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培训讲义

合集下载

中药专业知识培训讲义

中药专业知识培训讲义

中药专业知识培训讲义一、中药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的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

二、中药的命名中药种类繁多,名称复杂,这同时代的变迁与地区的差异有关。

总的看来,中药的命名多是根据产地、性能、生长特性、形态气味、入药部分及发现者的名字等。

三、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四气:是指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其中,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另:对寒症、热症作用不明显(寒热偏性不明显)的药物,称为平性药。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另: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

)辛:有发散、行气血、滋补润养的作用。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另: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作用。

另:涩:收敛、固涩作用与酸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作用咸:有软坚散结、泻下、潜降之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规律。

临床用药时,首先要审清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治疗作用中的趋向。

升浮药物,主向上向外,沉降的药物,主向下向内。

毒性:毒性有广义的毒性和狭义的毒性之分。

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是由于药物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药物的“毒性”,以药物的偏性纠正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此即广义的毒性;专指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此即狭义的毒性。

四、中药的配伍与禁忌1、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配伍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相伍为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中药知识培训

中药知识培训

03
中药材的鉴别与选购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结合 气味、味道等感官体验进行鉴别。
显微鉴别
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特征、结 晶体等微观特征进行鉴别。
理化鉴别
采用化学反应、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药 材进行鉴别。
中药材的选购技巧
了解产地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 选购时需关注产地区别。
2023
《中药知识培训》
目录
• 中药基本知识 • 中药常见疾病治疗 • 中药材的鉴别与选购 • 中药方剂学习 • 中医药膳与养生 • 中药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01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种类与分类
1 2
植物药
包括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等。如甘草、 黄芪、人参、三七等。
动物药
包括动物全体、动物部分和动物产物等。如鹿 茸、阿胶、熊胆等。
02
中药常见疾病治疗
感冒的中草药治疗
草药种类
紫苏、荆芥、薄荷、连翘等。
治疗方法
将草药煎汤或熬成药膏,可加入适量的姜和红糖,口感更好。
中药缓解高血压
草药种类
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等。
治疗方法
将草药煎汤服用,或熬成药膏,可辅助降低血压。
中药治疗糖尿病
草药种类
知母、黄连、地黄等。
治疗方法
将草药煎汤服用,或熬成药膏,可辅助控制血糖。
孕妇
孕妇使用中药时应谨慎,避免使用有毒或峻猛的药物,以及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 物。同时,孕妇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孕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童
儿童使用中药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同时,应选择适 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如糖浆剂、颗粒剂等便于掌握剂量的药物。

中医药培训相关知识培训资料

中医药培训相关知识培训资料
8
4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 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 - 推拿按摩的手法(拍法、捏法、揉法等) - 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
6
5
中医诊断基础知识
-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 - 病因、病机、病位分析 - 诊断思路与步骤8源自6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 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 - 方剂的剂型与用法
- 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 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 医疗事故与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4
10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 针灸、推拿等手法的实践操作 - 中药煎煮与制剂的实操训练 - 典型病例分析与讨论
12
8
7
中医药临床应用与辩证治疗
- 常见病证的中医辩证治疗(如感冒、咳嗽、泄泻等) - 中医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及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12
8
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康复治疗
-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理念与方法 - 中医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的康复作用
6
9
中医药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中医药培训相关知识培训资料
序号
培训主题
培训内容概述
学时
1
中医药基础理论
- 阴阳五行学说 - 脏腑经络理论 - 气血津液理论 - 病因病机分析
10
2
中药基础知识
- 中药的种类与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 中药的采集与保存 -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汤剂、丸剂、散剂等)
10
3
经络与穴位基础知识
- 经络系统的概述 - 常用穴位及其功效 - 针灸疗法及其应用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遵循 医生建议,注意 药物配伍禁忌, 避免过度服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应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特殊药材:对于 一些特殊药材, 如阿胶、鹿茸等, 需单独煎煮后烊 化服用
中药煎煮及服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煎煮不当可能引发中毒反 应
服用不当可能引发不良反 应
煎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服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中医药治疗失眠 的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失眠 的疗效评估
中医药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
胃痛定义:中医认为胃痛是因外邪内 侵、饮食所伤、情志不畅、脾胃虚弱 引起,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 种病症
中医药在胃痛治疗中的优势:整体 观念、辨证论治、副作用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药治疗胃痛的方法:针灸、中 药汤剂、推拿按摩等
讲中
添 加
义医 文
WPS
PPT
药档 副
课 件
知 识 培
标 题
汇 报 人 :

