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二(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六(2.1 细胞的化学成分)第二课时
细胞的化学成分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银幕显示本课时学生应达成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理解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1)种类(2)结构通式(3)结构特点3.理解蛋白质结构。
4.理解蛋白质功能。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复杂的高等生物在它们的机体内都存在大量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结构的基本物质。
3.蛋白质(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学生活动:指导阅读教材P·12第五自然段。
要求:①了解蛋白质占细胞成分的比例。
②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讲述:蛋白质占原生质有机物成分的80%,占细胞干重50%,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一般说,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所以蛋白质又称含氮化合物,此外,有些蛋白质还含有S、P、Fe、Mn、I等,如血红蛋白含Fe,乳汁中酪蛋白含磷,叶绿蛋白含镁;大多蛋白质含有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两种氨基酸,所以蛋白质分子中含硫。
蛋白质水解产生一系列有机物,最后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因此,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讲述: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复杂,通常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质量很大,也可以是几万到几百万。
从以下物质比较可看出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无论蛋白质分子结构多复杂,但各种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却是氨基酸,构成生物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分子结构具有一个通式,请同学们看:银幕显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学生活动:识别氨基酸结构通式图。
要求:①识别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②弄清碳原子与氨基和羧基的关系(为初步解决学生的有机分子结构的空间认识可多变化几种通式图)。
例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讲解:氨基酸是一种有机酸,尽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有许多种,但结构上却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注意这句话中的“至少”二字的含义。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注意这句话强调“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示范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
6.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全书的基础。
因为细胞是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生命的生理、行为特点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特殊结构基础之上的。
所以理解细胞不同于一般非生命结构的特点就是本节最首要的教学重点。
教法建议建议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3或4课时完成。
从病毒引入新课。
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入新情境的目的。
学生在复习各种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后,体会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仅有其中的几种,哪怕是最重要的成分也不可能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些物质不能单独发挥生命功能。
根据细胞学说学生可以想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进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
从分析前人实验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高二生物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糖类代谢过程
②识记脂类代谢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回忆,复习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效果,使学生学会理顺知识脉络和学会前后知识联系来进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糖类、脂类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训练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生物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联系自身及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糖类、脂质的代谢。
2.难点:糖类、脂质的代谢。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点拨、练习、反馈、应用、小结等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①、学生回顾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回顾糖类、脂质的知识;
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共同解决新知识的学习。
1
2
3。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上册《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上册《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三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上册《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三课时教案第三课时1、引言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途径,可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用关系图的方式,把这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画下来,教师以此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理解上有错误或偏差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的内容比较多,且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在这方面接触的生活实例也不是很多,因此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实例讲授为主,学生思考、讨论为辅。
(1)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让学生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内就能够生成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例如某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②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首先使学生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谓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
然后教师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例如,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则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可以转变成葡萄糖。
③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教师应向学说明,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
高中生物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必修1
3.6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知识学习(1)知道体内氨基主要来自食物蛋白的消化与吸收。
(2)知道食物中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
(3)掌握氨基酸在动物和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
(4)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2.能力训练(1)通过回忆,巩固糖类、脂类代谢过程的复习,让学生思考蛋白质代谢过程并与之作比较,分析异同点。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能力。
(二)重点、难点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人和动物体内氨基酸来源主要有两种:(1)植物蛋白(如谷类、豆类等)和动物蛋白(如肉、鱼、奶、蛋等)的消化吸收而来。
(2)转氨基作用新产生(非必需氨基酸)。
(3)自身部分蛋白分解而来。
