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ppt 26页)
工业防毒技术优选PPT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2.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单色 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个规律通常称 为朗伯比耳定律:
由于毒品在环境中浓度很低,一般为ppm-ppt级,因此要求毒品监 测的灵敏度要高,而且毒品监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要求很高。毒品监 测分析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由于样品来源复杂, 品种繁多,因此,同一分析对象,由于基体不同,含量不同,往往要采 取不同的方法。目前毒品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包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四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所采 用的分析原理和仪器不同而分为若干种。
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工业防毒技术
郭海林 主讲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 2006 安全工程系
工业防毒技术
第一节 概述
A1g 1 K b c T
式中:A—吸光度;T—透光率; K—比例常数,与入射光波长、物质的性质 及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b—溶液的厚度; c—溶液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光及紫外光光度法,以及红光光谱法等,是毒 品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测定微量组分,具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测定物质微量组分(1~l0-3%)的常用方法. 2.准确度高。 3.应用广泛。 4.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也不复杂。
工业防毒技术优秀课件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它们在呼吸道滞留的量和受呼吸道清 除系统清除的量与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气溶胶颗粒不能小于 1×10-6 cm或大于1×10-4 cm,否则颗粒太小,毒物容易在呼吸 道内漂浮而被呼出;颗粒过大,则毒物容易停留在上呼吸道的 黏膜表面,难以从肺泡吸收中毒。
▪ 另一方面,毒物的作用条件也很重要, 当条件改变时,甚至一般非毒物的物质也 具有毒性。如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 作用。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按物理形态分类
1.2 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
按化学类属分类
(1)无机毒物 。如汞、铬、铍、锰、铅、砷 等、氯气、硫化氢、光气等。
(2)有机毒物。如苯、四氯化碳、硝基苯、 有机磷、有机氯等。
最低致死浓度(剂量), 记为MLC(MLD)。
极限阈值。一个健康成人在一天内能反复经受的毒物 浓度的上限,记为TLV。过去常以MAC的值作为最高允 许浓度。
1.3 主要有毒物质及存在状态
▪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 同行业或不同生产环节呈现的形式又各有不同。主要的存 在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材料、成品、 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此外,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尚可 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的形式出现。例如,磷化铝遇 湿自然分解产生磷化氢;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 化碳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气。
2.1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那类有毒物质容易被皮肤吸收?
正常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层,对水溶性毒物有很好的防 护作用,但对一些脂溶性毒物如苯、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 物、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四乙铅)、有机磷化合物、氯仿等, 可以穿透该层而到达真皮层致吸收中毒。若皮肤有伤口或在高 温、高湿度情况下,可增加毒物的吸收。
《化工工业防毒技术》PPT课件学习资料
序 检查项 检查内容 号目
①埋地管线走向是否清楚
1 管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埋地管线的防腐情况是
否良好;
③ ; ① ②是 是是否 否否有 有有积 锈违水 蚀章; 严占重压现得象情;况
2
阀门井
③在安全范围内是否有电 缆等易引燃燃气的物资;
…. …… .
检查方 是/ 备注
法
否
现场检 查
现场检 查
一、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化工工业防毒技术》 PPT课件
第四章
§4-1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4-2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危险源 §4-3 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4-4 综合防毒措施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工业毒物的分类、评价、危险源
2、掌握化工企业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突发事件 及处理。
3、以氯碱生产企业为例,掌握其生产过程中常 见的化学中毒与急救办法。
化工生产过程的“三废”与毒害
如氯碱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如盐泥废渣,其 组成、排放量与原盐杂质含量及生产工艺 有很大关系,一般每生产1吨烧碱会产生 40~60 kg(干基)的盐泥。某些化工厂废渣 中含有二恶英成分,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 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 癌、致突变。现在大多数厂家,尤其是中 小型氯碱厂,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未 经处理的盐泥有的在厂内外堆存,有的排 入厂区附近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一次
每年一 次
极少可 能
10
6
3
2
1.5
1
0.5
二、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后果的分数值
可能产生 的后果
分数值
多人死亡 100
工业毒物课件
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 体喷散而成
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
态物质。
《工业毒物》PPT课件
从预防生产中毒角度出发,按其性质的作用来区分: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二氧化硫等均属此 类毒物。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但它们直接作用到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 (2)窒息性毒物,窒息性毒物可分为窒息及化学窒息性毒 物两种。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 苯胺、硝基苯及其他化合物均属此类毒物。该类毒物主要对 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4)全身性毒物其中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
表8-2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小鼠一次经口 LD50( mg/kg)
﹤10
小鼠吸入染毒2h的 LC50 (mg/m3)
﹤50
11~100
51~500
101~1000
501~5000
1001~10000
5001~50000
﹥10000
﹥50000
《工业毒物》PPT课件
光气,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氮氧化物,血压下降,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
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二氧化硫 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
呈溶解性坏死
《工业毒物》PPT课件
2、窒息性气体
❖ 一氧化碳 ❖ 氰化氢 ❖ 硫化氢
3、金属及其化合物
❖汞 ❖铅 ❖铬
《工业毒物》PPT课件
慢性职业中毒 亚急性职业中毒
