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但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偏差。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直接决定物质。

例如,有人相信通过纯粹的意念就能改变物质世界,这是错误的。

意识的确具有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在物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它不能超越物质的限制。

易混点:分不清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次关系。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根本的、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强大,也必须以物质为前提。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意识的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基础性。

二、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这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基本观点。

易错点:把相对静止理解为绝对静止。

比如,有人看到一栋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就认为它是绝对静止的。

然而,从微观层面和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建筑物的材料在发生细微的变化,它只是在我们所观察的特定时间段和特定条件下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

易混点:不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法体现绝对的运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易错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试图创造或消灭规律。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妄图违背自然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易混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同于可以随意改变规律。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但绝不能违背规律。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你搞清楚了吗?在咱们的学习生活中,哲学这门学问有时候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总是藏着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让人一不小心就掉坑里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扒一扒这些让人头疼的地方。

先来说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好多同学容易把这俩弄混,觉得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就完事儿了。

但其实啊,这里面的细节可多着呢!比如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爬山,那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得不像话。

可是当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原本美好的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天气可不管我们心情好不好,它该下雨就下雨,这就是物质的客观性。

而我们因为下雨产生的糟糕心情,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但我们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让雨停下来,这就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

再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有的同学会觉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可不一定哦!比如说一个球队,每个球员都很优秀,但是如果他们之间配合不好,那这个球队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反过来,如果每个球员能力一般,但是配合默契,也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这就告诉我们,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关键在于部分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

还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也是容易混淆的一对。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和经历,但我们又都有人类共同的情感和需求。

比如说,我们都渴望被爱、被尊重,这是普遍性;但每个人表达和获取爱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是特殊性。

另外,量变和质变也容易让人迷糊。

不是说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质变。

就像减肥这件事,每天少吃一点,多运动一点,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坚持下去,积累到一定程度,体重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最后再说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成功和幸福;错误的价值观则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评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知识的“总汇”,是“科学的科学”。

评析:第一,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评析:不要把哲学的任务与作用混淆。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4).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评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方法论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评析: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评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评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易错点在于,有些同学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而忽略了其是否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一关键判断标准。

例如,当我们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唯心主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认为信念决定了一切物质存在。

易混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比如,“理在事先”“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有些同学会把事物的简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等误认为是发展。

易混点是辩证法中的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判断中,同学们容易忽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以及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干货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

干货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

干货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生活与哲学)1.哲学的含义考场陷阱(2016·江苏卷·25)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纠正: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

易错提醒①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指导作用。

②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意识的本质考场陷阱(2016·课标卷Ⅱ·22)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纠正: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

(2016·课标卷Ⅲ·23)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纠正: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作为反映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变化,而不是反映方式的变化。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纠正:从本质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因此有什么样的被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易错提醒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考场陷阱(2016·课标卷Ⅱ·22)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纠正:主观能动性(属于意识的范畴)的作用无论怎么大都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颠倒说法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错)(注意: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错)(注意: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错)(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错)(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错)(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错)(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错)(注意:马克思主义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错)(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错)(注意:实践的观点才是。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但要注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不能认为意识能够直接创造物质。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改变。

易错点:认为意识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或者意识能够超越物质的限制直接改变世界。

二、运动和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易错点: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或者只看到运动,忽视相对静止的存在。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脱离规律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易混点: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对立起来,或者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要注意,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易错点:认为认识的来源只有实践,忽视间接经验的作用;将认识的反复性理解为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五、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确定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发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1.生活和哲学的区别:生活是指人们日常的生存和活动,而哲学是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生活是实践,而哲学是理论。

生活与哲学是相辅相成的,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意义。

2.观念和实践:观念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而实践是指人们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观念。

观念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的,观念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也会影响观念。

3.主观与客观:主观是指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观点,而客观是指与个人主观意识无关的客观事实。

主观和客观是相对的,在生活中,我们的观点和观念往往是主观的,但客观事实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4.真理与主观: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主观是指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观念。

虽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和观念,但真理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个人的主观意识之外。

5.正确与道德:正确是指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和事实,而道德是指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正确和道德是相关的,但并不完全相同。

一个行为可以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道德的。

道德包括了正确,但不只限于正确。

6.知识与智慧:知识是指对事物的了解和掌握,而智慧是指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来获取,而智慧则更多地依赖于人的思考和经验。

7.理性与感性:理性是指人们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认识事物,而感性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和直觉认识事物。

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两者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之一,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重要性。

8.自由与必然:自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行动的能力,而必然是指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发展的过程。

自由和必然是相对的,人们有自由意志来做出选择,但在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的限制下,人们的行动也是有必然性的。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智慧无处不在。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易混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实际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理解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易混点:把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混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界定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忽视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对我们的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混点: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混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认识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三、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易错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易混点:把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混淆。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真理的判断标准上人人平等,即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四、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易错点: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就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这东西好像总是藏在那些深奥的书本里,让人觉得高高在上、难以捉摸。

