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合集下载

乡级土地规划中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研究——以浏阳市金刚镇为例

乡级土地规划中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研究——以浏阳市金刚镇为例

1 .5 ; 7 6 % 人均年纯 收入 4 2 88元 , 20 较 0 1年增长 了 6 .6 , 54% 年均增长率为 1 . 1 一 二三产业 结构从 2 0 的 1 :9 34 %. 0 0年 77 .
7 3 3转变为 2o :. 0 5年 的 7 8 :0 :3 1 .
2 2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 2 2 1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现 状 ..
地形呈两边高 , 中间低 的态势 , 由东西两 侧 向中部倾 斜 , 形成
了以金刚集镇为 中心 的金 刚盆 地. 内九 岭 山脉绵延 起伏 , 境 山地 、 岗约占 6 % , 丘 5 属丘陵地 区. 全镇下辖 7个行政 村 、 居 委会. 0 5年 末全 镇共 有 3个 20 13 6户 ,总人 口为 5 12人 , 44 68 其中农村人 口 3 13人 , 90 城镇 人 口 10 9人 , 77 城镇 化水平 3 .0 0 4 %. 20 0 5年金 刚镇地 区生产总值( D )4 1 G P 44 2万元 , 20 比 01 年增长了一倍 , 年均递增 率为 1 .6 ; 8 9 % 工农业 总产值 92 2 6 1
20 0 5年全镇农用地 面积为 6 0 . 5公顷 , 9 14 占土地总 面积 的 8 .2 , 中耕地 面 积 15 .9公 顷 , 64 % 其 859 占土 地 总 面积 的 2 .4 ( 3 2 % 耕地 中基 本农 田面 积 19 .5公 顷) 建设 用地 面 6 17 ; 积 909 3 .6公 顷 , 占土 地 总 面 积 的 1 . 6 ; 利 用 地 面 积 16 % 未 13 1 5 .5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的 19 %. .2 2 2 2 土地利 用上存 在的主要问题 ..

农村建设规划方法

农村建设规划方法

农村建设规划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建设规划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每一个乡村建设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农田水利规划、农村公路规划、农村居民点规划、农村轨道交通规划、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农村文化旅游规划、农村医疗卫生规划、农村教育规划和农村社会安全规划等十个方面,探讨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法与策略。

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保护耕地和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内容。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定农业功能区、生态保护区和村镇建设区等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二、农田水利规划农田水利规划主要涉及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田灌溉与排水、水土保持等内容。

在规划农田水利时,应注重统筹水资源的配置,制定科学的农田灌溉方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推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农村公路规划农村公路规划是农村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农民的出行、农产品的运输等问题。

在规划农村公路时,应注重农村道路网的布局与建设,有序连接农村居民点、农田、乡镇等重点区域,提高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便利性,促进农村交通的繁荣。

四、农村居民点规划农村居民点规划是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在规划农村居民点时,应注重优化空间布局,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合理规划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居民点建设与管理,提升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五、农村轨道交通规划农村轨道交通规划是农村交通发展的新趋势,对农村交通的提速和便捷起着重要作用。

在规划农村轨道交通时,应注重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布局合理的农村轨道交通线路,提供便捷的乘车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方案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方案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方案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我们经常听到“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的说法。

那么,什么是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呢?为什么需要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呢?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这些问题。

一、要素分析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是指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土地的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

它包括农田、农村居民点、农村工矿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

农村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首先,合理规划农田,划定不同类型的农用地,促进农田的集约化管理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

其次,优化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加强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调整农村工矿用地的结构,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护农田资源,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在传统农业领域,优化农田利用,提高土地质量,引进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

在农村工矿用地方面,优先发展绿色产业,加大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对农田来说,合理规划农田利用,科学安排轮作休耕,避免单一种植引发的土地退化问题。

对农村居民点来说,合理规划村庄的布局,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对农村工矿用地来说,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环保监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来说,保护好农村景观和生态系统,维护乡村的生态功能。

五、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土地规划中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土地规划中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土地规划中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从用地类型上来说,新增建设用地中与农村直接相关的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增指标。

但从农村总体建设,及城乡统筹上,而与农村相关的指标应该还包含了直接用于农村建设的县乡道、农田水利及中心村建设的用地指标。

而在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此类指标相比城镇、工业级重点项目上来说比其他类型低。

在用地指标需求预测中,要严格考虑农村的耕地保护,合理分析农村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在土地规划各项指标分解时,统筹好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科学配置用地结构,同时充分利用好上级下达指标,自上而下分解要优化用地布局,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标签:新农村优化土地规划用地指标需求1道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地分析1.1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1.1.1规划目标为改变道县现状人口居住密度较低的状况,结合集中居民点的建设,创造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居住建设逐步做到各项设施基本到位,环境初步改善,到2020年做到居住密度适宜,设施配套齐全、完备,居住环境舒适宜人、美观。

