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的陪嫁

合集下载

古代公主出嫁的嫁妆

古代公主出嫁的嫁妆

古代公主出嫁的嫁妆一、朝帽首饰1.潮官熏貂朝冠一顶、元狐朝冠一顶、海龙朝冠一顶、罗胎凉朝冠一顶、熏貂冠一顶、本色貂冠一顶、4海龙冠一顶、丝绒冠一顶、罗胎凉冠二顶、熏貂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熏貂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2.珠宝点翠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福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万寿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双喜字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盒、双如意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牡丹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海棠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团鹤飘带帽成分、万福飘带帽成分、万寿飘带帽成分、双喜字飘带帽成分、双如意飘带帽成分、牡丹花飘带帽成分、海棠花飘带帽成分、赤金累丝项圈成分、栓辫手巾四分金黄二分红绿各一分攒珠攒珊瑚累丝蜜蜡松石褂扭十副、珊瑚朝珠一盘随朝服用、珊瑚朝珠成盘、蜜蜡朝珠成盘、沉香朝珠成盘、如意冠二顶均随各式镶嵌宝石帽花、碧玡瑶带钩成件、翡翠带钩成件、白玉带钩成件、白玉带皮带钩成件、赤金累丝镶嵌珠石带钩成件、三镶宝石带钩成件、翡翠各式佩四件、白玉各式佩四件、碧玡瑶各式佩四件、白玉带皮各式佩四件、赤金累丝镶嵌珠石带环带束四分各随飘带手巾大小荷包四分、金表四对随表辫八件、玉柄香柄镶嵌珠石小刀火镰四分各随各色宝石佩、赤金累丝扁方成对、赤金洋錾扁方成对、赤金镶嵌扁方成对、翡翠扁方成对、白玉扁方成对、白玉玲珑扁方成对、白玉嵌莲荷纹扁方成对、清白玉嵌珠翠碧玺扁方成对、福寿纹扁方成对、金镂空镶珠扁方成对、金錾花镶碧玺翠珠扁方成对、金錾蝴蝶双喜扁方成对、银镀金镶珠宝镂花扁方成对、赤金累丝长簪成对、赤金洋錾长簪成对、赤金镶嵌长簪成对、翡翠长簪成对、白玉长簪成对、白玉玲珑长簪成对、万福万寿点翠长簪成对、双喜双如意点翠长簪成对、镶嵌珍珠长簪成对、镶嵌宝石长簪成对、万福万寿镶嵌珠石翠花成对、双喜双如意镶嵌珠石翠花成对、榴开百子镶嵌珠石翠花成对、桃献三千镶嵌珠石翠花成对、翡翠白玉点翠珊瑚珍珠宝石各式挑簪十对随三挂双挂单挂搭琅、赤金点翠镶嵌抱头莲二对、赤金点翠各式颤须六对、展翅金凤吊珠发簪成对、银金金凤首发簪成对、紫铜金金发簪成对、珊瑚金点翠发簪成对、红珊瑚金丝发簪成对、绿白玉福禄寿发簪成对、和田白玉雕开心眉发簪成对、玉雕凤发簪成对、,玉月乌木发簪成对,紫铜烤蓝发簪成对,金镀银点翠宝石发簪成对,银蝴蝶发簪成对,金尖玉甲虫发簪成对,白玉发簪成对,翡翠发簪成对,田白玉如意发簪成对,和田白玉空心发簪成对,田白玉如意发簪成对,宝石银发簪成对,玛瑙银发夹对、红金雕刻手镯对、红金镶嵌手镯对、红金累丝手镯对、红金点玉手镯对、白玉元手镯对、白玉浦手镯对、玉元手镯对、翡翠手镯对、红金凿钳对、红金丝钳对、翡翠钳对、白玉钳对、,万福万寿翡翠钳成对、双溪双如意翡翠钳成对、镶嵌珍珠钳成对、镶嵌宝石钳成对、红金小金钳成对、两对珍珠排环、两对碧倩瑶环、两对翡翠环、两对翡翠环、两对白玉环、,两对珍珠戒指和两对镶嵌翡翠戒指珍珠耳环成对,碧雅瑶耳环成对,宝石耳环成对,翡翠耳环成对,金丝灯笼耳环成对,金玉长寿字耳环成对,黄金盒猫眼成双“金褶,土耳环,一对黄金宝藏,一对戒指,翡翠戒指,玉环,两个戒指,白玉戒指两个,珍珠戒指两个,两个戒指,金戒指,金戒指,金戒指,一对钉子,钉子,金指甲,珍珠钉子,钉子,黄金对,油炸面团,珍珠手,翡翠手。

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

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

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宋朝公主出嫁嫁妆清单》1、服饰:a. 礼服:宋朝时期,贵族公主出嫁必备一件镶花袈裟,一件满身镶花灯芯绒大褂,一件锦瑟绣花金翠外袍,一件金丝缎抽穗袍(紫色)。

b. 甲衣:一件湖绿金珠鸾纹甲衣,一件蓝色金珠龙袍,一件孔雀碧绿金钗甲衣,一件贴宝石的金丝甲衣。

c. 围巾:一条鸾凤缠绕的锦围巾,一条金丝缎做衣衫的围巾,一条锦缎图案的围巾,一条宝石镶花的款式围巾。

2、珠宝首饰:一件金丝缎镶宝石的首饰,一件镶水晶的头饰,一件六角金丝珠的头饰,一件贴宝石的耳钗,一件镶流苏的耳饰,一件金丝头箍,一条宝石项链,一件猩红彩翠钗夹,一件彩宝玉手镯,一件猩红宝石戒指,一件金丝手镯,一件翡翠首饰,一条宝石项环,一件眼蔷薇叶彩宝珠镯,一件千花钗,一件金丝缎宝石手环,一件贴宝石项钗,一件琴键彩珠戒指,一件绣花项圈,一条金丝缎项环,一件彩宝玉耳环,一件红玉玉珠戒指,一件彩翠坠饰以及其他小珠宝、饰品等。

3、妆饰:a. 化妆品:宋朝时期,公主妆饰是复杂而华丽的,妆饰必须使用玉粉、月色胭脂粉、翡翠胭脂、春容护肤霜等。

b. 头饰:一件蓝翡翠金丝缎头冠,一件镶宝石的头冠,一件彩蝶缎头纱,一件银蝶缎头纱,一件翡翠金丝缎头纱,一件彩宝石金丝缎头纱,一件珍珠金钗头冠,一件彩翠头冠,一件镶宝石头冠,以及几件华美的头饰及头饰配件。

4、鞋履:一双玉袜子,一双金丝缎鞋子,一双金丝缎拖鞋,一双蓝色锦缎鞋子,一双孔雀紫金钗鞋子,一双银色平地鞋。

5、包袱:a. 典型的宋朝特色物品,如宋朝特色镶花灯笼,宋朝特色金丝缎抱毯,宋朝特色锦缎包,宋朝特色皮袋、孔雀羽毛护腕子等。

b. 人类手工制品,如金线绣图、手绣图案绣花桃木盒、越王叉、金丝缎手帕等。

c. 生活用品,如脂粉盒、酒器、茶具、烟具等。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在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中,嫁妆是娘家表达对女儿新婚的美好祝愿,最传统的女方嫁妆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为大家的女方婚礼嫁妆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新娘的行头1、结婚礼服一件2、小礼服一件3、鞋子两双4、回门衣服一套5、首饰假设干小贴士现在大多数的新娘婚礼到当天都是准备两套衣服。

一套婚纱和一套中式的旗袍或格格装。

想要拥有傲人身姿吗?加薇信lopxx22 教你轻松快速丰乳!在婚礼当天的早上,新娘在自己的家里或酒店,就已经换上了婚纱,等待新郎接亲的到来。

这身婚纱,从接亲开始,一直穿到婚礼仪式的结束。

婚礼仪式结束后,新娘去酒店的化装间,去换已经准备好的中式服装。

换好中式的服装,可以穿这身衣服给来宾敬酒,一直到婚宴结束。

婚宴结束后,新娘就可以穿这套中式的服装回家了。

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都是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装箱一个含镜子头梳(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厨房围裙、化装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0件、钱假设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小贴士由于陪嫁物品较为琐碎的,需要在筹备时,按类分好,并交由专人保管。

一般由家中较稳重、有经验的长辈管理更为妥当。

厨房用具1、大家电:空调、电视一般都是两个。

冰箱、洗衣机。

2、小家电:电饭煲、餐具一套(有一百多头的,也有八九十头的,还有五六十头的)、筷子两盒、热水瓶两个、挂烫机之类的可以看需要购置。

具体标准1、红色桶、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

另一个桶放满米,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红布包裹。

小贴士子孙桶,又称子孙宝桶。

故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桔祥物,与子孙对碗,红木箱柜一起成为姑娘的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的。

