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滞后状态 及原因 今天中国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成因及对策
二、正确认识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科学精神
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种科学精神就 是我们在进行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和 实践的。 实践的。
三、发挥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
科技史恰恰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 想工具,打满人文烙印的人类科学发展的历 程,各种技术演进的经过,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 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杰出历史 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教学中都应渗透, 问题是如何渗透?如何考查?
二、从横向看,也有共同点 从横向看,
救亡和振兴成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旋律 以文化开放为思想构架 追求西方工业化文明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内在 差异
政治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的知识分子 对救亡图存认识上的差异 对“西学”理解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知识 西学” 分子文化开放程度的差异(关注孔学命运) 分子文化开放程度的差异(关注孔学命运) 这一切不同归位于不同等级的知识分子层政 经济地位的不同, 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其文化政治行为 的差异。 的差异。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外交 毛泽东思想与党的自身建设
三、邓小平理论
“特色” 特色” 特色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 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思想解放一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话题。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都在尝试解放思想,探索新的思想路径。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维新运动,5·4运动和改革开放。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该运动在1898年爆发,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逐步崩溃。
该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他们主张以新学为主,摒弃儒家经典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推崇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强调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引进西方现代文明。
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5·4运动5·4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该运动在1919年5月4日开始,由学生群众发起,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该运动在思想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全面启动。
该运动的主要诉求是以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倡导民主和科学,摒弃封建传统,倡导人民自由、平等和文化独立。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摒弃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封闭、保守思想,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推动了经济改革和民主进程。
改革开放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强调科技进步和人才激励,使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春天。
总之,思想解放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戊戌维新运动、5·4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通过对戊戌维新运动、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的分析,可以看出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条重要命脉。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人民版必修
(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 工人 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
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为中国 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使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1.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1)五四运动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并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运动。
————————[课堂小结·建通史]———————
五四运动前后之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革命狂飙新时代
[文化上] (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1918 年,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高举 社会主义大旗。 (2)1919 年,李大钊开始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思潮并得到广泛传播。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 基础。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中“1920 年”“革命”和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 题选 C。
答案:C
新中国 中 国 特 色 的 革 命 道 走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的 革 命
成立 路”思想历程
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
胜利
2.认识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 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 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 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 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广东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2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岳麓版
专题2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019年:魏源、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洋务派的主张;2017年:康有为《孔子改制考》;2016年:魏源的代表作、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发展的,其主题是救亡图存。
随着中西交往的加强,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经历了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过程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2019年: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胡适的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18年:新文化运动;2017年:胡适的文学革命;2016年:新文化运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新思潮的萌发(1)时间:19世纪40年代。
(2)学习内容:西方军事科技(器物)。
(3)代表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州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
②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4)影响:启迪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含义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强调以封建的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西学”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
(2)实质:不改变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维新变法思想(1)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2)学习内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3)代表人物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
③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4)维新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5)思想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中华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潮流,试图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寻找出路。
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辑《四洲志》等资料,让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人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的状态,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真正将学习西方付诸实践的是洋务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器物层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他们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宣告破产。
甲午战败,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
1898 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
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变法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
【例5】(2012· 四川文综卷· 21)1898年,康有为在《进 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 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 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例6】(2012· 天津文综· 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 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 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 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课堂演练 体验高考】
【例5】(2010· 全国Ⅱ卷文综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 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 ··· 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 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例6】(2010· 重庆文综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 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 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 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背景 睁 眼 看 世 界
代表
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背景: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9世纪40~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晚晴政府危机四伏,受经世致用的影响,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志士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驿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例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仿制英国船炮,改制信使炮车。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得专著。
魏源在该书上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他认为,夷之长计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作用。
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立国之本。
“西学为用”即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其目的是维护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洋务运动最终以黄海海战的失败宣告破产。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外国侵略的日益加深,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它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张民族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90年代初,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目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目光。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漫漫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 燕子你说些什麽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据说:一天,刘半农到赵元任家喝茶小坐, 碰巧和某青年学生相遇。一见刘先生,青年学生 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个矮身躯,方头颅的人,竟 然是创作出美妙歌词的作者。
四、民主共和思想
1.共和思想的形成 (1)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资初步发展 ③西方启蒙思想传入 ④戊戌变法/义和团失败,清政府面目暴露
(2)代表人物:孙中山 (3)概况:
1894 兴中会誓词 “……,创立合众政府” 1905 同盟会纲领 “……,创立民国,……” 1906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
(3)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4)也是文化转型运动,提供现代文化发展新模式
( C)与以往思想运动相比,前期新文 化运动“新”在
A.传播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C.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D.传播马克思主义
3.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 定倾向…
( D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 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指的是
1.早期维新思想:19C60S以后 (产生时间/原因/代表人物/主张)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时间:19C90S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传入
(2)代表人物、主张: 康有为:(思想特点、代表作、作用) 梁启超:(文章名称、主张) 严复:(报刊、译著及内容、地位与作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批判传统思想,倡导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清末新政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主观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展独立发展的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山东成武二中 盛昌华
名称
时间
领导派别
兴起原因
目的
内容
性质
影响
异
同新派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3、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也为维新思想的宣传创造了条件。
都受了欧洲启运动和中国明清时期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都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的反动政府日益腐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影响下发生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激烈论战。
近代中国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梳理
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基本线索: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演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
(1)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序幕。
(2)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突破了封建顽固派的陈腐观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提出“三民主义”,并以此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先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为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大炮轰开中国封建帝国的大门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受尽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凌辱和压迫,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资本家的欺压和剥削。
但是,外国的大炮也惊醒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从西方资本主义的洋枪洋炮声中思考着,偌大的中国为什么总是打不过洋人,总是受外国人的欺压。
他们开始探索救亡之道,如何自强的路。
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探求,终于找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路。
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不断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东西,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学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
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过程。
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
因此,学习本单元内容,第一要与那时世界形势联系,那时西方一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早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俄国到20世纪初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在思想方面,这些国家民主、自由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科学马克思主义已在广泛传播。
