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R技术进行侧翼序列分离的方法比较
侧翼序列名词解释
侧翼序列名词解释
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是指存在于编码区第一个外显子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外侧的一段不被翻译的核苷酸序列。
在每个割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下游,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区,称为侧翼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以及终止子等对DNA转录起调控作用的DNA序列。
侧翼序列含有基因调控序列,如5’端含有的启动子、增强子,3’端含有的终止子和多聚腺苷酸信号等,对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应用PCR技术分析DNA遗传多态性分析时,侧翼序列常表示目的片段两侧与引物之间的保守序列。
基于PCR的染色体步移
1依赖酶切连接的PCR这类方法首先对基因组DNA酶切之后,然后让酶切产物自我成环或在酶切产物末端加上相应的接头。
以已知序列上的特异引物或接头上的锚定引物,扩增已知序列的上下游侧翼序列。
1.1 反向PCR反向PCR(inversPCR,IPCR)是Triglia等提出的扩增已知序列上游和下游未知序列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已知序列进行分析,选择已知序列中没有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酶切基因组DNA后,酶切片段环化自连,然后利用已知序列设计的反向引物,扩增已知序列两侧的未知序列,原理如图1。
因此,这种方法包含以下3个步骤:(1)基因组DNA 酶切;(2)线性酶切产物环化;(3)已知序列处设计的反向引物扩增目标片段。
在PCR 扩增之前,也可以根据已知序列用合适的内切酶将环化的DNA切割成线性DNA,这样更利于PCR反应的进行。
图1:反向PCR原理图最初,IPCR用于扩增基因组DNA的侧翼未知序列,后来利用T4聚合酶补平双链cDNA 末端后再环化,可以有效扩增已知cDNA的侧翼未知序列。
然而,IPCR存在技术缺点:(1)环化过程难以控制,基因组DNA酶切后,不同的酶切片段连接成线性串联体,致使非特异性扩增;(2)基因组DNA酶切位点随机分布,可能产生过长的酶切片段导致PCR扩增效率下降,成功率降低。
Benkel等在此基础上对IPCR的反应体系改进,可以扩增长达40Kb的片段。
Kohda等在对基因组DNA酶切之后,环化连接过程中,酶切位点之间加上一段桥连片段,有效扩增侧翼片段,这种方法称为桥连反向PCR(BI-PCR)。
BI-PCR扩增的特异性更高,操作更加简便。
最近,Tsaftaris等利用改进的滚环复制反向PCR从植物基因组DNA中成功分离出3Kb的启动子序列。
以IPCR为代表的连接成环PCR策略是首次利用PCR技术进行的染色体步移技术。
以此为基础,对基因组DNA酶切,在酶切末端加上接头或通过相应的方法在酶切末端加上已知序列,获得目标序列的PCR扩增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大量涌现。
长距离反向PCR技术高效扩增已知DNA片断的侧翼序列
・基础研究・长距离反向PCR技术高效扩增已知DNA片断的侧翼序列3洪宇植,肖亚中3,房 伟,童品贵,袁 ,孙芹英(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摘 要:为解决传统反向PCR技术扩增片段短、假阳性多的不足,建立了长距离反向PCR(LD I2PCR)扩增技术:0.5μg DNA/mL的反应体系使DNA酶解片段充分自身环化连接,其产物用25nt~30nt的序列特异引物进行长距离PCR。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地扩增出长达16kb的序列,在已知DNA片段的侧翼序列克隆方面具有高效、简便、特异的优点。
关键词:长距离反向PCR;侧翼序列;漆酶基因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146(2006)0120046204L ong D istance2i n verse PCR Techn ique for Eff ic i en t C lon i n g of Fl ank i n g Sequences Adjacen t to Known D NA Fragm en tsHON G Yu2zh i,X I AO Ya2zhong3,FAN G W ei,TON G P in2gu i,YUAN J ing,SUN Q in2ying (School of L ife Science,Anhui University,Anhui Key Laborat ory of Eco2engineering and B i o2technique,Hefei230039,Anhui)Abstract: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 onal inverse PCR such as short amp lificati on frag ments and p seudo2 positive p r oducts,the l ong distance2inverse PCR(LD2I PCR)technique was set up as foll ows.I n a1mL reacti on sys2 tem,0.5μg of DNA frag ments excised by a single restricti on enzy me was adequately self2l ooped and ligated.Then the reacti on p r oducts were used as the temp lates f or LD2I PCR amp lificati on using specific