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在当今社会中,素质教育被愈加关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一个需要长久实践的过程。
以下是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一、从家庭教育开始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学习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是孩子的第一个品德导师。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地与孩子沟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保持良好的道德风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推崇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品德,它能体现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平。
诚实守信既表现在言语中,也表现在行动中。
从小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逐渐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承诺一定要做到,不说谎话等。
在孩子遵守这些行为准则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品德。
三、注重礼仪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礼仪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礼貌、尊重他人、感恩、感恩之心等方面的知识,以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礼仪习惯。
如给他人打招呼,有礼貌地问好;要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练习礼仪,使孩子养成一种优良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各种资源的帮助,让孩子明白这些人和事物对他的意义,是让孩子学好感恩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逐渐引导孩子理解感恩的含义,如学会感谢、感悟亲情、感恩帮助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感恩之心,将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五、重视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品德,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需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关键环节
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关键环节品德培养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环节需要重视和引导。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关键环节。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品德培养的第一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耐心倾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品德的榜样。
父母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诚实、正直、守信、尊重他人等,以身作则来影响孩子的品德形成。
同时,父母要给予孩子合理的约束和教导,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作为小学生主要的学习社会,承担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
首先,学校要注重品德教育的渗透。
品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课程,而应融入到各个学科和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实例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品德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品德价值观。
其次,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组织义务劳动和参观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参与竞赛和比赛的引导和管理,以养成比赛中的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环境也是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环节。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首先,社会应提供正面的榜样。
优秀的社会角色模型对于小学生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担任公职的政治家、帮助他人的爱心人士等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其次,社会应营造积极和谐的价值观。
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要积极倡导正能量,传播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品德培养方法
品德培养方法
在当今社会,品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培养良好的品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品德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品德培养的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是品德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第一课堂,父
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品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品德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和修养品德的
地方,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学校应该注重品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品德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班会、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正直、诚实、守纪、友爱的品质。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个人品德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品德修养。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激发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最后,个人修养也是品德培养的关键。
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
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做到言行一致,言行合一。
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综上所述,品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够培养出道德高尚、品德优良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品德教育,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小注重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应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教导他们诚实、守信、友善等品德素质。
2. 以身作则:身为家长、教师、领导等关键人物,应以身作则,做好的榜样,对他人展示正确的品德行为。
3. 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道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并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和讨论。
4. 增加社会参与: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让个体感受到为社会做贡献的快乐感,提升对他人的关爱和辅助意识。
5. 培养正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具有正确的心态和自律能力,提高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遵循道德规范。
6. 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建立互信和友善的人际关系,展现更多敬意和体谅。
7. 重视自我反思与反馈: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接受他
人的建议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总的来说,培养良好品德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榜样示范和实践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品德的培养,从经典开始:通过名著塑造学生的品格
品德的培养,从经典开始:通过名著塑造学生的品格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名著是一种强大的教育资源,它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性、道德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来培养他们的品德。
培养学生品德的意义1.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名著中描绘的人物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自我认知:通过名著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反思自身行为对他人与社会产生的影响。
3.发展良好互动能力:优秀的小说里有复杂和多样化的角色关系和互动方式,这些可以启发学生成为更好地倾听者、合作者和领导者。
经典名著与品德培养1.《老人与海》-恒心与毅力:讲述一个老渔夫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故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2.《傲慢与偏见》-宽容与尊重:通过主角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小王子》-真实自我:通过小王子对人性本质的探索,鼓励学生保持真实和纯粹的个性。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1.预读和背景介绍:在阅读前提供关于作者、时代背景和故事概述等基本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
2.分析人物角色及其行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名著中的各个角色,并让他们思考人物行为背后隐藏的意义和价值观。
3.引导讨论与写作活动:组织课堂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名著内容及人物品德成长方面的想法。
同时,鼓励学生以书信、日记或文章形式表达对名著的深刻理解。
结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我们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与伦理观念。
名著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能够让学生思考人性、价值观等重要议题,并从中汲取启示。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也培养了他们更全面和坚定的品格品质。
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从幼儿时期开始
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从幼儿时期开始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
1. 提供正面榜样孩子往往会模仿他们周围成年人的行为。
因此,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我们应该提供正面榜样,成为他们值得学习的对象。
我们要展示出正直、诚实、宽容和公正的品质,以此激励孩子跟随我们的行为和行动。
2. 培养社交技能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社交技能的黄金时期。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分享和合作。
通过与同龄人交往,孩子可以学会相互尊重、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这不仅帮助他们建立友谊,也促进了他们的品德素养发展。
3. 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在幼儿时期,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和关爱他人。
可以通过故事书、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爱能力。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并让他们明白帮助他人是一种善良和乐于助人的行为。
4. 引导孩子正确解决冲突在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冲突和矛盾。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暴力或攻击性的方式。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品德素养不仅包括与他人互动的方面,也涵盖了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和约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
通过按时完成作业、整理玩具等日常任务,孩子可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明白自律是成功的基石。
6. 培养孩子的坚持与毅力品德素养的培养需要时间和毅力。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鼓励和赞扬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总结起来,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是关键和必要的。