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 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 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容易误诊。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完整版ppt资料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一、毒物概述
毒物: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 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 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平安,这些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 由毒物侵入人的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亚 半其导急数危致性致 害 中中 死主毒毒 剂要,: 量是如二是 损造〔氧指 害成浓化在 造肾度硫较 血小〕短系球〔烈息时 统和L被D刺间 近5吸0激内 端、入和较 肾L呼腐C大 小吸5蚀剂 管0道〕作量 损,:用毒 伤在。物黏大进膜量入表吸人面入体形可引成引起硫起的酸喉中和水毒亚肿。硫、酸肺,水产肿生,强造成窒
苯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危害主要是损害造血 系统有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2.局部排气罩 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
装置。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开口罩两种类型。 3.排出气体的净化
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 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洗涤法、吸收法、吸附法、袋滤法、 静电法、冷凝法、燃烧法等。
汞中毒主要是其蒸气由呼吸道进入。汞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的
汞
活性酶会发生作用,而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
导致中毒,如造成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损伤
铅是全身性毒物,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铅进入
铅
人体后主要是影响血红色素的合成,造成贫血。铅还可引起血 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对脑、
肝等器官也有损害
〔mg/m3,g/m3〕
问题讨论 1.举例说明工业毒物按其物理状态可
分为哪五大类? 2.如何衡量和表示工业毒物的毒性?
《工业防毒技术》课件
03
工业防毒技术分类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是通过机械通风设备,如鼓风机、 排风扇等,强制向车间内送入新鲜空气,稀释有毒气
体,降低其浓度,防止工人中毒。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防毒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防毒技 术和设备,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未来工业防毒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高 防毒效果和生产效率。
工业防毒技术需要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输标厂等。
01
03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通风设备,保持 其正常运行,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04
机械通风防毒技术需要合理布置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 置,确保风流组织合理,防止有毒气体在车间内积聚 。
化学吸收防毒技术
化学吸收防毒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与 有毒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或 低毒性的物质,从而降低或消除有毒 气体的危害。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防毒技术 逐渐向综合性、系统性的方向发展, 包括工艺改进、废气处理、职业卫生 监测等方面。
工业防毒技术的应用场景
化工行业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如油 漆、农药、染料等生产。
制药行业
药物合成、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 物质。
电子行业
电子元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气体和 液体。
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的需求。
工业防毒技术的未来展望
跨界融合发展
工业防毒技术将与环保、安全等领域进 行跨界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工业安全
工业防毒技术复习资料
ngdu第一章毒物: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
工业毒物: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毒物。
中毒: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或永久的病变。
工业毒物按物理形态分为:气体,蒸汽,烟,雾,粉尘。
毒性: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去机体易感部位后,能造成机体损害的相对能力。
毒性作用:化学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浓度,并与组织大分子成分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称为毒性作用。
反应毒性的指标有:特异性指标,死亡指标。
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应用:1,它是衡量职业卫生状况的技术尺度,是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但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绝对限值2,它只是一种衡量标准,应当尽量降低空气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跟强度,而不应以达到卫生标准而满足3,职业接触是否超过卫生限值也不能作为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蓄积。
吸收:呼吸道消化道。
决定职业中毒的三个因素:工业毒物机体环境。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职业中毒的治疗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
窒息性气体的分类: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细胞窒息性气体(氰化氢,硫化氢)。
第二章防毒技术措施:1,以无毒低毒的材料和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材料和工艺2,改革工艺3,生产过程的密闭4,隔离操作。
防毒技术的治理措施:1,通风排毒(局部排风系统,全面通风换气系统)2,净化回收二次尘毒源:是指有毒物质以粉尘蒸气等形式从生产或储运的过程中逸出,散落在车间厂区后,再次成为有毒物质的来源。
过滤式防毒呼吸器主要有: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口罩。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吸气软管,滤毒罐组成。
第三章燃烧净化技术:用燃烧的方法来销毁有毒有害的气体蒸气粉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ppt 26页)
酶系统
急 皮肤:瘙痒、皮炎、湿症等。
性 眼部:接触性眼部损伤;中毒所致眼部损伤。 致癌
中 致畸
毒 致突变
16
二、工业毒物的火灾危险性
1. 遇湿易燃性:K、Na、Ca等 2. 氧化性:五氧化二锑、四氧化三铅、氧化汞、硝酸铁 3. 易燃性:卤代醇、有机磷、硝基苯 4. 易爆性:砷酸钠、氟化砷、叠氮化钠
19
三、做好个人防护 1.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
图4-1滤毒罐式防毒面具 1-罩体;2-口鼻罩及吸气阀; 3-眼窗;4-吸气阀及通话器; 5-导气管;6-滤毒罐;7-面具 袋
图4-2 过滤式口罩
2.皮肤防护用品
图4-3国产HSG-79型生氧机 1-外壳;2-气囊;3-生氧罐; 4-快速供养盒;5-散热器;6排气阀;7-导气管;8-面罩
17
第三节 工业毒物防治技术
一、依法加强管理
1.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2.坚持“三同时”(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和“五同时”原则; 3.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 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毒物”概念的相对性!
