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经纬度的基本概念;-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经纬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第四节: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3.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 小组合作研究: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任务。

4. 教学步骤- 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经纬度-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 概念讲解:介绍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经纬度的定义和作用。

-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地球的结构和测量地理经纬度。

-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规律- 导入:通过展示动画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

- 运动规律讲解:讲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以及对季节的影响。

- 观察实验:设计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 深化讨论: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地球运动规律的原因。

- 第三节: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 概念讲解:介绍地球公转路径和对季节的影响。

- 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影响。

- 学生展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对地球与太阳关系的理解。

- 第四节: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引出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掌握知识:讲解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小组任务: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和汇总某个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

-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教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课题
设计 理念
黄河的治理
1、本节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最 好实例。
2、设计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河 流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过程中,自主地表 达、自主地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信息的交流,提高学习地理的
1、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各河段的主要环境及治 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黄河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带来的深重灾难不
能忽视; 2、本部分教材要通过对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研讨上, 着重培养在地图、图片及相关资料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科学发
周以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这也是这一 教师提供调 生活有用的
周的作业。
查方法,学 地理增强学
生分组调查 生的环境保
泉河环境问 护意识。
题。
三、课堂检测
读“黄河干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被称为“赛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发展灌溉

业的水源来自(

A2.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
念。
要求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因地制宜,治理河流, 初步培养学 培养推力分
保护黄河,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 生应对环境 析的思维能
终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每个中 问 题 的 能 力和创新能
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力,增强保 力。
延伸:这些年,我们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在为黄河 护环境的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沙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沙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沙漠》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沙漠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和分布;2. 了解不同地区的主要沙漠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并掌握沙漠的气候、植被等特点;3. 了解沙漠化现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4. 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珍惜资源。

教学重点:1. 掌握沙漠的概念、分类、成因和分布;2. 了解沙漠气候、植被特点及主要类型;3. 理解沙漠化现象的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1. 理解沙漠型风沙的成因和特点;2. 掌握沙漠化的成因、特征、影响和治理。

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2. 案例分析法;3. 课堂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沙漠的定义、分类和成因(10minutes)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二、了解沙漠的分布 (10minutes)通过课件、地图等,介绍世界各地主要的沙漠并分析其特点。

三、了解沙漠的气候、植被和主要类型 (20minutes)通过研究资料、图片和视频等,了解沙漠的气候、植被特点及其主要类型。

四、研究沙漠化现象的产生、影响及防治措施 (25minutes)通过案例分析、课件和视频资料等,研究沙漠化现象的成因、特点、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小结 (5minutes)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沙漠的特点、分类和分布,并理解沙漠化的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和分布,并掌握了沙漠的气候、植被等特点,以及沙漠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和外流河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2.内流区和外流区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找一找: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共同探究:①河流水量补给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④外流河不共同的水文特征5.京杭运河特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起止点:北京----杭州,全长约1800千米读图找一找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读图找一找经过六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航运价值:历史上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内容包括:第一章地理复习,第二章气候复习,第三章居民复习,第四章经济发展复习,第五章地理差异复习,第六章环境保护复习。

本册书以复习为主,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七年级地理学习的内容,为九年级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由于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的情况。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现象的掌握。

2.难点: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地理教材,整理学习笔记,准备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现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操练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一、教学目标1.阅读地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

2.阅读地图并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概括内流区和外流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3.阅读地图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文学作品导入,贴近学生已有知识教师:河流和山脉向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作者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述自我的感想。

前面学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和山脉有关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些和河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信大家知道的比我还多,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刚才诗句中提到的河流,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重要河流吗?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河流教师:给学生分发已经准备好的学习任务。

根据老师的描述,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找到我国重要的河流,在图上画出,并完成表格。

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学会如何正确阅读河流分布图:河流最初开始的地方是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大海的地方称为入海口;河流在流经途中会汇聚很多的小河流,也就是支流;入海(湖)的地方与发源地也就是源头相比,水量较大,表现在地图上也有粗细之分,源头较细,入海口较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案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究长江的开发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及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主要支流及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2.难点: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三、课前预习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杂志、因特网等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导入教师:播放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图片,配以歌曲《长江之歌》。

学生:欣赏,聆听。

教师:“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

这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学生展示预习情况学生:各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三)新课的学习1.长江万里行──长江概况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说明长江的概况。

(1)阅读课文和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源头、注入的海洋和长江之最。

(2)在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域。

(3)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及所在的省区,同时找到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及洞庭湖、鄱阳湖。

