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全册教案(表格)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1.11.4节)1.1节:认识100以内的数1.2节:数的组成与分解1.3节:数的大小比较1.4节: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2. 第2章:图形的认识(2.12.3节)2.1节:认识平面图形2.2节:图形的拼组2.3节: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方法。
2. 学会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3. 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分解与组成,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数教室内的物品,引出数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讲解平面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拼组。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练习。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用图形卡片进行图形的拼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与分解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2.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的大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答案:10<15。
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30+40=70,5020=30。
图形的拼组: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组出不同的图形。
2. 答案:见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在数的认识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在图形的认识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创意拼画。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乘法教时第1课时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教学过程活动板块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常规性积累1、投影出示:2+3+6 5+5+59+1+2 2+2+2+2 4+4+42、学习要求:你能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同桌互说追问: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成两类,提问: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指名说说。
一、认识“几个几”1、投影出示主题图,提问: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2、兔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请你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3、摆圆片感受“几个几”。
(1)听要求摆圆片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2)任意摆出几个几,再说给同桌听一听,你摆了几个几。
(3)投影出示课本试一试图,提问: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数一数。
学生口答算式并算出结果。
听指令摆一摆。
同桌互相合作。
思考,口答算式追问:你是怎样数的?追问: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提问:摆了几个?要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么列式?追问:是几个几?二、在问题解决中认识乘法1、投影出示电脑图,一共有多少台?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
2、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你能再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继续添加电脑图片为30个2,现在呢?3、读写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你知道6个2相加,用乘法怎样写呢?30个2呢?4、练一练①说出6×2、2×30各部分的名称。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
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
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
”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
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解决问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71页)-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版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
整版)
第一课:认识数字1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1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准备:
- 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
- 黑板或白板
-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的概念:展示数字1的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
2. 学生跟读数字1:教师读出数字1,学生跟读几次,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3. 认识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教师用手指指向黑板或白板上书写的数字1,让学生说出数字1的大小和位置特点,例如数字1是最小的数,通常位于左上方。
4. 操练书写数字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示范书写数字1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操练,注意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5.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在纸上书写数字1,并相互交换检查,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活动:
- 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找数字1”的游戏,教师出示不同位置的数字1,学生迅速找到并说出数字1的位置。
- 绘画: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数字1的形状创作绘画作品。
- 数字1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数字1的应用场景,如门牌号码、车牌号码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数字1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了数字1的大小、位置和书写方法。
通过操练和拓展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字1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和书写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字1的概念,并引入与数字1相关的简单数学运算。
新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图文表格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二单元购物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测量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第九单元除法总复习一、加与减二、购物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小面人民币。
2、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3、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4、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4、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本单元共计5课时。
买文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1课时连加、连减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第4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多边形的认识第2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第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2)第3课时1~4的乘法口诀(1)第4课时5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乘加、乘减第6课时6的乘法口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第3课时两种分法对比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复习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1课时线段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认识厘米第3课时认识米第4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第4课时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第5课时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第6课时乘法口诀表第7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第8课时复习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数的运算(1)第2课时数的运算(2)第3课时图形世界第4课时应用广角一100以内加减法(三)第1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
学生列出竖式并说出算法。
学生说出:当个位两个数字加后满十应向十位进1.
