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与NPO的区别
NGO、NPO、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概念的中国语境解读
NGO、NPO、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概念的中国语境解读NGO、NPO、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概念的中国语境解读公益慈善组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别说普通公众摸不着头脑,就连很多公益人自己也分不清不同叫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经常犯糊涂,乱用一通。
作为以普及常识为己任的公益慈善论坛主编,我觉得有必要盘点盘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尽可能让大家了解它们的含义和语境,避免误解误用。
同时也呼吁广大公益人重视常识的学习与普及工作,积极撰写、转发和分享相关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掌握公益慈善的基本概念、理念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而理性看待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NGO-非政府组织NGO,即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指那些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可以是公益性的,或者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群,一般都具有合法地位、有公开的组织章程以及透明的财务管理。
因此,那些非法的恐怖主义组织或黑社会组织,以及宗教组织和政党都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中,指的是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因此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专门有一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接纳非政府组织。
后来又将发达国家中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包括进来,现在主要指发展中国家里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尤其是那些草根层次的组织。
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比非营利组织狭窄得多的概念。
在中国,NGO更多是指民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以及因为政策限制被迫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企业但实际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机构,甚至一些未获得合法身份的民间公益团队也会自称为NGO或草根NGO。
而那些由政府出面举办的行业协会、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会及妇联等群众团体,则被称为官办NGO。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NPO)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决。
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
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
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
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
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
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非营利组织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赢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ngo组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NGO组织NGO组织: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2014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
草案规定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和开展一次性临时活动的申请登记许可程序,还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扩展资料:特征1).非政府性非政府组织作为非营利性部门,它不是政府部门或其附属机构,而是非政府性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独立于政府之外自主为社会服务,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同政府平行存在与市场进行公开、公平、平等的竞争。
从而克服因政府垄断经营和管理公共产品的体制所带来的公共产品的高成本现象,这也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理由之一。
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属性,使它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为建立社会民主与法制提供动力因素。
2).组织性非政府组织活动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它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
因此,非政府组织消除了个人行为的单打独斗的缺陷,为其组织的发展和为社会公众作一些有益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为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
因为是组织性的活动,其活动目标与活动范围都是引人注目的,这就客观上形成了社会、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的有效监督。
3).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活动的公益性。
这种公益性不仅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一个补充,而且,它们能够为社会尽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会所有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公共产品。
4).自治性非政府组织还是一个自治性组织,它的行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约束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
由于它们所做的公益事业是在志愿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们不像其他的社会私人组织和政府组织那样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自主、自愿、自律的主观意愿使非政府组织自身有了很高的自治性。
NGO和NPO
NGO与NPO的含义与特征比较分析NGO和NPO这两个名词,在今天的各种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对许多人来说,它们已经不是新鲜事物,相信大多数接触过这两个词的人都会知道它所代表的英文词汇及其汉语意义。
