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课件-物理实验课件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课件-物理实验课件

工 具
使用规则
1、用前观察 (1)零刻线 ; 量程; (2)量程; (3)最小刻度值 2、使用中 放置) (1)刻度尺应 (放置) 放置) (2)厚刻度尺应 (放置) 读数时视线应_____ _____? (3)读数时视线应_____? (4)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 度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组成;
“+”进,“-”出 进 出 大量程试触 量程许可时可 以
例1.(06盐城32题)如图a,用刻度尺测量一透明胶 06盐城32题 如图a 盐城32 带的宽度, 带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胶带的宽度 cm; 是 cm ; 图 b 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 , 该温 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图c中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 读数是 N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 , 要使弹簧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伸长的方向与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的 大小有关
正方体 木块
长砝码
毛巾
二、关于实验原理的复习
在复习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 在复习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我 们还要掌握它的原理。 们还要掌握它的原理。 如:①测量速度 ②测量密度 ③测量电阻 ④测量电功率 测量机械效率等。 ⑤测量机械效率等。
例 7 、 ( 南宁市2006 年 ) 在 “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 南宁市 2006年 2006 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 12甲所示的光具 律”时,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甲所示的光具 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ƒ已知 已知) 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 已知): 位置上放置光屏, ( 1 ) 若在图中 C 位置上放置光屏 , 则 B 位置上应 放置 ; ( 2 ) 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 并记 实验过程中, 应测量物距u 和像距υ 的性质特点; 录 的性质特点; 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12 乙所示, 12乙所示 ( 3 ) 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 12 乙所示 , 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 移动(选填“上”或“下”); ( 4 ) 实验发现: 当物距在 实验发现 : 范围时, 像 范围时 , 都能在光屏上承接; 范围时, 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 成缩小的像。 成缩小的像。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评课稿 3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评课稿 3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老师的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讲能掌握基础的实验规律,又能进行深度学习,激活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些复习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实验复习上,下面就我的理解和感受来说一下这节课。

1、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机。

**老师巧妙地利用手机自制一个投影仪,还设置疑问同学们还需要什么器材?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方案,手机怎么变投影仪,一方面使同学们思维迁移,这节课的复习主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主题。

还给学生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认真进行下面的学习才能知道答案。

2、步步为营,促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探究首先,巩固知识基础,通过再现实验,归纳实验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四种方法来理解记忆规律,然后通过一道中考题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提出一个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可以怎么出,又出了一道中考真题,显然,仅仅掌握规律是解决不了这道题的,因此提出复习建议二,在掌握了基本规律后还应该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知其所以然,知道实验所体现的核心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对知识的忍着更加深入。

通然后过典型题的探究和解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步,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然后与原实验方案进行对比有哪些改进之处。

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对原实验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并总结出了复习建议三进一步掌握实验方法,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目的就是知其所往然。

最后总结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三重境界。

整个过程,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应用。

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深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版)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小华将系于纸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你对小明的实验装置提出的改进建议是______.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说该物体处于______,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你的理由是______。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

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4)在装置乙中,如果只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小车将会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加速运动,此时所受的力______(选填“是”、“不是”)平衡力。

3.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小华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相等。

培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浮力实验设计

培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浮力实验设计

培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浮力实验设计1.小南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探头进行了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探究。

(1)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______。

(2)图乙是实验的情形,比较A、B两图,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比较______两图,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小南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探头继续探究,如图丙所示,先在溢水杯内装满水,然后将探头浸没溢水杯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探头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4)粗心的小明在做丙图实验时,溢水杯里的水未装满,则他所测探头受的浮力与小南相比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由于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小佳想借助电子秤来测量一矿石(不吸水)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1) 如图甲所示,取一底面积为1002cm的烧杯,装适量水,置于已调零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的示数m1=_________kg;(2) 如图乙所示,将矿石用细线系住(细线的体积、质量忽略不计),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_______N,电子秤的示数为m2;(3) 如图丙所示,取下弹簧测力计,将矿石缓慢沉入杯底,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3,则矿石的质量m石=________kg。

小明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了矿石的密度;(4)同组的小毛同学仔细观察了小佳的实验过程,发现在乙图所示的操作中,矿石接触到了烧杯底部,其余操作完全正确。