1.1.2规划原则(1)居住用地针对不同的地段,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设模式与开发强度。

(2)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保护与创造富有地方景观特色的生活环境,延续乡村传统文脉,加强乡村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建设,体现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1.1.3规划实施措施(1)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推进中心村建设。

中心村选址要在地质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和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要便于生产生活,有利于农村今后的长远发展。

村民建房向逐渐向中心村集中,零散居民点搬迁、合并到中心村里,从而避免乱占耕地和耕作区居民点“满天星”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新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2)加大村庄整理力度,对“空心村”、搬迁后老宅基地和农村废弃房屋进行复垦,为道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用地支持。

(3)强调村庄内部用地的功能分区,农宅用地规划采用“双控模式”。

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研究框架

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研究框架

一、概述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居民点周边,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居住、商业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成为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规划、多功能农业和乡村发展领域。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农村混合利用,通过开展土地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项目,实现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规划、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领域。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

三、研究框架1.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内涵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是指在农村居民点周边,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居住、商业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具体包括多功能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

2.影响因素分析(1)土地资源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关键在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条件不同,农村用地混合利用模式也存在差异。

(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关键因素。

地方政府应在土地规划、产业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需要依托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是地方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乡村振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的消费需求重视不足 其中4 万亿元投资计划 产品稀缺和价格上升。教育、 医疗卫生等公共 核心还是为内需创造较为宽松的供给环境, 而 领域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使社会公众大量压缩 从而制约了消费水平的 真正制约内需的两大前提, 消费意愿和消费能 即期消费而转向储蓄,
力, 却并未提到战略高度 。收入 是消费 的决定 提高。因此, 国内基础 设施有 了很大改观的 在 性 因素 , 要增加消 费, 就必须千方百 计地提高 情况下, 应把投资转向医疗卫生 、 教育、 保 社会 居 民的收入。 障领域,从物质基础设施转 向社会基础设施,
的是人民可以享有更好的医疗、 教育、 住房等 次分配过程中, 资本收益的比例相对于劳动力
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
少相挂钩的理念 ,农村居 民点用地是否合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条件。 二是社会公 有明显提高, 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相应减少。
正与公平的实现。 基本消费的平等化可以有力 2完善收入再分配体制, 、 缩小收入差距。 地促进社会公正与公平。 公正与公平不是抽象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富人的消费倾向低, 的东西, 最终要落实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之 穷人的消费倾向高。 而我国目 前收入差距在逐 中, 用一个概念来概括, 那就是“ 消费”解决诸 年拉大 ,04年全 国农村 的基尼 系数 已经 达 。 2o
2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全市农 、 村居民点用地 7 ,6. 公顷,占土地总 233 6 1 面 积 的 70 . %, 占 建 设用 地 比重 的 7 6. % 户 均用 地 747 2 64 3 l.n r,人 均用地 21 m。 3. : 全市四县一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从 5 大到小的排序为:庐江县> 无为县> 居巢
改善, 寓于社会最终消费的提升之中。 二、 关于提高消费率的政策措施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关于临南镇夏口社区的调研报告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关于临南镇夏口社区的调研报告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关于临南镇夏口社区的调研报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家推出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两难”困境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为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临邑县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近日,县国土资源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临南镇夏口社区,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并查看了实施项目,特形成以下报告。

一、我县土地利用现状一是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低。

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存在浪费土地现象;独立工矿用地中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过散,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二是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

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规模大小不一,且布局分散,居住环境差,造成大量的土地闲置和浪费,现在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52.26平方米,和上级用地标准相比严重超标。

另外大部分村庄缺乏统一规划,无法合理布局村内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条件的提高。

二、我县实施增减挂钩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会议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精神,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鲁国土资发﹝2012﹞8号),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2013年,临邑县共申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4个(含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区拆旧总规模8524.4亩,农村安置区总面积2951.2亩,可实现节余指标5733.0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研究

顷, 整治 安置 区大 部 分 安排 在 拆 旧 区域 当缩 减农 村居 民点用地 。 在 此建 立农 村居 民点 整理 潜力 的估 算模 型 :
区 、 镇周 边 的 村 庄 ; 治 安 置 区 面 积 为 3 . 4公 集 整 88
规划 人均 建 设 用 地 指 标 表 ” 类 指 标 控 制 要 求 , 各 政 和 县人均 农 村居 民 点用 地 面 积 比较 合 理 , 们 建 议 我 保 留现有 的人均 建设 用地标 准 。