学生:各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交流,并填绘在板图上。

教师:介绍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2.“长江寻宝”──水能宝库、黄金水道(1)教师:要求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设计思想《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探究、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进一步合作分析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对于读图能够获取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机会,采取讨论式、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探讨问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河流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河流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河流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观察图片等方式,进一步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河流的观察和体验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对河流现象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河流与环境的关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素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4.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著名河流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河流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河流的定义、形成、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河流。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例,让学生观察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2.3河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长江的概况。

2.长江上、中、下游界线,主要水文特征,如何开发。

【过程与方法】会通过通过地图识别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了解长江的水温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初步的掌握长江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江的概况,长江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及其开发。

【教学难点】长江水能资源分布及其开发。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研习一:长江源于什么山?注入什么海?主要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展示“三峡施工”的幻灯片导入长江)大家知道图上正在兴修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讲述]长江三峡的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也是长江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下面我们就对长江深入认识。

[提问]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它发源于什么地方,又最终流向什么海呢?(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最终奔向东海)。

它在中途流经了哪些省区呢?(学生回答: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

长江的上、中、下游怎样划分?(学生回答:从源头到湖北宜昌这称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这称为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这称为下游。

)[活动]长江被称为第一大河,是由于许多支流的注入。

那我们来看一下长江各河段都有哪些主要支流注入?(先让学生自己认识七条主要支流,分别找七排同学代表七条主要的支流,然后教师任意指,当指到哪一条支流时,哪一排的同学说出该支流的名称。

研习二:长江各河段特点,如何开发?[过渡]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蕴藏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3,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同时其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运约2/3,又有“黄金水道”之称。

[提问]从宜宾到宜昌这一段,长江深切巫山,到处是悬崖峭壁,长江流经此处,水流急,水能资源大(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落差大的河段),我们怎样开发利用这些水能资源呢?(建大型水电站)。

自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这里建了葛洲坝水电站,他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年发电量的三倍,可以说它的建成造福了长江沿岸的人民,现在我们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它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必将造福全国人民。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多方面影响。

2.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居住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些与气候相关的人类活动现象引入课题。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

(2)举例说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3.气候对工业、交通、居住等的影响
(1)小组讨论并分享相关案例。

(2)教师总结归纳。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讲解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行为对气候的改变。

(2)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措施。

5.拓展讨论:如何实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和谐发展。

6.课堂小结:回顾重点内容。

7.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短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分享了很多实际案例。

但在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增强说服力。

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时间,挖掘更深入的观点。

在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经测定华北平原的土质与黄土高原基本一致。 阅读上面的材料,分析黄河泥沙能够给我们带来哪
些益处? 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根据导学
稿上的要求动手绘制黄河的干流图,并填绘出与黄河有 关的地理事物,其他同学在下面自主完成导学提纲,教 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动手绘图和动笔填 图两个环节,主要通过自读教材、填图落实来实现。评 价激励的措施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小组四名同学完成速 度最快且质量最高的小组将得到小红旗一面,由老师画 在黑板上的小组评价表自主识图栏中。
学则给予补充,从而为班内展示作准备。 本阶段的评价激励措施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
全员参与,讨论时声音大、热情高的小组在合作议图栏 中得小红旗一面;说图展示时地图利用率高的小组则在 说图展示中得小红旗一面。
2、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班内说图)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几名小组代表到黑板前利用前 面第一阶段时黑板上所画的图对部分知识点根据自己 的理解进行讲解,在讲解时要求不能看书和导学稿,但 可以将这些知点转化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如果展示的同 学有什么错误或漏掉了知识点,等他说完后其他同学可 以站起来给他纠正或补充。 3、点拨精讲,深化拓展(教师说图)
的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等概况。
(2)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上中下游的水 教学目标
文特征。
(3)能分析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危害
(4)知道黄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开发利用黄
河的成就。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后,具备了一定
的地理学习能力,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有了
很大程度的提升;经过平常的训练,学生已经熟悉了地
也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
国自然及改造利用“地上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中国的河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中国的河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中国的河流教后记本节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等已学过的知识。

即通过阅读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通过阅读前两章的相关地图,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互相联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

在讲授“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内容时,我主要从几个基本概念入手,让学生根据河流分布图中给出的主要河流,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总结出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内、外流区的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进行比较。

