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议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

浅议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

浅议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作者:丁立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 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83-01【摘要】目的:了解我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08~2009年我市农村1~50岁常住居民5500名,均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对有寄生虫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8.1%,其中以女性居多。

寄生虫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广泛,几乎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

以不同年龄段感染率高低顺序【关键词】寄生虫感染;现状;防治效果消化道是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部位,原虫、线虫、吸虫等均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引发人体疾病,各种寄生虫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差别甚大。

许多寄生虫病在当前我国各城市乡镇均有广泛分布,女性及小儿的感染率更高[1]。

本文就我市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08~2009年我市农村1~50岁常住居民5500名作为研究对象,5500名居民男2360名,女3140名;1.2研究方法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按照不同虫卵实施不同的检查方法[2]:蛲虫卵与带绦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原虫包囊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蠕虫卵采用加藤氏涂片法。

1.3治疗方法给予阿苯达唑600mg/d(成人)400mg/d(小儿),分3次进食时服用,钩虫病服用1次后停服,10d后重复给药1次;蛔虫、蛲虫第1次顿服,之后连续服用2d;带绦虫连续服用6d。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2结果2.1 不同性别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5500名发现蛔虫感染198例、钩虫感染75例、带绦虫感染23例,鞭虫感染25例,蛲虫感染127例,共计448例,感染发生率为8.1%;男性感染144例,男性感染率为6.1%,女性感染304例,女性感染率为9.7%。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作者:中西医临床二班王慎摘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流行防治寄生虫病的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例如的传染源为人;的传染源为人和、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而经口感染。

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

(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

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

(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

(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

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

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

例如、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和等。

二、流行特点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

我校大学生肠道寄生虫(蛲虫)的检验及防治探讨

我校大学生肠道寄生虫(蛲虫)的检验及防治探讨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蛲虫;检验;防治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is higher and higher,way of life is also in constant change,the human body parasite infection are being ignored by everyone.However,no matter how social development human parasitic diseases still nots allow to ignore.Most people for human parasitic diseases has certain 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think parasitic disease induced in children and minors,for the parasit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ult basic is neglected,this article i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uman intestinal parasites(pinworm)infection statu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inspection methods and prevention for pinworm infection were discussed,so as to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

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

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肠道寄生虫是犬猫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宠物健康和人类健康都存在一定威胁。

本文通过对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措施的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有效的防治建议。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宠物的喜爱程度逐步提高,犬猫的饲养数量急剧增加。

然而,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状况也随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超过30%。

这不仅对宠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害。

二、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共涵盖了全国各地的犬猫饲养户,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宠物进行了粪便检测,同时采集了宠物饲养环境的有关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

在犬类中,绦虫感染率最高,达到40%,其次是蛔虫和钩虫,分别占比30%和20%。

而在猫类中,蛔虫感染率最高,达到50%,其次是绦虫和弓形虫,分别占比25%和15%。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少数养殖户存在着健康意识不强、饲养管理不当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扩散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犬猫是社交动物,它们之间的接触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防治措施针对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状况,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宠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1. 定期驱虫犬猫饲养者应严格按照兽医建议,定期为宠物进行驱虫处理。

一般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同时要选择适合宠物年龄和体重的驱虫药物,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犬猫饲养环境的干净与否直接影响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宠物的排泄物,避免寄生虫卵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要做好宠物常用物品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3. 控制宠物外出范围限制宠物到公共场所的活动范围,减少与其他宠物的接触,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带宠物到兽医处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第一篇: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关键词:寄生虫病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一)传染源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

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

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二)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土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

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

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

水多种寄生虫可通过淡水而达到人体。

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与贾第虫包囊、猪带绦虫卵、某些感染性线虫卵、血吸虫尾蚴和布氏姜片虫囊蚴等。

