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叉车行业研究报告
叉车行业研究报告作者:汪程、温鹏飞一、叉车行业概况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具体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
叉车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物流机械化作业、减轻工人搬运劳动强度,具有通用性强、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
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规定,工业车辆分为机动工业车辆和非机动工业车辆,机动工业车辆又分为五大类,即第Ⅰ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第Ⅱ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第Ⅲ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第Ⅲ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第Ⅳ类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实心轮胎)、第Ⅴ类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充气轮胎)。
按叉车的动力源不同划分,可分为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及手动叉车,其中内燃叉车还分为普通内燃叉车、重型叉车、集装箱叉车和侧面叉车等,电动叉车包括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和电动仓储叉车;按叉车的结构特点划分,可分为前移式叉车、插腿式叉车、拣选式叉车、越野式叉车等类型。
叉车行业为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子类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对国民经济贡献显著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单元化运输方式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叉车企业的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叉车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性能大大加强,叉车从最初的军事领域逐渐发展进入众多行业,成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
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叉车销量仍保持稳定增长(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机器换人”(替代手动搬运)的红利。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近十年以来,世界叉车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根据统计数据,全世界叉车销量从2006年的82.41万台增长到2017年的133.38万台,年复合增长率4.47%,2017年销量再创新高。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我国叉车工业始于1958年大连叉车厂生产第一台仿苏叉车,而后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叉车的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叉车销量产生突破发展,从2000年的不足2万台发展到17年的近50万台,年复合增速达22%。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出炉3年突破瓶颈
《 案 》 出 要 通 过 3年 努 力 , 绕 能 源 开 发 、 方 提 围
交 通运 输 、 农 村建 设 、 材料 制备 、 能 环保 与 资 新 新 节
源综 合 利用 等领 域 建设 等领 域 所需 装 备 , 破 一 批 突
关键零 部 件发展瓶 颈 。
部 件 企 业 , 内 市 场 占有 率 为 6 %左 右 。 国 5 业 内人 士认 为 , 工 信 部 的 支 持 下 , 础 零 部 在 基
( 者 李 雁争 上 海证券 报 ) 记
件 等 产 业 集 聚 区 的 支 持 和 指 导 , 导 企 业 向 产 业 园 引
区集 聚 , 强 集 聚区铸 造 、 造 、 处 理 的集 中化生 加 锻 热 产 , 育一 批专 业 化分 工 、 业 链 协 同 、 售 收入 超 培 产 销 1 0亿 元 的 特 色 产 业 集 聚 区 。 支 持 省 市 建 设 省 级 基 0 础 零 部 件 新 型 工 业 化 示 范 基 地 , 励 在 具 备 条 件 的 鼓 集 聚 区建 设 若 q 国 家 级 基 础 零 部 件 “ 型 工 业 化 示 - = 新
件 产 业 巨 大 的 进 口 替 代 市 场 即 将 打 开 。 上 市 公 司 中
《 案 》 提 出 要 培 育 1 0家 有 较 大 规 模 、 业 方 还 0 专
化 水 平 高 、 色 鲜 明 、 有 知 名 品 牌 产 品 的 企 业 。 吸 特 具
进 口替 代 空 间 较 大 , 品 满 足 新 能 源 、 铁 、 密 机 产 高 精
司有 望 直 接 受 益 。 近 年 来 , 国 装 备 制 造 业 水 平 大 幅 提 升 , 型 我 大 成 套 装 备 已 能 基 本 满 足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需 要 , 而 基 然
重大装备70%零部件三年内国产化
在 宁波 建 亚 洲最 大基 地
1 0月 2 日上 午 , 用 机 9 农
械 生产 企业 瑞典 奥乐 ( L A O)
公 司 在 华 全 资 子 公 司 奥 乐 农 用 机 械 ( 波 ) 限公 司 落 户 宁 有
家 分 公 司 ,分 布 于 欧 洲 、 美 洲 、 洲 各 地 。 公 司 在 亚 洲 澳 该 选 中 宁 波 镇 海 北 欧 工 业 园
通 过 鉴 定 评 审 , 已 申请 列 入 国家 机 。评 审会 上 , 级 单 位 的 专 家 , 各
支持 推广 的农业 机 械推广 目录 。 经 过 严 格 的 审 查后 ,认 为 该 公 司
到 位 ,共 补 贴 各 类 农 机 具 约 5 5 2
万台 ( ) 套 ,受 益 农 户 近 4 0万 0
户 。2 1 0 0年 全 国 农 机 总 动力 保 持 快 速 增 长 预计 达 92亿 千 瓦 , 比 . 同
增加 51%。 . 5 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 机 械化 水平 预计 将 超 过 5%, 2 农 机 购 置 补 贴 实 施 7年来 机 械 化 水
持 “ 条 腿 走 路 ” 在 搞 好 军 品 生 先 进 水 平 , 合 性 能 优 越 , 常适 两 , 综 非
9 0 平方米 。公司相关 负责 00 人 表 示 ,宁 波 生 产 基 地 建 成 之后 , 品将主要 向中 国、 产 日 本 等亚洲 国家销售 。
产 的同时 ,充分 利用其雄厚 的军 用 于农 村 、农 田基 本 建 设 等 工 程
宁波 镇海北 欧工业 园区 。据 悉 ,这是 目前 该公 司在 亚洲
中国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产业研究
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产业研究(一)产业定义及分类机械基础零部件是构成多种类型或不同型号机械、仪器、装备等产品的基本组成所不可或缺的零件和部件。
按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可分为:(1)标准件。
包括各种紧固件和联接件、轴承和润滑油杯、各种传动带和链条、管路附件和密封件、轮辆和轮胎以及各种电器仪表等。
其规格尺寸已全部标准化,并适用于整个机械行业。
一般由专业厂大里生产。
(2)一般通用零部件。
包括各种风机、泵、拍送装置、联轴器、离合 器、制动器、齿轮、链轮、带轮、液压元件、起重件、操作件等。
其主要尺寸已标准化,并按不同机械行业的需要进行专业化生产,机械行业可直接选用这类零部件,或根据需要进行变型设计。
