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散文阅读备考指要
高中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篇)备考指南素材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篇〕备考指南备考导航考纲解读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山东省2007年的考试说明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其中现代文阅读的大阅读专门选择了“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一术语。
文学文本类阅读即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重要表现手法。
由于诗歌“诗歌鉴赏〞部分会有考查,因此,本章只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感受形重审美体验。
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它在能力层级上的要求为: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由此可见,对文学文本类的阅读在能力上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考查内容上那么进一步突出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
为此,我们将分“散文〞和“小说与喜剧〞两个部分,按照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和探究〔F〕四个能力层级对现代文阅读进行讲解和训练。
考情总览2004年~2006年现代文阅读试题统计表:考向预测从以上表格统计可知,高考每年必考的文学作品类文章的阅读依然集中在“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两大类型。
其中又以“生活感悟类〞散文为主题。
这里所说的“生活〞即是日常的生活细节,“感悟〞即为对生活中包含哲理的体会。
这种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文章比较接近考生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
而“文化类散文〞又以它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气息见长,也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基于此,我们对2008年高考文学作品的考查可以做出如下预测:(1)从选材上看,偏重于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散文。
散文备考方法指导
散文备考方法指导一、阅读要点耐心专心....读完全文,尤其是后半部分,把握主要内容和思路。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致分五类: ①写景抒情散文;②写人叙事抒情散文;③托物言志散文;④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⑤文化散文(学者散文)。
2、捕捉关键语句,分析文章思路;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把握文章的脉络。
二、应考方法:(一)词语:1、理解:从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语言环境,利用上下文确定它在文中特定的临时义、比喻义、指代义、象征义或反语义等。
注意与必考类的区别:往往要将本义结合起来理解。
(10年江西卷)结合文意,概括“泊罗江”的主要含义。
⑴屈原殉国之处;⑵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⑶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
(05全国1)《一日的春光》“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案:尽情地享受。
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2、赏析:解释词语,考虑手法(具体化),描述效果(注意与中心结合)。
(06 广东)《夕照透入书房》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①抛:扔,投掷之意。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②挪:挪动,(运用拟人手法)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非常生动形象)。
3、标题:注意文章主要内容、谈论话题、线索、关键语句、主旨,分析宜由表及里,由实入虚,注意是否运用修辞。
(2011汕头一模)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月到天心”:①标题引自邵雍《清夜吟》的第一句,有一种“清凉明净的意味”,体现了全文的意境。
②“月到天心”既是“月到天”,更是“月到心”,暗示了本文的主旨:要摆脱内心的狭隘,宽容坦荡地面对世界,才能静下心来,感受到“清凉明净”之美,并散发自己的光明,实现人生价值,拥有永恒之美。
高考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三)
高考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三)答题模式概说一.信息筛选概括命题方向(结合新语文活页筛选概括要点题目的答题方法与步骤)【解题指津】①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是什么。
②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划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
③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恰当整合,准确表述。
答题模式:列出词语、短语或分条陈述。
★★★理解文章的主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学会概括此类试题的本质就在于对原文信息的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所以必须明确信息筛选的基本步骤:信息指令(试题)—信息区间(范围)—筛选—提取—加工—整合—输出(答题)(一)方法点拨1: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概括…的含义[ 问答形式1]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本段的内容是什么?思路:第一:题目或开头段提出的问题,答案在正文部分找,注意每段的中心句或段末总结句第二:指定在某文段里找答案,答案一般在其出处的后边。
[答题步骤](1)找到问题的出处并标明;(2)支起架子——“……表现在:……;(3)在出处的后边寻找答案;(4)分序号①②……,答要点,注意字数例题: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
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
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意思答对即可)2.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答: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答: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②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意思答对即可)3.“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
答:①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②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散文阅读备考指要
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不能丢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我们知道,词语有基本义、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它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示例】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参考答案: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
“午”在文中的实指义是时间——“下午”“午后”,这是明的。
但是还应向深层发掘,文中还有暗寓,指荷的生命状态。
联系全文,筛选相关词语,如“喧哗”“寥落”“喧嚣”“安静”“第二年再来接唱”“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等。
最后精心提炼,组成答案即可。
2.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参考答案:(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2009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
2009年高考散文阅读考题设置方式及答题技巧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
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
而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考查的主要形式:1、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2、文段层次安排的作用是什么3、文段层次的划分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法小结】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1、整体感知是把握结构的第一步。
接到一篇就要按部就班地去读。
边读边给每个自然小节标上序号,已备下面做题之用。
2、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总结每自然段的段意。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譬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