但其实啊,哲学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在咱们身边蹦跶,只是有时候咱们没注意到罢了。

就拿我前阵子遇到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我家附近有个小小的菜市场,每天早上都热热闹闹的。

那天我去买菜,想买点西红柿回家做个西红柿炒蛋。

我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看起来挺憨厚的大叔。

我问大叔:“这西红柿咋卖呀?”大叔热情地回答:“三块五一斤。

”我拿起一个瞧了瞧,感觉还不错,就说:“给我称两斤。

”大叔手脚麻利地称好,递给我说:“七块钱。

”我付了钱,正准备走,旁边来了个大妈,也想买西红柿。

大妈拿起一个西红柿,皱着眉头说:“你这西红柿看着不太新鲜啊,能不能便宜点?”大叔连忙说:“大姐,这可都是早上刚进的货,新鲜着呢,不能再便宜啦。

”大妈不依不饶:“你看这都有点软了,两块五一斤怎么样?”大叔一脸无奈:“大姐,真不行,我这进价都不止两块五。

”这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大妈和大叔,一个想便宜买,一个想高价卖,这不就是供求关系的体现嘛。

大叔的西红柿是供应方,大妈是需求方,价格就在这供求的博弈中产生。

如果大妈不买,大叔的西红柿可能就卖不出去,会积压;如果大叔不肯降价,大妈可能就去别的摊位买,大叔就少了一笔生意。

这简单的买菜场景,居然藏着这么个经济学的道理。

我拎着西红柿继续在菜市场里转悠,又看到一个卖鱼的摊位。

摊主正在杀鱼,手法熟练得很。

旁边一个大哥在等着拿鱼,跟摊主闲聊起来。

大哥说:“我老婆最近怀孕了,就想吃鱼,听说吃鱼对孩子好。

”摊主一边干活一边说:“那可不,鱼有营养,蛋白质高。

”我听到这儿,又开始想了。

这大哥因为老婆怀孕想吃鱼所以来买,这是出于具体的需求和目的。

而摊主知道鱼有营养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以才有生意。

这让我想到哲学里说的,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动机和目的驱动的。

就像这大哥买鱼,是为了让老婆和孩子吃得好,摊主卖鱼,是为了赚钱养家。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de)向导1.哲学是科学(de)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de)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de)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de)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de)基础)4.哲学是科学(de)世界观和方法论.(注意:哲学有正确(de)哲学也有错误(de)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de)世界观和方法论.)5.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注意:真正(de)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或:正确(de)哲学或科学(de)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第二课百舸争流(de)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de),唯心主义都是错误(de).(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哲学(de)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de)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de)关系问题)2.哲学(de)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e)标准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de)问题是划分标准)3.哲学(de)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de)基本派别.(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de)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e)分歧是围绕哲学(de)基本问题展开(de).(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e)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de)本原展开(de))第三课时代精神(de)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de)精华.(真正(de)哲学是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de)先导.(真正(de)哲学是先导)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de)唯一力量.(错)4.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de)有机统一)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de)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de)统一.(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de)根本区别在于它(de)阶级性和实践性)第四课探究世界(de)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de)东西.(看得见、摸得着(de)东西是物质(de)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是万事万物(de)总和.(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de)共同本质)3.物质(de)唯一特性是运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规律是无条件(de),是永恒不变(de).(有条件(de))5.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de),没有好外之分)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7.绝大多数国家(de)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de)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de).(注意:这里讲(de)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de)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de)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2.意识(de)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de)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3.正确(de)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de)意识是人脑想象(de)结果.(不管是正确(de)意识还是错误(de)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de)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4.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5.人(de)认识能力是有限(de).(个人(de)认识能力有限,人类(de)能力无限)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de)实践取得成功.(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de)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7.树立正确(de)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根本立足点.(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de).但物质(de)决定作用是第一位(de),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de)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注意:正确(de)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de)意识阻碍事物发展)第六课求索真理(de)历程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de)(de)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de).(盲目(de)实践也存在)2.实践是人(de)活动,人(de)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de)活动才是实践)3.读书也是认识(de)来源.(实践是唯一来源)4.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5.实践是获得认识(de)唯一途径.(获得认识(de)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6.只有正确(de)认识才能对事物(de)发展起作用.(注意:正确(de)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de)认识起消极作用)7.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注意:现象、本质是客观(de),认识属于主观(de).)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de)一切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de)一切活动.)第七课唯物辩证法(de)联系观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de),联系又是有条件(de),联系(de)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可能大于、小于、等于)3.人为事物(de)联系是主观(de).(客观(de))4.联系是客观(de),人对事物(de)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de)具体状况)5.整体和部分(de)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de)关系.(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第八课唯物辩证法(de)发展观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上升(de)、前进(de)变化才是发展)2.新出现(de)事物就是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de)事物才是新事物)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de)总和.(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后半句也错)4.发展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前半句对,后半句错)5.质变是由事物数量上(de)增减才引起(de).(内部结构(de)变化也会引起质变)6.新事物是对旧事物(de)彻底否定.(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de)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de)总特征.(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de)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de)优点和缺点.(两点论不等于优点和缺点)2.矛盾是普遍存在(de),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具体事物之间(de)矛盾是有条件(de),必须处于统一体中.)3.矛盾是事物发展(de)源泉和动力,制造(de)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de)发展.(注意:矛盾是客观(de),人为制造(de)矛盾只会阻碍事物(de)发展)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de)关系.(注意:矛盾(de)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de)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de)关系.)5.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de)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de)一面.(注意:矛盾(de)双方是具体(de)、多样(de),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6.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了矛盾(de)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包括两种情况: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两点论也是两种情况: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是矛盾(de)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8.矛盾是事物发展(de)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错)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与部分(de)关系.(共性与个性关系)10.事物(de)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de).(注意:事物(de)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de)主要方面决定(de).)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de)具体(de)历史(de)统一,二者没有区别.(注意: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de):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de)排拒或毁灭.(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de)否定.)2.辩证否定(de)实质就是抛弃.(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创新.)第十一课寻觅社会(de)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de)变化是同步(de).(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社会基本矛盾(de)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de).(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de).)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4.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de)范围要大.)5.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de)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第十二课实现人生(de)价值1.人生价值(de)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不是对等(de)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de).)2.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de)首要条件.(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主观努力.)3.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4、区分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
(1)整体与部分——强调的范围、数量。如:一个班集体和班里的某某同学 (2)共性与个性——强调的性质,归类。如:学生和班里某某同学 典例:对中央的宏观调控,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 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深刻理解政策的内涵。从 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①没有正确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没有正确把握好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③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程度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④事物发展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 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 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 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 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D )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想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④教学系统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等)作为唯一的实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典例: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上帝创造一切 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述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④⑥ ) 上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②③ ) 上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⑤ )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咱们学习生活与哲学这门学问的过程中,那可真是有不少容易让人犯迷糊、搞错的地方。