并指出与真实值相比,小佳所测矿石密度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 如图丁所示,小毛再次重复乙图所示操作,但矿石与烧杯底部未接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1.8 N,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3m;m,矿石的密度为____kg/3(6) 经过分析他们还知道,乙图中矿石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为_________N,与甲相比,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__________Pa。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大全035-13.3实验解答题-综合-实验设计-热学-7道题3页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大全035-13.3实验解答题-综合-实验设计-热学-7道题3页

)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简述实验过程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表3.(1)温度计,秒表,热水;
(2)实验步骤:
①在保温杯中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并把两个保温杯放在同一个室内;
②经过相同时间后,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量两个保温杯中水的温度;
③所装水的温度较高的保温瓶保温效果较好。

根据: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中加满相同温度的水,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根据Q=cm⊿t可知:在质量、初温和比热容都相同的情况下,经过相同的时间,末温越高的保温杯向外散失的热量越少,所以末温越高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

中考模拟2017:
1.实验设计:选加器材:水,铁架子。

将纸折成方盒状或纸杯状,倒入适量的水,
放在铁架子上,用点燃的酒精灯在纸杯子下加热。

设计原理:由于水的沸点是100℃,而且水在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83℃,可以达到要求。

2.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加热壶嘴处,发现白气不见了,撤去酒精灯,白气又出现了,
所以说白气不是水蒸气,小辉的观点不正确;
3.操作过程:开窗通风;打开电风扇等;
理由:增大室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人体汗液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1.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写出了如下实验步骤:①整理实验器材;②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并读取示数;③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部充分接触几分钟;④记下液体的温度;⑤用手掌触摸容器外侧,估测一下液体的温度,并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1)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将①~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雅琦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根据做出的图像,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水浴法”加热的方式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3.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___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2017年中考物理电磁学专题复习精品作图题40道及其答案

2017年中考物理电磁学专题复习精品作图题40道及其答案

2017年中考物理电磁学专题复习精品作图题40道1.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标出小磁针的N 极.2.图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1)电源的正负极;(2)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3)磁感线的方向.3.在图丙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和磁感线方向.4.根据图2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S 极和电源的正极.5.如图所示,小磁针在条形磁体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1)请标出小磁针的N 极;(2)用箭头标出条形磁体磁感线的方向。

6.一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静止时N极指向如图,请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用“+”、“-”符号在括号内标出电源正、负极.7.根据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在图乙中的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或“-”极。

8.在图中虚线框内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线。

9.如图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用箭头画出磁感线的方向.10.如右图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螺线管左端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11.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北极和电源的正极。

N S( -N S乙(N S乙12.请标出下图中螺线管的北极和电源的正极及电流的方向.13.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要使螺线管转动后静止时A端指向北,B端指向南,请你在图中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14.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标出如图中小磁针的N极和电源的“+”极.15.如图,闭合开关后,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S极。

16.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法。

NNN17.如图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标出小磁针N 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以及电源的正、负极.18.通电螺线管下方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N 、S 极和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19.以下描述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中,正确的是(多选)答案:ABC20.根据图中小磁针N 极指向,标出磁体的N 极和S 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4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4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4红安县 红安思源实验学校 刘中生一、考点知识梳理实验探究专题 探究型实验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上P7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八上P7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上P97)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八上P6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九P49)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九P60)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八上P5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八下P20)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八下P10)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八下P2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八下P77)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九P74)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九P138)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八下P16)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有哪些(九P129)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八下P51)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八下P34)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九P1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八下P67)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八下P68)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八上P8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八下P30)测量型实验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八上P117)伏安法测电阻(九P8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九P96)测量平均速度(八上P2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八下P87)二、学情分析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当中必不可少的一大题型,但是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成为学生提高物理中考成绩的一个拦路虎,要想在中考中提高整体物理成绩,必须对该类型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知识。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其实验题大约可分为三大类。

其中探究型实验题是一种综合考查多种能力的试题,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课堂实验操作技能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力等。

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不少的试题当中都有所体现。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中考物理]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

九年级物理实验设计专题指导【本讲主要内容】实验设计专题指导如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考试要求的第1、2条是:第1条: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第2条:会正确使用仪器【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核心,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包括思路与表达两个方面。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1. 识别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操作定义;2. 操作各种变量,选择控制技术;3. 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4. 设计数据记录表。

实验设计的表达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必须抓住以下核心要点,把要点表达清楚:1. 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2. 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3. 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4. 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任何一个要点没有表达清楚都会被扣分。

【解题方法指导】例1. 小明在室温环境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采用控制变量法,所需要的导体材料如下表所示。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1)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小明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

(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小明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