随着通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类通用零部件也可能发展成为标准件。
(3)通用零部件。
是在机械产品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通用化的零部件。
其中多数是在同一类机械产品中通用,有一些则可用于不同类的机械产品。
所谓关键基础零部件,是基础零部件中对机器的性能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它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如下表所示。
附表4.1 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涵盖的领域分类序号产业类别名称 重点发展领域1大功率、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系统 大功率牵引用变频调速设备;清洁发电用变频调速设备;特殊调速用变频调速设备。
2 大型、高速、精密轴承 核级泵用轴承;大飞机轴承;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时速25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轴承;轴重30吨重载货车轴承;大功率电力机车(9600千瓦)、内燃机车(6000马力)轴承;使用寿命25万公里轿车轴承、50万公里载重汽车轴承;森吉米尔轧机轴承;连铸连轧线扇形段轴承;使用寿命5000小时高可靠性盾构机轴承;千万吨级煤炭井下综采设备轴承;300吨及以上液压履带式起重机轴承;12000米深井石油钻机轴承;高速度、耐高温、长寿命、高可靠性化纤设备轴承等。
国家计委、机械工业部关于印发《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的通知
国家计委、机械工业部关于印发《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机械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12.19•【文号】•【施行日期】1994.1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装备工业正文国家计委、机械工业部关于印发《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的通知(1994年12月19日)为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振兴机械工业,使之真正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计委与机械工业部就如何振兴机械工业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探讨,组织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纲要》。
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机械厅(局)及有关部门反复讨论、并多次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该《纲要》已修改定稿。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机械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思路时参考。
附:机械工业振兴纲要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从世界各国工业化历程看,机械工业的优先发展是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振兴机械工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要求,这是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评价和高度概括,也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目标。
一、现状和形势建国以来,机械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发展最旺盛、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生产、技术、外贸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的产业之一,机械工业现有企业数、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利税总额等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分别达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固定资产占全国工业比重15%,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二)产品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
滚动功能部件产业研究报告_二_我国滚动功能部件发展现状_市场及政策环境分析
年 水 平 相 当 , 产 量 为 68 064 套 , 同 比 下 降 53.3% 。
滚动 导 轨 在 2007 年 的 统 计 单 位 为 m, 尽 管 与
2008年 和 2009 年 以 套 为 统 计 单 位 来 说 不 具 有 可 比
性 , 但2008 年 的 产 量 仍 然 未 达 到2006 年 的 水 平 , 可
二、市场分析
1.主要产品生产统计分析
(1) 全 行 业 在 21 世 纪 初 进 入 快 速 发 展 轨 道, 2007年工业总产 值 达 到 顶 峰,之 后 受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较大,出现大幅回 落。进 入 21世 纪 以 来,我 国 滚 动 功能部件行业呈 现 两 个 发 展 时 期,即 2002~2007 年 的 快 速 发 展 期 和 2008 年 之 后 的 大 幅 回 落 期 。21 世 纪 初,我国 滚 动 功 能 部 件 行 业 进 入 快 速 发 展 轨 道。 2002年全行 业 工 业 总 产 值 为 3.69 亿 元,2007 年 猛 增至18.98亿元,是2002 年 的 5 倍,同 比 增 幅 高 达 87.2%,2002~2007年 的 平 均 增 速 高 达 38.8%。 之 后,由于受到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冲 击, 全 行 业 受 到 较 大 影响, 出 现 大 幅 回 落,2008 年 同 比 下 降 52.9%, 2009年仍继 续 回 落, 全 行 业 工 业 总 产 值 为 5.93 亿 元 , 同 比 下 降 33.7% 。
没有涵 盖 滚 动 功 能 部 件 全 行 业 的 企 业 , 但 是 这 32 家 企 业 的 生
产 能 力 和 市 场 占 有 率 却 达 到 90% 以 上 。 因 此 , 这32 家 企 业 的 统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球制造业重新起航” 为主题的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为建设工业 年会在北京举行 , 自全球制造业行业 的6 0 来 0 多位代 强 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CtPC : l.o — WW sjo m tt
级 制造级进模具 的高精度高质量 冷作模 具扁钢和 中 统制造工艺和装备 。提升经 营管理水平 , 推进“ 两化
厚 预硬模具钢 , 表面到心部硬度波动不 大于 3 R 高 融合” 提高信息化水平 , H C , 提升产 品质量 , 培育知名品 耐蚀 耐磨 镜面塑模钢 , 大型铝 、 合金轻金属压铸模 牌 , 镁 大力发展数字化集成化的基础件 , 落实《 智能制造
升 自主创新能力 ,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 合 , 培 转变 。 十二五 ” 间 , 点选择航 空装备 、 星及应 “ 期 重 卫 育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加快发 用 、 轨道交通装备 、 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 备作 展生产性服务业 , 全面优化技术结构 、 组织结构 、 布局 为切人点和 突破 口, 中力量 , 集 加快发展 高端装备 制