然而,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由于媒体的影响,至今关于NGO和NPO这两个名词及其概念却存在着普遍的混用和乱用的现象,很多人根本搞不清这两个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NGO和NPO这两个词,在不同国家里往往被各有侧重地使用,或者被交叉地使用在同一个国家。
1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NGO和NPO,我们有必要搞清他们的含义与特征,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NGO与NPO概念产生的背景:1、NGO概念的产生与中国化:NGO一词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政府组织”。
在海外,NGO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目前,NGO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已经比肩政府和企业,它正在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第三支柱。
2 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流话语的国际文献中,NGO常常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民间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它们强调的主要是这些组织同发展中国家较多存在的集权政府的区别,从而带有更多的政治方面的含义。
3在我国,1995年北京召开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简称“世妇会”)时,国际上的许多妇女NGO来到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怀柔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
从那时开始,媒体和广大公众开始关注这个概念。
2、NPO概念产生的背景:NPO一词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营利组织”。
这个概念的产生晚于NGO,大致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兴盛于全球。
4这种组织形态最早于17世纪便存在,是应生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其后伴随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因而它也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和社会体制的背景。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我国政府需要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现实的基础。
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公共机构都有相同的公共价值目标。
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一共同目标上,双方是共同的、不冲突的。
任何一方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性、质量和效率。
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是公众满意。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利益分化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最终利益是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人利益相一致。
从社会角度来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
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民主权利。
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强烈的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为充分的代表自己的利益。
2、在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趋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政府的权力,一方面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又要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这种政府公共权力的转移为追求公共目标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应当开始放开公共服务的治理边界,在那些管的太多又管不好的领域主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治理的格局。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治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资源互补势必形成两者之间合作的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是积聚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必须将其大力发展的原因。
女性就业曲线M型梯型 NGO NPO区别
一体「それぞれどんな問題に取り組ん でいるのでしょうか?」 「NPO」と「NGO」は対立する概念では なく、「NGO」は「NPO」であり、「NPO」 は「NGO」でもあるという関係が成り立 ちます。しかし、日本では一般的に、 地域や労働、子育てなど、国内の課題 に対するのが「NPO」、開発、貧困、 紛争など国際的な課題に取り組む団体 を「NGO」と使い分けています。
「2」婚外子差別に反対し、また選択的夫婦別 姓制度導入に賛同する
「3」『21世紀家族へ──家族の戦後体制の見 かた・超えかた』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就业率是指,将某个年龄段的女性作为100% 的话,正在工作的女性占其中的百分比。将不同年龄段里算出的值 连接起来所得到的曲线,被称为不同年龄段女性就业率曲线。这种 曲线也被称为M型曲线。许多女性在未婚时工作,由于结婚、生育 等原因辞职,回归家庭。之后等到孩子可以不用照顾的时候,再出 来工作。基于上述原因,从女性就业率曲线上看,女性的工作方式 容易有两个山峰隆起,而两个山峰中间却凹下去形成了M型的工作 方式。因此,这个曲线被称为“M型。雇佣曲线”在日本、韩国以 及稍往前一些的英国是典型的M型曲线。
第4章
変容する家族のかたち
落合恵子(おちあいけいこ) 出身地:日本栃木県宇都宮市 生年月日:1945年1月15日(74歳) 最終学歴:明治大学文学部英文学科 勤務局:文化放送(1967年から1974年) 活動期間:アナウンサー(1967年から1974年)
作家(1974年から) 主張:「1」2010年1月15日「河野談話以降、日本軍 慰安婦問題が何の進展も無い」とした署名活動に賛同 し、伊藤成彦、金時鐘などと共に賛同人に名を連ねた。
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女性工作方式都呈现这种M型曲线。也有 的呈现出台型(或者说是倒U型)。现在呈现出台型的国家有图中的 美国、瑞典以及泰国。也就是M型中凹进去的部分已经上升到和两 个山峰拉齐从而形成了和男性相同的台型曲线的工作方式。源自「NPO」と「NGO」との違い
ngo组织是什么意思
首先说明有一个概念,NGO 组织,全称是non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即非政府性组织。
以前也常称NPO,即非营利性组织。
但其实前者更准确一点。
在美国,NGO 、政府和企业,是三足鼎立的,NGO组织对美国GDP的贡献是7%,就业率贡献是11%。
什么概念,即你身边10个人里面,有1.1个人是在NGO组织内任职的。
这还是指全职的,兼职的那就不用谈了,几乎每个美国人都兼职1个以上的NGO组织。
奇怪吗?不,其实工会、商会这些在中国都是属于政府部门的组织,在国外全部是民间的NGO,在国外工会势力之庞大,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有人要说了,在中国,这都是政府组织,跟我们有P关系。
错了。
我一直说NGO组织的现在,很像20年前的民营经济。