食物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

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

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

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很多医学节肢动物可作为多种寄生虫的传播媒介。

如蚊为疟原虫、丝虫,白蛉为利什曼原虫,蚤为膜壳绦虫的传播媒介。

人体直接传播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

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

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
o n t h e pr e s e n t s i t ua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hu ma n i nt e s t i n a l p a r a s i t i c i n f e c t i o ns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 Ke y wo r d s : Hu ma n i n t e s t i n a l p a r a s i t e;I n f e c t i o n;Cu r r e nt s i t u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Co n t r o l e f f e c t
n o t b e i g n o r e d,s o me mi l d c l i ma t e,h umi d p l a c e i s s t i l l p o p u l a r wi t h p a r a s i t e i n f e c t i o ns d i s e a s e,mo r b i d i t y i n - c i d e n c e t o mi n o r s,t hi s i s b e c a u s e c h i l d r e n ̄i mmu ni t y i s l o w,f u n a nd a c t i v e,s o me h e a l t h ha b i t s a r e n o t v e y r

综述 ・ Fra bibliotek人体肠 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及 防治效 果分析
廖永仪 ,凌娟 ,杨益超
1 .扶绥 县 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广 西 5 3 2 1 9 9;2 .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肠道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肠道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防治寄生虫病的流行摘要:肠道寄生虫病就是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原虫类和蠕虫类。

在我国主要的肠道寄生虫病包括:鞭虫病、蛔虫病、猪带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

这些虫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其发育期不一定都在肠道。

因此,引起的病变也就不限于肠道。

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很大,不仅会导致消瘦和严重营养不良,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还会造成不同的危害,我国是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所以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病、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流行防治正文:不同的肠道寄生虫有不同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下面我主要从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寄生于人体回盲部、阑尾、结肠等处引起鞭虫病。

人体食入被感染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轻度感染时可无症状,仅为带虫者。

感染虫数多时,因成虫细长的前端插入肠粘膜、黏膜下层,可致横结肠、降结肠甚至直肠和回肠远端肠壁组织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消化功能紊乱以及刺激引起细胞增生、肠壁组织增厚,形成肉芽肿病变。

重度感染可引起慢性失血,患者有头晕、消瘦、贫血、腹痛、慢性腹泻,少数患者可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粪便隐血实验阳性。

儿童重度感染可导致营养部良、直肠脱垂等。

鞭虫病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虫卵在温暖、潮湿、荫蔽和氧气充分的适宜环境中可保持感染力数月至数年。

因为它是经口感染的,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和一些卫生状况不好的聚集地时常发生,所以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水源食具要消毒后再进食,不要用新鲜粪便浇灌菜地,防止虫卵被人食入。

2.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也是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人体小肠中,引起蛔虫病。

人是它唯一的宿主,感染途径与鞭虫一样,均经口食入感染期卵,蛔虫的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致病,主要通过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以及肠功能障碍灯损伤人体。

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保护你的肠道健康

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保护你的肠道健康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肠道供血,增强肠道功能
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
汇报人:
感谢观看
肌肉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尤其是腿部肌肉。
免疫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3
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方法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鱼类和海鲜
避免接触被寄生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避免使用未消毒的餐具和厨具
避免食用未清洗干净的蔬菜和水果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避免饮用未煮沸的水
原因: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
腹痛
腹痛是肠道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腹痛的部位和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与寄生虫种类、数量和寄生部位有关
腹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腹痛可能是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产卵或引起肠道炎症所致
体重减轻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或未洗净的食物
原因:肠道寄生虫病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从而引起体重减轻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接触被寄生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吃生食等
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出肠道寄生虫病的存在,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食用生食和未煮熟的肉类
生食和未煮熟的肉类可能含有寄生虫卵
煮熟肉类可以杀死寄生虫卵,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食用生食和未煮熟的肉类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
食用生食和未煮熟的肉类会增加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
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自然水:如河水、湖水、溪水等
饮用煮沸的水:杀死水中的寄生虫和虫卵
避免食用生食:如生鱼片、生肉等,这些食物可能含有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研究

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研究

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研究肠道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人类和动物的微生物,通过感染寄主的肠道而生存和繁殖。

它们的传播途径多样,同时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

一、肠道寄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1. 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人类或动物受到感染后,肠道寄生虫的卵或囊泡可经过粪便排泄到环境中,进而通过食水、食物、手指等途径被人类摄入。

例如,蛔虫和钩虫就是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典型例子。

2. 食物传播某些肠道寄生虫的卵或囊泡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

这种传播途径常见于未经充分处理的生食或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

寄生虫卵或囊泡可以在食物中存活并感染人体,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例如,包虫病就是通过食用被包虫卵污染的食物传播的。

