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和税务处理

合集下载

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报销实施办法

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报销实施办法

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报销实施办法目的:为了规范公司费用管理,明确费用报销标准,加强费用控制,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费用报销时间差旅费用和业务招待费用报销应及时在发生当月内报销,不得跨月。

如出差期间跨月和月末25号后发生的费用,可在下月内报销。

否则,财务部审核人员不予签字报销。

长期驻外人员不受此限制,但回公司后应及时报账。

二、费用报销单据要求所有费用报销应据实取得符合国家规定的票据。

三、费用报销标准及要求1、出差住宿费按实住天数报销,报销时,必须出具住宿凭据。

按地区分三类:一类地区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住宿费按180元补助,二类地区地级市140元,三类地区县市及其他地区110元,实际发生费用未达到上述补助标准,据实报销。

如双人数出差,个人住宿补助减半。

2、通宵乘车(指凌晨0点过后)未住宿,卧铺车不给予补助,硬座(包括自已开车)可给予50元补助。

3、出差人员一般不得乘坐飞机及火车软卧,特殊情况需要乘坐必须提前报总经理同意,报销时总经理在该票据上签字。

4、为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出差期间可乘坐的士。

如须包车的,包车前须报总经理同意,报销时总经理在该票据上签字。

5、自带交通工具出差,过路、过桥费应与出差的出发地至目的地相关,费用发生在出差期间的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加油费发票应在出差期间内,在出差后返回荆州或目的地油票不予报销。

6、自带交通工具出差,有专业司机的,过路费、过桥费、停车费及油费由司机支付报销,其他费用由申请派车人支出并报销;没有专业司机的,由申请派车人支付报销。

填写报销单时,应详细写明费用发生起止地点和金额。

7、外出参加会议的人员,凡向会议主办单位交纳了会务费中包含住宿和餐饮等费用,不得再报销相关费用。

8、出差期间餐饮费补助标准为每天60元,实报实销的须总经理签字。

9、荆州城区内出差不予补助。

荆州周边县市出差一天内餐饮补助为30元。

10、出差期间发生的招待外单位人员费用须单独粘贴,相应扣减餐费补助。

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

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

但是,新法没有明确业务招待费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包括两部分,一是日常性业务招待费支出,如餐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

二是重要的业务招待费,即除前述支出外,还有赠送给客户的礼品费、正常的娱乐活动费、安排客户旅游的费用等。

《企业所得》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所得额时扣除。

即业务招待费列支应满足“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合理”三个标准。

因此,笔者认为,业务招待费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合理运用扣除比例。

新税法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那么,如何能做到在限额以内既能充分列支,又能尽量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笔者认为,应该找出二者的最佳比例关系。

如果把企业当期取得的销售(营业)收入设为x,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设为y,则当60%y=5‰x时,就有y=8.3‰x的关系存在。

即当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达到销售收入的8.3‰时,就达到了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最高限额。

二、税前扣除额要真实、合理。

业务招待费能够在税前扣除,必须有充分、有效的票据和资料来证明这部分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指的是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必须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且是正常和必要的。

而且,企业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应与当期的业务成交量相吻合,否则就会存在潜在的风险。

三、及时调整本期销售收入额。

国家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国税函〔2009〕202号)明确,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的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条例规定的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自制或外购)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交际应酬、职工奖励或福利、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等移送他人的情形,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分析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分析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分析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支出项目之一,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制定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差旅费报销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是公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规定,用于管理员工出差期间的相关费用,并保证员工的合理权益。

制定差旅费报销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支出范围:差旅费支出范围应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费、通讯费等,具体明细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而定。

1.2申报流程:申报流程应明确,包括出差申请、报销单填写、审核和审批等流程,并规定不同金额的申请需不同级别的审批人审批。

1.3报销限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出差目的不够明确、行程不合理等,应制定相应的报销限制措施。

