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合集下载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 超抗原负荷,导致免疫无反应性 • 寄生虫释放免疫抑制因子 • 封闭抗体学说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
• 长期不规则发热(免疫抑制、反应性发热) • 肝、脾、淋巴结肿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 • 贫血(脾亢、免疫病理所致红细胞减少) • 出血(脾亢所致血小板减少) • 全血细胞减少(脾亢、免疫病理所致) • 球/白倒置(幼稚浆细胞增生、肝生成白蛋白减少) • 蛋白尿、血尿(肾淀粉样变性)
– 组织穿刺涂片镜检无鞭毛体
• 骨髓穿刺:安全、常用,检出率85% • 淋巴结穿刺:常用于疗效考核 • 肝穿、脾穿:检出率高,但危险性大 • 皮肤结节刮片:用于检查皮肤型黑热病
– 穿刺物培养:常用N.N.N培养基
• 免疫学检查:用于疗效考核
黑热病的流行
• 世界三大流行区
– 中国、印度、地中海盆地
• 中国流行区的划分及流行现状
• 生活史特点
–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及犬等哺乳动物的巨噬细 胞内
– 前鞭毛体寄生于媒介宿主——白蛉的消化道 内
– 前鞭毛体是感染阶段 – 经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 发病机制
– 由于无鞭毛体的大量繁殖,使大量巨噬细胞 遭到破坏,反应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由此 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 免疫抑制
– 平原型:人源型,病犬少见,媒介为家栖性中华
白蛉
– 山区丘陵型:动物源型,多儿童感染,病犬多, 野
栖性中华白蛉为媒介
– 荒漠型:传染源不清楚(野生动物源型?)媒介
为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
黑热病的防治
• 消灭传染源
– 捕杀病犬 – 及早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纳(钾)治愈率97%,
对锑剂抗药者可选用戊脘脒等

贾第鞭毛虫病

贾第鞭毛虫病

发病机制:
• 此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原因很多,可能与胃酸缺乏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电镜下该虫侵袭肠粘膜、破坏微绒毛,原虫对肠壁的刺激引起的炎症使小儿的 消化功能紊乱,临床出现消化道症状。
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可以为爆发性腹泻,大便恶臭,水样便,腹痛明显, 部分大便可见血性物质,病程一般3-4天,严重可持续数月,转为慢性感染,病 人出现间歇性稀便,慢性感染的小朋友常出现营养吸收障碍。出现体重减轻、贫 血、甚至生长迟缓。少数病人可达数年。如果大量的虫卵进入胆道,可以导致肝 胆功能失调,如进入阑尾,可以导致阑尾炎。
诊断:
• 如小儿存在长期腹泻、腹痛,经过一般治疗,效果欠佳,需注意此病的可能, 需要查大便找滋养体以及包囊,由于感染者间断排虫卵,故需要连续检查多次 大便,高度怀疑此疾病,可以行十二指肠引流找滋养体。
治疗:
• 可用于此病的药物包括:
甲硝唑

呋喃唑 酮
阿的平
苦参浸 膏制片
预防
• 普查普治带虫者以消灭传染源,加强饮食、水源以及排泄物的处理,消灭苍蝇、 蟑螂等以切断其传播途径,不生食,避免感染。
贾第鞭毛虫病
熊熊制作
定义
• 此病主要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在小肠所致,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厌食、 久泻而致的营养吸收障碍、贫血与生长发育滞后。
病原与流行病学
• 蓝氏贾第虫为单细胞原虫,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期构成。此虫以二分裂 法繁殖,当周围环境不利时,滋养体变成包囊,此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包括自我感染,包囊可能存活于苍蝇、蟑螂等消化道体内,本病以儿童和青少 年多见。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 借吸盘吸附肠壁 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

滋养体吸附在小肠粘膜
肠组织切片(示贾第虫滋养体)
三 致病
1. 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⑴先天或后天血内丙种球蛋白IgA缺乏,免 疫功能低下或艾滋病患者,均易发生严重的 感染 ⑵二糖酶缺乏:损伤肠粘膜
⑶ 肠检胶囊法:让患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 胶囊,线一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 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 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 慢慢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⑷ 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五、防治
防治原则 (1)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 痢特灵。 (2)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 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3)旅游者、男同性恋者、胃切除病人、 胃酸缺乏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多见。