3. 接触传播一些肠道寄生虫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例如,肠道寄生虫虫卵可附着在被污染的物体上,如玩具、床上用品等,当人接触到这些物体后,可能会将寄生虫卵带入自己的口腔或鼻腔中,从而感染寄生虫。

此外,性接触也可能成为某些性传播寄生虫疾病的传播途径。

4. 虫媒传播部分肠道寄生虫需要通过昆虫或其他生物媒介传播。

例如,蚊子是疟疾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而钩虫则需要跳蚤等寄生在中间宿主上,然后再通过被感染的动物或人类摄入进行感染。

二、肠道寄生虫的防控策略1. 卫生教育加强卫生教育是预防肠道寄生虫传播的重要手段。

人们需要了解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相关症状,学会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用安全水源、食用充分加热的食物等。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2. 环境改善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是控制肠道寄生虫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及食物卫生安全,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减少肠道寄生虫感染源的存在和传播途径。

3. 防治措施在肠道寄生虫高发区域,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殖业已成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然而,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预防与控制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不仅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与危害】1. 弓形虫:引起人畜共患疾病,使牛羊等动物流产或早产,猪和禽类出现呼吸道症状。

2. 圆线虫:常寄生于猪肠道,引发腹泻、消瘦和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3. 异日下孢属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家禽和兔类肠道,会引起腹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4. 钩虫:寄生于犬、猪等动物的肠道,可引起贫血、厌食和腹痛等症状。

【预防与控制方法】1. 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喂方式和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对畜禽进行体检,并设立专人负责肠道寄生虫的监测与预防工作。

2. 环境卫生控制: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包括定期清理场地、杀灭虫鼠和苍蝇,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与排水系统。

同时,要避免养殖场的污水和粪便直接进入水源,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3.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杀灭寄生虫的卵和幼虫。

4. 药物预防与治疗:根据兽医的指导,按时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盲目滥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5. 动物检疫:引进新的种畜时,要进行必要的检疫工作,排除潜在的疾病源。

同时,要加强来访人员和车辆的检疫,以避免外部的病原体进入养殖场并传播。

【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经济影响】1. 生产损失:肠道寄生虫疾病会影响养殖动物的食欲和生长速度,导致动物体重下降和养殖效益降低。

2. 家禽蛋的质量下降: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家禽免疫力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影响鲜蛋的销售。

3. 疾病传播:肠道寄生虫疾病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影响人体的健康,对养殖业的信誉和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养殖场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养殖业高效发展的重要环节。

寄生虫论文综述

寄生虫论文综述

【综述】蛔虫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蛔虫感染目前是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威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广大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

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该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蛔虫感染、流行情况综述了农村地区居民尤其学龄儿童蛔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蛔虫;影响因素;儿童健康;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蛔虫感染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蛔虫病在我国农村广泛流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蛔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学龄儿童。

因此,针对近年来国内外蛔虫的感染、流行情况综述了农村地区居民尤其学龄儿童蛔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1、蛔虫病的定义、致病以及传播流行情况概况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1]。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

幼虫侵入肠粘膜,途径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蛔虫病还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变态反应;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可刺激蛔虫钻入其他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1]。

蛔虫的感染程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率较高。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摘要: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入侵人体而诱发的严重疾病。

因虫种与寄生部位的差异,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接触疫源较多的劳动人民及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是高发群体,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

对此,本研究重点论述了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括,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防治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防治寄生虫病中,寄生虫种类多样,且寄生过程十分复杂,这无疑是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

同时,经济不发达国家与地区是高发群与,因卫生条件较差,再加上群众防范意识的不足,寄生虫感染风险更大,我国也是流行国家之一。

二十一世纪以来,因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寄生虫病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应探究出针对性防治策略,有效避免寄生虫病大范围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概述曾经,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1年—2005年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14%[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及卫生有所改变,再加上长期有效的方式,寄生虫感染程度有所减轻。

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选取某地区3000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700名、女性1300名。

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法》,采用加藤厚涂片法、试管滤纸培养法等方法对虫体进行鉴别,并归纳出人均收入、文化水平、健康教育情况及饮食习惯等流行因素。