苏波称 , 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 链核 心环节 , 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 是推动
他指 出, 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 工业转 型升级 的引擎 。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 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 , 以科学发展 为主题 , 以加快 转 制造业 , 提升我 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 积极抢 占未来经 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主线 , 以改革 开放 为动力 , 着力 提 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 努力实现 由制造业大国向强 国
“振兴”热潮中的中国机械零部件国产化
国外供给商 的工厂 ;有的企业 为减少误工损失 ,经常空运原材 料 ,致使采 购成本大 幅提 高 ;还 有的企业 因缺 少相 关零部件 ,
难 以完成订单生产 ,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和计 划。
近年来 ,国 内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很快 ,引起了境外同行企 业 的警惕 。 由于我 国工程机械行 业基础零部件依赖 国外进 1 : 3,
作 为中国工程机械 行业的 龙头企业——“ 徐工 ”的 出1 产 : 3 品中很 多零部件是从 国外进 口,购 买国外零部件 的成本 占其 出 口价 格的 3 %。2 0 0 0 7年 “ 徐工” 出1创 美元 ,而购 买 : E 5亿 3 国外零部件就花费 了 2 0亿元人 民币 ,外 国零部件 购买费 用占 1 企业科 6 技与发展 20 07 09
术装备 ,与经 济发展 关联作 用大 ,吸纳就业能 力强 的装备 制造
业也 被纳 入 其 中 。我 国 的机 械 零 部 件 长期 依 赖 进 口的 问题 已 经 引起 社会 的 广 泛 关注 ,而 “ 国造 不 造得 好 螺 丝 ” 的争 论 在 各 中
国 内占 3 %以上市场份额 ,然而 “ 0 中联重科”部分产 品中进 口
核心技 术成为制约 中国工 程机 械产 品竞争 力进一步提高 的关键
因 素 。 与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相 比 ,我 国 工 程 机 械 产 品 的 技 术 水 平 平
司把多年潜心研 发的机械技术成 果拱手让给 中方 的情 况凤毛麟
角。而且 ,在很 多技术已被垄 断的格局之下 。海外企 业更不愿 把技术输入 中国。二是 中国企业 通过 掌握海外 工厂 的控股权 。 以此提 升技 术能 力 。这 类例 子不 乏 “ 中联重 科 ”收 购意大 利 CIA公司 、北京第 一机床 厂收 购德 国瓦 德里西 科堡 公司 、沈 F 阳机 床集团并购德 国 “ 希斯”等 。但 出手收购的 中方公 司 。必 须要 经过多年发展 ,具备相应 的资金 和管理 经验。三是依 靠 自 主研 发。 目前 ,专 注于矿 用设备 制造 的 “ 太原 重工” 、研 制发 动机 零部件 的 “ 淮动 力” 江 、生产轴 承的 “ 天马股份 ”与 “ 轴 研科技 ”等 ,都在不 断向有技术含量 的基础 零部 件研发领域进
工信部公布《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I r n ecent t m es, t M i st y of I i he ni r ndUst y and r
If m a i n n or t o ha om ul t d h s pr ga e t e
《I pl m en a i m e t t on
工 信 部 公 布
机麓 基■ 零部件 产业振 兴实麓 方案
M i s r ndus r ni t y ofI t y and I or a i om ul nf m t on Pr gat he ed t
(mp e n a i nP o e t f r c pt eF n a n a a t c i e yI d s r ) I l me t to r j c a eu h u d me t l rsi Ma h n r u ty) o B P n n
6 %左右 ,重 大 装备 配套 水平 显著 提 高 ,已成 为机 电产 品 出 口大 户 ,紧固件产 量 居世 界 5 第 一位 ,液 压元 件 、齿轮 市 场销 售额 居世 界第 二位 ,轴承 和模 具 销售 额 居世 界第 三位 。
但 是 ,在 这 样 的市 场 现 状 下 却存 在 科 技 创 新 能 力薄 弱 、产 业结 构 不 合 理 ,工 业装 备 落 后 、新产 品进 入 市场难 等 方面 的 问题 。针 对这 些 问题 ,方 案 同时确 认 了市 场主 导 、创 新 先导 、结构 优 化 、重 点 突破 的 原则 。力争 通 过3 努 力 ,使 我 国机 械基 础 零 部 件制 造 水 年
P 0j c o Br c uP he F r e t f a e t Undam en aI Par s n t i t
M a h n r n s r ) c i e y I du t y ̄. St t o o h un m e t I a usqu ft e f da n a
叉车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是叉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的主要职责是:承担通用机械、汽车、民用飞机、民用船舶、轨道交通机械制造业等的行业管理工作;提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2
(
法律法规
颁布单位
颁布时间
与发行人业务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2013年6月
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
2009年1月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以及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并公布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将“加快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业、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列入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将“起重能力大于等于20吨的大吨位集装箱叉车及正面吊运机”列入工程机械行业重点开发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5年7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目录的产品,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目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4年1月
内燃平衡重式叉车、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前移式叉车、托盘堆垛车、防爆叉车系列等属于特种设备。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助力装备制造业.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助力装备制造业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行业发展初具规模现有问题亟待解决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为机械制造、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产品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已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