蛋白质在人和动物体内如何消化、吸收(学生互相讨沦)?教师归纳: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肠壁上皮细胞吸收入血参与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第一,直接被利用合成各种组织蛋白。
如红细胞膜上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肌肉细胞中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还有肝脏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等等,并且用同位素测定知道动物肝脏等合成蛋白质速度很快。
老鼠的肝脏切除70%以后,10天左右就可以生出来。
第二,除合成组织蛋白外,还能合成一些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的蛋白质如酶、部分激素等。
肝细胞能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消化道上皮细胞能合成各种消化酶。
某些内分泌细胞、胰岛、垂体能合成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第三,通过氨基(-NH2)转换作用,把氨基转移给其它化合物,可以得到新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如谷氨酸和丙酮酸在谷丙转氨酶(GPT)的催化作用下,谷氨酸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
该反应可表示如下:由于人体内谷丙转氨酶(GPT)是一种能把谷氨酸分子中氨基转移给丙酮酸的酶,它在肝脏细胞中含量很多。
高三生物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1.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要从来源和去路上进行分析。
蛋白质代谢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因为它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并且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贮存,每天都在不断更新。
2.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其联系的桥梁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3.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其代谢过程是否顺畅在某种程度体现了人体机能是否完善。
(二)考点例析[例1] 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是A.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 B.不增加氨基酸的数量C.必需氨基酸 D.非必需氨基酸[解析] 氨基转换作用是将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此化合物变成氨基酸,而被转移掉氨基的那个氨基酸就不再是氨基酸了。
也就是说,氨基转换作用是以失去一个氨基酸为代价去形成一个新的氨基酸,因此在总量上,细胞内的氨基酸并没有增加。
既然这个氨基酸可以在细胞内通过转化而形成,不是只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因而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 D[例2] 右图表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_________ ,当它数量不足时。
则动用_______和___________.(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_________________ 。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_______________作用。
人体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将三大类有机物代谢综合考查,题目中出现了一系列数字,符号,这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一定要学扎实,牢固.这样才能进行分析、综合、应用。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一(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__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示范教案一〔3.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3课时〕●教学过程导课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别回忆一下这三大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所发生的变化。
复习提问:〔1〕血糖的去路有哪几条?〔2〕脂肪在体内发生哪些变化?〔3〕体内的氨基酸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答复:分别请三位同学依次答题,假设有困难,教师启发并鼓励评价。
〔答案略〕教师概括:根据学生对以上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的表达,查漏补缺、改错纠编,并概括性地指出“三大代谢〞的一一共性。
〔1〕直接利用,建造组织。
〔2〕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3〕转化合成其他物质那么,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有何关系呢?〔出题〕教学目的达成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学生阅读:P71的该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列出如下提纲:〔1〕在同一细胞内“三大代谢〞是同时进展的还是依一定顺序进展?〔2〕糖类如何转变成氨基酸?为什么不能转变成必需的氨基酸?〔3〕蛋白质如何转变成糖类?〔4〕糖类在什么情况下转变为脂肪?〔5〕在正常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能量的生理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答复:〔1〕同时进展。
〔2〕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
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等,转化为糖类。
〔4〕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5〕糖类——脂肪——蛋白质。
学生讨论:〔1〕用谷类食物喂养鸡鸭,鸡鸭能迅速肥育的原因是什么?〔2〕只以肥肉养狗,经测定其体内血糖含量根本稳定。
为什么?〔3〕以瘦肉分别饲养狗和患病狗,发现狗的体重增加,患病狗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1〕谷物中糖在鸡鸭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2〕肥肉中的脂肪在狗体内转变成了葡萄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案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质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命题落点1.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来源及去路。
2.单纯考查糖类代谢。
3.单纯考查蛋白质代谢。
4.综合考查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关系。
5.考查人体营养健康。
【典例精析】例1:动物体内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氨基酸,可以肯定的是()A.甲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B.甲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C.乙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D.乙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可以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而非必需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转化形成的,如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新的氨基酸。
所以可以判断乙种氨基酸就是非必需氨基酸,而无法判断甲种氨基酸是否是必需氨基酸。
答案:D。
例2: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①脂肪来源太多②脂蛋白合成快③磷脂合成不足④高糖饮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健康与营养。
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脂肪来源太多(如高脂肪、高糖膳食)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
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不能顺利从肝脏运出去,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本题平凡之中求变化,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C。
例3:进食后4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
甲为0.14%,乙为0.1%(相当于80~120mg/dL),然后给他们分别口服100克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造成AB段变化的生理活动可能是____________,该过程可以发生在______器官中。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二(2.1 细胞的化学成分)
细胞的化学成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及其重要作用。
2.通过对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成分、功能的学习,待别是对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细胞发现、细胞学说创立及其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和敬仰科学家的情感。