下嫁巴林的三位公主

下嫁巴林的三位公主

下嫁巴林的三位公主据史料统计,清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和亲”之策,将很多格格甚或是公主下嫁给各蒙古王公贵族。

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年间,共有27个格格和3位公主下嫁到巴林草原。

在本期⾥,主要为您介绍其中的三位公主吧。

孝庄⽂皇后头⼏年,曾热播过⼏部与孝庄太后有关的电视连续剧,让这个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的清初⼥政治家着实地⽕了⼀把,也被狠狠地戏说了⼀把。

孝庄太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成吉思汗⼆弟的后裔,名布⽊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

布⽊布泰出⽣于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为贝勒寨桑之次⼥。

后⾦天命10年2⽉,13岁的布⽊布泰由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其姑哲哲为⼤福晋。

皇太极即汗位后,哲哲被封为⼤妃,称中宫⼤福晋;布⽊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

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位。

后来,随着布⽊布泰姐姐海兰珠和林丹汗遗孀陆续嫁给皇太极,布⽊布泰在后宫的地位下降了。

在皇太极⽣前,布⽊布泰的地位并不显赫,仅居后宫的第五位,受到皇太极专宠的是她的姐姐宸妃海兰珠。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布⽊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三年后⽣皇九⼦福临。

崇德8年8⽉9⽇,皇太极突发脑溢⾎⽽死。

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场激烈的权⼒⾓逐悄悄地展开了。

皇太极长⼦肃亲王豪格(掌握正蓝旗)和努尔哈⾚最钟爱的⼗四⼦睿亲王多尔衮(掌握镶⽩旗,亲弟多铎掌握正⽩旗)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但最后的胜利者却是这个“⽼五”,她让她的那个只有6岁的⼉⼦福临坐上了龙椅。

其中或许是多尔衮从⼤局出发,为避免内乱⽽作出退让,但布⽊布泰的幕后活动和政治⼿腕更是功不可没。

顺治去世后,布⽊布泰⼜全⼒⽀持孙⼉康熙帝。

她⽣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兵。

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配合、⽀持孙⼦的事业。

清朝贵族嫁妆[整理版]

清朝贵族嫁妆[整理版]

清朝贵族嫁妆清代满洲贵族的嫁妆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因此我们在讨论清代嫁妆问题时,不能不研究满族的嫁妆及其特点。

入关前,满族人的婚嫁仪式较为简略,嫁妆也相应简单,比如陪送一些鞣皮和锤打鹿筋的工具,以供妇女婚后从事家务劳动使用。

入关后,受汉文化的影响,满人的嫁妆也逐渐丰富起来,从衣物首饰到家具陈设无不具备,同时他们又保持了自己民族的一些陪嫁特色,很值得我们关注。

本章拟从满洲贵族的嫁妆人手,揭示清代满族的嫁妆特色及婚嫁习俗。

第一节皇族之嫁妆皇族为满洲贵族的最上层,其婚礼仪式也最为隆重和复杂,不同等次的皇族成员要相应举行不同规格的婚礼。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对于各类皇族成员的婚礼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大婚、皇子成婚、皇孙成婚、皇曾孙成婚、皇元孙成婚、公主下嫁礼、亲王婚礼、世子郡王婚礼、贝勒婚礼、贝子婚礼,等等,可见清代国家对于皇族婚礼的重视程度。

但是,法令的规定多侧重于礼仪和等级方面,对于嫁妆并没有明确的、详细的规定。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皇族盛大的婚礼中,女家陪送的嫁妆无疑同样的隆重、复杂。

一、皇后妆奁清代,仪式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的嫁妆当属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嫁妆。

皇后嫁妆的特点在于,它一方面要体现出帝王婚礼的九五至尊、无与伦比,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嫁妆本身所包含的实际功能(如婚后生活所需的实际用品等),如何将这两种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让筹备大婚的大臣们煞费苦心。

清朝共有四个皇帝在紫禁城举行了大婚典礼,分别为顺治、康熙、同治、光绪。

前两位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妆奁没有留下特别详细的记载,后两位皇帝则留有《大婚典礼红档》(以下简称《红档》),将有关大婚典礼的全部档案文件汇编成册。

这两份《红档》现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详细记录了朝廷内外筹备大婚典礼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皇后妆奁的议定、筹办和妆奁清单,为我们研究清代皇后的嫁妆提供了宝贵而翔实的历史资料。

1.皇后妆奁的筹办皇后妆奁的筹办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我们以同治帝大婚中皇后嫁妆的筹办过程为例、。

古代新娘嫁妆与文化礼仪

古代新娘嫁妆与文化礼仪

古代新娘嫁妆与文化礼仪嫁妆在古代文化礼仪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新娘子入门的一种方式。

古代的嫁妆不仅体现了家庭的财力,也展现了新娘子的嫁妆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习俗。

古代的嫁妆品种很多,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绸缎、锦葵、家具、衣物、珍宝、贝币、鸟笼、药材等各种物品,其中最重要的是钱财和珠宝。

在古代,嫁妆的多少不仅是决定了新娘子家庭的富裕程度,也是反应了婚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因此,新娘子的嫁妆多寡和质量优劣,是媒婆为之争取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代的文化礼仪也非常注重新娘子的嫁妆,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礼仪。

明朝时期的文化礼仪很有代表性,其嫁妆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更是非常严格。

新娘子必须要带着七十二件新衣服,十二件嫁妆,七十二对鞋子,以及许多珠宝首饰和贵重物品,才能够符合当时的文化礼仪。

同时,在拜堂过程中,新娘子也必须背着新娘包,里面装着麻绳、钥匙、米、盐、草莓等物品,象征着婚姻的美好和生活的繁荣。

除了明朝,清朝时期的文化礼仪也很有代表性,新娘子的嫁妆必须包括一对符婚的鱼缸和一对饰有“卜昵”字样的玉镯,以象征着婚姻的幸福与美好。

而在汉朝,人们更是将嫁妆作为一种祝贺和庆祝的方式,婚礼上亲属和朋友都会送上各种各样的礼物来祝福新人的美满婚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礼仪的变迁对嫁妆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虽然嫁妆不再是入门必备条件了,但仍然可以融合现代元素,体现新娘子和家庭的财力和地位。

在现代婚礼上,新娘子的嫁妆可能包括一份精美的婚戒,或者一份其他意义重大的物品,如家庭文化遗产等。

嫁妆的多寡和质量已经不再是衡量社会地位和人们财富的唯一标准,但对照古代,我们还能看到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古代新娘子的嫁妆和文化礼仪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时代的标志,嫁妆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

虽然如今的嫁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么重要,但随着文化礼仪的变迁,嫁妆依然可以体现新娘子和家庭的地位和财力,以及一种对婚礼和婚姻的美好祝福。

特殊的文化交流使者一和亲公主的随嫁队伍

特殊的文化交流使者一和亲公主的随嫁队伍
就 形成 了一 种 规制 。 如崇 德年 间定 : 王 女嫁 于外 西 域诸 国 ,为汉 室 与西域 诸 国的友 好 往来 做 出 了 亲 藩王 、 贝勒 、 吉 等 , 送 侍 婢 八 名 , 妇 五户 ; 台 媵 男 郡 杰 出的贡 献 。西 汉另 外一 个 随嫁 和 亲 匈奴 的太 监
第3 2卷 第 4期 V0 _ 2 o4 I 3 Nhomakorabea N .
n ou r a
— — — — — — —
西藏 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lO ie t n l is Isi t (hlso v a d S ca ce cs fT b tNai aie nt ue P i o h n o ilS in e o t t o
万匹, 又遣解 忧之媵 婢二 十五人 , 作儿伴 侣 。 此 女 , 多岁 即随 同解忧 公主来 到乌 孙 国。“ , 主 ” 十 初 楚
外 ,文成公 主还 随带有大量 的各业能工巧匠 、 文 侍者冯燎能史 书, 习事 , 尝持汉节为公主使 , 行赏赐 人、 医师 、 官属 、 卫士等 , 也都可看作是她 的陪嫁 。 于城郭诸国, 敬信之 , 日冯夫人。” 《 号 翻 资治通 文成公主死后 ,金城公主又继续 了与吐蕃和亲的 鉴》胡三省 的注说她 “ 内习汉事 ,外 习西域诸 国 事业 , 中宗照样是陪嫁丰厚。 念主幼 , 唐 “ 赐锦缯别 事” 。由于冯燎聪明识字 , 学习和接受能力强, 很得 数万 , 杂伎诸工悉从 , 给龟兹乐 。 【 ) 代的满蒙 解忧公主信任 ,不仅嫁给了在乌孙地位很高 的右 ” 清 5 J 联姻除了大量的陪嫁物 品,陪嫁人户更是不可或 大将军为妻 ,而且多次代表解忧公主 出使乌孙周 缺 。“ 燕支( 陪房) 蒙古人 , 初为固伦淑慧 、 固伦荣宪 边 的西域各国, 享有很高的威望。 她的才能甚至引 两个公 主的陪嫁户 , 5 0 , 共 4 户 原为满族或汉族 。 起 了汉宣帝的重视 , 并亲 自接见和委任她为正使 , 这些 ‘ 燕支 ’ 人世代居住在 巴林右旗 , 与当地蒙古 出面解决乌孙 国与汉室之间的矛盾 ,在她熟练的 族通婚 , 融合为蒙古族。” ㈣ 由于这种联姻次数 政治斡旋下 ,汉与乌孙化解 了一场危机 ,重又和 嘲 多、 范围广 、 持续时 间长 , 所以在 陪嫁人数上很早 好 。冯燎把 自己的一生都 贡献给了当时的乌孙及

