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实数》2.7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习题讲评课件 北师大版PP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2-7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课件
1 5 √
33 21 ×
2 3 ×
4 bb 0 √
5 a 2a 2√ 6 a bab ×
73 5m2 ×
8 x2 1 √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49 36 6
4 9 23 6
4 2 93
4 2 93
(2)用计算器计算:
6 7 = 6.480 ,6 7 = 6.480 ;
6 7
= 0.9255 ,
6 7
= 0.9255
.
有何发现:
6
7=
67 ,
6=
7
6
7.
1、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 的积;
ab a b (a 0,b 0)
2、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 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例题讲解
例1:化简
(1)81 64 (2) 25 6 (3)
。
5 5
2
课堂小结
二次 根式
二次根式的定义
二次根式 的性质
最简二次根式
ab a • b (a 0, b 0)
a a (a 0, b 0)
b
b
第二章 实数
第二章 实数
2.7.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二次根式及其化简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重点)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重点) 3.会利用积的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 二次根式.(难点)
还记得有理数的一些运算法则吗?请运用相 关法则计算下列各式:
①-5m2+2 m2= 3m2
1 1 3 3 3 3 3 3
5 5 5 6 30 6 6 6 6 6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知识点及习题
知识点一、【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当x2 a(a 0)时,我们称x是a的平方根,记做:x ...a (a 0)。
因此:1、当a=0时,它的平方根只有一个,也就是0本身;2、当a>0时,也就是a为正数时,它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是互为相反数,通常记做:x .. a。
3、当a v0时,即a为负数时,它不存在平方根。
例1: (1) ______ 的平方是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 _________ 。
(2) _______ 的平方根是它本身。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x的平方根是立,则x= ; . 16的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x ________________ 时,3-2x有意义。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分别是m和叶4,则m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正数是_______ 。
知识点二、【算术平方根】: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订”,读作,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特别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仍然为0。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具有双重非负性,即:,a 0(a 0)。
3、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正的一个值,它与它的相反数共同构成了平方根。
因此,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值,并且是非负数,它只表示为:掐;而平方根具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值,表示为:Ja。
例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的立方根是 1 ;B、•- 4 2 ;C、81的平方根是 3 ;D、0没有平方根•(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陌9B、3.14 3.14 C"27 恥D、屈 V3 4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二次根式的运算
的值. 解:由题意得 32mn21n2,3, 解得
m
n
4, 3 1, 2
即 mn 4 1 6 .
32 3
归纳 确定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的方法:利 用被开方数相同,指数都为 2 ,列关于待定字母的方 程求解即可.
【变式题】如果最简二次根式 2 3a 8与 17 2a 可以合
并,那么要使式子 4a 2x 有意义,求 x 的取值范围.
3. 下列二次根式,不能与 12 合并的是__②__⑤___ (填
序号).
① 48 ;②- 125 ;③ 11 ;④ 3 ;⑤ 18.
3
2
例7
已知 a,b,c 满足 a
2
8
b5 c3
2 0.
(1) 求 a,b,c 的值;
(2) 以 a,b,c 为三边长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
三角形,求出其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分:析(:1)(1由)若题几意个得非a 负 式8 的 2和2为,零b , 5则,这c 几3个2非. 负式 (必2)然能都. 理为由零如;下(2:)根∵据2三2角<3形2的<三5,边即关a<系c来<判b.断.
又∵ a c 5 2 5,∴ a + c>b.
∴ 能够成三角形,周长为 a b c 5 2 5.
【变式题】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2,2 6,求其周长. 解:当腰长为 5 2 时, ∵ 5 2 5 2 10 2>2 6, ∴ 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 10 2+2 6; 当腰长为 2 6 时, ∵ 2 6 2 6 4 6>5 2, ∴ 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 5 2+4 6.
C. 2 3 5
D. 4 5 5 5 20 5
3. 计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实数2.7 二次根式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二次根式》说课稿一、说教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七节,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使学生对算数平方根有更深认识和理解。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算数平方根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相关问题展开教学内容。
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来学习《二次根式》,丰富对二次根式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学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X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X围。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练习,应用拓展,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的能力。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解简单的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X围。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为辅助教学,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本节课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复习引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和严密性。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新身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练习,独立思索,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认识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2.7.1二次根式的化简课件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式子 x2-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是
( B)
A.x≥1
B.x>1
C.x<0
D.x≤0
知识点 2 二次根式的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 a· b(a≥0,b≥0); ab= ab(a≥0,b>0).