(3)如果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则可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有关。

分析与解: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区分变量和控制变量法。

在问题(1)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材料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材料,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材料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F两根导线。

在问题(2)中,研究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有关,其中自变量是导体长度,因变量是导体的电阻,则其他变量都是控制变量。

自变量要发生改变,即导体长度要不同,控制变量要保持不变,即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都要保持相同,所以要选C、G两根导线。

在问题(3)中,小明选用导线A和导线D,由于A、D两根导线的长度都是1m,材料都是锰铜,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导体的长度、材料都是控制变量,横截面积是自变量,可以用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二力平衡及其实验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二力平衡及其实验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7 二力平衡及其实验问题知识点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知识点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1)摩擦力(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甲,应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改变拉力的方向(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例题1】(2020安徽)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

图中分别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G 与F 3是一对平衡力B. G 与F 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F 1与F 2是一对平衡力D. F 1与F 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重为G 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由图可知F 1是弹簧对小球的拉力,F 2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F 3是铁架台的水平横杆对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G 与F 1是一对平衡力,F 2和F 3是一对平衡力,F 1与F 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G 与F 3是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

2017年科学中考物理复习之 浮力专题复习

2017年科学中考物理复习之 浮力专题复习

第十讲浮力专题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实验专题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实验专题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实验专题【光的直线传播】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烛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3)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

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4)若将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__________。

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篇一: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及训练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及针对训练【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平面镜成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

4.阿基米德原理。

5.伏安法测电阻。

6.动能、重力势能的有关因素。

7.滑轮组机械效率。

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9.焦耳定律实验。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1.课本实验探究2.课本外实验探究基本都与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所关联,需要读懂实验探究的目的和实验操作的意图,这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难度不大。

二、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点会详细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初中物理实验的七种思想: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

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

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

如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层面不确定、大气密度是变化的,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银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来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也利用了等效思想。

3、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核心考点解析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

(2)观察现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冰的熔点为℃.在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图乙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B点的内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的内能。

(4)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4.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初中物理实验仪表读数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仪表读数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另外还有溢水杯、液体压强计、电能表等。
A
0 1 2 34 cm
3.41cm
80Km/h
7.5V
38.3℃
0.3A
℃ 20
30
-24℃
额定电压220V 允许通过最大 电流10A
8272.6KW·h
60Ω
62Kg

2.2N
60cm3 47.4g
2.2Kg
机械秒表
• 精品:机械秒表().exe
天平的使用
电压 ④探究U、I、t、Q的关系——焦耳定律

③测量 电阻
⑤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 ⑥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

④测量 电功率
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⑤测量 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功等 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另外,还有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实验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过的基本仪器有:
1、刻度尺 2、天平 3、秒表 4、弹簧测力计 5、温度计 6、量筒(量杯) 7、电流表 8、电压表 9、滑动变阻器
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 示。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⑵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 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其目的
是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
⑶当把烛焰放在距该凸透镜15cm处时,图3是小理 的成像作图方法,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 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 、 放大 的实像(填 写像的性质)。生活中的 幻灯机光学仪器是根据 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 ②通过对比观察, (选填“甲”、“乙 ”)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 由此可知,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阻越 ,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2017-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人怎样听到声音