1.4报销标准:报销标准应为公司制定的标准,要公布于公司内部,让员工知晓。

1.5监督管理:为了避免申请不必要的差旅费用,应建立监督机制并加强管理,让员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业务招待费是指在公司业务活动中为了与业务相关人员联谊情感,或为了加强业务洽谈,而产生的招待性费用。

制定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支出范围:招待范围应包括工作餐、商业宴请、礼品赠送等。

2.2申报流程:申报流程应明确,包括招待申请、招待登记、报销单填写、以及审批等流程,并规定不同金额的申请需不同级别的审批人审批。

2.3报销限制:为防止无关人员的招待,应制定适当的报销限制措施。

2.4报销标准:报销标准应为公司制定的标准,要公布于公司内部,让员工知晓。

2.5监督管理:应建立细致的监督机制,发现违背管理制度的员工应受到相应的制裁。

通过以上的制度规定,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支出,以规范员工的行为,防止浪费和滥用,提升公司内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保证员工的权益。

差旅费和招待费开支标准及报销规定

差旅费和招待费开支标准及报销规定

差旅费和招待费开支标准及报销规定为了保证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差旅费用开支标准及报销规定:一、因公出差分 "长途"和 "短途"两种;即当天能往返的为 "短途",出差时间在一天以上且当天不能返回的为 "长途"。

二、出差地点分为境内地区和境外地区。

其中境内地区分为:1类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2类区:除1类区外的省会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3类区:除1类、2类区外的其他地区。

三、员工差旅费报销标准。

1、出差住宿费报销标准:(人民币元/人/天)注:双人数同性同程,按标间住宿标准额度内凭发票据实报销。

2、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员工市内出差视同出勤,不享受出差补贴。

市外的短途出差,可享受20元/人/天的出差伙食补贴;长途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人/天)3、出差交通费报销标准除总裁、董事长外,公司总监以上高层,一般情况下不得选择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特等座级次以上(含本级次)的交通方式出行。

特殊情况一律报总裁批准。

部门经理级(含副经理)的中层职员,不得选择乘坐飞机公务舱、高铁一等座、轮船二等舱等(含本级次)交通方式出行。

如限制使用的交通方式价格不高于可选择交通工具的价格,经行政人事副总批准可申请变更,但财务部门只能按允许使用的交通方式的标准报销。

除中高层职员以外的其余员工,只可选择乘坐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等以下的交通方式出行。

如限制使用的交通方式价格不高于可选择交通工具的价格,经部门经理批准可申请变更,但财务部门只能按允许使用的交通方式的标准报销。

员工在出差地享受30元/天的交通费限额标准,凭交通费发票限额报销(如果4人同行同程,视同1人标准)。

员工在本市内公务,不报销公交车票,不得报销出租车票。

针对项目部前期短期市场拓展,采取当地每天公交车票、地铁票实报实销形式;如果长驻该地,采取按该地公交月票形式限额,境内地区限额200元/月,境外地区限额300元/月,凭发票限额报销。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及注意事项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及注意事项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及注意事项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开展业务活动而支付给客户、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费用。

在中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可以将业务招待费用列入成本,从而实现税前扣除。

然而,对于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有一系列的基数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对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及注意事项的详细阐述。

一、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1.合理性原则: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应当合理,即合乎业务需要和市场行情,不能明显超过合理范围。

2.合同约定: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应当以合同为依据,即业务招待费用应当在与对方签订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并记录在合同中。

3.具体明细: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应当具体明细,即对每项业务招待费用应当有详细的受益方、金额、时间和事由等明细记录。

4.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应当是实际发生的费用,即企业必须能够提供相关的发票、凭证和票据,以证明该费用真实发生且符合税务要求。

5.合法合规: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基数应当合法合规,即企业必须确保所支付的业务招待费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二、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注意事项1.小额概念: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每项业务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上限为100元。