3.(例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4×-9= -4× -9
B. 4×9= 4× 9
C.
449= 4×
A.最大值是23
B.最小值是23
C.最大值是32
D.最小值是23
6 6.将 12-13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为__6___.
(A )
7.化简:
(1) 9×16;(2) -16×-81;(3)
634;(4)
16×25 81 .
解:(1) 9×16= 9× 16=3×4=12.
(2) -16×-81= 16×81= 16× 81=4×9=36.
1.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5
B. x
C.3 4
2.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2 3
B. 3
C.
4 2
D. 7 D. 8
( D) ( B)
3.式子 x+1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0
4.化简 π-32=__π_-__3__.
(B )
5.要使代数式 2-3x有意义,则 x 的
2.7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化简
学习 目标
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
知识点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___a_(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被__开__方__数___.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实数
第二章实数目录第二章实数 (1)第一课时:实数的认识 (1)知识要点一:认识无理数 (1)知识要点二:平方根 (1)知识要点四:算术平方根 (2)拓展:随机的n (3)知识要点五:立方根 (4)知识要点五: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4)知识要点六:实数的概念 (5)知识要点七:实数的性质 (5)知识要点八:实数与数轴 (7)知识要点九:实数的比较大小 (8)知识要点10:实数的运算 (9)总练习题 (9)C 基础巩固 (9)B 能力提升 (10)A 拔尖训练 (11)第二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与运算 (13)知识要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13)知识要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13)知识要点三: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14)知识要点四:最简二次根式 (14)知识要点五:分母有理化 (15)知识要点六: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6)知识要点七:同类二次根式 (17)知识要点八: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8)知识要点九: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8)知识要点十: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19)知识要点十一:二次根式的应用 (20)总练习题 (20)C 基础巩固 (20)B 能力提升 (21)A 拔尖训练 (22)第一课时:实数的认识知识要点一:认识无理数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上只存在整数和分数,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什么数了.可是不久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的时候,对角线的长m 等于多少?是整数呢,还是分数?这个问题引起了学派成员希帕斯的兴趣,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最终希帕斯断言:m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是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新数.希帕斯的发现,推翻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动摇了这个学派的基础,为此引起了他们的恐慌.为了维护学派的威信,他们残忍地将希帕斯扔进地中海.这样,无理数的发现人被谋杀了!定义1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的类型:(1)有规律但不循环的小数;(2)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如π;(3)方开不尽的数(见知识要点二之开方的概念)。
八年级数学上册2.7 第1课时 二次根式及性质
”称为二次根号.
说明:二次根式的两个要素:
①根指数为2;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知识点2:二次根式的性质(难点)
1. a≥0,(a≥0);2.( a)2=a(a≥0);
3. a2=|a|=
4.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 ab
= a· b(a≥0,b≥0).
5.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数的算术平方根与除数的算术平方
(1)如图①的海报为正方形,若面积为2 m2,则边长为_____m;若面
m.
积为S m2,则边长为______
(2)如图②的海报为长方形,若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6 m2,则它
的宽为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
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
学习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1.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a
a
ab= a· b(a≥0,b≥0); b=
2.
b (a≥0,b≥0);=(a≥0,b>0),即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各因数(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商的算术平方
根,等于被除数的算术平方根与除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商.
-y)2 025 的值为( B )
A.2-Biblioteka 3 B.2+3 C.1 D.-1
25
变式 2:已知 y= x-5+ 5-x+2,则 xy=________.