通过提供正面榜样、培养社交技能、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引导正确解决冲突、培养自律能力和坚持毅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德基础,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
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在当今社会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形象,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呢?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教育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品德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们应该言行一致,遵守道德规范,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其次,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比如开展道德讲座、组织品德实践等,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品德观念。
此外,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德道路。
2. 家庭家庭是培养良好品德的第一课堂。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正面的家庭氛围,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教导他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
此外,父母也应该注重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坚韧精神,让他们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
3. 社会社会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中,人们应该注重培养公民道德,尊重法律和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公共场合的礼仪和素质。
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注意礼让,保持文明的行为举止。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人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们还应该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做出贡献,提升整体的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品德需要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应该将品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家庭应该成为培养孩子品德的温床,父母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社会应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让良好的品德成为每个人的追求,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
品德培养的途径
品德培养的途径
品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 教育引导: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提供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品德观念。
2. 榜样示范:注重身边榜样的引领,例如家长、老师、社会名人等有良好品德的人可以成为榜样,影响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3. 体验实践: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项目,如义工、志愿者、社团活动等,让人们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价值观,培养品德修养。
4. 文化熏陶:通过文学、艺术、音乐等形式的艺术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品德。
经典文化的学习也能启迪人的思想,提升品德修养。
5. 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的品德有重要影响,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改善社会环境,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品德培养条件。
6. 自我反思:常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审视,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通过以上途径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正确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方式探究
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方式探究2023年了,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还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良好的品德。
如何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一、身教为先,教育为辅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身教是首先要做好的。
孩子模仿能力极强,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就是一个好品德的榜样。
比如,对于不诚实、不守时、不尊重他人等行为,父母要刻意避免。
当然,在一些方面我们也可能做得不够好,这时候就要教育孩子做到认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进。
二、关注孩子情绪,引导心灵成长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物质的供给,我们还要引导他们的心灵成长。
情绪平衡是心灵成长的重要部分。
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与更多的人接触,多与同龄人沟通,提升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同时,孩子的朋友圈、家庭经历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品德。
所以,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环境,及时引导他们正面的情绪发展,塑造他们优秀品德的模范。
三、教育方法创新,注重具体化如何让孩子理解良好品德的意义,从而把良好品德内化为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时候,教育方法就要创新,注重具体化。
可以针对不同的品德进行开展一些有趣的教育活动,比如树立拾金不昧的榜样,指导孩子学习崇尚劳动等。
同时,要注重具体操作,将所学的品德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真正让孩子学会如何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另外,有些孩子不喜欢读书,这时候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在互联网上学习相关的内容,如看视频、玩游戏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品德。
四、多角度培养,形成全面品德一个完整的人格包括了很多方面,如诚实、守时、友爱、勤劳、自律等等。
家长要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品德,让他们从小就形成全面的品德。
比如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就可以从小事做起,让他们感受到诚实、守时的重要性,让这些品德成为孩子的习惯。
同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遇到不少的挫折,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从中吸取经验,形成勇敢、坚强的品德。
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3月22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
然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德育工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生活实际相距甚远,长期以来,脱离实际的所谓德育,培养出了多少“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道德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和高谈阔论便可以得到高分数,甚至成为可以升迁的敲门砖。
教与学、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成了广大德育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其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是要把求真务实作为重要的指导方针,重视和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中小学生当作重点对象。
一般说来,道德的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
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家长和教师的权威”阶段,其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儿童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中年级儿童可能因破坏了原有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导致行为习惯水平下降,到了高年级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
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023年,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决策,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拥有更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一般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因此,父母和家庭中的成年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榜样。
1.教育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可以通过在家的一些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小学习诚实、尊重和爱的重要性。
在语言和行为上,家长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粗鄙、恶劣、负面的词汇,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拉帮结派、耍小聪明、欺负弱小等不道德的行为。
2.榜样孩子是学会模仿的,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当家长放下自己的面子向别人道歉时,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明白道歉是很重要的,也可以避免孩子学会一些危险的情绪控制和攻击方式。
二、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来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在成年人的生活中,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这些方法可能包括读书、参与社交活动、学习如何处理压力和情绪问题,以及积极参与社会贡献等。
1.读书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读书。
读关于如何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生中的各种场景,让我们更容易去理解并处理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问题。
阅读相关的书籍也能刺激我们的大脑,增强我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启发我们的思想。
2.社交活动参与一些积极的社交活动,并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能够培养出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许多不同的人,加深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到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帮助别人。
简述品德修养的基本过程
简述品德修养的基本过程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终身的过程,它是指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达到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的目标。
品德修养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首先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
正确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世界和价值的认知和判断,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决策思维。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广泛阅读、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品德修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来体现,而良好的习惯和素养是品德修养的重要载体。
习惯是通过反复的行为形成的,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经过坚持和反复锻炼。
而素养则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和修炼,包括礼貌、谦和、自律、恒心等方面。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养,需要时刻保持自我约束,严于律己,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