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

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
奉 旨 :固伦公 主分 内 ,著 定 为 三 品翎 顶长 史 一 员 ,头 等护 卫 一员 ,二 等护 卫二 员 ,三等 护 卫二 员 ,六 品典 仪 二员 。和 硕公 主 分 内 ,著 定 为 四 品翎顶 长 史一 员 ,二等 护 卫二 员 ,三 等 护卫 一 员 ,六 七 品典 仪 一员 。不 必 拘 定 陪嫁 人 户 ,听 从 公 主随 便 拣放 。又 固伦 公 主 、和 硕公 主太 监 内 ,准 给八 品 顶戴 一人 ,报 礼 部 、 内务 府备 查 。_3
以上规 定 均是 针 对宗 室 王公 嫡 妻所 生 女 而言 ,媵 妾所 生 女 不在 册 封之 列 (养 育 宫 中及 特恩 封 号 者例 外 )。乾 隆年 间又 规定 :亲 王 、郡 王媵 妾女 ,有 许字外 藩 蒙古者 ,亦 封乡 君 。
推 断建 立 在 以下 三种 情 况 的基 础上 :一是 无 格格 封 号有 额 驸封 号 者 ,根据 额 驸封 号 返 推格 格封 号 ,如 丈夫封 号 为 “固山额 驸 ”,则 知格 格应 为县 君 。二 是有 父亲 封号 及生母 身份 为正 妻者 ,可根据 崇 德元 年 的有 关规 定 ,可 直接 推 断其 封 号 ;但 是 乾 隆 以后 亲 王 和郡 王 媵 妾 女则 均 以 “乡 君 ”推 断 。 三是 仅 知其 父为 宗室者 ,则 以 “宗女 ”推 断 。
笔者 对 《清朝 满 蒙联 姻研 究 》 中顺 治 至宣 统 年 间下嫁 “外藩 蒙 古 ” 的公 主格 格进 行 统计 ,共 计 364人 ,其 中原 表 中 已经 注 明封号者 大 约 200人左 右 ,其他 为笔 者推 断 。推 断 的依据 是清代 关 于 “公 主格 格 ”的封 号 的有关 规定 :
根 据 上 面 的推 断 ,364人 中 ,有 公 主 20人 ,郡 主 66人 ,县 主 42人 ,郡 君 16人 ,县君 48人 , 乡君 71人 ,宗女 101人 。这一统 计 数据 虽 不能 说准 确无 误 ,但是 基本 上 可 以反 映 出 268年 问出嫁 外 藩 蒙古 的皇 家女 的大概 身 份分 布 比例 ,可 以作 为下 面分 析 的基 础 。

清代固伦和孝公主的嫁妆清单

清代固伦和孝公主的嫁妆清单

清代固伦和孝公主的嫁妆清单红宝石朝帽顶一个,嵌二等东珠十颗。

金凤五只,嵌五等东珠二十五颗,内无光七颗,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颗,内乌拉正珠二颗,共重十六两五钱。

金翟鸟一只,嵌硌子一块,碎小正珠十九颗,随金镶青桃花重挂一件,嵌色暗惊纹小正珠八颗,穿色暗惊纹小正珠一百八十人颗,珊瑚坠角三个,连翟鸟共重五两三钱。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东珠二颗。

帽后金花二枝,嵌五等东珠二颗。

金镶珊瑚头箍一围,嵌二等东珠七颗,重四两七钱。

金镶青金方胜垂挂一件,嵌色暗惊纹小正珠二十四颗,守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颗,珊瑚坠角三个重四两五钱五分。

金镶珊瑚顶圈一围,嵌二等东珠二颗,重五两四钱。

鹅黄辫二条,松万背云二个,珊瑚坠角四个,加间三等正珠四颗,四等正珠四颗。

双正珠坠一幅,计大正珠六颗,二等正珠六颗,加间碎小正珠六颗,金钩重一两七钱五分。

金手镯四对,重三十五两。

金荷连螃蟹簪一对,嵌无光东珠六颗,小正珠二颗,湖珠二十颗,米珠四颗,红宝石九块,蓝宝石两块,锞子一块,重二两一钱。

金莲花盆景簪一对,嵌暴皮三等正珠一颗,湖珠一颗,无光东珠六颗,红宝石十二块,锞子一块,重一两五钱。

金松灵祝寿簪一对,嵌无光东珠二颗、碎小正珠二颗,米珠十颗,锞子二块,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二块,碧牙么二块,重二两。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盘,计珠一百八颗,珊瑚佛光塔、记念,银镶珠背云,嵌小正珠一颗、米珠四颗,小正珠大坠角,碎小正珠小坠角,加间米珠四颗,金圈八个,连绦结共重一两八钱五分。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盘,计珠一百八颗、珊瑚佛头塔、记念,银镶珠背云,嵌色暗五等正珠一颗,小正珠大坠角,碎小正珠小坠角,加间米珠四颗,银圈八个,连绦结共重一两四钱五分。

珊瑚朝珠一盘,青金佛头塔,金镶绿碧牙么背云,碧牙么大坠角,松石记念,碧牙么黄蓝宝石小坠角,加间色暗暴皮五等正珠四颗。

珊瑚朝珠一盘,催生石佛头塔、铜镶宝石背云,嵌锞子一块,绿晶一块,松石记念,红宝石大坠角,红宝石小坠角二个,蓝宝石小坠角一个,加间无光东珠一颗,小正珠三颗,饭块小正珠十四颗,珊瑚蝠二个。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
古代女子嫁妆清单明细如下:
1. 金银首饰:金、银项链、手链、手镯、耳环等。