科技创新能力弱。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和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试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不合理。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少。
中低端基础零部件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高端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
工艺装备水平落后。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装备落后现象长期存在,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障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无法满足主机配套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制造水平的提高。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二部委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推动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与整车制造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发展战略联盟,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2013年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
201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
将“乘用车六档以上手动变速器、乘用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小型乘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液力缓速器、电涡流缓速器”等列为鼓励投资方向。
2009年
国务院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四项主要任务,并明确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措施。将变速器列为车产业中实施装备自主化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
在东北地区做强汽车产业、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壮大和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西部地区做强乘用车、重型汽车、摩托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
2012年
国务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提出“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辽宁省、吉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西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汽车零部件制造:六档以上自动变速箱、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驱动桥、随动前照灯系统、LED前照灯、轻量化材料应用(高强钢、铝镁合金、复合塑料、粉末冶金、高强度复合纤维等)、离合器、液压减震器、中控盘总成、座椅。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渝经济区域规划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发展重点
展瓶 颈 围绕 能源开发 、交通运输 、新农 村建设 、新 材料 制备 、节 能环保与 资源综 合利 用等领域 建设
企业 80 0 0多 家。 进入 2 1世 纪 后 。产 品 生产 仍 保持较 大增速发 展 ,已成 为机 电产 品 出 1大 户。 3 虽 然近 年来 我 国装备 制 造业 水平 大幅 提 升 . 大型 成 套装备 已能基 本 满足 国 民经济 建设 需 要 . 然而基 础零部件 却无法 满足主机 配套 要求 .已成 为制约我 国重大 装备发展 的瓶颈 。主要 存在 的问 题是 :科 技创新 能力薄 弱 ;产 业结构 不合理 ;工 艺装备 落后 :新产 品进入市 场难 。
1 目标
件等 关键基础 零部件性 能水平低 、可 靠性 差等 问 题 ,加 强基础 工艺研究 ,改善 生产条件 ,加 快提
升基础 零部件质 量水平 。不断 满足各领 域 装备及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 的需要 重 点发展 和 突破 七
大领域 :
1 )高效清洁发 电设备 配套领域 : 2 )高档轿车及 重载卡 车配套领 域 ;
争力
积 极推动产 业和产 品结构调 整 .改 变我 国基
础 零部 件 行业 目前 存在 的低 水 平制 造 能力 过剩 、
高 水平 制造 能 力不 足 的局 面 。提 升 产 业竞 争 力 。
主 要工作是积 极培育 一批 “ 、精 、特 ”企业 和 专
知名 品牌 :优 化特色 产业集聚 区。
3 )轨 道交通 装备和船舶 配套领域 ;
4 )工程机械 和农业机械 配套领域 ;
5 )冶金矿 山设 备配套领域 ; 6 )电子专用 装备及新 兴产业配 套领域 ;
7 )高端 装备 制造业配套领 域 。
国内轴承行业分析。
近日,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对国内轴承行业进行了分析。
1、轴承行业现状国际轴承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德国、瑞典、日本,十年前,已形成了八大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其市场占有率达到80.00%以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我国轴承行业已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目前约占全球轴承行业市场总额的10.00%,2011年全行业轴承产量180.00亿套,销售额1,420.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
但与世界轴承工业强国相比,我国轴承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产品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轴承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民经济的配套能力大大增强,我国轴承行业已能生产7万多个规格各种类型的轴承,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配套要求。
轴承属于机械基础件,轴承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互兼容的产业。
由于准入门槛低,又缺乏退出机制,大量小型企业的企业使得中国轴承行业集中度低,并直接倒致了中国轴承市场的激烈竟争;同时,世界八大轴承公司都已在中国设厂并获得国内销售渠道,使得中国轴承市场竟争更加激烈,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国轴承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行业中的规模企业将利用其自身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产品质量优势,进入轴承制造的高端和核心技术领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高。
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动地位和更大市场份额。