CONTENTS
目 录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药煎煮及服用方 法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常见中药材及方剂 介绍
中医药养生知识
识中 医 药 基 础 知
中医药理论体系概述
阴阳五行:是中医哲学的核心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阴阳五行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经, 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白芷:性温,味辛、甘,归肺、胃经, 有祛风解表、止痛、消肿的功效。
细辛:性温,味辛,归心、肺、肾经,有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常见清热药及方剂:黄连、黄芩、黄柏等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的功效,常 用于治疗心烦失眠、 目赤牙痛等症状。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 识宣讲
目录
•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2
第八章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3
返回目录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 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 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 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
(3) 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
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 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返回本节
20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三、中药性能
(二)五味
1.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 散、行气、行血作用。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 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 敛、固涩作用。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返回本节
15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 泄、燥湿等作用。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中医学中药医学知识宣讲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23
中医药基本知识
脏象学说
主管生长发育 主管生殖 主管水液代谢 主管纳气 濡养温煦脏腑
《侣山堂类辩》:五脏之气,皆相贯通
五行理论: 生理关系:五行相生、相克 病理联系:相乘相侮、子母相及
发展:通过生理功能阐述五脏间联系,用病理上相互 影响反证其生理上关系
8/6/2024
构成人体的核心 完成人体主要功能 相互间密切联系
推动血液运行 (主血) 主管精神活动 (藏神 / 主神明)
主管消化吸收 (主运化) 统摄血液 (主统血)
疏通全身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水液代谢 --通调月经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主呼吸 辅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8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津液
津液—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也称”水液”.遍布于 周身,存在于经脉内外
人体某些分泌液,如涕、泪、唾等,及排泄液,如汗、 尿等,由津液所化生,也称津液
运化滋
输生润

废血和

物液营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中医药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经脏阴津血气精 络腑阳液
8/6/2024
中医药基本知识
2
基本概念

中医药基本知识
广义:包括水谷之精(饮食物化生成)、五脏六 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组织器官)和肾精(禀 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藏于肾中)

中药培训内容

中药培训内容

中药培训内容一、中药基本知识1、配伍“就是有选择性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常见七种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就是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之症等。

相须:就是两种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互相增强疗效。

如黄柏与知母同用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大黄和芒硝同用可促进通泻大便作用等。

相使:就是两种功用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同用,可相互协调提高疗效。

如补气的黄芪与利水的茯苓合用,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功用等。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

如生姜能抑制半夏毒性,所以半夏畏生姜。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绿豆能杀巴豆毒,防风能杀砒霜毒相恶: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牵制另一种药物疗效。

如:黄岑能减低生姜的温性,所以生姜恶黄岑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合用后,可以发生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芫花等。

相反药原则上不能同用,相恶相反均属于配伍禁忌。

2、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歌解:甘草反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

藜芦反诸参(包括人参、丹参、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

“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歌解:硫黄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包括黑、白两种);丁香畏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各种人参)畏五灵脂;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赤白两种)。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精品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精品课件