如果一笔费用超过100元,就不再视为小额费用,无法享受税前扣除待遇。

2.相关性原则:业务招待费用必须与企业的业务有直接相关性,即必须是为了开展业务活动而支付的费用。

如果费用与业务关系不大,纯属私人性质,就不可列入成本进行税前扣除。

3.记录保存:企业在支付业务招待费用后,必须妥善保留相关的发票、凭证和票据等证明材料,以证明该费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这样在税务审计或检查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

4.账务处理:在将业务招待费用列入成本时,企业必须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税务要求,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

必须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类,并在账簿上详细记录,确保账目清晰可查。

5.二次分配:一些企业在支付业务招待费用后,会要求受益方将费用再次分配给其他方。

业务招待费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技巧

业务招待费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技巧

业务招待费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技巧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了完成业务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的招待、交流、沟通等费用。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处理和记录业务招待费是有效管理成本和合规纳税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技巧。

一、会计处理技巧:1.业务招待费的会计核算:业务招待费属于费用支出,应根据费用性质进行会计核算。

在会计科目中一般归类为“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下,需按照相关的准则规定具体处理。

2.记录业务招待费的凭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记录业务招待费时需要提供真实详细的凭证。

凭证中应包括招待费用的明细、日期、地点、人员、目的、费用金额等必要信息,以便日后的审计和查询。

3.核实业务招待费支出对象的合规性:进行业务招待时,需要核实被招待人的身份和职务,确保其与企业业务有关,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对于不符合合规要求的费用支出,应及时予以纠正。

4.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额度: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制定招待费支出的控制额度,并进行预算管理。

在预算范围内控制招待费支出,同时关注招待费用的合理性和效果。

5.招待费用与营业税的关系:根据中国税收法规,企业招待费用在涉及增值税纳税人的支出时,应当计算并支付增值税。

需要对招待费用进行合规《营业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并及时缴纳相应营业税。

二、纳税处理技巧:1.招待费用的税前扣除:根据中国税务法规,企业可以将业务招待费用的一定比例列为税前扣除项目。

具体扣除比例及限额需根据税务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企业应按照规定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

2.合规登记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与增值税纳税相关的招待费用,企业应索取并保存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根据税务法规,只有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招待费用才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3.控制招待费用的增值税税率:根据中国税务法规,不同类型的业务招待费用适用不同的增值税税率。

企业应了解并掌握不同业务招待费用的税率,确保按照规定正确计算和申报增值税。

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和税务处理

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和税务处理

差旅费的扣除标准和税务处理差旅费是指单位职工因公出差而所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和各种公杂费的总称。

差旅费扣除的税务处理主要涉及到差旅费税前扣范围和开支标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差旅费的范围和开支标准,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财政部下发的相关财务制度和财务通则或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相关税收文件当中的某些条款对差旅费的财务处理,能否在税前进行扣除有所涉及,但还是没有明确规定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作出规定,第九十四条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成本的间接费用中包括差旅费,第一百零四条管理费用中包括差旅费。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中,也仅对管理费用中包括的差旅费及账务处理作出了规定,并未明确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财务通则》并没有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只是对企业的费用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以及规定了不得由企业承担的支出。

根据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七条:企业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应当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

第四十六条: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支出:(一)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

(二)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

(三)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

(四)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支出。

(五)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

从《企业财务通则》来看,只要是合理的并且不是应由个人承担的差旅费,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成本费用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并未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具体明确。