题型三
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字母的值
例 4:若 45n是整数,则正整数 n 的最小值是
5
________.
变式:若二次根式 32n的值是整数,则下列 n 的取值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二章:实数【无理数】1.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小数叫做无理数;注:它必须满足“无限”以及“不循环”这两个条件。
2.常见无理数的几种类型:(1)特殊意义的数,如:圆周率以及含有的一些数,如:2-,3等;ππππ(2)特殊结构的数(看似循环而实则不循环):如:2.010 010 001 000 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
(3)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结果都是无理数。
如:2-是无理数π(4)无理数乘或除以一个不 为0的有理数结果是无理数。
如2,π(5)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应当要注意的是: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39,5,2如:等;无理数也不一定带根号,如:)9π3.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1)有理数指的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而无理数则不能写成分数形式。
例:(1)下列各数:①3.141、②0.33333……、③、④π、⑤、⑥、⑦0.3030003000003…75-252.±32-…(相邻两个3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2)、其中是有理数的有____;是无理数的有___。
(填序号)(2)有五个数:0.125125…,0.1010010001…,-,,其中无理数有 ( )个π432【算术平方根】:1.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a x =2记为:“”,读作,“根号a”,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
例如32=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a 是3,即。
39=特别规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00=2.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1)若 有意义,则被开方数a 是非负数。
(2)算术平方根a 本身是非负数。
3.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正的一个值,它与它的相反数共同构成了平方根。
因此,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值,并且是非负数,它只表示为:;而平方根具有两a个互为相反数的值,表示为:。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实数7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乘、除法
运算
最后结果
加、减法
C. 2 2
D. 2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语言叙述
知4-讲
符号表示
a · b= ab ( a ≥
乘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
法则 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
0,b ≥ 0)
a
a
除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
= (a≥0,
b
b
法则 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b > 0)
感悟新知
知4-讲
法则
推广
9
9
9 3
122×(32+中,正确的是(
A. ( - 6) 2= - 6
B.
4
9
3
=2
16
4
C. 21 ÷ 7 =3
D. 25a4 =5a2
D )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最简二次根式
概念
满足的条件
知3-讲
化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方法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
(包括小数和分式),先利
A. - 1
B.0
C.2
D.6
知1-练
例2
9
若y= x-3+ 3-x+2, 则xy=________.
解题秘方:紧扣二次根式定义中的双重非负性“a ≥ 0,
a ≥ 0”进行解答.
知1-练
解:由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非负性,
得 x - 3 ≥ 0,且3 - x ≥ 0,所以 x=3.
又因为y= x-3+ 3-x +2,所以y=2,
行运算 . 例如: m a ·n b =mn ab
感悟新知
知4-讲
特别提醒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7 二次根式 精品教案
第二章 实数2.7.二次根式(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实数.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后两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二、教材任务分析本节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第二课时,基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三课时,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明晰概念;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一环节:明晰概念问题1 :5,11,2.7,12149,))((b c b c -+(其中b=24,c=25),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答: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被开方数.强调条件:0≥a .问题2:二次根式怎样进行运算呢?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旧知,为导出新知打好基础.第二环节:探究性质(一)内容:通过探究得出b a b a •=⋅,ba b a =. 具体过程如下:(1)94⨯= ,94⨯= ; 2516⨯= ,2516⨯= ;94= ,94= ; 2516= ,2516= . (2)用计算器计算:76⨯= ,76⨯= ;76= ,76= . 问题1: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可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从你上面得出的结论,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问题3:其中的字母a ,b 有限制条件吗?意图:最终归纳出b a b a •=⋅(a ≥0,b ≥0),ba b a=(a ≥0, b >0). 说明:公式中字母a ≥0,b ≥0(或b >0)这一条件是公式的一部分,不应忽略.第三环节:知识巩固例1 化简(1)6481⨯;(2)625⨯;(3)95。
新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2.7二次根式》精品教案
第二章 实数2.7.二次根式(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实数.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后两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二、教材任务分析本节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第二课时,基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三课时,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明晰概念;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一环节:明晰概念问题1 :5,,,A BC D EF ,))((b c b c -+(其中b=24,c=25),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答: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被开方数.强调条件:0≥a .问题2:二次根式怎样进行运算呢?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旧知,为导出新知打好基础.第二环节:探究性质(一)内容:通过探究得出b a b a •=⋅,ba b a =. 具体过程如下:(1)94⨯= ,94⨯= ; 2516⨯= ,= ;= ,94= ; 2516= ,2516= . (2)用计算器计算:76⨯= ,76⨯= ;76= ,76= . 问题1: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可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从你上面得出的结论,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问题3:其中的字母a ,b 有限制条件吗?意图:最终归纳出b a b a •=⋅(a ≥0,b ≥0),ba b a=(a ≥0, b >0). 说明:公式中字母a ≥0,b ≥0(或b >0)这一条件是公式的一部分,不应忽略.第三环节:知识巩固例1 化简(1)6481⨯;(2)625⨯;(3)95。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7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二次根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二次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根式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