再次,要注重学习和实践。
品德修养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
学习是获取知识、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可以通过读书、听课、学习他人的经验等方式。
实践则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运用自己的品德修养。
学习和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最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品德修养必须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通过反思和总结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不断纠正和改进。
反思是一种内省的过程,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调整。
总结则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教益,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是一种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坚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积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养,注重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
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从何开始
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从何开始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品德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什么地方开始。
为了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品德的培养应该始于家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榜样和导师。
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将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传递给孩子。
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尊重长辈、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
同时,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并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讨论现实中的道德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例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并从中体会到诚实、勤劳、谦虚等美德的重要性。
同时,校内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机会,通过合作与竞争,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守时守纪的能力等。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支撑。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模仿优秀的榜样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此外,社会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为学生创设更多学习品德的机会。
在培养小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全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协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
家长要以身作则,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才能共同育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从尊重开始
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从尊重开始在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方面,尊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尊重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在对自己的尊重。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孩子,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和积极正面价值观的个体。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介绍如何从尊重开始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一、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尊重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
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例如,不在孩子面前嘲笑他人,不批评孩子的朋友,不从事言语或身体上的暴力行为,不轻易打断孩子的发言等。
2. 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尊重还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父母要认真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轻易打断或忽视他们的发言。
3. 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这包括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如何礼貌地与他人交谈,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通过这样的教导和培养,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二、在学校中培养孩子的尊重1. 营造尊重氛围学校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尊重他人的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坚守教育道德底线,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2. 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区或学校的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到尊重的力量。
3. 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非常重要的品德。
学校应该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
班级学生品德养成计划
班级学生品德养成计划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要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首先要从班级管理开始。
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班级集体课题研讨、组织班级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协作、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班级可以设立奖励机制,表彰在班级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爱意识自律自爱是个人品德的基石,教师可以通过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并在班级内进行宣传和普及。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
此外,家长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他们应当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强调自律自爱的重要性。
三、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德核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班级任务,让学生承担起责任,如班级值日、班级管理等。
在任务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友善与宽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宽容对待。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感受,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宽容度。
五、培养学生的勤奋与坚持勤奋努力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文化活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途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并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如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课外学术研究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如科技创新竞赛、创客实验室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想象力。
七、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榜样: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积极向上、有爱心和公正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 课堂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道德知识、故事、事件等,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启发性教育,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良好品德评选、道德讲堂、公益活动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尊重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
4. 家校合作:家庭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对待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重要性,并亲身示范。
5. 个性化关怀:教师和家长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关怀,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
过树立良好榜样、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个性化关怀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成长。
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任务,需要从小抓起并持续不断地培养。
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首先,家庭是培养良好品德最重要的一个环境。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他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家庭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弘扬家庭价值观,培养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另外,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教他们要有爱心、善良、正直等美德。
可以通过读书、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其次,学校也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加强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品德表现奖励机制,激励学生树立良好品德。
同时,学校应该扮演良好品德的宣传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主题班会、道德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再者,社会也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环境。
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给予了个体更多选择的机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价值观。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社会可以利用媒体、公共宣传等途径,宣传正面的品德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惩戒,形成崇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社会氛围。
最后,个人也要主动参与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
个人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争取做到自律、自省和自我修养。
个人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参与志愿者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等方式,不断磨炼自己的品德。
同时,个人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品德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品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家庭的示范、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和个人的自我修养,我们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良好品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有责任感的人。
培育孩子品德要从哪方面入手?
