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书笔记1500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书笔记1500字《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
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
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字。
“当老师的,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
”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
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
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
“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教师如能达到“见文生情”的朗读水平,即便不讲朗读技巧,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时间久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
三是作文。
这本书,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好几个夜晚,最享受的事就是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拜读这本书,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平时,经常听到有语文老师说,语文教学,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总是不肯动笔写文章,或者是没有素材,或者是语句不通顺,或者是字数写不多,各种各样的原因遏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寒假期间我拜读了于永正前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
该书用许许多多朴实的例子结合于老师对于诸多事件的个人感悟,逐步向大家展示了他如何变成一个深受学生喜爱、尊敬且有用的老师。
此书内容写得非常朴实生动,且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对我的职业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此为基础,我也大概整理了一下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特别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而言,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且同时是一名好老师的感悟。
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最最重要的便是要有一颗责任之心。
为什么说这是最最重要的呢?首先,老师不同于别的职业,它不仅仅是一份作为个人收入保障的工作。
它的内容是复杂的、具体的,不存在机械性的操作。
特别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它需要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同时与几十名刚刚懂事,处于智力启蒙阶段,才开始形成各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孩子相处。
也许,在你执教期间,你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意想不到的影响,好的或者坏的,但肯定是异常深远的。
因此,这份职业它本身就不同于一般职业,需要你更加地具有责任感,不能轻易的敷衍了事。
而尽心去做好每一个环节,认真地处理好与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关系,严谨得将你的所学所长教授给他们,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2004年我曾经有幸听过于老师的一节低年级写作教学课,感受着于老师的课堂,特别安静,特别亲切,像是回到了我小学的课堂,于老师用它亲和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听他的讲课,如沐春风,他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在感染着学生。
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北戴河新区薛营小学2019.3明德博学远志坚韧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北戴河新区薛营小学陆晓芹。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的为师之道》,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道德规范上要做到言传身教。
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做到以身作则,做道德规范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身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做到“严以律己”,抵制一切不良诱惑,并且勇于指出不道德行为,在道德规范遵守上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榜样。
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培育同学们正确的道德规范常识。
例如,结合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故事和中国现代道德模范代表,生动形象的讲解道德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习理解并且规范自我成长。
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质的提高有时就发端于幼儿园、小学生的课堂上,只有卓有成效的道德培育,社会的文明素养才能突飞猛进。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这说明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因材施教,消除了差异便没有了差生。
其诀窍就是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肯定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其他同学一样沐浴在教育的光辉下。
对于那些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适可的目标要求,并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身上的自满意识,鼓励做更好的自己。
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不能够抓住他们的缺点不放,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做出正确的引导,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另外,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组别评比活动,让同学互帮互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逐步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时候教师偶尔的一次个别辅导也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我的为师之道-读书心得
我的为师之道——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2018.1.28 有幸在漫长的寒假里与于永正老师的这本《我的为师之道——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相遇,它给我的假期添了一份阳光和色彩。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下读完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于老师从教50多年较为全面的总结,也是他老人家的封笔之作和压卷之作,一次全方位的总结和归纳,全书共十个章节,运用了大量的课堂实例,行文简浅显却体现着于老师50 年的从教生涯诚平坦。
本书写的是于老师的故事,经验,体会和感受,读起来易懂易共吗,不晦涩能感同身受,让人在阅读的同时有思考有启迪,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 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自己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下面是严格、顶真、耐心。
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对比。
首先是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捡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温;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证实“温”的体现吧。
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阳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
镜子无处不在。
于老师说:“在校园里走一圈,有的教师里的老师和风细雨,学生异常专注;有的教师里的老师声音洪亮,教鞭甩的啪啪响,教室里却曾经是孩子,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历”“威而不猛”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和严之间把握好度。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完整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读书同时读自己。
以人为镜。
不断反思。
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我的为师之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书就像是与人交谈一样,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诉说。