2017-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人怎样听到声音

2017-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人怎样听到声音人怎样听到声音一、单选题1.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A. 用牙齿接触振动的音叉可以听到声音B.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C. 这是一个有效减弱噪声的装置D. 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答案】C【解析】解:A、用牙齿接触振动的音叉,声音可以通过牙齿、颌骨传给听觉神经,也可以听到声音,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说法错误,符合B、质量为9.8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G=mg=9.8kg×9.8N/kg=96.04N,故B正确;C、因重为1N的苹果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1m2,所以根据p=F可知苹果对桌面压强大S于1Pa,故C错误;D、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某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其跳动频率为72次=60s1.2Hz,故D错误.故选B.2.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且有些成语中,还蕴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对下列成语理解错误的是()A. 镜花水月:镜中花朵,水中月亮,体现了平面镜成虚像的物理原理B. 一叶障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 釜底抽薪: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停止给水加热,水就会马上停止沸腾,体现了水沸腾是要吸热的D. 掩耳盗铃: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发声体、介质和人耳,只要把耳朵捂起来,任何人都听不到声音【答案】D【解析】解:A、镜中花朵,水中月亮,都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体现了平面镜成虚像的物理原理.故A 正确.B、一叶障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C、釜底抽薪,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停止给水加热,水就会马上停止沸腾,体现了水沸腾是要吸热,故C正确.D、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发声体、介质和人耳,只要把耳朵捂起来,只有这个人听不到声音,其它人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故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C. 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小D.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更浅一些,是因为光发生折射形成的【答案】D【解析】解: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B错误;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其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D、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D正确.故选D.4.李霖同学读八年级了,下列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A. 李霖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B. 李霖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厘米C. 李霖同学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秒D. 李霖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答案】D【解析】解:A、李霖同学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1min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在1s左右,故C符合实际;D、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能够听见频率为10Hz的声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D.5.下面有关数据说法合理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是39℃左右B.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为0dB.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答案】D【解析】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39℃属于高烧状态.此选项不合理;B、0dB是人耳的听觉下限,是人刚好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此选项不合理;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此选项不合理;D、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此选项合理.故选D.6.关于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正立虚像B. 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实像C. 人耳能听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D. 国家馆显示红色是因为外观材料反射红光【答案】D【解析】解:A、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倒立实像.选项错误;B、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和空气进入眼睛的过程,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选项错误;C、超声波指频率在2019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选项错误;D、国家馆显示红色是因为外观材料反射红光.选项正确.故选D.7.如图是电磁波及其应用事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胸透机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比雷达用的电磁波高B. 验钞机工作时会发出紫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快D. 用收音机收听96.2MHz频道的广播,会听到频率为96.2MHz的声音【答案】A【解析】解:A、由图知,雷达电磁波的频率在1010Hz左右,而胸透机电磁波的频率在1016−1018Hz之间,说明胸透机所使用的电磁波频率比雷达用的电磁波高,故A正确;B、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属于不可见光,肉眼不能看见,故B错误;C、无线电波和可见光都是电磁波,它们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用收音机收听96.2MHz频道的广播时,接收的是无线电波的频率,不是听到频率为96.2MHz的声音,故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8.关于声音的叙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播能量B.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C. 声音要靠介质来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答案】AD【解析】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Hz或高于20190Hz 的声音,人耳一般是听不到的,故B正确;C、声音要靠介质来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AD.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答案】ABC【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传播速度快,故B错误;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故C错误;D、道路两旁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ABC.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验锅炉有没有裂纹B.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Hz到20190HzC. 用纸锅可以烧水是因为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水在4℃时密度最大【答案】AD【解析】解:A、超声波的波长短,穿透力强,利用超声波可以检验锅炉有没有裂纹正确;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Hz到20190Hz错误,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190Hz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叫超声波;C、用纸锅可以烧水是因为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错误,是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纸锅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D、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0×103kg/m3,故D正确.故选AD.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 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D. 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BCD【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声一定是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振动时一定会发声,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不一定大.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人能听到声音,既与响度有关,还与频率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但如果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不能听到声音.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D.1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 “高声喧哗”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 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答案】BC【解析】解:A、物体振动,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才会被人听到,故A错误;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高声喧哗”也是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我们把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C.13.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答案】ABD【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 错误;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是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故B错误;C、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故D错误.故选ABD.三、实验探究题14.据《现代快报》报导,德国卡塞尔市现年58岁的英裔男子艾德里安?麦克莱什耳朵太“灵敏”.耳朵能够听到自己身体发出的任何声音,包括自己的眨眼声,而艾德里安胸腔中的心跳声,有时甚至让他感到“震耳欲聋”.当艾德里安用餐时,他咀嚼食物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搅拌机一样响,几乎要令他发狂.附近汽车或火车开过时的颤动声,几乎令他感到无法忍受.直到后来,艾德里安才通过互联网亲自查出了自己的罕见病因,去年,他终于彻底治愈了这一困扰他多年的“神耳”怪病.(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哪一方面的特征______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好D.以上三个方面都有(2)心脏跳动时______ 发声(填”能”或”不能”)正常人不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原因是______ 太小.(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3)艾德里安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对他来讲是______ (选填“乐音”或“噪声”),主要因为______ .(填序号) A.是心脏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B.干扰了他正常生活.【答案】B;能;响度;噪声;B【解析】解:(1)“震耳欲聋”是表示声音大的快把耳朵震聋了,因此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2)物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因此,心脏跳动时是发声的;人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可以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或环境声音太嘈杂造成了干扰等.利用听诊器可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3)艾德里安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对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干扰,因此对他来讲是噪声,故B正确.故答案为:(1)B;(2)能;响度;(3)噪声;B.(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结合它们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可做出辨别;(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是因为响度还不够,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等方法可使响度变大;(3)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本题考查了我们对声音的特征的辨析,对声音的产生的了解,对噪声的理解,以及如何使人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等,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15.黄蜻蜓翅长而窄,飞行能力很强,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1)重0.1N的黄蜻蜓悬停在空中时,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 N,方向______ .(2)雌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时,引起水面______ ,就会形成以点水处为中心的圆形波纹(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匀速传播.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30Hz~40Hz,我们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3)某同学观察蜻蜓在贴近平静的水面直线飞行时,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请据图片解答下列问题:①从图片上看,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x轴______ .(填“向右”或“向左”)②蜻蜒飞行的速度______ 水波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若该同学观测到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求蜻蜓的飞行速度.【答案】0.1;竖直向上;振动;能;向左;等于【解析】解:(1)因为蜻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蜻蜓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小为0.1N,方向竖直向上;(2)蜻蜓点水时,由于水面形成圆形波纹,所以蜻蜓点水时引起了水的振动;由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30Hz~4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3)①因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形成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所以蜻蜓向左飞行;②因为蜻蜓点水后的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刚好是第一次水波运动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飞行的速度相同;③蜻蜓第一次点水的位置x1=10m,第三次点水的位置x3=1m,所以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为s=x1−x3=9m;因此蜻蜓的飞行速度v=st =9m2s=4.5m/s.答:蜻蜓飞行的速度为4.5m/s(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对蜻蜓进行受力分析;(2)根据看到的现象和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进行分析;(3)①根据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以及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得出蜻蜓的运动方向;②根据蜻蜓飞行的路程和水波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已知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经历的时间,根据圆的直径求出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再利用v=s求出t蜻蜓的飞行速度.本题综合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和听到声音的条件;本题的关键是会通过题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16.为什么你能听到蚊子飞来飞去发出的嗡嗡声,而听不到你来回挥动手发出的声音?【答案】答: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较快,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而人挥手时,手的振动频率低,是次声波,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外,所以听不见挥手声,能听见蚊子的嗡嗡声.【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19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19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作图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作图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电学作图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如图所示,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等器材设计一个楼道灯电路,楼上和楼下开关都能控制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