20年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缩头缩脑得冒芽,不成气候不成规模,谁能想到今天这些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人物当年的样子?20年后的NGO组织领袖,势必也会唏嘘今日的狼狈和沮丧。
我想不起来自己从什么时候喜欢NGO的,可能因为我以前在公务员队伍里呆过,我又比较喜欢看书,看到国外一些组织的事迹有了一点萌芽。
真正有一些了解是在7年前,刚开始读MBA的时候,因为兴趣,大量找过这方面的资料(那时候资料真的很少啊),上学半年开始找实习的时候,我知道高我2届的一个师姐去新加坡某基金会实习过(好像是社区的医疗辅助机构。
因为白血病患者每天都要透析,但医院费用高,路程远,因此该基金会就把透析仪器搬到社区,居民可以就近医治)。
那个师姐做的是募集资金的工作。
我后来跟她聊了很久,她说去了觉得很没意思,每天就是做资料向各大公司和机构要钱。
当时我也觉得,要钱确实很无聊啊,就没申请。
(现在我明白了,资金来源是NGO生存的最关键因素,我去参观所有NGO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资金从哪里来?”)读MBA的时候还有美国一个什么团(讲什么已经忘了),当中有一个福特基金会的老大,会后我抓牢他们老大,充满感情得描述我对NGO多么有感情啊什么什么的。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题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0分)1、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有()。
A 技术能力B 文化能力C 沟通交流能力D 心理素质E 持续学习能力2、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A 服务对象具有参与的能力B 服务对象具有终结的权利C 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的问题的权利和义务D 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潜在能力E 服务对象具有表达的能力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种阶段()。
A 前感觉运动期B 感觉运动期C 前运算期D 具体运算期E 形式运算期4、个案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
A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伙伴式工作关系B 手段和资料多样化C 详尽深入D 强调应用研究,注重改变行为的模式E 调查程序不严格5、小组治疗模式的特点有()。
A 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B 小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C 社会工作者扮演使能者和协调者的角色D 扮演治疗者和专家的角色E 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二、多选题1、社会工作直接的服务方法有()。
A.社会工作行政B.个案工作C.社会工作研究D.社区工作E.小组工作2、社会工作学科的基础有()。
A.社会学B.社会心理学C.经济学D.政治学E.伦理学3、就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而言,它是由一系列实际的科学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
A.对其救助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估B.与求助者接触C.共同评估以确认问题的解决D.确定问题并与求助者一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E.合作解决问题4、社会工作在长期发展中形成()范式。
A.理性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 C.结构主义D.科学主义E.功能主义5、社会工作的对象有()。
A.社区B.老年人C.全体社会成员D.孤儿 E.贫民二、多选题1、福利的政治哲学基础有()。
A.自由B.民主C.平等D.正义E.权利2、社会福利的目标在于()。
BOT、BOO、PPP、EPC、BT、EMC、NGO-NPO
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投资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盈利性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定,“用户”的节能项目由能源管理公司来实施,它有助于推动节能事业的发展。
NGO(NPO)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使用的。
EPC是英文: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头字母缩写。另解为: electronic product code。其中文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与通常所说的工程总承包含义相似。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总承包,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
2. 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
“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
“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全国社会性组织简介NPO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营利组织”。
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构造。
这个概念的产生晚于NGO,大致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兴盛于全球。
NGO是英文单词“Non-gover____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
一般来说,NGO应具有以下六个根本特征:正规性、独立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
本查询共包含组织1952个:其中社会团体178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7个,基金会116个,境外基金会11个。
全国社会性组织大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7)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10)中共中央____工作办公室(1)中共中央宣传部(30)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4)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1)中共中央组织部(1)中共中央统战部(22)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15) 中华全国妇女结合会(9)中华全国工商业结合会(15)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结合会(10) 中华全国总工会(10)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1) 中国中信集团(1)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35) 中国人民银行(13)中国作家协会(1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3)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2)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16) 中国文学艺术界结合会(38) 中国残疾人结合会(16)中国民用航空局(6)中国气象局(1)中国法学会(15)中国社会科学院(11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3)中国科学院(2)中国红十字会总会(1)中国证券监视管理委员会(4)中国银行保险监视管理委员会(11)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1)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1)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局(1) 