结果表明,总共286人感染寄生虫病,感染率为9.53%。

其中,蛔虫感染45例(1.5%)、鞭虫感染138例(4.6%)、钩虫感染103例(3.43%);全部感染患者中,男性172例,感染率为5.73%,女性114例,感染率为3.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但是,这只是代表一个地区,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不同省份、地区感染率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农村寄生虫病感染力明显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经济落后地区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高于成人。

另外,虫体分布有所差异,温暖潮湿的地区寄生虫主要是蛔虫、鞭虫;温带、寒带地区则是蛲虫,北方高纬度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最为常见。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感染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阐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一、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指人体消化道或肠道受到寄生虫侵袭,引发相应的健康问题。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更为严重。

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等。

这些寄生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人体消化道中繁殖并且寄生,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肠道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贫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掌握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了解感染人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高发人群,比如人口密集地区、贫困地区等。

这有助于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2. 掌握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追踪和确定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比如食物、水源等。

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分析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肠道寄生虫的病原学特征,包括寄生虫的类型、数量等信息,从而为疫苗研发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控策略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针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提出以下防控策略:1. 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治理,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水源进行检测和处理,减少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3. 健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卫生监测体系,对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肠道寄生虫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4. 推广治疗方法:加强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影响。

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

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

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讨论学生肠道易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因素,针对性的提供预防治疗。

方法:在1000例学生中进行肠道寄生虫的检查,将发生感染的216例作为观察组,未感染的78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主要生活方式,找到肠道寄生虫的易感染因素。

结果:小学、男学生、6-12周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居住在郊区或平房、有生食、异食和饮食不洁的饮食习惯、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留长指甲、喝生水、赤脚玩耍、吸手指、野浴和摸肛门等不良卫生习惯的学生感染率更高,与相对立因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找到引起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因素,为临床寄生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因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26-02肠道寄生虫是危害很大的一类感染疾病,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主要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不良,因一般无明显体表症状,所以常被忽视,但其在肠道的存在和长期寄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1],尤其是发育期的学生,因此,积极寻找导致感染的可能因素,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是本次研究的主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县各中小学中随机抽选100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接受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其中中学生362例,小学生638例,男学生549例,女学生451例,年龄最大的17周岁,最小的6周岁,平均年龄11.3±2.1周岁;分别经相同医生进行棉签拭子法和粪便生理盐水涂片镜检、盐水漂浮法检查[2],按检查结果分组,阳性者(发生程度寄生虫感染)216例作为观察组,检出寄生虫包括蛲虫75例,鞭虫48例,蛔虫44例,蠕虫37例,钩虫8例,带绦虫4例,阴性者(未发生感染)78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为受检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生活习惯调查表,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教育、家长教育程度、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的相关问题,之后对调查表分类整理,总结分析。

藏羊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藏羊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26 ·2021.01Experimental research | 试验研究0 引言青海省是我国5大牧区之一,藏羊和牦牛是当地养殖户养殖的主要牲畜品种,在当地畜牧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长期藏羊养殖中,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模式,各种寄生虫病高发,严重威胁到当地藏羊群和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放牧地区藏羊养殖产业向绿色生态安全方向转变[1]。

为确保藏羊养殖安全,需要加强藏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疾病的发生动态,并结合实际流行现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更好地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确保藏羊养殖安全。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地现状拉加镇位于玛沁县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 km 。

境内平均海拔3 700 m ,年平均气温3.7 ℃,无绝对无霜期。

全镇土地总面积2 626.2 km 2。

该乡镇现存栏各种牲畜超过15万头只,其中羊超过7万只藏羊占到90%以上。

当地畜牧养殖产业一直坚持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近年当地部门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草原牧区家庭化牧场工程,引导农民群众对草场进行围栏丰封育,实现定居生活。

在长期的放牧养殖中,藏羊在户外活动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几率极大增强。

青海省拉加镇藏羊肠道寄生虫病的种类多样,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较大,传播范围较广,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藏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通过对该地区藏羊寄生虫病进行调查,发现种类超过50种,其中主要以消化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绦虫病吸虫病为主。