脏腑概念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心、肝 、脾、肺、肾五个脏器和胆、胃、小 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腑器。
脏腑经络的关系
脏腑与经络相互络属,构成了有机的 整体,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
经络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 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 系统。
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
病因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 食、劳逸、外伤以及痰饮、瘀血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食物,以达到辅助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如寒性体质者宜食 温热性食物,热性体质者宜食寒凉性食物等。
预防保健
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如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等。
05 常见病症的中医 药治疗
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
、结石等。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 理,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 机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等。
病因与病机的关系
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正邪相争, 导致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脏腑功 能失调等病机的变化,从而产生各 种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原则
01 02
辨证
辨证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
加工
中草药加工包括净选、切制、干燥、炮制等步骤,目的是去除杂质 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效,便于贮存和使用。
贮存
中草药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避光、防虫的地方,以防受潮、发霉、 变质。
中草药的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
中草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等,即某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否则 会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学基础知识
50
中药学
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和方法
• 确定依据和方法: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是各药物 具有的功效。其确定方法是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 向而言的。
• 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碍而表 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如呕吐、喘咳之向上,泄 利、脱肛之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 之向内。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 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 外的作用趋向。
中药学基础知识
47
中药学
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3)
• 苦:能泄、能燥。苦泄表示的作用有 通泄(泻下大便)、清泄(清热泻火)和降 泄(降泄肺胃上逆之气)之分;燥表示燥 湿作用,其中又有苦寒燥湿和苦温燥 湿的不同。此外,虽素有“苦能坚” 的说法,但其坚阴多为清热泻火的间 接效果,故实为清泄在相火亢旺而肾 阴亏虚证中的特殊应用。
中药学基础知识
29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0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1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2
海马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3
天麻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4
中药学
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学基础知识
35
中药学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 概念: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 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
程。其在古代又称为炮炙、修治 和修事。
中药学基础知识
41
中药学
四气
•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主 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 质和特征,是最重要的性能内容。
• 温与热、凉与寒,分别属于同一类药性,只是温次于 热,凉次于寒,仅有程度上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区分这 一差异,有的药物还标以大热、微温、微寒、大寒等。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倾向, 只是寒热之性不明显,但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从本质 而言,四气不外乎寒热二性而已。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共60张PPT)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共60张PPT)
6.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或制剂
培训专用
三、 炮制方法
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 类型。
纯净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
药用部分。
修治 粉碎处理——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
切制处理——利于炮制、贮藏、
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
培训专用
洗——除去杂质。
淋——使其清洁或软化。
培训专用
三、剂 量
【概念】 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
剂中的成人一日量。 【计量的换算】
1两=30克
1钱=3克
培训专用
【确定依据】
1. 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 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3.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4. 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培训专用
四、用 法
【汤剂煎煮方法】 1. 普通煎煮方法
十大广药:广藿香、化橘红、阳春砂、巴戟天、 高良
姜、金钱白花蛇、广地龙、佛手、沉香、 广陈皮。
培训专用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浙八味:白术、菊花、芍药、玄参、玄胡、浙贝、 温郁金、麦冬。
培训专用
二、中药的加工
目的:促使干燥,保障质量,便于包装运输
加工方法:
挑拣、清洗
切片 去壳
培训专用
第三节
中药的采制
培训专用
采集
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 行。通常以入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为依据,每种植 物药材都有一定的采收时节。
培训专用
1. 根、根茎:通常在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2.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 内浆液充足时采收。
培训专用
3.叶、全草:通常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花将开 放或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讲义引言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活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中药饮片:是根据治疗疾病的需要,将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后的加工品。

伪品:是指正品品种以外来源的冒充正品入药者。

中药制剂又称中成药。

中成药来源于中医方剂,具有独特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常用的分类方法按剂型分类和功能分类。

正文一、中药与中成材中药的种类繁多,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

许多品种相似但是用途作用却不相同,比如:【川牛膝与川续断】川牛膝:甘、微苦,平。

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逐淤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用于经闭瘸痂,脓衣不下,跌朴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痉挛,尿血血淋。

川续断:苦、辛,微温。

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

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

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天花粉与山药】天花粉:甘、微苦、酸,微寒。

入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排脓消肿。

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所以必须进行鉴别与鉴定。

负责中药材采购及验收等的人员应具备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中药鉴定采用显微、理化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纯度检查。

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有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

中药的正品是指法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部位。

购入的中药材,每件包装上应有明显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地、采收(初加工)时间等信息,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中药材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

中药材的等级标准以品质最好的为一等品,较好的为二等品,以此类推,最次(符合药用标准的)为末等品。

中药饮片的质量与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严格控制;在炮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变质,避免交叉污染、混淆、差错。

中医药知识培训的讲义知识讲解共55页共57页文档

中医药知识培训的讲义知识讲解共55页共57页文档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5 页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中药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材介绍•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功效目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的配方原则和禁忌•中药的临床应用01中药基础知识中药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在野外的植物,可用于制成中药,如黄连、甘草等。

草药矿物药动物药复方药由天然矿物或金属制成,如石膏、珍珠等。

由动物制成,如鹿茸、虫草等。

由多种草药和其他成分制成,如六味地黄丸等。

煎煮过程将草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

煎药前准备先将草药用水清洗,切碎或捣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约30分钟。

煎煮次数煎煮3次,将药液混合后饮用。

中药的煎煮方法将中药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贮存方法中药的保质期一般为2-3年,但有些草药和蜂蜜等物质的保质期更短。

