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_基于生产理论的一个解释

合集下载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理论与论述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理论与论述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理论与论述摘要: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为少占用耕地,增加物质、经济产出和可持续利用。

应根据不同用途特点进行布局,以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土地利用强度应适中,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益。

在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尚没有权威性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前言:我国人多地少,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也迅速增加,耕地不断减少。

建设用地需求对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的压力,并且过多的人口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废弃物污染等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缓解这些状况,必须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而逐渐恢复城市生态系统。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阐述与内涵1.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劳动力、资本是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加大对土地的资金、劳动力等的投入,以使单位土地有更多的经济产出。

我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存量土地投入增加、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等途径,提高城市成区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统一,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过程与状态。

另一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基本只停留在开发强度方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

2.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就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标签: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1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考虑到拆迁、征地成本等因素,城镇扩张多走外延式发展道路,占用大量城郊优质耕地,使得城镇耕地数量减少,对区域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二是工业企业和小城镇无规则、无序的建设导致了土地集约化水平低,同时比房子套数、比面积的住房消费观使得大量商品房闲置,造成了隐形闲置。

三是缺乏统筹兼顾。

城市规划缺乏统一和有效管理,居民区过分集中于市中心,绿地面积所占比重偏小,服务设施布局不均衡,很多城镇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一方面城镇中存有大量闲置未利用的土地,另一方面政府却为了追求政绩,盲目进行城市外扩,造成严重土地浪费。

2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措施城镇是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复杂空间系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也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要提升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科学实现城镇化的不断进步,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

2.1 依规管地,强调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管控作用。

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科学规划。

各类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规划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管控下进行衔接,统筹协调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各类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应接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其建设规模也应受到规划红线的管控,其年度用地指标也必须控制在年度计划指标之内,避免盲目、超前和低水平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真正做到两划管控。

2.2 节约集约,增强土地综合承载能力要在满足安全性、功能配套的前提下,严格审改和修订现行各行业、各类工程的用地标准。

要积极采取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降低公路、铁路等项目基础设施用地的面积;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科学定位城市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审批必须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严禁规划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

浅谈土地的集约利用

浅谈土地的集约利用

浅谈土地的集约利用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发展,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土地低效使用乃至闲置、浪费问题,不同程度地激化了人地关系的矛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土地利用机制的思索。

传统的土地利用机制:以行政措施为主导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在城市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土地的供应、流转和利用一直处于政府的控制中。

在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时,人们更多地习惯依赖或寄希望于带有行政色彩的举措。

同时,在划拨、协议出让等土地供给方式下,土地租金和土地价格信号严重偏离其真实机制,土地使用处于粗放状态。

于是,土地的低效利用、闲置浪费就不可避免,土地的集约利用更是无从谈起。

如,自1992年以来,花样翻新的“开发区热”、“高尔夫球场热”、“滑雪场热”等已经造成了大量土地浪费,虽经土地管理部门几次大规模整治,情况仍然相当严重。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市场机制:地租与地价事实上,要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即使是最完美的政府行为也必然存在力有不逮之处。

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充分发挥地租与地价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市场机制能够合理配置稀缺资源。

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城市土地市场。

作为土地市场重要指示指标,地租、地价的存在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最高最佳使用。

如对一块特定的土地,在正常的市场机制下,谁能支付或能承受的地租或地价最高,谁才能成为这块土地的使用者。

于是,通过这样的土地竞标(地租或地价的竞争)后,付出代价的土地使用者就会珍惜并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使其产出效益达到最大化。

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市场与行政机制的协调统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既包括土地产出高效化、土地结构和土地布局的合理化,也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即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要达到这样兼顾个人与集体、市场与社会的目标,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

正如单纯的政府调控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一样,单纯的市场力量也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会造成一些副作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资源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依据。

以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和经济水平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明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定义,分析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实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标签:城镇化进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简单来说,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因此,要想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必须要加大对城镇土地资源的探索。

1、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从本质上讲,通过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定位,将可持续发展、城市科学规划及土地结构优化看作发展基础,逐步增加各项工作投入的资金和技术,有助于加强土地经营管理效率和质量,促使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达到预期效果【1】。