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范围词。
同时还要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
4、在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句子后,结合每个段落的段意,把相同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即所谓合并同类项。
5、要高度重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尤其要重视段落的起始句与上文的联系。
对于重叠词语、重复词亦应重视。
“散文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要诀
散文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要诀散文阅读解题路径及其要诀江西省上饶市万年中学黄助昌一、考情分析本考点较难,考生常常不愿意强化训练,以致上考场答非所问。
散文阅读考查有三个层级:一是浅表性的内容概括,答题时浓缩或摘要即可;二是筛选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要点,对某些重要词句作诠释;三是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结构作用、思想观点或情感。
能力层级为C至E级。
赋分较高,总计不会少于20分。
此考点是考生的薄弱点甚至是盲区,每年得0分的考生以千计。
二、应考策略重点阅读游记类的历史散文和写景散文,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发表的地域性散文,相关省市的师生要尤为注意。
一定要先抛开功利目的,读完全文之后再看题,而决非相反。
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够着眼于整体驾驭阅读,才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中心,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
依照的思想理解文章,不能擅自主观发挥。
首先确定题干的关键信息,从而确定答题的有效区域;其次明确问题的最主要方面,在有效区域划定关键语句;最后结合上下文或上下段落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或选用最切题的词语(得分点)组成句子。
三、要诀清单考试内容术语诠释答题思路概括段意、主题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做题时,必须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和议论、抒情语句中提取主要信息,把握中心思想。
体会含意含意是指字面义、语境义(即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句外意义(即言在此意在彼)。
结合文本,明确中心思想,由篇章而语句,上下文或全文,以文解文,重点找出主旨句或情感句。
1、抓住关键词语用通俗易懂的话诠释。
2、还原修辞句的本体义,说出这种修辞的作用,最后点出的情感。
3、将抽象含蓄的词句依据作品中另一些词句进行诠释。
4、将具体生动的词句加以概括。
分析结构结构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
要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
写景叙事散文多按时间、空间为线索,状物抒情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议论性散文家多以逻辑、情感为线索。
散文阅读八大考点答题指津
曙曩长■
I UE DU 亡 H只 NE L只 N E -V
本 身 就 是 中心 旬 ,概括 了文 章 种 叙 述 方式 ( 叙 、倒 叙 、插 释词 语 要 “ 不 离词 ,词 离 顺 字 的主 题 。如果 没 有 中心 句时 , 叙 )的 特 点和 作 用 ,其次 要 注 句 ,句不 离篇 ” ,根 据 该词 语
邃 ,素 有 “ 文 ”之 称 ,历 来 主 ,一般 为简 答 题 和 填 空题 , 美
深 受 人 们 的喜 爱 。在 近 年 中 考 也 有 一 定 比例 的开 放 性试 题 。 的 阅 读选 材 中 ,散 文 阅读材 料 由于 中考 命 题 是 一 个 动态 的过 述 事 物 或 评 价形 象 。解 答此 类
所 占 的 比例 也 越 来 越 大 。纵 观 程 ,随着 课 程 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题 目的 方 法是 :① 抓 标题 ,初 2 1 年 各 地 的 中考 语 文 试题 , 和 对命 题 的不 断 探 索 ,预 测在 步感 知 内 容 ;② 抓 每 段 的 中心 02
出对文章标 题的理解 ( 3) 概 括 文 中作 者从 哪 些 方 面 去描
‘… … … … ‘‘
段 ,找 到 文 中 的中 心 句 或暗 示 主 题 的 提 示语 、关 键 词 语 ,从
● ● _●_●●●●●●●●●●●●●●●●●_●●●●●●●●,●●
品 味 文 章 的语 言 ,理解 字词 含
义 ,赏 析 词 语 的 妙 用 ,分 析 句
。
【 考点 剖析 】
我 们 就 要 认真 阅读 材 料 ,看 材 意 审 题 ,有 的题是 不 能颠 倒 顺 所 在 的语 境 去 揣 摩 、体 味 和推 料 表 达 了作 者什 么 样 的 观 点 、 i 的 ,有 的 是 可 以 颠 倒 顺 序 断 。我们 答 题 时 要注 意 :① 考 序 态度 、情 感 ,从 而 找到 作 者 要 的 , 出 题 人 在 命 题 时 会 有 暗 虑 文 章 或 段 落 的主 题 ,结合 主 表 达 的 感 情 。概 述 时要 深 思精 示 。 同时 ,也 要推 敲 材料 和段 题 来 答 词 语 的含 义 。②根 据 该 写 ,不 可 全 用 原 文 语言 或 自己 落 词 语之 间的 关 系 ,不 管 能 还 词语 前 后 语 句 的 内容 、含 义来
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散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考点透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综观近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富有时代气息、涉及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的文质优美的散文,占有很大比重。
几乎每一份试卷都有一段散文段落,它重点考查学生捕捉文字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鉴赏能力、形象诠释的想象能力、张扬个性的表达能力。
比如《泥土的声音》(临沂卷)、《献上一束话》(沈阳卷)、《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泰安卷)、《听雨》(江西卷)等许多优美的散文段落及命题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以《泥土的声音》为例,和同学们谈谈散文的阅读及应试技巧,并对明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查方向作出预测。
【技法指津】散文的快速阅读及答题技巧。
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2.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3.透析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4.研读重点: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
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篇,占80%。
而且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3分,单题权重15%。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据统计,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没不超过50%。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高考散文阅读作具体说明。
一、熟悉文体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为便于学生熟知散文的阅读思路,我们把常考的散文分三类进行梳理。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
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
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
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这类散文数量较多,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
如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命题分析与预测一、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近年来,散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从考点的设置上来看,重点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词句的含义”“鉴赏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结构”等内容。
备战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须注重散文阅读的训练。
二、备考建议与要求(一)树立一种意识对散文的阅读,要树立文本意识。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这一点,从总体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后逐步深入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过多种文学手法的运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阅读散文需要考生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
审美性阅读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力,调动各个感官,体验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二是文本探究能力。