三、致病

⑶机械阻隔,营养竞争--大量虫体覆 盖小肠黏膜 ⑷机械刺激—吸盘吸附作用 ⑸化学损伤—分泌产物、代谢产物毒 性作用 ⑹肠内细菌的协同作用

2.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腹胀、呕吐、 发热和厌食等
四、诊断
※1.病原诊断 ⑴ 粪便检查: 水样稀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 成形粪便: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 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 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 ⑵ 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 粪便多次阴 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寄生人体或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胆囊,主 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 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 本病世界性分布,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 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怎样治疗?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怎样治疗?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应该吃什么药。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氯硝唑等。

近年来报告吡喹酮60mg/kg连服2天也有效。

2、经彻底治疗后,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包囊即为治愈。

3、该病预后较好,无后遗症。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怎么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第1 页。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小(9.5~21)µm × ( 5~15)µm
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2个吸盘 有4对鞭毛,分为前侧、后侧、腹、尾鞭毛 有1对并列细胞核在吸盘底部 1对羊角状的中体与轴柱1/2相交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4
一、形态
1
滋养体 (trophozoite)
5
三色染色
瑞氏染色
铁苏木素染色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繁殖阶段: 滋养体,二分裂法繁殖
感染期: 四核包囊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借吸盘吸附肠壁
13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误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三、致 病 性
(一)致病机制 1、吸盘的吸附 2、虫体分泌与代谢产物的化学性刺激 损坏
20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四、实验诊断
(二)免疫学检查
ELIS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7
虫体的细胞核被荧光染料染成蓝色(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五、流行与防治
1
流行与分布
贾第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据WHO估计全世界感染率为 1%~20% 左右。不仅多见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有不同 程度流行。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各地感染率不等,农村高于 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滋养体吸附在小肠黏膜
上皮细胞的微绒毛
影响 小肠的吸收功能(尤其是对可溶性脂肪性物质吸收)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蓝氏贾第鞭毛虫经典讲解

蓝氏贾第鞭毛虫经典讲解
.
形态
1.滋养体
滋养体呈倒置梨形,大小长9-21µm,宽5-15µm,厚24µm。两侧对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 吸盘状陷窝,借此吸附在宿主肠粘膜上。有4对鞭毛,按其位置 分别为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1对,依靠鞭毛 的摆动,可活泼运动。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有1对并列在吸盘 状陷窝的底部卵形的泡状细胞核,各核内有一个大的核仁。虫体 有轴柱1对,纵贯虫体中部,不伸出体外。在轴柱的中部可见2 个半月形的中体,轴柱前端,介乎二盘状陷窝前缘之间有基体复 合器,为4对鞭毛的发源处。滋养. 体期无胞口,胞质内也无食物 泡,以渗透方式从体表吸收营养物质。
免疫
• 主要有表面抗原和分泌抗原两种
表面抗原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多富含半 胱氨酸蛋白,为表面变异蛋白!
表面抗原发生变异可能是虫体逃避宿主免 疫攻击的一种方式.
.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⑴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 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 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 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 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
.
实验诊断
3.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前多采用PCR方法扩增贾第虫的某个基因 片段进行诊断,已有相关诊断试剂盒出售
.
流行
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遍布全世界,以热 带和亚热带为最多,也是中国人体常见的寄 生原虫。由于调查的时间和采用的检查方 法不同,所得的感染率有所差别。
贾第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
流行
1.传染源: 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
形态
• 2.包囊
包囊为椭圆形,囊壁较厚。 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壁与虫体 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未成熟的包囊 有2个核,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 多偏于一端。囊内可见到鞭毛、丝 状物、轴柱等。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蓝氏贾第鞭毛虫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人体寄生虫学之蓝氏贾第鞭毛虫教学护理课件