今天咱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让大家心里都能跟明镜儿似的!先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点。

好多同学容易把“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给弄混。

咱打个比方哈,就说有一天你特别饿,肚子咕咕叫,这时候你脑袋里想的就是赶紧找吃的。

你的饥饿感这就是物质的反映,决定了你想要吃东西的意识。

而当你想着“我要吃顿大餐来补充能量”,然后去努力赚钱或者想办法弄到美食,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可别觉得这简单,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容易迷糊啦!再说说“运动和静止”。

有些同学总觉得运动就是一直在变,静止就是一点儿不变。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就像你每天坐的公交车,车在路上跑那是运动,可车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相对于路面就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还有“规律”这个概念。

不少同学一提到规律就觉得是人为规定的。

这可不对哟!比如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这是自然规律,可不是咱们人能随便改的。

有一次我去爬山,本想着春天山上的花开得正好,结果去早了,山上还很冷,花骨朵都没几个。

这才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咱们得尊重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个易错点。

有的同学会觉得普遍性就是大家都一样,特殊性就是完全不一样。

其实不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就好比水果,苹果、香蕉、橙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特殊性。

但它们又都有水分、能提供营养,这就是普遍性。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容易搞错。

不是实践跟着认识走,而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就像你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自己不动手,永远也学不会。

只有亲自去骑,摔几个跟头,才能真正掌握骑车的技巧,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里也容易出错。

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能起好的作用,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带偏。

我就见过有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后不仅违法了,还失去了朋友和家人的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6、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7、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9、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0、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1、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6、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1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18、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19、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注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2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21、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22、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注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24、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2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6、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2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8、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9、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30、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注意:不存在终极真理)31、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注意:不一定)32、实践决定于认识。

(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33、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3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注意:实践是唯一标准)35、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注意: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3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注意:根本动力)37、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8、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注意:唯一来源)39、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注意: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4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注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注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42、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注意: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注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4、"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注意:"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注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4、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注意: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注意:不一定)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注意: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8、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注意: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9、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0、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判断是错的)11、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是错的)1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注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注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注意:总趋势是前进的)17、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8、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注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19、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注意: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20、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2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注意: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2、矛盾就是斗争(注意:说法片面,简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23、矛盾越少越好.(注意: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24、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以解决的.(注意: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25、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注意: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2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27、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注意: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28、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9、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注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3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31、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注意:有影响)32、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注意: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33、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34、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注意: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3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注意: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37、扬弃就是抛弃.(注意: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注意: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9、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必然联系(注意: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注意:历史唯物主义才是)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注意: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注意: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4、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注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注意:这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7、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注意:错,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矛盾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8、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注意:起推动作用的人们)9,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注意:颠倒了二者关系)10、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注意: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1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意: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12、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注意: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13、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意:价值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