inverse p ri m er pairs of25~30nu2 cleotides.It was p r oven that this modified technique could successfully make it more efficient,convenient as well as more s pecific in cl oning the flanking sequences adjacent t o DNA frag ments obtained.The flanking sequence amp lified by LD2I PCR could reach16kb in length.Key words:l ong distance2inverse PCR;flanking sequence;laccase gene 反向PCR(Inverse PCR,IPCR;图1)[123]技术能扩增与已知DNA片段相邻的未知序列。
反向、巢式、降落PCR技术克隆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3'侧翼序列
反向、巢式、降落PCR技术克隆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3'侧翼序列李景芬;采克俊;曹访;孙君艳;梅杨玲【摘要】为获得奥尼罗非鱼侧翼MSTN基因的3'未知序列以完成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全序列的克隆,采用反向、巢式、降落等3种PCR技术对该未知序列进行克隆,对克隆到的序列进行测序,并与已有的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获得MSTN基因3'端1 376 bp新序列,从而完成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全序列的克隆,为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奥尼罗非鱼的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说明反向、巢式、降落PCR相结合是扩增已知基因侧翼序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2)002【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反向PCR;巢式PCR;降落PCR;奥尼罗非鱼;MST基因;3'侧翼序列【作者】李景芬;采克俊;曹访;孙君艳;梅杨玲【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为奥利亚罗非鱼父本同尼罗罗非鱼母本杂交获得的良种,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且抗病力强。
因其肉白、富弹性、刺少而被称为“白色三文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养殖的优良水产品之一,也是全球旺销的水产品之一[1]。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简称抑肌素)基因是转录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的一个成员,最先在小鼠中发现[2],并且已有研究证明该基因是哺乳动物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
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功能在鱼与哺乳动物上一致,即均可抑制骨骼肌生长,如转基因斑马鱼因MSTN被抑制而使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加[3];通过RNA干扰沉默MSTN基因的斑马鱼表现出体型巨大化[4];MSTN基因显性失活形式的过表达导致转基因青鳉的肌纤维数量在成年后加倍[5];青鳉MSTN基因的缺失,在幼鱼后期到成鱼初期表现为肌纤维数量的增加,随后出现肌纤维的肥大,呈现“双肌”表型[6]。
染色体步移技术
螺旋讲堂2010年第4期总第23期染色体步移内容概览:一、染色体步移技术概述二、常见的染色体步移技术介绍1、结合基因组文库的染色体步移技术1)物理剪切法构建亚克隆文库2)限制性内切酶法构建亚克隆文库2、基于PCR 技术的染色体步移技术1)连接成环PCR 2)外源接头介导PCR(1)连接载体的PCR(2)连接单链接头的PCR(3)连接双链接头PCR3)半随机引物PCR 策略(1)新Alu-PCR(2)DW-ACP TM PCR(3)热不对称交错PCR (TAIL-PCR )三、染色体步移技术之TAIL-PCR1、TAIL-PCR 的原理2、TAIL-PCR 的优点以及技术难点3、TAIL-PCR的操作流程4、TAIL-PCR 中的注意事项5、常见问题分析生物人的网上家园plum螺旋网HelixNet 染色体步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克隆已知片段旁侧序列的技术。
本文中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染色体步移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结合基因组文库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和基于PCR 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并且比较了他们之间的优缺点,最后着重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TAIL-PCR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染色体步移技术概述染色体步移(Chromosome walking)又称为基因组步移(Genome walking)是指由生物基因组或基因组文库中的已知序列出发,逐步探知其旁邻的未知序列或与已知序列呈线性关系的目标序列的方法。