但学生对二次根式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3.能够应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2.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3.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二次根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相关例题和练习题;3.教学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体积、求解方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根式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特点。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加深对二次根式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如化简、求值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解答练习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体积、求解方程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1.了解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求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和简单的二次根式化简,发展运算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经历数系扩充、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一、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实数.2.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3.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4.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5.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6.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7.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8.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是初中阶段数系扩充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学阶段的多数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同时实数也是后继内容(如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学习内容具有基础性,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实数的运算,适应后续学习的需要.学生以前经历过数系的第一次扩充,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系扩充的学习经验,感受到数系扩充是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本章再次引领学生经历数系扩充的过程,感受数系扩充的必要性.本章大致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包括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具体地,教材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由于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无理数的近似值,为此教材安排了一节“估算”,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接着,教材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最后,介绍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化简和运算.在呈现具体内容时,教材关注现实性,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但考虑到本章内容的特点,以及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本章在关注现实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内部的挑战性,为此提供了许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如a可能是整数吗?a可能是分数吗?……让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重点】1.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用平方运算与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3.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4.了解实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5.能对带根号的数进行化简,并能利用化简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6.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理解及应用.2.解决与实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化.3.运算性质的掌握与应用.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如无理数的引入,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感受引入的必要性,初步认识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意义,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再如平方根的概念,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往往丢掉负的平方根,因为这与他们以前的运算结果唯一的经验不符.对此,在平方根的引入时,教师可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如9的算术平方根是3,也就是说,3的平方是9.还有其他的数,它的平方也是9吗?……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初步的平方根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去讨论: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呢?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特别是负数的情况,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求平方根的练习,巩固新学的概念.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本章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如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是什么数?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从中感受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并体会无限不循环的过程;再如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性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到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借助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探索、猜测、验证,并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将学习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在这些概念、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应加强类比教学,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对比,认识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促进知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是完全类比有理数建立起来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也是通过类比得出的.1认识无理数2课时2平方根2课时3立方根1课时4估算1课时5用计算器开方1课时6实数1课时7二次根式3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1认识无理数1.通过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关系到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思想.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1.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的扩张,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和方法.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1.通过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2.通过“再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发现的方法和乐趣.【重点】理解无理数的概念.【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第课时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经历动手拼图过程,发展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重点】感受无理数产生的背景.