保质期中药的贮存和保质期02常用中药材介绍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增智。

功效3~9g,宜文火另煎,将参汁与其它汤药混服。

用法与用量实证、热证忌服,服人参后,不宜饮茶和吃萝卜。

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10~30g,水煎服,宜文火煎煮。

注意事项疮疡实证热证不宜服用,表实邪盛者不宜服用。

功效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功效5~15g,水煎服,宜文火煎煮。

用法与用量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6~12g,可煎汤、泡茶、浸酒等。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益气健脾。

注意事项脾虚泄泻者忌服,泡水喝时,最好将枸杞子泡好后喝完,不要浪费。

枸杞用法与用量研末吞服,也可泡酒喝,常用剂量为每日3~5g。

注意事项服用鹿茸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助火动血,而致鼻衄。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生血、强筋健骨。

鹿茸03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功效1清热解毒类中药23这类中药主要针对热毒病症,如发热、疮疡、痈疽、疔疮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清热解毒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生长和杀灭作用,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具有抗菌抗炎双重作用。

中药培训课件

中药培训课件

《中药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中药基础知识•中药煎煮与服用•中药临床应用目录•中药方剂•中药材的鉴别与采购•中医药学基础知识01中药基础知识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如人参、甘草。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来自动物类,如鹿茸、虫草。

来自矿物类,如石膏、朱砂。

03中药的种类与分布02011中药的药性理论23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四气指中药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味道,分别对应不同的功效。

五味指中药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作用趋向。

升降浮沉中药的配伍与禁忌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有目的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配合应用。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指某些药物配合应用会降低或失去疗效,甚至增强毒性。

指甘草、乌头、藜芦等十八种药物不宜与某些药物配合使用。

指硫黄、芒硝等十九种药物不宜与某些药物配合使用。

02中药煎煮与服用中药的煎煮方法使用砂锅、不锈钢锅或玻璃锅进行煎煮,避免使用铁锅或铜锅。

煎药器具将药材浸泡3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水面超过药材2-3厘米。

煎煮水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一般情况下,第一煎煮30分钟左右,第二煎煮20分钟左右。

煎煮时间一般情况下,中药煎煮2次,第二煎煮是为了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充分地溶解到药液中。

煎煮次数中药的服用方法一般情况下,中药宜在餐后30分钟左右服用,避免空腹服用损伤胃黏膜。

服用时间服用温度服用剂量特殊情况中药汤剂应当保持适当的温度,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以温热为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一般情况下,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服用中药的患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应当遵循医嘱。

中药的治疗原理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机能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中药还注重预防为主,即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中药并非完全没有毒性,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知识培训讲义目录1 中药概论 (1)2 常见中药中存在的异变及措施 (1)一、霉变 (1)二、虫蛀 (2)三、变色 (2)四、泛油 (3)五、气味散失 (4)六、风化 (4)七、潮解 (4)八、升华 (5)九、粘连、融化 (5)3 导致异变产生的原因 (5)A 自身因素 (5)B 环境因素 (6)4 中药储存 (7)A 概论 (7)B 储存的一般方法 (8)1 对抗同贮养护 (8)2 埋藏养护法 (8)3 化学药剂养护法 (9)C 贵细药材储存方法 (9)人参 (9)鹿茸 (9)蛤士蟆油 (10)牛黄 (10)熊胆 (10)海龙、海马 (10)冬虫夏草 (10)西红花(臧红花) (11)三七(田七) (11)5 中药养护 (11)A 药品储存保管制度 (11)1. 中药储存保管与养护的基本工作职责 (11)2. 仓库保管人员的基本职责 (11)B 中药养护管理制度 (12)中药知识培训讲义1 中药概论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等。

因来源复杂,每种药所含的成分各不相同,即使同科同属的药物成分除某一类相似外,其余成分也不一样。

中药及其炮制品的养护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临床疗效。

如《本草蒙筌》中记载“凡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烂不免为殃? ?”。

言简易赅说明了中药入库贮藏须干透,否则易变质的道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把药物干透入库是不够的,还应具体地根据药物的种类、药材性质、所含有效成分,配合自然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保管养护措施,同时还应结合当前科技手段与现代物质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最大努力保管好中药,使有效成分尽最大限度的留存,以优异的中中药质为临床疗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常见中药中存在的异变及措施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5.动物类,如蛤蚧、刺猬皮、鹿筋、狗肾等。

