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讲义:运动学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讲义(含解析)教科版-教科版高三全册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像追与相遇问题
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像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像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像和v-t图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确实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一、运动学图像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2.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像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1)
图1
①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②假设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假设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一样.
自测1(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 )
图2
A.甲比乙运动得快
B.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
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运动学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1)解题思路
分析两物体 运动过程
→
→ 找两物体 位移关系 → 列位移 方程
画运动 示意图
(2)两点解题技巧
[题组训练] 1.[利用x-t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两
物体从同一点出Biblioteka Baidu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 0~4 s这段时间内( )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 m
[答案] C
技巧点拨
(1)解决图象问题必须掌握的“3种”技能——会看、会 用、会换
①会看 要从物理意义上去认识图象.由图象的形状应能看出物理 过程的特征,特别要关注截距、斜率、图线所围面积、两图线 交点等的物理意义.很多情况下,写出物理量的解析式与图象 对照,有助于理解图象的实际意义.
②会用 由所作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 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方法(即方程) 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③会换 描述同一物理过程可以用不同的图象表达.所以有时为了 研究物理过程的方便,将图象进行变换.
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 C.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 D.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高考物理总复习 1.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分层突破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加速度 v=v0+at
相同 相反
2ax aT2
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 . T 末 、 2T 末 、 3T 末 、 …… 、 nT 末 的 瞬 时 速 度 之 比 v1∶v2∶v3∶…∶vn=__1_∶__2_∶_3_∶__…__∶_n___. 2.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n =__1_∶_4_∶__9_∶__…_∶__n_2__.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_1_∶__3∶__5_∶__…_∶__(2_n_-__1_) _.
t0=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 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时,应在离收费站中心线多远处开始减速; (3)汽车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
情境2 ETC通道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53习题改编]ETC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简称, 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 12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费站中心
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21 运动学图像专题方法总结-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素材
运动图像专题方法总结
主标题:运动图像专题方法总结
副标题:总结运动学图像的规律方法,为本知识点备考提供精辟的总结。
关键词: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方法总结。
1、图像适用X围:应用于二维情况
说明:x-t图像、v-t图像等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它们只能描述物体直线运动的情况。因位移和速度是矢量,图像中位移和速度“+”、“-”表示与正方向相同或相反,所以x-t图像和v-t图像等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过程(即只能应用于二维情况)。
区分x-t图像和v-t图像如下:
2、三种常见的运动学图像的点、线、面的意义
3、解题要点:
(1)首先要明确图像的意义,即是要看清楚图像的坐标轴的含义,不要把什么图像都当作速度时间图像来处理;
(2)对图像的截距要有清醒的认识;
(3)图像在不同的象限时,要加强认识,对于斜率和面积问题尤其要明确其意义;(4)多个图像的交点,表示的意义要明确。
(5)注意数形结合,图像与函数表示式是息息相关的。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一、基本概念
l.描述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2.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自由落下一物体,车厢里的人观察到的是竖直下落运动,但对于站在路边不动的人来说,却是向前的平抛运动.
3.虽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应本着使观测方便和尽量使对运动的研究简化为原则.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运载火箭的发射等,通常取地球或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比较简便,当研究宇航器绕太阳运动时,通常取太阳为参照物比较简便.
4.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的.
5.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对事物的研究简化,常常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将事物理想化的方法.这种经过思维加工,理想化的事物,物理学中称为理想化模型.质点、光线等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6.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大小在研究的运动中可以忽略不计(2)不考虑物体的转动效应时.
7.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问题研究的需要,采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物理量有不同方式,如初中学过的“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用叙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来定义的.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即用两个物理量
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初中学过的密度也是用“比值”
来定义的.
8.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
是位移的方向.汽车朝东开或朝西开,实际效果当然不同,用
速度矢量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匀速运动的实际效果,当只考虑
第一章 运动学—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一 直线运动
一、 直线运动易错点总结:
1. 时间与时刻:时间轴上n 代表ns 末;2秒内,前2s ,2s 末,第2秒;
2. 定义式与决定式:根据定义式v 与x 方向相同,a 与v ∆的方向相同,但a 与v 、v ∆无关;
3. 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不看a 增减,而是看a 与v 方向是否一致;
4. 矢量性: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只有相对量正负才表示大小;
5.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光电门)、速率;
6. 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
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
(2)公式a =Δv
Δt 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
注意
(1)用v =Δx
Δt
求瞬时速度时,求出的是粗略值,Δt 越小,求出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3.0 cm 的遮光板,如图2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 =3.0 s ,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 )
图2
A .0.067 m/s 2
B .0.67 m/s 2
C .6.7 m/s 2
D .不能计算出
答案 A
2. 高楼坠物危害极大,常有媒体报道高空坠物伤人的事件。某建筑工地突然有一根长为l 的直钢筋从高空坠下,垂直落地时,恰好被检查安全生产的随行记者用相机拍到钢筋坠地瞬间的照片。为了查询钢筋是从几楼坠下的,检查人员将照片还原后测得钢筋的影像长为L ,且L >l ,查得当时相机的曝光时间为t ,楼房每层高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由此可以求得( )
《高三物理认识运动》PPT课件
1.物体一旦被选做参照系,则认为此物体是静止的。
2.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可能不相同。
3.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h 视研究的问题而定。
wk.baidu.com
3
三.质点
——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点来 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显然,质点是物体的一种近似。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质点来代替物体呢?
