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型农民的塑造路径探析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升农民素质路径探析
0 4 %。此外 , 国农业科 技 我 地 区农 村劳 动力文 化程 度相 对较 高 , 中文 化程 度 果 推广转 化率 只有 3%~0 初 占 5 %, 中文化 占 1%, 0 高 3 小学程 度 占 3%, 0 文盲 和 投 入 还不 足 世 界上 大 多 数 国家 平 均水 平 的一半 【 l 1 。
从事农业生产 、 农业经营或以为农 时代 的发展 和社会 的进 步 , 民的 内涵和外 延 都发 习和获取信息 , 农 农村 、 民服务 等为 主业 的农 民。 农 生 了较大 变 化 ,本 文所 说 的农 民是 指 具 有农 业 户 业 、
口, 满 1 岁 ,5岁 以下 , 劳 动能力 ,/ 间 年 6周 6 有 23时
在农村从事第一、 、 二 三产业的劳动者 , 包括传统意 义上的农 民、 经营土地较多的专业农 民、 富带头 致 人 、 民企 业 家 、 技示 范 户 、 村 经纪 人 、 脚 医 农 科 农 赤
生、 村级 干部 等 。
二、 民现有素质及存在 的问题 农
( ) 一 文化程度 相对较 低 , 响整体 素质 的提 高 影
叶 玲 , 小斌 方
40 0) 1 0 4 ( 湖南科 技职业 学院 ,湖南 长沙
摘
要
新农村建设视 野下 , 民素质 亟待提升。新型农民应 呈现健康 、 农 文明的风貌 , 拥有一技 之长 , 能
够拓 宽致富渠道, 捕捉 前沿动态 , 帮扶他人 。可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 改变传统观念 、
与西方 一些 发达 国家 相 比 , 国农 民文 化程 度 我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发 布 的 《 于推 进 社 会 主义 相对较低 。 据有关 资料显示 , 国 7 关 根 法 %以上 的农 民 新 农村 建设 的若 干意见 》 出 ,十一 五 ” 指 “ 时期要 “ 按 具有大学文凭 ,0 6%的青年农民达到中专水平。德 照‘ 生产 发展 、 活宽裕 、 生 乡风 文 明 、 容整 洁 、 村 管理 国 7 %的农 民具有 大 学文 凭 ,3 5 %的农 民受 过 2 3 ~. 5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培育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在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新型农民的成长和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有必要深入分析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培育。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水平不高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户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很多农村青少年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现代农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 就业渠道狭窄传统农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而现代农业对于新型农民的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备较为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然而农村地区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导致新型农民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3. 技术更新滞后农村地区的技术更新相对滞后,很多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农耕模式,缺乏现代农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使得新型农民在现代农业中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新的农业发展需求。
4. 缺乏创业意识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劳力输出地,许多农民缺乏创业意识,对于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意愿较低,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创业环境较差,新型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
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农村贫困户的收入水平相对低下。
低收入不仅影响了新型农民的职业发展动力,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投入针对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培养。
可以推广农村教育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水平。
2. 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对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农业不再是传统的农村产业,而是逐渐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科技化的产业。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需要大量技术熟练、经营管理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
他们不仅要熟悉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备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
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三、提升市场营销能力除了技术水平,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这一点对于农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也是新型职业农民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四、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活动,而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知识,掌握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确保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水平,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注重环境保护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更注重环境保护。
他们不仅要关注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既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
六、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他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致力于农业生产,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参与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需要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农业生产需要各种资源的协同作用,需要团队的合作。
乡村振兴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乡村振兴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呢?普及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政府可以建立更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引导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加强农村技能培训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技能培训班,教授种植、养殖、农业机械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们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条件。
政府可以设立农村信贷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购买新设备,开展经营活动。
建立健全的农民工作保障制度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保障农民的工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举掖。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拓宽农民的职业发展空间。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力保障。