命题者设计散文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散文时要具备文本探究能力,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
第一讲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考生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
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知识点一散文的文体特征(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备考指要.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备考指要【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的整合及其表述。
【情况分析】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努力。
经过对学生调查,发现现在学生阅读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文章。
由于读不懂文章导致阅读题回答不出来。
这也是高考阅读得分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高考命题的趋势就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公认的高考中最难把握的部分。
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两点较为主要:一是文学作品阅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答题既涉及理解、鉴赏,又涉及表述,训练很难系统适度;二是命题的文本选用没有客观标准,难易的差异很大,题目的设置与表述也缺乏科学的规范,设题指向多有不明。
结果学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到分,导致许多师生对此采用了“放弃训练、考试撞运”的态度。
这不仅影响高考成绩,更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唯其如此,对高考散文阅读的认识,在复习中就显得更加重要。
【教学方法】练习巩固法【学法指导】系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常识,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巩固提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6教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考点解读;2、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语言修辞3、课堂训练。
【教学内容】一、考纲解读1、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提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答案要点全面方法指导
主标题:答案重点全面方法指导副标题:只有让答案重点全面,才能获得高分哦!重点词:二注意,一意识,失误剖析难度: 4重要程度: 5内容:一、方法归纳:“答案重点全”需“三注意一意识”“二注意”1.注意挑选的范围有的题目挑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半考题没有明确的挑选范围,只供给了题干原句,这时,确立挑选范围关于答全重点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确立挑选范围第一是按照“就近”原则。
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重点密集的地址。
确立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
其次是适合扩大挑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重点词语出现的其余地方,剩下的答题重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
2.注意内容的层次当挑选范围确立后再发生重点不全问题,唯恐就与未掌握好内容层次相关了。
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认真阅读,区分层次,分层提取重点,这样才能够保证重点不遗漏。
3.注意整合、归纳的方法大部分考生做此类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类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重点上是适合的,但大部分题的多半重点是不可以用这类方法的。
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重点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归纳;有的则需要自己发掘归纳。
记着:全用原文的话太古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联合最保险。
“一意识”要有“因分赋点”意识这类题不像其余题一点两分,而多半状况下是一点一分,甚至答满 6 点才得 4 分。
所以要根据分值的多寡来大概确立重点的数量。
二、失误剖析:(2012 ·安徽高考) 阅读《旧事 ( 二 ) 》,达成后边的题目。
试题:“我”以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原因有哪些?(6 分)1、考生答案:2、失分缘故:此考生缺少整体掌握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前两点是看守灯塔的原因,不是“诗意的生活”的原因,只有第三点归纳切合要求,只得 2 分。
3、满分重点:先阅读全文,依据题干要求,找出“我”以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的详细语段——在我和父亲讲话部分,而后根据“我”的话语,将“我”的看法分出层次,加以归纳就是答案。
2010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二)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 切感、亲切感。(3分)
《杨柳》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
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
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
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 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做一日和尚撞一天 钟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 厌恶之情。(2分)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 物。
参考答案
1、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 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2、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 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 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
湖北卷《土地 》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 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其作用是什么?(3分)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
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 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
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
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 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 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 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 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200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答题技巧考前指导
200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答题技巧考前指导原文地址:200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答题技巧考前指导作者:何处问迷津2009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答题技巧考前指导一、答题原则:①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
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答题技巧: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关注题干,明白问什么,考什么,答题区间提示在哪,怎么答。
三、答案表述技巧截:选取某一句话、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写进答案就可以了。
改: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写:有些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或理解上下文语境。
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
