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模块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过双方协议。
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意义
0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02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 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 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
03
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 解体,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 起。
04
鸦片战争也唤醒了部分中国人的 民族意识,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 历程。
日本为了实现其侵略野心 ,蓄意挑起战争,于1894 年7月25日在朝鲜半岛海域 突然袭击中国海军,甲午 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的过程与结果
01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为黄 海海战,中国海军损失惨重;第 二次为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02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与意义
9字
9字
八国联军侵华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1
3
八国联军侵华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推动了民
主革命的发展。
9字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进一
2
4
9字
八国联军侵华也暴露了列强的贪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
婪和侵略本质,促使中国更加坚
深了民族危机。
四次历史事件的比较与分析
性质比较
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甲午战争是一场对外抗战,而 八国联军侵华则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
原因分析
鸦片战争的爆发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太平天国运动则是由于清朝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等社会问题引发的;甲午战争的背景是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利 益冲突;八国联军侵华则是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结果。
最新-2018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 第四单元 第7讲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精品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7讲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2.某条约中提到:“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该条约B.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内容C.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上述材料( )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反映清军战败的原因4.右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5.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6.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教育学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日照月考]《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
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
”该诗描绘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关键信息是:“直前扫荡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
A、B两项两个时期当时中国还没有建立北洋水师,故可排除;从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来看,当时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D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与日本在黄海、威海卫进行了海战等,故C项正确。
2.[2016·惠州市二调]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
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
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可知“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是指中国由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制的变化。
这属于政治上的激进。
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16·沧州月考]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没有觉醒,故选B项。
4.[2016·安徽蚌埠质检]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6课时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课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史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的理解。
根据题干中“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而且时间是近代史的开端的提示,应该理解为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
答案 A2.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应”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答案 A3.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根据所学,A项错误,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其余三项表述均正确。
答案 A4.(茅海建著《近代的尺度》)下表是一份对华战争支出账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的费用比中国少B.东印度公司是战争的罪魁祸首C.香港已被英国占领D.此次对华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华”“1841年至1843年”,可以判断这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选D项。
表格中没有中国军费开支数据,无法对比,排除A 项;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英国政府,排除B项;占领的是香港岛,不是香港,排除C项。
答案 D5.胡绳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中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对待西方侵略者态度说:“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而在看到洋人似乎‘安抚’下来,人民中的反抗情绪日渐高涨时,便又觉得为统治政权的利益打算,仍须多容纳一点民意,对洋人的要求,也就不能不违逆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1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提升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考点1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2014唐山一模)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C.治外法权D.公使驻京解析:A 对外通商、驻外公使都属于近代西方各国的普遍做法,因此,五口通商和公使驻京都属于“争所不当争”,但是,公使驻京发生在咸丰年间,故A项正确,D项错误;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是“放弃所不应当放弃”,B、C两项错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进口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关税很低甚至免税,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
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3.(2014大连一模)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B.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由此被打破C.“一体均沾”使列强共同主宰中国D.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司法主权解析:D 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总理衙门的设立与材料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也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规制,材料所示时间为同治年间,故B项错误;C项是光绪年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案件的处理即司法主权,故D项正确。
第7讲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 (1)原因 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 清政府拒绝。 (2)经过: 1856 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 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 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B.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
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C.其赔款数目是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最多的 D.《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澎湖列岛及 辽东半岛并与祖国分离近半个世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主题的把握能
力。图中的“平等谈判”是关键信息,它恰恰
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答案 B
练习2 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 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
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
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B )
答案(1)严重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
占香港岛,强迫上海等五口开埠,之后,美、法 等国又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近代中国海防 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主张“陆主海从”的近海防
御战略,不主张穷兵于海外;材料三中吴元炳主
张加强海防建设。吴元炳的奏议正确。 (3)建设现代化海军和远洋海军。 (4)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海防废弛,海军落后, 被动挨打;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国力增强,中国逐渐向海上强国发展。
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方式主要是武力侵
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 出,掠夺原料。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资本 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 逐步增强。这一时期的列强侵华战争主要有甲午 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在继续发动 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方式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精品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年河南驻马店期末)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2.(2017届河北百校联盟大联考)清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
”这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和不平等条约是()A.道光帝《南京条约》B.咸丰帝《天津条约》C.咸丰帝《北京条约》D.光绪帝《马关条约》3.(2016年广东珠海一模)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
这说明()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4.(2016年广东高考适应性考试)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蹇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据此可知耆英()(导学号50520114)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瓜分狂潮6.(2016年湖南常德一模)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7.(2016年湖北黄冈调研)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中方极力抵抗外侮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8.(2016年江西赣州摸底)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