政府可以支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倡导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农村文化氛围,培养农民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发展乡村旅游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农村旅游观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政府、农民、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化途径探析——以徐州市为例
2023年第7期(总第410期)畜禽业职业教育基金项目: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22);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22XSZ-078)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化途径探析———以徐州市为例廖云琼,董淑红,康永刚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现代农业设施、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引入,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新型农业人才。
以徐州市为例,剖析了目前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优化培育途径,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育途径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3.07.019 引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大批高素质农业人才支撑[1]。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类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提供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重要渠道。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过程遇到了各种问题,实施效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笔者以徐州市为例,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对策,以期为这项利国利民的攻坚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徐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成效近年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成为徐州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建设经济中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浪潮”,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留守务农劳动力呈现年龄大、文化低的局面,培育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管理好的新型职业农民显得尤为迫切。
1.1 农民培育工程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联动共推进”的工作格局 《关于印发徐州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满足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印发《徐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年度培育计划》,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年度考核指标,对各县(区)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评比。
新农村建设有效路径探析——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 手, 文化软 实力培 育是新农村 建设 的重要基础 , 方位推动 了新农村建设 。该探 索对 西部 乃至全 国社会 全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 鉴和示范效应 。
【 关键 词】 新农村建设 ; 建设路径 ; 推进举措 ; 成果 中国是个农业 大国 , 、 民、 农业 农 农村即 三农 问题 始终是 全党全 分利用本地资源 , 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标志的 , 当地人引 以自豪 的产 品 使
区注册企业已达 90 0 余家 , 其中外商投 资企业 2 家 , 2 注册资金 10 00万 交车、 出租车 ; 没有一个像样 的商店和饭馆 , 没有超市 、 度假村 、 广场 ; 没 元以上的 15家, 0 注册资本 1 亿元以上的 4家; 认证的高新 技术企业 有一个像样 的医院和病 房, 经 没有好 医生 , 好设 备。城市基础设施 甚至赶 5 ; 5家 国内上企市企业 1 , 家 境外上市企业 3家。先后有 1 个产品获 国 不上一般 的县城 。“ 行路难 、 住房难 、 就医难、 子女上学难 , 业难 , 就 男青 家名牌荣誉称 号。初步形成 了以生物制药 、 色食品、 绿 环保农 业和农牧 年择偶难 ” 是对当时情况的真实 写照。杨凌 示范区建立 后 , 按照 。 功能
新农村建设有效路径 探析
新 农 村 建 设
新 农 村 建 设 有 效 路 径 探 析
以杨 凌 农 业 高新 技 术 产 业 示 范 区为 例
田义 文 候 曦 张 淑 萍
(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陕 西杨凌
720 120)
【 摘
要】 杨凌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示 范区按照工业化、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并举 实现路径 。 以生产发展是 新农村建设 的第一要务 , 城镇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
但是,在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些问题以及对策。
一、问题1. 培育质量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民培育质量不高,培育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了解和关注,导致部分学生的职业兴趣无法得到充分发掘和培育。
2.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培训机构在进行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时,新型农民需要适应和创新,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难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发展机会。
3.产业和地区不匹配在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中,存在着以“流行”为导向的培育,导致培训机构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过于关注当前市场热门行业和地区,而忽略了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
这种培育方式容易导致人才和产业之间不匹配,从而导致部分新型农民失业和重新选择职业。
二、对策1. 注重个性化培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培育,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需求量身制定培育计划,让学生在培育过程中的兴趣得到发展和提高。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和创新地发展农村产业。
对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应该重视人才和产业的匹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和地区,防止盲目选择和职业失误。
4.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的质量,防止出现低质低效的培养情况,从而提高新型农民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是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在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控。