中央军委结合参谋部(3)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258)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1)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1)交通运输部(18)人力资和社会保障部(9)住房和城乡建立部(2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公安部(10)共青团中央委员会(17)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2)农业农村部(45)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3) 原:国家机械工业局(1)司法部(10)商务部(20)国务院侨务办公室(4)国务院办公厅(1)国务院参事室(1)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3)国务院____事务办公室(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143)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160)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4)国家体育总局(86)国家保密局(1)国家医疗保障局(1)国家卫生安康委员会(54)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13)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11) 国家宗教事务局(12)国家市场监视管理总局(19) 国家播送电视总局(16)国家文物局(15)国家旅游局(1)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1) 国家监察委员会(1)国家知识产权局(2)国家税务总局(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藏局(1) 国家统计局(6)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1)外交部(19)审计署(2)工业和信息化部(18)应急管理部(5)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3) 教育部(190)文化和旅游部(113)最高人民检察院(6) ____(3)民政部(100)水利部(16)海关总署(2)生态环境部(4)科学技术部(28)自然资部(31)自治区政府(1)财政部(10)退役军人事务部(4) 铁道部(4)。
NGO、NPO、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概念的中国语境解读
NGO、NPO、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概念的中国语境解读公益慈善组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别说普通公众摸不着头脑,就连很多公益人自己也分不清不同叫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经常犯糊涂,乱用一通。
作为以普及常识为己任的公益慈善论坛主编,我觉得有必要盘点盘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尽可能让大家了解它们的含义和语境,避免误解误用。
同时也呼吁广大公益人重视常识的学习与普及工作,积极撰写、转发和分享相关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掌握公益慈善的基本概念、理念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而理性看待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NGO-非政府组织NGO,即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指那些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可以是公益性的,或者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群,一般都具有合法地位、有公开的组织章程以及透明的财务管理。
因此,那些非法的恐怖主义组织或黑社会组织,以及宗教组织和政党都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中,指的是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因此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专门有一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接纳非政府组织。
后来又将发达国家中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包括进来,现在主要指发展中国家里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尤其是那些草根层次的组织。
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比非营利组织狭窄得多的概念。
在中国,NGO更多是指民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以及因为政策限制被迫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企业但实际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机构,甚至一些未获得合法身份的民间公益团队也会自称为NGO或草根NGO。
而那些由政府出面举办的行业协会、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会及妇联等群众团体,则被称为官办NGO。
由于这类组织背靠政府这棵大树,有行政编制,享受参照公务员的待遇,接受政府财政供养,并掌握着优势资源,比如公募权、遍布全国的分支或会员机构,依托政府力量开展工作,所以也有一些人认为“官办NGO”的提法不伦不类,语法不通,不合逻辑。
npo组织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npo组织1、NPO含义NPO的意思是:非营利组织。
这种组织形态最早于17世纪便存在,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其后伴随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因而它也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和社会体制的背景。
2、NPO的英文全称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基于市场经济、政府与企业部门严格分工、独立的企业等背景下出现的概念,它的存在和特征是与市场经济的进程和营利部门(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非营利组织的出现被理解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产物。
3、与NGO的关系共性:概念部分重合,NPO包含NGO;区别:NPO、NGO是不同角度看待社会组织尽管对于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学术界还未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概念,但是从二者所涵盖的内容尤其是其特征来看,二者也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仅从概念外延的广度和深度而言,非营利组织的外延可能更为广泛。
因此,莱斯特·萨拉蒙则把非政府组织(NGO)看作是非营利组织(NPO)的一部分,他在上述非营利组织的六个特征之外另加两个特征:非宗教性(活动不是为了吸引新信徒)和非政治性(不卷入推举公职候选人)。
在内涵和特征上来看,NPO包含NGO;从性质和角度来看,二者是有极大区别的。
非营利组织(NPO)的前提假设是政府-企业-社会三部门的分工、独立,因而它是民间的、独立运作的、有一套自身的运作规则、经营管理理念的组织形态,是公共治理结构中的行为主体之一。