进 城 乡统筹发 展 ; 实施 农 村居 民点 综 合整 治 , 对农 村 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 地进行重新规 划 和综 合利 用 , 引
导农 村集 中建设 和村 民有序转移 , 促进 自然村 向中 将 心村和集镇 聚集 , 村村 民向住 宅小 区、 型 社 区和 农 新 小城镇集 中 , 于加快推进小城镇 综合 改革 建设和 有利
治 区 的现 状调 查 , 析统 计 待 整 治 区现 状 规 模 。同 分
农村居 民点综合 整治是土地利用 总体 规划 的 组成 部分 与 延 伸 , 规 范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行 为 、 实 是 落 土地 利用 总 体 规 划 确 定 的土 地 开 发 整 理 目标 的重
要手 段 , 主要 目的是 为 在 区域 内实 现对 土 地 的可 其
加 的耕 地 , 现对 城 乡建 设 占用耕 地 和 区域 耕 地 总 实 量 的有 效 补充 , 现 城 乡 统 筹 中“ 护 耕 地 与 保 障 实 保
建 设” 的双赢 。 实 行农 村居 民点综 合整治 , 将城镇建设用 地 收益 反哺农 村 , 展城 市反 哺农 村 的资 金渠 道 , 障城 可扩 保 镇建设 用地 , 进城 乡经 济社 会协 调 发展 , 促 有利 于 促

关于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关于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关于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的调研报告根据建设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要求,我局抽调业务骨干,对既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制约着我县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农民住宅建设和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把调查的重点放在具有代表性的城关镇和和平镇。

通过调查发现,规划区内的农民建房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大量的抢占、乱占集体闲散地、无证建设、擅自加层等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解决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和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我县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建设乱。

许多村庄“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

农民根据自己喜好,自行零散建设,建设无序,往往或呈“线性扩张”,公路、村内道路修到哪里,新房就建到哪里,沿路临街搭建生产性、经营性用房比较普遍;或呈“环状扩张”,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村庄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农民建新不拆旧,农村废弃地、闲置地及空置房屋不断增多,“一户多宅”、“空心村”等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配套差。

绝大部分村庄内的道路、给水、排污、电力、通信、绿化都缺乏规划布置,配套性与共享性差,普遍存在路面不硬、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埋等现象,导致了村庄生活环境质量差。

三是违章建筑多。

虽然这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几年借城镇建设之机违法抢建之风日盛,违法搭建、擅自加层等违反规划现象十分普遍,和平镇袁家营村被调查的312户村民中,有240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建设,竟占调查总户数的77%,他们有的扩大宅基地面积建设,有的抢占集体土地建设,有的擅自在原一层房屋上加层。

四是农房质量差。

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下,重城市、轻农村,在村镇建设管理方面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居民点的布局

居民点的布局
如长沙市、株洲市、 湘潭市为三角形。
沈阳市、鞍山市、本溪 市和抚顺市为四边形。
5
A
二、居民点布局的原则
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 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
6
A
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
服务半径:城镇在组织社会生产和居民 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服务影响的地区范 围。
在农村居民点布局时,纪要考虑到居民便于到工 厂、商店上班,又要便于下地劳动。
9
A
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
目前我国的多数居民 点都普片表现为规模 小、布局分散,兴建 住房时求大求宽,多 占耕地。这样就违背 了《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需求。
10
A
三、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
1、指标比较 法
经济服务半径; 交通运输条件; 居民点占地面积; 原有居民点的利用率; 安全卫生条件。
居民点的布局
L/O/G/O
Aபைடு நூலகம்
1
一、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居民点布局是最重要的规划 项目。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点 的性质、规模和类型决定的,随着各地自然、经济 条件、人口密度和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变化。
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居民点大致有以下四种布 局形式:
(1)、卫星式
(2)、带状式
在居民点布局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 情况,合理确定居民点的经济服务范围。 并且一个区域的居民点布局,必须从区域 经济建设的远景出发,使全区居民点形成 一个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相互协调的有 机体。
7
A
8
A
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和 农村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各种协作关系 得到发展,交流范围不断扩大。

农村聚落的合理布局

农村聚落的合理布局

农村聚落的合理布局与“三农”问题关键字:农村聚落合理布局尺度三农问题正文:农村聚落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 各地农村聚落的规模弋密度与分布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以及与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它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

探讨不同地区农村聚落的合理规模与布局, 调整部分居民点, 乃是当前搞好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农村建设的有关工作之一一、农村居民点布局是否合理的判据应从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两方面来考虑(一)判断农村居民点合理性的出发点是尊重农村居民的需要以村庄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是对村庄的第一位要求;村庄坐落是否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也是判断村庄布局是否合理的首要判据。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首先必须考虑农村居民的愿望和利益,绝不能按照少数人的意志而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去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