贾第鞭毛虫感染。
03
讨论
两个病例均表明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症状表现多样化,可能涉及消化
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方面。此外,两个病例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也有所
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通过对两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总结:一是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症状表 现多样化,需要提高警惕;二是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粪便检查;三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血液检查可检测特异性 抗体,有助于确诊。
03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肠道 寄生虫病相区分,如阿 米巴病、钩虫病等。
04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可进行综合 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03 蓝氏贾第鞭毛虫 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药物治疗
首选甲硝唑进行治疗,可 以有效杀死蓝氏贾第鞭毛 虫,缓解症状。
病例分析与讨论
01
分析病例一
患者李某的症状较为典型,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这些症状可能与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有关。经过检查,确诊为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说
明该病例具有代表性。
02
分析病例二
患者张某的症状与病例一略有不同,主要以呕吐、恶心、食欲不振为主,
但也符合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症状表现。经过检查,同样确诊为蓝氏
培训医护人员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05 蓝氏贾第鞭毛虫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 绍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35岁,因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蓝氏 贾第鞭毛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流行状况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流行状况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流行状况*导读:人体感染贾第虫后,无临床症状者称带虫者。

本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

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

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遍布全世界,以热带和亚热带为最多,也是我国人体常见的寄生原虫。

由于调查的时间和采用的检查方法不同,所得的感染率有所差别。

根据最近的资料,北京和甘肃,粪检结果为2.7%,而用ELISA法则为12.8%。

浙江乐清县粪检为2.5%,辽宁朝阳市农民粪检为6.1%,沈阳为12.5%。

世界感染率1~30%。

多数散在发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引起暴发流行。

前苏闻感染率较高,如英、美等许多国家因旅游前苏联而感染。

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携带包囊者,往往一人带包囊全家感染,国内外均有记载。

包囊是传播的主要环节,人因吞食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

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从冷冻蚀刻复形法的透射电镜观察,将包囊壁劈开,显示囊壁内千余层板状膜结构所组成,表明包囊在外界具有很强的自身保护作用。

包囊在潮湿的粪便里能存活3周,在水里能存活5周,在经氯化消毒后的水里也可活2~3天,但在50℃或干燥环境中很容易死亡。

包囊在苍蝇消化道可活24小时,在蟑螂消化道内经12天仍有活力。

由于粪便中包囊的数量大,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强,感染方式简单,故本虫流行分布广泛。

有人报告,在美国发现水獭可带包囊,并发现牛、马、羊、狼和犬等也有此虫,在流行病学上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应予以重视。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生活史图解
下移 滋养体 包囊随成形便排出
污染食物、水 四核包囊
经口 十二指肠 结肠
4~9亿个/次
随稀便排出
腹泻
140亿个/次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小肠及胆囊 感染期:四核包囊(成熟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食入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 和水等,经口感染。 保虫宿主:家畜,野生动物
三、致病 1.致病机制
十二 指肠 引流
肠 检 胶 囊 法
(二)免疫学检查:ELISA /IFA /CIE 有较高敏感和特异性
ELISA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IFA
CIE
用生物素标记的贾第虫滋养体全基因组DNA或用放射性物质标 记的DNA片段制成的DNA探针,有较高敏感和特异性。
五、流行
1.分布:
全球性分布,感染率1~20%。儿童高于成人,并有家庭聚
碘液染色: 黄绿色, 核常偏于虫体一端, 未成熟包囊2个核, 成熟包囊4个核, 囊内可见鞭毛、轴柱 等结构。
铁苏木素染色
囊壁不着色,细胞核中有核仁, 无染色质粒,丝状物染成黑色, 并有弯曲的中体
二、生活史
• 滋养体为营养繁殖阶段, • 包囊为传播阶段。 • 滋养体寄生人体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也 可寄生于胆囊。滋养体以二分裂法进行繁 殖,外界环境不利时,滋养体分泌囊壁形 成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
• 旅游者、胃酸缺乏者、儿童、年老体弱者 及免疫缺陷者尤其易感染。
六、防治
•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 • 搞好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 治疗药物: 甲硝唑(灭滴灵) 呋喃唑酮(痢特灵) 替硝唑 巴龙霉素
寄生部位、感染期、 感染途径、感染方式 致病机制
丙种球 蛋白缺乏
导致小肠粘膜病变加重,致腹泻的主要 原因。