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是从活动性质的角度来认识这类组织的,是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的一个概念;非营利是从“经济——社会”的角度着眼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与经济组织(企业)相对应的是社会性组织,经济组织是营利组织,社会性组织就是非营利组织。
我们平常所听到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宣明会、国际青少年基金会等就习惯于称之为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
ngo是什么意思
NGO是指非政府组织。
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作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它们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非政府组织一词指的是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并不包括企业等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不包括家庭等亲缘性的社会组织,也不包括政党、教会等政治性、宗教性的社会组织。
相对于企业、家庭、政党和教会等社会组织来说,非政府组织往往更具有公共性、民主性、开放性和社会价值导向。
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具有一定程度公共性质并承担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活跃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其形式、
规模、功能千差万别,但一般都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或共益性、志愿性四个方面的基本属性。
非政府组织为了动员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对其所从事的公益事业的财力和道义上的支持,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公职人员的决策意向和社会舆论。
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其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环境保护、社会救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
2.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非政府组织,(Nooovemmento堪anization,简称Noo),是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体系,具有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
又称“第三部门”,是对国家一市场一公民社会三元分立结构的反映。
非政府组织最初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用来指称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就其管理的事务与相关国家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与协调,体现为组织性、民间性、志愿性、自治性以及非营利性、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的特征。
联合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赢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
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策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
它们提供分析和专门知识,充当早期预警机制。
这一词汇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和制度结构的色彩。
在中国,官方一般将这类组织称其为民间组织,相对应于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这一称呼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之所以称其为民间组织,是因为我国的这类组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例如,很多这类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有的组织实际上在从事着一些营利活动。
可以说“民间组织”一词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向适应的概念。
对于这一类组织的范围,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王名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政党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性和志愿公益性,不是宗教、政党、宗族组织;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对这类组织的定义则更狭窄,将其定义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这三种特殊类型的合法组织2。
并不是所有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合法组织都可以界定在民间组织的范畴内,非政治性、非事业性也是我国民间组织的补充属性。
本文采用官方的定义。
由于国家民政部下属的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英文译为“BureauofNGOManagement”,表明官方也认为民间组织也就是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因此在文章中我用国际上通用的非政府组织这一名词。
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 业
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社会服务 活动
教育、科技、文化、卫 生、体育、法律服务等
十大类
“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是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
由国务院发布施行的条例。
2016年8月1日,民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
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我国民政部将社会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 和民办非企业三类。
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自治性、非政府性、社会性……
社会团体
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 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 团、专业性社团、联合
性社团
基金会
利用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
公募性、非公募性
后回国成为一名村官, 2013年获得CCTV“最美村 官”称号,2015年与同学 发起黑土麦田公益,2017 年获选2016年感动中国年
度人物。
2018年8月19号,有人以“黑土麦田项目”参与者名义在 公众号发文质疑公益人耶鲁毕业生村官秦玥飞,文章对秦玥 飞和黑土麦田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质疑。
质疑者提的七大问题,大体分为三种:
社会团体
杨柳
志愿 组织
社会 团体
非营利组 织NPO
非政府组 织NGO
第三 部门
社会组织
民间组织
概念