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表现为超越农民承受能力和觉悟水平的盲动式调整,即在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调整的时候非要进行调整;另一种情况是在大多数农民希望推进自己家园建设的时候,阻拦他们的行动,表现为调整的滞后性状态。

这两种情况都是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

尊重和维护农民在居民点布局调整中的权益,就要对做出空间调整的农民有合理的生产生活安排。

这些安排包括:至少不低于原先状况的居住、收入、就业、保障、子女就学及其他生活服务条件。

这些条件的改善,有的要由农民个人和集体来承担部分或全部成本,有的需要由各级政府来支付。

政府、农民个人和集体能否按照各自应承担的部分来支付这些成本,是农民权益能否不受到损害的关键。

因此,所谓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农民收入状况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合理性调整首先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

农民的收入状况,是决定农民(在外部不能支付全部成本的前提下)有没有条件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问题与对策研究——谈XXX村为例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问题与对策研究——谈XXX村为例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问题与对策研究——谈XXX村为例发布时间:2021-10-14T09:09:27.34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月15期作者:王怡[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

基本上,本文从农村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XXX村农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王怡烟台市蓬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省烟台市 2656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

基本上,本文从农村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村农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经验提出了改进村农村规划的步骤和对策,以促进村农村管理的规范化,促进经济和农村社区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农村建设引言2015年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整个城区的农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在一般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再开发区的研究往往脱离再开发的内容,空间规划也具有指导性的科学意义。

村作为新领域建设的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然而,在这一时期的调查实践中,以及在这一时期对村的观察和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农村发展政策的重要性,为我国新农村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本文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小问题的各种方法。

1 村基本土地利用状况1.1自然状况概括全村位于资江河中,四周环水,桃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水乡”。

该区域地势平坦,从微观地形来看,东北部地势较高,西南部地势较低。

属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热夏冷,春季寒冷多雨,7月普遍低潮多雨。

总体而言,土壤肥力状况良好。

作为该地区新农田建设试点村,总体土壤肥力条件较好。

作为该地区新田建设试点村,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新田建设成效显著。

村里有八个小组。

1.2土地利用概括农村土地状况。

到2020年底,农业用地总面积将达到5.37平方公里,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44.01%。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增强模式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增强模式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增强模式初探摘要:增强土地利用效率是国务院长期以来加强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探索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增强的模式,可有效的为农村土地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更加有效的增强土地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从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28号文),到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都对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原则规定。

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区内村庄拆并和用地布局的调整,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合理、有序地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国内土地整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增强的模式,以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进行上地开发整理。

政府作为组织策划者,负责编制土地规划设计、筹措资金、监督工程执行情况,承担项目运行风险。

企业是政府意志的具体执行者,负责上地整理工程的实施,保障项目的最终竣工验收。

由政府出资建造安置社区或组建公寓,对村民进行安置。

政府回收原宅基地,进行储备或公开招标拍卖。

整理资金可先由政府财政出资或进行部分上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组成,然后通过整理后的土地增值、相关税费等收益,建立专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基金。

这种运作模式的特点是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都由政府统一安排,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权威性,调动一切人力、物力来保障工程的高效率完成,但另一方面,政府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承担的风险极大。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这类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地矛盾突出尖锐,政府应当把农村土地整理当作一项发展经济的重要环节。

在这类地区政府参与和组织化程度均很高,易形成市县级组织领导,乡镇级单位具体实施的组织模式。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 ] 甘 立彩 , 于 “ 7 基 挂钩 ” 的 农 村 建 设 下
用 地 整 理 效 益 分 析 一 以 江 苏 省 太
仓市为例 _ J ]乡镇经济 , 0 , O 2 8() 0 1:
4 -4 . 2 5
[ ] 陈婷 , 平 县 土 地 整 理 综 合 效 益 评 8 黎
价研 究_ . J 贵州农业科学 , 0 ,7 ] 2 9 3 0
局分散 、 空
21%。 .1
24 农 村 住 宅 建 筑 质 量 落 后 、 . 空置 现 象 严 重
根 据 统 计 数 据 显 示 , 建 筑 水 平 来 看 , 龙 镇 农 村 住 房 类 从 盘
型 主 要 为 平 房 。住 房 结
衰 4 盘龙镇住户拥有住房类型构成及质量结构
间 分 布 不
( :2 — 2 . 8 2 2 24 )
[] 胡渝 清、 9 罗卓 , 南 丘 陵 区新 增 耕 西
地 质 量 评 价 方 法 研 究一 以 重 庆 市
大足县雍溪镇 为例 L J 西南农业 大 ]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07 5 ) 4 社 20 ,(: 3卜
作 者简 介 :
因此 , 强 农 村 居 民点 规 划 布 局 研 究 。 导 农村 科 学 用 地 显 得 加 引 尤 为重 要 。 盘 龙 镇 位 于 重 庆 市 荣 昌县 西 北 部 。 介 于 东 经 1 5 1 0 ~ 0 o 9O 1 5 2 1 纬 2 。 7O ” 2 。 54 ” 间 。东 与 仁 义 镇 、 胜 镇 0 。 6O ” 北 92 5一 9 3 3 之 观
范 围 内农 村 居 民点 用 地情况 ( 见表 3 。 )
根 据 表 3的统 计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规划原则与方法、建设内容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农村环境:农村居民点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农村建设,减少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效益。