这类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四、考查能力: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具体题型分类:(一)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二)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08)、作者的情感变化。
(六)观点态度类。
(七)鉴赏类:某一段落、某一方面。
六、高考题型解读(一)、理解类(08高考11个省市涉及)1、问法a"…"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b如何理解"…"?C解释下列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d谈谈你对·····的理解。
2、答题内容:一、句子含意,二、句子作用(结构、情感)3、作答技巧:浓缩句子主干句子作用定位结合语境阐发结合事例推断例1:08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第一篇:散文阅读复习思路得法于课内用法在课外——散文阅读复习思路一、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要求: 1.总目标中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散文的特点和基本阅读思路:九年级下册《谈谈散文》中给散文的定义是:“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莫怀戚的《散步》等。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或直抒胸臆,或触景抒情,洋溢着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也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2009年语文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2
2009年语文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2 2009年语文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辅导2名师答疑:散文阅读技巧散文阅读方法一、整体阅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重在“形散而神不散”。
要想领略要旨,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把握,获得一个全局印象,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
而为了阅读的效率,及对文本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猎取和运用,我们更要化被动为主动。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散文如同诗歌,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
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要领会散文的主旨,就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点、意义及背景。
如:《班公湖边的鹰》这篇即物见神的散文,要理解塑造鹰这一形象的目的和意义,就必须把握笔下刻画的鹰的特点,并结合它生活的典型环境,来挖掘这一形象的深层意蕴。
通过整体阅读,很快就能概括出鹰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执著、顽强不屈、搏击长空的精神,再结合它生活的环境——西部高原,不难发现刻画鹰这一形象意在赞美生活在自然和物质条件都很恶劣的西部高原人的顽强不屈,敢于拼搏的精神。
2、从理清文脉入手把握主旨文章脉络是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
一般分为文脉、语脉,文脉指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语脉是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
语脉是思路的外部标志。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清,更多的是一个寻找语言线索到理清思路的过程,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如:《攀登我的南山》是一篇比喻象征性的散文,要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就必须理解“南山”的象征意义,这就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理解。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置身人群的时候,精神含量较低,欲望成分较高”,第三段用六个伟人的例子证明:只有远离人群,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宇宙对话,才能产生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为人群带来丰盛的精神礼物。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能够理解“南山”象征着远离世俗欲望的崇高的精神家园。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全攻略
散文阅读备考全攻略河北张学强散文,特别是通过写物、叙事抒发个人感怀的名家散文,在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命题中备受青睐,并会继续成为2008年全国卷和地方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主角。
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研究散文的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一、把握四个特点①观点含蓄。
散文要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和心理体验,这是散文的核心。
然而,虽然有些散文卒章显志,或在重要段落揭示出了文章的主旨,但多数较为含蓄。
②材料纷杂。
散文的材料有较强的跳跃感,时空转换比较频繁。
③语言生动。
散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乃至奇妙、鲜活,极富表现力。
④技巧灵活。
散文的表达技巧灵活多样,常见的表达技巧有:①表现手法,如象征、烘托、衬托、对比、渲染、先抑后扬、借景抒情。
②行文结构技巧,如伏笔、铺垫、悬念、照应等。
二、掌握三种方法①读懂特点①②决定了做好散文阅读题,须在“读懂”上下功夫。
具体要求是,做题之前,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材料之间的关系(行文思路)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读懂了文章,散文的语言和技巧理解起来就会较为容易,试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题目设置上已由重局部确认,轻整体感知,发展为两者并重,侧重后者,这也决定了读懂文章,在现代文阅读中变得更为重要。
许多考生做题非常着急,未读懂文章就急于作答,导致失分严重。
首先要通读全文。
阅读文段时,标题、作者、文下的注释都不可忽略。
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关注文中重要的语句,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揭示主旨的句子和饱含作者感情的句子。
这些句子对快速准确地把握主旨、理清思路大有帮助。
然后连缀信息。
文中的信息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作用,有一个共同指向——主旨。
将文中的信息连缀起来思索,我们经常会获得新的发现。
最后揣摩领悟。
判断一下作者的主旨,想一想行文的线索,理一理作者的思路。
当然,随着阅读的深入,还可随时矫正自己认识。
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21题,要求考生“结合乡土情结”分析“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的作用和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年高考散文阅读备考策略一、掌握阅读技巧,养成阅读习惯1.从文章整体入手,理清行文脉络。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与“情”。
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作者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2.研究背景,了解创作历程。
散文通常是社会生活的折射,了解了文章的相关背景,就掌握了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文学作品阅读选文为《兽·人·鬼》,解答这篇文章的题目就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
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了解了创作历程,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就不难找到题目的答案了。
3.借助想象,体会作者情感。
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联想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之心了。
4.掌握手法,找准突破口。
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叙事散文讲究以小见大,注重形与神的关系;写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把握其情与景的契合是解读的关键;咏物散文则往往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手法,理解其象征手法和抒情方式是解读的重点。
掌握不同类型散文的表现手法十分重要。
5.明确技巧,有的放矢。
阅读散文,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①比喻。
②反衬。
③对比。
④象征。
⑤排比。
⑥变换人称。
不同的人称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用“我”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他”或“她”可以写出不同人的感受。
⑦反复。
