 认 知 机 制 , 具有词义拓展功 能, 对隐喻 的 理 解 与 把 握 有 助 于 在 词 典 中 进 行 科 学的义项 划 分 , 培养词义的逻辑扩展能力和话语 交际的变化能力 , 以便构建多义词的语义网络( 蔡 苏宝荣 2 章宜华 2 李爱华 龙权 2 0 0 3; 0 0 4; 0 0 5; 。L 龚玉苗 2 朱坷 2 提 0 0 6; 0 0 6; 0 0 9) o w( 1 9 8 8) 2 出, 所谓的 隐 喻 能 力 , 是 指 对 隐 喻 的 意 识 及 理 解、 掌握运用隐喻的 策 略 。 培 养 隐 喻 能 力 对 发 展 语 法 能力 、 语篇能 力 、 言 外 能 力、 社会语言能力及策略 。 因 此, 能力大 有 裨 益 ( i t t l e m o r e &L o w 2 0 0 6) L 培养二语隐喻能力 应 该 成 为 二 语 教 学 中 不 可 或 缺 的一部分 。 实 证 研 究 证 明 ,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
n. F a r t o f t h e h e a d b e t w e e n t h e f o r e h e a d a n d t h e c h i n a c e R O N T O F H E A D 1. t h e f r o n t f p E X P R E S S I O N 2. a n e x r e s s i o n t h a t i s s h o w n o n s b s f a c e p ( ) F A C E D 3. i n a d e c t i v e s h a v i n t h e t e o f f a c e o r e x r e s s i o n m e n t i o n e d - j g y p p
, ( 因 此, 在二语词 l l m a n n 1 9 6 2; S w e e t s e r 1 9 9 0) U 汇习得研究中引入 隐 喻 机 制 的 认 知 是 二 语 词 汇 能 力培养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 。 2 二语词 汇习得 过程 中 的隐喻认知 机制 2. 如 上 文 所 述, 二语词汇习得主要通过三大途 径来实现 , 即 故 意 教 学、 偶 然 习 得 以 及 策 略 运 用。 在这三种途径中 , 隐喻认知机制均发挥作用 。 首先 , 在词汇故 意 教 学 过 程 中 , 由于隐喻是词 汇向多义性发展的 内 在 动 因 , 具 有 语 义 再 生 功 能, 所以教师应重视词 汇 在 隐 喻 机 制 下 由 本 义 向 引 申 义的历时 演 变 , 提醒学生各义项之间的内在隐喻 逐 联系 。 例如 , 在讲解f a c e一 词 时 应 从 本 义 出 发 , 渐涉及其 衍 生 义 , 借助当代英语学习型词典中的 义项导航 系 统 , 揭示本义与其衍生义之间的相似 性 ,让 学 生 逐 步 体 会 该 词 汇 由 HE A D— E X P R E S S I ON—P E R S ON—S UR F A C E— 。 的词义变化历程 CHAR A C T E R
摘 要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 ,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隐喻在二语习得理论及教学 实 践 方 面 的 重 要 价值 。 然而 , 现有的研究尚未就二语隐喻能力对词汇认知系统构建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考察 。 本文主要从二 语词汇认知系统构建的过程和特点出发 , 重点探讨二语隐喻能力的形成对学习者二语词汇认知系统构建的积 极作用 , 旨在对提高二语词汇能力的相关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 关键词 :隐喻 ;二语隐喻能力 ;词汇认知系统 ;学习型词典 ( ) 中图分类号 :H 0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 0 5 2 4 2 2 0 1 4 0 2 0 0 7 6 1 7 0 0 - - -
0 1 4 年第 2 期 2 总第 1 4 4期
外语研究 F o r e i n L a n u a e s R e s e a r c h g g g
2 0 1 4, №2 S e r i a l№ 1 4 4
二语隐喻能力与词汇认知系统的构建 *
杨 娜
( ) 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3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7
F R O N T O F C L O C K / a r t i c u l a r c h a r a c t e r o f s t h C H A R A C T E RA S P E C T f s t ht h e 7. ~o p 8. f s t h ap a r t i c u l a r a s e c t o f s t h ~o p ( , ) O x f o r d A d v a n c e d L e a r n e r s D i c t i o n a r 8 t h e d i t i o n y 此 外, 由于学习者对已学的词汇短语不能活 学活用是 二 语 词 汇 习 得 中 的 主 要 问 题 , 因此词汇 教学不应 仅 涉 及 词 汇 理 解 层 面 的 知 识 , 还应介绍 词汇的特 殊 用 法 。 习 语 则 是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类 。 虽然习语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性 和 文 化 性 , 但究其根 , 。 本 隐喻在思维层 面 的 概 念 性 是 相 通 的 如 “ 爱屋 , ” , 英汉两种语言 及乌 ” 及“ o v e m e l o v e m d o . L y g , “ “ 屋” 与m 乌” 与 系统选取 了 不 同 的 词 汇 形 式 ( e ) 来表征同样的 概 念 , 即“ 喜欢一样事物就会顺 o d g 。在这类语言形式 带喜欢 与 之 相 关 的 其 他 事 物 ” 的认知过 程 中 , 隐喻主要依赖其联想模式以搭建 沟通两种异质语 言 与 文 化 之 间 的 桥 梁 。 教 师 的 任 务就是从 人 类 思 维 机 制 的 共 性 入 手 , 充分利用并 有效揭示不同语言 文 化 中 的 习 语 在 认 知 方 面 的 隐 喻相似性 , 以提高学生的习得效率 。 其次 , 在词汇偶 然 习 得 过 程 中 , 学习者通常会 在听 、 说、 读、 译等学 习 活 动 中 注 意 到 某 词 汇 , 继而 通过运用 一 定 的 词 汇 学 习 策 略 获 得 词 义 , 再设法 增加该词的复现 率 来 巩 固 所 学 到 的 词 汇 知 识 。 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