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优秀学案 第一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相关文化知识。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

3.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 翻译诗歌:分析诗歌的字词释义,解释古汉语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4. 解读诗歌: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5.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作品。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讲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的分析。

3.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转化。

(2)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2. 新课内容展示:(1)逐句解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解释关键词和意境。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巩固1. 背诵练习:(1)学生集体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写作练习:(1)学生模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2)教师批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学生深入研究刘长卿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背诵并理解诗句。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句的意义。

(3)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句的意义。

3.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古诗主题思想的深刻领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文本、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及其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查找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解读诗句意义。

4. 赏析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5. 主题思想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对诗人情感态度的理解和体会。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短文。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完成课后练习,深入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诗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提问:“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合作探讨。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雪花”、“芙蓉山”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7. 板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象:雪花、芙蓉山情感:热爱自然、赞美美景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歌,如《江雪》、《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进行对比学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

2. 诗歌象征意义的分析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2.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意境的感悟。

3. 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递。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及其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探讨题目中的“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如“雪”象征什么,“芙蓉山”象征什么,“主人”象征什么。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赏析:(1)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的审美价值。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背景和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

简述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2 课文分析: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芙蓉山的景色,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是如何应对的?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释课文中难懂的部分。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与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背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2 造句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造句练习。

教师选取优秀的句子进行展示和点评。

5.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和造句练习,观察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鼓励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感悟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教师简要介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和作者刘长卿的生平。

学生了解刘长卿的创作风格和诗歌主题。

2.2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绝句的形式和押韵规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韵律练习,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诗歌学习的状态。

3.2 朗读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意象。

3.3 分析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读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

3.4 应用和拓展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其他相关诗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拓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4.2 作业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和反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教师使用教材和相关参考书,提供诗歌文本和背景知识。

学生利用教材和参考书,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5.2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三年级14—15学年上学期语文(语文S版)上册第七单元2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1

三年级14—15学年上学期语文(语文S版)上册第七单元2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逢、贫、柴”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1.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2.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送给学生的书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老师知道在你们的记忆里储存了许多古诗,谁能吟诵给大家听听?(指名配乐吟诵古诗)2、你们可真棒,会背这么多古诗。

今天我们就去古诗乐园游玩。

二、凭借情境图,认字读词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2、指名反馈。

(学生说诗中生字词相对应的内容,师随机点击生字词“逢、日暮、苍山、白屋贫、柴门”出现在情境图下。

)3、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座山叫“芙蓉山”。

(点击课件显示“芙蓉山”一词,读词。

)唐朝诗人刘长卿有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恰好遇到了一场大雪,于是借宿在别人家里。

根据这次经历,他写了一首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板书诗题)指名读题,师指导读出节奏。

4、想知道诗里写了什么吗?得先认会图上的生字才行。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5、反馈:(1)出示带拼音生字,指名读师评指导。

(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3)齐读词语。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过渡:词语读那么好,夸夸自己吧!在抽屉里去找找你们的礼物吧。

(学生在抽屉里找到写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书签。

)2、出示诵读目标,提出诵读要求。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3、小组内朗读古诗。

4、反馈(1)指名读,评议(2)齐读古诗。

四、进入诗境,品读古诗。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

2、学生评议后,师揭示朗读方法。

3、品读古诗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出示第一句诗句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点拨,体会诗句的意境。

(3)师描述诗意,范读第一句诗。

(4)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5)齐读。

4、品读古诗第二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语文S版精品 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语文S版精品 课件

试一试,相信我是最棒的!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闻:听到 吠:(狗)叫 归:回来 诗句的意思是:
小学生读书心得(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够温暖 千万心 灵,改 变千万 人生。 我喜欢 看书, 从书中 吸取养 分,来 丰富我 的知识 ,提升 我的智 慧,磨 练我的 意志。 这是一本让亿万人获得幸福的心灵密码 丛书, 也是让 我爱不 释手的 书。它 透过一 个一个 看似微 不足道 但又充 满哲理 的小故 事,给 予我们 启迪和 感悟。 有一篇名为做人生的强者的小故事,讲 述的是 威尔玛 。鲁道 夫年幼 时身患 重病, 双腿落 下残疾 。但她 自强不 息,坚 持锻炼 ,最终 创造了2 00米的 世界纪 录。这 个故事 深深地 感动了 我,让 我懂得 了不要 被不可 能所吓 倒,只 要用心 ,只要 努力, 就会成 功,人 生就会 更多彩 。 还有一篇题为脚踏实地是最好的选取的 文章, 说的是 任小萍 在不断 调动的 工作岗 位上, 干一行 爱一行 ,在平 凡的岗 位上干 出了不 平凡的 成就。 读着文 章,我 记下了 这样一 句话:一 个人在 无法选 取工作 时,至 少他永 远有一 样能够 选取:就 是好好 干还是 得过且 过。这 样的选 取就决 定了 将来的 被选取 。虽然 语言很 朴素, 但却饱 含哲理 ,让我 很受教 育。 像这样的小故事小文章在这本书里还有 许许多 多。我 一口气 地读着 ,体会 着,最 后明白 了这本 书被奉 为经典 ,畅销 全球20 年而不 衰的奥 秘所在 ,正像 它的名 字《心 灵鸡汤 》一样 ,让人 生在故 事里开 悟,心 灵于沉 思中升 华,在 字里行 间滋养 着我的 心田, 温暖着 世界! 小学生读书心得(二):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 知识; 书,开 阔了我 的视野 ;书, 给予了 我人生 的启迪 。以书 相伴,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七单元 25 古诗两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精品教案_12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七单元  25 古诗两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精品教案_12