通过学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性,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特殊性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构成物质的统一性,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引言部分介绍细胞学的发展简史,其中细胞学说是重点。
恩格斯给予细胞学说很高评价,把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这是因为,细胞学说的创立,为细胞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细胞学说的提出对神创论是一个有力的冲击,细胞学说的发展和完善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
2.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学习细胞化学成分的重点知识。
(1)应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其中应重点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作用。
这是因为,无论从生命物质原生质的主要成分看,还是从生命活动的规律看,蛋白质和核酸对于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进行和生物性状的表达都是极为重要的。
蛋白质是复杂代谢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指导并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可以这么说,没有蛋白质和核酸存在,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2)学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这部分知识是学好本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后面章节如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等内容的基础知识。
3.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不但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1)学习化合物的知识,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必然涉及到许多有机化学知识,而此时的高二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有机化学,学生学起来感到陌生,比较费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1课时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交叉渗透、深奥复杂,比较难以掌握。
但是,这部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又紧密联系、相互伴随。
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生活常识,循循善诱、因地制宜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把繁杂的生化机理通俗化、生动化,让学生在理解生活、寻求保健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以达到热爱生活、崇尚科学的理想目标。
本节内容包括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五部分内容。
教材中着重讲述了“三大代谢”的基本过程,并且都以图解的形式把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进行了一目了然的归纳。
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师既要让学生理解其基础知识,又要把握好其生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整体上弄清三大营养物质的“来龙去脉”。
关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只是让学生了解三者是有规律地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细胞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代谢体系。
教材中分别以实例说明了以下三点:①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②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③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
特别应该说明的是“转化”的条件和方式。
关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教材分别结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其相互关系列举了“低血糖早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肥胖”“脂肪肝”及婴幼儿、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对蛋白质需求量的重要性等实例,详细阐述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必然联系。
从教学的连续性、客观性和趣味性考虑,建议把这些实例依照相关代谢内容及转化关系的顺序分船靠岸、对号入座,进而,将本节内容巧妙合理地安排为“糖类代谢”、“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个课时。
此外,教材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后还强调性指出:人体健康的维持除三大营养物质外,还与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密切相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2课时精编版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课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糖类的代谢,大家明确了糖类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那么,脂类和蛋白质呢?这节课咱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出题)教学目标达成二、脂类和蛋白质代谢复习提问:(1)脂类主要由哪几种元素组成?(2)脂类主要包括哪几类?(3)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1)C、H、O还有N、P;(2)脂肪、类脂、固醇类等;(3)脂肪(一)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教师演示:用多媒体演示人的消化系统及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并提出“脂肪在消化道内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讨论:胆汁、肠脂肪酶、胰脂肪酶的分泌场所和生理作用。
师生归纳:(板书)教师强调: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消化液,经总胆管流入小肠,其中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因此,胆汁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小的脂肪微粒。
教师设疑:小肠中的甘油和脂肪酸是否与葡萄糖的吸收过程相同呢?学生讨论:(1)葡萄糖是由小肠绒毛中的什么吸收的?(2)甘油和脂肪酸主要是被小肠绒毛中的什么吸收?(3)甘油和脂肪酸是如何进入血液的?教师强调:小肠内的大部分甘油、脂肪酸先进入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再随淋巴循环汇入血液循环,而小部分的甘油、脂肪酸直接进入小肠中的毛细血管。
师生归纳:(板书)(二)脂肪在体内的变化学生阅读:P69“脂类代谢”教师指导:根据上述板书加点的“脂肪”二字列出如下提纲:(1)小肠内的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后,大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血液中的脂肪随血液循环将储存在哪些组织和器官?(3)脂肪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发生何种变化?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图表分析。
师生归纳:(板书)(三)脂肪代谢与人体健康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
[例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A.肝功能不好B.高血糖膳食C.磷脂合成减少D.胰岛素浓度过高学生讨论: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师生归纳:1.脂肪肝形成的原因:①肝功能不好;②磷脂等合成减少。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二(3.5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目的]知道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种类;记住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知道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种类;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
难点:根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教学过程]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矿质元素的概念(2)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条件(3)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13种)大量元素微量元素2、矿质元素的吸收(1)矿质元素被吸收的形式(2)矿质元素被吸收的方式(3)矿质元素被吸收的特点:依赖呼吸作用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吸收的选择性。
根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利用和运输运输: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导管中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