对于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模式生物种(如人、小鼠、线虫、水稻、拟南芥等),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轻松的找到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
但是目前为止,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基因组DNA序列仍未知,要想知道一个已知区域两侧的DNA序列,染色体步移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因此,染色体步移技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较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染色体步移的相关方法,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着重以TAIL-PCR的原理,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T-DNA插入侧翼序列的分离方法
T-DNA插入侧翼序列的分离方法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库后,插入突变体在基因序列水平上的变化与表型变化的关系,必须通过序列分析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预测整合位点的基因功能,获知该基因控制的表型信息。
目前,用于分离T-DNA插入侧翼序列的方法主要有:热不对称交错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技术(Liu和Whittier,1995)、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技术(Triglia等,1988;Dose等,1991)、接头PCR(Adaptor Ligation PCR)技术(Rosenthal和Jones,1990)、质粒拯救(Plasmid rescue)技术(Perucho等,1980;Grant等,1990)和PCR步移(PCR-Walking)技术(Siebert等,1995)等。
1 TAIL-PCRTAIL-PCR技术起初被用来分离P1和YAC克隆插入末端序列(Liu和Whittier,1995),经过改进后用于分离拟南芥T–DNA插入侧翼序列(Liu等,1995)。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嵌套的插入序列特异性引物(Special Primer,SP)分别和较短的、Tm值较低的任意简并引物(Arbitrary Degenerate Primer,AD Primer)组合,特异引物的Tm值一般在57-62℃,AD引物的Tm值一般在44-46℃,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引物的长短和特异性的差异设计不对称的温度循环,通过分级反应使特异产物的扩增优先于非特异性产物的扩增,从而得到特异性的扩增产物。
TAIL-PCR的反应流程如图3所示,一般分为3次反应:第一次PCR 反应由5次高特异性反应、1次低特异性反应、10次较低特异性的反应和12次热不对称的的超级循环构成。
PCR介绍
dNTPs:
0.6μl×6 = 3.6μl
引物 P:
2.4μl ×6 = 14.4μl
Taq 酶 (5U/μl): 0.2μl × 6 = 1.2μl
水:
21μl × 6 = 126μl
共174μl,先用移液器 / 指弹混匀,后用离心机瞬时
混匀(管壁上液体沉至管底)。
2. 另取 5 支0.2ml Ep管,分别加入上述液体29μl。 3. 分别取标本模板各1μl,加入上述5支 Ep 管中,混
加热90~95℃,30 ~ 60 s,再复杂的DNA分子 也可变性为单链。根据模板DNA复杂程度,可以调 整变性温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选择94 ℃ 30 ″,可 使各种复杂的DNA分子完全变性。
温度过高或高温持续时间过长,可对Taq酶活 性和dNTP分子造成损害。
⑵ 复性温度和时间:
PCR扩增特异性取决于复性过程中引物与模板 的结合。
总原则是提高扩增的效率和特异性
引物设计原则
⑴ 长度15~30 b,过短特异性降低,过长则成本增加, 产量也下降。
⑵ 引物碱基尽可能随机分布,避免出现嘌呤、嘧啶堆 积现象,引物 G+C 含量宜在45 ~ 55%左右。
⑶ 引物内部不能含有自身互补序列,否则会形成发夹 样二级结构,两个引物之间尤其在 3’ 末端不应有互 补链存在,不然会形成引物二聚体。
3. 延伸 (Extension):
将反应温度调节到酶的最适温度,在DNA聚合
酶、4种 dNTPs 及镁离子等存在的条件下,以引物 的 3′ 端开始,结合单核苷酸,形成与模板链互补的
新DNA链。72 ℃ 1′
上述 3 步为一个循环,每经过一个循环,样本 中的DNA量应该增加一倍,新形成的链又可成为新 一轮循环的模板,经过25~30个循环后DNA可扩增 106 ~ 109 倍。
反向PCR分离侧翼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驰
‘
等发 明了 P R技 术 , 体外 扩增 D A序 列 成 为现 C 使 N
实 。(cma 等 发 明 了 反 向 P R( vreP R, C ) ) h n C i es C I R n P
C - --- ' - 一 --
技术 , 这是依赖 P R反应首次成功克隆 已知序列旁侧序 C
北 方 园 艺 213:0 2 0 ()0 0 0 2~ 2
不 能 完 全 退 火 , C 扩 增 效 率 下 降 , i e 和 PR S vr l K e kt E在分离 B L / er a e i t纠 A B e鼠病毒 整合位 点旁 侧序 列
中, 改进 了经典 IC P R技术 。选 择在 已知序列 内具有 单
关键词 : C 克隆 ; 1 R; P 旁侧序列