2、当前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过低的原因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综合看各地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土地资源利用率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其一,城市规划设计不科学。

在建设城市中,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旧城区与新城区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这与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而言并不适宜,且不同功能的占地面积或多或少,其中也存在很多空地,所以功能分区需要持续优化;其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识过于单一。

因为我国一直处在粗放型的城市化进程中,不管是政府还是基层群众都过于依赖城市用地范围的拓展,并没有构建正确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这样不仅难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且很难展现出土地的经济价值;其三,土地管理制度有缺陷。

现阶段,我国针对土地资源利用提出了《土地管理法》,但在实践工作中,这项法律并没有实现全过程落实,且在各阶段存在监管机制缺失现象,这样不仅会增加区域划分难度,而且会降低土地利用率。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措施分析3.1构建正确的集约意识一方面,强化基层群众的集约用地意识。

在实践发展中,人们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对土地资源应用现状、土地供求问题及资源禀赋等内容的认识依旧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内忧外患的意识。

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集约利用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成为了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理念是在保障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具体而言,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布局,通过集约使用土地,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化、有序化;二是高效利用,通过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协调发展;三是保护环境,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和推进土地整治,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乱占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

其次,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同时,土地集约利用也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最后,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综上所述,土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方式。

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将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文章的结构是为了清晰地呈现和组织论点和信息。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城市化是当今中国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而土地的稀缺和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更需要我们加强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

土地集约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

本文将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最小的土地面积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将不断发展的城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利用面积的约束下,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城市扩张迅速,大量土地被占用,给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土地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的过度扩张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此外,银行抵押贷款的土地估价,与实际市场价格相距甚远,导致了土地流转市场不畅,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效流转。

2. 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却没有能力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并造成城市规划设计的滞后性。

(二)解决方案1. 实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

同时,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补充。

2. 多渠道筹资政府应该协调各部门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对于银行抵押贷款的土地估价,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增加土地流转市场流通性,从而实现对土地的高效流转。

3. 开发新型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新型城市。

新型城市应具备高科技、高密度、高效能等特点,通过科技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资源节约,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关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再认识

关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再认识

6 0
土地市场
第 二 ,城 市 土 地集 约利 用 按 照统 一 的评 价 指 标 和 标 准来 衡量 不 同地 区 的 土地 集 约 利 用 水
信榜样的力量 , 但是 , 由 于各 个 城 市 的 自然 和历
史条件 的不同, 往往使得某些典型的成 功经验具
平, 忽视了不 同区域土地质 量不同 , 其 自然生产 有 偶 然 性 , 具 有 不 可 复制 性 , 简 单地 进行 类 比是 例如 , 某个 城市 存 在 4 5 %的 闲置土 地 , 力对于土地经济产 出贡献的不同。 在城市土地评 不 妥 当的 。
价过程 中, 区位条件对 于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产 出 的影 响显著 。
第 三 ,评 价途 径 以区域 比较 为主 , 评价 结 果 往 往不 具 可 比性 。城 市 土地 集 约利 用评 价 , 由于
这 些 土地 单个 地块 的面 积不 超过 2 0 公 顷 ,如 果
这 时有一个理想 的投资项 目的用地规模必须达
土地市场
关 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的再认识
刘 卫 东 浙江 大学 土地科 学 与不动 产研 究所
我 国人 多地 少 , 正处 在工 业 化和 城市 化快 速
开 了一 些研 究 。 在 对城 市 土地集 约利 用基 本概 念
发展阶段 , 耕地保护和建设 用地供给的任务都很 艰巨,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建立资源节约型
和环 境友 好 型社会 的根 本措 施 和关键 环节 。

和内涵 的理解方面 , 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 其主要
观点 可分 为 四类 。

是认 为 城市 土地 集 约 利用 就 是 在 现 有 的

浅议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浅议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我国土地资源稀缺。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为18.26亿亩,较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23亿亩。

18亿亩的耕地红线面临挑战;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38亩,相比起十年前减少了0.2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和耕地的占有量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土地的利用状况却并不乐观,中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7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而人口增长只有30%,土地的城市化已远远超过人口的城市化;而中国内地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面积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这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率并不高,用地结构不合理,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性过高,并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粗放利用不仅浪费土地资源,加深土地供需矛盾,而且不利于城市经济增长,有损城市形象,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障碍。