2. 优化农村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位置和规模,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3.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合理的农村居民点能够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的需求、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等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依据农村居民需求:规划应该以农村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问题,提供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农村土地的过度开发,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考虑自然环境: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4. 综合协调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农村居民点与周边乡村的协调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内容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3. 居住环境改善:包括居民房屋改造、环境卫生改善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4. 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农村居民点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
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低,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普遍超标。现状人均居住用地 150 平方米以
1
上的占 53%,180 平米以上的占 41%,部分村甚至达到了 300 平米以上,只有少数的村人均
居住用地在 100 平米以下。
农村居民点面貌较差,内部结构松散,居住建筑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农村居民住宅楼房
比例不到 40%,空心化现象突出,基础设施缺乏,建设标准低。
3.2 分类比较法
在进行居民点规划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对同一个要素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会根据这些要 素的不同分类来考虑布局的方式。如村庄的产业职能、地理位置、村庄规模、服务设施的完 善程度等等。下面我们就以村庄产业职能的分类来说明分类比较法的应用。
根据对长沙农村现状的调研和对村庄发展方向的分析,我们按产业职能将村庄分为了农 业型、农工型、农旅型等几类,并根据实际的规划总结了这几种类型村庄的规划布局的侧重 点和模式。
长沙县双江镇山笔村就是典型的农林型村庄,村内林地、耕地分别占总用地的 70.69%, 12.65%。村南北长 4.7km,东西宽 3.2km,农业用地相当分散,现状居住用地分散布置于村 内各处,但基本上是位于山脚田边,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4-5 处,而散落于各处的小点达上百 处之多。在用地规划时,我们在满足农业耕作半径的需要同时,继承传统的“山脚田边”的
村域层面的总体规划,是通过调查各居民点的现状建筑质量,村域内地形情况,村域内 用地情况,根据村庄的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居民点位置与规模,但总的原则是“相对集中, 少占耕地”。长沙现状居民点用地比较零散,在规划时必然会遇到较大的调整,因此,在调 整时需要树立牢固的全局观念,从整个村庄甚至是整个镇域范围内来考虑居民点的布局。同 时,农村居民点的规划要避免沿公路盲目兴建等缺陷,布局时必须对居民点中各类用地统筹 考虑,处理好生产建筑用地及农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此外,要合理预测村庄人口, 并规划合适的居民点规模,针对长沙地区现状人均居住用地较大的特点,适当降低人均用地 指标,实现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和规模的合理化。