2018年“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s版2001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5 古诗两首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单位:执教者:电话:一、教材分析《风雪宿芙蓉山主人》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2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

是诗人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一首五言律诗。

主要写了诗人日暮恰逢大雪投宿的经历。

这首诗用及其凝练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可谓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二、设计理念学习古诗是学生、教师、诗人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首先以雪给予我们的不同感受,以诗带诗引出本诗。

然后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诗人的孤寂和对贫苦人们的同情。

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等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贫等6个生字,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感悟等方式,加深对本诗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并由“夜归人”引发深入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五、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并能绘声绘色的进行诵读。

能通过书下注解进行初步自学,理解诗意。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大胆突破传统古诗教学方式,以诗带诗,以诗比诗,结合适当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优秀学案(精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重点难点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四、参考资料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教案标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于冬天的印象,以及他们喜欢哪些冬天的景色。

2. 出示一幅描绘冬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阅读理解:1. 分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歌,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冬天景色来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创作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冬天的景色进行描绘。

2.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诗歌的形式来描绘自己选择的冬天景色。

3. 鼓励学生在描绘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使描绘更加生动有趣。

分享和展示:1.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创作内容。

2.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朗读或者是展示自己的作品来与全班分享。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课堂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他们对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理解和感受。

2. 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景色,用心去感受和描绘。

教案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和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者是文学讲座,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创作的质量。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于冬天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课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该诗以自然景色为主,描写雪景之美,展现出怀古咏史、感慨人生的情感。

简短明了,情感真挚,很适合作为初中生课文的教材。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传承2.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作品3.熟悉本诗文的主要内容和意境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5.通过本课程,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演讲、阅读、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加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互动式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内容1. 朗读与背诵教师首先可由课文开头进行朗读,朗读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受到雪天中景色的美妙和诗人心境的深邃,以便让学生熟悉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接着,要求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进行背诵,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诗歌内容,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力。

2. 分析、解读接着,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分别看一下诗歌中的“抱关情、恋山乡、相思意”三个小节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并让学生找出每一节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分析这些关键词和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位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3. 领会情感、思考问题在分析和解读诗歌之后,教师可就诗歌中的情感、思想、哲理等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发学生对于生活、未来、梦想等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素质和思考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2.但是在课堂上,关于情感、哲理方面的讨论存在一些不够充分的情况,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解读和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刘长卿。

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中的情景。

2.2 课文内容:诗歌的逐句解析,包括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结构分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难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刘长卿。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2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3 解读与赏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逢雪”和“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征意义。

4.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与拓展:对诗歌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意愿。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体验和表达。

5.2 评价标准: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分析。

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深入体验和表达。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写一篇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观后感或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给予及时的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3. 运用比较法,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其他古诗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以及诗歌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互读互评。
5、学生相互保举读,师生互助评价。
6、“小诗人”领读。
7、再次练习自由朗读。
8、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再次感悟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情境。
2、找个学习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五、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砚听。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课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课型
古诗诵读课
课时
一课时
设计




认知
目标
明白课后3个生字。
能力
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句。
交谊
目标
指导学生在重复吟诵中,想象感受风雪夜归图的意境。
传授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句。
传授难点
在重复吟诵中,想象感受风雪夜归图的意境。


连合插图,关联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诗的意境,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生字词卡片、传授挂图
板书设计
传授反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个 性 化 教 学 过 程
自 我 调 整
一、激趣导入。
2、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风景反应了秋天的特点。
1、师:寒冷的冬天令小朋友欣喜,冬天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想象法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想象,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雪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从而引出与雪有关的话题。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雪天,如果你们外出,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经历?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刘长卿的生平经历和他的诗歌风格。

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4、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中的关键词语,如“日暮”“苍山”“白屋”“犬吠”“夜归人”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5、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样的雪天借宿在芙蓉山主人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点明诗人通过描绘寒冷、寂静的雪景,表达了自己旅途的艰辛和对温暖、安宁的渴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

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白屋贫(所感) 风雪夜归人(所见) 同情劳动人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由教案频道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课后认识诗中的3个生字。

2.认真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句。

2.难点: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感受风雪夜归图的意境。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人是怎样描写冬天的夜晚的?
四、参考资料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
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