如《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
费与相应的交通工具发票对应粘贴。
2)住宿费与住宿明细账单均按时间顺序粘贴;
3)交通费按照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粘贴;
4)其他票据按照类别分别粘贴;
5)出差报销流程的填报,应按出差或费用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填写,与所附的原始票据一一对应。
第二节国内出差各项费用的报销规定
人员
级别
交通
工具
住宿(元)/天
(副)总裁以上
1.国内出差的住宿费标准详见下表:
关于差旅费用及业务招待费用报销的规定
住宿标准超支,需提交特批流程,经上两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2.员工报销住宿费须附酒店住宿明细账单,房费、城建税以及上网费可予以报销。房费在标准限
额内实报实销,超标部分费用自理。其他酒店内私人消费,公司不予以承担。
3.若返程时间超过晚上六点,或因业务需要在返回当天延迟半天退房的,可予以报销半天住宿费,
程注明变更情况及原因(包括原预算和实际发生金额情况),经上二级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报
销。若未发生超支,可在费用报销单上直接注明信息变更原因,经上二级领导审批通过后即可
报销。
第八条票据粘贴和填报要求
1.为使报销准确,便于结算,特对于出差报销的票据整理、粘贴和填报规定如下:
1)飞机票、火车票、长途汽车票、轮船票等,均按出差期间的先后顺序粘贴票据;保险费、订票
实际报销的招待费用超出预先申请额的,则以实际发生总金额重新提交业务招待申请,待流程重新
获批后方可报销全额。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规定的,财务部有权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归财务部
填写机票、交通费、住宿费(含自行解决的住宿补贴)、综合补贴(公杂费)等的汇总金额;若还

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管理办法

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管理办法

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管理办法为控制开支,降低费用,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一、差旅费1、出差人员的住宿费、途中伙食补助实行“限额报销,超支自负”的办法,出差人员起、止的乘车费,市内交通费据实报销(自带交通工具的不报销车费和市内交通费,因特殊情况报市内交通费的,由何总审批后据实报销)。

2、差旅费的报账程序:出差人员据实填制出差表,何总审批签字,交财务审核出具记账凭证,报销人送出纳处付款。

3、出差人员住宿费报销标准:省会150元;地、市级40元;县级40元;伙食补助费标准:省会60元;地、市级45元;县级30元;伙食补助费按出差的自然天数计算,住宿费按出差的自然天数减去一天计算。

4、车票、住宿费发票必须与出差时间、地点相符,财务审核不相符不予报销。

5、参加会议人员,凡安排食宿的不得报销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只报销往返途中的伙食费补助费及车费。

6、出差人员因公务发生业务招待费的伙食补助费不予报销。

7、凡经组织批准同意,管理人员带薪参加脱产学习并在学校住宿的学员(培训班和复训班)只报途中往来乘车费及伙食补助费,学习期间不予报销补助费。

8、回家探亲假的差旅费不予报销。

9、出差人员当月发生差旅费当月财务审核报销,跨月不予报销。

二、业务招待费1、上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及外单位客人,煤矿原则上安排到食堂就餐,就餐标准按10-15元/人开支,如需到外招待,须经矿领导批准,但严格控制参培人员,以避免客少主人多的现象发生。

2、在外办理公务需发生业务招待费,必须事先向矿领导请示并同意,否则不予报账,同时费用报销除有正式发票外,还应附有费用开支详细清单。

3、业务招待烟、酒、茶煤矿统一采购,招待用烟由办公室管理,并有专门用烟登记本,领用人必须签字并注明用途。

三、办公费1、日常办公用品(文稿纸、笔记本、文具、笔墨)供应科统一采购交办公室管理,各科室申报领用,费用开支每人按5元/月的标准发放。

2、工程图纸、凭证用纸、复印纸、计算纸、专用工具、绘图工具由煤矿统一配置使用,计算纸,专用工具、绘图工具应登记后发放,岗位异动,必须办交接手续,否则折价从工资中扣除。

汇算清缴|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的风险点,一定要注意!

汇算清缴|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的风险点,一定要注意!

