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教案2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正确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如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

3. 观察物体的应用: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正确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

2.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讨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3.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观察物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

3. 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讨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4.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判断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课时2观察物体(2)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课时2观察物体(2)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课时2观察物体(2)教案苏教版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出示例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画一画。

(练习六第5题)注意:学生可以横着摆,也可竖着摆。

2. 摆一摆,比一比。

(练习六第6题)学生摆完后提问: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3. 按要求摆一摆。

(练习六第7题)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补充习题。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苏教版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苏教版
4.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将三视图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在设计小型建筑模型时,能够利用三视图进行初步的规划和展示。
- 学生在遇到复杂的观察物体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5. 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 在小组合作绘制三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三视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应用,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说明。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观察模型,并尝试绘制三视图。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绘制三视图。
- 物体旋转时,三视图随之改变
- 旋转角度不同,视图变化也不同
5. 三视图的应用实例
- 设计一个小建筑物的三视图
- 分析实际物体并绘制三视图
6. 小结
- 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 物体旋转与三视图的关系
- 三视图的实际应用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根据以下物体的描述,绘制其三视图。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 观察物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2)教案 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三 观察物体第2课时 观察物体(2)教案 苏教版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 认识三视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 识别和绘制三视图: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物体形状绘制三视图,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在前两个课时中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用于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乐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第2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第2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归类,分类理解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发现其特征。

•归类分析物体,并总结归纳规律。

教学重点•正确观察物体发现特征。

•通过归类分析,理解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教学难点•通过归类分析,总结归纳规律。

教学准备•展示用物体:红蓝黄绿色的小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圆柱体、圆锥体、橙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开始进行观察。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什么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球、橙子、手表、花盆、电视机、书桌……•教师:这些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或共同的特点?Step 2 观察物体让学生观察展示用物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物体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些物体,他们的形状、颜色、质地、大小等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出每个物体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并总结出相似之处。

Step 3 归类分析根据观察的特点,让学生将物体分类,可以先分类为球体、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圆柱体、圆锥体和橙子,然后根据颜色进行细分。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将这些物体按照他们的形状、颜色分类,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将他们分类整理。

Step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将分类整理后的物体摆在桌上,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每组物体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并将其归纳总结。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笔画出相同的物体或特点,再用框圈出每组物体不同的地方,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不同组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评价•能够正确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归类,分类理解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步骤,并总结归纳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颜色、形状和大小是能够作为它的特征进行观察的;2.积累物体的特征,通过比较掌握描述物体的方法;3.进一步认识立方体的形状,并能够正确地描述和辨认立方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积累物体的特征,通过比较掌握描述物体的方法;2.正确描述和辨认立方体。

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适当的特征描述物体;2.学生对于立方体面边角的判断和认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画板、彩色钢板、立方体模型、课件;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针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描述物体”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正式学习1.教师出示颜色鲜艳的五颜六色的彩色钢板,让学生观察钢板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发现每个钢板都有独特的特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描述每个钢板的特征。

2.教师接着出示立方体模型,向学生介绍立方体特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描述、辨认立方体。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判断立方体的面边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方体的形状特征。

3.教师让学生练习“找出一个与其他物体不同的物体”,已经描述这个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特征比对的能力。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找到身边的立体图形,研究并描述其形状、大小和特征;2.让学生分组,自己比划出立方体的各个面,然后互相辨认;3.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立方体和一些平面图形,并描述形状、大小和颜色。

4. 课堂小结教师对上一节和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特征在观察物体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2.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立体图形,找出它们的特征,并拍照或者画在练习本上,下节课用来与同学分享。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准确描述其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印象是不同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特征描述也是不同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流,分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判断是否准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三个基本特征:形状、大小和颜色;2.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能使用适当的词语和语句描述物体;3.通过练习观察和描述物体,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语和语句描述物体;2.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和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班级中放置几个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后说出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表面特征。