2. 珠宝饰品:珍珠项链、珠串、玛瑙手镯、翡翠挂件等。

3. 妆奁:包括盒装粉饼、蜜粉、腮红、口红、眉笔、眼线笔等女性化妆品。

4. 绸缎衣物:绸缎对襟衫、褙子、裙子、袄子等。

5. 绣品:绣花围巾、绣花抱枕、绣花被褥等。

6. 针线盒:储存针线、剪刀等缝纫工具的盒子。

7. 精美纺织品:锦缎被褥、丝绸薄纱、绣花蚕丝袜等。

8. 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

9. 生活用品:铜镜、木梳、牙刷、漱口杯等。

10. 家具:红木嵌花柜、屏风、螺钿瑞兽图案桌椅等。

11. 籍册:家谱、祖籍情况等家族重要档案资料。

12. 微型财产:银元、金元宝等小额财产。

以上就是古代女子嫁妆清单的详细明细。

古代十里红妆嫁妆清单

古代十里红妆嫁妆清单

古代十里红妆嫁妆清单
第一:寿礼:寿衣寿帽、里红外练、抹胸抽袖、朱袍桃李、彩绶
红緣、龙凤配簇、仙娥把红、囊符佩玉、箱箧蕙珠。

第二:冠礼:琵琶、太簇、蝙蝠斗篷、珠帘芙蓉、金缕丝绵、宫灯、瑶琴、花舞翠绡、床帐芳葩、贴金锦表、金屋绣苑、翠盆顶冠、
缨带纶巾。

第三:裁衣:琥珀雕编,丝线锦绣,金叶刺绣,花朵拓纹,方巾、花辇、斗篷、缎袍、皇衫、王袍、窑头、皮袄、缎裤、乔服。

第四:服饰:腰缠、腰带、围裙、假发、缨冠、细帽、面具、踏步、皮靴、细靴、凉鞋、绣带、金翅、银翅、碧玉冠。

第五:首饰:金带、金簪、金簪羽、项链、颈饰、头冠、头饰、
耳环、手镯、戒指、抢印、胸牌、坠子、玉琊、玉佩、玉镯。

第六:捧花、礼貌:芳花竹篮,秋林菱葩,银兔散珠,梅花拂绣,八宝捧绣,琼花抛金,金萱裙蔓,彩玉斗纱,芙蓉持酒,珠林扦钗,
玉瑞千年,礼貌不可穷尽。

【doc】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

【doc】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

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2011年1期(总第102期)满族研究MANZUMIN0RITYRESEARCHNol,2011(GereralNo.102)公主格格下嫁外藩蒙古随行人员试析祁美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满蒙联姻不仅是清朝满蒙同盟,清朝统治蒙古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代满蒙关系的重要体现.清代皇女下嫁蒙古,给蒙古社会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清代满蒙联姻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有诸多学术论着.本文通过对清代下嫁蒙古的公主,格格的封号以及因封号而获得的陪嫁待遇的考察,从而对其随行人员的性质和"陪嫁人户"总体规模做出估算,进而探析这一人群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清代皇女;下嫁蒙古;陪嫁待遇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65X(2011)01—0028—06本文以杜家骥先生的《清代满蒙联姻研究》一书中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对清代下嫁蒙古的公主,格格的封号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试图对其随行人员的性质和"陪嫁人户"总体规模作出估算,进而探析这一人群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的影响.笔者对《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中顺治至宣统年间下嫁"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进行统计,共计364人,其中原表中已经注明封号者大约200人左右,其他为笔者推断.推断的依据是清代关于"公主格格"的封号的有关规定:崇德元年定:中宫所生女为固伦公主,庶妃所生女为和硕公主,亲王女为和硕格格,郡王女为多罗格格,贝勒女为贝勒多罗格格,贝子女为固山格格,公女为公格格.顺治十七年题准:各格格的汉文对应封号:和硕格格又称郡主;多罗格格称县主,贝勒多罗格格称郡君,固山格格称县君,入八分公称乡君,不入八分公以下,统称宗女.以上规定均是针对宗室王公嫡妻所生女而言,媵妾所生女不在册封之列(养育宫中及特恩封号者例外).乾隆年间又规定:亲王,郡王媵妾女,有许字外藩蒙古者,亦封乡君.推断建立在以下三种情况的基础上:一是无格格封号有额驸封号者,根据额驸封号返推格格封号,如丈夫封号为"固山额驸",则知格格应为县君.二是有父亲封号及生母身份为正妻者,可根据崇德元年的有关规定,可直接推断其封号;但是乾隆以后亲王和郡王媵妾女则均以"乡君"推断.三是仅知其父为宗室者,则以"宗女"推断.根据上面的推断,364人中,有公主20人,郡主66人,县主42人,郡君16人,县君48人,乡君71人,宗女101人.这一统计数据虽不能说准确无误,但是基本上可以反映出268年问出嫁外藩蒙古的皇家女的大概身份分布比例,可以作为下面分析的基础.一,与公主入居蒙地者1.官员:公主作为皇室子孙,其身份虽与男性子嗣有别,但是毕竟身份特殊,是"皇室宗亲"的28?一份子,理所当然享受着与"宗王"相似的待遇.所以,公主出嫁,亦是"皇权"的延伸,是皇帝威严的延伸,因而随同公主和额驸来到"公主府"的,首先是一支官员队伍.雍正二年,都统拉锡奏报供给下嫁蒙古后来京的公主,格格盘费银两时,提供的随行人员有:固伦公主,兼有侍卫,官员二十三名,和硕公主,兼有侍卫,官员十四名.ll目前还没有看到当时有关公主额定侍卫官员的人选,这里不排除这些侍卫,官员中有额驸方面提供人选.杜家骥先生曾指出,康熙年间,凡出嫁蒙古之公主,都照多罗贝勒府之规制,设予护卫.l2实际上,这一制度一直存在,根据嘉庆《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乾隆五十一年,乾隆皇帝谕令:奉旨:固伦公主分内,着定为三品翎顶长史一员,头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二员,六品典仪二员.和硕公主分内,着定为四品翎顶长史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一员,六七品典仪一员.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随便拣放.又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太监内,准给八品顶戴一人,报礼部,内务府备查._3不过,根据下文中道光年间档案揭示,这一规定是从乾隆二十五时开始实行.乾隆五十一年大概是重申.总之,据此可知,至少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各公主出嫁时,除太监外,固伦公主设有官缺8,和硕公主设有官缺5.这些官员的拣放来自内务府.以道光年间公主下嫁为例.道光二十一年,寿安固伦公主下嫁,内务府大臣敬征为此请旨:"本年十月初三日公主下嫁,应设官员拨给户口自应预为酌定.查乾隆二十五年闰七月奉旨:固伦公主分内着定为三品顶戴长史一员,头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二员,六品典仪二员;和硕公主分内着定四品顶戴长史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一员,六七品典仪各一员,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随便拣放,钦此.又查嘉庆七年内务府奏称,庄静固伦公主家务应放长史向由废员内拣选尚堪任事之人奏请放为副内管领,作为长史给与三品顶翎虚衔,食六品单俸,今拣选得原任内管领毓善,人尚明白,请放为公主府长史等因具奏……此次寿安固伦公主府第长史一员由现任员外郎内管领副参领内拣选充补,其头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二员由副内管领骁骑校护军校内拣选充补,俾资委办一切事务,均令仍食原俸饷银及身而止,其子孙亦不必随往当差.此四员即作为站项,无庸开缺.内务府亦不乏员充当差务,似于府第稍有裨益.至三等护卫以下等员拟照旧章于分给十二户护军披甲人内拣放,均食原饷,以符定制.此后长史头等护卫缺出,于此项虚衔内查有胜任之员即可拣补."¨4寿安公主为道光皇帝第四女,出嫁蒙古奈曼旗郡王阿宛都湟第扎布之子德木楚克扎布.从寿安公主的官员安排来看,随行侍卫官员一部分(长史及头等,二等护卫)本为内管领中下级武官,随公主至蒙古乃是"出差","及身而止",其子孙不必随往当差.其"缺出"仍由内务府拣补.另外一部分(三等及以下护卫,典仪等)则来自与公主驻牧蒙地,随行护卫的"披甲"内拣放,其拣放权初为内务府,后应转移至公主手中.这是就公主府的常设官员而言,出嫁后在京居住的公主,有事回蒙古本部之时,随行的官员规格更高.如嘉庆帝的两个女儿庄静公主,庄敬公主出嫁土默特,科尔沁二部之后,一直住在京城.嘉庆十三年,以清明节在即,嘉庆帝令她们回游牧之地拜祭祖坟.是时,内务府大臣阿明阿,孟住陪庄静固伦公主游牧,不仅途中有护军统领,护军参领,护军等随护左右,在山海关内时还有三海关副都统福疆阿,关外有盛京将军派来官员兵丁协助巡逻.当其一行到达额驸所在地"努克特"时,"是日,额驸玛呢巴达拉,伊父彭素克林钦等接谒公主,叩感皇上天恩,向上碰头谢恩."_5庄静公主只停留了四日.几乎在同一时间,还有和硕庄敬公主一行也回蒙古:"奴才广兴,奴才永来跪奏,为恭报奴才等扈送庄敬和硕公主一路平宁行抵科尔沁地方并祭祀筵宴及酌拟起程日期,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三月)初十日恪遵圣训,会同奴才永来率领内务府护军统领,约束弁兵稽查人役,小心照料.于三月二十七H行抵法库边门,额驸索特诺木多布齐29?偕同伊族王公台吉等亲接,询知额驸父母坟茔即在法库门外,相离大路三十里,祖父母坟茔在努克特正西,相离一百余里,公主若至努克特后再行前往祭奠,转复道路迂回.是以奴才等告知总管太监赵进忠回明公主,定于二十八日致祭额驸父母坟茔,二十九日致祭额驸祖父母坟茔,四月初二日行抵努克特地方……现在公主定于四月初六日筵宴,礼成即于初七日束装起程,约计五月节前可以抵京."E6]从公主出行的队伍和所到之处的待遇,无不体现了"皇威"和"公主"的政治地位. 2.随丁随丁是公主出嫁时配给额驸之家"役使,或充护卫,侍从等"人员,其数额为"固伦额驸给随丁四十名,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各给随丁三十名,县主额驸,郡主额驸各给随丁二十名,以供役使."[8]"这些随丁,由额驸于各所领之佐领下牧丁中挑取,不预国家的兵丁之役,专供额驸之家役使,而算做服役国家的数额之内,因而带有国家赏赐性质."l9可知,额驸之随丁,来自蒙古各旗,是蒙古人.额驸先公主而逝时,此随丁自然转到公主名下.从康熙年间嫁与科尔沁台吉巴特玛的县君格格之所以能擅自将"属于她的佐领牧丁献给朝廷皇上",只留6O人为其日后守墓一事来看,此"佐领牧丁"应该是额驸和格格的私属.[1伽而从上文所引道光朝档案中所谓"拟照旧章于分给十二户护军披甲人"一说,此十二户"护军披甲人"应来自"内务府八旗",并非公主"陪嫁户",似应视为公主的"随丁".雍正二年,都统拉锡奏报供给下嫁蒙古后来京的公主,格格盘费银两时,提供的随行人员有:固伦公主,兼有侍卫,官员二十三名,伴女十三名,跟役十四名;和硕公主,兼有侍卫,官员十四名,伴女十六名,跟役十名;和硕格格(郡主),兼有伴女二十名,跟役十五名;多罗格格(县主),兼有伴女十八名,跟役十二名;多罗格格(郡君)伴女十五名,跟役十名;固山格格(县君),兼有伴女十二名,跟役八名;格格(乡君),伴女一名,跟役九名.这里的"跟役"分列说明,侍卫官员之外,另有"随丁".由于定例"蒙古额驸名下随丁,如遇额驸身故,毋庸裁汰."[1所以,结合上文中选拔"三等以下护卫,典仪"并"均食原饷"的规定,可知此类公主"随丁"及其后世子孙应是一直陪伴在公主身边的.有关史料表明,凡是公主陪嫁之产,尤其是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在公主过世以后,非皇帝重新特赏给额驸者,均应收回内务府."含晖园在圆明园之东,有复道相属.仁宗三女庄敬公主厘降时,赐居于此.公主薨逝,额骑索特那木多尔济照例缴进."[133嘉庆二十五年,和硕额驸索特诺木多布齐,固伦额驸玛呢达巴达拉呈称:"仰蒙皇上……赏回公主府第,今请将现住房间各一所呈交,希为转奏等因前来……其索特诺木多布齐呈交房一百七十间,玛呢达巴达拉呈交房三百六十间,均属整齐.臣等饬交官房租库派人看守,以备赏用."口其中索特诺木多布齐的房屋为嘉庆十六年赏给"董椿入官房间"居住,今蒙将公主府赏回.故将前项恩赏房间呈交人官.I15公主于嘉庆十六年三月去世,时间与赏居官房时间一致,说明公主去世后,公主府第很快便被收回.官员,侍卫,随丁等"随嫁"人员,应该与"公主府第"的性质一样,是"公主"身份和权威的体现,只服务于"公主","公主"过世后,应该被收回或撤回.3.