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价值。

本文结合部分地方政府建设“新城区”过程中过多占用和浪费大量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土地的实例,提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1实例分析1.1内蒙古鄂尔多斯2004年5月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耗资50多亿元,打造规划建设面积32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城。

除基本的居住小区和基础设施外,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和大剧院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然而,这样一座征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初为100万人设计建造的豪华新城却因人口密度过低,大量住宅小区闲置,楼盘空空荡荡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城”。

1.2江西省丰城市2004年,江西省丰城市在财政收入虚弱、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下,为建“形象工程”,“大手笔”建设规划用地3.3万亩的新城区。

浅谈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浅谈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浅谈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摘要】本文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要求和做法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对我国目前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章介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存在的观点,阐述了四种主流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二章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的要求和做法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第三章对如何为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将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又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都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及存在的观点大卫·里卡多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当时是针对农业土地产出的研究,后来被学者借鉴到城镇建设的领域,出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城市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学者把这套理论借鉴到城镇建设的领域,出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目前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展开了很多研究。

在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理解方面,虽然没有完全统一的意见,但是大概可以分成四类观点。

一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即在现有的土地上追加成本要素的投入,并以“集约度”进行衡量。

如马克伟主编的《土地大辞典》中对“土地集约经营”词条的解释是:“土地集约经营是土地粗放经营的对称。

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在单位面积土地上集中投放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品产量和负荷能力的经营方式。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学号:10570223 姓名:王红焕班级:10土地2班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土地资源供给是有限的,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未来土地稀缺的唯一途径。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早期城市土地利用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提供利润理论基础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性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所重视的,究竟怎样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也是西方学术界向来比较关注的问题。

陈、黄、赵等(2010)提出,关于“集约”方面的研究最早来自于古典经济学中报酬递减规律地分析,认为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1]这是以农业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产生的。

杜能发表的《孤立国》集中阐述了农业土地利用最优区位布局的思想,对农业、商业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09年,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将经济分析与规模经济联系起来,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微观产业布局提供参考,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以及廖什市场区位论以及“精明增长”[2-3],“紧凑式发展”[4],“多样化集约式土地利用”【5】等思想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现代化城市规划理念[6,7]。

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也迫在眉睫。

邵、刘、张(2006)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也在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8]相对于国外来讲,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则起步较晚,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在借鉴国外一系列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早期,以毕宝德等为代表的国内学者从西方早期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出发,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增加在土地上的投入,以获得更多产出的土地开发经营方式,与城市土地粗放利用形成对比。

[9]但与农业用地相比,城市土地利用比农业用地更特殊,也是更复杂的,国内学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从系统角度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内涵进行了扩展,部分学者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问题。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城市土地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及区域的发展。

因此,探讨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的对策,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展。

一、集约利用的概念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农业利用的研究,由大卫·里卡多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

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由限度的,理论上,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达到了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反之,未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实质上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以在土地上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产出,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3层含义:(一)、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二)、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三)、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对各种土地类型集约高效利用的同时,在区域土地利用合理性结构条件下实现区域土地的最大产出和土地利用效益,达到区域土地集约利用。

二、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国内很多城市仍然实施“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大量占用郊区和农村土地,土地浪费严重。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名词解释概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 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试论开发区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试论开发区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试论开发区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开发区建设方兴未艾,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开发区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促进工业化发展。

开发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并提高经济效益。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设集约化的工业园区,可以提高工业的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它能够提高环境质量。

在开发区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不仅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土地资源的绿化、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利用。

通过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受性,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

再次,它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是一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一旦超出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因此,在开发区建设中,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建设经济型、耐用型、环保型的工业园区,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它能够提高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在建设开发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打造具有高效、协同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加强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人才、吸引资本、吸引技术,还能够提高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总之,土地集约利用是开发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我们应该树立科学规划意识,注重产业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开发区建设实现美丽、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解析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解析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能源与环境1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1.1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土地利用是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利用与经济社会利用的有机耦合。

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流动使得土地自然生态利用和经济社会利用相互依存、制约和渗透。