【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教师准备】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复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勾股定理有关知识.导入一: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导入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出示教材P21图2 - 1.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不可能是有理数.[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思路一(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3)b是有理数吗?【问题解答】(1)由勾股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为5,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5.(2) b2=5.(3)没有一个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5,也就是没有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为5,所以b不是有理数.思路二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问题解答】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得,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有AB,EF.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CD,GH,MN.[设计意图]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知识拓展]正方形网格中的线段既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有理数,也可以表示有理数之外的数.比如正方形OCBA的对角线长度就不是有理数,数轴上的点P表示的就是这个非有理数.网格上长方形(包括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都不一定是有理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证实了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2和3,则斜边的长()A.是有理数B.不是有理数C.不确定D.4答案:B2.下列面积的正方形,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A.16B.25C.2D.4答案:C3.在右面的正方形网格中,按照要求连接格点的线段: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为.答案:略第1课时1.拼接正方形.2.做一做.3.a,b存在,但不是有理数.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1页随堂练习及教材第22页习题2.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22页习题2.1第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ΔABC中,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有,在图中再画一条边长不是有理数的线段.【能力提升】2.在任意两个有理数之间都有无数个有理数.假设a,b是两个有理数,且a<b,在a,b两数之间插入一个数为.【拓展探究】3.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1)0.6;(2)0.7·;(3)0.3·4·.4.你会在下面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中画出面积为10的正方形吗?试一试.【答案与解析】1.AB,BC,AC 略(解析:AB2=42+12=17,BC2=22+32=13,AC2=22+42=20.)2.a+a2(解析:答案不唯一,如插入a和b正中间的数.)3.解析:(1)0.6=35; (2)设0.7·=x,则10x=7.7·,∴9x=7,从而x=79;(3)设0.3·4·=x,则100x=34.3·4·,∴99x=34,从而x=3499.解:(1)0.6=35. (2) 0.7·=79. (3) 0.3·4·=3499.4.略大量事实证明,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本课时通过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安排一些环节,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加深对“新数”的理解.设计更多的实例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较好地理解“新数”.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随堂练习(教材第21页)解:因为等边三角形中BC边上的高平分BC,所以h2=22-12=3,所以h不可能是整数,也不可能是分数.习题2.1(教材第22页)1.解:答案不唯一.如图(1)所示,线段AB,AD,AE,DE,BD,BC的长度都是有理数;线段AC,CE,BE的长度都不是有理数.2.解:答案不唯一.如图(2)所示的是几个符合要求的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木块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满足什么条件?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解:它的边长的平方为8,没有整数的平方为8,所以边长不可能为整数,也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为8,所以边长不可能为分数.第课时掌握无理数的概念;能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在掌握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重点】 能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难点】 无理数概念的建立.【教师准备】 计算器、立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计算器、复习有理数的分类.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呢? 1.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问题解决】有理数{整数(如-1,0,2,3,…)分数(如13,-25,911,0.5,…)2.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a 2=2,b 2=5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们的真面目.一、数的小数表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1)如图所示,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2)边长a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百分位呢?千分位呢?……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3)小明将他的探索过程整理如下,你的结果呢?边长a面积S1<a<2 1<S<41.4<a<1.5 1.96<S<2.251.41<a<1.42 1.9881<S<2.01641.414<a<1.415 1.999396<S<2.0022251.4142<a<1.4143 1.99996164<S<2.00024449【思考】a的范围在哪两个数之间?左面的边长中,前面的数值和后面的数值相比,哪个更接近正方形的实际边长?【归纳总结】a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是有限小数吗?事实上,a=1.4142135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做一做】(1)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 的值(结果精确到0.1),并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2)如果结果精确到0.01呢?(提示:精确到0.1,b≈2.2,精确到0.01,b≈2.24)同样,对于体积为2的正方体,借用计算器,可以得到它的棱长c=1.25992105…,它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逐渐缩小范围,借助计算器探索出a=1.41421356…,b=2.2360679…,c=1.25992105…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二、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思路一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议一议】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你发现了什么?3,4 5,59,-845,211.【答案】3=3.0,45=0.8,59=0.5·,-845=-0.17·,211=0.1·8·.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思路二回忆小学我们学过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用到的π取多少?(3.14)它是确切的值吗?(不是,是近似值)那π是有理数吗?(不是)并且,我们还知道,利用计算机,现在π已经算到几亿分位,但是还是没有算出来.当然,π也不能化为分数的形式,所以π不是有理数,那π是什么数呢?【探究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强调】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并且不是循环的,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π是无理数)【想一想】你能找到其他的无理数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得出无理数的概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又感受到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建立了无理数的概念.三、例题讲解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3.14,-43, 0.5·7·,0.101000100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2).