陪嫁户陪嫁人户又称"媵户",包括成户的奴仆之家,奶母,奶公,婢女,太监."成户的奴仆之家,多为有某种技艺之匠人,服务于公主,格格的日常衣食住行,及充当管家(公主府中称之为长史),护卫.婢女,主要用于室内服侍.个别公主,格格,因对其幼时的奶母有难割舍的感情,也令她与奶公同去蒙地与自己共同生活,实际也是随侍人.这些陪嫁者,陪送公主的,例由内务府拨予,陪送郡主及格格的,由各王公府自行媵送.大部分是包衣汉人,少部分是满洲包衣或蒙古包衣旗人.这些陪嫁奴仆,如同公主格格的私产,属于公主,格格之家,他们在公主,30.格格死后,也继续服务于额驸与公主,格格的子女,后裔子孙.有一部分人充当公主,格格的守陵户,世代在园寝旁守护,种地或收租为生."1从上述乾隆年间的规定来看,关于"公主"的陪嫁户的人数并没有限定,"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随便拣放".但是从后来留居蒙古地区的并逐渐形成的蒙古地名"十家子","四家子"等看,陪嫁户的数量多者十来户,少者四五户的居多.科尔沁宾图王旗境内,"庄头高,杨,刘,萤,梁,周六姓数百户……自顺治间……六姓占藉是土,相传随和硕格格下嫁札旗,栖止秀水河边,垦种祭田,渐成村落".l】关于陪嫁户的来源,从康熙年间开始,将各处治罪籍没家产解至内务府"内管领"的旗人,分配给阿哥,公主.其中籍没家产人辛者库者,包括满,蒙,高丽废员,工匠等,汉人家奴则赐给庄头._】引这种状况,直到乾隆初年一直在延续,为此,内务府曾以"陪送"人员中多有"满洲"人户,奏请将这些人在公主过世后,准其"撤回本旗",获准:"伏查定例,凡陪送公主格格俱系辛者库及浑托和之人,而从前八旗满洲及包衣满洲之中有因获罪给与公主格格者,亦有遣往随侍公主格格者,伊等久居外地,世世相因,以致子孙或有流散无归,渐且浞人蒙古,失其本性.臣思民为邦本,而满洲更属国家根本之人,其祖先亦有曾着功勋者.现今发遣及入辛者库人犯俱蒙皇恩赦回,而伊等独不获一体邀恩,殊为可悯.仰祈皇上天恩,敕下该管衙门,将从前八旗满洲及内务府并五旗包衣满洲,有因罪给与公主格格者,查明案情,开列请旨敕回本旗,至于非因获罪而前往随侍者,亦着查明,若公主格格现在,令其随侍.如公主格格已经薨逝,即着撤回本旗,着为定例.庶满洲不至世居外地流为蒙古矣."[】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留在"公主"驻牧地,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守墓者,因为按照规定"公主,郡主等陪嫁之人,准其守墓挑补护卫并闲散役使,不准充补马甲".此外,公主亡后,照蒙古王公例,有守墓人户:固伦公主8户,和硕公主,郡主6户,县主,郡君4户,县君,乡君与其夫同.]口¨二是生产者,包括工匠,种地者.乾隆四十二年(1777),端敏公主下嫁哲里木科左中旗时,"陪嫁的有各行各业的工匠人等,可谓七十二行,应有尽有.如木匠,瓦匠,石匠,泥匠,金匠,银匠,铁匠,锡匠,皮匠,粉匠,油漆匠,碾子匠,糕点匠,豆腐匠,兽医,中医,厨师和兵役等等,这些人是供公主驱使的奴隶.我的祖先原是京东固安县人,因作为公主的陪嫁那里随公主到了蒙旗,就成为蒙古族了.凡陪嫁来的其他工匠人等,也都成为蒙古族,一般称为"巴户"人.后来,在公主死后,我们闻姓家族又成为看守公主陵寝的"巴户"了,共有百户之多,均住在王爷陵村."]又据《蒙古族社会调查》记载,阿拉善旗种地的都是汉人或满人.巴彦浩特附近的土地,最初是因清公主下嫁,为了种植蔬菜而开辟的园子地.后来土地开辟多了,菜蔬以外的谷类也进行培植.]三是太监及守门人等低级服役人员.以阿拉善旗为例:"媵户"中有种田的庄头,也有执役的太监.计张,靳,王,徐,杨,魏,赵,马,李等姓.名为满洲人,其实都是河间府,保定府,徐水县,新城县一带的汉人,其中王,杨等姓是庄头,张,靳两姓是太监.其中以杨,魏,徐,马四姓来的最多.徐,马两姓世代是"阿斯门卡"(下人),在定远营王府大门两旁的"阿斯门"守门,打扫院落,在北京王府门房两边也有徐,马两姓各一名.据说,光绪末年定远营附近共有二百来户庄头,宣统年间徐水,新城一带公主的庄头也还按年到北京王府去缴纳租银,贡赋.现在(即五十年代)在巴彦浩特的大约还有六七十户,其中务农的不过十来户,五六户已参加农业合作社,其余则改营他业,大部分成为牧民,有的做工,有的当干部,且早已入苏木籍,成为蒙古人. 二,与格格等入居蒙地人员顺治九年规定,和硕格格出嫁,资送侍婢八口,男妇五户;多罗郡王女出嫁,资送侍婢七口,男妇四户;多罗贝勒出嫁,资送侍婢六口,男妇三户;固山格格出嫁,资送侍婢五口,男妇二户;31?镇国公女出嫁,资送侍婢四口,男妇二户;辅国公女出嫁,资送侍婢三口,男妇二户.财帛,牲畜及带乳(女愠),乳公听便.慷熙五年又补充规定,公爵以下的世职将军之无位号格格出嫁蒙古:"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女,媵送满洲男妇二名,蒙古,汉人男妇六名;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女,媵送不许用满洲,只用蒙古,汉人男妇六名;宗室女,媵送蒙古,汉人男妇四名."乾隆三十五年,又对有封号格格陪送婢女,人户予以酌减:更定为:郡主,女六名,人四户;县主,女四名,人三户;郡君,女三名,人二户;县君,女二名,人二户;乡君,女二名.皇家格格与公主随行人员中最大的差别不在于"陪嫁户"的数量的不同,而在于没有"官员"随行.格格出嫁,乃皇室宗亲的家事,出嫁的具体事宜均由王府自己操办.养育宫中者虽有例外,但是也主要体现在"面子"上,如雍正元年的一则档案记载,"查得,由大内娉送之格格,初次前往蒙古草原,路上食用之羊,米,饽饽,果子,菜等项,视地方远近,按日给发,所烧木柴,口子之间交付工部预备.办理陪送各项诸事,派副总管一员.陪送之五户人,各赏银二十两."¨鸽说明,当时和硕格格下嫁,确实在执行顺治九年规定的"五户"人陪送制度,而没有"公主"侍卫护军等随行的记录.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大致估算有清一代随同皇家格格人居蒙地的人员情况.根据顺治,乾隆年间的规定,分别对上文所作的各类格格的统计,作初步的估算.出嫁蒙地的和硕格格(即郡主)共计66人.以每人陪送"侍婢八口,男妇五户"计算,则共有婢女528人,"男妇"330户.以"郡主,女六名,人四户"计算,共计婢女396人,人户264户.出嫁的多罗格格(即县主)共计42人,根据"侍婢七口,男妇四户"统计,共计婢女294人,"男妇"168户.以"县主,女四名,人三户"计算,共计婢女168人,人户126户.出嫁的贝勒多罗格格(即郡君)共计16人,根据"侍婢六口,男妇三户"计算,共计婢女96人,"男妇"48户.以"郡君,女三名,人二户"计算,共计婢女48人,人户32户.出嫁固山格格(即县君)共有48人,根据"侍婢五口,男妇二户"计算,共计婢女240人, "男妇"96户.以"县君,女二名,人二户"计算,共计婢女96人,人户96户.出嫁的公格格(即乡君)的统计合计71人.公格格的统计稍作变通,由于顺治年间的规定区别镇国公和辅国公女,二者的陪嫁人户略有不同,但是乾隆三十五年的规定则将二者位号合一"乡君",陪嫁人户又与顺治年间的规定出入较大,取消了"男妇"人户的陪送.因此,鉴于本文在统计的过程中亦忽略了二者的差别,故此处的统计分别依据顺治和乾隆年间的两个规定为参照,分别估算.根据顺治年间的规定,"镇国公女出嫁,资送侍婢四口,男妇二户;辅国公女出嫁,资送侍婢三口,男妇二户",两者只在婢女上相差一人,即按照镇国公女计算,婢女共计284人,按照辅国公女计算,婢女共计213人,取其平均数,约为248人;"男妇"共计142户.根据乾隆年间的规定,则只有"乡君,女二名",即婢女142人.出嫁的宗女共计101人.顺治年间和乾隆年问的有关规定均未对"宗室女"有特别说明,只有康熙五年的补充规定,有"宗室女,媵送蒙古,汉人男妇四名",考虑到乾隆年间已经将"乡君"的陪送人户削减为"女二名",可以推断此处关于"宗室女"的陪送人口可能只限于乾隆之前.但是实际上,"宗室女"的大量出嫁,显然是乾隆以后的事情.因此综合上述复杂的情况,我们将"宗室女"的陪送人口比照"乡君"计算,可能更加接近历史事实.即出嫁"宗室女"陪嫁人口大约200人左右.以上按照顺治九年的规定,合计人户784户,婢女1606人;如以每户4人计算,784户3136人,合计随行驻牧人口约有4742人.如果按照乾隆三十五年的规定,则合计人户518户,婢女1050人;如每户以4人计算,518户合计2072人,合计随行驻牧人口3122人.综上,可知,有清一一32?代,随同皇家格格下嫁蒙古的陪嫁人口,多则5000人,少则3000人左右.这些人忽略前后期不计,统以每人五代计算,则仅人口的增长应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注释:[1]《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第731—732页.[2]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第319页.[3]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三,"宗人府?仪制".[4]录副奏折:档号03—2828—029;缩微号200—1939.内务府总管大臣敬征"奏为酌拟寿安公主下嫁应设官员拨给户口事",遭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三日.[5]录副奏折:档号03—1601—001;缩微号110—0967.内务府大臣阿明阿,孟住"奏报随从庄静固伦公主至努克特游牧并拟定回京日期事".[6]录副奏折:档号03—1601—003;缩微号110—0976.刑部左侍郎广兴,永来"奏报护送庄敬公主行抵科尔沁并祭祀筵宴拟定起程日期事".[7]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第319页.[8]《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二十三"仪制?王,公,额驸给与随丁".[9]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第319页.[10]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第352页.[11]《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第731—732页.[12]《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二十三"仪制?王,公,额驸身故不裁随丁".[13]裘毓廨:《清代逸闻》卷三"宫闱秘史",第57—58页.[14]录副奏折:档号03—1643—015;缩微号113—1393.内务府大臣英和等"奏为额驸索特诺木多布齐等请缴房屋事",嘉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15]录副奏折:档号03—1644—012;缩微号113—1489.索特诺木多布齐"呈为回交官房事",嘉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16]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第487页.[17]《东三省政略-蒙务上?蒙旗篇纪科尔沁宾图王旗争地控案始末》,第1699页.[18]"内务府奏为安置治罪人员及子女折",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初三日,《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1286页.[19]录副奏折:档号03—1349—007;缩微号094—0941.礼部侍郎木和林"奏请将从前满洲有因罪给与公主格格者赦回本旗等事",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20]《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二十三"仪制?守墓人户".[21]《钦定理藩部则例》卷二五"婚礼".[22]温大明:《蒙古王公达赉贝子的没落》,《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十八辑,内蒙古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5年.公主陵寝在辽宁省法库县西北三十五里的大黑山,俗称王爷陵,方圆三十华里,山上有各种树木,被称为"禁地",由陵寝扎兰负责管理.[23]《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67},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6页.[24]《中国民族问题资料?档案集成?67},《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第122页.[25]《清世祖实录》卷六七,第7—24页,顺治九年八月乙丑.[26]《八旗通志初集》卷六十,《典礼志十一?公主等婚礼》,第二册,第1192页.。