广义:除去事业单位的所有的非政 府组织(NGO)总称为社会团体, 也可称其为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 (NPO)。 狭义:1998年颁布实施的《社会团 体登记管理条例》将社会团体定义 为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 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团体,按照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GO与NPO的含义与特征比较分析NGO和NPO这两个名词,在今天的各种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对许多人来说,它们已经不是新鲜事物,相信大多数接触过这两个词的人都会知道它所代表的英文词汇及其汉语意义。
然而,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由于媒体的影响,至今关于NGO 和NPO这两个名词及其概念却存在着普遍的混用和乱用的现象,很多人根本搞不清这两个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NGO和NPO这两个词,在不同国家里往往被各有侧重地使用,或者被交叉地使用在同一个国家。
1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NGO 和NPO,我们有必要搞清他们的含义与特征,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NGO与NPO概念产生的背景:1、NGO概念的产生与中国化:NGO一词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政府组织”。
在海外,NGO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目前,NGO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已经比肩政府和企业,它正在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第三支柱。
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流话语的国际文献中,NGO常常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民间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它们强调的主要是这些组织同发展中国家较多存在的集权政府的区别,从而带有更多的政治方面的含义。
在我国,1995年北京召开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简称“世妇会”)时,国际上的许多妇女NGO来到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怀柔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
从那时开始,媒体和广大公众开始关注这个概念。
2、NPO概念产生的背景:NPO一词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汉语直译为“非营利组织”。
这个概念的产生晚于NGO,大致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兴盛于全球。
这种组织形态最早于17世纪便存在,是应生于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其后伴随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因而它也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和社会体制的背景。
“非营利组织”这一名称本身就映射出其背后隐含的前提假设:先它而存在着另一种组织形态营利组织,或者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
由此可知,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基于市场经济、政府与企业部门严格分工、独立的企业等背景下出现的概念,它的存在和特征是与市场经济的进程和营利部门(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非营利组织的出现被理解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产物。
总体来说,NGO和NPO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社会团体的性质,这两个概念都是中国近年从西方引进的,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解释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性的看法。
许多美国人喜欢用NPO一词;联合国的各种文件在内和其它许多国家的官方文件里使用最多的仍然是NGO一词。
中国传统文化往往把这两类组织称为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NPO、NGO和社会团体三者内涵互相交叉,业内人士认为没有本质区别。
二、NGO与NPO的含义与特征比较分析:NGO汉语译为“非政府组织”,但它并不等同于“不是政府的组织”,如企业不是政府组织,但它绝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非政府组织。
同样,NPO汉语译为“非营利组织”,它也不等同于“不营利的组织”,如政府是不营利的组织,但它也绝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非营利组织。
1、NGO概念的内涵及其组织特征:关于NGO概念的界定,在国际上没有普遍的共识。
目前国内学界对NGO的定义,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种:广义的NGO是指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民间组织,它在外延上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其它组织(含单位内部的、以企业形式登记的、未登记的社团等);狭义的NGO是指严格符合《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社会组织,即官方概念里的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就只有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类组织(还有一种看法是仅仅把那些纯民间的草根组织视为NGO,而把那些有政府背景的都排除在外)。
中间的定义是在广义的外延上去掉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李景鹏教授指出:“NGO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应该是指政府以外的一切组织。
也就是说,它既包括合法的组织也包括非法的组织;既包括各种政治性的、行业性的、专业性的、联合性的、学术性的社会团体,也包括各种基金会、志愿者组织、社会救济和福利组织、弱势群体的保护组织、法律的援助组织等等,甚至还可以包括所有的事也单位。
但目前人们在使用NGO概念的时候,主要是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如红十字会、希望工程、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类基金会等等。
这或者可以称为狭义的NGO概念。
学术界对NGO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这里我们采取目前学术界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定义,这种定义认为:非政府组织是依法建立的、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自主管理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大体上,“非政府组织”指的是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性的社会组织。
NGO关注的往往是社会公共性的问题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比如贫民救助、贸易公平、环保、反战、反核等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一般不是个人利益、组织利益或者国家利益,而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或者人类的共同利益。