只有融合多种方法和策略,注重培育质量和效果,才能够实现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目标和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农业从业人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技术水平不高:传统农民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缺乏市场意识:许多农民缺乏对市场需求和行情的了解,生产经营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导致农产品滞销和经营困难。
3.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现行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针对传统农业人才,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4.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但目前仍存在资金难、政策不明确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技术培训体系,加大对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2. 注重市场化培训:加强市场需求分析,开展市场导向的培训,培养农民对市场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加强营销、市场营销等培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健全培育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价、激励和退出机制,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4. 多渠道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农民融资渠道,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创新。
以上对策旨在解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其培育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然而,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不够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农村人才推荐和培养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往往被忽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国家、企业和农民自身也缺乏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视,导致其培养和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解决对策:国家应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持和推广,鼓励企业参与,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促进农村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培养途径不够多样化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要通过培训班、学校教育和现实工作锻炼等方式,但这些培养途径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农民不同的需求和背景,培养质量和效果也有限。
解决对策:应扩大培养途径,推广在线教育和现场实训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满足不同农民的培养需求。
三、缺乏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许多农民虽然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能,但在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仍显得薄弱,缺乏关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创新研发等专业化知识。
解决对策:应在农民培训中注重传授这些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与农业公司、科研院所等合作,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素养和市场创新意识,帮助农民提高收益和竞争力。
四、现有激励政策不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劳动和高技能的农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缺乏积极性和动力。
解决对策:应加强政策引导和鼓励,制定激励政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福利、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鼓励农民更主动地参与到现代农业中来。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培育需要得到重视和关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够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农民。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教育培训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专业的农业技能培训机构,直接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农民需要获得的是与时俱进的农业知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的教育培训机构和课程设置仍然滞后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
2. 技术推广不畅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农村地区的技术推广力度不足,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不够普及。
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新技术信息,影响了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
3. 就业岗位匮乏由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传统的农民劳动力过剩,而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目前农村地区的就业岗位相对匮乏,缺乏吸引力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对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二、应对对策1.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设置农业技能培训专业课程,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应该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2.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水平。
3. 创新就业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扶持政策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创新发展。
可以通过发放补贴和提供创业资金等方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积极性。
4.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以人为本”到“以民为本”——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业的实践操作要求。只有将农业类高校学生所学的理论知
包 括 : 强化 农 民新 农村 建设 ①
11 强化农 民的 各项 意识 .
识 与实践相结合 , 才能发挥应有 的价值 和作用 。当前开展 的
的政策意识。其主要 内容是使农民了解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
设 的 目的 、 内容及如何实施 。② 强化农 民 的科学 发展 观 具体 意识 。其 主要 内容是 让农 民 明 白建 设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是走
悉当地气候、 土壤、 然环境状况的专家, 自 将其掌握的农业科
技 理论与农业生产 实践 结合 , 产生 巨大 的社会 生产力 。因 会 此 培训 新型农 民, 不能停 留室 内听技 术人员讲解 的知识 层面
பைடு நூலகம்
认为, 发挥农 民的主体作用, 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 一方面要
将传 统农 业下的农 民培训 成新农村建设 的新 型农 民; 另一 方
在 新农 村建设 中, 必须贯 彻党 的十 七大报 告精 神 , 实 落 科学发展观 。科 学 发展 观 的本质 和核 心是 “ 以人 为本 ” 。新
农 村建 设坚持 “ 以人 为本 ”就 是 坚持 “ , 以农 民为本 ” 发挥 农 ,
群众集 中收看 、 学习或将专题宣传 片 、 画册免费发放 给农 民。
12 结 合各方面的力量 .
121 农 业技术人 员。他们 是掌握 一定农 业实 用技术 并熟 ..