公翁柔情之格格的婚姻背景故事和意义

公翁柔情之格格的婚姻背景故事和意义

公翁柔情之格格的婚姻背景故事和意义在那个风光旖旎的年代,咱们的格格可谓是公翁柔情的代名词。

想想看,她身穿华丽的旗袍,走到哪里都能引来一阵艳羡的目光。

可是,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婚姻,背后却藏着多少辛酸苦辣呀。

格格的婚姻背景,就像那层层叠叠的绸缎,虽然美丽,但谁又能看得到里面的秘密呢?你看她的老公,那个风流倜傥的王爷,平日里潇洒得很,心里却有着自己的算盘。

婚姻,对他来说,不光是情感的结合,更是一种权力的游戏。

你以为他爱格格?才怪呢,他爱的是那份地位和荣耀。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毫不犹豫地把格格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男人心中有一团火,女人的心中一把刀。

格格就是那个被刀划得千疮百孔的女人,明明心中有无数不甘,却只能微笑面对。

婚后生活,格格可没闲着。

为了维持这个貌似完美的婚姻,她不得不学会伪装。

就像一颗美丽的樱桃,外表光鲜,里面却满是苦涩。

她得小心翼翼地应对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对她指指点点的权贵夫人们。

她常常想,自己的婚姻到底是福是祸呢?可这又怎能问得明白呢?毕竟,爱与被爱的距离,有时候就像那条遥不可及的天河。

而格格的朋友们,都是一群八卦精,天天围着她打转。

每次她带着笑容出现在大家面前,心里却藏着无数秘密。

她们总爱在背后讨论,格格的婚姻到底算不算幸福。

可谁又能说得清呢?就像那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别看格格的日子过得风风光光,实际上她心中明白,爱从来不是一厢情愿。

每当夜深人静时,孤独感就像潮水般袭来,她的心就像那颗被风吹落的枯叶,随风飘荡,无处可归。

她常常想起初见王爷时的情景,那时的他可是个浪漫的梦中情人,笑得灿烂无比。

可是,这份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散,变成了冰冷的现实。

格格意识到,婚姻并不是简单的“你爱我,我爱你”,而是双方在权力与责任间的博弈。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她却觉得,婚姻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所以,格格决定不再一味忍耐。

她开始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每次开口都像是在挑战那条禁忌的河流。

揭秘古代新娘陪嫁嫁妆!上到飞禽走兽下至丧服

揭秘古代新娘陪嫁嫁妆!上到飞禽走兽下至丧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古代新娘陪嫁嫁妆!上到飞禽走兽下至丧服
导语:结婚从古自今都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时刻,然而,二人甜蜜的结合并非只是另个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的事情,从古自今皆是如此。

男方结
结婚从古自今都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神圣的时刻,然而,二人甜蜜的结合并非只是另个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的事情,从古自今皆是如此。

男方结婚需要各种准备,而女方家长则需要为女儿置办嫁妆。

在现代,嫁妆一般是以人民币、金银首饰、车等为主,但是在古代这些可真都不算啥!
据史料记载,新娘要置办嫁妆的风俗始于春秋时期,当时,鲁国大夫辕颇担任相当于今国家土地资源部部长的司徒一职,对封邑内的土地征收赋税,用来作为鲁哀公女儿的嫁资。