汇算清缴|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的风险点,一定要注意!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汇算清缴|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和会议费的风险点,一定
要注意!
一年一度的汇算清缴工作即将开始,各个企业都会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准予税前扣除项目额度,甚至会发生费用类别混淆入账的现象,比如会议费、招待费和差旅费项目未严格区分、没有分别核算,既没有做到合理节税,也为企业后期带来税收风险。

01业务招待费准许税前扣除的限额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或营业收入的0.5%。

当年的销售(营业)收入包括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

2、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法人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3、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02业务招待费列支的范围
业务招待费通常包括:因生产经营需要宴请或工作餐开支;因生产经营需要曾送客户纪念品的开支;因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的参观费和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的开支。

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招待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职工福利、为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佣金以、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和给客户的回扣都不得在业务招待费列支,更不能把业务招待费纳入会议费。

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的凭证或资
1。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原则和标准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原则和标准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原则和标准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原则和标准是企业在进行税务申报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一、扣除原则1. 真实性原则:企业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有合法的凭证,如发票、合同、付款单据等,能够证明费用的真实性。

2. 相关性原则:业务招待费用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即这些费用是为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而不是为了个人消费或非经营性活动。

3. 合理性原则:业务招待费用的金额应当合理,符合行业惯例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对于过高或者不符合常规的费用,税务机关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和证明。

4. 限额扣除原则: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二、扣除标准1.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是按照发生额的60%进行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2. 如果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5‰,则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扣除。

3. 如果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5‰,则按照销售(营业)收入的5‰进行扣除,超出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三、计算示例假设一家企业的当年销售(营业)收入是25,000万元,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120万元。

1. 按照发生额的60%进行扣除:120万元 * 60% = 72万元。

2. 按照销售(营业)收入的5‰进行扣除:25,000万元 * 0.5% = 125万元。

3. 比较两者的大小,取较小值,即72万元。

因此,该企业可以在税前扣除72万元的业务招待费。

四、注意事项1. 企业在申报业务招待费扣除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凭证,证明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税务机关可能会对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进行核查,如果发现费用不真实或不符合规定,将会对企业的税务申报进行调整。

3.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招待费用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新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如何计算应注意哪些

新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如何计算应注意哪些

新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如何计算应注意哪些根据新税法的规定,业务招待费属于一般扣除项目,可以在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金额中扣除。

下面将介绍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计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计算方法:根据新税法,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为不超过企业当年销售费用的10%。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企业当年销售费用总额;(2)将销售费用总额的10%作为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标准;(3)如果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总额超过了10%的标准,则以实际费用为准进行扣除;(4)如果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总额少于10%的标准,则将实际费用全部扣除。

2.注意事项:在计算和申报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性:业务招待费的发生必须合理、必要,并符合公认的商业习惯,不能超出合理范围。

纳税人需要保留相关凭证,例如发票、收据等,证明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按照税法规定使用: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不能将其他费用混入业务招待费中进行扣除。

(3)限制条件: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有一定的限制,即不超过企业当年销售费用的10%。

如果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超过了10%的标准,超出部分无法享受税前扣除。

(4)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填写所得税申报表时,应将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金额填入相应栏目,并在附表中详细列明相关业务招待费的具体情况和金额。

(5)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发生和金额,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滥用。

综上所述,企业在申报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时,需要遵守税法规定,合理控制费用金额,并保留相关凭证,以确保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此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规范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提高利润和竞争力。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差旅费的扣税标准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差旅费的扣税标准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差旅费的扣税标准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差旅费是指因公出差而发生的交通、食宿以及其他与出差相关的费用。

差旅费的扣税标准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对差旅费进行了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差旅费的扣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差旅费的计算范围:差旅费的计算范围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费以及其他与出差相关的费用。

其中,交通费包括交通工具的费用,如车船费、机票费等;住宿费包括住宿地的相关费用,如酒店费用、公寓费用等;餐费则是指在差旅期间的伙食费用;其他相关费用包括因出差而发生的通讯费、保险费等费用。

2.差旅费的限额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差旅费的限额扣除标准为每天不超过600元。

也就是说,每天的差旅费用超过600元的部分将不再享受差旅费的税前扣除。

3.差旅费的具体计算方法:差旅费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差旅费用进行计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差旅费的计算不能超过实际发生的费用。