民的主体作用 。农 民既是新 农 村的 建设 者 , 是 受益 者 , 也 充
分发挥 广大农 民的主体 作用 是新 农村 建设 取得 成效 的关 键 所在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精 神和多 次实地 调查结 果 , 者 笔
一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新型农民职业化是指传统农民转变为具有现代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培育新型农民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短缺。
这就给农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制约了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
2. 土地流转难题农民在传统的土地所有权观念下,对土地有着较强的情感认同,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村劳动者进行规模化经营,从而制约了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3. 就业机会不足由于农村就业机会较为有限,很多农村青年在完成学业后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就业,而不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4. 传统观念束缚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较为保守的农村观念,农民长辈对新型农民的理念和技术知识持有排斥态度。
这些观念束缚也给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推进土地流转政府在土地流转方面应倡导相关政策,推动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规模化经营的企业或合作社,增加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同时也为新型农民的培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发展农村产业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农村青年留在农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4.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农村居民树立现代理念,改变传统观念,接受新型农民的理念和技术知识,进而推动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5. 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在财政扶持、科技创新、土地流转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为新型农民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探究新农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
探究新农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随着城市化、城乡融合的加速,农村地区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归乡村,成为新农人。
新农人通过创新创业、推广科技、改进经营模式等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影响新农人成长的因素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1.政策环境政策对新农人的帮扶是影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落实能够为新农人提供必要的扶持和资金保障,鼓励他们开展创新创业和推广科技,在政策的保障下,新农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成长。
2.家庭背景新农人的家庭背景也是影响其成长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够为新农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其树立人生目标和自我认同。
同时,家庭背景也会影响到新农人的学历水平和社交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3.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新农人成长中的重要因素。
该领域涉及到农业技术、新技术、新资讯等方面,新农人在该领域具备的积累和应用能力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农业和社会技能,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4.自身素质自身素质也是新农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素质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新农人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来应对各种突发事情和挑战,以帮助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1.培养企业家精神新农人要具备创业的勇气和决心,积极创新创业。
培养企业家精神是新农人成长的首要条件。
新农人应具备具有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只有掌握好业务知识,才能保证自己的生计,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2.把握市场需求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服务,满足他们的不断升级的需求。
只有把握市场需求,才能开发出适合市场的农产品,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3.借助互联网新农人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品牌竞争力。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提供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开展创新和创业。
探究新农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
探究新农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新农人是指在城市周边,以及农村地区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从业者。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农村开展农业生产。
这些新农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也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新农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1. 教育背景新农人的教育背景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农人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更快速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良好的教育背景也会让新农人更容易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影响新农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可以为新农人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推广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对新农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的质量和资源的丰富程度会直接影响新农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社会环境则包括当地农业产业链发达程度、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新农人的经营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4. 创业观念新农人的创业观念直接影响着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方向和综合素质。
有些新农人可能会因为家族传统或者其他原因而在传统农业中打转,而另一些新农人会选择创新农业或者农业深加工领域。
对于新农人而言,良好的创业观念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实现路径1.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提高新农人整体素质的基础。
新农人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可以选择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进修学习,或者通过自学、网络学习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2. 积极响应政策新农人要积极了解国家、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争取政策扶持和支持。
可以选择注册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或者申请相关的产业扶贫、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性政策,为自己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优惠。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摘要: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世人瞩目。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培育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打造生态村庄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基本路径是:优化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思想。