土地利用规划第07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第07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三、居民点用地
人类住区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 要物质基础。居民点用地是一种重要的 土地消费形式,一定要以可持续消费观 为指导,合理规划居民点用地,是土地 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内容。居民点用地规划的行政管理重点 在于合理地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布局, 协调好居民点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 的关系。
二、居民点的分类(续)
4.1986年设市标准作了较大调整 5.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的设市标 准又作了调整,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 了考察指标 居民点分类中除划分城乡居民点以外,还有 城镇之别。在我国居民点体系由城市—城镇一 乡村三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面未统分。城市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 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 和小城市(<20万人)。城镇分县城和集镇 (建制镇和乡(场)镇)。乡村分中心村、基 5 层村和村落。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一 五”时期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陆续完成, 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全 国城市数量曾达到208个。 1960—1964年我国城市化进 — 程中断,跌人低谷,城市人口比例从1 9.7%急剧下降至14%。 直至1980年城市人口由于自然增 长原因才回升19%的历史最高水平。
二、居民点的分类
至今世界上尚没有统一的城镇划分标 准,一般以人口下限数量、职业构成和 人口密度等指标中的一项或数项为标准 加以划分,但具体数值不具有可比性。 我国城乡居民点划分标准历经数次变动: 1.1955年国务院公布第一个标准 2.1963年国务院修改上述标准 3.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恢复乡作 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国务院 4 第三次颁布设镇标准
32
(二)运输重心法
当投资项目厂址的其他因素基本相同, 运输费用作为厂址选择的重要因素,可 用重心来选择厂址。以原材料运输费用 为例,设某项目所需的多种原材料由各 地供应,已知各原材料产地在某段时间 内(如1年)的供应量为Q;各原材料 产地的相互位置为已知,并把它们标明 在直角坐标图上,根据坐标公式可计算 得“重心坐标”位置,此点的运输费用 最小。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试行地区对策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试行地区对策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
以 0 8年 为 例 , 管 遭 遇 汶 川 大 地 震 的 冲 击 , 地 年 尽 当 少局 面, 人地 矛盾 较 为 紧 张 。近 年 来 , 城 g N化 改 革 , 局 面 , 2 0 雨 . 以 接 待 旅 游 人 数 持 续 上 涨 , 均 年 收 入 增 收 达 到 3 0元 , 现 人 5 实 科 学发展 观统筹 城 乡 经济 发 展 , 经济 运行 态 势 彘好 e为 了
对 用结 构 , 提高土地 利 用效 率 , 善 农村 生 产 、 活 环境 的 一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为 指 导 , 耕 地 进 行 切 实 的 保 护 和 合 理 的 改 生
项综合 的±地 利用工程 。 通过农 村居民点的用地整 理 有利 于优化 农村 居 民点 布
利 用 , 农 村 居 民 点 用 地 整 理 试 点 工 作 和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调 将 整 相 结 合 , 学 定 位 , 理 开 展 项 目建 设 , 调 为 村 民 创 造 科 合 强
重 局、 实现耕地 占补平衡 、 统筹 城乡 发展 和节 约资 源 , 如今 , 其 良好 的 生 产 和 生 活 环 境 , 视 对 村 庄 生 态 环 境 和 历 史 文 化 实 极 已成 为 许 多 地 区 实 现 农 村 乃 至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有 效 手 的保 护 , 现 了 土地 的 合 理 利 用 , 大 地 促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鉴作用 。
关 键 词 : 村 居 民点 用地 整 理 ; 资 渠道 ; 划 ; 范 程 序 农 融 规 规
中图分类号 -333 F 0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0 0 — 0 10 1 7 —1 8 2 1 ) 60 4 —2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选址的科学合理性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选址的科学合理性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选址的科学合理性摘要: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址是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选址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效果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并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科学选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选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合理的选址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选址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土地利用冲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因此,本文将从科学原则和方法、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选址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选址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概述1.1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需要遵循社会可持续性,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福祉[1]。

这意味着规划必须致力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还应促进社会平等,确保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配。

同时,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规划应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减少贫困率。

此外,规划也应该注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农村地区的市场接入。

另外,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规划应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同时推动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有助于农村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投资和人才,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规划编制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规划编制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规划编制分析摘要:我国村庄的规模和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也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随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的贯彻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一系列促进村庄规划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得到有效落实。

为了科学的对村庄建设进行规划,需要通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计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分析引言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也在城乡深入持续推进。

要科学规划村庄建设,就必须在土地规划体系的框架下制定村庄规划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政府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基础建设活动作出的长远规划,而村庄规划则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之村庄规划现状入手,剖析我国村庄规划编制的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村庄规划实际,总结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以帮助有关工作人员全面贯彻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优化村庄规划工作。

1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1.1整体规划不够完善在一些村庄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过于片面,只重视自身的发展效益,缺乏全面的分析和规划,使得规划编制的实施效果不够有限,增加了各种问题的发生,对村庄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在调查村庄地理位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全面的布局和规划,规划模式也比较简单,导致规划工作无法实现发展目标。

同时,一些规划方案没有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共设施设置不合理,造成国土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理念。