解:有理数有:3.14,-43,0.5·7·;无理数有:0.101000100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2).【强调】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a a的形式(q ≠0,p ,q 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不能.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无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区别,感受数的分类.[知识拓展] 确定x 2=a (a ≥0)中正数x 的近似值的方法: 1.确定正数x 的整数部分.根据平方的定义,把x 夹在两个连续的正整数之间,确定其整数部分.例如:求x 2=5中的正数x 的整数部分,因为22<5<32,即22<x 2<32,所以2<x <3,因此x 的整数部分为2.2.确定x 的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字.(1)将这两个整数平方和的平均数与a 比较,预测十分位上数字的取值范围,如两个整数2和3的平方和的平均数为22+322=6.5>5,所以x 的十分位上的数字一定比3小,不妨设x ≈2.2.(2)设误差为k (k 必为一个纯小数,且k 可能为负数),则x =2.2+k ,所以(2.2+k )2=5,所以4.84+4.4k +k 2=5,因为k 是小数,所以k 2很小,把它舍去,所以4.84+4.4k =5,所以k ≈0.036,所以x =2.2+k ≈2.2+0.036=2.236.实际估算中,整数部分的数字容易估计,十分位上的数字也可以采用试验的方法进行估计,即2.12=4.41,2.22=4.84,2.32=5.29,因为4.84<5<5.29,所以2.22<x 2<2.32,所以2.2<x <2.3,所以十分位上的数字为2.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整数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有限小数是无理数 C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D .有理数是有限小数 答案:C2.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B.面积为425的正方形C.面积为8的正方形D.面积为1.44的正方形解析:52=25,(25)2=425,(1.2)2=1.44.故选C.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斜边长a是有理数吗?解:由勾股定理得: a2=32+52,即a2=34.因为不存在有理数的平方等于34,所以a不是有理数.4.已知-34,5,-1.4·2·,π,3.1416,23,0,42,(-1)2n ,-1.4242242224…(相邻两个4之间2的个数逐次加1).(1)写出所有有理数;(2)写出所有无理数.解:(1)有理数:-34,5,-1.4·2·,3.1416,23,0,42,(-1)2n.(2)无理数:π,-1.4242242224…(相邻两个4之间2的个数逐次加1).第2课时1.数的小数表示.2.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3.例题讲解.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4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25页习题2.2第2,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A.1<x<2B.2<x<3C.3<x<4D.4<x<52.一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是4,高为h,则h是()A.整数B.分数C.有限小数D.无理数【能力提升】3.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2和3,则斜边长的平方是,则斜边长是数.【拓展探究】4.设半径为a的圆的面积为20 π.(1)a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2)估计a的值(精确到十分位,并利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3)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5.在某项工程中,需要一块面积为3平方米的正方形钢板.应该如何划线、下料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请你算一算:(1)如果精确到十分位,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答案与解析】1.A(解析:12=1,22=4.)2.D(解析:由勾股定理,得h2=42-22=12,没有整数或分数的平方等于12,所以h为无理数.)3.13无理(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的平方为13,没有整数或分数的平方为13,所以是无理数.)4.解:(1)∵πa2=20π,∴a2=20.a不是有理数,因为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a≈4.5. (3)a≈4.47.5.解析:1.72=2.89,1.73=2.9929.解:(1)1.7米. (2)1.73米.本节课借助寻找正方形边长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估算、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讨论等途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得到无理数的概念.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和班级,这一探索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会影响后面环节的进行.知识分类整理环节,学生自主整理和接受会有一定困难,若学生学习例题后再进行知识分类整理可能会更好.感知过程是学生理解无理数这一抽象概念所必需的,所以绝对不能淡化.随堂练习(教材第24页)解:有理数有:0.4583,3.7·,-17,18.无理数有:-π.习题2.2(教材第25页)1.解:-559180,3.97·,-234.10101010…(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是有理数,0.12345678910111213…(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是无理数.2.提示:(1)x不是有理数. (2)x≈3.2. (3)x≈3.16.3.(1)✕(2)a(3)✕(4)✕4.解:5a ,π-1,3.4141141114…(相邻两个4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等,答案不唯一.由于本节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经历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因此,要重视教材创设(或相同类型)的问题,针对内容应该花较多的时间,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借助计算器进行思考和交流,循序渐进地缩小范围,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本节渗透了用有理数近似地表示无理数和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学生容易理解“无限”,但对“不循环”一般不会有清楚的认识,只有逐步渗透理解,教学中不必多说.“逼近”思想可以借用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的猜商品的价格游戏进行解释.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应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前者不能化为分数,后者可以化为分数,但如何化成分数,教师不必深入讲解.鼓励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读一读”,了解无理数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人类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阅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无理数”的严格证明.一根长为5米的电线杆竖立于地面,为保证它的安全,要用三根钢丝把它固定,要求每根钢丝一头拉着电线杆的最上端,一头系在离电线杆3米远的地面木桩上,则每根钢丝的长要满足什么条件?它是有理数吗?大概是多长?〔解析〕每根钢丝的长要满足它的平方等于52+32,它不是有理数,大概是5.8米.解:由勾股定理,得钢丝长的平方等于52+32=34,但是找不到一个整数的平方是34,也找不到一个分数的平方是34,所以,它不是有理数,5.82=33.64,接近于34,所以大概为5.8米.2平方根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平方是互逆运算,会利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通过教学过程的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表达和运算能力.1.通过与“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作类比,让学生体会平方和开方互为逆运算的同时,领会数学中处处蕴含着辩证法.2.使学生通过开方运算的学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重点】1.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2.(√a)2=a(a≥0)的得出和应用.【难点】1.利用这个互逆的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2.(√a)2=a(a≥0)和√a2=|a|的区别和联系.第课时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2.了解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的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 第1课时 二次根式及其化简
2 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新课讲解
【思考】 二次根式的实质是表示一个非负数(或式)的算
术平方根.对于任意一个二次根式 a ,我们知道:
(1)a为被开方数,为保证其有意义,可知a≥0; (2) a 表示一个数或式的算术平方根,可知 a ≥0.