高考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
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
“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割地赔款奠定侵华基础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D.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4.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
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6.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屈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法点拨 要注意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把握列强侵华的阶段 性特征。通过比较,探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如何一步 步加深的以及中国人民多次反侵略斗争都失败的原因。
整体感知
精讲精析
讲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是其开端。中
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成 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相继而来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逐渐使中国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国走私鸦片。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
1839年6月, 虎门销烟 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鸦片战争爆发。
(2)经过②占18了41东年南初沿,海英的军一扩些大城侵市略。,强占了香港岛,攻
③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
讲真题 1.(2010·四川高考)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
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 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考向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点析 题目所指主要是林则徐在寻求禁烟的适当方式。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割 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在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 收内地税。
4.影响
①②巨新额通赔商款口,岸大的大开加辟重,了使中列国强人侵民略的势负力担深。
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
一、选择题 1.(2010·辽宁鞍山模拟,5)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
况的主要原因是( )
1823~182 1828~182
年份
1833~1834 1838~1839
4
9
一两 白
银兑 换
解析:台湾被割占是1895年《马关条约》,而非《辛丑条约》。
答案:D
9.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 因为甲午战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 府开始引进西方技术,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③
B.②③
C.① ②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由“销 烟”及“港岛易英徽”可判断应选 ①②。
答案:C
4.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 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 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 求的是( )
解析:该题以“中国形象”问题作为问题设计的切入点,旨在考查归纳、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时间限制,如“启蒙时代”“184 0 ~1876年”“1958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分别论述。回答第(1)(2)问时 要注意结合材料来分析,注意抓关键词;目的、原因一定要结合所学的知 识来作答。第(3)问回答时要注意结合1905~1949年间中美关系的重大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7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7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2.林则徐说:“该夷性奢而贪,不务本富,专以贸易求赢,而贸易全赖中国畀(给)以马(码)头,乃得借为牟利之薮。
设使闭关封港,不但不能购中国之货以赚他国之财,即彼国之洋布棉花等物亦皆别无售处。
”这表明林则徐( )A.对英国外贸认识深刻而全面B.对英国的了解充满愚昧C.认识到外贸对英国的重要性D.准确地认识到中国对英国的重要性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4.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5.中英《南京条约》:“议定英国往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此规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B.使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地位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6.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7.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造成了“三甲之役”。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辽宁大连模拟)《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解析近代五口通商后,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市场购买力小,故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7·安徽合肥调研)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C.民族危机日益深重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解析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五口通商给中国民族经济造成的危害只会加强,故A项错误;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材料没有显示其影响是否加大,故B项错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条款,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附件的条款,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能反映出“日益”的发展过程,故C项错误;同样的条款,1938年左右和1842年之后人们的认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民族苦难后,人们发现要想经济发展,首先要实现主权独立,进而普遍性地增强了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山东潍坊模拟)美国舰队敲开锁国的日本,日本反而庆幸这个刺激让其早日惊醒;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
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B.小农经济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C.闭关锁国使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D.儒家文化对国民思想的深远影响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日本和中国对待侵略态度的不同,从中国方面究其原因,中国的八股取士使国人思想僵化,故A项正确;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故B项错误;这种心态与闭关锁国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多方面,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答案
考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太平天国运动B. 甲午中日战争C. 义和团运动D. 九一八事变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该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此状况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关系最大()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基本相同 B.“乡愁”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民族之殇C.“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的殖民统治 D.两位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其中的“条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6、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来看: 战前列强侵夺中国邻国和边疆,战后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 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来看: 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 义获得初步发展。 从民主革命的进程来看: (1)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2)探索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器物”变革 发展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 的主流。 (3)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 阶层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行列。
【解析】选 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意在考 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 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从外国进口舰船,组建 了近代化的北洋海军,北洋海军的参战体现了甲午中 日战争是一次带有近代意义的战争,选 A 项。
sss
3.下图为1895年7月31日刘永福 在台南创办的“台湾民主国邮政” 发行的邮票,图案为一只老虎在溪 边呼啸,又称“独虎图邮票”。该 邮票( A ) A.见证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B.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兴起 C.曾在台湾地区公开发行了五十年 D.“独虎”图案反映了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立 场
【你应该知道】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关于甲午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岳麓版教材增 加了: ①法、德、日“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 国狂潮的序幕,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1895年天津小 站练兵组建的新建陆军成为晚清政坛上一股重要力量,清政府 被动地开始其近代化过程。 ③面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局面,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 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关于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岳麓版教材明 确了清政府由“无力镇压—抚而用之—剿匪谕旨”的全部过程, 更完整地体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同时教材还指出了20世纪初 期清王朝实施“新政”以求自保与《辛丑条约》签订再一次大 大损害中国主权,也危及清朝统治利益之间的关联。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益阳模拟]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①居住和租地②领事裁判权③关税自主权④最惠国待遇A. ③④B. ②④C. ①③D.①②解析:由“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可知是居住和租地权,由“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是领事裁判权。
故选D。
答案:D2. [2015·宿迁质检]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解析: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正处于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实力增强的时期,战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外扩张的本质。
答案:B3. [2014·北京东城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
……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 领事裁判权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C. 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进口中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而向中国出口商品却收极少关税甚至免税。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南京条约》之“协定关税”条款获得这一侵略权益的,故D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洋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其本国法律判决,故A项错误;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故B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显然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高考历史 4.1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选习题 岳麓版