培育孩子品德要从哪方面入手?(1)德育:孩子品德方面的培养,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孩子在3岁以前,以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主,以说理为辅。
3到7岁之间,是少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习惯及性格特征等,基本上都是在这时奠定的。
(2)智育:智育是早期教育的核心,对少儿进行智育培养,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包括智力的开发。
当孩子会坐以后,要让孩子适当地坐着玩,这样有利于孩子手眼协调地活动,让孩子辨认各种颜色和事物,经常用优美的乐曲和歌声锻炼孩子的听力。
1到3岁的少儿,要注意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对孩子的优点和成绩要给予表扬,提供多种玩具,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到4至7岁时,要经常同孩子一同散步,边走、边讲,要经常讲故事。
而且要开始让孩子认字、数数和学习绘画、唱歌、跳舞等。
(3)体育: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孩子的生长和发育,体育锻炼要丰富多彩,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喜好选择适当的项目。
少儿体育不仅包括跑步、有用等体力运动,也包括少儿围棋、象棋等脑力运动。
(4)美育:美育能陶冶孩子愉快、舒畅、奋进、高尚的情操,激发积极向上的感情。
要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教育孩子从小就能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还要发扬孩子创造美的能力。
(5)情商:情商(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又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情商是近几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据《情商》的作者萨洛维及其合作伙伴约翰·梅耶已对情绪智力给出了详细的定义,情绪智力扩展为(6)财商:财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指个人、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方面。
财商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质。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家庭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父母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
他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品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教育孩子。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友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品德,通过课堂教育、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品德。
社会环境也对培养良好品德起到重要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孩子们在社会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和学习机会,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容易让孩子受到负面影响。
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培养良好品德还需要个人的自觉努力。
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追求,并努力将其转化为行动。
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参加志愿者活动,与优秀的人交往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同时,个人也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媒体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对培养良好品德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媒体应该积极宣传正面的价值观念,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同时,个人也要有正确的媒体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
总的来说,培养良好品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品德的主要场所,社会和媒体是外部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个人的自觉努力则是关键。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品德教育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品德教育的开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道德观念的模糊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品德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道德品质的定义、品德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品质的定义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准则指导下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友善宽容、正直廉洁等。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从小学开始,将其融入学生日常行为中,使其成为他们行为的内在准则。
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德之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榜样示范法:教师、家长和社会上的先进人物可作为学生的榜样,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
2. 课堂教育法: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讲解,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力。
3. 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社会接触,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 规章制度法:学校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对于学生行为准则的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
三、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只有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庭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2.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正式教育的场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责任。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教育,同时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四、结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只有通过系统的品德教育和家校合作,学生的道德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作者:孙云晓教授作者简介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树人天地教育机构国家级顾问。
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孙云晓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
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等。
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4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
前言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
许多人都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这也是本书作者、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的一个著名论断。
2004年3月22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应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
培养一代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
成年人也要有好的习惯,成人的言行是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活教材。
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老师与父母应该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般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可以说,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因此,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工作,还是家校合作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本书揭示了: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