近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藏羊春季死亡率较高与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有最直接的关系,由此给广大农牧民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需要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现阶段藏羊肠道寄生虫病的具体流行动态,并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2 调查方法研究于2019年10月在玛沁县拉加镇的5个养殖户养殖的1 300头藏羊中进行藏羊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每个养殖场分别采集羊排的新鲜粪便25份。

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一级标题: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肠道感染病是指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包括腹泻、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性和传染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预防和控制肠道感染病,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至关重要。

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和评估肠道感染疾病的流行程度和原因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回顾性问卷调查、前瞻性队列调查和案例对照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患者与非患者之间食物、饮水、环境接触等方面的信息,为确定致病因素提供依据。

2. 常见肠道感染疾病肠道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霍乱弧菌等;常见的病毒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以及腺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常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引发胃肠道感染。

此外,寄生虫和真菌等也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3. 感染传播途径肠道感染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

一般而言,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是最常见的途径。

其他传播方式包括接触受污染的物体、空气飞沫传播以及接触感染者直接排泄物等。

4. 流行病学特征肠道感染疾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4.1 高发性与季节性肠道感染具有高发性和季节性,尤其在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突出。

例如,在婴幼儿园、学校和医院等环境中易爆发聚集性感染。

4.2 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肠道感染存在不同的易感性,婴幼儿和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受到感染。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HIV/AIDS患者)也较易感染。

4.3 高风险职业和活动一些职业和活动使得人们接触感染源的机会更多,从而增加了肠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例如,农民、厨师以及医护人员等可能因为长时间暴露于致病微生物环境中而容易感染。

二级标题:肠道感染病的预防肠道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生率并保障公众健康。

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抵御各种肠道疾病至关重要。

我国肠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我国肠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2

K a to

Ka t
) 法 , 检出 率 高
,


查 晓虫用 透明胶 纸肛 拭法

钩虫病 流行 区 类型 的划分

便易行 效果 好
} , 根据 《 中国 2 0 0 0年预 防保健战略 目标 )
化疗 药物

随科 技 进 步
,
,
新 合成的
将 我国钩虫病流行 区 划分为重度 度三种 类型 流行 区 西

中度和 低

广 谱驱虫 药不 断 出现 国都能 生 产 物 点
,
其 中的大 部分新 药我


重度 流行 区 有浙 江


0 多年 来驱肠 道线 虫 类 药 近1
福建

广东

海南

四 川和 云 南 七省 ,

在应用上 我国 已做 到更 新换代

新药特
中度 流行区 有江 苏 西五 个省

安徽
,
湖南

湖 北和广
点具有 高效

低毒

经 济和服用 方 便 等 优
:
划分 的依据是近年 来各 省农 村钩 取其 平均 感 染 率

但在应用 时 也需了解或掌 握每种 新药所
( 1 ) 甲苯达哩
,
虫感 染分布调查 的结果
2 5 ~ 8 4 % 为基线
存在 的 问题和 局 限性
四 种 肠道 线虫 都有 效
对 还
而 低度 流行 区省的钩 虫平

,
但大剂 量长疗 程 应 用 广 谱驱

均 感 染率在 2 5 % 以下 率 降至 i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寄生虫流行特征及防治概况【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82-01肠道寄生虫是指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内,依靠吸食人体的营养而生存和繁殖的虫类,是人体寄生虫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类。

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其各发育期不一定都在肠道,因此引起的病变也就并不限于肠道。

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全球都有流行,尤其是经济水平不发达、卫生环境不良的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我国也是流行的国家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笔者就国内外肠道寄生虫感染概况、流行因素等进行综述。

1 肠道寄生虫的分类1.1 按寄生虫种属分类线虫:常见的有蛔虫、鞭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蛲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等。

吸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等。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等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纤毛虫等。

1.2 按传播方式分类土源性寄生虫:这类寄生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

主要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

食源性寄生虫:又可分为动物源性、植物源性等几类,动物源性主要包括旋毛虫、棘鄂口线虫、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异形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植物源性最常见的是布氏姜片吸虫。

水源性寄生虫:以原虫为主,主要介水传播,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纤毛虫、隐孢子虫等。