资源效益是就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性和功能不可替代性而言的,要求人类对其利用应坚持“物尽其用,用尽其利”的原则,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和杜绝浪费现象,以更好地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实现其资源价值。

生态效益是就资源与环境关系而言的,要求人类在实际利用中,一方面要将相关活动限制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也即在生态上要持续。

经济效益是就土地资源用途多样性和市场发展对经济功能的重视而言的,追求经济利润是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经济效果往往成为决定土地利用对象和方式的关键。

社会效益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其关注重点的差异,土地利用应尽可能顾及不同人群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公平性。

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应该是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不浪费现状资源并避免对后续利用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

1.2土地利用中的生产理论土地集约利用属于生产领域的“集约经营”,是对既往一味依赖增加土地数量投人的外延扩张型发展模式的一种积极变通。

根据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行为实际上是生产活动,在此过程中,土地、劳动和资本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产品则是相应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享受。

一般把土地作为固定要素,而把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作为可变要素。

生产过程就是将一定数量的劳动和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当中,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浅谈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浅谈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浅谈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摘要]通过走空间节约之路,谈谈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

未来15年是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工业化、城市化完成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

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对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制约作用是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就超乎寻常。

一、空间节约的概念根据“空间节约”的概念,将空间节约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中,要努力使资源配置按照集约化即集中节约的原则进行配置,使城市、交通、工业、生活设施在集约化布局中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

”“空间节约”这一概念比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更深刻,它侧重于城镇土地的集约运用。

二、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土地集约使用的必然性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交通、住宅和城市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其中大部分来自耕地。

另一方面,中国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极为短缺,要支撑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就存在粮食用地承载力、环境用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的极限。

因此,既要使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又不突破土地三大承载力的极限,就需要走土地集约化的道路。

(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扩张与粮食用地的矛盾。

从全局来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必须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生存条件的前提下来实现。

众所周知,耕地资源等同于粮食安全。

因此,保障维持社会生存的耕地占有量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极限。

我国耕地资源是极为稀缺的战略性资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6%;人均耕地只有1.4亩,相当于同期世界人均耕地2.88亩的48.6%。