1蓝贾

1蓝贾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脓血便不同,还有一种原虫会引起患者恶臭的水样泻,以往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曾有”旅游者腹泻“之称,这种原虫便是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主要为十二指肠),偶可寄生于胆囊,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giardiasis)。

一、形态滋养体(trophozoite):呈纵切为半的倒置梨形,长9-21µm、宽5-15 µm、厚2-4 µm。

两侧对称,背凸腹平,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2个吸盘,吸附力很强,吸附于肠壁组织,造成肠上皮组织的损伤。

细胞核有两个,位于吸盘区。

每个细胞核有一个核仁。

有4对鞭毛,分为前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尾鞭毛各1对。

1对半月形中体与轴柱于1/2处相交。

这是各种染液染色的滋养体。

梨形,左右对称,腹侧前半部有两个吸盘,四对鞭毛(前鞭毛、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均发自两核之间的毛基体,吸器后就吸盘后面有一对深染的中体。

细胞核有两个,位于吸盘区。

每个细胞核有一个核仁。

滋养体依靠鞭毛摆动,做活泼的翻滚运动滋养体可用吸盘吸附在肠粘膜上,分裂生殖方式是二分裂生殖,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快速地覆盖整个肠粘膜,引起营养吸收的障碍。

当滋养体在排出外界的时候,在比较干燥的结肠下段发育成包囊。

包囊:椭圆形、黄绿色、大小为(8-14)µm ×(7-10)µm;囊壁较厚,囊壁与虫体间有明显空隙,这是囊壁;未成熟包囊2个核,成熟包囊4个核,多偏于一端;囊内可见鞭毛、丝状物、轴柱等结构。

包囊刚排出的时候有可能是单核的、双核的,在外界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四核的感染性包囊。

这是各种染色与未染色的贾第虫包囊。

二、生活史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活史非常简单。

四核包囊是感染阶段,污染食物、水源后被患者误食,在小肠内消化液作用下脱囊形成滋养体,滋养体再进行纵二分裂生殖,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寄生。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黑热病的诊断
病原学检查
– 组织穿刺涂片镜检无鞭毛体
骨髓穿刺:安全、常用,检出率85% 骨髓穿刺:安全、常用,检出率85% 淋巴结穿刺: 淋巴结穿刺:常用于疗效考核 肝穿、脾穿:检出率高, 肝穿、脾穿:检出率高,但危险性大 皮肤结节刮片: 皮肤结节刮片:用于检查皮肤型黑热病
– 穿刺物培养:常用 穿刺物培养:常用N.N.N培养基 培养基
栖性中华白蛉为媒介
– 荒漠型:传染源不清楚(野生动物源型?)媒介 荒漠型:传染源不清楚(野生动物源型?) ?)媒介
为吴氏白蛉、 为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
黑热病的防治
消灭传染源
– 捕杀病犬 – 及早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纳(钾)治愈率97%, 及早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纳( 治愈率97%, 97% 对锑剂抗药者可选用戊脘脒等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发病机制
– 由于无鞭毛体的大量繁殖,使大量巨噬细胞 由于无鞭毛体的大量繁殖, 遭到破坏,反应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 遭到破坏,反应性幼稚巨噬细胞增生,由此 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 免疫抑制
超抗原负荷,导致免疫无反应性 超抗原负荷, 寄生虫释放免疫抑制因子 封闭抗体学说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皮肤利什曼病
东方疖
面部溃疡
皮肤利什曼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骨髓涂片) (骨髓涂片)
骨髓涂片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脾组织内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培养)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培养)
黑热病患者
一 家 五 个 儿 童 同 患 黑 热 病
侏儒型黑热病
鞭 毛 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利什曼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 贾第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现在通常被称为蓝氏贾第鞭毛病(giardiasis),是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ila)寄生在人类小肠中的原虫性疾病。