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慢慢告诉我们一样。
于老师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的沁润我们的心灵。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教了四十八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所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感觉敬佩的是于老师永远向学生微笑。
他会微笑的面对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尊重、理解、宽容,但也对他们负责任;给他们严格、认真、耐心,但也对他们关怀备至。
对待学生不如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止,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我想这就是于老师的永不退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书中写到:“你要问别人:“你最喜欢那位老师?为什吗?”再回答为什么的时候,几乎都会众口一词:“某位老师课上的好······”在小时候我们的眼中,所谓课上的好就是等同于上课有意思。
”所以于永正老师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想老师,这样回事师生之间产生距离隔阂,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样学生也就不会在认为你的课程‘有意思’了。
于是于永正老师要求自己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行走都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就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严权威,确定自己教师身份的意义在其中。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
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
甘草有三个特性。
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我做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我喜欢他。
读书笔记资料大全《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读书笔记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读书笔记假期,我们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在文中详细讲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包括上课之道、待生之道、激励之道等。
这些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从教之路的前方。
整本书中,他通过回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一心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形象!正如于老师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
在这本书的众多理论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于老师教育理论中的“中庸之道”。
朱友明老师曾说过,“在中草药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守望者,而在课堂中,于永正老师就是学生当中那棵谙熟中庸之道的甘草。
”我想朱老师之所以给予于老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几十年的教学中于老师在温和与严厉,庄重与慈祥,尊重与威仪之间把握住了合适的“度”,就像中药里的甘草那样,调和百药之毒,减少副作用,做到去其过,增其效。
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过分的温和或严厉都是不合适的,一味的温和会使学生很难被教育,而一味的严厉又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凡是都要有一个尺度,其中尺度的拿捏往往是最难的。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于老师在文中说的那样严慈并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了一个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在教育事业上,庄重与慈祥这两个词往往是一对矛盾,千百年来,国人一直都信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认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威严庄重一些,只有这样才算是为人师表。
但这样的理念无形中也疏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育的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于老师在他的书中列举了很多课堂教学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欢,至于为什么那样受学生喜欢,可能很多老师都会感到疑惑。
在我看来,于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在教学中能够把庄重与慈祥之间尺度拿捏的特别合适,课堂上他从能够放下老师的庄严,不以长者自居,坚持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一我的为师之道》是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得到这本书是因为于永正老师因病去世,教育时报为纪念和缅怀先生为中国教育所作贡献而做的签证活动。
所以拿到书后我奉若珍宝,读得也格外认真,收获颇多。
一、热爱你的职业“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J这是先生在这本书的最后抄录下来的,是先生喜欢的也是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最喜欢的一首诗。
我想好好地做自己,如果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好好地做老师,才是先生想通过这首诗传达给我们的吧。
二、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意思在本书中节选了先生的很多课例,可以说课课经典。
书的第七章、第八章都在说教师要把课上的有意思。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一一难J这是本书中写在第七章前面的话,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得有意思的重要性。
接着先生又分别从阅读教学、词语教学、写字教学、造句训练、作文教学几个方面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课堂实录。
那些实录读起来让人印象深刻,真的就像先生说的那样那才是有意思的课,学生想不喜欢都难,顿时觉得能做先生的学生很幸福。
透过先生的每一节有意思的课,我们不难看到先生在准备每节课时所下的功夫。
先生自己也说在备课时,会把课文钻研得很深,这是准确地把握教材;在备课时,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回答出来吗?五年级的学生能回答出来吗?这是在研究学情。
比比先生看看我,我拿到一篇课文时,有时只是看看教参;有时时间匆忙时拿着教参也顾不得看,拿着课文就上;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稍微认真些,那也只是去网上看看别人的课例能不能模仿,从未像先生一样静下心来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这样的自己如何奢求把课上得有意思?三、教师要多读多写先生在前言中写到“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
《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我拜读了于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了许多。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第一,甘草性温、味甘。
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也是“温”的最佳体现吧。
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
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提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的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不能带有情绪或者是戴“有色眼镜”去处理,那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
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温文而雅,但一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但一味地严厉也是不行的,那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于老师不愧是智慧的老师,他懂得在“温”与“严”之间把握好“度”。
于老师把他的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时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
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有着独特的魅力。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
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暑假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这是从教50多年的总结经验,想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然而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探索。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也遇到过很多喜欢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有很多共同点,那就是对我影响都非常大,而且这些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我都很感兴趣而且能学得好。