那时不只诸侯嫁女有嫁妆,民间也已普及。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便提到了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而古代的嫁妆可谓是无奇不有,奇怪到来自未来的你根本想不到!
一、鸡鸭狗猪和大雁
在战国时期,嫁女要陪送嫁妆已成普遍的社会风气。

从考古发现来看,那时的嫁妆还很丰富。

如1986年在湖北荆门包山发现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一只“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经考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只女性梳妆用品。

奁盖壁上绘有一幅出行图:整幅画面由26个人物、2辆骖乘、2辆骈车、9只大雁、2只狗、1只猪构成,另有衬托场景的5棵大树,所反映的内容即是当时女子出嫁场景。

猪、狗是那个时代很重要的家庭财富,用之陪嫁女儿也属重要财物了。

大雁则是当时新郎到新娘家迎
生活常识分享。

出嫁嬷嬷教规矩

出嫁嬷嬷教规矩

出嫁嬷嬷教规矩
在满清贵女出嫁之时,家里人都会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嬷嬷来教习规矩体统。

这嬷嬷大多数情况下最终都会作为陪嫁跟随左右,皇家格格也不能免俗。

所谓规矩礼数,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举止行礼。

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乃至端一杯茶喝一口水都有成例的做法。

本来大家小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这种举止习惯,嬷嬷来不过是给女孩儿们提点一下,因为顶层贵族与盛家这种中层宦官人家的礼数有所不同,所以就有了出嫁嬷嬷教规矩这一说法。

古代公主出嫁婚礼流程

古代公主出嫁婚礼流程

古代公主出嫁婚礼流程古代的婚礼和现代不同,你知道古代公主出嫁婚礼的具体流程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公主出嫁婚礼流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公主出嫁婚礼流程公主出降公主是皇帝的女儿。

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

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要高。

公主婚礼主要由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等礼仪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将所选额驸带至乾清门东阶下,宣旨:“今以某公主择配某人。

”额驸跪拜接旨。

指婚后,额驸家择吉日向皇家行纳采礼(又称“一九礼”)。

届时额驸送彩礼至午门外恭进。

据《大清会典事例》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礼为“驮一、马八”;后改为“羊九只”。

纳采次日,皇帝于中和殿、保和殿悬彩设宴,款待额驸及其男性族人。

额驸等先至慈宁宫外向太后行礼,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礼,然后入宴。

席间演奏吉祥乐曲。

宴毕,额驸等还要到皇后宫外向皇后行礼。

同日,太后在慈宁宫宴请额驸族中女眷,皇后率皇贵妃、妃嫔等与宴。

出降前一日,内务府官员率銮仪校抬送公主嫁妆至额驸家,额驸要率族人于乾清门外行三跪九叩礼迎接。

嫁妆送到后,由内务府管领命妇负责陈设。

随同嫁妆送至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格格,满语小姐之意)。

试婚格格由皇太后或皇后于宫女中选择精明貌美者充当,任务是在公主出降前先行与额驸同床试婚,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

如无异常,公主出降便按期举行;反之,则另议。

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

试婚之仪是清宫特有的习俗。

此举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王公贵族禁行。

公主出降这天,额驸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

礼品为鞍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酒45瓶。

受礼后,皇帝、皇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慈宁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人。

但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礼及筵宴均被废止。

内蒙古嫁女陪嫁流程

内蒙古嫁女陪嫁流程

内蒙古嫁女陪嫁流程以内蒙古嫁女陪嫁流程为题,我们将介绍内蒙古地区嫁女陪嫁的一般流程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准备阶段1. 婚姻登记:首先要进行婚姻登记,取得结婚证。

内蒙古地区要求结婚登记需要提供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单身证明等证件材料。

2. 红包礼金:在内蒙古地区,嫁女陪嫁的习俗较为普遍。

新娘出嫁前,双方家庭要商量好嫁妆的具体内容和数额,并准备好相应的红包礼金。

二、嫁妆准备1. 嫁妆内容:传统的内蒙古嫁女陪嫁主要包括衣物、首饰、家具等。

现代化的嫁妆也可以根据双方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实用、有实际价值的物品为主。

2. 嫁妆数量: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双方的协商,确定嫁妆的数量。

一般来说,内蒙古地区的嫁妆数量较多,需要提前进行准备。

三、嫁女仪式1. 发嫁日:内蒙古地区的嫁女陪嫁仪式通常在清晨进行,这一天又称为“发嫁日”。

新娘在这一天由亲友陪同前往新家。

2. 送嫁队伍:新娘的亲友会组成送嫁队伍,一同前往新家。

队伍中会有鼓手、舞蹈表演者等,热闹非凡。

3. 迎亲队伍:新郎一家也会组织迎亲队伍,前往接新娘。

双方的队伍会在半路上相遇,进行一系列的欢迎仪式和互动。

四、入洞房1. 迎新娘:新娘到达新家后,由新郎的父母亲自迎接。

迎接仪式一般包括敬茶、献花等。

2. 拜堂:新娘入洞房后,要进行拜堂仪式。

双方父母和长辈会在堂前主持拜堂仪式,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3. 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妇在洞房度过花烛夜,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时光。

五、注意事项1. 了解当地习俗:在嫁女陪嫁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和遵守当地的传统习俗。

2. 嫁妆的选择: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合理选择嫁妆的内容和数额。

3. 沟通协商:双方家庭在嫁女陪嫁的过程中,应积极沟通、协商,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矛盾。

4. 保护个人权益:在嫁女陪嫁过程中,新娘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不公平待遇。

5. 确保安全:无论是出嫁的过程还是新娘入洞房后,都要确保安全,注意防范意外和不必要的麻烦。

古代对格格的称呼

古代对格格的称呼

古代对格格的称呼格格,又称贵人、贵妃、贵嫔,是古代帝王后宫中的尊贵女性。

她们身份尊贵,地位崇高,备受宠爱和尊敬。

在古代社会中,对格格的称呼也是有讲究的。

在古代,格格一词是用来称呼皇帝的女儿或者是其他贵族家庭的女儿的。

她们出身高贵,才情出众,不仅拥有美丽的容貌,还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

因此,她们在宫廷中备受宠爱,被视为玉树临风的代表。

格格的称呼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在明代,格格被尊称为“贵妃”,她们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地位尊贵,享有特殊待遇。

而在清朝,格格的称呼则是“格格”或者“贵人”,她们是皇帝的妾室所生的女儿,虽然地位次于皇后,但也是宫廷中的贵族。

格格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是皇帝的女儿,也是政治联姻的工具。

通过婚姻,她们可以为皇族家族争取利益,扩大势力范围。

同时,她们也是宫廷中的文化代表,善于诗词歌赋,举止优雅,深受皇帝和其他贵族的喜爱。

然而,格格的生活并不完全如外人所想象的那般美好。

她们常常被困在宫廷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尽管她们身居高位,但却缺乏自由和独立。

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管,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伴侣。

尽管如此,格格们仍然是古代社会中备受羡慕和仰慕的对象。

她们不仅拥有美丽与才情,还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希望。

她们的存在为古代社会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魅力。

时光荏苒,如今的格格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然而,她们的传说和故事却依然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对格格的称呼或许已经不再使用,但她们的地位和风采却永远流传下去。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段历史,缅怀那些古代的格格们吧。

姑娘结婚娘家准备什么东西 彩礼10万女方回多少

姑娘结婚娘家准备什么东西 彩礼10万女方回多少

婚娘家准备什么东西彩礼10万女方回多少一直以来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婚礼当中都是需要男方去为女方支付出一些彩礼的,相信这是每一位小伙伴们都知道的,每一位男生们为了去支付这样的彩礼也是需要去奋斗好长时间的,不过其实在一场婚礼当中并不只是需要男方去付出金钱,女方也是需要准备好嫁妆等的东西的,只不过因为准备的东西过多而被人忽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结婚时女方陪嫁妆清单资料。

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就快随小编来一起看看吧。

一、姑娘结婚娘家准备什么东西1、喜被被子在婚嫁习俗中有着良好的寓意,“被子”谐音“一辈子,娘家人希望女儿的婚姻幸福美满。

在准备喜被的过程中,被子还有缝得厚实一点才好,暗含着寓意着家底的厚实和人的厚道。

2、陪嫁箱结婚的时候一般要准备2个红色的陪嫁箱,中国传统说法叫龙凤箱,祝福新人的婚姻永远和谐美满幸福。

在婚礼当天,由新娘的兄弟帮忙把嫁妆箱子送到新房,代表女方家很重视女儿。

3、珠宝首饰女方出嫁前,男方家都会给女方买三金或者五金,这些东西新娘是需要在大婚当天佩戴在身或者携带到夫家去的。

4、家电物件一般陪嫁的家电都是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音响等,记得提前商量,免得买重复了。