临床上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可引起胆囊炎、胆管炎和肝损伤。

除了当地的流行外,这种疾病还会导致水源性的爆发性流行。

感染在游客中也很常见。

近年来,艾滋病患者经常可以结合这种昆虫感染。

感染动物(狗、猫、水、啮齿动物)的粪便可以发现这种原始昆虫。

饮用未消毒的地表水(池塘、湖泊、溪流)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整个感染期都是传染性的。

它会再次被感染。

蓝色贾鞭毛虫病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等。

也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和维生素缺乏。

蓝色贾鞭毛虫病患者应根据肠道传染病隔离,控制饮食。

抗生素应与细菌感染相结合。

确诊患者和高度怀疑患者应给予抗病原体药物治疗。

蓝色贾鞭毛虫病一般通过药物治愈,预后良好。

每个年龄组都可以感染,尤其是儿童和中年轻人。

蓝氏贾第鞭毛虫分类学属于肉足鞭毛门,动鞭毛纲,六鞭虫科,双滴虫目,贾第属。

该属下除有寄生在人体的蓝氏贾第鞭毛虫(mblia)此外,还有各种贾第鞭毛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中,如牛贾第虫(G.bovis)、马贾第虫(G.egui)、鼠贾第虫(G.muris)等等。

滋养体寄生在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胆囊、肝脏、胰腺等。

当昆虫寄生在胆道系统中时,可能会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

如上腹痛、食欲不振、肝肿大、脂肪代谢紊乱等。

一般认为,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发病率与昆虫毒性、身体免疫和共生内环境有关。

营养物质通过吸盘吸附在肠粘膜表面,导致机械刺激和损伤,导致粘膜炎症。

当昆虫大量繁殖时,它们可以覆盖大量的肠粘膜,影响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昆虫还与宿主竞争,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这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

昆虫可引起小肠微绒毛病变,导致乳糖酶、木糖酶等双糖酶缺乏,导致腹胀和乳糖耐受性差。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9~15天。

学习_蓝氏贾第鞭毛虫

学习_蓝氏贾第鞭毛虫

贾第虫滋养体 --鞭毛运动
• 滋养体依靠鞭毛摆动,做活泼的翻滚 运动
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
滋养体--瑞氏染色
滋养体特殊染色
2.包囊 Cysts
• 椭圆形 • 大小为10~14×7~
10µm • 囊壁较厚,囊壁与虫
体间有明显空隙 • 未成熟包囊2个核,成
熟包囊4个核,多偏于 一端
包囊(电镜图)
• 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脂肪泻,引起贫血 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
• 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可能引起胆囊炎或
四、诊断
• 1.病原诊断 • ⑴ 粪便检查: • 水样稀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 • 成形粪便: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 • 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
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前言
•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简称贾第虫。
• 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 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 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 (giardiasis)。
• 本病世界性分布,由于在旅游者中
一、形态
• 生活史有两个不同发育阶段:
习题
• 2. 用十二指肠引流法可检查: • A、溶组织内阿米巴 • B、布氏姜片吸虫卵 • C、蓝氏贾第鞭毛虫 • D、血吸虫卵 • E、钩虫卵
• 1 滋养体:致病阶段
• 2 包囊:感染阶段
1 滋养体
• 呈半个倒置梨形,9~ 21µm×

5~15µm × 2~
4µm
• 两侧对称,背凸腹平,腹面 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
• 鞭毛4对,分为前、后侧、 腹、尾鞭毛各1对
• 细胞核1对,并列在吸盘底 部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应该如何护理,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一、预防:
1)检查和治疗宠物,控制动物传染源。

2)检查饮食服务业和托儿所机构人员,发现感染者及时治疗。

3)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和饮水卫生。

4)管理粪便,及时处理感染者和宠物的粪便,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5)消灭苍蝇和蟑螂。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护理方法,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1、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和饮水卫生。