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
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我们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培养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培养与纠正孩子的习惯七大步骤:A.认识习惯的重要。
B.与孩子及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
C.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
D.持之以恒地练习。
E.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
F.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G.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
本书适合广大父母亲阅读,当然也是广大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最佳教程之一。
一个熟视无睹的问题中国父母是爱孩子的“世界冠军”全世界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
爱的结果千奇百怪。
中国的父母在爱孩子方面,几乎称得上世界冠军,可当这个冠军是喜是忧值得怀疑。
作一个有意思的比较:外国的孩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父母一般是不过来帮忙的。
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或爷爷奶奶会飞速赶来,不但把孩子抱起来了,也许还会拍几下地,嫌地让孩子摔倒。
外国的孩子到了18周岁,即使是总统的孩子,也要离开家出外独立生活。
中国的孩子到了18岁,能够独立生活的大多是出门打工的农村青年,而城市的18岁青年独立者寥寥无几。
非但如此,他们读到博土恐怕也要靠父母养活。
有了孩子也靠老人代为照料。
还有一些青年二三十岁了也不工作,就呆在父母家里混吃混喝,更没有丝毫独立意识。
因此,有专家推测:中国青年至少比西方青年晚独立5年到10年!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说:“独立不独立有什么要紧的?关键是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否则,孩子大了靠什么生活?”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就业压力大,没有高学历,可能会缺乏竞争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因此,尽量让孩子多读几年书,是明智的选择。
问题是:教育的目标是否就是让孩子争取高学历呢?除了学习,真的什么都不用管吗?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
许多人却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据我们1999年做的全国少年儿童状况调查发现6岁——14岁的少年儿童认为:父亲对自己的关心依次为:学习86.7%;健康72.5%;思想品德48.4%;吃饭穿衣36.7%;体育锻炼35.8%;与同学交往27.0%;业余爱好22.6%;师生关系20,2%。
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依次为:学习82.8%;健康73.8%;吃饭穿衣54.0%;思想品德46.7%;与同学交往32.3%;体育锻炼30.2%;业余爱好21.3%;师生关系21.2%。
显然,父母关心孩子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健康,再次才是思想品德。
为什么如此重视学习呢?另一项调查可以佐证。
据《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6日报道,在被调查的千名学生父母中,95%希望孩子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68%希望孩子能读硕士,46%希望孩子读博士。
据《钱江晚报》2000年1月6日报道,天津教育科学院调查109所中学和3所小学发现,父母(49.3%)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
至于“思想品德出问题”、“不能独立”、“染上不良习气”都在其次。
可是,有了高学历就算是成功吗?2000年初,在北京某著名学府里发生这样一个惨案:同室居住的两名博士生,都是名教授的得意门生,却因难以相处导致相互伤害,结果双双死亡。
同年2月16日,教育部长陈至立召开会议,请我和一些大学的校长等人发言。
一所著名大学的党委书记介绍说,在该校一年级新生中的调查发现,35人有自杀倾向,770人自述有心理问题。
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得出—个深刻的结论,即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父母的根本任务。
有一种危机叫失败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成功教育,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在相当程度上被扭曲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而淘汰教育就是失败教育。
徐力杀母案是典型的例证。
但这毕竟是极端的事件,更普遍的是令人担忧的厌学现象。
据我们1998年的全国学习调查发现,回答“喜欢学习”的小学生占8.4%,初中生l0.7%,高中生仅占4.3%。
而且,小学生以“考大学”为学习目的的人数比例(14%)竟然超过初中生(8.3%)和高中生(11.1%)。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
43.6%的中小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
20%的中小学生把学习压力视为最令自己烦恼的事情。
厌学像癌症一样难以治愈。
厌学是万恶之源。
厌学教育是毁灭教育。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常呼吁与厌学现象做斗争。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是让大多数人成为失败者,甚至成为厌学者,更可怕的是摧毁了做人教育的根基——良好习惯的养成,据上海调查发现,高中生五成不倒垃圾不扫地;六成不自己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九成不洗菜做饭。
但是,82%的高中生表示愿做家务,之所以言行不一,是因为父母不让做或没教过怎么做。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做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l∶15;犯罪率为l∶10;爱干家务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此外,他们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我曾经写过《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千年警世钟》等文章,都揭示了应试教育造成的深重危机。
今天,在成年人身上,由于不良习惯而导致的败局乃至悲剧比比皆是。
父母“上岗”也要有执照1998年,国家劳动部、国家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组织编制颁发厂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中国社会职业分为1838个,又分为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并具体确定了每个职业的名称。
1998年2月,劳动部下发文件,决定在1998年至2000年三年内,组织1000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先培训后上岗,不合格则下岗,经过培训合格了再上岗,这是现代的从业规律。
据新华社天津1995年4月5日消息,天津大学一名博士,因为没有通过授课前的考核,被免去上讲台及申报教授的资格。
另外,因知识陈旧、技术老化,沈阳1405名科技人员也下了岗。
这都是知识经济时代里的正常事。
请问,做一名孩子的父母,承担起教子成人的神圣职责,是多么重要而艰巨的职业呀!马克思明确说过,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一门职业。
可是,几千年来,谁来考核过父母的资格?哪位父母获得过教子执照?难道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吗?进入2l世纪之后,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父母是非常难当的。
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这教育怎能不苍白乏力?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发现,决定父母成功的并非学历,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教育孩子的素质,即教育素质。
教育素质包括五大要素,即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也许可以说,父母教育素质的考核便是父母执照考核的主要内容。
据报道,奥地利政府正准备推行父母执照,即“要当父母先考执照”。
奥地利儿童缺乏纪律性,政府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
正准备推出一项计划,让那些打算或刚刚为人父母的奥地利父母都必须取得执照,确保他们有能力担当教育儿女的重任。
要取得执照。
这些父母们必须重返学校,学习全套教育子女的本领。
执照到手后,方有资格享受社会提供的各种家庭福利。
如果父母拒绝上课,将与这些福利无缘。
此外,今后夫妻离婚时,领有父母执照的一方在获得子女抚养权方面将得到优待。
主张推行这一计划的议员们认为,人的一生,几乎什么事都要接受像驾驶汽车那样的训练。
偏偏在教育子女这一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却缺乏足够的培训。
奥地利政府是明智的。
当然,要推行父母执照,既需要重大的观念变革,也需要强大的财力和人力保障。
在13亿人口的中国,短时期是难以做到的。
然而,每一位父母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一个成功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相当资格的,而核心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