学生一一回答
学生回答: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例3:
3 5
+ 3 7
————
7 2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课题
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知道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是否会做了?一起试试看。
三、巩固练习
教材14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
(让学生说出整个计算过程,当,满十时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
而且说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
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教师: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及乘法的各个元素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情境图。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教学楼有多少个窗户?学生1:一共有27扇窗户。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一扇一扇数的。
学生2:我是一层一层数的。
每层有9扇,一共3层,9+9+9=27(扇)。
(按学生数的公式闪动画面)教师:同学们能列个数学算式吗?学生:能。
教师:观察以上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1:都是加法。
学生2: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
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学生:是3个9相加。
二、探索新知(一)快乐起航教师:某校二年级2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50张桌子,你知道该校二年级有多少个同学吗?你会列式吗?试试看。
教师:列完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1:太长了。
学生2:太麻烦了。
学生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想学吗?(二)愉快探索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学生1:一共植了32棵。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一棵一棵数的。
学生2: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也就是4个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
学生3: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也就是8个4,4+4+4+4+4+4+4+4=32(棵)。
教师: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
教师介绍读法。
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全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 数学教具,如计数棒、计数器等。
3.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利用教具或实物,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学生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
2. 通过示例,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解决过程。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计算零花钱等。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 是否有足够的练习和巩固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优秀12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53页)-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电子备课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认识,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
2. 加法和减法: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乘法: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4. 认识长度单位: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5. 认识角:使学生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进行角的分类和计算。
6. 认识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长度单位,认识角,认识乘法口诀。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理解乘法的意义,进行长度的测量和计算,角的分类和计算,乘法口诀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量角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教学卡片,展示数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练习:通过练习本,进行数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3. 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口头作业:布置适量的口头作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思考题:布置适量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第一章:认识数字1-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间的大小顺序,会数的顺序。
2. 教学内容:数字1-10的认识,数字的书写,数字的大小顺序。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4. 教学步骤:a. 数字1-10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字1-10。
b. 数字的书写:讲解数字的书写规则,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
c. 数字的大小顺序: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二、第二章:20以内的加减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4. 教学步骤:a. 20以内的加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b. 20以内的减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c. 进位与退位: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三、第三章:认识数字11-2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20,理解数字间的大小顺序,会数的顺序。
2. 教学内容:数字11-20的认识,数字的书写,数字的大小顺序。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4. 教学步骤:a. 数字11-20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字11-20。
b. 数字的书写:讲解数字的书写规则,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
c. 数字的大小顺序: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四、第四章:认识人民币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各种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 教学内容:各种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购物计算。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
a. 各种人民币的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人民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方法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板书:1+1+1+1+1+1+……+1=282+2+2+……+2=287+7+7+7=284+4+4+4+4+4+4=28……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三、互动探索四、课堂活动五、课堂小结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1、课堂活动第1题。
学具摆一摆2、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组活动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2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基本练习二、发展练习三、游戏活动。
四、课堂小结。
1、读出算式,说名称3×7 2×5 6×4 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全班交流。
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连线。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
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全班交流。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
——————5×4 4×5教学后记课题 1.2的乘法口诀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2的乘法口诀。
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学习例1 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2、引入新课1、学生操作填表。
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
边摆边数,一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2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9双呢?板书:2+2= 42+2+2= 6……2+2+2+2+2+2+2+2+2=18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如:2+2=2×2=4……2+2+2+2+2+2+2+2+2=2×9=18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 2的乘法口诀5、学习编口诀。
①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教师:2乘2等于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
“二二”表示“ 2乘2”,“得四”表示“2乘2”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②小组活动。
说说2×3 2×4 2×5 …… 2×9乘法算三、学习例2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活动式的结果,再说说2×3 2×4 2×5 …… 2×9的口诀。
③反馈,板书口诀。
教师:从2×5 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把后面几句编一编。
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诀。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 用哪句口诀?4×2呢?3、教师小结:2×4 和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1、教材7页第1题。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
教材8页第2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教学后记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复习引入二、学习例3三、课堂活动四、课堂小结:1、对口令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1、摆小棒。
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
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板书:1×1=1 1×2=2 1×3=3……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
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
5、记口诀。
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②熟记口诀。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教学后记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熟记1、2的乘法口诀。
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基本练习二、巩固练习三、发展练习1、对口令,同桌游戏。
①说算式,对口诀。
②说口诀,对算式。
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2根,摆3次。
……1、看图填表。
练习二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练习二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反馈填空的情况。
③自由读口诀。
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4、解决数学问题。
练习二第4题。
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在书上填出算式。
②全班交流。
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
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练习二第6题。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创设情境二、学习例1三、学习例2四、课堂活动。
五、课堂小结: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填表。
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
小组交流板书:3×3=9 3×4=12 …… 3×9=27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4、根据前面编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3的乘法口诀吗?板书: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九二十七③提问:“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④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⑤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1、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你用的哪句口诀?1、教材12页第1题。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分别把3乘1、2、3……9的积涂上颜色。
教材12页第2题。
3、游戏。
12页第3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教学后记教学设计- 执教-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
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备注一、基本练习二、巩固练习三、课堂作业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3根,摆5次。
每次摆3根,摆7次。
……2、对口令。
①三七———二十一②3×4———三四十二③三五十五———3×5 5×31、看图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