力学知识架构
力学解决的基本问题: ——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三种回答)
运动学——运动的描述及常见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力 学
静力学——常见力的认识及其物体的平衡
动力学——回答力与运动的关系
h
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本章内容要点
时间与时刻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路程与位移
速度
机械运动
加速度
简单的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3.质点就是很小的物体吗?很大的物体就一定不能看 作质点吗?
h
7
GPS要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 大部分构成,天上地下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定位。
它一般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
面上,每个轨道上均匀分布有4颗卫星。
h
8
有人说:只有物体足够小,才可以把该物体看作质点。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请发表你的观点。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运动学的知识点,为进
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高三物理运动学的知
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Displacement):表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
变化,可以是矢量、标量或复合量。
2. 速度(Velocity):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当
位移的方向和时间的方向相同时,速度为正;反之,则为负。
3. 加速度(Acceleration):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也可以是正、负或零,分别代表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Uniform Motion):指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其速度保持恒定,加速度为零。
2. 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总位移和总时间的比值。
3. 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求得。
三、匀加速直线运动
1. 匀加速直线运动(Uniformly Accelerated Motion):指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相等的运动。其加速度保持恒定。
2. 位移-时间关系式:x = v0t + (1/2)at^2。其中,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3. 速度-时间关系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高三物理:运动学部分专题复资料
一、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适用于任意运动,其中普遍适用的公式为
v=S/t。而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
v=(v1+v2)/2.另外,对于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在前一半
时间内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2
的匀速运动的情况,其平均速度为(v1+v2)/2.如果一个物体做
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
平均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v1v2/(v1+v2)。如果一
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且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56km/h。
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
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
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
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为无法确定,因为没有给出位移和时间。
二、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公式为a=(vt-v)/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对于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t>v,a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对于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t<v,a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
相反。对于质点的运动,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也越大。因此,正确的说法是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也越大。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学(2021年整理)
第一章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编辑整理: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第十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
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
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前进的动力。
第十一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
容。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运动学
一、基础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参考系:用来做参考的物体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它是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
●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
它是静止的.
●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研究一个物体多个过程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含解析)
专题1.1 运动学基本概念
【题型归纳与分析】
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
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
(1)选择题: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2)解答题:单独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
(3)实验题:单独考察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近几年对直线运动单独命题较多,直线运动毕竟是基础运动形式,所以一直是高考热点,但不是难点,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则以图像问题和运动学规律的应用为主,题型通常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6分。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近年高考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考查的重点是v-t图像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本章知识还较多地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并多与实际生活和现实生产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后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在2018高考复习中应多加关注。
第01讲运动学基本概念
课前预习●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3)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运动学问题经典教案
/ 7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问题 一、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的条件:①F合=0或②F合≠0且F合与v共线,a与v共线。(回忆曲线运动的条件) 2、基本概念 (1)路程位移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3)增加的速度加速度速度 (4)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 3、分类 )(变化)但为変力,变加速直线运动(恒定且为恒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合合合合00)0(0,0FaFaFaF 4、匀变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要是直线均可。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公式 (会“串”起来) 22212202202200tsttvvvasvvtattvsatvv得消去基本公式 ①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st=200000202122)(2121ttvtavvvatvvatvtattv ∴Vt/ 2 =V=VVt02=st ②根据基本公式得s = aT2 3NS一NS=3 aT2 Sm一Sn=( m-n) aT2 推导: / 7 第一个T内 2021aTTvs 第二个T内 2121aTTvs 又aTvv01 ∴s =SⅡ-SⅠ=aT2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同学要求必须会推导,只有亲自推导过,印象才会深刻! (3)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T末 、2T末、3T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T 、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③在第1T 内、第 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n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 (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得到的启发)。(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5)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适用全过程S = Vo t -12g t2 ; Vt = Vo-g t ; Vt2-Vo2 = -2gS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上升最大高度:H = Vgo22 上升的时间:t= Vgo 对称性:①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②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gvtt0下上。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gVo / 7 (6)图像问题 识图方法:一轴物理量、二单位、三物理意义(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 图像法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数学方法。用它可直观表达物理规律,可帮助人们发现物理规律。借用此法还能帮助人们解决许许多多物理问题。对于诸多运动学、动力学问题特别是用物理分析法(公式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小结课件
解析 拍摄得到的小球照片中,A、B、C…各小球的位置正是首先释放 的那个小球每隔0.1 s所在位置,这样就把本题转换成一个小球在斜面上做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了。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
vB= A B= B C m/0s.=115.750.2m0/s。
2T
2 0.1
(2)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 x = 0.20m/s02.=155 m/s2
浙江专用 物理
第一章 本章小结
ppt精选
1
专题归纳提升
专题一 思维转换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的应用
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 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本专题就物理中常见的思 维转换进行归纳并举例,以使同学们达到开阔视野、升华提升的目的。
1.转换参考系,化难为易 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但实战中灵活选择参考系会给我 们解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51 m/s,v=9 m/s。
答案 见解析
ppt精选
3
2.正逆转换
我们可以将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正逆转换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再运用运动学规律解决问题。
典例2 一木块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停
下来。若此木块在最初5 s和最后5 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5,问此木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纲 4.1.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编号:课堂导学提纲18 高三物理 编制教师: 2013-09-09
4.1.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的特点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其遵循的法则。
【重点】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速度方向与轨迹的关系。 【难点】掌握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知识梳理】
1.运动类型的判断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要分析合外力是否为恒力.
