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郭风长江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长江》教案北师大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长江》教案北师大版

1《长江》教课设计课前预习:认识作者郭风及本文背景资料。

划出课文中碰到的生字词。

有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借景抒怀的写法,经过本文的学习领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叹。

“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谈谈这首歌颂扬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颂扬了长江,表达了颂扬祖国的感情。

)师: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生:热爱。

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如何做才算热爱祖国?生:关注国家大事,爱惜环境,仔细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停于耳,今日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板书:课题、作者)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 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才出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繁荣昌盛,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忱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期间也是新中国面对的一个特别期间(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可以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日。

二、预习展现:1、介绍作者: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原籍福建莆田,1917 年出生。

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小孩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第一版作品50 多部。

他初期的作质量朴清爽、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景色画家、民俗画家与抒怀诗人材能的奇特一致。

其《叶笛集》于1959 年初第一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宽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欢乐。

”新期间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拥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邃的真理意蕴,表现了大家之风采。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小孩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量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域第一版。

2 、 . 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培育()舢舨()驳船()货仓()三、初步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必定要拿起笔来仔细标志生字词,并标志自己的思想遇到触动的地方。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第一课长江郭风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明确:见课本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长江》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长江》第二课时教案

长江(第二课时)一、认知学习目标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郭风的《长江》,感受了作者对祖国长江浓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作者在语言、修辞使用上有哪些特色。

2.学生大声齐读一遍学练案学习目标。

3.教师强调、点拨本节要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1.指名两个小组的B1学生代表本组上板给加点字注音。

若有错误,同组B2学生或A层学生上板改正。

2.指名B层学生回答此题。

1.(1)排比、拟人、比喻(2)比喻(3) 拟人三、课堂学习研讨问题一: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1.定向: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2.独学: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认真思考问题。

3.对学:两人小组互相交流,一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二看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解决,把不会的地方向组长汇报。

4.群学:B组向A组请教。

5.反馈:学生展示、汇报。

6.修正:把重点内容整理到学案上。

问题二: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教师点拨: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问题三: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请用“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四、当堂训练检测1.自己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视帮助B层学生;2.B层学生向A层学生汇报,A1学生检查B1,A2学生检查B2;3.教师对共性问题予以点拨。

教师点拨:1.《英雄和花朵》郭风《山溪和海岛》《叶笛集》“大自然的歌手”2.(1)读起来给人一种欣喜之感,颇有气势,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长江word教学设计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长江word教学设计

长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2.体会本篇散文一唱三叹的表达特色;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一系列修辞尤其是反复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体味文中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2重点难点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体味本文体味文中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3.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文中蕴含的感情。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检查字词预习:浦口曙天吹拂舢板驳船堆栈穿梭粼粼瑰红缕缕千年万载哺育湖泊容光焕发2.检查作者文学常识预习: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活动2【活动】了解文本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活动3【活动】反复诵读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阅读;2、小组内朗读;3、班内展示;4、教师范读;5、小组比赛。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组织教学,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

北师大版七下《长江》教案学案6篇

北师大版七下《长江》教案学案6篇

北师大版《长江》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 3 3、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一、听《长江之歌》,导入新课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二、讲析课文: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可看出来?2、你认为本文可以划分几部分?三部分1——2描写长江美景3——6“哦,长江”抒发对长江的赞美。

7——8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主旨。

3、重点探究:1、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4、语言品析:拟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排比、比喻:它以……它以……它以……它以……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反复:“哦,长江”……三、总结: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四、拓展作业: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李雪剑日期:2010-3-3课题:长江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长江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熟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二、相关链接(助读资料,帮你更好的理解课文)1、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郭风《长江》word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郭风《长江》word教学实录

《长江》教学实录东明县三春中学:赵修玉一、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

师: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生: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师: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生:热爱。

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生: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师:(小结)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同学们作为热爱祖国的中学生,这节课能不能表现出你们的爱国热情?生:能。

师:好,这节课我把大家分为三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最高?师: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板书:长江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师:同学们自由读一下,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我们共同认识一下作者:郭风幻灯展示:【作者简介】郭风:当代作家。

1938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地瓜》。

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

他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师:指生读作者简介。

生:读作者简介。

师:学习本文我们采用三读学习法,我们先来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幻灯展示:【学法指导】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在这位同学读课文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

指生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何处?生:好。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长江郭风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长江》word教案1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长江》word教案1

长江执笔人:孙亚娟时间:2011年2月19日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本篇散文诗一唱三叹的表达特色。

3.品味学习本文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特点学习重点:1.品味、学习散文诗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舢.板()驳.船()堆栈.(.).粼粼.( ) 哺.育( ) 瑰.丽( )2.说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2)一串串的明珠一般的湖泊。

()(3)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1)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2)水呵,风呵,玫瑰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二、重点研讨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三、品味语言本篇有几组反复出现的语句?读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本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交流感受根据情感和内容的变化,划分本文的抒情层次。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自己心情是“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六、达标检测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

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长江》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长江》。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1_长江_教学设计_教案_3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1_长江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⒈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