第二,要与国内的政治、经济相联系。
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上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起下至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前后止。
从内容上说:主要讲“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三个目。
“开眼看世界”这目,主要讲三点。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清政府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国内危机四伏。
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他们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尤其是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只经常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
专题二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
据此回答1~4题。
1.某著作序言中说:“是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对该著作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由于全社会对外国势力认识不深刻,故“师夷长技以制夷”主X未付诸实践B.主X与外国礼尚往来C.主X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主X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抵御外国侵略2.下列各项联系紧密的一组是( )A.《四洲志》《各国律例》B.《各国律例》《海国图志》C.《四洲志》《海国图志D.《海国图志》《各国律例》3.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谭嗣同D.严复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来源不包括( )A.传统的儒家思想B.西方某某思想C.洋务运动的实践D.早期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据此回答5~10题。
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在某某的创刊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C.蔡元培任大学校长D.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6.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某某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7.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斗争所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B.当时袁世凯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8.“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 )A.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B.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9.图20-1.所示的书籍或人物,将新文学和批判封建礼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是( )10.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 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
K12课件
21
时期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20世纪初
旧三民主义
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内容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②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土地国有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
K12课件
8
3.(2018山东济南期末)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 “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绝对 不能并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 ( ) A.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K12课件
9
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中 的“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是和共和国绝 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得出,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以儒学 为主体的旧思想,封建礼教受到了批判,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 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儒学的批判,没有涉及这种批判最终对儒 学地位所产生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批 判旧思想的主张,没有涉及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容,故C项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这期间处于北洋 政府统治之下,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
K12课件
23
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 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 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领
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十二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
1、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 态度
维新派 态度
借助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 级力量软弱,封建势力强大; 儒家思想影响深刻;因此需 借助孔子外衣减少宣传变法 的阻力
激进派
完全否定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要求实行真正民主共 和;辛亥革命后民主、 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复习建议:
1. 复习时要抓住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一条主线, 三 个阶段即中国人向西方学科学技术阶段(林则徐、 魏源等知识分 子和洋务派学习阶段)、学制度阶段(维新派和革命派)和学思想 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阶段)。总体体现了渐进性、 层次性和继承性,这是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过程。
2. 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必修一的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 潮流,必修二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 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三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相联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激进派无产阶级 Nhomakorabea派别 背景
抵抗派 洋务派 早期维新 康梁维新 派 派
时间
代表 人物
主张
实践 活动 特点 意义 涉及 领域
原因
目的
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展资 本主义。
时期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 瓦解 卷入世界资本 主义市场
思想
抗争、 探索
19世纪40年 代到60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 太平天国运 动 夷 《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义和团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相同点: ຫໍສະໝຸດ 1.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2.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
3.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4.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不同点:
1.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
2.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3.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主要内容包括“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主要史实。
通过本专题复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以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从仿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学习西方再到学习苏俄,最终找到一条自己道路的过程。
通过学习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的,近代的思想解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1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课标考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重点掌握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等内容。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考点1】1.简述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主张和历史作用。
(1)主要主张: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在广州主持禁烟斗争时,开始注意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
设立译馆,命人译出《各国律例》,还编写了《四洲志》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广泛参考其他中外文献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2)历史作用:(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简述洋务派“中体西用”及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作用.洋务派:(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他们认为只有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曾进行中体西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
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早期维新派:(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2)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开始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
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考点释疑1—1】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他们的这些观点虽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3.简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1)康有为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2)梁启超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②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3)谭嗣同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②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①严复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的主张。
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的道理。
【考点释疑1—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其核心是要不要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主要内容: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历史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思想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考点综合1】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付之于实践。
19世纪末由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站在时代的前沿,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变法运动虽然遭到失败,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中国人民把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从仿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
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课标考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新青年》的诞生、德先生和赛先生,以及对旧道德的批判、文学革命等,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解析考点2】1.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其兴起标志、指导思想.(1)背景:①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思想: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同时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4)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还提倡新道德,对旧道德。
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鲁迅是对礼教、旧道德的批判最为猛烈,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提倡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历史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②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考点释疑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认为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离开根本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第二,没有揭示孔学的社会根源并进而揭示改造现存的中国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第三,没有对工农劳动群众的痛苦表示真切的同情,没有对他们的革命发动表示应有的期待,没有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第四,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考点综合2】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指1915——1919年,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它的突出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使这一运动带有局限性。
1917年在俄国十月胜利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3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课标考点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等,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本课题在岳麓版没有列入,而课标明确标明)【解析考点3】1.简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来,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
李大钊接连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迅速成长起来。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各地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们深入到工人阶级中间,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
1920年开始,在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使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阶级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考点综合3】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反复的比较,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动与工人阶级结合,积极筹划建党工作,终于在中国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高考回眸】【例1】(2004年全国文综卷Ⅱ)鸦片战争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A)A. 魏源的《海国图志》 B.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C. 姚莹的《康輏纪行》 D.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例2】(2005年高考广东卷)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A.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例3】(2004年高考江苏卷)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 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 猛烈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 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例4】(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 C)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例5】(2004年全国文综卷)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B)A.新文化运动兴起B.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向俄国学习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D.《中俄声明》签订【例6】(2002年全国文综卷)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C )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例7】 (2003年高考江苏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D )A.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 镇压太平天国C. 抵抗外国侵略D. 维护清朝统治【例8】(2001年高考春季卷)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C)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以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例9】(2001年全国文综卷)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例10】(2006年北京文综卷)第(2)问展览二: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