2、忌寒凉食物:寒冷食物会刺激肠胃,所以为了更好的恢复,应少吃或不吃。

3、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生蒜、胡椒粉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形态: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阶段 形态:
滋养体:腹面观似纵切、 滋养体:腹面观似纵切、倒 置的半个梨形,前端钝圆, 置的半个梨形,前端钝圆, 后端尖细,两侧对称, 后端尖细,两侧对称,大 9.5~21× 15× 4um。 小9.5~21×5~15×2~4um。 侧面观背面隆起, 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扁 腹面前半部凹陷, 平,腹面前半部凹陷,形 成吸盘状陷窝, 成吸盘状陷窝,借以吸附 在宿主的肠粘膜上。 在宿主的肠粘膜上。贾第 虫有4对鞭毛,并靠鞭毛摆 虫有4对鞭毛, 动而活动。 动而活动。
三、致病
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虫株致病力: 1.虫株致病力: 虫体覆盖、吸盘的机械性损伤、 2.虫体覆盖、吸盘的机械性损伤、分泌 物和代谢产物的化学作用, 物和代谢产物的化学作用,破坏肠黏 膜的吸收功能,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吸收减少。 膜的吸收功能,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宿主免疫力:虫体分泌酶类降解sIgA sIgA。 3.宿主免疫力:虫体分泌酶类降解sIgA。 二糖酶缺乏加重肠黏膜病变,造成腹泻。 4.二糖酶缺乏加重肠黏膜病变,造成腹泻。
第十五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贾第虫) lamblia,贾第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寄生 人体小肠, 人体小肠 , 可引起腹泻和吸收不良等 症状,导致贾第虫病, 症状 , 导致贾第虫病 , 由于在旅游者 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 泻 ” 。 为我国常见的肠道寄生原虫之 一。

一、形态
包囊:呈椭圆形,大小为10~14×7.5~ 包囊:呈椭圆形,大小为10~14×7.5~9µm。 10 囊壁厚而透明,未成熟的包囊有2个核, 囊壁厚而透明,未成熟的包囊有2个核, 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多偏于一端, 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多偏于一端,2个 中体以及双倍在滋养体期所见的细胞质 鞭毛和轴丝。 鞭毛和轴丝。
三、致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少数感染者(成人约13 儿童约17 少数感染者(成人约13%, 儿童约17%) 13% 17% 为无症状带囊者, 为无症状带囊者,另一部分则出现临 床症状。 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为1 长者可达45 45d 潜伏期平均为1~2w,长者可达45d。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腹胀、厌食等,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腹胀、厌食等, 典型病人吸收不良综合征,粪便呈水样、 典型病人吸收不良综合征,粪便呈水样、 量大、恶臭, 量大、恶臭,无脓血而含较多脂肪颗粒 (脂肪痢)。 脂肪痢) 胆道系统症状:胆囊炎、胆管炎, 胆道系统症状:胆囊炎、胆管炎,上腹部 疼痛、发热、食欲不振、肝肿大。 疼痛、发热、食欲不振、肝肿大。 全身症状:失眠、头痛、眩晕、眼发黑、 全身症状:失眠、头痛、眩晕、眼发黑、 出汗等表现。 出汗等表现。
二、生活史
寄生部位:十二指 小肠、 胆囊、 肠 、 小肠 、 胆囊 、 胆道。 胆道。 感染期 : 四核包囊 。 感染方式:经口, 感染方式:经口, 经胃酸作用脱囊形 成 2 个 滋 养 体 。 以半消化食物 为 营 养 , 纵 二 分裂方式繁殖。 分裂方式繁殖 。 回 肠 下 段 或 大 肠内形成包囊, 肠内形成包囊 , 随 粪便排出。 粪便排出。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 (1)粪便检查:腹泻的稀便作生理盐水涂片 查活滋养体。 查活滋养体。成形的粪中用碘液染色涂 片检查包囊 (2)十二指肠引流液 (3)肠检胶囊法 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4)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2.免疫学检查 3.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流行 贾第虫呈世界性分布。 贾第虫呈世界性分布 。 在我国为全国性分布 的寄生虫。 一般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的寄生虫 。 一般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 乡村 高于城市, 节发病率较高。 高于城市,夏秋季 节发病率较高。 传染源: 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 传染源 : 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 、 患者 或动物。 或动物。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 人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 感染。 感染。 易感人群:人及动物均高度敏感。 易感人群:人及动物均高度敏感。
六、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管理水源、饮食卫生, 管理水源、饮食卫生,消灭蝇以防 感染;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感染;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常用药 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等。 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