中图 分类 号 : 93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00 (0 00 -00 —0 Q . 4 A 10 0 92 1)3 2 0 3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过程 巾 , 阐明病毒 、 转座 子的整 合 机理 , 寻找 已知基 因的启动子 , 分离基 因蒯控 区, 分析转 肇 生物基 r组 r外源基 的插 入位点 , 大 { f l 以及发现 捅人 突变导致 的新基 等研 究都有赖 于旁侧 亭列克隆技 术 的发展L 1。因此 . 对侧 序列克隆方法进行研 究具 有重
—
列的报道 。随后 , 应川 IC P R克隆旁侧序 列的报道越 来
越 多 , 法也 日趋 成熟 。现 总结 IC 的研 究 现 状 、 展 方 PR 发
s 1 P
己知 序 列 : 束 扣 序 列 : 匕 =二二二 二]
趋势和主要应用领域 , 以期使人们对此项技 术有更加 系
反向PCR分离侧翼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反向PCR分离侧翼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王静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反向PCR(inverse PCR,IPCR)是第一个依赖于PCR反应扩增旁侧序列的实验技术.IPCR可以在一个反应过程中,同时扩增已知序列两端的旁侧序列,省时简便,结合LR-PCR,RACE,SMART等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IPCR也存在一些缺点,酶切、自连过程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现总结20 a来利用该技术克隆旁侧序列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优化的反应体系,以期对此项技术有更加系统的认识.【总页数】3页(P200-202)
【作者】王静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2
【相关文献】
1.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 [J], 杨坤;吴学龙;朗春秀;陈锦清
2.反向PCR技术克隆猪H-FABP基因5'侧翼序列 [J], 凌飞;李加琪;梅盈洁;吴雪艳;陈瑶生
3.反向、巢式、降落PCR技术克隆奥尼罗非鱼MSTN基因3'侧翼序列 [J], 李景
芬;采克俊;曹访;孙君艳;梅杨玲
4.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英文) [J], 杨坤;吴学龙;朗春秀;陈锦清
5.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 [J], 杨坤; 吴学龙; 朗春秀; 陈锦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向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侧翼序列
( 中南大 学湘雅 三 医院检 验 科 , 湖 南长 沙 4 1 0 0 1 3 )
摘 要 : 目的 采 用反 向 P C R 对 I类 整 合 酶 基 因侧 翼 序 列 进 行 检 测 分析 。方 法 以 临床 分 离的 I类 整 合 子 阳 性 大 肠 埃 希 茵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限制 性 内切 酶 Hi n d I l I 对 基 因组 DNA 进 行 酶 切 , T 4 D NA 连 接 酶 使 酶 切 产 物 自身 环 化 , 设 计 I类 整 合 酶 基 因反 向 引 物 扩 增 I类 整 合 酶 基 因侧 翼 序 列 。结 果 临床 分 离大 肠 埃 希 茵 中 I类 整 合 子 检 出 率 为 6 8 . 1 , 反向 P C R扩增 得到 1 8 0 0 b p 大 小 的 I类 整合 酶 基 因侧 翼 序 列 。结 论 I类整 合 子 在 临床 分 离大 肠 埃 希 茵 中广 泛 存 在 , 反向 P C R 对 I类整 合 酶 基 因侧 翼 序 列
检 测进 一 步 明 确 了 I类 整 合 子 的结 构 , 并 发 现 其 侧 翼 序 列存 在 RNA 聚 合 酶 基 因 B亚 基 , 为 I类 整 合 子调 控 基 因分 析 及 克 隆奠 定
了研 究基 础 。
关 键词 :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基 因 ; 整 合 酶 类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0 8 . 0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1 3 O ( 2 O 1 3 ) O 8 — 0 9 1 9 — 0 2
一种快速·有效分离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的方法--DW-ACP-PCR技术
环素、 链霉素购 自S n 公司, N a i p dP ik ga D A W ln se U 试剂盒购 kg e
自 S.n 公 司 , qD A聚合酶 、 N r mn PrctnK  ̄g e _ e T N a D AF get ufao i a i i t i 均购 自 TK R A A A大连公 司, 由北京三博远志公 司合成 。 引物
DW . P P AC . CR 技 术
王葵娣, 郑服丛 (国 带 业 学 环 与 பைடு நூலகம் 护 究 海 儋 73 中 热 农 科 院 境 植 保 研 所,南 州57) 17