在个人所得税计算过程中,差旅费是根据税率进行计算的。

按照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差旅费按照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差旅费的扣税标准可能会根据国家的政策和规定进行调整。

如果国家对差旅费的扣税标准进行了调整,个人应根据最新的规定进行申报和缴税。

总的来说,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和差旅费的扣税标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来确定的。

个人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税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合理计算差旅费,并按照规定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

同时,需要关注国家对差旅费扣税标准的调整,及时更新申报和缴税信息。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差旅费的扣税标准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差旅费的扣税标准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差旅费的扣税标准差旅费是指员工因公出差所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等费用。

根据中国税法,差旅费可以按照税前扣除的方式计算,即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先扣除差旅费,在计算个人应缴税额时再根据税率进行相应计算。

对于差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四款规定,差旅费扣除标准为:二级以上城市的差旅补助标准不超过80元/天的,可以按照出差天数每天80元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

对于差旅补助标准超过80元/天的,可以按实际发放的差旅补助标准进行税前扣除。

差旅费的扣税标准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即根据自然年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将个人纳税所得额按照相应的税率进行计算。

具体的税率根据个人所得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下表所示:
税率(%) 税基
例如,员工在一年内因公出差共计50天,每天差旅补助标准为100元。

根据税前扣除标准,这个员工可以扣除的差旅费是50天*100元/天=5000元。

根据个税税率表,假设这名员工的工资所得为20万元,那么他的纳税所得额为20万元-5000元=19.5万元。

根据税率表,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需要注意的是,差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可能会根据国家政策的改变而发生调整。

此外,差旅费的扣除标准还可能根据不同城市的差旅补助标准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
个人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仔细查看最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以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企业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企业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企业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一、招待费定义
招待费指企业用于接待客户或因其他商务活动而支付的费用,包括餐费、茶水费、住
宿费、交通费等。

招待费不包括送礼金、其他礼物、机票、汽车租赁费用、交通违章罚款、保险费用等。

1.招待费不得超出必要支出量,以及下列税前扣除标准:
(1)餐费:每人标准每餐35元,数量不得超过可抵扣的必要支出的2.5倍;
2.以上招待费税前扣除金额还应按关联应付账款以内的账款总月销售额的3%确定。

若超过3%的部分,将不被允许扣除。

3.符合条件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餐费、茶水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应当是针对确
实存在的招待费用,并且不应当包括充其量的款项、向客户的红利等情况,不能夸大其费
用的报销数量或金额,也不得开具虚假的发票或者分割发票。

4.为了确保审计准确性,企业必须准备可以确认这些费用正确合规且合法性的记录,
将招待费用细分为餐费、住宿、交通费等。

5.对于招待费用,企业必须及时陈述关联应付款和税款申报情况,以及实际支付的招
待费用,确保税款缴纳准确性,同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

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差旅费是指出差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的交通、食宿、通信等费用支出。

对于差旅费的报销,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前扣除标准。

税前扣除标准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将差旅费作为扣除项目,从而减少纳税额的一种税务政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差旅费税前扣除标准的相关内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差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分为两种情况,即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和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首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员工因公出差导致的差旅费,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扣除。

具体标准如下:交通和住宿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扣除;餐费按照每天180元的标准进行扣除;通讯费按照每月300元的标准进行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法对于差旅费的扣除有一定的条件,即出差的距离要超过50公里,出差时间要超过24小时。

同时,差旅费的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员工的实际支出金额。

其次,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招待客户、业务推广等活动产生的差旅费,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扣除。

具体标准如下:交通和住宿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扣除;餐费按照每天450元的标准进行扣除。

同样地,差旅费的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实际支出金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差旅费的扣除必须有相关的凭证和证明材料。

员工和企事业单位需要按照规定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并提供行程单、发票等相关凭证作为报销依据。