1.2过于看重产业规划在实践中,一些村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往往更注重产业规划,而忽视规划建设的其他方面,导致最终规划编制方案缺乏良好的适用性,对村庄建设效果和发展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村庄的整体规划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过分重视产业规划的影响,乡村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产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水平下降,这将无形中增加乡村规划出现问题的概率,降低这方面的工作质量,阻碍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2.2
A. 规 划 前
B. 规 划 后
图 2 石田村居民点分布情况对比图
产业引导模式。 某些区域由于地形条件恶劣、交通条件
较 差 的 原 因 ,居 民 点 规 模 较 小 、分 布 零 散 且 深 入 丘 陵 区 ,但 是 这
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林地、草地、矿产资源等,或者
有着悠久的产业基础、条件,对于这种村庄,居民点规划时应从
2.2 农 村 居民点布 局分散、空 间分布不 均衡 以村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 Mapgis 软件 从 二 调的 数 据 库中 得到各行政村的土地总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图斑个数、 以及各行政村的最大及最小农村居民点图斑,据此求出居民点 平均占地规模和图斑密度(见表 2)。 研 究 的 16 个 行 政 村 中 ,农 村 居 民 点 总 规 模 为 1350.71hm2, 占 研 究 区 总 面 积 的 11.4%,居 民 点 个 数 达 到 3977 个 ,从 数 据 可 以看出,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 2009 年,镇域内各行政村之 间 最 大 农 村 居 民 点 与 最 小 农 村 居 民 点 之 间 规 模 相 差 4.36hm2, 居民点个 数最多为 515 个,最 少 为 19 个, 相差 496 个,同 时各行政 村农村居 民点的平 均面积及 密度差异 也较为明 显, 由此 可看出, 镇域内居 民点空间 分布不均 衡。
以 浙 江 省 部 分 县 市 为 例 [J].中 国 农 村 经 济 ,1998 ,(5):68-73. [5] 姬 涛 , 浅 析 增 减 挂 钩 和 产 业 发 展 [J ].中 国 商 界 ,2010 ,(3):206. [6] 郭 苦 成 、罗 溢 ,城 乡 建 设 用 地 增 减 挂 钩 助 推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J].畅 所 欲 言 ,2007 ,10(2):32-34. [7] 甘立彩,基于“挂钩”下的农 村 建 设 用地整理效益分析—以江苏省太 仓市为例 [J].乡 镇 经 济 ,2008,(10): 42-45. [8] 陈婷,黎平县土地整理综 合 效 益 评 价 研 究 [J].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2009 ,37 (8):222-224. [9] 胡 渝 清 、罗 卓 ,西 南 丘 陵 区 新 增 耕 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重庆市 大 足 县 雍 溪 镇 为 例 [J].西 南 农 业 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4.
资源与环境科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年第 23 卷第 07 期(总第 297 期)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李承桧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由于历史及地形等方面的原因,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且利用粗
放的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 以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为例,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进
讨 ,2011 ,(4):106-109. [3] 曾 绍 甲 、李 显 书 ,城 乡 建 设 用 地 增 减 挂 钩 政 策 解 读 [J].法 制 与 社
会 ,2009 ,10(1):290-291. [4] 赵哲远、戴韫卓、沈志勤等,农村居民点土地合理利用初步研 究—
-14-
作者简介: 周 慷 慨 (1987—), 男 , 甘 肃 省 合 水 县 人 ,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 理。 通讯作者: 罗海波(1973—),男,贵州省思南县人,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土地规划 整理与生态修复。
通过对镇域内各行政村居民点现状用地情况分析,并结合
-15-
资源与环境科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年第 23 卷第 07 期(总第 297 期)
盘龙镇的城乡规划、交通、资源以及各村在镇域经济中的地位、 发展状态、制约及发展因素,按照上述分类,确立了盘龙镇各行 政村的发展定位体系(见表 5)。
3.2 微观优化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
3 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研究
3.1 宏观分类定位 依据镇域内各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状况、 现有人口规模、人
口发展趋势、资源、地理区位、政策导向、现状居民点状况以及 基础 设 施 等发 展 潜 力, 对 盘 龙 镇 的 16 个 行 政 村 做 出 宏 观 上 的 发展定位,主要分为三类:①发展型村。 镇域内拥有较好的交通 条件、资源和区位,并且现状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与一定的基 础设施的, 可以引导周围条件较差的农村居民点逐渐向其集 中。 对于这种性质的行政村,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建 设和扶持力度。 ②控制型村。 对于镇域内现状规模较大、人地矛 盾突出、发展较为饱和、发展潜力有限的行政村,或者因政策、 环境等因素不适宜继续发展壮大的, 可以控制其发展规模,或 者通过土地整理实行内部挖潜。 ③迁并型村。 对于镇域内由于 自然地理环境或发展条件的限制,地理区位较差、交通不便、缺 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布局零散且规模较小的行政村,可以逐步 引导其向周边发展型村迁移合并。