摘 要 D - C -C ( N j I c t l r e P R 是一种 分离 已知 D A序列的侧翼未知序列 的新技 术。该技 术通过 3 W A PP R D Aw 1 n Ⅱ k A 】 o r i r C ) nopm - N 个嵌 套的 特异 引物分 别和 A P CC复性控 制引 物组合 , 行 3 进 步连续的 PR反应 , c 所有反应 可以在 1 d内完成。A  ̄ G 的特殊结构 能有效地控制 非特 异扩 增 。用 D - G -C W A P R技 术扩增 7 O 个稻瘟 茵 TD A插入 突变体 的 T D A插入位点 的侧翼序 列, -N -N 均获得 了 异 目标片段 。 特 关键 词 D - G -C T D A定位 ; 翼序列 ; 瘟茵 W A P R;- N O 侧 稻 中 图分类号 Q8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01 — 612o)8 087 0 57 61(o7 — 81 — 2 2
ta h tDW- O - CR c nq ewa s d t mpi h ak gsq e c so - AG P t h iu su e oa lf tef n i e u n e fT DNA netd st f7 T DNA ne td mua t fM a n p n egie e y l n isre i o - e isre tnso g a o h r a. s
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
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杨坤;吴学龙;朗春秀;陈锦清【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0【摘要】[目的]优化反向PCR(IPCR)条件分离油菜转基因外源T-DNA的侧翼序列.[方法]以单拷贝的转基因油菜FS4为研究材料,用改良CTAB法提取转基因油菜总DNA,并进行酶切、纯化、自连接,再通过两轮巢式PCR扩增,进行序列对比.[结果]两轮巢式PCR扩增得到1个大小为4.0 kb的片段,其序列与油菜数据库中BH652424和BZ044084两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7.8%和63.4%.根据序列比对结果设计特异引物对进行PCR验证的结果,也证明了FS4转基因油菜中T-DNA的确插入在该位点.[结论]优化后的IPCR条件能成功分离油菜转基因外源T-DNA的侧翼序列.【总页数】4页(P5002-5005)【作者】杨坤;吴学龙;朗春秀;陈锦清【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植物基因工程代谢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植物基因工程代谢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植物基因工程代谢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植物基因工程代谢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相关文献】1.利用 TAIL-PCR 分离申克氏孢子丝菌 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序列的研究 [J], 徐廷滔;白忠义;龙朋朋;张攀;于保东2.TAIL-PCR法快速分离红曲霉色素突变株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 [J], 邵彦春;丁月娣;陈福生;谢笔钧3.反向PCR分离侧翼序列技术研究进展 [J], 王静4.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英文) [J], 杨坤;吴学龙;朗春秀;陈锦清5.优化反向PCR法分离转基因油菜外源T-DNA侧翼序列的研究 [J], 杨坤; 吴学龙; 朗春秀; 陈锦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AIL-PCR原理及应用
第1 次 反应
4 5
15 1 15 1
15 次热不对称的大循环
第2 次 反应
4 5
94 ℃5 s ,63 ℃1 min ,72 ℃2 min 94 ℃5 s ,63 ℃1 min ,72 ℃2 min 94 ℃5 s ,44 ℃1 min ,72 ℃2 min
72 ℃2 min 94 ℃5 s ,63 ℃1 min ,72 ℃2 min 94 ℃5 s ,63 ℃1 min ,72 ℃2 min 94 ℃5 s ,44 ℃1 min ,72 ℃2 min 72 ℃5 min
结构
1,TAIL PCR原理 2,TAIL PCR引物设计 3,TAIL PCR反应条件 4,TAIL PCR优缺点及其优化
5,TAIL PCR应用
原理
TAIL PCR以基因组DNA 作为模板,利用依照目标序列旁的已知序
列设计的3 个较高退火温度的嵌套特异性引物(special primer, SP),和 一个较短且Tm 值较低的随机简并(arbitrary degenerate, AD)引物组合, 通过3 轮具热不对称的温度循环的分级反应来进行PCR 扩增,获得已 知序列的侧翼序列。
第2、3次为前一次 稀释1000倍
TAIL-PCR 技术优缺点
TAIL-PCR 方法直接通过3 轮PCR 反应来得到目的片段,省去了 诸如:酶切、连接、加尾等传统的基因克隆方法中的繁琐步骤; 而且TAIL-PCR 方法又克服了常规PCR 不能对已知DNA 序列侧翼 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的缺点,能快速地分离到目标序列。
缺陷:
(1) 反应条件设置要求精细,因为TAIL-PCR 是3 轮连续的嵌套的反 应。若是其中一轮出现失误,将会直接影响下一循环的工作。 (2) TAIL-PCR 反应需要较多的引物组合,因为不同的AD 引物具有不
Tail-PCR扩增侧翼片段
M
1
3
4
8
9
2
3
4
6
7
8
2
3
4
6
7
8
个 别 基模 因式 侧植 翼物 序中 列 的 分 离
7 8 2 3 4 6 7 8
M 1 3
4
8
9
2
3
4 6
Standard Nested-PCR: completely eliminating high background or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in the second PCR.