我小学经历过两位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而且教学风格都一样,特别严厉,严谨,对学生要求特别高,小的时候就对老师有着崇拜心里,所以这两位老师在我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我当时也是语文学得特别好的尖子生,经常受到奖励。
中学的时候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是两位年轻的男老师,特别青春帅气,讲课丰富多彩特别有活力,当时也是吸引了众多的女学生”粉丝”,当然包括正值青春期的我,所以当时我的物理和化学基本都是满分,再难的物理题我都能花费时间一步步解答出来。
大学的时候思修课王老师博学广识,和蔼可亲,非常温柔耐心,大家都喜欢听她的课,我也饶有兴趣,现在还是对她充满崇敬的心理,把她当成我的榜样。
对看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确实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反之一旦学生对老师有了厌恶心理,那自然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所以,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书中的作者于老师也是这样深受学生爱戴,总结以下几条书中描绘的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
一个对学生如此宽厚的人,学生能不喜欢吗?二、童心不泯,从没忘记自己是个孩子。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标志二就是”孩子气”,是童心的一种外观。
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
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虽然年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
2023年《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
2023年《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暑假,我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育文集中的一册《我的为师之道》。
这本书,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他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
在没读这书之前,我感觉像这种教育著作的书,理论性都很强,内容晦涩、费解,是很难读的,但是读了之后感觉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
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这本书就像读故事和小说一样,引人入胜,很多地方能让我们产生共鸣,不免啧啧称赞,佩服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赞叹于老师教育艺术的高超。
二十年前,初为人师,我的心底就有一个愿望: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是教育的第一步。
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
“喜欢”是相互的。
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是,若像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于老师在书里道出了让学生喜欢你的五个秘诀:秘诀一: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物……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对学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
班里曾经有两个男生在我的教鞭上涂满了粉笔,想看我拿起教鞭时两手“雪白”的样子,结果我真的中招了!我马上伸出手掌在他俩脸上一按,结果这两个人都成了发面馒头一样,那场面别提有多欢乐了!从那以后,孩子们明显和我亲近了许多。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里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通过作者于永正先生的亲身经历和思考,本书不仅对教师们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启示。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一位好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扎实的学科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指导。
同时,好老师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教育情操和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应该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这不仅包括学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心理、社交和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例如,一位好老师应该能够帮助一个内向的学生克服社交恐惧,帮助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另外,好老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故事和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老师应该具备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就更多的人才。
身为老师之前我也曾经作为一个学生,也遇到过一位特别好的老师。
他不仅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注重个性化教学,用他独特的方式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他还经常引用名言警句,比如“行路难,行路人更难”,来激励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教育使我们受益终身,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楷模。
正如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好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让老师自身得到成长和提升。
因此,一位好老师不仅应该注重教育质量,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成就更多的人才。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一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一最近读了利春先生的《我的为师之道》,感慨颇深,让我不由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本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因我一直要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高二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
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
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概括和体谅学生。
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
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
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员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拉著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
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
”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
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
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讲课上做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高中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
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我非常喜欢于老师警句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那么多么的主要。
他们刚刚离开怀抱外公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川牛膝于老师告诉我们做得好一个甘草。
甘草有三个特性。
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总要讲究一个“度”。
于训导主任老师在该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1、不背手;2、主动和学生打招呼;3、课间和学生一前一后玩;4、到学生家里走走;5、经常讲故事和恶搞;6、幽默;7、努力让微笑已成自己的名片;8、做值日;9、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10、定期征求学生提议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老师是一生的修行读《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03 做一个会“激励”学生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 鼓舞。”激励要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要当众、激励要重复。 于永正老师建议用放大镜找后进生的优点,激励他们。他说: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 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目录