(二)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用地的矛盾。

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来看,环境保护用地已经被严重“侵蚀”了。

表3显示,居民点与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扩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积压了环保用地,导致草地与水面这些环境保护依托之地的空间正在缩小。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_基于生产理论的一个解释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_基于生产理论的一个解释
已有的各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中,地 均投入产出指标往往成为核心评价指标①。常见的 评价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地均产出作为一个城
市用地效益的度量,常见于跨区域的横向比较[4- 6]。 第二种方法则以代表着投入产出指标的一系列变 量作为指标体系,按一定法则计算综合分数,作为 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值,并认为分值高 的城市土地集约程度高[7- 8]。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文章编号:1000 - 8462(2009)09 - 1535 - 06
Vol.29,No. 9 Sep.,200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于生产理论的一个解释
杨遴杰 1,陈祁晖 2
(1.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浙江 杭州 310029; 2.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 应用经济学系,美国明尼苏达州 明尼亚波利斯 55455)
摘 要:部分学者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列入经济学研究范畴,试图运用经济学概念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
的指标来评价一个城市或一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回顾全国已经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研究报告
和期刊文章,可以看出,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的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被普遍选为
关键指标。基于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从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指出
现行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现实中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不管是单独使用地均产出指标或是采用综合评
分法,均可能会起严重的误导作用。
关键词:生产函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目前存在两种范畴界 定。一种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核心在于通过各 种有效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经济利用效率和经济 效益,主要解决经济学范畴的问题[1]。另一种则提倡 应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综合 效益,不应仅考虑经济因素(杨树海)[2]。本文只分析 第一种范畴即经济学范畴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情形要求所有要素的投入比例在一段 时期内是同比例变化的,那么单一因素的度量可以 带来大致准确的结论。但这种情形否定了要素之间 可能的替代,各要素两两互为互补品。图 2 粗略地 描绘了第一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试点城 市(福 州 ,天 津 ,济 南 ,南 京 ,长 春 ,义 乌 ,包 头) 1991—2007 年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粗略代表土地投 入)和城市人口(粗略代表劳动力投入)的情况的散 点图,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曲线 在这 16 年间的并非大致落在 45 度线附近,而是大 部分落在 45 度线下方,说明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 快于土地面积扩张速度。这些点基本上落在一条直 线上,说明土地和劳动力的增长基本上呈比例。这 个事实对地均指标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
图 2 1991—2007 年试点城市人口—土地散点图 Fig.2 Scatter diagr am of population—land of exper imental city(1991—2007)
2 城市生产函数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生产集合和生产函数仅仅刻画了投入产出的 各种可能关系,但是,真正的决策需要在衡量投入 成本和产出价格之后才能做出。上一节的讨论忽略 了投入要素的价格,只讨论在某种技术水平下的最 优土地利用路径,但是,到底应该将城市经济推进 到生产函数轨迹的哪一点,需要考虑要素市场的因 素,例如,资本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使用成本, 以及使用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这个决 策过程可以视为政府和城市各行为主体 (消费者, 企业)面对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最大 化城市经济效益的过程②。
已有的各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中,地 均投入产出指标往往成为核心评价指标①。常见的 评价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地均产出作为一个城
市用地效益的度量,常见于跨区域的横向比较[4- 6]。 第二种方法则以代表着投入产出指标的一系列变 量作为指标体系,按一定法则计算综合分数,作为 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值,并认为分值高 的城市土地集约程度高[7- 8]。
第9期
杨遴杰,陈祁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于生产理论的一个解释
153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过程动态性的忽视①,在横向比 较地均 GDP 时,隐含地假设了每个城市的“理想” 集约程度是一致的。然而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 程,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理想”土地 集约利用水平。
上述矛盾在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第一 种情况是除了土地要素之外,产出量和其他要素投 入量都相同。例如图 1 左图中的 A 点和 C 点,如果 两者的资本投入 K,劳动投入 L 和产出 Y 均相等, 而 A 所用的土地量 SA 大于 C 所用的土地量 SC,A 点的地均投入和地均产出均小于 C 点的地均投入 和地均产出。那么,无论以何种方式加总地均指标, 所得的结论都是 C 点比 A 点集约。但是,在进行城 市间横向比较时,除土地要素外其他投入量一致的 假设一般很难保证。
从生产函数和上文所界定的土地集约利用内 涵看,用地均 GDP 作为单一指标衡量一个地区土 地利用的“总效率”,是具有误导性的。首先从概念 上讲,抹煞了城市总量生产中其它要素带来的经济 效益,过分地将城市经济产出归功于土地。图 1 右 图给出一个反例:从生产的角度看,城市 1 和城市 2 分别采用 E 和 F 方案,根据生产函数的概念,F 方 案的土地利用情况是低效的,城市 2 完全可以将生 产推进到 F' 方案处;而 E 点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 上,因而城市 1 的生产是有效的。然而在比较两城 市的地均产出指标时,城市 2 的地均产出大于城市 1 的地均产出(YF / SF>YE / SE,F 方案斜率更大)。由 此会得到 E 点处的土地利用效率优于 F 点处,因此 城市 1 的土地利用方式更为“集约”。这与基本的经 济学分析结论相反,因为 E 点处于生产函数轨迹上 而 F 点不然。