2、轴承行业技术水平我国轴承行业的优势企业研发了十六个关键领域中的十三个领域的106种重大技术装备的配套轴承528种,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但我国轴承工业大而不强,轴承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发展缓慢,车加工数控自动化水平低,许多技术难题攻关未能取得突破,轴承钢新钢种的研发,钢材质量的提高,润滑、冷却、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尚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影响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铸造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
铸造行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铸造协会实施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使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行业管理和编制行业规划,协调相关政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承担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能;中国铸造协会行使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
(8)《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以推进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为核心,促进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
2、行业法规和政策
当前我国铸造件行业政策导向是:国家积极鼓励大型铸件和高端关键铸件产品向高精度、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我国大型、高端关键铸件产业发展水平。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如下: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9)《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于2015年5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加强统筹协调,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发展,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期为2010年~2012年。
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有效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少。
中低端基础零部件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高端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
三是工艺装备落后。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落后现象长期存在,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证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与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满足主机配套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制造水平的提升。
四是新产品进入市场难。
检验认证体系不够完备,新产品缺乏实验验证和应用业绩,加上用户和主机企业因受责任风险等因素影响,对使用基础零部件新产品缺乏信心。
同时部分用户对新产品质量差的惯性思维,增加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装备需求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化企业为载体,着力加强政府引导,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着力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原则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重大装备的需求,积极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提高市场配套能力。
通过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推进第三方产品检验认证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创新先导原则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强行业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结构优化原则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重点突破原则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和产品,加大支持力度,突破发展瓶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通过3年努力,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四、重点任务(一)围绕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围绕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新材料制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所需装备,针对主机配套的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性能水平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加强基础工艺研究,改善生产条件,加快提升基础零部件质量水平,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1.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配套领域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增速器轴承、发电机轴承和主轴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偏航变桨用液压伺服系统与密封系统,风电塔筒用大规格高强度紧固件,叶片成型模具和电机定、转子零件大型精密冲压模具;大型水力发电机球阀、转轮叶片、接力器密封系统;核电站二级泵轴承、新型核电主泵三级密封装置、高可靠性核电专用紧固件。
2.高档轿车及重载卡车配套领域轿车三代轮毂和重载卡车二代轮毂轴承单元,汽车节能自动变速器及其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和变速箱齿形链系统,汽车发动机用高强度紧固件,高档轿车覆盖件模具及多工位高精度冲压模具,汽车超强钢板热压成形模具,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成形模具,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配生产线用气动伺服阀、比例阀和阀岛、定位气缸;制动能量回收型汽车液压混合动力装置。