我国民政部所采用的正式官方分类,是将民间非政府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前者进一步分为基金会、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联合性社团等;后者进一步分为教育类、科技类、文化类、卫生类、体育类、社会福利类等,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登记管理机关的级别区分为全国性组织和地方性组织。
学者们也对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分类。
2、NPO概念的内涵及其组织特征:NPO这个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名词,它的原义指的是,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不仅包括基金会、慈善筹款会等公益类中介组织,也包括社交联谊、互助合作、业主和专业协会等互益类组织,还包括私人创设的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艺术团体、博物馆、研究机构等服务类组织。
美国甚至把教堂也归入NPO。
在美国,我们听到的解释是:这个词最容易划清公益组织与企业组织的界限,不管各类非营利机构之间有着多么大的不同,但是“非营利”可以概括他们的共性。
美国人不把非营利机构称为NGO,即非政府组织,因为美国的公益组织几乎都是私人办的,所以没有必要叫做NGO。
具体阐述“非营利组织”的含义,首先有必要区分几个概念,即“营利”与“赢利”、“盈利”的区别。
从现代汉语的基本含义上我们知道“赢”,意为“赚”,相对于“赔”,从而,“赢利”指赚得利润(用作动词),或者即指利润(用作名词)。
“盈”,意为充满、多余,“盈利”即指利润,或者较多的利润。
而“营”的意思是谋求,“营利”相应地是指以利润为目的。
因而,“非营利”的含义,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利润,更不是不讲经营之意,而是一个用以界定组织性质的词汇,它指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目的不是获取利润。
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以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具体衡量指标有三点第一,组织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组织的利润不能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第三,组织的资产不能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对于这一特性的理解,已经有不少研究开始强调“非营利性”的目的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组织不能进行经营性运作,不获取利润。
但同时也引发出对非营利组织的另一种误解,即认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就是指确保公益性,进而又转换成“不仅以营利为目的”的解释。
虽然这些变通的解释是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为吸引民间资金兴办公益事业的,但从长远和规范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应采取模糊“非营利组织”概念的方法来解决公益不足的问题。
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就应符合上述三个衡量指标,即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不是“不仅以营利为目的”),利润不用于成员分配(而不是为长期回报作出的一段时间内不分红的经营战略),资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转变为个人资产。
作为一种组织形态,NPO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就己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在20世纪后半期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政治现象,这类组织的界定并不完全确定,不同国家的用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国际上较广为接收的是美国研究非营利组织的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M .Salamon)教授在它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中的界定。
莱斯特?萨拉蒙指出,非营利组织有六个最关键的特征:l、组织性(正规性);即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独立法人;2、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在组织机构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来主导;3、非营利性,即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非营利组织可以盈利,但所得利润必须用于组织使命所规定的工作,而不能在组织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中进行分配;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自己管理自己的活动;5、志愿性,在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都有相当程度的志愿参与,特别是形成有志愿者组成的董事会和广泛使用志愿人员;6、公益性,即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学者们在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当中也发现,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叫法,比如“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等等。
莱斯特?萨拉蒙则把非政府组织(NGO)看作是非营利组织(NPO)的一部分,他在上述非营利组织的六个特征之外另加两个特征:非宗教性(活动不是为了吸引新信徒)和非政治性(不卷入推举公职候选人)。
世界银行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它的目的是援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都称为非政府组织。
尽管这样,人们还是经常把这两个概念互换使用。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强调它跟强制机制的区别,那么它就是NGO;如果强调它的非营利性或公益性,那么它就是NPO。
两者都是相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而言。
为什么需要第三部门呢?现在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是由于所谓“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特别是由于所谓“第二种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秦晖教授指出:可以用公益还是私益和强制还是志愿这两个维度来划分三个部门。
第一部门就是政府部门,是用强制的办法来分配资源,提供公共物品的;第二部门可以称为企业部门,或者营利部门,按照市场原则运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采用交易手段来创造提供私人物品的。
第三部门则是通过志愿的机制提供公共利益的组织,如果强调它跟强制手段的区别,那么它就是非政府组织(NGO),如果强调它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那么它就是非营利机构(NPO)。
《中国发展简报》的主编高?(Nick Young)指出,中国发展简报是一家民间研究机构,专门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民间组织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