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 二次根式的值非负
9
93
新课讲解
最简二次根式: 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
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 最简二次根式.
新课讲解
【例5】化简: (1) 50; (2) 2 ; (3) 1 .
7
3
解: (1) 50 25 2 25 2 5 2. (2) 2 2 2 7 1 14. 7 7 7 7 7 (3) 1 1 3 1 3. 3 3 3 3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商
a a bb
(a≥0, b>0).
新课讲解
【例4】化简:
5
(1) 81 64;(2) 25 6 ;(3) 9 .
解:(1) 81 64 81 64 98 72.
(2) 25 6 25 6 5 6.
(3) 5 5 5 .
不是
(6) a2 1 , (7) 3 5
是
不是
根指数是3
非负数+正数 恒大于零
新课讲解
【例2】(1)当x取何值时, x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2≥0,得 x≥2. 当x≥2时, x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当x=0,9时,求二次根式 x 2 的值. 解:当x=0时,x-2=-2<0,此时二次根式无意义; 当x=9时, x 2 9 2 7.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7《二次根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7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二次根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更高阶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二次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代数运算能力。
但二次根式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进行代数运算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理中的速度、面积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二次根式。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二次根式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检查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几何中的面积、体积等问题。
同时,可引导学生探讨二次根式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函数、方程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二次根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2章 实 数7二次根式(第1课时)
二、例题讲解
例1
化简
(1) 81 64 (2) 25 6 (3) 5
9
解:
(1) 81 64 81 64 9 8 72
(2) 25 6 25 6 5 6 5 6
(3) 5 9
5
5
9
3
观察:化简以后的结果中的果 5
6, 5 3
中,被开方数中都
(1)二次根式从形式上看,必须含有二次根号“ ”。
(2)在二次根式 a ,字母a 必须满足a 0 ,即被
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这是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不可省略,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当 a0 时,
a 没有意义. (3)在二次根式 a 中,被开方数a可以是数,也可以
是代数式,如 2 ,x y(x y ), a2 1 等都是二次
6 = 0.9255 ,
7
6 = 0.9255 . 7
问题1
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
从上面得出的结论中,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ab
a
b a 0,b 0
,
a b
a a 0,b 0
b
积的算数平方根,等于算数平方根的积;
商的算数平方根,等于算数平方根的商.
注意公式里的条件噢!
•问题二:
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呢?