3.轨道交通装备和船舶配套领域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载重100吨铁路重载货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轴承、齿轮传动装置、气动元件及系统;船用大功率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海洋工程用超大模数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4.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配套领域工程机械用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变速箱、液压电子控制器,千吨级重型运输车齿轮传动装置,全断面掘进机主轴轴承、密封件,大型行走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及驱动桥箱;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静液压驱动装置(HST),大型拖拉机耕深液压控制系统。
5.冶金矿山设备配套领域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高速线材轧机、森吉米尔轧机用轴承,大型轧机设备用伺服装置和系统;煤矿掘进机、采煤机配套用静液压驱动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水泥立磨机轴承,液压支架配套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系统。
6.电子专用装备及新兴产业配套领域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精密多工位级进冲模,集成电路精密封装模具,电子元器件和精密接插件用精密模具,超高速精密冲压模具;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设备、生物制药设备、医疗器械所需的精密、超精密模具,CT机轴承,新型化纤设备轴承、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
7.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领域高档数控机床用大型精密轴承、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轴承,基础制造装备用大型铝镁合金压铸模具,重大装备用高速高精传动装置、高精密液压件、密封件及系统;大型飞机配套的轴承、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液压控制系统,航空用钛合金/铝镁合金紧固件。
(二)加快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目前存在的低水平制造能力过剩、高水平制造能力不足的局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1.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企业和知名品牌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鼓励基础零部件企业向专业化分工、细分市场、特色明显的方向发展。
培育100家有较大规模、专业化水平高、特色鲜明、具有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多种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行业,提高企业研发高性能产品的积极性。
鼓励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
2.优化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基础零部件企业的特点,加大对国内已有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等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强集聚区铸造、锻造、热处理的集中化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协同、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支持省市建设省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集聚区建设若干国家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建立健全区域性现代制造服务业体系,提高区域配套服务能力,完善技术成果共享机制。
鼓励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在集聚区内形成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检测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基础零部件标准制修订和宣贯,促进产品质量达标。
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加强基础技术应用研究和检测实验条件建设,搭建面向全行业服务的权威检测实验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扩大品种,提高质量,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1.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贯彻实施结合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试验验证,制修订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用先进标准支撑行业发展。
重点支持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
建立行业标准化工作和信息平台。
发挥标准化手段对规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标准宣传贯彻,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达标工作,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
配合质量监督部门,做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杜绝无标、违标、降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加大质量达标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创立一批知名品牌。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工艺装备水平重点支持关键基础零部件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研究和检测实验能力建设,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减少能源、材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工艺和装备,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等落后工艺和装备;鼓励将技术改造资金优先用于检测实验条件建设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检测机构等现有资源,形成一批行业检测实验平台,开展基础零部件强化实验、可靠性和寿命测试试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材料性能检验,为提高基础零部件质量提供先进的检测实验条件和权威的第三方检测。
整合集聚优势资源,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形成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将检测实验能力向社会开放。
五、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机械基础零部件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全社会对基础零部件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