2. 新知识的学习1.形状: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依次观察图形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引导学生使用了解的词汇,并做适当的比较。

2.大小:对同种物品分为大小,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差异,并使用大小的比较词汇,如“大”、“小”、“更大一些”、“更小一些”等。

3.颜色:让学生在不同的颜色物品之间进行比较,并使用颜色的描述词汇,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4.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出题并回答。

3. 练习和巩固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收集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后进行汇报。

4. 作业布置1.带家长观察家中的物体,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回家自己找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日常用品,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五、思考题1.怎样才能更好的观察物体的特征?2.观察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3.怎样使用正确的词汇描述物体?4.观察和描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六、教学反思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丰富词汇和准确表达为核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表达及归纳结论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应该用学生喜欢的、更为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学科知识,增加幼儿的参与。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接和组合,以及物体的相对位置,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钉子板、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能够将物体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能够运用观察数量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认真观察物体,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学会对物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护物意识,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形状、大小、颜色,认识物体特点。

2. 排序,学会比较物体大小。

【教学难点】1. 运用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 能够将物体按照大小排列。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来让学生参与,沉浸在场景之中。

2. 做例题法:通过做例题来归纳解决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3. 探究式学习法: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1. 实物:水杯、玻璃球、书、鞋子等多个物品。

2. PPT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组合好的多种大小物品。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1.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物品并描述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让学生可以认真观察,思考和发现。

2. 请几位学生来到讲台上,让他们描述一下手中的物品,如书、水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物体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并举例说明物体形状的分类方法。

二、学习新知1. 让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进行分类,然后将物品按大小进行排序。

2. 教师设计一个暗示游戏,将几个大小不一的物品一字排开,然后让学生分别看这些物品,看谁最快速的找出“最大的”、“最小的”,并给出每一个物品的排列顺序。

3. 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想要知道桌上有几本书,你会用什么方法?我们先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大致估算?三、探究问题1. 教师放一组组合好的多种大小物品,让学生来进行排列或者测量,找出最大或者最小,然后让学生根据排列对象的大小来说明排列对象的大小特征。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继续让学生在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

本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知识,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物体的多角度观察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观察物体的?从哪个角度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角度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形状。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如果你站在物体的不同位置,你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四年级上数学单元教案-观察物体2-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单元教案-观察物体2-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单元教案-观察物体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 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3. 观察物体的应用:能在生活中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的方法。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课桌、文具盒等,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所不同。

(3)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如观察、比较、推理等。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物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

(3)小组间交流观察结果,比较不同小组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家中的物体,如电视、冰箱等,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形状。

2. 结合生活实际,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物体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观察方法上的错误。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让学生学会用展开图的方法,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用于讲解展开图的方法。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二)教案苏教版

2、观察物体(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
⒈请同学们依从这组立体图形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⒉如果将这组立体图形分开面两组图形,我们有将如何来观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让同学们照样子摆一摆。

⑴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⑵比较观察的结果。

提问:从正面观察,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同?
⒉教学试一试
⑴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

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⑵提出要求: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

全班交流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同学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提出要求,使同学们明确。

⑵根据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⑶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书观察物体练习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内容,分别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简单的几何体》、《作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欣赏生活中的几何体》。

这些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实践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空间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层次不齐,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体,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何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体?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材第33~34页例2及相关练习。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

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

课件、若干小正方体。

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将它拼摆成下图形状。

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2.谈话:上面的物体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用手中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1.教材第33页例2。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我们用手中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

想一想,此时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连线,指名回答。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观察、连线,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小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2.教材第33页“试一试”。

(1)小组合作,根据视图摆放好正方体后观察。

(2)学生观察后,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

(3)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观察、画图,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相同。

3.拓展知识。

师: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学生动手操作。

)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摆法。

师:想一想,这几种方法摆放后,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根据题目拼摆正方体。

(2)学生独立在书上连一连。

2.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5题。

学生根据要求拼摆正方体。

学生独立在书上画一画,指名说说自己的画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二次备课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二次备课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二次备课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的特点和观察物体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和特点。