为此,我国各领域的发展工作都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
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途径的新农村建设也必须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将重点放在开拓新的发展路径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创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新农村。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界定缺少统一的标准,学者各持己见,但是不管学者们从何种角度进行界定,都是围绕生态文明的实质展开的,即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于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一种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惊醒于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进而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而形成的一种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高级文明形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建设包含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如果新农村建设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那么新农村各项建设最终都将受制于生态的破坏。
各种生态问题也将会成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严重影响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想通过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来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和模式
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和模式近年来,中国的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化等问题。
因此,如何突破传统农村发展模式,寻找新的路径和模式,成为了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乡村振兴战略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在当前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基础上,为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制定的一项全新的战略。
该战略致力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卫生环境建设,建设和谐、美好、宜居的新乡村。
该战略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可持续化农业;二是农村空间优化,推动产业集聚、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改造提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美化;三是创新农村治理,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基层民主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效能;四是推进农村人才振兴,培育农村人才、吸引城市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进入农村,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发展能力。
二、新型农民合作社新型农民合作社是指在保持农民自主经营权利、自主管理权利和自主分配权利的基础上,采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方式,集中组织农民,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农村旅游等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
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村平民散”经营模式,实现了农民的整合和协作,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该模式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至于国家授予企业“三农”红旗手称号。
三、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一些以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大规模农业生产和经济集聚区,将农业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有机地集中起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与城市经济融合。
同时,由于现代农业园区着眼于综合配套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并且注重现代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能够逐步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技术和市场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十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回答写作,探讨如何培育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农村产业的发展,而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从农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科技创新与农民农村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内容。
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培训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创业创新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创业,提供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同时,提供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民创新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一支创业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四、教育培训与农民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投入和支持,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还应提供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的创业成功率。
五、土地流转与新型职业农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条件。
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民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增加收入;也可以使农田得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土地流转,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土壤。
六、金融支持与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支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同时,还应探索和建立适应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融资、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与分类对职业农民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以peasantry(传统农民)而不是farmer (职业农民,也翻译成农场主)称呼中国农民。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
沃尔夫对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的定义实际上道出了两者的最大差别。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
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定义为,自主选择在农业一、二、三产业充分就业,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工作,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且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职业化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新型职业农民按照从事农业产业类别,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产型职业农民。
这类职业农民大都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