6.茎皮藤木类,如黄柏、桑白皮、桑寄生、川槿皮、鸡血藤、首乌藤等。

二、虫蛀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一)虫蛀的主要来源:1.原药材在产地采收加工处理不当;2.运输过程中出现害虫;3.贮藏过程中出现害虫;4.贮藏中药的包装物或容器出现害虫或虫卵;5.库房内清洁工作做得不好。

(二)中药害虫的危害性:1.使中药重量减轻,甚至降低以致失去疗效;2.使中药不洁或污染,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带来危害;3.有的品种被虫蛀之后,容易走油或影响饮片的质量;5.带来经济损失。

(三)中药害虫的趋性:所谓趋性,即害虫在外界条件刺激下引起运动的反应。

1.趋光性;2.趋温性;3.假死性;4.趋化性(对异性分泌的生物激素有正趋性,对化学药剂有负趋性。

(四)中药虫蛀的防护措施:1)曝晒法,适用于不怕变色、不宜融化和不宜碎裂的药物;2)烘烤法,将温度控制在50°C以上、80°C以下,适用于体积不大,成分不易挥发或不易泛油的药物;3)蒸煮法,适用于性质特殊、蒸后不失气味、不变色、不泛油的药物。

4)花椒、细辛、大蒜同储养护,适用于参茸类、动物类等。

生虫的常见中药:1.根类人参、党参、当归、南沙参、独活、白芷、防风、板兰根、前胡、川乌、草乌、甘遂等。

2.根茎类川芎、藕节、泽泻、生地等。

3.果实类全瓜蒌、瓜蒌皮、枸杞、皂角、大枣、桑椹、桂圆肉、核桃仁、白果等;4.种子类莲子、莲子心、芡实、薏苡仁、黑芝麻、火麻仁、柏子仁、桃仁、杏仁等。

5.花类菊花、金银花、款冬花、凌霄花等。

6.藤木皮类鸡血藤、肉苁蓉、锁阳、海风藤、青风藤、桑白皮等。

7.动物类及其他类鹿茸、蕲蛇、乌蛇、蛤蚧、刺猬皮、鹿筋、鸡内金、冬虫夏草等。

三、变色各类中药都具有其固有的色泽,色泽不仅是中药外表美观的标志,也是中中药质好坏的指标之一。

中药的变色是指中药在采收加工、炮制、贮藏过程中,由于加工、炮制、保管养护不当而因其中药自身固有色泽改变的现象。

变色的发生往往使不少中药变质失效,不能再供药用。

尤其是目前很多易变色的中药缺乏可靠的方法来保证质量时,那么防止中药变色就更显中药了。

(一)中药变色的原因1.因酶的作用引起的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及鞣质类成分的中药都易变色。

2.因发热、霉变引起的变色一些中药在发霉发热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对中药有机物质的严重分解,菌体自身及其代谢产物的色素与药物坏死组织的颜色混杂在一起,呈现变色,同时产生哈臭味、酸味或霉酒味。

此外受阳光照射,具有鲜艳色素的中药,也会变色。

3.非霉因素引起的变色如中药所含蛋白质内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中药所含糖或糖酸类物质分解或有活泼的羟基,能与含氮化合物进行缩合、环合等化学反应,形成棕色色素或其它的色素,以致中药变色。

此外,中药在加工炮制或干燥的过程中因火加热或曝晒,温度升高而使中药变色,活在霉蛀后用硫黄等熏蒸而发生变色。

总之,中药变色通常与温度、湿度、空气中氧的作用及日光的照射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二)中药变色的防护措施1.密封2.控制环境因素3.烘烤易变色药物受潮时可低温烘烤,但应注意烘烤时间不能过长,药物不能过分干燥。

4.晾晒在气候干燥、阳光较弱时可用晾晒的方法进行干燥,但应注意方法和程度。

如佛手片不宜过干,款冬花不宜过多翻动,避免阳光照射而褪色等。

(三)容易变色的常见中药容易变色的中药范围很广,比较明显的是色泽鲜艳的中药,如玫瑰花、月季花、梅花、款冬花、腊梅花、扁豆花、菊花、玳玳花、红花、山茶花、金银花、槐花(米)、莲须、莲子心、橘络、佛手片、小通草、麻黄等。

其中又以玫瑰花、款冬花、扁豆花、莲须、佛手片等最易变色。

四、泛油中药泛油又称走油或浸油,是指某些含脂肪油、挥发油、黏液质或糖类较多的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其表面呈现油状物质,并伴有变色、变味的现象。