总结起来,差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而确定的。

根据不同情况,差旅费的扣除标准有所不同,但均必须具备相关的凭证和证明材料。

通过合理利用差旅费的税前扣除政策,可以减少纳税人在差旅费方面的税负。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了开展业务活动或者促进业务往来而发生的费用,通常包括接待客户、商务宴请、商务旅行等。

在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业务招待费是不可避免的支出,但在税前扣除标准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和标准。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但是,在享受税前扣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业务招待费必须是合理、真实的支出。

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所产生的招待费用必须是与业务活动相关的合理支出,不能存在虚报、夸大、违规等情况。

否则,将无法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

其二,业务招待费必须有明确的用途和对象。

在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时,所产生的招待费用必须有明确的用途和对象,不能随意支出或者用于非正当的用途。

同时,对于招待对象,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商业道德。

其三,业务招待费的发票和凭证必须齐全。

在享受税前扣除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保留好相关的发票和凭证,以便日后税务部门的审计和核查。

如果发票和凭证不齐全,将无法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

其四,业务招待费的金额和比例需要合理控制。

在支出业务招待费时,企业需要合理控制费用的金额和比例,不能过度奢华或者超出正常范围。

否则,将影响税前扣除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总之,企业在享受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时,需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合理合法地开展业务活动,并保留好相关的发票和凭证。

只有在严格遵守规定的前提下,才能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模板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模板

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模板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模板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在出差和业务招待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的报销。

二、报销标准1.差旅费报销标准(1)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办公用品购置费等。

其中,交通费不得超过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可参照当地公路客运票价作为参考。

(2)正餐费不得超过60元/人/天,夜宵费不得超过20元/人/晚。

(3)包房、KTV、美容美发等私人开支不予报销。

2.业务招待费报销标准(1)包括招待对象的餐费、交通费等开支。

(2)招待对象包括本公司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

(3)正餐费不得超过100元/人/次,招待对象超过两人的场合,费用应由招待人员平均分摊。

(4)不得报销娱乐消费项目,例如KTV、夜总会等。

三、报销流程1.差旅费(1)出差前填写差旅申请表,经上级领导审批后出差。

(2)出差结束后填写出差报告,附上票据等相关材料,经费用审核人员审核后提交财务部支付。

2.业务招待费(1)招待前填写业务招待申请表,经上级领导审批后进行招待。

(2)招待结束后填写招待报告,附上票据等相关材料,经费用审核人员审核后提交财务部支付。

四、注意事项1.差旅费报销须提供车票、住宿、餐饮等票据及证明材料,一切个人开支、小票均不予报销。

2.业务招待费报销须提供招待对象的姓名、职务、单位等相关信息,一切娱乐性质的开支均不予报销。

3.所有申请和报销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受理。

5.报销时如有不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情况,需经申请人如实说明并经领导批准后得以报销。

6.本制度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后生效。

以上就是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报销制度的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方便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旅费的扣除标准和税务处理差旅费是指单位职工因公出差而所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和各种公杂费的总称。

差旅费扣除的税务处理主要涉及到差旅费税前扣范围和开支标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于差旅费的范围和开支标准,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财政部下发的相关财务制度和财务通则或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相关税收文件当中的某些条款对差旅费的财务处理,能否在税前进行扣除有所涉及,但还是没有明确规定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作出规定,第九十四条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成本的间接费用中包括差旅费,第一百零四条管理费用中包括差旅费。

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中,也仅对管理费用中包括的差旅费及账务处理作出了规定,并未明确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财务通则》并没有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只是对企业的费用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以及规定了不得由企业承担的支出。

根据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七条:企业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应当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

第四十六条: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支出:(一)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

(二)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

(三)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

(四)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支出。

(五)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

从《企业财务通则》来看,只要是合理的并且不是应由个人承担的差旅费,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成本费用支出作了原则性规定,并未对差旅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具体明确。

如《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由此可知,《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合理的差旅费支出允许税前扣除。