Reaction
Primary
1000-fold
Secondary
1000-fold dilution
Traditional Tail-PCR
MAD1:GTAATACGACTCACTATAGGGCACGCGTGGT NTCGA STWTS GWGTT PAD1: GTAATACGACTCACTATAGGGC PAD2: ACTATAGGGCACGCGTGGT
Modified Tail-PCR
dilution
SP3+PAD2 15个高退火 循环
转基因植株T-DNA侧翼序列的分离
两种Tail-PCR扩增月季FT基因 两种Tail-PCR扩增火棘SOC1基因
pcr的分类
pcr的分类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它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应用和操作方式,PCR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常规PCR(Standard PCR):这是最基础形式的PCR,包括变性(DNA双链分离)、退火(引物与单链DNA结合)、延伸(DNA聚合酶合成新的DNA链)三个步骤。
2. 反向PCR(Inverse PCR):用于扩增已知序列的侧翼未知区域。
它使用两种嵌套的引物,这些引物与已知序列的内部区域互补,从而允许扩增侧翼的未知DNA。
3. 巢式PCR(Nested PCR):是一个两步PCR过程,使用两组引物,其中第二组引物针对第一轮PCR产物的内部区域。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特异性和产量。
4. 多重PCR(Multiplex PCR):在同一PCR反应中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
这需要设计多对特异的引物,每对引物对应一个目标序列。
5. 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 qPCR):用于定量分析DNA样本中特定序列的拷贝数。
它通常包括荧光标记的引物或探针,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来定量分析。
6.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首先通过逆转录酶将RNA转录成cDNA,然后使用PCR扩增cDNA。
这是分析RNA表达水平的一种常用方法。
7. 高通量测序PCR(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CR):结合了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快速、大规模地分析DNA序列。
8. 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 display PCR):用于比较不同样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的方法。
9. 不对称PCR(Asymmetric PCR):使用过量的引物之一来产生单链DNA,主要用于制备测序模板。
10. 长片段PCR(Long-range PCR):用于扩增大于5kb的DNA片段,需要特殊的DNA聚合酶和高浓度的盐。
基因工程 名词解释 (1)
1.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3.粘性末端:指DNA分子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环化起来4.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5.酶的星号活性:极度非标准反应条件下,当条件改变时许多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导致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星号活性6.载体:将外源DNA或基因携带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7.质粒的不相容性:两种质粒在同一宿主细胞中不能共存的现象8.PCR引物:在PCR反应中,与待扩增的DNA两侧碱基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其本质是单链DNA9.cDNA文库:指将某种生物体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cDNA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储存于某种受体菌中,该群体就称该生物基因组的cDNA 文库10.基因组文库:指将某种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或机械力量切割成一定长度范围的DNA片段,在与合适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并转化相应的宿主细胞,获得的所有阳性菌落,这个群体就称为该生物基因组文库11.DNA体外重组:将外源DNA用DNA连接酶在体外连接到合适的载体DNA上12.感受态细胞:经过适当处理后容易接受外源DNA进入的细胞13.受体细胞:从实验技术上讲是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14.报告基因: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也就是说是一-个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
把它的编码序列和基因表达调节顺序相融合形成嵌合基因,或与其它目的基因相融合,在调控序.列控制下进行表达,从而利用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筛选得到7转化体15.简并序列:分子生物学中,同-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这样的序列就叫兼并序列16.目的基因:那些已被或者准备要分离、改造、扩增或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 片段17.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
接头PCR分离侧翼序列操作指南