(2)判断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要分析合外力方向是否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2.运动类型的分类 (1)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条件:F 合=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条件:F 合为恒力、不等于零且与速度同线. ③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条件:F 合为变力且与速度同线. (2)曲线运动
①匀变速曲线运动,条件:F 合≠0,为恒力且与速度不同线. ②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条件:F 合≠0,为变力且与速度不同线.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1.速度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性质
做曲线运动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即必然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运动学角度: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动力学角度: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合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
无力不拐弯,拐弯必有力。曲线运动轨迹始终夹在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而且向合力的方向弯曲,或者说合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线的“凹”侧。
【例1】 一个质点受两个互成锐角的恒力F 1和F 2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过程中保持二力方向不变,但F 1突然增大到F 1+ΔF ,则质点以后( )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进行的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像等。
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位置的改变所发生的位移。位移可以是正值、负值或者零值,分别表示正方向移动、负方向移动或者静止不动。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其中 v 为速度,Δx 为位移,Δt 为时间。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 a 为加速度,Δv 为速度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
4. 运动图像: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可以有三种情况: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
为一条直线;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为逐渐向上倾斜的曲线;
减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为逐渐向下倾斜的曲线。
二、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物体在弯曲路径上进行的运动。在曲线运动中,常
涉及的知识点有:向心力、圆周运动和离心力等。
1. 向心力:物体在进行曲线运动时,向中心点的力称为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向心力的方向向着曲线
的中心。
2. 圆周运动:物体沿着一个圆形轨迹做的运动称为圆周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而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3. 离心力:物体在进行曲线运动时,远离中心点的力称为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以及运动半径有关,离心
力的方向与向心力相反。
三、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是物体从一定位置抛出后,自由落体与水平抛出合成的运动。在抛体运动中,常涉及的知识点有:初速度、竖直方向运动和水平方向运动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归纳
第一章:力学
1. 力与牛顿定律
a.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
b.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作用力。
2. 运动学
a. 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b. 匀变速运动的公式与图像分析;
c. 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
3. 动量守恒定律
a. 动量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b.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与应用。
4. 能量守恒定律
a. 动能与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b.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原理;
c. 功与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第二章:热学
1. 温度与热量
a. 温度的定义与温标的转换;
b. 热量的定义与单位,热平衡与热传递的基本原理。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a. 内能的概念与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b. 等容、等压、等温等过程的机械功与热量的计算。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a. 熵的概念与熵增原理;
b. 卡诺循环、制冷机与热泵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a.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线反射的规律;
b. 平面镜与镜像的特点与成像规律。
2. 光的折射与透镜
a. 光的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计算;
b. 透镜的种类与成像规律。
3. 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
a. 光的波动理论与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b. 光量子假说与光电效应的原理。
第四章:电学
1. 电荷与电场
a. 电荷的守恒与基本性质;
b. 电场的概念与电场强度的计算。
2. 电压与电势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运动学
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图2所示.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v 1=v 2=v 3 B.v 1t 1=v 2t 2=v 3t 3 C .x 1-x 2=x 2-x 3 D.x 1t 12=x 2t 22=x 3
t 3
2
2.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
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 间总长度为s ,则质点从A 到B 所用时间t 为( ) A.
s (a 1+a 2)
a 1a 2
B. 2s (a 1+a 2)a 1a 2
C.2s (a 1+a 2)
a 1a 2
D. a 1a 2
2s (a 1+a 2)
3.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c 是一条x =0.4t 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5 s 时,a 物体速度比c 物体速度大
D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4.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物块静置于x 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 =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 轴开始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B .t =4 s 时物块位于x =4 m 处 C .t =4 s 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
D .在0~4 s 时间内物块所受合外力做功为2 J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 2=t
42,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为两段均为1
4圆弧的曲线,则( )
A .两物体在t 1时刻加速度相同
B .两物体在t 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 .两物体在t 3时刻相距最远,在t 4时刻相遇
D .0~t 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6.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则(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 B .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 1-x 2=15 m C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D .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
7.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
2,当B 球开
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gt 2 B.38gt 2 C.34gt 2 D.1
4
gt 2
8. 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0~1 s 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 车的小
B .0~3 s 时间内a 车的路程比b 车的小
C .0~3 s 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
D .t =2 s 时a 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 车的大
9.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 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11.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
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C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
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2v
t
12.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13.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 ,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 ,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设人加速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 A .150 m B .75 m C .15 m D .7.5 m
14.如图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图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 /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15.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