还有的地方习俗是如果房子是男生买的,女方就要负责装修或负责车子。

二、彩礼10万女方回多少1、彩礼10万女方可回可不回,因为10万的彩礼费已经不算是高的了,如果加上女方置办嫁妆的钱,那么肯定是所剩无几了,不加上自己孝敬父母的钱,光置办新房的家具和嫁妆都是需要花费很大一笔资金的。

2、不过也有部分女方家里人是不要女儿一分彩礼钱的,完全都是将彩礼钱交给女儿去保管,或者是将彩礼钱全部退还给男方,并且再加上一两万作为给男方的回礼,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实代表女方家里是比男方家里的经济占上分的,这样自己的女儿嫁到人家家里去之后也不会说不上话。

3、现在很多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不仅不会给女儿施加压力,同时对于女婿家里的条件也不会过于的在意,只要两个孩子的感情是好的就皆大欢喜。

古代 陪稼制度

古代 陪稼制度

古代陪稼制度1、初九爻辞:归妹以娣。

讲的就是这一制度。

兑卦,两个阳爻上面有一个阴爻。

两个阳爻组成了太阳符号,太阳在里代表大、代表主,一个阴爻在外代表小、代表从。

嫡夫人出嫁时,需要姊妹或婢女作为娣媵陪嫁。

那么嫡夫人就是主就是大,陪嫁的娣媵就是小就是从。

归妹以娣,完整的意思是君夫人出嫁以娣陪嫁。

君夫人为大,娣媵为小;君夫人为主,娣媵为小。

君娣相从一起出嫁,反映就是古代的娣媵制。

2、《诗经韩奕》:“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诸娣从之,祁祁如云。

”正是这一婚制的写照。

3、六三爻辞: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君娣一同出嫁到夫国,却被连同陪嫁之娣一起送了回来。

这是说婚姻遇到一些困难,男方悔婚退婚了。

这段爻辞就反映了媵娣制离婚的连带性,如果嫡夫人被休弃,陪嫁之娣也一同被休弃。

4、九四爻辞: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这段爻辞是说,原定的出嫁日期被推迟了,但最终还是要嫁过去。

当然也是指君娣一同出嫁。

5、六五爻辞: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帝乙出嫁公主,君夫人还不如陪嫁之娣貌美。

也有人解释为,君夫人的嫁妆还不如其娣的嫁妆漂亮。

但是在娣媵制,君夫人的嫁妆也就是姊娣的嫁妆了,不可能再有分别。

帝乙,纣的父亲,帝乙归妹,这是指商周之间的一次通婚,传说纣父曾嫁女于周文王。

6、上六多辞: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无攸利。

女子筐中无实,这是有阴无阳,男子杀羊无血,这是有阳无阴。

女子不得阳,男子不得阴,暗示着想嫁的嫁不出去,想娶的娶不进来,这是说归妹无成,婚媾不利。

所以说无所利。

这段爻讲的是婚姻不成,归妹无期,也就是嫁不出去了。

7、《宋史·食货志》:“女适人,以奁钱置产,仍以夫为户。

”意为,以女子的嫁妆添置产业,归属夫家所有。

光从陪嫁这点来说,生为女子,在封建时代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就连自己的私有财产都没有处置权。

8、《礼记·内则篇》就说过:“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格的陪嫁
作者:安石榴
来源:《北方文学·上旬》2015年第10期
东兴县城往西北一点,有个屯子叫二家子。

最早只有沙、郝两户人家。

他们从更西的蒙古草原来到这个地方安家。

再往前追溯,沙姓、郝姓两对夫妻都是清朝格格的陪嫁。

他们说一口京片子,自然暴露了来路。

不过也不多。

他们是哪个皇帝女儿的陪嫁呢?为什么流落到民间去了?这些事,他们咬紧牙关不说,外人怎么会知道?
沙家的老太太六十岁了,头发不怎么白,束一个发髻顶在头顶心上。

她腰不弯,腿不曲,背后看顶多四五十岁的人。

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本来有一个窄额头,两个线条硬朗的小腮,属于那种上下短、左右宽的小方脸。

老了老了,额头的发际线后退,脸上的肉松了一些,下垂稍许,整个脸看起来倒还顺眼了。

所以,正面看,老太太也不老。

老太太看起来不老可能也因为她的性格,沙、郝两家不多的底细也都是老太太无意中从嘴上溜达出去的。

她管她从前的主子叫大奶。

她说:
“大奶的饭可好吃了。

”老太太当时岁数还不大,一派天真,话音刚落,她男人“嗷”的一声呵斥,她一吐舌头就闭上了嘴。

过后,邻居们坐在炕上围着火盆瞎猜,说,格格的胃口小,人家是公主嘛,小鸟儿一样的啄几口就罢了,剩下的给侍女下人这些奴才享用。

沙、郝两家女人不做地里的活计。

老沙太太(记住,这时候她还不是老太太)把家里拾掇得窗明几净。

她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

每天做好午饭,骑马去几里地之外的大田给男人送饭。

傍晚丈夫收工回家,一进院子,她就迎出来,手里拿着笤帚。

丈夫站在那儿,伸平双臂,像个稻草人那样,她抡起笤帚围着男人上上下下一顿扑打。

灰尘扫尽,男人进屋,早有一盆热乎水预备着。

丈夫洗手洗脸,最后把头也扎进盆子用手划拉几下,擦干净上炕等着吃饭。

女人端盆出来,一只手撩着洒水,院子的土腥味就压下去了。

邻居们就说,到底是王爷家里出来的,齐整!
除了家务和生养孩子之外,她的心思都在马上。

她三十岁那年才开怀儿,生下儿子小片儿。

当年夏天,一个马贩子从草原赶来一群蒙古马。

马贩子在沙家打尖时,一匹母马难产死了,马贩子把小马驹子几乎白送给了老沙。

那是一匹骝马。

可是谁也没想到,骝马长大之后,脾气很古怪,不乐意被役使,死活不拉车、不拉犁。

好在老沙还有一匹挽马,这匹骝马就成了她的坐骑了。

她的马骑得挺好。

骝马黑色的小腿腾空而起,黑色的尾巴和黑色的鬣鬃都飘离了身体,红色马身就像镶了一圈黑边儿的火球一样,说不上多好看,精神!她微微前倾并拔起身体,松松地握着缰绳,精神!这一切她心里都清清楚楚的。

有一天从大田回来,就要到家门口时,她
夹了一下双腿,骝马即刻发力,从家门前一跃而过,向前飞奔。

这一跑,竟跑到十里外的屋顶山上去了。

屋顶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一条山脊纷披两面坡顶,像一座巨大屋顶。

山顶上一年四季狂风不停,什么都留不下也长不起来。

山被寸高的青草覆盖,只有零星几棵松树,如藤蔓,以片状匍匐于地,并紧贴地皮,再无其它植物。

站在山顶上,四周皆在脚下。

她迎风向南望去,群山像涟漪以青翠、青黛至迷蒙之蓝层层荡开。

天空也是蓝的,静卧大朵白云。

而在那迷蒙的蓝山后面,却突兀地横起一道更高更大的灰云之墙,把南方堵得严严实实。

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风偶尔间歇,再重新鼓荡,她的哭声裹挟于风中,被控制,变得胆怯而挣扎。

骝马仰天长啸,发出悲鸣。

然后它低垂下头,用鼻息轻触她的发髻。

她抬起头,遇见它的眼睛。

她怔了一下,伸出双臂,以满怀揽入它的头,把脸贴了上去,喃喃道:你怎么了?你怎么了?难道你也……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零落,变成凝噎的呢喃,她的眼泪流进了它的眼睛。

从此她和它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总在那些特别的时刻,它载她来这儿,只是为了让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而每一次她从屋顶山下来,又是那个快活、麻利、多话的女人啦,多多少少有一点儿饶舌呢。

如果不是骝马突然抽搐倒在马厩中,老沙太太都没有察觉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它早就是一匹老马,她自己也是一个瘦削苍白的老太婆了。

骝马倒在马厩,再也没有起来。

每一次剧烈的抽搐之后总有暂短的停歇,仿佛给它回味。

她望着它,它也望着她,就这样望了三天。

老沙太太知道是时候了,她不能再看它遭受折磨了。

她从它身边站了起来,手里握着一把寒光凛冽的尖刀……
老沙太太浑身疼痛,躺在炕上起不来了。

老沙头带着赞赏的口气跟小片儿说:“你妈用力忒大了,这是后返劲儿。

”老沙太太听到了,没说什么,她心上雾茫茫一片白,空空如也。

责任编辑 ;付德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