分析外流河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按照教师的提示,给学生列了一幅表格,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别分析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学生通过分析图和教材资料,采用对比的方法从河流的水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长短等方面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与成因,重点是强调学生要从已学知识中分析得出结论,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会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端正,课堂秩序井然,对知识的掌握总体较好,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课能够在恰当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在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节课内容得到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就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节课又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仍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河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河流的形成、发展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河流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河流的地理意义,包括其水系、流向、流域等基本要素。

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河流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够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准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河流》这一课题,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和资料:1. 地图册:包含世界及中国主要河流的地图,以便学生了解河流的分布和流向。

2. 图片资料:河流的实景照片或卫星图像,用于展示河流的形态和流域特征。

3. 视频材料:关于河流形成、河流生态等内容的视频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教具:地理模型或沙盘模型,用于模拟河流的流向和流域范围。

此外,教师还需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互动。

通过这些准备,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河流》这一课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美丽的河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挑选出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河流,如壮观的尼罗河、秀丽的漓江等,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

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河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吗?”“河流的形成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河流。

2. 探究河流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详细解释河流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解释时可以结合地理图册上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河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教师可以强调河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如提供水源、运输通道、农业灌溉等。

3. 深入学习河流的形成与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详细介绍河流的形成过程,包括降雨、径流、河床演变等。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河流的学习。
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河流的分布。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一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2页,和老师一起描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干流;引入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并介绍内流区,外流区概况。 提供《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
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来看这幅“中国河流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有众多河流,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学生描图,初步认识长江水系概况“黄金水道”,理解长江的环境问题和长江的治理。
以歌曲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描图,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了解长江水系概况。
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活动四
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进入黄河的学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前两节有关地形和气候学习的基础上,本节教材讲述的是我国的河流。本节教材在了解我国河流概况的基础上,按照不求系统、突出个案的设计思路,重点讲述长江、黄河。这样,既照顾我国河流的“面”,又突出长江、黄河开发和治理的“点”,做到“点面结合”。
学生了解黄河水系,知道黄河的贡献,激发爱国之情。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教学目的】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绘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读图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宏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4.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5.知道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可以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6.读图说出长江、黄河源头、入海、所流经省区和地形区等根本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根本方法。

7.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开展作出的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根底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以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地图、运用综合比拟的分析方法,理解河流的概况,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考虑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讨论答复: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既可兴利,又可作害。

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消费活动中,兴利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地图、文字素材,完成学习任务,概括和理解黄河在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河流知识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所以,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为主,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运用资料和已经掌握的地理读图技能、地理分析方法,掌握黄河的水文状况和各河段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开门见山教师:关于黄河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切换幻灯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朗诵诗词。

教师:这句诗词描述的是黄河的哪个特征?学生回答预设:源头和入海口。

教师:回答得很贴切,我们首先来找一下诗句中的“天上”和“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讲授新课──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和相关文字资料,了解黄河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参阅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文字资料,在空白图上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诗句中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海”指的是渤海。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镇,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桃花峪。

黄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完成黄河水文状况的学习。

】教师:填图很认真,也很准确。

接下来,全班同学按照方位,分成三组,分别代表黄河的上、中、下游,了解每个河段的特点。

每个组要完成2个学习任务,在班上汇报并与其他小组交流。

为每个组分发学习任务。

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小组内分成两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疑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师:现在我们来展示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首先是上游地区的第一组。

切换幻灯片,展示上游第一组的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玛曲县面临的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荒漠化正在加剧。

这些问题会导致黄河水量减少,泥沙含量增加。

为改变现状,玛曲县需要采取退耕还草、还林、合理放牧、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治理。

【设计意图:通过玛曲县的案例,反映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黄河上游湿地、湿地放牧、土地沙化景观图片。

不合理的放牧,导致了玛曲县的草场退化,为黄河埋下了隐患。

请上游地区的第二组来汇报。

切换幻灯片,展示上游第二组的学习任务。

播放视频:凌汛─宁夏。

学生回答预设:黄河上游河段有一部分是由低纬向高纬流,在冬末春初、秋末冬初,低纬度已经解冻或未结冰,而高纬度未解冻或已结冰,低纬度河段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高纬度河道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疏通河床和爆破冰面。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凌汛常识,了解黄河给上游地区的人们带来的忧患。

】教师:切换幻灯片,在黄河流域水系图上指出发生凌汛的河段。

切换幻灯片,展示凌汛的治理措施。

上游地区第二组同学让我们掌握了一个新概念。

请上游地区的第三组来汇报。

切换幻灯片,展示上游第三组的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黄河给流经区域带来许多不便,但是在部分地区黄河却是生产和生活必需品。