3.如图是“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路的实物图。

小灯泡上标有“3.8V,0.3A”,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4.按图甲中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成电路(用画线代替导线,连线不交叉)5.如图,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6.根据电路图,连结实物图。

7.如图,开关控制插座,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和插座正确连入电路中。

8.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已知闭合开关后,通过L1的电流为0.5A,通过L2的电流为0.4A。

9.在图〇内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灯泡都能够发光。

10.在我们的生活中,晚上外出经常需要手电筒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你把手电筒的电路图画在方框中。

11.某科技小组为医院病房设计呼叫电路,在病人需要护理时,闭合床头开关S1或S2,护士值班室的护士就能及时看到对应的灯L1或L2亮,同时听到电铃响起。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12.根据所给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3.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

要求:晚间开关S闭合后,当房门被打开时,细导线EF 被扯断,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当房门未被打开时,细导线EF完好,电铃不发声。

请你按要求连接图所示的电路元件。

14.在图中,A、B、C、D是四个接线柱,要使L1、L2并联,试把有关接线柱连接起来15.根据图中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

16.分析图中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

17.如图是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的阻值的电路图,滑片右移时电流变小,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连接。

(电流小于0.6A)18.家庭电路的进户线上必须安装的两个元件:A.电能表;B.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在图中的方框内填上这两个元件的先后顺序,只填序号;另外把吊扇按安全用电原则接入电路,要求:调速开关控制吊扇的转速,当调速开关滑片顺时针转动时,吊扇风速减慢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方法指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

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

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间变量,因变量。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例1】(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的实验设计题,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本题中,三个变量非常直观,“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是自变量,“水蒸发的快慢”是因变量,“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是控制变量,改变空气流速,观察哪部分水先蒸发完。

【自主解答】实验步骤:用滴管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水,并使每块玻璃片上的水摊开的面积一样,用扇子对一个玻璃片上的水滴扇风。

结论:发现被扇风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得出结论。

【例2】(2015·丰台二模)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思路分析】本题的开放程度较大,首先要将“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转化为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即保温杯里水的末温,应该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相同的环境条件、放置相同的时间”,需要测量的是保温杯里水的末温。