便于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增强文章节奏感,使上下文衔接更紧凑。
⑧白描手法。
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⑨用典。
能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⑩寓庄于谐。
能使文章行文活泼,幽默风趣。
6.瞻前顾后,辨析句段关系。
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关联。
如《话说知音》(2002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设题: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
综合分析这两部分,就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二、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程序类型一:考查“是什么”。
主要包括“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词或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对策为:1.掌握语句的特点。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和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
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即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
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如《灯火的温情》(2007年高考山东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这道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答这道题,应先把握“冷”和“荒野”的词典义,然后理解它们的语境义,最后联系上文就可以知道:“冷”是指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荒野”指的是心境的黑暗。
由此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外部环境(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类型二:考查“怎么写”。
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
答题对策为:1.明确谋篇布局的方法。
散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细节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题程序。
考查文章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出谋篇布局或思路层次的特点。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散文的结构层次主要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其方法通常是从综合归纳各段内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其次,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如《总想为你唱支歌》(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有这样的题目:“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道题是考查表现手法的。
解答该题,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和想象。
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拟人和想象的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类型三:考查“为什么”。
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要这样处理等。
答题对策为:1.掌握写作技巧的作用。
散文的结构手法有伏笔、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其作用为: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
2.遵循基本的答题程序。
首先指出题目中的内容使用了什么写法(用术语),其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所在,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对其作用进行总结。
如《炉火》(2007年高考辽宁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文后的题目:“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道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
解答时,第一步,要指出写法:伏笔(引出下文)。
第二步,要具体分析: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炉火”,却从“秋去冬来”写起,主要考虑“炉火”和“秋去冬来”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引出下文的“炉火”。
第三步,结合主旨分析: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到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留下了空间。
三、关于开放性试题1.鉴赏、赏析类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
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泰山之思》文后第21题:“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解答鉴赏、赏析类试题的一般方法为:读懂题干,领会要求;依托文本,把握内容;亮出观点,鉴赏分析。
2.分析、评价类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评价,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
它强调阅读与认知的关系,既要通过阅读丰富和深化认知,又要根据自身的认知对作者的观点或文本的重要语句进行分析、评价。
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弄清原文结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概括。
3.认识、理解类试题。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文中某个话题或与文本相关的某一生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梦碎雅典》文后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用第一人称,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然后再谈理由。
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应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做到看法明确,举例恰当,表述清楚,言之成理。
4.联想、想象类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谈谈文章给自己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
这类试题以文本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文本,要求融入考生自己的感受、体验、观点和认识,是考生自身的认识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的完美结合,也是今后试题设置类型的发展趋势。
散文,特别是通过写物、叙事抒发个人感怀的名家散文,在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命题中备受青睐,并会继续成为2008年全国卷和地方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主角。
因此,考生必须认真研究散文的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把握四个特点①观点含蓄。
散文要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和心理体验,这是散文的核心。
然而,虽然有些散文卒章显志,或在重要段落揭示出了文章的主旨,但多数较为含蓄。
②材料纷杂。
散文的材料有较强的跳跃感,时空转换比较频繁。
③语言生动。
散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乃至奇妙、鲜活,极富表现力。
④技巧灵活。
散文的表达技巧灵活多样,常见的表达技巧有:①表现手法,如象征、烘托、衬托、对比、渲染、先抑后扬、借景抒情。
②行文结构技巧,如伏笔、铺垫、悬念、照应等。
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
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和丰子恺的《送考》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义。
第二,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
第三,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2、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震撼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
茅盾的《雷雨前》和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是写景散文中的价佳作。
写景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
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