做“甘草”一样的老师 做一个言行一致的老师 做一个会“激励”学生的老师
01 做“甘草”一样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书的第一章就非常吸引 我“做甘草”。甘草是一 味中药,如何与老师联系 起来呢?细细品读,我知 道于老师具备甘草一样的 品格,他与同事相处得很 好,学生也喜欢他。
所以老师应注重自己平时 的一言一行,如要求学生坐有 坐相、站有站相、自己就应先 做好;要求学生遵守秩序,自 己首先就要做到上下楼梯靠右 恻慢行、不迟到早退,遵守校 纪校规。当一时解答不出学生 提出的问题时,不要敷衍搪塞, 而是耐心分析研究解决方法, 或者与学生一起探讨。在这个 过程中孩子会明白,做事不能 有头无尾,缺乏恒心……老师所 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温和 包容 调和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温和
作为一味中药,甘草性平、味甘,也有说它是 偏温性的。在孔子的五大美德“温、良、恭、俭、 让”中,“温”居首,代表温文尔雅、和蔼可亲。 应该说,“温”也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 盼。因此,作为老师,如果温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微笑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看到我们便没有距离 感,没有恐惧感,学生怎会不喜欢我们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甘草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 而于永正老师就具有如甘草一般的包容性。包容就是 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老师每天面对不同的学 生,这些学生有懂事听话,也有调皮捣蛋。对于不听 话的学生,老师难免会心烦气躁。于老师说:“先处 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看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它让我在面对“问题孩子”和遇到工作难题时能冷静 下来,用平和的心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处 理难题。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越来越懂事,自己的 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作为老师,不要忘记,自己 曾经也是孩子,时常用孩子的视角看待他们,就有了 平和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暑假期间,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其实我并不认识于老师,看完了这本书,我却很喜欢他!整本书通过回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生动形象地向我展现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于老师!正如于老师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
”通过整本书的品读,我认识了一位好老师!书中有很多值得我深思、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于老师是一个甘草一样的人,他温和宽容又慈祥,没有整天板着脸背着手反而笑眯眯风趣又幽默!在教书过程中免不了有孩子犯错会让我们大发雷霆,于老师告诉我们“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确实很重要,情绪上来了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说出不该说的话。
先冷静自己再去处理事情,这是我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谨记的!因为我道行太浅修为不够,实在是太容易情绪化了!不过有一点我和于老师想得是一样的:“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每每感叹孩子怎样怎样时我总会安慰自己,我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么?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贪玩任性又淘气么?看到学习吃力的我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个糊涂蛋,老师怎么教都不会!只能说每个孩子花期不同呀,教育不是千篇一律拔苗助长,而是启发引导,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做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要让每个孩子感觉到你是喜欢他的!书中第二章,于老师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怎样让学生感到你喜欢他,特别实用!作为老师,于老师却告诉我们要是师非师,放下老师的“架子”,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实现平等对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个同事的座右铭: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那么好,那么多学生对他念念不忘的原因了吧!因为于老师理解学生尊重差异!书中于老师还分享了他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一、不背手;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四、到学生家里走走;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六、幽默;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八、做值日;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忙碌的教学之后,我终于能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我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作为孩子,喜欢的老师应该要温和、包容、调和。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首先是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
其次是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世上无好人”。
镜子无处不在。
于老师说:在校园里走一圈,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和风细雨,有的教室里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的教室里的老师条分缕析,但有的教室里的老师教鞭甩的“啪啪”响,这每个教师都是一片镜子,提醒着我们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再者是调和。
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
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之间把握好“度”,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于老师的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作为孩子,喜欢的老师应该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
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总之,一定是“行为”;“行为”的背后,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理解。
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爱。
理解是爱的别名。
泰戈尔是这样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
”三、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齐白石作画:在似与非似之间。
这也是我的为师之道。
太像老师,师生间必有距离;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讲课、和学生谈话不倒背手,做值日——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为学生做点事,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以情教书,理在其中。
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是生活在理念中的,生活在理念中是要窒息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四、童心不泯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张光鉴:“要蹲下来看学生。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因为有一颗童心——对学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
作业就少了,活动就多了……岁月的刀能在我的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
五、身正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汉·班固)所以,我要努力写好自己这本无字书。
我——穿戴不敢随便、字迹不敢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
六、“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第斯多惠。
激励要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要当众、激励要重复。
用放大镜找激励后进生的理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
七、把课上得有意思1、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2、朗读好了,有意思3、贴近儿童的生活方式有意思4、轻松的课堂有意思5、有了收获才有意思。