依赖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利用:a以离子形式存在:K+等。
b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形式存在:N、P、Mg等以上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转移,可重新被植物利用,缺少时老叶先衰。
c形成稳定的化合物:Ca、Fe等,缺少时嫩叶先衰。
4、合理施肥概念意义5、无土栽培概念优点[疑难辨析]一、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1.由于缺乏某元素,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它的生活史。
2.除去某种元素以后,植物体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利用该元素进行预防和恢复的。
3.某种元素在植物营养上表现的效果是直接的,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二、根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区别1、吸收的方式不同: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矿质元素通过主动运输。
2.吸收的动力不同:水分的吸收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细胞与环境之间的浓度差,吸收矿质元素的动力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 TP。
3、根吸收水分的量与外界矿质元素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与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的数量一般相关性不大。
(二)联系1、矿质元素的吸收要溶于水,随水进入根细胞内部。
高中一年级生物精品资源示范教案三(新陈代谢的概述)第二课时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新陈代谢的概述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互相关系。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3.理解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的分子构造简式,初步掌握ATP与ADP之间的互相转变关系。
〔二〕才能训练点1.通过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互相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才能。
2.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才能。
3.通过课后练习温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
4.本节教材的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
〔三〕德育浸透点结合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通过对酶的催化演示实验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比照实验法。
2.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ATP、ADP转变与化学上的可逆反响的比较分析,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命物体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根本特征。
〔2〕理解并初步掌握酶、ATP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互相转变。
〔2〕ATP与ADP之间的互相转变。
3.疑点〔1〕新陈代谢有别于其它的物理、化学等运动形式。
〔2〕ATP与ADP互相转变的“可逆性〞4.解决方法〔1〕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就理解而言,并不深化,因此,在组织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应把生物体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与非生物体的运动形式进展比照考虑,重点理解“新〞与“陈〞的代谢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对代谢的概念还应由宏观性代谢过程的描绘转向微观化学反响的认识上。
〔2〕通过ATP与ADP的“可逆性〞转变与化学上可逆性反响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发现这两个“可逆性〞的差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五、教具准备小麦淀粉催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二)
教学目的
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和蛋白质代谢(A: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知道)。
教学重点
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
计算机软件: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转换过程;脱氨基过程;思考题。
教学方法
采用预习、点拨、练习、反馈、应用、小结等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导入:屏显思考题。
(回答:1.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
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
③转变成糖元等。
)
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回答:蛋白质。
)
三、蛋白质代谢
(学生预习。
)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
(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什么?
(回答:核糖体。
)
蛋白质合成后是否永远不变呢?
(回答:否。
)
讲述:有些蛋白质合成速度非常快,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在10~20天恢复原样,组成人肝脏的蛋白和血浆蛋白大约10天更新一半。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答:氨基转换作用。
)
屏显氨基转换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讲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肝脏发生病变时,GP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GPT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
例如,丙氨酸、甘氨酸。
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亮氨酸和颉氨酸。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除了上述两种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回答:脱氨基作用。
)
提问:你能记得氨基酸的通式吗?
(回答: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屏显脱氨基过程图并讲述。
]
结论: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部分。
提问:氨基可转变成什么?(回答:尿素。
)主要在哪里转变?(回答:肝脏。
)
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回答:排尿,排汗。
)
不含氮部分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
实例: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糖元含量升高,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肝糖元。
)
用氨基酸饲养动物,发现体内存积脂肪,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
)
小结:(略。
)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大营养物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的代谢过程,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学生预习。
)
提问:同一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教师说明:①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一般不能转化为氨基酸,而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转化。
②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
例如,正常情况下,糖是供能的主要物质,但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都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反之减少。
)
小结: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和制约是机体对生存条件,特别是对食物状况的适应,这就是生命系统能动性的表现。
五、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
(学生预习。
)
(屏显思考题。
)
讲述并回答:①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②80~120 mg/dL。
③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惊厥、昏迷;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④糖从尿中排出。
⑤食物、非脂类物质转化。
⑤不对,脂肪肝是脂类代谢不正常引起的。
⑦食物中的蛋白质,转氨基作用,自身蛋白质分解。
⑧提示:从必需氨基酸、含氮平衡两方面回答。
总结:(略。
)
练习与反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