2 流行特征2.1 土源性寄生虫流行程度已减轻我国曾是肠道寄生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环境和生活改善,流行程度已逐渐减轻,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与第一次相比,城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1],感染高发区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

广东省2002年调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79%、6.46%、5.70%、30.38%,2009年调查感染率分别为0.88%、2.14%、1.74%、24.80%[2],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浙江省第二次调查总感染率为7. 48%,比1989 年的80. 17%下降了90. 67%。

表明我国实施的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农村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体防治,进行了集体服药等,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渐增强,寄生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各地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同一省份不同县市的差异也较大,总体规律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经济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且儿童高于成人。

不同虫种分布也有不同,蛔虫、鞭虫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地区,蛲虫温带、寒带地区感染率高于热带,十二指肠钩虫分布在较高纬度的北方地区,美洲钩虫多分布在低纬度的南方地区。

据统计全世界有近20 亿人患有土壤传播的蠕虫病,其中,蛔虫感染8.07 亿人,鞭虫感染6.04 亿人,钩虫感染5.76 亿人,且大部分患者为多重感染[3]。

土源性线虫病广泛流行于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贫穷国家及地区。

同样,在发达国家里那些最贫穷的人中也同样常见寄生虫感染,在美国约有1.4%的人感染蛔虫。

2.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有扩大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有扩大趋势,并逐步成为全人类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不良的摄食行为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人群中发病增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且影响较大的病种有吃鱼感染的华支睾吸虫病和吃肉感染的猪带绦虫病病、旋毛虫病等。

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食源性肠道寄生虫病之一,目前我国有22个省市发现流行,尤以广东为重,估计有500万。

不同地形间感染率亦有差异,水网地区感染率最高,其次为丘陵地区,且华支睾吸虫感染具家庭聚集性[12]。

而城市居民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吃生、吃鲜成为一种时尚,使得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在城市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姜片吸虫以菱角、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为传播媒介,以长江流域及南方湖沼地区为重,如新会、萧山、绍兴等地。

带绦虫病在我国的局部地区流行主要是因为当地农牧民有生食猪、牛肉及其内脏的不良习惯,如云南省少数民族用生猪肉制作菜肴,腌、熏肉不再经火蒸煮,未将囊尾蚴杀死;生熟砧板不分造成交叉污染引起感染。

城市因烧烤盛行,因食用未熟的猪牛肉感染绦虫病或囊虫病事件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大约有3500万华支睾吸虫病患者,1000万姜片吸虫患者,4500万带绦虫病患者[5]。

华支睾吸虫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以及印度等。

姜片吸虫也主要分布在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发病率最高的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尼日利亚人群绦虫的感染率为1.5%[6],城市郊区和农村的患病率较高。

老挝北部感染率为8.4%,其中94.3%是牛带绦虫,5.7%是猪带绦虫,以男性为主,主要原因是生吃牛肉[7]。

2.3 介水传播寄生虫病散发多见,偶有暴发。

此类寄生虫主要通过饮用被病原污染的水或食入被污染的瓜果、蔬菜等食物感染,在旅行者中多见,主要引起急性或慢性腹泻。

我国饮用水处理工艺及水质现况表明,我国存在蓝氏贾第鞭毛虫爆发的危险。

阿米巴病中国多见于北方,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成人高于儿童,大多为散发,夏秋季较多,偶因水源污染等因素而暴发流行。

浙江省第二次寄生虫感染抽样调查得出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依次为0.14%、0.99%、0.66%、0.85%、0.64%和1.00%[8]。

隐孢子虫卵囊污染食物、水,造成的暴发,引起腹泻的严重程度,仅次于轮状病毒。

我国腹泻感染者中,粪便阳性率可达1.4%-13.3%,两岁以下的腹泻婴儿中感染率更高,吸毒人群和肿瘤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全球每年贾第虫感染人数约为2.8亿,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karanis等[9]人分析325起水源性原虫病暴发疫情,发现40.6%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其中由饮用水污染引起的占32%。

阿米巴病全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缅甸拉咱市2008年调查,阿米巴感染率为16.7%,主要危险因素是手抓饭和使用公共厕所[10]。