该农民应该是在河套平原或者宁夏平原,该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河水灌溉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黄河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因此,当地农业和畜牧业发达。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黄河上游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

称之为“塞北江南”是名副其实。

通过上游地区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黄河上游的忧患,也知道了黄河给上游地区百姓带来的福音。

接下来,我们走进中游地区,请中游地区的同学来汇报。

切换幻灯片,展示中游地区的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华县发生洪灾的是渭河。

华县遭受洪灾后,河南、山东有可能也会遭受洪灾。

发生洪灾的原因是夏季雨水集中,黄河部分河段河水泛滥,给两岸居民带来损失。

因此,在该河段需要加强河床疏通工作,保证河道通畅,同时加固堤坝。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黄河中游地区存在的隐患和成因。

】教师:现在,我们观察一组图片,看看中游地区在疏通河道时采取的措施。

切换幻灯片。

展示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以及小浪底水电站调水调沙的图片。

教师:接下来,我们走进下游地区,请下游地区第一组的同学来汇报。

切换幻灯片,展示下游地区第一组的学习任务。

展示图片:“地上河”示意。

学生回答预设:黄河在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下游河段平稳,速度减慢,大量泥沙沉积,造就了“地上河”景观。

对此,除了在中游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以外,更重要的是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采取淤地坝工程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多发区,了解人们的应对措施。

】教师:切换幻灯片。

展示水土流失成因图片、黄河下游引黄淤灌图片、中游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图片。

不能只在下游河段进行治理,要发现原因真正所在,从根本上解决地上河问题。

请下游地区第二组的同学来汇报。

切换幻灯片,展示下游第二组的学习任务。

学生回答预设:黄河下游河段的断流,在时间和里程上都在逐年加长。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降水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是上游、中游河段的不合理用水。

对此一方面要加强上游、中游河段治理,兴建水利工程,通过蓄水和调水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设计意图:了解黄河下游的隐患,能够认识到黄河的治理要全河段统筹规划,不能只顾眼前。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郑州黄河游览区缺水图片。

到此,小组展示完毕。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对黄河不同河段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概括大家的内容,黄河不仅给流经地区带来了福音,也带来了忧患。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总结,首先,概括黄河不同河段人们利用黄河的方式。

学生:思考,阅读地图,与同学讨论,发言。

学生回答预设:人们对黄河的利用主要是灌溉,因为黄河流经地区缺水。

在上游还可以发电,中游有著名的壶口瀑布。

教师:切换幻灯片。

展示黄河不同河段的利用方式。

黄河给两岸百姓带来了哪些隐患,解决措施有哪些?请同学们试着总结。

学生回答预设:上游地区有草场退化、荒漠化、凌汛。

解决措施是还草还林、植树造林、疏通河道等;中游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解决措施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地区有泛滥、断流、地上河等问题,解决措施是疏通河道,合理用水,同时加大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对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有整体认识。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黄河各个河段的隐患和治理措施。

鉴于大家对黄河已经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考查一下,大家是否能够解释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和黄河有关的典故。

切换幻灯片,展示黄河典故。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与同学讨论,发言。

学生预设回答:“鲤鱼跳龙门”是指黄河中的鲤鱼,经过龙门这个地方。

教师:切换幻灯片。

展示鲤鱼跳龙门的典故,龙门卫星影像图。

由图不难看出,鲤鱼是逆水而上,而且黄河在龙门河段河道变宽,因此跳龙门难度加剧。

学生:“跳进黄河洗不清”,主要是指黄河水土流失严重,河中携带大量泥沙。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是指黄河给流经地区的百姓带来了很多隐患和灾害,但是在河套平原,却能提供农业生产必需的灌溉水源,使得当地农业发达,经济富裕。

“泾渭分明”是指黄河的支流渭河和渭河的支流泾河的浑浊程度有差异,在汇合处表现得很清晰。

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泾河和渭河交汇处的卫星影像。

观察图上显示的信息,这个成语的含义很容易就理解了。

我们对黄河的认识很深刻也很到位。

【设计意图: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师:(小结)希望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学会如何归纳和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河流不同河段产生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的分析方法。

这个方法远比知识更重要。

课下愿意探究的同学可以仿照“长江之歌”的歌词,为黄河之歌作词。

切换幻灯片。

六、教学反思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节课的河流知识的学习基础和经历。

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也渗透了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为主,老师点拨,答疑解惑。

通过这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地理读图技能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黄河相关的典故,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仅落实了课标要求,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