把课上得有意思,我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筹码。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当把课上好,也会把课上好。
一个学期总要给学生留下几节难忘的课。
八、成就自己的是“明天的风景”“明天的风景”就是指人要有追求、有理想,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九、努力成为文化人与书为友、与戏为友、与笔为友、与鸿儒为友。
文化是知识、修养、人格、情感、气质等的总和。
决定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文化。
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让我们把教育作为事业吧!成功就在脚下——只要带着思考教书。
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从上好一节课做起,从写反思做起。
自己培养自己。
假如我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
1.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2.我们无力改变教育体制,却能与孩子一起创造奇迹。
3.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地方。
4.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
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5.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社会会增添多少个医生、兽医、考古学家、律师、慈善家……6.教师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达到那样的水准。
7.如果我们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和B,那我们其实就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做好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的准备。
8.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随便拍背鼓励,就因为我们想让他感觉好受一些。
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9.高期望可以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
但是,你不能仅设定目标而不采取行动,只是说“努力进取吧”。
10.当呈现给学生们的是积极的鼓舞,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被鼓舞的状态时,他们就如同时刻面临一场挑战,他们就会愿意分离一搏。
12.应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信任之桥。
13.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今儿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相互尊重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15.家长们应该意识到,孩子们时常抱怨老师是天性使然。
他们一般会抱怨老师不喜欢他或者老师责备他了。
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提醒孩子想想老师为班级以及为他个人做过的所有事情。
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保持积极状态,而不是把他们带入消极的泥潭。
16.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17.教师应该提醒自己,你所希冀的并非来自孩子们的感谢,你追求的应该是孩子们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8.请走进孩子的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学生可以信赖的顾问、一个教育者,以及一位指导者,甚至有时候还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
19.我曾与很多“看似问题丛生”的学生相处过,一旦外在的隔阂被打破,我总会发现,他们本质上都充满激情,富有天赋。
我们不可以放弃他们,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的潜力。
20.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对他们微笑。
如果学生们认为你乐于见到他们,你喜欢和他们在一起,那他们就会更加喜欢你,并且会很快以微笑回报。
21.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做教师并非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使命,召唤我们服务于更高的目标、付出自己的全部,把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幸福和安康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22.用找借口的时间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你把时间用在找借口上,那你其实也就浪费了那些原本可以用在找出解决办法上的时间。
23.家长也要毫不犹豫地让老师知道你们需要他们的建议,以更好地帮助孩子。
问问老师在家里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那些优秀的老师总会有一些很好的建议。
24.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
我们要求学生勇于创新并追求卓越,我们也应同样要求自己。
25.教师应该记住,我们展示给学生什么样的标准,他们就会确立什么样的标准。
26.我们应经常反思: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们怎样利用这次机会来创造特别的时刻?我们应经为打好基础竭尽全力了吗?我们已经准备好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吗?还有,最重要的,我们已经为追求卓越而全力以赴了吗?27.我们无法为某个时刻标价。
一生中,我们有很多一笔带过的过去,但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却让我们印象深刻,永世难忘。
28.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要把你希望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那种学习热情和激情,亲自展示出来。
29.成人还应该让孩子们看到你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且你仍然对知识有着无限的渴求。
30.教师必须以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探索人生,以身作则地让孩子们明白终身学习意味着什么。
如果他们在小时候就能学习到这种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将会伴随他们一生。
暑假期间,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其实我并不认识于老师,看完了这本书,我却很喜欢他!整本书通过回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生动形象地向我展现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于老师!正如于老师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
”通过整本书的品读,我认识了一位好老师!书中有很多值得我深思、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于老师是一个甘草一样的人,他温和宽容又慈祥,没有整天板着脸背着手反而笑眯眯风趣又幽默!在教书过程中免不了有孩子犯错会让我们大发雷霆,于老师告诉我们“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确实很重要,情绪上来了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说出不该说的话。
先冷静自己再去处理事情,这是我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谨记的!因为我道行太浅修为不够,实在是太容易情绪化了!不过有一点我和于老师想得是一样的:“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每每感叹孩子怎样怎样时我总会安慰自己,我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么?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贪玩任性又淘气么?看到学习吃力的我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个糊涂蛋,老师怎么教都不会!只能说每个孩子花期不同呀,教育不是千篇一律拔苗助长,而是启发引导,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做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要让每个孩子感觉到你是喜欢他的!书中第二章,于老师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怎样让学生感到你喜欢他,特别实用!作为老师,于老师却告诉我们要是师非师,放下老师的“架子”,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实现平等对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个同事的座右铭: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那么好,那么多学生对他念念不忘的原因了吧!因为于老师理解学生尊重差异!书中于老师还分享了他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一、不背手;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四、到学生家里走走;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六、幽默;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八、做值日;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