1 城市生产函数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土地利用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因 而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最恰当的工具是经济学里的 生产理论和生产函数方法。Robert. M. Solow 早在 50 年前便提出用以解构一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总量 生产函数,以分解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来源和投入 产出关系[9]。19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城市区域模型
①直观地看,凹性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需要指出的是,甚至在生产函数为凸性技术的假定下,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 ②例如,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根本目的是测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这种研究出发点虽然可贵,但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因 为无法得到“最优状态”下的投入产出关系。正如林坚等(2004)的内涵界定中,指出了集约利用的前提,即相关法律法规。而缺乏详尽的研究, 我们无法清楚地看到这些法律法规的效果,因此也无法得到“最优”的土地利用状态。只能做得,只是指出集约利用的方向,而非精确度量。
摘 要:部分学者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列入经济学研究范畴,试图运用经济学概念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
的指标来评价一个城市或一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回顾全国已经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研究报告
和期刊文章,可以看出,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的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被普遍选为
关键指标。基于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从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指出
其次,地均指标忽略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 态性。我们可以将图 1 右图理解为某一城市自身经 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动态过程。随着土地的不断扩 张,最大的经济产出由图上所示生产函数边界表 示。从 F 到 E 的变化,符合前面的定义的土地集约 利用内涵。但 F 处的地均 GDP 大于 E 处(YF / SF> YE / SE),反映出相反的结论。这种矛盾来源于对于
现行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现实中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不管是单独使用地均产出指标或是采用综合评
分法,均可能会起严重的误导作用。
关键词:生产函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
中图分类号:F293.集约利用,目前存在两种范畴界 定。一种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核心在于通过各 种有效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经济利用效率和经济 效益,主要解决经济学范畴的问题[1]。另一种则提倡 应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综合 效益,不应仅考虑经济因素(杨树海)[2]。本文只分析 第一种范畴即经济学范畴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第 29 卷第 9 期 2009 年 9 月
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文章编号:1000 - 8462(2009)09 - 1535 - 06
Vol.29,No. 9 Sep.,200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于生产理论的一个解释
杨遴杰 1,陈祁晖 2
(1.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浙江 杭州 310029; 2.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 应用经济学系,美国明尼苏达州 明尼亚波利斯 55455)
图 1 生产集、生产函数与生产效率 Fig.1 Pr oduction possibility,pr oduction function
and pr oduction efficiency
假设一个城市的经济 (即总的投入产出关系) 可由一个生产函数描述。同时假设该城市生产函数 为凹性(concave)①。图 1 左图列举了在其他投入不 变的情况下,在土地—产出空间中的三个可能的生 产方案。显然,对比于 B 而言,C 是没有效率的,因 为给定其他所有投入的组合,B 方案可以带来更大 产出 Y(B >YC)。C 则优于 A,因为两者对应产出相 等(YC = YA),而方案 A 需要更多的土地(SA > SC)。 1.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动态涵义。从 C 到 B 的过程,代表了静态意义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 涵,即不断挖潜存量土地。在静态的观点下,土地集 约利用可以理解为土地和其它投入要素之间的替
收稿时间:2009 - 04 - 18;修回时间:2009 - 07 - 22
1536
经 济地理
第 29 卷
中,也经常借用城市生产函数的概念。例如,Mills 于 1967 年提出城市经济的第一个一般均衡模型[10]:城 市产品(X)由土地(L)、劳动力(N)和资本(K)通过 Cobb- Douglas 形 式 的 生 产 函 数 生 产 , 即 X = ALαNβKγ,其中 α,β,γ 为参数。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快 速增长的背景下,基本的生产函数和 Solow 框架可 以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视角。 1.1 城市生产函数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1.1 城市生产函数的概念。一个经济体,在一定的 技术 A 和制度 I 下,投入资本 K、劳动 L 和土地 S 三大基本要素,以获得经济产出 Y。构成技术上可 行的生产方法的所有投入和产出集合称为生产集 [11],如图 1 左图,曲线 Y = F(K,L,S)下面的空间是 所有可能的投入—产出集合。曲线则代表了给定这 些集合,在某种技术(和制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 量的轨迹。这一轨迹所体现的投入—产出关系,称 为生产函数。我们称在生产函数轨迹上的生产是有 效率的,即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没有投入要素浪费, 是一种“理想”的资源利用状态。例如,图 1 左图中 A、B、C 三点中的 B 点。
①例如单位土地劳动投入(如地均从业人员数)、单位土地资本投入(如地均基础设施投入量)和单位土地经济产出(如地均国内生产总 值),等等(林坚等,2004)。
②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划分详见林坚等(2004)。粗略地讲,宏观层面将整个城市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土地利用效率,中观层面 评价的对象是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微观评价涉及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情况。
林坚、陈祁晖和晋璟瑶[3]在其阶段性总结文章 中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具体内涵界定为:“以符 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法规为导 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 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目的在于挖 掘土地使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本文继承 这一内涵界定,但需指出,这一界定并未清楚地解 释何谓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从城市 经济中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利用效率)和要素市 场因素层面(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出发,借助经济学 的生产理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进一 步的阐释。进而从这两个方面内涵出发,揭示现有 常用的指标和评价方法可能带来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