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承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诗歌的诗句或者朗诵一些优秀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和意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如何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鉴赏诗歌。
3. 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练习。
让学生阅读若干首诗歌,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诗句、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3. 诗歌朗诵。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诗歌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达成。
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冷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三)
整日与疾病为伍;“百战铁衣空许国”是说自己一心报国,却报国 无门;“五更画角只生愁”是说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愁肠百结, 说明战事未宁。整合以上信息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
(2) 中年多病,时光日迫; (3)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3、读注释 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 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2)通过时代,了解作品内容精神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 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 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 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 析。(5分)
“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体裁类型。 ②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
等不能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 ③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
2、作者
读作者时,主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创作背景和目的、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 势、朝政)等。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 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 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 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 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高中 语文:读懂诗歌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向失分较多,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
只有读懂诗,才可能答好题。
一轮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懂诗。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是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该增加解读诗歌的知识储备从而来解读古诗。
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歌大意:时、地、人、事、景、物。
二、领会深层意思。
1.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2.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3.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没有写景。
答案C2.结构谋篇诗词的结构谋篇又称章法。
分成“起”“承”“转”“合”四部分。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
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情感主旨提炼类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2022年学习资料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1、构思巧妙 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2、用词巧妙,“抱”、 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国村-21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衷心 -大唐、心系故国之情。(2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3-避免染“尘 ”,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意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22
【基础积累】-鉴赏诗歌还需要不少其他的知-识积累,如:-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二、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积累、-诗歌意象知识积累-●充分准-备,功到-四、艺术手法知识积累-自然成!-五、答题方法技巧的积累-23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 比。2-“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3南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凉处境。-17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参考答案】1颈联 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2尾联虚-写,转入诗人的 象: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3虚-实结合,深 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18
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注释】: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 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 -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11
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一、明确考纲《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
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
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
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
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
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
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
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
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 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 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 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二、读正文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①结构章法: 1、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次, 2、绝句前两句叙事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诗 (主)(第四句最重要) 3、律诗前四句叙事写景,(次)后四句抒情。 (次) 有的诗歌还将就起承转合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片:抒情。(主)
答案: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 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 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 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 活,余味无穷。
典型试题
例10、以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 看说说起、承、转、合对懂诗、解题的 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021327chenli66读懂诗的一般步骤1看标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2看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3通词句抓情感词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4味意象形声色质味及修饰语5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7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8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时代背景2021327chenli67诗歌鉴赏答题规范
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22
③读懂诗歌思路----起、承、转、合。
“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 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 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 渲染映衬。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诗
歌
鉴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材料一:读懂诗歌诗歌阅读做到三步:读懂文本精准审题规范答题。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五)看情语(六)看手法(七)看尾句(八)看题干(九)看题材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2004《征人怨》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2007 鹧鸪天·送人2008 登金陵凤凰台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2010 送魏二2011 春日忆李白2012 梦江南2013 醉眠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就是说有些诗歌的标题和内容貌似无关,其实是借助了某种手法曲折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2.要带着对标题的提问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再如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如果考查的诗歌作者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诗人,那么就只能通过注释和正文来把握了。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注释的主要作用有二:一、降低难度;二、暗示情感。
如介绍作者是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若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怀乡思人之情;若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
提示:1、常见意象的内涵要搜集整理,学生一定要熟悉。
2、在读诗歌时,一定要强化学生圈划意象的阅读习惯,并且简单写出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情感词是反映作者情感的最直接体现。
不仅要看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而且一些意象的修饰词也应该属于情感词范畴。
举例(2014湖北卷)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圈画出诗歌中的“情语”,及“变相”的情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
通过训练,培养出学生对于手法的敏感度。
一些常见的手法在读诗时,就能反映出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
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其实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当然还有其他不等。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花心思,导致我们的命题者也不得不在尾句上动点脑筋了。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
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有时候,诗歌上面的总题干也含有有效信息,不能忽视。
如,“阅读下面一首晚唐诗”,可能就包含了哀叹唐王朝式微,痛恨统治者荒淫无道等情感。
如,“阅读下面一首南宋词”,可能就包含了抗金报国的豪情,国土沦丧的悲痛等感情。
(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附:(1)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2)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3)山水田园诗主要思想感情: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B、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的向往,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G、表现山水之美,抒发观赏山水时的心境、感受;H、从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与超然物外的情趣。
(4)咏物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5)闺怨宫怨诗表现的思想感情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2、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3、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5、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6、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6)送别诗的思想情感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情感5: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赠汪伦李白情感7:诗人如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坷,其送别诗常包含个人的身世之感。
(7)咏史怀古诗常见主题归纳: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国运衰微3、抒发爱国情怀4、评价历史是非5、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6、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借古讽今:借前代统治者骄奢淫逸或穷兵黩武招致灭亡的史实来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
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时代的关切、热情、不满或警戒。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或对比点,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面已。
最后小结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明确写作内容分类别(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四)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五)看情语圈划情感关键词(六)看手法常见手法的敏感度(七)看尾句卒章显志(八)看题干借题解文不遗漏任何有效信息(九)看题材了解各类思想感情。