另外,《企业所得税法》公布实施后,并未出台具体文件对有关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具体明确。

已失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下制定的原《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五十二条: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该扣除办法明确了差旅费可以作为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

关于差旅费的开支标准是多少,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当前实际操作来看,只有参考性的标准。

如北京市和吉林省,根据原《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差旅费标准由企业参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分别制定了《北京市财政局关于企业可参照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的通知》(京财工[1995]2299号),吉地税所字[2000]96号规定“企业人员差旅费标准原则上比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执行。

对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也可实行差旅费包干的办法”。

参照执行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6]313号)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出差人员住宿,暂时按照副部长级人员每人每天600元、司局级人员每人每天300元、处级以下人员每人每天150元标准以下凭据报销。

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

城市间交通费和住宿费在规定标准内凭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实行定额包干。

出差人员的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50元。

出差人员的公杂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实行定额包干,每人每天30元,用于补助市内交通、通信等支出。

综上所述,在目前国家并未明确差旅费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对发生的这项费用,仍应该按照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的规定,在真实、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归集和列支,参照财行[2006]313号文件执行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并提供真实合法的票据,非个人性质的支出,并且在当地财政规定的标准以内,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和税务处理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了联系业务或促销、处理社会关系等目的经常发生的业务,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改变了以前的扣除比例,业务招待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据实列支,税法规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

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

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在业务招待费用核算中要按规定的科目进行归集,如果不按规定而将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的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不允许税前扣除。

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

同时要严格区分给客户的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对此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而应直接作纳税调整。

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职工福利、职工奖励、为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佣金、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支出都不得列支招待费。

二、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处理会计制度对业务招待费正确的会计处理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业务招待费”,但这只是一般性的规定。

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对如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制度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开办费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取得营业收入时停止归集,并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三、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应以销售(营业)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之和为基数计算确定。

对经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根据规定,销售(营业)收入是纳税人的申报数,而不是税务机关检查后的确定数,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应在纳税调整增加额中填列,不能作为计算招待费的基数。

四、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改变了以前分内、外资企业的不同标准。

上述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五、业务招待费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有:1.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规定可据实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税法规定要按一定比例扣除,形成的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

2.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

会计制度规定,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税法规定从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形成时间性差异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整。

3.业务招待费的计税基数会计与税法不同,税法上允许扣除的基数是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

六、注意事项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挤入会议费。

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费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

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

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业务招待费支出有虚假现象,或者在纳税检查中发现有不真实的业务招待支出,税务机关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不进一步检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

对于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属于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时确定应税所得额时的一个概念,对其的调整只是依照税法的规定,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进行纳税调整而已,不属于会计处理范围(除因会计差错而导致的纳税调整以外)。

因此其并不需要调整企业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也并不导致帐表不符。

[案例]:山西红星贸易有限公司2008年的有关数据如下:自报情况,销售产品收入1000万,销售材料收入10万,将自产产品用于捐赠,同类市场价为5万,转让专利A使用权收入5万,转让专利B所有权收入10万,接受捐赠5万,将售价为10万的材料与债权人甲公司债务重组顶账15万。

发生的现金折扣5万在财务费用中体现。

转让固定资产取得收入10万(净收益3万计入营业外收入)。

税务机关检查发现有房屋出租收入5万挂在往来账账上,未作收入处理。

请按新规定确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计算基数。

[分析]:1、因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

所以发生的现金折扣5万在财务费用不用考虑。

2、“销售(营业)收入”是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申报数,所以虽然房屋出租收入5万属于“其他业务收入”,按道理应做为基数的组成部分,但因未如实申报,也就不得作为基数了。

其应在第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中填列。

3、销售产品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当然应做为基数的。

“其他业务收入”有销售材料收入,转让专利A使用权收入5万,按新规定也是应做为基数的。

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售价5万及将售价为10万的材料与甲公司债务重组顶账15万,其售价部份(5万,10万)是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应作为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