【自主解答】(1)温度计,秒表,热水(2)实验步骤:①在保温杯中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并把两个保温杯放在同一个室内;②经过相同时间后,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量两个保温杯中水的温度;③所装水的温度较高的保温杯保温效果较好。

根据: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中加满相同温度的水,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初温和比热容都相同的情况下,经过相同的时间,末温越高的保温杯向外散失的热量越少,所以末温越高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

【例3】(2014·东城一模)当前我国的标准化考试中,计算机只能识读2B铅笔笔迹,笔迹过浓或过淡都会造成计算机识读的失败或错误。

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不同类型的铅笔的笔芯软硬程度不同,其中6H的铅笔芯最硬,6B的铅笔芯最软,HB的铅笔芯软硬居中。

实验室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铅笔芯、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导线和开关。

请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思路分析】“铅笔芯的软硬程度”是自变量,“铅笔芯的电阻”是因变量,“电源电压”是控制变量,虽然电压不影响电阻,但影响电流表的示数,本题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电阻大小的。

所以,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铅笔芯的软硬程度,通过观察电流表判断铅笔芯的电阻。

【自主解答】(1)实验电路图如图专2.3-1所示。

图专2.3-1(2)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类型的铅笔芯(例如:2B和2H)各一个。

(3)先将2B铅笔芯接入电路中,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根据试触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选取合适的量程,闭合开关S,在表格中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断开开关S,取下2B铅笔芯,换上2H铅笔芯,仿照步骤(3)重复实验。

(5)根据两次实验中电流表的大小判断铅笔芯电阻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所示:铅笔芯软硬度2B 2H电流表示数I/A铅笔芯电阻【例4】(2014·北京中考)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等且不变的电阻丝R,如图专2.3-2所示。

另外,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电流表和停表各一块,导线若干。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保持电阻阻值不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设计中可用煤油升高的温度Δt的大小表示电流通过电阻丝R产生热量的多少。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图专2.3-2【思路分析】本题中“电阻阻值”“通电时间”是控制变量,“电流”是自变量,“电热”是因变量。

需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将电热转化为“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描述。

【自主解答】实验电路图如图专2.3-3所示。

图专2.3-3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将装置甲、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等串联接入电路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甲中温度计的示数。

(2)闭合开关S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通电3 min,停止计时的同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断开开关S。

(3)用装置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甲,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乙中温度计的示数。

仿照步骤(2),做一次实验。

(4)用装置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乙,再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丙中温度计的示数。

仿照步骤(2),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1 2 3实验序号I/A/℃t/℃Δt/℃【例5】(2016·石景山二模)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体积不同的铝块若干、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小英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一个铝块系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端,测出________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________,将系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铝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表示,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将、、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用细线将另一铝块系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重力为,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将铝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表示,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将、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依次读出~ ,~ ,~ ,并将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5)根据=________,=________分别计算出6次的和的数据,并分别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6)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思路分析】本题是比较简单的定量实验探究题,三个变量容易识别,“液体密度”是控制变量,“排开液体的体积”是自变量,“浮力”是因变量,选择体积不同的铝块浸没水中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用测力计法测量浮力,需要至少测量六组,题目形式采取填空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

【答案】实验步骤:(1)其重力(2)此时水的体积,-F(6)实验数据记录表1实验序号G/NF/N/N【例6】(2016·北京中考)在串联电路中,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用表示,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用表示。

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等于。

(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思路分析】本题电路连接方式已知,要注意电流表的位置,一个测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一个测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

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可以通过串联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电压、更换灯泡等方式改变,至少六组。

【自主解答】(1)电路图如图专2.3-4所示图专2.3-4(2)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适当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用和表示,并将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和,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③,再改变四次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将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在表格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1 2 3 4 5 6实验序号/A/A【例7】(2015·朝阳一模)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且有刻度的杠杆如图专2.3-5所示,一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十个质量均为100 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

图专2.3-5(1)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不变量是________;(2)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__;(3)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自主解答】(1)阻力和阻力臂(2)动力臂改变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1 2 3 4 5 6实验序号L/mF/N到浮力,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也增大了,他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的关系。

为此他选择了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底面积已知的大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完全相同的钩码6个、刻度尺一个、记号笔一支、铁架台一个。

(1)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并记录在表格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将钩码没入大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在表格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弹簧测力计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仿照步骤③、④再测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⑥根据公式________分别计算出六次实验钩码所受到的浮力和容器底部所增加的液体压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