但是,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缺乏全面观察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物体的学习。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3.教学资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如球、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会发现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图形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物体的特征。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物体的特征。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 体


个 人 复 备
学 过 程
先让学生按要求用 3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一个横着放 的长方体,再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在方格 纸上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组织交流,说说画不同位置所看到图形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头脑里想象用 3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所摆成的 组合体的形状,再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4、完成练习六第 6 题。 学生先说说按题中的要求摆出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再讨论从前面和右面看这个长方体,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 并说明理由。 5、完成练习六第 7 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摆出符合要求的长方体或正 方体,再按要求摆一摆,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右面和上面 看到的图形,并组织交流。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和体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科 目 课 题
数学
年 级

教 材 课 时
第 33、 34 页
观察物体(观察由几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 或长方体)
教学目标
1.能从前面、 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或长 方体,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 2.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3.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 或长方体,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
观察物体
科 目 课 题 数学 年 级 四 教 材 课 时 第 32—34 页
观察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 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2.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指出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是由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能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3.能根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 4.在观察、 辨认等活动中,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前面、 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例题图、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学 过 程
二、组织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小组合作依次进行观察,并组织交流。 2、练习六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判断时的思考过程。 3、练习六第 2 题 学生观察、想象。 4、练习六第 3 题 先让学生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 再分别从前面、 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观察这个长方体,为什么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 形完全一样?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和体会? 四、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 4 题。
教 学 重点、 难点
教具准备
例题图、几个正方体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 3。 1.观察。 让学生照样子用 4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如图所示的组合 体,再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从不同位置看 到的图形与相应的观察位置连一连。 图1 2.想象。 根据下图想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 形, 图2 再在方格纸上把看到的视图画出来。 3.比较。 .比较两个物体的视图,说说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 同,在怎样的情况下从同一方位看到的图形相同,怎样的情况 下从同一方位看到的图形不同。 4.拓展。 提问:看图 1,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 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再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 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科 目 课 题
数学
年 级

教 材 课 时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4、 35 页
观察物体(观察由几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
教学目标
1.能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并 能画出看到的图形。 2.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3.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 学 重点、 难点
教具准备
例题图、几个正方体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例 2 1、谈话揭题。板书课题。 2、出示例题图以及要求。 3、让学生照样子用 4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题中的长方 体,并分别指一指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4、小组合作依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说一说 看到的分别是怎样的图形。完成书上连续。 教师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提醒学生要正对着所要观察的 面,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身体的姿势,使目光大体集中在这个 面的范围内。 5、反馈交流。 二、完成“试一试” 1、读题后想一想:这 4 个正方体应该怎样摆? 2、学生尝试摆出相应的长方体。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摆的,还会不会有其他不 同的摆法。 4、观察想象,画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三、组织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先让学生照样子摆出长方体,再依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 进行观察,并在书上连一连。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出长方体,并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 进行观察,再在方格纸上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组织反馈与交流。 3、完成练习六第 5 题。
教 学 重点、 难点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例 1 谈话:同学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还记得观察物 体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观察物体 的内容。 (板书课题) 出示投票箱,把投票箱如例 1 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 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边演示边讲解:像投票箱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写有 “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做前面;面对前面,与右手方向 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开有投票口,也就是朝上的这一面叫 做上面。 指名到讲台前分别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提问: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图是怎样的? 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 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 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先请一名同学上来看一看,然后告 诉大家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到讲台前示范观察方法,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 题。如,观察投票箱的前面,要站在投票箱的正前方,面向投 票箱, 使自己只看到投票箱前面这一个面; 观察投票箱的上面, 可以站到凳子上,从上往下看。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投票箱放在课桌上,让写 有 “投票箱” 三个字的这一面朝向大家, 然后从 1 号同学开始, 按一定顺序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看到的形状记 在头脑里。 依次出示教科书中的三幅投票箱的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 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