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及在农场、基地、农业企业被雇佣的“农业工人”,如农艺工、蔬菜园艺工、淡水养殖工、花卉园艺工、家禽繁殖工、家禽饲养工、制种工、果树育苗工、农药生产工、饲料生产工、蔬菜加工工等。
二是服务型职业农民。
这类职业农民是指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
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等,如农产品经纪人、农资营销员、农作物植保员、动物防疫员、沼气生产工、农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等。
三是经营型职业农民。
这类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协负责人以及规模种养大户、农场主、基地带头人、农业企业经理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乡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农业产业正面临新的竞争压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任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逐渐加大投入力度。
根据“三农”人才发展中心统计,仅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2200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农业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农业知识到现代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
同时,各地纷纷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技推广中心等设施,提高培训效果的同时,也推动着乡村产业发展。
未来,随着我国农村发展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建立制度体系。
未来,政府将加大农村人才政策支持,增加对农技推广、农村人才培训等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农业人才培养、认证、分层管理等体系。
2. 推进“大农业”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新型农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村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开展专业化培训,推动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合作社、企业,实现“大农业”发展。
3. 打造特色品牌。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育有特色、品质卓越的农产品品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更加注重技能培训、品牌建设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C 1 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5 0( 9)0— 0 1 0 8 74 2 0 0 0 6 0 0— 3
人 是 社 会 的 主 体 和 根 本 , 人 离 不 开 社 会 , 社 会 也 离 不 开 人 。 正 是 从 这 个 最 根 本 的 角 度 讲 , 社 会 的 发 展 从 根 本 上 依 赖 于 人 的 发 展 。投 资 于 人 , 不 断 提 高 人 的 体 力 和 智 力 水 平 ,不 断提 高 人 的 思 想 道 德 和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是 促 进 社 会 发展 和 现 代 化 的根 本 路 径 。我 国的 全 面现 代 化 离 不 开 农业 的 现 代 化 ,而 农 业 现 代 化 关 键 在 于 农 民 的 现 代 化 。 农 民 的 现 代 化 是 指 农 民在 社 会 化 过 程 中 ,逐 渐 抛 弃传 统 因 素 的 束 缚 , 不 断 接 受 现 代 的 新 观 念 、 新 思 想 ,培 养 现 代 生 产 、 生 活 技
加 强 农 民 培 训 力 度 二 、 拓 宽 社 区 教 育 领 域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是 解 决 “ 农 ” 问题 和 推 进 中 国 三 建 设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是 我 国现 代 化 进 程 中的 重 大 历史 任 现 代 化进 程 中 的 重 大 历 史 任 务 ,提 倡 要 培 育 有 文 化 、 懂 技 务 。 农村 城 市 化 、 农 民市 民化 ,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的必 然 趋 是 对 术 、 会 经 营 的 新 型 农 民 , 充 分 发 挥 农 民 的 主 体 创 造 作 用 。 势 。 大 力 发 展 社 区 农 民 教 育 , 推 进 农 村 城 市 化 和 现 代 化 将
内容 比较简 单,上课 内容与 实际生产关 不大 。农 民到培训 现 场 只 要 签 个 名 ,就 可 以得 到 一 把 伞 或 者 其 他 的奖 品 。这 样 , 很 多 农 民 去 培 训 就 是 为 了领 “ 品 ” 然 后 就 打 道 回 奖 ,
府 。 同 时 培 训 人 员 对 农 民 的培 训 仅 限 于 一 些 生 活 技 能 , 比 如 说 怎 样 制 作 一 些 食 品 。 结 果 , 一 些 农 村 妇 女 学 完 后 , 回 家 纷 纷 学 习制 作 ,用 来 自 己享 用 , 反 而 养 成 了好 吃 懒 做 的 习 惯 。 因 此 , 政 府 对 农 民 的 培 训 应 该 根 据 县 、 乡 、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求 , 有 计 划 安 排 教 学 内容 , 既 涉 及 到 种 植 、 养
20 0 9笠
第 2 卷 第 6 3 期 源自现代新型农 民的塑造路径探析
张 丽 期
( 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 州 21l ) 徐 2 1 6
摘要:社会 的现代化前提条件是人的现代化,我 国的全 面现代化 离不开农 民的现代化。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农村发 生 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有部分农 民 已跨入现代化 的 门槛 , 就 中国广大农民而言, 但 其很 多方面不能满足社会主 义新 农村建设 的需要 。笔者提 出从加 强农 民培训力度 、拓 宽社 区教育领域、构建 乡风 文明体 系、强化社会干预力度 、培 养农 民的 自我反思 意识五 个方面来塑造现代新型农 民。
能 和 人 格 的 过 程 ,是 怎 样 把 农 民 变 成 融 理 性 、 科 学 性 和 制 殖 、 农 产 品 加 工 , 又 涉 及 到 土 壤 、 气 候 、 肥 料 等 资 源 的 度 性 于 一 体 的 过 程 , 实 现 农 民全 面 发 展 的 过 程 。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 使 广 大 农 民既 学 习 农 业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 又 农 民 的现 代 化 是 一个 含 义 广 泛 的概 念 , 最 基 本 的 它 主 要 学 习 先 进 实 用 的 操 作 技 术 , 并 针 对 部 分 农 民 识 字 不 多 、 学 包 括 农 民劳动 方式 的现 代化 、 生 活方 式 的现 代 化 和精 神 品质 的现 代 化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 农 村 发 生 了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有 部 中 分 农 民 已跨 入 现 代 化 的 门槛 , 就 中 国广 大农 民而 言 , 但 其很 多 方 面 不 能 满 足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需要 。 因此 , 加 强 现 代 新 型 农 民 的 塑 造 成 为 当 务 之 急 , 现 毛 者 就 现 代 新 型 农 民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实确立生活目标和社会理想学会协调牛活理想与社会现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通过授与社区成员现代生活所必要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知识技能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山东 省 农 业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的塑造 路径 作 以下探析 :
一
习 困难 的 实 际 , 还 承 担 了 扫 盲 的任 务 ,想 方 设 法 为 农 民 学 习 文 化科 技 知 识 服 务 , 有效 地 提 高 了广 大农 民 的科 学 技术 素 质 。各 地 农 民教 育 也 要 注 意 从 实 际 出发 , 意 办 学 形 式 多 、 注 方 法 活 。 地 方 还 要 按 农 民文 化 程 度 开 办 各 种 学 习班 , 持 按 坚 需 要 定 内容 , 按对 象 定 方 法 , 实 际 定 场 合 。 这样 坚 持 从 实 际 看 出发 , 因材 施 教, 会调 动 农 民学 习 的积 极 性 , 高农 民科 学 务 农 提 的 能力 以及其 他技 能 。
、
同时,加 强农 民培训 ,提 高农 民的综 合素质 和职 业技 能 , 发挥 重 要 作用 。 也有利 于加快农村 剩余劳 动力 的转 移就业 。从 2 4年 开 0 0 本文所指 的农村社区教育与通 常意义上 的社区教育有一 始 , 由农业 部 财政 部 等六 部委 共 同启动 ,实施 “ 光工 定的差异性 。这里所指 的农村社区教育是指 以村落为社区 的 阳 程 ”等 , 开 展 农 村 劳 动 力 非 农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 但 总 体 还 处 基本 单元 ,以农村家庭和社 区寓 于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 于一种初 步开发 、积 极探 索的阶段 ,在农 民培训过 程中还 民俗活 动等 为载体 , 培养人 们 自觉遵 守与维护 社会 秩序 、 存 在 很 多 问 题 ,农 民 还 有 很 多 培 训 需 求 不 能 得 到 满 足 。 在 价 值 观 念 和 行 为方 式 的社 会 化 教育 。 农村 教 育 主 要 分 为学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