图 1 盘龙镇村庄空间布局体系 上,综合分析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生活条件 等因素,选择发展潜力最大的村庄构建中心村。 盘龙镇确定以 大成村、石田村为中心村,这两个村距离镇区的距离较小,现状 条件较好,与镇域内的其他村交流方便,将成为镇区向全镇进 行经济辐射的中转站。 在构建中心村时,考虑到丘陵地区的地 形特点,居民点规划应坚持“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散中有聚”优 化布局原则。 在镇域范围内,应以中心村为核心,将周边布局零 散 、规 模 过 小 、功 能 缺 乏 的 村 落 与 中 心 村 进 行 归 并 整 理 ,优 化 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建筑水平来看,盘龙镇农村住房类 型主要为平房, 住房结 构以砖混和砖木为主 (见 表 4), 这 些 住 宅 大 多建筑时间较远, 建筑 质量较差、结构老化,使 用价值不高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从户均拥有的住房数量水 平来看, 存在着 2.3%的农户拥有两处及以 上 的住 宅 。 同 时,在 7.36 万 农 村 常 住 人 口 中 ,外 出 从 业 劳 动 力 达 到 3.68 万 ,占 总 人 口的 49.95%,存在着严重的住房空置现象。
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 在村域内,居民点布局应在现 有基础上,实现村域内居民点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度集中,同时 考虑到农民的耕作半径设定不宜过大,所以在进行中心村建设 时应就近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在一定范围内集中,以切合农民生 产、生活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操作。 同时,还应注重对于这种村 的各种功能的完善,加强扶持力度以促进村落的发展、壮大,为 发展型村。
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农村居民点规划定位的三种类型,并从微观层面上设计了优化布局的五种模式。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布局;土地利用规划;盘龙镇
长期以来, 农村居民点布局缺少整体上的规划指导控制,
化,对重庆市乃至其他丘陵地区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便于农业生产、生活,其建设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
中,自然村落普遍形成了“满天星”式的散落布局现象,农村居 民点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适当加强其发展壮大,也为发展型村。
在研究区域内,确定了长岭社区居民点布局的产业引导模
李承桧: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学
镇总人口 7.77 万人 ,其 中 非农 人 口 0.42 万人 ,农 业 人口 7.36 万 人。 境内夏布、生姜、花生、西瓜、樱花谷鸭、不锈钢等特色产业 优势突出,是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特色经济重镇。
2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人均水平高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 统 计的 数 据 显示 ,2009 年 全 镇建 设
1 研究区概况
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人口的增长,当前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占用大 量的耕地资源且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研究,引导农村科学用地显得 尤为重要。
本 文 以 重 庆 市 荣 昌 县 的 盘 龙 镇 为 例 , 在 GIS 软 件 的 支 持 下,结合荣昌县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荣昌县第二次土地调 查数据,探讨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
石田村位于盘龙镇的偏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全村总 面积为 500.93hm2,其中耕地 366.91hm2,占总面积的 73.24%。 农 村居民点规模为 88.91hm2, 居民点个数为 175 个, 占总面积的 17.75%。 基 于石 田 村 的现 状 条 件,适 宜 以 石 田 村 现 有 中 心 居 民 点为核心来构建中心村,适度扩大已有居民点规模。 对于村内 现有的部分规模较小、 布局分散的居民点进行整理或复垦,以 对村内布局进行全面优化。 规划后,居民点面积降至 71.83hm2, 居民点个数下降到 50 个,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规模为 17.08hm2 (见图 2)。
2.3 农村居民点布局对交通依赖程度大 提取现状的公路等主要交通线路 ,通 过 Mapgis 软件 对 所 有
主要交通线路分别做 间 距 为 500m、700m、1000m 和 1500m 的 缓 冲区,然后将缓冲区与现状农村居民点布局叠加,统计出不同 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用 地情况(见表 3)。
根据表 3 的统计 数据可得, 农村居民 点的分布情况受道路 的影响较大, 随着距 离的增加, 农村居民 点分布逐渐稀疏。 当缓冲区半径小于 500m 时,农村居民点分布 较 密 集 ,占 整 个 研 究 区 农 村 居 民 点 规 模 的 58.59%;当 缓 冲 区 半 径在 500~700m、700~1000m、1000~1500m 之间 时 , 比 例均 低 于 20%, 且 逐 渐 减 少 ; 当 缓 冲 区 半 径 大 于 1500m 时 , 比 例 仅 占 2.11%。 2.4 农村住宅建筑质量落后、空置现象严重
地布局的优化和调 整应该在符合农村 居民点用地演化趋 势的前提下, 紧密 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因 地制宜地对各村庄进行优化。 受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限制, 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既要考虑农户耕作半径的经济合理性,又 要顾及小范围内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统筹安排。 本文基 于镇域内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在宏观定位 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居民点优化布局的模式:构建中 心村模式、产业引导模式、控制建设模式、城乡融合模式和迁移 合并模式(见图 1)。 3.2.1 构 建 中 心 村 模 式 。 在 考 虑 农 村 居 民 点 现 状 布 局 的 基 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