一、活动探究
【做一做】
学习新知
(1)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49 6
4 9 6
42 93
5
25
49 7
42
93
25 5
49
7
(2)根据上面的猜想,估计下面每组两个式子是否 相等,借助计算器验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案】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实数§ 2.7 二次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a b ( a> 0, b> 0);(a>0, b>0)的运用.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二)能力训练目标:1. 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两个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四则运算2. 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互相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对法则的逆运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教学重点1. 两个法则的逆运用.2.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法则和逆用法则进行实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贝U x叫a的算术平方根.)下面我们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来求下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以及边长之间的关系问: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后得出结果(由正方形面积公式得a2=8, b2=2.所以大正方形边长a= 8,小正方形边长b= •. 2 .)问:那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倍分关系呢?请观察图中的虚线(大正方形的面积为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所以.8=^. 2.)那么,8根据什么法则就能化成 2 2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新课讲解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两个法则是什么?(ja 加4a~b ( a> 0, b> 0) ;2^ a( a> 0, b> 0))Jb \ b请大家根据上面法则化简下列式子•⑴、3 ,3 ; (2) ,2 ,4 ; (3) 3; (4) , 3、25 .427 \ 12(1) ,3 . 3 3 3 . 32 3 ;(2) . 2 ■. 4 .. 2 4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步骤反过来推是否成立?即从右往左推(•因为从左到右是等式的推导,而从右向左也是等式的推导,只不过是反过来推也应成立•)确实成立•下面再分析这些式子:并和上节课的两个法则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吗?请大家交流后回答•大家能否用式子表示出来?小结:Va J b Va b (a》0, b》0)^a J—(a> 0, b> o.)Jb V b————----- ——32化简:(1) .27 ; (2) 45 ; (2) .128 ; (4) .54 ; (5) •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刚才化简的这些式子有何规律呢?这说明根号里面的数有一部分移到了根号外面,那么什么数能往外移呢?它们又具备什么条件呢?(是平方数•如(1)中根号内的9移到外面变成了3; (2)、(4)中也是,(3)中有64移到外面成了8.(5)中16移到外面变成4, (6)中分母16,分子25移到外面变成4, 5.)也就是说被开方数中能分解因数•且有些因数能开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化简•那么像下* A I Q,'Q- Q面的式子*1— J——=叫不叫化简呢?(化简)\2 \4<4 2能否说一下它的特征呢?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要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某一个数,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使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这也叫化简•根据刚才我们的讨论,对于两种情形可通过法则的逆运算进行化简,那么究竟是哪两种情形呢?(•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开得尽的因数,则可通过逆运算进行化简•)上节课和本节课我们做的工作都是化简,并且用的是相同的两个公式,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用法则、什么情况下又用法则的逆运算呢?解:3 3 1 127 ■ 27 '9 3- 25「(4)叼3 22 25(1) 3 3 . 3 、3; (2) . 2 4 . 2 .4 2、2;一般地,当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时, 用法则的逆运算;当两个含有根号的数相乘或相除, 它们的被开方数单独开不出来, 但是通过相乘或相除能出现开得尽的因数时用法则•例题讲解[例1]化简:(书上50页例2) [例2]化简:三. 课堂练习 (1)随堂练习2 ' 4£竺3 •2X , y四. 课堂小结 五. 课后作业(1) -2,103.. 30 ;⑵-1 J8a610ab ;⑶ .0.39 . 0.013 '14 m 2n 2 mn解:2 103 302 3 10 306 10 36 163 6 10 360 3 ;\''18a j10b 61v'18a 10ab 61 --------2 .36 5a b 61.. 36 a 2 .. 5b6.5b a. 5b ;0.390.0130.39 .0.013390 .13、14 m 2n14m 2n\ 2 mn2x 20.125a 5b 6c 7 ;(3) -30 ; (6)1 y xy9 - 4(2)化简:。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教案)
-二次根式的应用: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长度、面积等,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举例:计算矩形对角线长度,其中一边长为a,另一边长为b。
2.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对于某些含有复杂因数的二次根式,学生难以迅速找到化简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到无理数的化简。
-举例:化简根号下含有非平方数和非质数的二次根式,如√(18) = √(9×2) = 3√2。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可能会出现错误,特别是当根号下的数不同时,如何正确处理。
-举例:合并√3 + √2类型的二次根式,需明确这类根式不能直接合并。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在进行乘除运算时,学生可能会忽略乘除法则中关于系数和根号下数的乘除关系。
2.提升逻辑推理素养:引导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推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发展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二次根式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增强数学运算素养:通过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准确性和熟练度,培养高效运算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中的2.7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二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如乘除法则、加减法则等。
2.二次根式的化简:学会将复杂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形式,包括分解质因数、提取平方因子等方法。
-二次根式的化简:学会将复杂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形式,包括分解质因数、提取平方因子等方法,这是解决二次根式相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