掌握生字词。

⒉理解文章中抒发的情感,感受文章中长江的形象。

⒊学习本文中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

2. 教学重点/难点⒈有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⒉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中长江的母亲形象是本文又一个教学重点。

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入: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4、在朗读中领悟作者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初步感知⒈介绍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2、作者简介郭风:1917年生,当代作家。

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

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

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3、检测预习情况(1)听写生字浦(pǔ)口曙(shǔ)天吹拂(fú)舢(shān)板驳(bó)船堆栈(zhàn)穿梭(suō)粼粼(lín)瑰(guī)丽千年万载(zǎi)哺(bǔ)育湖泊(pō)(2)解释词语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

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细读品味⒈理清结构。

要求:细读课文,理清结构。

找出课文中心句。

(学生自行完成后指名回答。

)1-2:描写长江美景。

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7-8: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明主旨。

郭风郭风长江教案

郭风郭风长江教案

郭风郭风长江教案教案标题:郭风郭风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长江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和特点。

2. 了解郭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和特点。

2. 郭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

2.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并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程度。

步骤二:讲解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10分钟)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长江的重要性,如其对中国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讲解长江的特点,如长江的长度、流经的省份和流域的地理特点。

步骤三:介绍郭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5分钟)通过讲解郭风的背景和特点,向学生介绍郭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选取一些郭风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步骤四: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训练(20分钟)提供一篇关于长江和郭风的相关文章或诗歌,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作一首关于长江或郭风的诗歌或文章。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专家或学者来讲解长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长江流域的一些著名景点和文化遗址。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2.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表现。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和文学作品。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创作能力。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1_长江_教学设计_教案_2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1_长江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⒈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

掌握生字词。

⒉理解文章中抒发的情感,感受文章中长江的形象。

⒊学习本文中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⒈有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⒉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中长江的母亲形象是本文又一个教学重点。

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⒈如何再现时代特色,让学生正确准确地感受作者的情怀,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

⒉感受作者描写角度的不断变化是本文的又一个难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长江,这条纵横华夏,横亘千古的巨龙,不仅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更用自己的智慧孕育了千年的华夏文明。

自古以来歌颂长江的文章有很多,郭风笔下的长江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郭风的《长江》吧!(二)师生共读,整体把握⒈录音,教师自我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⒉让学生大声诵读,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⒊让几位学生诵读,正音正字,展示风采。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热爱长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对未来充满希望……)文章是为写长江而写长江吗?说明理由。

作者为什么又要选择长江的黎明着重写呢?(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要给予过多的否定,而应给予过多的鼓励。

⒌背景介绍作者郭风是一位当代作家,出生于1917年,亲眼目睹了就中国的落后腐败,亲眼目睹了旧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

他们身担三座大山,终年劳作,却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无自己的地,无挡风的屋,几代人共住一个炕,兄妹共穿一件衣。

解放后,老百姓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斗地主,分土地,热火朝天地大干社会主义,努力改善旧中国的面貌,摆脱一穷二白的困境,作者深有感触,看着新中国,看着老百姓的笑颜,看着他们的干劲,看着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在一次乘船过江的时候,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教学实录
东明县三春中学:赵修玉
一、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

师: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师: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生:热爱。

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生: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师:(小结)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同学们作为热爱祖国的中学生,这节课能不能表现出你们的爱国热情?
生:能。

师:好,这节课我把大家分为三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最高?
师: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板书:长江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师:同学们自由读一下,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我们共同认识一下作者:郭风
幻灯展示:【作者简介】
郭风:当代作家。

1938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地瓜》。

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

他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师:指生读作者简介。

生:读作者简介。

师:学习本文我们采用三读学习法,我们先来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幻灯展示:【学法指导】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在这位同学读课文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

指生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何处?
生:好。

她读出了感情。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1:通过声音的变化。

生2:语气要有轻重,声音要有高低。

生3:还要注意语速的快慢。

师:(小结)要想读出感情来,就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

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声音变化,来读出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那么本课有没有生字词呢?
生1:有:“舢板”的“舢”我不会读。

生2:读“shān”
师: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
幻灯展示:1、读准字音
玫瑰吹拂哺育舢板驳船穿梭
生:读字音。

师:本文有不好理解的生词吗?
生:“堆栈”生么意思呢?
师:那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生:供临时寄存货物的地方。

师:还有吗?
师:好我们共同认识一下,下列词语的意思。

幻灯展示:2、理解词义
容光焕发:脸上光彩四射。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堆栈:供临时寄存货物的地方。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师:本文描写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幻灯展示: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生:自由朗读课文。

(等学生读课文的声音小下去后——说明大多数学生读完了课文——开始分析课文)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1:本文描写了长江这个形象。

生2:本文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师:本文描写了长江那个时间段的景色呢?
生:黎明。

师: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生1:“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向热爱母亲一样热爱着长江。

生2:“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舒畅、欢愉的心情。

生3:“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师: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生:“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这句话。

因为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

师:是的,作者一再强调这句话。

那么“黎明”和“青春”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生1:“黎明”象征了“光明”、“温暖”。

生2:“青春”象征了“朝气”、“活力”。

生3:它们象征清新、希望、生机勃勃。

师:(小结)“黎明”和“青春”象征了“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