利用接头PCR 分离侧翼序列操作指南2007年8月3日一、实验中要用到的引物及其序列3、Tos17序列上特异引物:引物名称引物序列(5'-3')长度Tm GC%位置TosRP2TACAAGTCGCTGATTTCTTCACCAAGGC 28bp 70.046.43965965--3992TosRP3CGGTTACATCTTCTCAAACTCAATGTGGTAGA 3232bp bp 69.440.640124012--4043TRB15’GCATCTTTCACACGTTCTCATTGTCAG 3’2766.344.43683-3709TRB25’CGGTTACATCTTCTCAAACTCAATGTG 3’2763.640.73794-38204、T-DNA 序列上特异引物:引物名称引物序列(5'-3')长度Tm GC%位置L145’GCTCGAGTTTCTCCATAATAATGTGTGAGTAGT 3’33bp 67.639.46577-6609LBT25’ATAGGGTTTCGCTCATGTGTTGAGCAT 3’27bp68.444.46550-65245、测序引物T-DNA-L 侧翼序列测序:LBT25’ATAGGGTTTCGCTCATGTGTTGAGCAT 3’Tos17-R 侧翼序列测序:TosRS 5'GAAGGGGGGTGTTAAATATATATAC 3'二、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试剂DraITakara 15U/μl10×M buffer Takara T4DNA ligaseNEB 10×T4DNA ligase buffer NEB rTaqTakara5U/μl三、实验步骤1、基因组DNA 的制备:基因组DNA 的制备按照龙湍改进的方法进行。
2、接头的制备:首先分别合成用于制备接头的两条引物AD-L 和AD-S (英俊公司合成),用ddH 2O 溶解稀释到100μM ,然后将两者等体积混合,94℃水浴4min 变性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退火完成接头AD 的制备,其浓度为50μ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CR技术进行侧翼序列分离的方法比较
摘要利用PCR分离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是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技术。
本文综述比较了常用的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反向PCR(IPCR)、接头介导的PCR(LM-PCR)等方法。
评估了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技术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侧翼序列;TAIL-PCR;反向PCR;接头介导PCR
侧翼序列是指染色体特定位点两侧的DNA序列。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经常需要分离已知序列或位点的侧翼序列,对其进行分析或克隆,以研究基因的相关功能。
因此,侧翼序列克隆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受科学研究者的重视。
目前,常用的分离侧翼序列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热不对称交错PCR (TAIL-PCR)、反向PCR(IPCR)、接头介导的PCR(LM-PCR)等。
本文重点介绍这三种PCR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其不同的适用范围,为研究者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和需求选取不同方法提供参考。
1 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
1991年Parker等提出目标步行PCR,1993年Sarkar等报道了限制位点PCR。
这两种PCR技术均是通过设计一批随机引物,在退火阶段,使它们与已知序列的特异性引物结合,继而进行PCR扩增。
该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很少。
随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产生了一些新的方法,如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热不对称交错PCR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定位已知序列附近未知DNA序列的方法。
该技术的原理是依据已知序列设计3个具有高退火温度的嵌套特异性引物(special primer,简称sp1,sp2,sp3),依据蛋白质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一系列退火温度较低的简并引物(Arbitrary degenerate prime,简称AD),以基因组为模板,通过控制复性温度调节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与模板之间的复性,进行3轮热不对称分级反应的PCR扩增,从而得到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
2014年,本实验室利用该技术分离了Pseudomonas donghuensis HYST铁载体合成与调控相关基因[1],目前仍在利用该技术分离P. donghuensis HYST对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相关毒性基因。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提高分离效率,将原PCR方法进行改良,主要有:①调整退火温度。
原TAIL-PCR方法中,高特异性退火温度为63℃,本研究中由于特异性引物的设计模板与原方法不同,退火温度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Primer 5.0设定并优化最终定在56℃~58℃范围内。
②提高循环次数。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大量积累目的片段,将原方法中超级循环次数进行相应增加,第一轮的12次超级循环提高至15次,第二轮的10次超级循环提高至12次。
③提高模板浓度。
原TAIL-PCR中利用前一轮产物的1000倍稀释物为模板进行后一轮PCR;本研究中则将前一轮产物的50倍稀释物作为模板,旨在提供高浓度的目的片段,有助于最后PCR产物回收时得到足够浓度的
目的片段。
④提高变性温度并延长变性时间。
由于,为了促进基因组完全解旋,在TAIL-PCR的三轮反应中,变性温度和时间相比于原方法均适当延长;此外,在第二轮反应中,特别增加了一次变性步骤。
如图1,将两种TAIL-PCR的反应条件进行比较:
2 反向PCR(inverse PCR,I-PCR)
反向PCR最早由Ochman等人报道,该技术通过一对反向引物扩增已知序列的上下游区域。
优点是,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设置合适,通过PCR可将已知序列的上下游序列都进行扩增。