高考历史 4.1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选
习题岳麓版
1.(2010·四川文综)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2007·广东文科基础)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模拟质检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解析】②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之一,③说法有误。
【答案】 D
用心爱心专心 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含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解析从标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中看不出A、C、D三项。
其中,“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外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毁”“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内除国贼”。
答案 B2.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3.《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有材料可知这是考察《南京条约》的内容,而②是《天津条约》的内容,③是《北京条约》的内容。
答案 B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
答案 B5.2012年,为祝贺“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上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
高考历史总复习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导学案9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开始□1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借口□2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
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割□3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4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等。
(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5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4.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11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12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13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18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1.左宗棠收复新疆23帝国主义过渡。
为适应垄断(1)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
2018届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答案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答案一、选择题1~5.BBAAC 6~8.CDC二、非选择题9.(1)“民族的致命伤”: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
主要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探索:洋务运动。
(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变化: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
影响: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或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1 / 3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由材料信息可知,义律意在将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的行为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以此挑起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由此可知B项正确。
2.【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A.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故C项错误;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故D项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当时,清朝皇帝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要求看作奇耻大辱,不符合自身“天朝上国”的身份,故A项符合题意。
5.【解析】据材料“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广东七校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2.(2015·深圳宝安调研·6)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就主动了解外国情况,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性质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愈益频繁,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答案】D[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从材料中“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以了解到中国政府失去了关税的自主权。
]4.(2015·广东七校联考·15)下图是漫画《“文明人”的行径》,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文明人”的行径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答案】B[从漫画内容可以看出,英法抢劫圆明园,而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B项正确;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应是日俄战争,不涉及圆明园问题,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不仅仅是“两个文明人”,故D项错误。
]5.“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案】C[根据所学,近代外国列强侵入北京的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材料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2015·茂名高考模拟·15)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
正如《申报》当时报道:“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与上述心态形成无关的是()A.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不了解B.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海军C.天朝上国思想D.瓜分狂潮加深了民族危机,大清国民复仇心切【答案】D[古文反映了甲午战争期间,国民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问的是与此心态无关的选项。
国民不了解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才会如此小看日本,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北洋水师称冠亚洲,陆军也不弱,强化了国民的自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民一直持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瓜分狂潮发生在甲午战败之后,此时尚处于战争期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
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答案】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清楚:1901年的词汇应该反映的是1901年及此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京形成高潮,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号,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故选A项。
B、C、D 项发生的事件均在1901年以后,不可能成为1901年的高频率词汇。
]8.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答案】B[从材料中海军军费移修颐和园,反映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故选B项。
]9.(2015·广州调研·1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答案】C[A项是一种弱国无外交的思想,与开口通商的影响无关,故A项错误;B项没有提及通商的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C项从“罪恶”“工业文明的积累”角度分析,符合材料“利害参半,未为全失”,故C项正确;D项是自认自己天朝上国的封闭保守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0.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
”这则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砍下洋人头”“能把洋人赶”“天下洋人杀尽了”的信息,显示出义和团把对付洋人作为活动主要目标,故选C项。
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主旨。
]11.“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原因的认识。
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使中国难以战胜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
] 12.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包括()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D.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答案】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从中国内部找原因,故应排除外部因素的B项。
故应选B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以下是毛泽东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论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1)概括1840年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说明马克思论述的正确性。
(6分)(2)毛泽东的两段论述是否矛盾?为什么?(8分)(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后果和影响?(6分)【答案】(1)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冲击了落后的专制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同时,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
(2)不矛盾。
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阻碍,但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3)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有双重作用,其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客观进步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
“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
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
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
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
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
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
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
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
十五、另赔义和团兵费四百兆。
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
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
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
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
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
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0分)【答案】(1)《马关条约》《天津条约》。
(2)正义要求:收回主权、废除赔款。
保守观念: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3)提示:“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