隐孢子虫自1976年被首次发现以来,目前已遍及6大洲90多个国家。

近年来因引起艾滋病患者机会感染而引起临床重视。

3 肠道寄生虫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土源性线虫寄生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

幼虫侵入在人体移行可引起皮炎、哮喘等超敏反应。

寄生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营养不良,严重的可导致儿童贫血、生长迟缓。

带绦虫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肠绦虫病的症状一般轻微,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囊尾蚴病,主要依据寄生的部位不同分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三型。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该病发病率高,后果严重。

轻度的肝吸虫感染没有明显症状,今年有研究表明肝吸虫感染与胆囊炎、胆管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此外,肝吸虫感染与胆石症、肝硬化及癌症的发生也可能存在关系。

原虫主要引起腹泻,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在宿主肠粘膜下大量增殖,导致肠壁出现烧瓶样溃疡而导致肠道症状,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在肠壁表面增殖可以造成吸收功能受阻而致腹泻。

4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三者常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自然因素中,土壤及水对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关系重大。

对儿童肠道蠕虫感染率起到了最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缺少常规的水及卫生设施管理制度,其次是不充分的供水以及教室的拥挤情况和学校食堂的使用情况。

我国农村有使用农家肥的习惯,2006年调查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23.83%,有84.34%的家庭使用粪肥[11],如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施用或堆放,可能导致寄生虫传播。

经济状况、社会制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生活习惯也对寄生虫流行影响重大。

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儿童寄生虫感染率要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儿童,并且更容易同时感染多种寄生虫。

家庭经济水平低、母亲失业和受教育程度低均是农村学龄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则是食源性寄生虫病最主要影响因素,如食用生皮、生猪肉、生鱼片、醉虾或未加工熟透的食品,人们不当的饮食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明显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

韩国肝吸虫的传播主要是吃了淡水生鱼片和未烤熟的淡水鱼,我国珠三角地区则是吃淡水鱼生和鱼片粥、鱼火锅等。

5 防治研究进展驱虫治疗与其他公共健康措施综合运用,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措施。

在2005年who热带病防治处制定了“快速起效包”计划,利用六种药物(阿苯达挫、甲苯咪错、吡喹酮、伊维菌素、乙胺嗪和阿奇霉素)防治七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对儿童实施定期驱虫治疗,结合补充维生素a,可有效降低寄生虫感染率。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普及卫生常识。

通过卫生宣教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肠道寄生虫病多是经口感染的疾病,只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即可有效预防感染。

新技术新方法有助于检测寄生虫病,上个世纪早期,许多寄生虫的检测及鉴定都是以形态学为主要依据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产生后,如实时扩增技术、杂交技术、分子标志技术等[12],很快被应用于寄生虫研究领域。

利用芯片技术设计的多种特异性探针,可经一次反应区别出阿米巴、贾第虫、隐孢子虫,并可鉴别到亚种水平。

疫苗是防治寄生虫病的手段之一,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在寄生虫的预防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1]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 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332-324.[2] 张贤昌,张启明,裴福全,等.广东省2008-2009年5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8):990-992.[3] hotez pj,brindley pj,bethony jm,et al. helminth infections: the great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j] j clin invest,2008,11(8): 1311-1321.[4] 方悦怡,陈颖丹,黎学铭,等.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感染现况调查 [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2):99-103.[5] 陈艳.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与防制[m].第一版.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6] ekong ps, juryit r, dika nm, 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zoonotic helminth infection among humans and animals - jos, nigeria, 2005-2009. pan afr med j. 2012,12:6.[7] conlan jv, vongxay k, khamlome b, et al.a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aenia solium in a multipletaeniid-endemic region reveals competition may be protective. am j trop med hyg. 2012, 87(2):281-291.[8] 蒋智华,张鸿满,司国爱,等.广西白裤瑶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2):139-141.[9] karanis p,kourent c,smith h,et al. waterborne transmission of protozoan parasites:a worldwide review of outbreaks and lessons learnt [j]. int j parasitol,2008,38:(11):1239-1255.[10] 孙晓东,邓艳,王剑,等.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6):456-457.[11] 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厕所及粪便利用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2-14.[12] 刘君丽,朱淮民.检测寄生虫的新技术[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8,35(3):141-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