但在实验过程中,DNA酶切片段的环化效率不高,PCR扩增效果依赖于酶切位点和已知序列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太长,PCR扩增效率则不高。
为了使长片段高效扩增,将该方法进行了优化。
3 接头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 PCR,LM-PCR)
接头介导PCR的原理是通过限制性酶切获得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继而与接头连接,再通过PCR等技术得到目的序列。
由于接头的不同,该方法分为多种。
下面重点阐述T接头PCR和A-T 接头PCR。
3.1 T接头PCR(T-Link PCR)
T接头PCR是在接头介导的PCR(LM-PCR)基础上优化的一种侧翼序列的分离方法,该方法最早在2003年由Yan 报道[3]。
T接头介导的PCR通过碱基T/A的互补配对取代随机配对使得扩增效率大大增高,该方法已经用来进行分离转基因植物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
3.2 A-T连接接头PCR(A-T linker adapt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T连接接头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基于接头介导PCR和T连接PCR发展出的用于分离已知DNA序列侧翼序列的技术,最早由Quoclinh Trinh等人在2012年发明并报道[4] 。
该方法针对T接头PCR重点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良,其一,将接头进行了PO4和NH2修饰从而抑制了接头与接头形成非特异性产物的現象;其二,在基因组酶切片段的3’端额外添加一个脱氧腺苷酸,抑制DNA片段之间的自连,同时也解决了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克隆的偏好性。
经修饰后的接头和DNA片段能够形成T/A碱基的特异性配对,因此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都很高,大大提升了普通接头介导PCR的效率。
2014年,Quoclinh Trinh[5]等人在A-T 接头介导PCR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个新策略,即将I-PCR或TAIL-PCR与A-T连接接头PCR相结合。
该方法相较普通的A-T接头介导PCR有两大特点,其一,模板为I-PCR或者RP-PCR产物,模板的复杂程度更低;其二,只需要进行一轮PCR扩增。
4 分析與展望
综上所述,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对上述的PCR克隆侧翼序列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做出如下概括(表1):①TAIL-PCR因其成本低廉,最适用于探究性实验,但其非特异产物却是不可避免的;②I-PCR适用于已知序列上下游区
域的分离克隆,但扩增效率与上下游片段长度相关,若要提高长片段的扩增效果,则需进一步改良;③T接头PCR中接头构造简单,受酶切位点限制不大,属于通用接头,利用A/T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使得配对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减少了非特异性产物的生成,在克隆侧翼序列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④A-T接头PCR 进一步改造接头,使得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都很高,大大提升了普通接头介导PCR的效率。
随着人类对生物体的进一步探索,TAIL-PCR,I-PCR,LM-PCR等技术在生物学不同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对侧翼序列分离克隆方法的探索也将不断进行,本文将目前已成熟的相关方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科学工作者未来进一步探究发展侧翼序列克隆方法提供线索,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Yu X,Chen M,Jiang Z,et al. The two-component regulators GacS and GacA positively regulate a nonfluorescent siderophore through the Gac/Rsm signaling cascade in high-siderophore-yielding Pseudomonas sp. strain HYS.[J].Journal of Bacteriology,2014,196(18):3259-70.
[2] Gao J,Yu X,Xie Z.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high-siderophore-yielding Pseudomonas sp. strain HYS.[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2012,194(15):4121.
[3] Yan Y,An C,Li L,et al. T-linker-specific ligation PCR(T-linker PCR):an advanced PCR technique for chromosome walking or for isolation of tagged DNA ends[J]. 2003,31(12):e68.
[4] Trinh Q,Xu W,Shi H,et al. An A-T linker adapt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for chromosome walking without restriction site cloning bias.[J].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12,425(1):62-67.
[5] Trinh Q,Zhu P,Shi H,et al. A-T linker adapt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rmining flanking sequences by rescuing inverse PCR o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products.[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14,466(46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