这类中药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黏、颜色变深等都被称为“走油”或“泛油”。

包括含植物油脂多的中药(如苦杏仁、桃仁等)出现内外色泽严重加深,油质渗透外表,氧化后出现具有油哈气;含黏液质或糖分多的中药(天冬、党参等)质地变软,外表发黏,里面颜色加深,但无油哈气;动物类药材(如刺猬皮、九香虫等)躯体易残,色泽加深,外表呈油样物质,“哈喇”(即酸败)气味强烈。

这几种现象均统称“泛油”。

(一)泛油的原因1.中药本身的性质如含脂肪油、挥发油、黏液质或糖类较多。

2.温、湿度的影响3.贮藏保管不善(二)中药泛油的防护措施 1.气调养护 2.控制环境因素(温湿度、阳光等) 3.晾晒除昆虫类中药,一般均可晾晒。

但不能曝晒和反复晒,否则会导致色泽加深,质地变硬。

4.烘烤一般植物类中药泛油可采用低温烘烤,如白术、白果、天冬等。

动物类中药除狗肾、刺猬皮、鹿筋、水獭肝外,一般均可烘烤。

(四)容易泛油的常见中药容易泛油的常见中药有:天冬、麦冬、党参、川牛膝、怀牛膝、板兰根、柏子仁、当归、核桃仁、使君子仁、肉豆蔻、枸杞子、郁李仁、苦杏仁、甜杏仁、桃仁、狗肾、九香虫、刺猬皮、蛤士蟆油、壁虎、蝼蛄、斑蝥、虻虫、蜈蚣、蟋蟀、红娘子、青娘子、乌梢蛇、蕲蛇、蛤蚧、水獭肝、鹿筋等。

五、气味散失气味散失是指一些含有一些易挥发成分(如含挥发油等)的中药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成分挥散损失,使得中药的气味变淡或散失的现象。

中药的气味是中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挥散走气使其有效成分减少,气味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疗效的降低或丧失。

(一)中药气味散失的原因温度高、贮存时间长、包装不严都是气味散失的原因。

在气味散失过程中,如果温度增高、湿度增大或药材本身受潮,也是加快挥发、造成气味散失的原因。

(二)中药气味散失的防护措施 1.密封 2.控制环境因素环境宜干燥、阴凉、避光,低温低湿是主要措施。

注意沉香、肉桂、厚朴、檀香等不能过分干燥,同时也最忌风吹。

3.晾晒这类中药受潮时只能在干燥的空气中阴干、晾干,不能曝晒或在潮湿的空气中通风。

(三)容易散失气味的中药中药中由于挥发油的存在,使得某些药材具有浓郁的芳香气或特异气味。

挥发油在植物中分布甚广,尤以伞形科、木兰科、樟科、松科、桃金娘科、芸香科及姜科等植物的药材中挥发油含量最为丰富。

以散失气味的常见中药有:1.根类当归、木香、藁本、独活、白芷、防风等。

2.根茎类川芎、生姜、羌活、苍术等。

3.茎木类檀香、降香、沉香等。

4.皮类厚朴、肉桂等。

5.叶类艾叶、紫苏叶等。

6.玫瑰花、丁香、臧红花、金银花、月季花等。

7.果实种子类小茴、八角茴香、花椒、吴茱萸、香橼、枳壳、枳实、陈皮、青皮、白豆蔻、砂仁、肉豆蔻等。

8.全草类藿香、薄荷、荆芥、茵陈、香薷等。

9.其他类如樟脑、乳香、没药、苏合香、麝香、冰片、阿魏、龙涎香等药材。

六、风化指含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矿物类中药在干燥空气中逐渐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在其表面形成粉状或全部形成粉状物的变异现象。

易风化的中药有芒硝(Na2SO4?10H2O)、绿矾(FeSO4?7H2O)、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硼砂(Na2B4O7?10H2O)等。

易风化中药应贮存在阴凉、避风、避光的库内。

风化后的中药药用价值要依风化产物是否失去药性而定。

芒硝风化产物是风化硝(应与玄明粉加以区别),作用基本同芒硝,但其性缓而不泄利;明矾、硼砂等因风化不完全,只在表面风化成粉状物,故可入药;绿矾风化产物是碱式硫酸铁,风化物不宜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