2
2.毒物的形态
3
3.工业毒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 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4.工业毒物的分类
按物理性质分类: 气体、液体、蒸气、雾、烟、粉尘。 按化学性质分类: 无机毒物、有机毒物。 按毒性作用分类: 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全身性。 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Pv:20℃毒物的饱和蒸气压,Kpa;LC50:毒物的半 数致死浓度,mg·m-3。
IPIT 危害程度 危险级别
毒物名称
>300
1
极度
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非致癌物除外)、 氯乙烯、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白磷、氰化物等
<300
2
高度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丙烯腈、四氯化碳、 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等
1.对酶系统的破坏 2. 对DNA和RNA的干扰 3. 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 4. 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
2.阈限值(TLV,Threshold Limit Value)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LV-TWA,Threshold Limit Value-
Time Weighted Average) 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C1T1+ C2T2+ C3T3+….+ CnTn)÷8h
金属和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农药、 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
5.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侵入:气态、蒸气态、气溶胶态毒物;
估算 毒 计物 量m 浓 体 k g度 g 1 ) 重 k 1( ) m 0 g3 ( 贮留 % ) 率(
(2)皮肤侵入:脂溶(类脂)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与皮 肤表皮物质结合的物质。
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 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毒物”概念的相对性!
2.毒物的形态
3.工业毒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 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4.工业毒物的分类
按物理性质分类: 气体、液体、蒸气、雾、烟、粉尘。 按化学性质分类: 无机毒物、有机毒物。 按毒性作用分类: 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全身性。 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TLV-STEL,Threshold Limit Value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C1T1+ C2T2+ C3T3+….+ CnTn)÷15min
(3)极限阈限值(TLV-C,TLV-Ceiling)
指任何暴露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浓度值 。
二、毒物的毒理作用
(3)消化道侵入
6.毒物的体内分布 初期——中期——后期
7.毒物的排泄
第一,主要经肾脏随尿排泄; 第二,其次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泄; 第三,少数随乳汁、汗液、唾液、指甲、毛发等排出。 第四,气态和挥发性毒物可经呼气排出。
二、毒性评价与分级
1. 工业毒物的毒性评价指标
指标名称
符号
定义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式中:a,…,n分别为毒物的重量比,a+…+n=1。
2.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及危险程度分级
(1)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LD50 / (mg/kg)
小鼠吸入染毒2h的LC50/ (mg/m3)
兔经皮的LD50/ (mg/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0 11~1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50 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2)工业毒物危险程度分级
①潜在吸入毒性指数IPIT(Index of Potential Inhalation Toxicity)
第四章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 第三节 工业毒物防治技术 第四节 毒物中毒的现场救护 第五节 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毒性物质概述
1.毒物:
当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与机体组 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 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 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
2020/8/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章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
11
三、影响毒性的因素
物质的化学结构:碳原子数、不饱和键数、对称性、链 的结构、某些基团的数目。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可溶性、挥发性和分散度。 毒物的联合作用:独立、协同、拮抗。 生产环境(湿度、温度、气压)和劳动强度: 个体因素:身体状况。
四、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
剂量
急性阈剂量 阈剂量
一次染毒后,引起机体某种有害作用的最 小剂量或浓度
或浓度 慢性阈剂量
长期多次染毒引起机体反应的最小剂量或 浓度
多种工业毒物共同存在时LD50值的估算,我们可以 通过下式求得:
L5 ( D 0 1 混 L5 合 a ( D 0 A ) L 物 5 b ( D 0 B ) ) L5 n ( D 0 N )
<30
3
中度
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 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
<3
4
轻度
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②若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六项指标为基础,可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为4级。
LD100或LC100 引起一组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引起一组受试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LD50或LC50
或浓度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MLD或MLC 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半数有效剂量
LD0或LC0 ED50
引起一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能使50%实验动物产生反应所需要的有效
1. 最高容许浓度(MAC,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指为保证人在经常性的生产劳动中,不致发生急性和慢 性职业危害,而在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进行 长期多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 的浓度。
说明:
1)未制定的不一定安全; 2)[皮]指可经皮肤吸收; 3)监测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规范和标准执行; 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是卫生标准; 5)多种毒物要考虑相互作用,且要加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